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合集15篇

本文已影響 1.52W人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合集15篇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

學習目標

1.圍繞“難忘的‘第一次’”這一話題進行口語交際,交流時能抓住重點,內容要真實,敘事要具體,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要適當;聽他人說話時要認真耐心、尊重對方,敢於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

2.根據習作提示,從三個內容中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習作,能圍繞所選內容的寫作要點分段表達,內容要具體,感情要真實。

課前準備

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經第一次做過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經過敘述清楚,最好能談談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啓示。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教師談話:同學們,你們現在已是12.3歲的少年,從你們呱呱墜地到現在,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許許多多個“第一次”,例如,第一次動手做飯,第一次單獨睡覺,第一次得獎……這許許多多個“第一次”, 就像一個個腳印,記錄下我們成長的經歷。今天,我們來一起說說自己的“第一次”好嗎?

2.學生朗讀要求。

3.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經歷過的“第一次”,師及時板書,以拓展學生的思路。

二、創設情境,喚醒記憶

1.提出問題:在這麼多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是哪一個呢?爲什麼這個“第一次”你忘不了呢?

2.學生選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進行口語交際。

(1)明確說話要求

①交流時要說清楚“第一次”的經過。

②要說出自己當時的真實感受或得到的啓示。

③也可以說說現在對當時“第一次”的看法。

(2)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準備。

三、課內交流,取長補短

1.小組交流:組內的同學依次講述自己的“第一次”,每個組員講完後,其他組員及時評價,可以質疑,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

2.各組選派一兩個同學在全班交流,每交流完一個,師生及時評議、質疑。教師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交際習慣。

四、拓展延伸,課外交際

1.課後,與其他同學或者你的夥伴交流自己的“第一次”。

2.放學回家,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可以是自己說的,也可以是同學、夥伴說的)講給父母聽,也可以請他們講講自己最難忘的“第一次”。

第二課時 習作指導

一、談話導入,明確要求

1.上節課,我們交流了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其實,我們的生活中不僅有難忘的“第一次”,還有許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平平凡凡的小事,如果我們留心觀察、細細感受和品味,我們同樣也會從中獲得感悟和啓示。

2.指生朗讀習作要求,明確本次習作要求。

(1)可以記寫自己“難忘的‘第一次’”,要寫清楚經過和啓示。

(2)可以學習《手指》一文的寫法,選擇生活中的一個使你有所感觸的事物,要寫清楚事物的特點和從中得到的啓示。

(3)可以描寫一幅漫畫的內容(可以是書上的這幅,也可以是自己帶來的),要寫清楚圖意和自己的想法。

二、自選內容,分組交流

1.學生各自選擇自己習作的內容,思考寫什麼,怎麼寫?

2.根據所選擇的習作內容把學生分組,組內交流習作內容,其他組員及時質疑評價,提出意見或建議。

三、全班交流,拓寬思路

1.每一個內容選擇2.3名學生在全班進行交流,要求儘可能把內容說具體。

2.師生評議:評議要點(1)是否按照具體的要求抓住了重點。(2)表述是否具體、流暢。(3)啓發或感悟是否真實。

四、再次明確習作要求,學生習作

1.再次明確寫作每一個內容的具體要求。

2.寫作內容要具體,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3.學生各自習作。

4.修改草稿。自己或同學互相修改寫作草稿。

5.謄寫習作,努力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

第三課時 寫作講評

一、小結習作,提出任務

1.總結本次習作總體情況,並表揚習作優秀,進步明顯的同學。

2.提出評議重點:(1)是不是把事情的經過,事物的特點,漫畫的圖意寫具體了。

(2)是不是真實的寫出了自己的啓示、感悟和想法。

二、欣賞佳作,師生互動

1.欣賞佳作片斷,共同評議。(選擇3―4位學生的習作片斷,進行欣賞,說說值得學習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2.賞析兩篇學生的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兩點評議。

三、小組交流,互議互評

1.自讀習作,互相指出優點和不足。

2.各自修改,繼續完善習作。修改中,提醒如語句、標點、字等也要修改;訂正老師和同學對修改提出的意見。

四、拓展練習,強化運用

1.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片綠葉可以顯示大地的生機,一件平凡的小事常常使我們因有所感悟,受到啓發而難以忘懷。今後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只要我們留心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就一定會有許多感動、啓示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

2.把自己的習作重新修改一遍後,謄抄後張貼在班級的學習園地上。

教學反思:

