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合集15篇

本文已影響 2.83W人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合集15篇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

我們學校在三年發展性規劃中提出,以現有科研課題作爲研究切入點,把“活的教育+美的教育”融入科研活動中,形成探討性教學模式。從課前參與、課堂滲透和課後遷移三方面見成效。

這兩個學期,在學校的大課題下我研究的子課題是“注重預習,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經過兩個學期的努力,我們師生在共同的學習和研究中不斷的收穫驚喜。

這是《珍珠鳥》的第一課時。開課的第一環節,是檢查預習情況。先是認讀生字,我照例在黑板上出示本課的十個生字(不帶拼音)。看着小手林立的教室,我知道學生們一定胸有成竹。果然,張樂同學嫺熟的字正腔圓的發音,立刻博得滿堂喝彩。“說一說你最欣賞張樂讀的哪一個字,爲什麼?”“我最欣賞張樂讀對‘卷’字,因爲它是多音字,一不注意就會讀錯!”“噢,那捲字還有什麼讀音呢?我們一起來說說。”我在黑板上就着學生們的回答標出了卷字的兩個讀音。“我最欣賞張樂讀‘撥’字,因爲這個‘撥’字和‘拔’字很相似,我經常讀錯,張樂讀對了。”“我來說說這兩個字怎麼記……”學生們你一句我一句,作爲教師的我,這時所做的只是不斷的肯定着這幫能幹的學生。很快就進入檢查擴詞了,我特意點了蘇傑,蘇傑聲音雖不夠大,但還是都組對了。“我來,我還有……”其他同學爭先恐後地想發言。“好,我知道大家都能給這些生字組詞,老師現在想了解誰積累了‘好詞’讓大家分享?”黃紫慧第一個舉手“卷——風捲殘雲、捲土重來”“撥——撥雲見日、挑撥離間”“撞——橫衝直撞、招搖撞騙”……學生們積累好詞語已經成爲習慣,每次聽到學生們嘴裏蹦出那麼多好詞,我總會由衷的說:“謝謝同學們帶來這麼多好詞,有一些好詞老師都不知道,今天能跟大家一起分享,感覺真的很快樂。”在用上本課生字聯繫課文內容說一句話時,一個同學說的是課文最後那句“信賴,不就可以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我請這個同學再重複一次這句話,然後問學生:“這是一個什麼句子?你還可以怎麼說?”一連請了幾個學生,回答都是“信賴,就可以創造出美好的境界。”我對學生們說“老師這樣說你們看行嗎?”我提高了語調“信賴,一定可以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行,因爲反問句就是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平時不太發言的李慧婷肯定了老師。“那我們全班一起大聲的說一次好嗎?”在我的倡議下,全班同學齊聲說“信賴,一定可以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在檢查預習的最後,我是請同桌互評讀書,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在教學的第一個環節裏,學生們不僅自學了生字新詞,整體感知了課文,而且自主解決了生字詞中的重難點——多音字、形近字,積累了好詞句,懂得欣賞別人,樂於分享知識。而我在學生說“信賴”這個句子時,及時的點撥,不留痕跡地讓這個全文的中心句地在學生們心中留下印象。因此,對這一環節我感覺很滿意。

第二個環節開始,我先讓學生們讀課題,提出問題。一個學生的問:“珍珠鳥是什麼樣子的?”很多學生問:“作者爲什麼寫珍珠鳥,作者對珍珠鳥怎樣?”“作者和珍珠鳥之間發生了什麼事?”也有一個學生想知道:“珍珠鳥的生活習性怎樣?”這些問題,對了解課文,理解內容都有幫助。這說明,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們從沒“問”亂“問”到不僅有“問”而且會“問”了。我鼓勵同學們:“自己讀書,看看你讀懂了什麼,在課文中找出有關內容讀給同學們聽聽。”隨後,我給了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們直接與文本對話,自由讀課文,暢所欲言,自讀自悟。在爭論“珍珠鳥雛兒膽子是大還是小時”,不僅引導學生從課文字裏行間找答案,還巧用學生們課外收集到的資料輔證。學生說到重點段落“珍珠鳥一步一步接近我”時,通過老師的範讀,使學生領悟到珍珠鳥的膽子是慢慢大起來的;拋出“首先……接着……後來……”這個句式,既幫助學生理清了段落脈絡,爲學生的背誦打下基礎,也讓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在學生們找到許多段落、句子說明作者很喜歡珍珠鳥後,老師還引導學生從一個“撥”字體會作者對珍珠鳥的細緻體貼。