第一單元的作文是《難忘的第一次》,我感覺題目不是很難,因此,上課簡單讓學生回憶一下自己難忘的第一次,就開始說作文了。經過一個寒假,學生的能力沒什麼變化,讓我很滿意。

我認爲做得好的方面有:

一、選材獨特廣泛

在學生充分介紹自己經歷的'難忘的一件事的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告訴他們在成長的經歷中,有很多難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帶給自己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敗;有歡笑,有淚水;有滿足,也有遺憾……選材時要選自己最難忘的,一定是自己的親身感受。學生通過回憶,互相交流了各自不同的第一次,寫作時選材很獨特,很廣泛。

二、 描寫真實感人

在習作指導時,我注重指導學生要寫出真情實感。如劉博林寫的是發生在小時候除夕夜發生的故事,自己本來不喜歡吃餃子,但是媽媽說在餃子裏放了錢,誰吃到錢誰在今後的一年裏有好運,所以自己就拼命吃,結果撐得肚皮都圓了,媽媽才說忘了忘餃子裏放錢了。我覺得自己上當了。字裏行間流露出童真童趣,能喚起讀者的共鳴。還有的學生寫了自己學會了一項新本領,學會了一項新技能,還有的同學寫自己第一次當家,第一次撒謊等。其實,作文的過程是學生學習做人的一種歷練,是他們心智的反映,是人格的體現,是他們內部深藏着的情感的衝動。他們在作文中表述真、善、美,鞭撻假、惡、醜,能夠在作文過程中不斷審視自己,校正自己的精神航向。習作中要有學生真實的生活,讓學生用正確的眼光去審視生活,去體驗生活的滋味,抒發自己的情感。

不足的之處是:拓展題材的指導用得多了,對寫作氛圍的渲染少了。因爲選材時間過長,致使無法對學生謀篇佈局進行細緻指導。大部分學生的激情調動起來了,靈感被激發了,但還有幾位學生沒有大膽發言,因而沒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指導。 這節課雖已結束,但它留給我的思考卻有很多:在教學的過程中,不管在什麼情況下,不管遇到多麼簡單的問題,永遠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學生,踏踏實實,做好本職,真心對待學生。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2

課文以“我”的成長爲線索,圍繞“舞臺對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通過在孃胎我就“登臺唱戲”;剛會走路就在小牀上模仿母親“演戲”;六歲時拜師學藝以及幾年後在大師面前認真演戲等一個個有趣而充滿童稚的小故事,反映了在藝術和生活的舞臺上,勇氣和力量讓人走向成功的道理,同時,作者還含蓄地闡述了老實做人、認真演戲的道理。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體會到在藝術之路上人們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練就的勇氣和毅力,同時也感受我國戲劇藝術的魅力。

在教學本文時,課前我就讓學生收集了新鳳霞、吳霜以及關於評劇藝術方面的資料,爲理解課文做準備。教學時我着眼於通過學生的自主閱讀,引導學生感悟戲劇表演藝術給人的神奇魅力。在設計上採用多讀,讓學生通過充分朗讀和畫找語句來感知課文。在每次讀時,給於具體的要求,逐漸濃縮,讓條理逐漸清晰,中心逐漸明確出來。如在第一遍接觸課文時,設計掃讀課文,畫出課文圍繞那句話寫得?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目的,即找出表達中心的句子。第二遍快速自由讀時,弄清課文寫了什麼事?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在第三遍讀時,要求在弄清課文寫了什麼事的基礎上再精讀課文,抓住具體的'語句來體會“舞臺對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精講艱辛學藝的部分,從中體會作者所練就的不一般的勇氣和毅力。最後總結作者的成功得益於她心中的“舞臺”。拓展練習中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心中的願望,爲了實現自己心中的願望自己準備怎樣去奮鬥。

通過整節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經一番徹骨寒,哪來梅花撲鼻香,梅花香自苦寒來,在藝術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陽關道,必須付出艱辛和心血的道理。教學效果良好。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3

所謂“語文味”,就是讓學生品味語言,運用語言,體悟情趣。對於科學小品文的學習,同樣也要引導學生關注知識背後的語言文字,摸索表達方式和語言規律,獲得語言智慧,得到人文精神的滋養,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濃濃的“語文味”。

下面以《只有一個地球》爲例,談談在科學小品文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如何體現“語文味”的。