在這一環節裏,我放手讓學生們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自由讀,大膽說;引導學生們把課文“讀進去,讀出來”;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聯繫起來。這樣,既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初步體驗自主學習的過程和收穫,也體現了教師的“導”作用。

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林姆斯基說:“學生的腦力勞動並不以有所發現而宣告完成,腦力勞動不僅表現爲一種形式或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而真正的目的則在於讓學生去研究和分析那些沒有明確闡述的似乎是隱藏着的因果聯繫和規律。教師的責任就是指導、激發學生積極地去思考。”因此,在第一課時的最後一個環節,我總是這麼問學生們:“剛纔,大家不知不覺又讀了好幾遍課文,自己也解決了讀到課題時心中的疑問。那麼,在不斷讀課文的過程中,你又產生了什麼新的問題?”這時,黃芷昕立刻把手舉得高高:“作者爲什麼會不由自主地發出呼喚‘信賴,不就能創造美好的境界嗎?’”大個子陳辰站起來說:“珍珠鳥爲什麼要去接近作者呢?”學生們提得多妙,這,不就是我下節課的教學目標嗎?我對學生們說“問題提得真好,你們真是一羣愛學習、會學習的好孩子,下一節課我們一起解決這兩個問題,相信大家會有更大的收穫!”

課後,在和聽課的老師交流時我說:“這一節課呈現了我這兩個學期來在學校大課題下子課題的課題研究成果,從這節課情況看,感覺良好。只是在最後一個環節,老師引導學生們的思維向縱深處發展,希望學生在不斷讀書的過程中能不斷髮現新問題,舉手的同學不夠多。這也是平時教學時出現的問題,如何在這方面提高學生能力,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2

教學內容的和諧──豐富有效:讓每個學生品嚐到成功的喜悅。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大膽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背景,生活經驗和興趣愛好,在一篇文章裏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去研讀,而研讀後的學生髮言會出現百花齊放、異彩紛呈的“課堂生態美”。

如何“豐富”課堂,讓學生“活躍”起來?筆者認爲將課堂內外的知識有機的銜接是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語文學科有其特殊性,課內、課外是學生獲取知識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讓課內成爲夯實的主戰場,成爲課外的成果的展示廳,讓課外成爲課內的採集場,成爲課內的拓展區,兩者有機結合,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師生互動,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

在教學《在山的那邊》時,共用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以指導朗讀和探究詩中的山和海分別有什麼深層含義。這個問題,第二課時就安排學生質疑問難,生生互問,生生互答,師生互答。我要求學生針對這首詩的內容、寫法、語言等各方面進行思考和提問。兩個班級的情況相似:都集中在幾位大膽好學勤思的學生身上,整堂課都在這幾位學生身上繞圈子,能答題的也差不多集中在包括提問的學生在內的近十位學生身上,而近三十位學生卻在觀望、在沉默,看來六年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師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這一點還沒有充分地體現,大多數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還處於被動學習、被動接受的地位。可能老師們對孩子沒有十分強調“主動學習”、“做課堂主人”的重要性,因此,學生就一個個地沉默下去,在語文課堂上,慢慢習慣睜大一雙亮晶晶的眼睛或好奇或探詢或無神地看着老師,頭腦也忘了思考,手兒也忘了活動,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學生的那份靈性也逐漸消失了,學習的熱情或者說知識對他們的吸引力也逐漸減退,直至最後消亡,那麼“厭學”、“逃學”自然而然就出現了。這樣想想,後果是多麼可怕呀!我要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學得好,我決定爲這個目標而努力!學生的質疑提問將會繼續,不會因第一次的失敗而停下我語文教學改革實踐的腳步。爲了調動沉默學生的積極性,也給他們表現的機會,我決定以小組內討論、小組長集中提交問題、師生共同討論這三步走來調動全班學生的質疑提問、發言的積極性,尤其鼓勵平時不積極的學生,在小組內要求小組長多給他們機會,把小組的意見和觀點也有意交給他們講述,力求把全班同學調動起來,正所謂“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啊!

在這裏,我將訓練和感悟並舉,旨在使學生不僅體會詞語理解中的細微差別,而且通過教師提供的背景和例子,爲運用詞語打下紮實的基礎。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活躍。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3

“課堂是遺憾的藝術”,這堂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依賴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來完成的,但是實際的課堂還是教師引導的比較多,不敢完全放開讓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學習。比如在自讀課文,初步感知階段,我提出具體的問題讓學生回答,學生的答案與我事先準備好的答案是一致的。我覺得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在自讀課文,真情感知這一環節上,完全是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儘管最後也達到了預定的目標,但我就覺得有些控制不住課堂了,就象放風箏時我手中的線無法自如地控制風箏。學生回答時根本不按照課文的先後順序,而是那個地方感動就說那個地方。這中間沒有貫穿始終的線索,顯得有些凌亂。怎樣把啓發和探究結合起來,在課堂上做到收放自如,這是我將繼續思考的問題。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4

《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宋時期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朝臨川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分爲政事、文學、方正、德行、言語、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本文列入方正篇,講述聰明的兒童元方反駁友人無信無禮的故事。

本文我在設計時,首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環節。一是對作家作品的瞭解,讓學生自己查閱資料,達到學習目的。二是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學生可以自己憑藉工具書及其課文註釋,自己學習。

其次調動學生合作的意識,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自主合作地學習一些難於理解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讓學生對於文言翻譯有不理解之處,小組合作交流,再不理解的全班共同探究。二是對於本文可以提出一些在內容上不理解的問題,然後教師整合問題,有目的的講解課文。

再次本文的朗讀是一個重點。學生先聽讀課文,然後談聽後的感受,並且初步感受本文的語言特點。學生再練習讀、彙報讀。在講解課文過程中,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感悟和理解,再深一層次品讀課文,進而學會朗讀課文,讀出本文的語氣和感情。

本文我也藉助多媒體這一手段,幫助學生明確課文學習內容,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我首先出示了作者資料,讓學生了解到作家作品,同時也爲以後學習打下基礎。在翻譯課文中,我藉助幻燈片幫助學生理解語言難點,作業中,我希望同學們能課下閱讀《世說新語》文章,變學習爲興趣,達到真正的學習目的。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5

《走一步再走一步》我用兩個課時上完了,感覺還比較好。因爲這是七年級語文課文,也是貫徹“新課程標準”,培養學生戰勝困難,儘快適應初中學習生活的一個有利契機。所以,在設計這節課,我的思路是讓學生合作研究,自主學習,路讓學生自己走,我只是起到一個指路人的作用,目的是讓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研[內容來於斐-斐_課-件_園]究性學習的好習慣。這節課的設計我是讓學生充分利用文本,挖掘教材,理解文章內容和思想,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注意基本技能的訓練。

我主要運用朗讀、品味結合的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朗讀文中富有心理描寫的語句、有代表意義的關鍵詞語以及蘊含哲理的議論句、抒情句。在學習了文章以後,給學生留下思考題:你在生活中曾經遇到過什麼困難?當時你是怎麼對待的?結果如何?如果現在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辦?讓學生寫下來。