一、抓關鍵詞語,揣摩科學小品文的語言特點——科學性、嚴密性。

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爲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範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採用對比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品讀:去掉“至少”一詞後讀讀句子,體會句子的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學生在對語言的斟酌中理解了“至少”一詞是強調了目前的.科學研究成果還只限於“40萬億千米”這個範圍,至於“40萬億千米”以外的情況目前還不能確定,自然而然就感受到了科學小品文用語的嚴謹性。在此讓學生去文中找找類似的語句,運用刪減詞語的方法讀讀、品品,既增強了學生語言的敏感性,又訓練了學生準確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借品讀感悟,注重讀書方法地指導。

例如:學生在感悟地球的可愛時,先讓學生了解地球的美麗、壯觀和慷慨提供資源,此時學生萌生了對地球的熱愛之情,趁機引導學生帶着讚歎、感激的語氣自由讀“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這段話,再指名讀,最後全班齊讀共同感受地球的可愛。這個時候告訴學生讀書不能僅僅停留在讀上面,要心腦並用,要把文字讀成畫面,那樣才能讀出自己的體驗,才能真正觸摸到語言的精妙之處。

相信只要我們挖掘出了科學小品中的語文因素,就一定會讓我們的課堂煲出濃濃的語文味。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4

教學本課時,我首先爲學生創設情境,由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再到小組內讀議解決問題。能充分轉變學生的角色,引導學生以讀爲主,讀中感悟。自始至終注重了學生對文本的誦讀和語感的培養。抓住段落中的重點詞語、句子,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積極引導學生在讀中悟境,讀中悟意,讀中悟法、讀中悟情,使文中事活化、物活現。

其次在引導學生合作學習中,尊重學生個性,爲學生創設了平等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思想得以解放、思維得以活躍、潛能得以發揮,不但學會了思考而且學會了與他人合作學習。

最後爲了強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組織學生在超文本上展開大膽合理想象,促進學生動腦、動手主動參與。既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展示了才華,還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塑造了孩子完美的人格。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5

在去年的一人一課教研活動中,我上的也是《軍犬黑子》,試教時感覺還可以,可在自己班開課時,效果不好,於是,今年我又選擇了這一課。我想請組裏的老師幫忙,特別是想得到兩位組長的指點,以改進這個教案。

第一次試教的時候,我們組的語文老師都來聽了。聽完後,大家都說了自己的看法。其中達成共識的是:教學思路不夠清晰。於是,回到家裏後,我坐下來把自己的思路捋了一遍,覺得自己的思路挺清晰的。我把訓導員的情感變化和黑子的情感變化結合在一起了。教學時,我讓訓導員的話和黑子的表現交替着出現,引導孩子明白在訓導員的一次次欺騙下,黑子是怎樣一步一步地從自信走向沮喪,直至完全迷失自我,從而讓孩子懂得“尊重生命,關愛生命”。最後是張煒組長一語道破機關,揭開了我的迷惑。她說“教學一篇文章,我們一定要讓孩子明白課文寫了什麼,是怎麼寫的。”她還讓我看了和這課匹配的第七單元的導語。導語中說:這個單元的主題是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間的情感,幾篇文章展示的都是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教學這個單元的文章時,要引導孩子揣摩作者是如何表達動物內心的情感的'。對照自己的教學設計,靜下心來想一想,發現我原來的教學凸顯的是訓導員如何傷害黑子,從而把聰明、忠誠、對訓導員充滿絕對信賴的黑子的情感變化淡化了。而且我一句一句摳着教,大大地限制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另外,我原來的課堂小練筆是安排在最後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寫一寫學完課文後自己最想對黑子或訓導員說的話,這種寫話練習較爲理性,顯得有些教條化,最重要的是和文本的表達方法沒有結合。

找到癥結後,接下來就是重新定位教學目標,改進教學設計。在我修改教學設計的過程中,組裏的老師熱情地爲我提供了各種幫助,有老師爲我提供類似文章的優秀教學案例,有老師幫我找幻燈片中的背景音樂……我們的張組長是不嫌麻煩地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幫我摳,而且摳得很細,有時細到一句過渡語和一句評價語。在大家的幫助下,我把“感受黑子的聰明、忠誠和對訓導員的信賴”作爲教學的重點,教學中我引導孩子體會作者是如何通過動作、神態、細節等描寫,表達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的,並在小練筆中遷移作者的表達方法。這樣的設計條理清晰了,目標明確了,重點也突出了,教學也輕鬆了。所以,在這裏我想真心地謝謝我們組的語文老師。