在反思中,也發現有一點遺憾:就是學生對文章哲理的領會不夠深入。原來設計的意圖是先讓學生通過朗讀感悟我在父親的幫助下怎樣樹立信心,增強勇氣,獲得巨大的成功感。然後讓學生設想:如果父親是自己爬上去把我背下來,我的人生又該是怎樣的人生?通過比較讓學生體會父親博大的愛的同時,明白路是要靠自己走的。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這個人生哲理的理解。但覺得自己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有些簡單化了。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6

《生命生命》這篇充滿哲理的散文,通過“飛蛾求生、瓜苗生長、靜聽心跳”三件小事,傳遞着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表達了作者的獨特生命體驗和感悟。如何幫助學生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如何讓學生對“生命”這個如此宏大的話題有自主地、個性的感悟,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是我這節課想要努力實現的目標。

葉聖陶先生在談到閱讀教學的任務時明確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線索,是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而在第二課時中,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整體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達到夯實基礎、關注文本,爲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因此在上課伊始,我用簡短的語言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然後讓學生認讀上節課學過的生字詞,並回憶課文的梗概。這樣既關注了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又在學生回顧梗概的彙報過程中進行了說的練習,併爲本課的順利進行做好了前期鋪墊。

在學生了解了文章梗概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針對文章重點段落的重點句子進行品讀,在品讀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在品讀中體會句子的深刻含義,在品讀中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在品讀中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綜合能力。

教學中,讀應貫穿始終,隨着學生的彙報,教師便引導學生將理解、體會到的感情融入讀中,在對比讀,分角色讀,小組讀等多種方式的讀中引導學生更好地領悟人物的內心的感受,在讀中與作者的感情共鳴,並在讀中積累內化語言。

在學生理解文本和積累內化語言的基礎上,我注意引導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嘗試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習作者獨特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真情,感悟作者是如何將自己的所要表達的情感融入文字之中。並引導學生說話寫句,這樣就將讀寫有機地結合到了一起,深化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地結合到了一起。

當然,在本節課中,我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在課堂的調控上,對時間把握得還是不夠精當,整個課堂前面用時過多,使得拓展沒有很好地完成。在今後的日子中,我會不斷努力,提高自己這方面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7

《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敘事散文。在整節課的設計中,我緊緊圍繞中心來安排設計環節,由整體感知莎莉文老師的三件事,到對人物形象的挖掘,以及對文中海倫.凱勒精神品質的探究,情感的體驗,都在力求實現教學目標中的三維目標。並把教學的重點安排在體會文章的思想意義上,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獲得情感上的薰陶。本節課的容量很大,爲了在45分鐘之內完成教學任務,我以“是誰創造了奇蹟”爲切入點,安排了環節。一節課下來,學生對莎莉文老師的愛心和富有藝術的教育有了深入的理解,同時也在字裏行間品味了海倫對莎莉文老師深厚的情感,感受到了海倫堅毅的精神。但本節課也有很多的遺憾。課文篇幅很長,雖然在課前學生進行了充分的預習,但是在把握人物的形象和感悟情感時,學生對於文本的探究還是不夠深入。我想,在問題的設置上,還應該更明瞭,透徹一些,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在課上還應該引導學生充分地閱讀文本,在字裏行間感悟人物和情感。把朗讀貫穿在教學當中,在反覆的誦讀中完成對文本的剖析。

另外,在教師課堂用語上,還有待進一步改進。對學生的回答不應該苛求和老師的答案一樣,應該尊重學生的解讀,做適當的引導。每一次新的嘗試,都會讓我又一次重新審視自己。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上,我會繼續用心探索,爭取讓每一節語文課都成爲精品。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8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構思精巧,語言優美。學習這樣的美文,既能讓學生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體現了教學的主體性原則,讓學生主動學習。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往往過多地分析、講解,結果既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浪費了時間,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主體參與的程度是學生學習好壞的重要因素。