最後我想說的是:磨課很痛苦,磨課也很幸福!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6

《詹天佑》一課我已上了三遍,但我總覺得只有第三遍才上得成功,原因是備課和講課中進行了再創造,注意了語文這門學科的科學性和藝術性。

前兩次上這課,雖然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效果不見得好。我也聽過別的老師上這篇課文,發現不少學生並沒有弄懂課文中的難點。在這篇課文中,有關修築居庸關、八達嶺隧道和“人”字線路的兩段課文最難理解,並非是“書讀百遍”,就能“其義自見”的。由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少,閱歷淺,即使看掛圖,也因是平面圖而難以理解。

第三次上《詹天佑》時,我想,怎樣才能使學生既有興趣又容易理解呢應該讓學生對這幾個工程有立體感,還要讓他們進入角色,來當詹天佑,當小工程師。

於是,在上《詹天佑》第二課時前,我讓兩個學生擡來了一盆沙子倒在小黑板上,又讓他們把沙子壘成“山”,拍緊。學生圍上來好奇地問:“賈老師,下節上什麼課呀”“下節不是語文課嗎”“語文課怎麼要沙子”我笑笑:“大家猜吧。”爲學生製造了一個懸念。

上課了,學生都望着講臺上的“沙山”。我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指着“沙山”說:“這座‘山’就是居庸關,一會兒要變成八達嶺,最後要變成青龍橋附近的陡坡。現在大家先讀詹天佑是怎樣開鑿居庸關隧道的,誰讀得認真誰就能當小工程師,上來開鑿居庸關隧道。”讀完,大家爭着當小工程師。“小工程師”走上講臺,用兩支鉛筆同時從“山”的兩端向中間插,表示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隧道。我問:“這樣開鑿隧道會遇到什麼困難”學生答:“如果測量不準,計算不精確,兩頭的隧道就會錯開了。”學生從中體會了詹天佑的話:“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

開八達嶺隧道,工程更艱鉅了。“八達嶺隧道長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關隧道的三倍長。他……決定採用中部鑿井法。先從山頂往下打一口豎井,再分別向兩頭開鑿,兩頭也同時施工,把工期縮短了一半。”“小工程師”上來開鑿八達嶺隧道,先用兩支鉛筆從“山”兩端向中間插,再用一支或兩支鉛筆從“山”的頂部向下插。我配合講解,學生很快就弄懂了:兩頭向中間開鑿就形成兩個工作面,一口直井分別向兩頭開鑿,也形成兩個工作面,兩口直井形成四個工作面,幾個工作面同時施工,工期就大大縮短了,這充分反映了詹天佑高超的才能和技術。

講到“人”字形線路,這座“沙山”又成了青龍橋附近的陡坡。我指着“陡坡”問:“詹天佑爲什麼要設計‘人’字形線路,這不是走彎路了嗎”大家搶着答:“坡太陡,火車根本上不去,‘人’字形路減小了坡度。”我又問:“我們學過的哪篇課文也涉及這個減小坡度的道理”過了一會兒,有學生叫道:“《挑山工》!”“對了,挑山工上山走的是摺尺形線路,就是爲了減小坡度。又如環山公路的'設計也是爲了減小汽車上山坡度,騎自行車上山走‘之’字形線路也是同樣道理。”我說。然後讓“小工程師”在“坡”上架設“人”字形線路,學生爭先恐後地上來用鉛筆或尺子“架鐵路”。

“人”字形鐵路修好了。“誰來當火車司機,開火車”我問。“我來,我來!”學生興致勃勃。“火車司機”用一支圓珠筆或一支粉筆當火車,先做了“車頭”“車尾”的標記,就開始“開火車”了。“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面拉,一個在後面推。過了青龍橋,列車向東北前進,過了‘人’字形線路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原先拉的火車頭推,使列車折向西北前進。這樣一來,火車上山就容易得多了。”“火車司機”邊演示邊講解。

下課鈴響了,還有學生要上來“開火車”。這堂課,好動的、調皮的學生都得到了動手、動口的機會,他們聽起課來也很專心了。同樣一課,過去用三四課時學生還沒全弄懂,現在兩課時學生就明白了,而且學得生動、活潑、有趣。一盆沙子,幾支鉛筆——這不是什麼複雜的教具,人人皆可找到,關鍵是老師備課、講解要努力進行再創造。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7

新課改要求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要求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就是一句話,以學生爲主體,教師要設計出適合學生身心發展以及經驗需要的課堂設計,放手讓學生主導課堂,把時間還給學生,教師只作爲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

新課改倡導小組合作。在《少年閏土》的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這樣的小組合作:

1.小組合作學習4-16自然段,初步瞭解閏土給我講了那幾件事,給每件事加上一個合適的標題。

2.小組合作,分析理解小組內最感興趣的實例,通過學過的藉助語言、動作寫作方法,分析閏土這個人物的特點,對於重點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讀。

3.通過對閏土特點的分析,來對比“我”這個深居大院的少爺,感受“我”對閏土的喜歡與羨慕,也襯托出“我”孤陋寡聞。

通過本節課的教授,我發現以下問題需要提升:

1.學生能力的.發揮沒有達到極致,這說明我們教師要積極的通過各種方法,來訓練、鍛鍊學生的能力。

2.小組內個學生的差異性導致了這個小組的表現力,這需要教師和各個小組長同心協力,針對每位學生的學習經驗,適時地進行引導與鼓勵,打造出一個完美的小組。

3.課前預習的指導,需要教師的指導與小組長的參與。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朝二夕的事情。

4.課改是一個大的方向,一下子達成困難重重。我們可以分解目標,階段性達成,既讓學生有一個能力養成的過程,又可以一步步逼近這個偉大的方向。

這些只是我的個人見解,還請同行多多指教。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8

上完了課,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當然也有不足之處,學友和導師提出了許多中肯的建議和意見,讓我受益匪淺。比如課堂上指導朗讀得還不夠細緻,缺少有層次的閱讀,因此學生讀的'得還不夠多,讀得還不夠生動,投入,致使氛圍不夠,情感不能得到提升。這方面我還要注意加強。當然本身“玩美”的過程也讓我學到很多,讓我明白了上語文課之前,應重視學生的“最鄰近發展區”,然後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獨立探索。這樣,有助於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等。

玩美就是爲了更加完美,玩美的過程充滿艱辛,但會讓你收穫完美,所以值得!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9

23日早晨,回到熟悉的校園裏,回到可愛的學生中,覺得已經離開這“夢開始的地方”許久許久了。我迫不及待地捧起孩子們剛交來的第七單元習作《我最敬佩的一個人》。讀着讀着,我百感交集。這次習作裏,汶川地震中涌現出的各類“英雄”無一例外地成爲孩子們心中那個最敬佩的人。不僅僅是解放軍官兵、武警戰士、救援隊員、警察、老師、醫生,還有那災難中自救互救的人們,甚至連爲災區人民捐款的乞丐都在孩子們心中變得高大偉岸。那一篇篇習作,字裏行間都流淌着感動與崇敬。話語雖然秩嫩,卻將孩子們真摯的`情感噴薄而出。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讓這羣和平年代的孩子汲取到了中華民族不屈、無畏的精神,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讓這羣衣食無憂的孩子經歷了一場真愛的洗禮,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讓這羣天真爛漫的孩子的心靈得到迅速成長。我腦海裏一遍又一遍地浮現:溫總理走進北川中學高三(一)班的臨時教室,拿起一支白色粉筆,在黑板一側一筆一劃豎着寫下四個大字:“多難興邦”。“多難興邦”——意義是那樣深遠啊!

回想起12日的那天中午14:28分,我正乘車趕往汽車站前往玉林,或許因爲那時車子正在竹溪立交橋兜圈子,我未感到絲毫震感。可災後這些感天動地的日子,讓我的心靈一次次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儘管在玉林培訓,沒有與孩子們共同歷經災難後發生那幾日的心路,但此刻的我是那樣激動。因爲十天的培訓給我許多全新的思想,讓我不斷反思,讓我萌生許多夢想。因爲汶川地震讓孩子們懂得了什麼是民族的力量,領悟到了什麼是愛!

“我希望大家要面向光明的未來,昂起倔犟的頭顱,挺起不屈的脊樑,燃起那顆熾熱的心,向前,向光明的未來前進。”總理這樣殷切的、充滿力量的話語,不僅會給北川的學子們生命的動力,也將激勵着我不斷前行……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0

《林海》這篇文章選自老舍訪問內蒙的遊記《內蒙風光》,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大興安嶺的美麗風光,作者一次次產生親切與舒服之感,抒發了對祖國美麗河山的熱愛,讚美了大興安嶺在祖國經濟建設和政治穩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和所做的貢獻。

我在教學本課,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情感主線——親切舒服,步步深入激發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最後使學生達到情感的昇華。

整個教學過程中感到比較成功之處有:

1、抓住文章中作者情感。

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讓學生在文中找出作者多次出現的“親切、舒服”,通過圖片和影像反覆有感情朗讀。

2、在教學中體現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整體感知中“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朗讀方法,在小組讀,然後全班讀,抽學生進行評價,然後再反覆讀。