閱讀教學主要以課文作爲憑藉,因此讀書是閱讀教學的最重要一環。如果沒有學生讀書,或學生讀書不充分,那麼,即使教師講得精妙絕倫,學生也不會有多少收穫,更難有真切的體會。讀的過程是學生對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過程,也是想象、加工、創造的過程,它可以把無聲語言化爲滲透自己感情、意識的有聲語言,這一過程是別人替代不了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還應是學語文的根本。基於這樣的認識,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先是自由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後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覆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作品的語言之美。從閱讀能力的培養來說,學生反覆讀了,背誦了,自然對文章的主旨、內容、寫作技巧、價值等都會有一定的認識。

當然,通過“讀”感知課文,這只是閱讀教學的第一層面,要進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質疑和釋疑了。在課堂討論中,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了一些問題,如 “文中寫了哪些景物?作者筆下的這些景物給人怎樣的印象?”“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別是在研讀賞析這一環節中,我沒有給學生過多的限制,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景物、喜歡的語句段落來進行品味,給學生以較多的空間,更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課堂氣氛活躍。

在學生反覆研讀課文,並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又適時地予以引導,幫助學生總結出一些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寫好此類文章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學會對同類文章賞讀,學會觀察描寫景物。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9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上課前我認真備課,認真督促引導學生預習,基本上做到了既備教材、教法,又備學生、學法。雖然課後聽課的教師和領導給予了肯定的評價,但我還是認真做了反思。

本節課的優點主要有:

一、導入生動有趣。我首先用猜謎語的形式引入話題,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然後又將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與本文內容緊密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課堂形式多樣,師生雙邊活動積極。本節課我主要採取教師引導爲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爲主,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了他們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訓練了他們快速閱讀能力和篩選信息、整合信息、概括要點的能力。

本節課的不足主要有:

一、重難點不夠突出。

二、課堂問題設置之間跨度較大,銜接不夠自然,沒有切實做到層層推進,步步深入,給學生理解課文帶來難度。

三、課堂評價方式單一,只是教師自己給學生評價,沒有讓學生相互評價,抹煞了一部分學生回答問題的成就感和積極性。

四、板書過於簡單,不利於爲學生今後複習提供線索。

今後改進措施:

一、課前反覆鑽研教材和課標,認真把握課堂重點難點,爭取以後課堂做到重難點突出。

二、認真虛心向老教師學習請教,學習他們的教學方法、教學思路。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0

在上這一節課之前,我曾設想着用最簡而又最有效的方法去完成教學任務。我想既然是古文,又是一則寓言,我就採用了“讀準字音—讀懂文意—讀透寓意”三大板塊來完成。怎樣讓學生能輕鬆讀懂字音、且又能“動”起來?我是這樣做的:先讓一名學生起來朗讀課文,然後讓其餘的學生指出需要糾正的字詞,老師再補充學生點不到的重點字詞,齊讀字詞,再齊讀下課文。這樣就完成了第一板塊。但在實施起來,能主動起來糾正字詞的只有兩名學生,我只能幫着提出其他的字詞,感覺學生對於這樣的糾正沒有激情。接着我讓他們劃分句子的節奏,先教學生劃分第一句,然後按方法再劃下去。這一小塊費了好多時間,導致下面的的“讀透寓意“這一板塊我只是淺點即止,沒有引導着學生深入體會。課後我也覺得這一小環節確實做得太多餘,指導老師們都認爲只要學生讀書沒有破句錯句就不必要去劃分節奏,我純粹是爲了劃節奏而去劃節奏。我覺得劃節奏這一小環節要是處理得合理,下面的教學我會做得好的。

“讀懂寓意”第二板塊,我採用了“合作交流”提出質疑的方法,讓學生通過三條求助熱線“1、註釋或工具書2、同學3、小組長用紙條的方式記錄下來送交老師”來完成。我以爲學生通過註釋、工具書、同學和老師解決本文的文義應沒問題,但討論的時候,學生沒有熱情,漫不經心的,且交到我手裏明確需要解決的重點句子也沒多少,於是解決重點句子後,我滿懷信心,讓他們概據課文內容來弄個講故事比賽,適當加入一些表情及心理特徵等。但講故事這一環節弄不上去,當時我才明白原來他們對課文內容還不夠明白,一名女生上臺講後,男生沒人肯上來,當時時間也差不多了,這一環節就這樣被我忽忽帶過去了。一下子轉到了“讀透寓意”這一環節。因爲時間的關係,我只是讓一二名學生說說“禍福之間的關係,它們之間能轉化嗎,是不是一定能相互轉化?”,並沒有深入去探討。