3、角色表演。

教學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也就是角色表演時,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林海的愛,這一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頓時課堂活躍起來,朗誦詩的、寫詩的、唱歌的、畫畫的。課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指導還需加強,以情動人的“品讀”還不夠,讀寫結合的“創讀”等還不夠,在資料彙報方面,許多學生家庭沒電腦,可查文字資料或圖片資料有限,不能讓學生對大興安嶺加深瞭解。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1

剛結束了第二課《山雨》的教學,整節課教學任務完成的較完整,最後一處想象昇華沒有完成。分析沒有完成的原因,可能有三:

第一,學生課前讀的不熟練,所以對課文的理解感悟不深。沒有良好的讀文基礎,對學習課文是有一定影響的,所以在以後讀文方面應該再強化訓練。

第二,課上練讀時間不多。在一些細節上花的`時間有點過多,所以學生自讀的時間不太多,可能會影響到教學進程。

第三,教師的語言不夠簡練。可能這樣使學生在理解上出現些問題,會影響教學進程。

以後在教學中應該多注意以上問題,語文課應該多從讀入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減少教師的講。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2

第一節課因爲沒有太多時間去準備,所以備課不充分,導致上臺來經常忘記下一步該怎麼做。停下來看教案,說話一直停頓。把學生也搞冷場了,被我的阿姨罵死。她說我沒有看學生,眼光好像在躲閃,很沒自信的樣子,我也跟她說實話,對教案真的是不熟悉。我阿姨又說教案不熟悉沒關係,上了講臺就是要有一份自信,相信自己可以講得起來,相信自己能夠做得到。你這樣經常頭低下來看教案好像很緊張的樣子給人印象更不好。怪不得有學生下課後來問你老師你是不是很緊張。另外老師的表情很重要,要多笑,學生看見你笑心情也會好點,除了這些以外我也犯了不少錯誤,比如說剛開始不要默讀好,但我卻讓學生去默讀了。稀奇要解釋下,我沒有解釋。我讓學生說從句子中體會到了什麼,學生說得不是標準的,我就很牽強得硬要把標準答案說出來,學生還沒真正體會到我就說了。應該在學生體會的基礎上說出。即使學生一時沒有體會也沒關係,放到後面再讓學生說,讓學生對文本瞭解透徹了再去理解就水到渠成了。我的預設與生成之間還是有差距,說明我備課不夠仔細。我問學生哪個是閏土,爲什麼,阿姨說叫我別問無謂的問題,其實這個我預設是這樣的:閏土說得多麼津津有味啊,所以這個是閏土,沒想到孩子都從外貌上去辨別了。還有這幾個事情是一起說出了閏土的品質,不是一個對應一個的。像見多識廣要放在無窮無盡的後面,因爲是那麼多事情一起說明見多識廣的。而我卻誤導孩子好像是一個對應一個。最後推薦叫他們去看故鄉,我說是今天的作業其實不好就說相信你們可以領悟到很多。

這次面對六年級的孩子我真的有點緊張,孩子一年的成長實在太快,5年級和6年級差別很大。6年級的孩子有些個子都已經比我高了,而且懂得也很多,什麼都知道了,你老師的一舉一動都看在她們眼裏,說白了也就是想看看你新老師有多少分量在裏面。阿姨也是這麼跟我說的。你教過6年級其它年級就不會那麼怕了。的確是,教過來才知道現在的孩子難教,一個老師如果不是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真的要被比下去了,要快快加把勁提升自己!。不過阿姨說叫我去讓學生直接去找動作來體會我覺得可能不大妥當,感覺好像是以前小學老師的做法,現在已經不提倡了,不過先這樣去別班試試,不好的話再來修改。