整節課下來,自己感覺很不爽,覺得哪個環節都銜接得非常彆扭,生硬,自己的語調沒有親和力,難讓學生走進狀態。總覺得學生有些放不開,或許是跟我引導的問題有關,或許也跟我個人魅力有關,或許…,總之,很困惑。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1

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既注重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導”學地位,又注重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開展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探究性閱讀、拓展與延伸等教學環節更是把學生的生活與語文學習緊密聯繫在一起,讓學生通過體驗反思接受正確的審美觀與情感薰陶,而對指導學生學會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也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新的課程標準對我們的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教學目標過程化、教學設計意向化、教學組織合作化……特別強調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執教過程基本上體現了這些新的語文教學理念。我最大的收穫是找到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突破口。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是說完全的放手不管,否則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會失控,如同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裏算哪裏,這導致的直接後果是學生收效甚微。那麼到底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呢?我想到了我們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不就是課標爲我們指明的方向嗎?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他們獨自或合作找出要學習的知識點與能力點是完全可能的,讓他們講出自己從文本中所接受到的人文教育也是完全可能的。從教學實際來看,他們也的確做到了。由此我想到:語文教師的確應該充分的相信學生,適當放手,讓他們在長期的磨練中,不斷提高、不斷進步、不斷獲得新的成就感,這樣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那麼語文教學也就不會再是我們語文教師心中永遠的痛。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2

這是導學技能操練課,爲了上好這課時,課前我們分工做了很多準備工作,由選材到構思到設計上課方案到實踐,請教諮詢了很多前輩的意見和建議,在反覆的實踐中完善我們的方案,最後在正式驗收課時,我們2個的臨場發揮都要比之前的實踐要來的好,尤其是我的表現很鎮定,即使在上課時出現了突發事故,也鎮定自如的應對,而學生的表現也比較積極,可以說是比較圓滿的.我們2個都能在既定的時間裏完成教學目標,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探究,課堂氣氛比較活躍,政節課裏師生關係是比較和諧的.另外,由於備課過程中沒設想到“相”,當有學生質疑它的意思時,我確實是吃了一驚,還好由於基礎比較紮實,我在愣了一下之後能馬上爲學生解答,這讓我確信,雙基真的很重要,以後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會更加註重雙基教學.

這次技能操練課讓我學到了很多以前在大學學不到的東西,也讓我認識到你付出了多少就必定收穫多少的道理,我想每個人都要有這樣一個階段,讓自己重新定位評價再認識自己.從教育局教研員的評課看來,雖然我跟宋老師的導學技能操練課還有很多有待改進完善的地方,可是看的出來,他是相當認真的聽我們上課,可見在本校各位前輩的幫助指點還有我們自己的努力之下,我們收穫了很多讓我們受益終生的東西.

當然,教學是永無止境的課題,作爲教者,要想給學生一杯水,首先是我們要有一桶水,經過這次磨練,我相信自己正在慢慢成長,我也知道前面的道路還有很長,可謂是任重而道遠,可是我相信自己在學校各位前輩的關愛幫助下成長的好,而且我也通過這次歷練做好了思想心理準備,迎接新的磨練.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3

詩主在抒情言志,是人感情爆發到極點,有感而發的最高文學形式,其文內涵豐富,其聲如雷貫耳,其義激人發聵,震感心靈,詩歌,尤其是古典詩歌,承載着中華文明的真善美的精華,讀之洗滌心靈,誦之耳聰目明,寫之沉澱智慧,實爲育人之良藥,忽視和淡化詩歌教學時語文教育的一大遺憾,值得我們認真反思。