這節課我忘了帶教案,但教案不帶反而放得開了,只管自己講,不跟教案對牢也沒關係,所以這節課這個教態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老師說我進步很大。不過這節課最明顯的缺點就是與新課程標準背道而馳了,雖然思路比較清晰,過程中也沒什麼大問題,可是卻缺失了語文味。上節課阿姨跟我說叫我先找動作的詞語,再讓學生去體會。這樣其實是錯誤的`。因爲這樣不符合語文教學的規範。應該是先學了讀了再上升到理論,讓學生在想象過程中自己去體會,而不是一開始就抓動詞,這樣感覺很生硬,是老一套的教法,已經被時代所淘汰了。而且中心句也不是讓學生開頭就找出來,而是在學習的時候反覆得再現,讓學生自然得去體會中心句的作用。我覺得也的確如此。不然顯得太牽強,學生都沒怎麼體會你就把中心句給拉出來了。第二個表演有點太造作,只要讀了講講過程就可以了,沒必要真的演,不過這個還有待商戳,因爲我覺得孩子的積極性還是比較高的,很喜歡這樣形式的表演。不過感覺這個老師水平很高,她跟我說我剛開始備課就要備得很詳細,一字一句都要研究透徹,這樣學生的反映你才能反饋得來。如果講得偏差了你就要把她們引回來,所以教師的過渡語言很重要。語文課堂應該怎麼教?就是要讓學生在讀書中自然得去領會,我們教師只起着點撥和指導的作用,而不是把條條框框給學生,讓他們照着去做,照着去領悟。不過老師也跟我說像你剛開始教如果用老的一套的方法可能會對課堂有把握,而用新的方法來教就感覺課堂會很靈活,預設和生成差距很大,你會掌控不了。不過這個和備課很有關係。這次課上了以後我一定要認真備課,現在我上課不求多但求精,爭取盡最大努力去研究一堂課。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3

自己初讀課文《草蟲的村落》就覺得有趣,草叢是村落,甲蟲是村民,還有遊俠,遠方親戚,音樂家,工程師……多麼奇妙的想象,多麼有意思的故事啊。我想這篇文章學生也一定會喜歡。果然,大概學生天生對小蟲感興趣,閱讀課文的時候,學生充滿了熱情,也追隨着作者的目光進行一次奇異的遊歷,從中感受草蟲的生活以及作者豐富的想象和獨特的感受。

一、抓住關鍵詞,享受樂趣

在解讀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有的學生抓住“又”字說作者肯定經常這樣來觀察草蟲;有的學生抓住“躺”說作者看似悠閒,其實在動腦筋;有的說在靜謐中觀察作者也不害怕,反而很愜意。於是我讓學生想象作者可能怎樣地躺着,姿勢會有哪些。學生就展開了想象,有的說躺成一個“大”字;有的說手託着頭,翹着二郎腿;有的說嘴裏叼着一根狗尾巴草;有的說趴在地上,託着下巴,翹着小腿……在學生的說中,發現他們真的彷彿就是作者,彷彿也就在草叢中,看喜歡的小草蟲。

二、抓住標點,展開想象

文章末尾,作者寫到:“我還看見了許多許多……”於是問學生,作者在這村落裏還可能看到哪些村民呢?他們有什麼職業,都在幹什麼呢?可以仿照課文的寫法,像作者一樣展開豐富的想象,寫一寫你可能看到的一種或兩種小蟲。

由於前面感悟的到位,學生興趣也比較濃厚,他們紛紛拿出筆和紙開始寫,後來的小練筆都還不錯。

這課堂小練筆,在學生感悟文字,體悟寫法的基礎上進行,對學生沒有一點負擔,反而是輕鬆上陣,一蹴而就。

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加上自己練筆,知道了動物、小蟲也有家庭,也有父母,也有兄弟姐妹,也有愛人,也有可愛的一面,也有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從而增強了閱讀的興趣,感受到語言的美麗,對學習文章的表達也更感興趣。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4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理解課題的含義及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學習生字、新詞,着重理解課後練習中詞語的意思。

(三)按照遊覽的順序給課文分段,並說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理解課題含義及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給課文分段並歸納各段段意。

三、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瞭解課題含義及課文主要內容。

1.解題。板書課題後,讓學生思考兩個問題。

(1)天堂常用來比喻什麼?

(2)鳥的天堂指的是什麼?

(天堂常用來比喻美好的生活環境。鳥的天堂是指能讓鳥生活得美好、快樂的地方。)今天我們將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爺爺一起到“鳥的天堂”去欣賞美麗的南國風光。

2.學生自學生字、新詞,理解課後詞語的意思。

(提醒學生注意讀准以下字的字音:“顫”,“應接不暇”中“應”。“一簇”中“簇”),“隙”。理解詞語。燦爛:光彩鮮明耀眼。陸續:表示先先後後,時斷時續。逼近:靠近、接近。茂盛:植物生長得多而茁壯。留戀:不忍捨棄或離開。應接不暇: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接待應付不過來。)

3.檢查學生自學字、詞情況。

(二)研究課文的寫作順序。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

(1)作者到“鳥的天堂”去過幾次?分別在什麼時候?

(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麼景物?每次去時的感受有什麼不同?爲什麼?

(3)用“△”給課文分段,並說出各段的段意。

2.聽完教師範讀課文後,學生回答思考題。

((1)作者到“鳥的天堂”去過兩次。第一次是在黃昏,第二次是在早晨。(2)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樹,沒有見到一隻鳥,認爲“鳥的天堂”裏沒有鳥,有些失望。第二次看到了許多鳥,感到“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因爲作者兩次去時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認識會有這樣的變化。(3)課文按作者遊覽順序記敘,可以分爲四段來理解。第1段<第1至4自然段>:講作者和朋友們划船出去遊玩。第2段<第5至9自然段>:寫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景色。第3段<第10至13自然段>:講作者和朋友們第二天又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看到的情景。第4段<最後一個自然段>:講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留戀和讚美。)

(三)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書寫課後讀讀寫寫中的詞語。

教學札記: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第1、2段課文內容。

(二)認識事物的靜態,感受“鳥的天堂”的靜態美。

(三)理解課文,能說出重點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背誦課文(從“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到“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認識事物的靜態,感受“鳥的天堂”的靜態美。

(二)理解課文,能說出重點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學習課文第1段。

1.指名學生讀第1段。

(1)有什麼不理解的問題嗎?

2.課文是怎樣描寫“我們”出遊的時間和心情的?

(“吃過晚飯”、“熱氣已退”、“太陽落山”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們”出遊的時間。“自茫茫的水上沒有一點波浪。”這是講水面很安靜,沒有風和過往的船隻。“三支槳有規律地在水裏劃,那聲音就像一支樂曲。”說明四周幽靜,沒有一點聲響,只有木槳拍打水面的聲音。反映了“我們”出遊時心清十分愉快。)

小結:晚飯後我們划船去玩。

(二)學習課文第2段。

1.學生默讀第2段。思考,討論。

(1)我們第一次出遊,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了什麼?

(大榕樹。)

(2)這段課文中主要描寫了大榕樹什麼特點?

(一個是大,另一個是美。)

(3)課文裏哪些地方說明榕樹大?

(在第4自然段開頭交代“河裏很寬”,這裏爲什麼會變窄呢?讓學生找出有的句子讀出來。“一簇簇樹葉伸到水面上”,原來河面給樹葉佔去了,所以變窄。另外,由於當時離得遠,所以當“我”說許多株時,“我的朋友”有的說是一株,有的說是兩株,到底是幾株呢?找出課文中的語句“我們的船……真是一株大樹”。爲什麼作者開始把它看成許多株?“不可計數”是什麼意思?)

(4)課文裏哪些地方又寫了榕樹的美呢?

(請學生畫出課文中的語句,讀出來,說說對這些語句的體會。“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句話是寫大榕樹靜態的美,前半句是寫實實在在的事物,後半句中“新的生命在顫動”這是作者的感覺,也就是大榕樹靜態的美,給作者帶來的美的感覺,“顫動”並非真的在動,那每一片樹葉都是那麼綠,作者彷彿看到它們在霞光中一閃一閃的。)

(5)作者對這棵大榕對流露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你從哪些句子裏體會出來的?(“這美麗的南國的樹”這句話,讚美了生長茂盛的大榕樹,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6)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7、8自然段。(可以先出示投影,放配樂朗誦,讓學生體會朗讀時的語氣和感情。然後讓學生用讚美和喜愛的語氣試着朗讀。)

(7)指名讀第9自然段。思考:作者說“鳥的天堂裏沒有一隻鳥。”這句話表達了作者當時怎樣的心情?

(因爲是黃昏時分,所以鳥兒棲息了,而且大榕

(三)指導背誦第7、8自然段。

小結:我們隨着作者第一次經過了“鳥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麗的大榕樹。它枝繁葉茂,長有許多枝,靜靜地臥在水面上,充滿着無限的生命力。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

《桃花心木》是臺灣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課文借生活平凡小事給樹苗澆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爲了落實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本課教學,把感悟人生哲理,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自己的看法作爲重點。從“不確定”入手,補充了一些課外資料,如“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故事。引導學生理解了人的“不確定”指生活的變化無常,會經受困難或遭遇不幸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的薰陶。同學們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有的`從自己的學習方面來談、有的從家庭教育方面來談、有的從學校的教育教學方面來談、還有的從轉變觀念來談……同學們暢所欲言,充分培養了孩子的個性和表達能力。讓孩子們懂得了成長爲一棵抵禦風雪,頑強生存的參天大樹的確要付諸於不懈的努力,要學會在挫折與逆境中鍛鍊、成長。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