在教《在山的那邊》這堂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用動情的朗讀體味詩歌的語言美和韻律美,細緻的分析闡釋詩歌字裏行間獨到的人生體驗,感受詩人的豐富的的情感,設置情境讓學生深入體會作者那顆絕不屈從於不公平的命運,敢於尋找夢想,執着的心靈。逐字逐句賞析詩歌語言的凝練、生動,與貼切,講述詩歌簡單的寫作技巧。當堂堂練習我設計了用詩的語言去表達自己的兒時的一個夢想,學生懷着創作的衝動開始嘗試寫詩,有了前所未有新鮮的體驗,當讀着自己用心寫成的稚嫩卻無比真切的小詩時候,學生收穫不只是一篇課文的理解,而是被詩歌潤澤了的心靈。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4

中學文言文之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重中之重,教學改革以來正在逐漸加強文言教學,一方面是弘揚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則是學習母語之必須。然則魯教版初一上冊教材中所選《山市》頗令筆者費解!是和道理讓本書編者將本課收入課本的呢?從該單元主題來講,屬於“弘揚科學精神”,重點應該點明的是語文與自然科學的必然聯繫。但《山市》一課要說讓他們學到所謂的科學知識,那真是還不如隨便從現代作家裏面隨便挑選一篇關於“海市蜃樓”的作品,免得讓學生學到結尾還在那迷惑:“這鬼市到底是咋回事?”

從文學鑑賞的角度來看,蒲松齡乃明清小說之大家,其作品《聊齋志異》更是婦孺皆知,其“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的批判精神是其作品的主調,然《山市》一課上儘管教師無論怎麼講解背景講解《聊齋》之批判精神,學生也難從本課中領略端倪。《聊齋》一書凡474篇並非皆能反映作者之志趣,其中也不乏藝術性、文學性稍弱者,不能一概而論。然《山市》決不是能代表蒲氏風格的作品,並且,初一學生首次接觸蒲松齡更應該以更具代表性、藝術性之文來啓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一線語文教師大多將本課中文言詞彙作爲重點來講解,很少顧及《山市》之藝術性、審美性。中學低年級的文言字詞積累固然重要,但若顧此失彼就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貽害無窮。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師在講解課文內容時候程式化教學痕跡太嚴重,尚不能打破舊有教學體系。在21世紀信息時代到來的今天還在那“開始——發展———高潮——結局”的一通灌輸,一段段的概括大意,如同解剖生物標本般的肢解本來已經很短小的文章。

《山市》很奇幻,教學很詭異!

教學改革不能只改其表,不管多好的教材、多好的理論,如果教師的思想不能轉變,知識面不能開拓,一切皆是無用之功!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

1、較好地落實了“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

不懈地訓練及反覆的強調,使學生養成課前自主學習的習慣。本節課學生就在這方面表現得很好,在上課之前,學生已經基本能口譯課文,這樣就節省了大量的字詞教學時間,爲課堂上進行多種能力訓練提供了時間的保證。具體授課過程中,又十分注意將學生的獨創性融入小組的合作學習中,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對一些學生課堂上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無關,但又不能傷害學生的積極性,則留給學生自行探究,培養學生課後查找資料的習慣。

2、與學生建立平等對話的關係。

在課堂上,尊重學生,平等對話,探究氣氛濃郁,學生個性才能獲得發展,潛能才能得到開發。教學中,圍繞教學重點,放手讓學生自己在課堂上縱橫馳騁,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有放有收,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又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3、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誦讀與積累是我的文言文教學的兩個基本理念。在這節課中,除了強調誦讀外,我還十分注意指導同學們對知識進行積累,歸納整理,對學生在課堂上能自覺“溫故而知新”的大加讚賞,意在讓學生們重視文言知識的積累,並能做到舉一反三。

4、多種能力訓練滲透其中。

雖然只是短短的一節課,但注意了各種知識的綜合,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繫,重視積累、感悟與語感的培養,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提高。如“說”的訓練,就有讓學生講故事,複述故事,談感想等。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