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高一語文必修一《我心歸去》教案

本文已影響 1.53W人 

教學目標

高一語文必修一《我心歸去》教案

1、 解作者的情感,體會文中流露出來的濃濃的思鄉情。

2、 揣摩作者飽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語言。

3、讓學生注意與文本對話,學會自主閱讀。

教學重難點

一、 把握文章思鄉主題。

2、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語言。

教學方法

文本研習、問題探討、情境體驗

教具安排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

一、 導入新課

音樂欣賞《故鄉的雲》“天邊飄過故鄉的雲,他不停地向我召喚,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有個聲音在對我呼喚,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遊子……”。同學欣賞了這首歌之後,是否有一種歸家的感覺?心有沒有歸去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我心歸去》,作者韓少功。(板書)

二、課前檢測(重要字詞)

一幢(zhuànɡ) 別墅(shù) 鑰匙(yào shi) 囚禁(qiújìn)

無處逃遁(dùn) 惦念(diàn) 熠熠閃光(yìyì) 模樣(mú) 靜謐(mì) 湖泊(pō) 幽深奇詭(guǐ) 貧瘠(jí) 悲愴(chuàng) 潦倒(liáo)

雄渾(hún) 眷顧(juàn) 矯飾(jiǎo) 麥穗(suì) 烙印(lào)

三、作者簡介

課前我已請同學對有關作者韓少功的資料做了一定的蒐集,下面我就請同學來交流一下,我們請幾位代表來發言。

教師概括:(幻燈片)

韓少功 1953年生,湖南省長沙市人。1968年初中畢業後作爲知青下鄉務農,1977年正式開始文學創作,1978年考入湖南師大中文系,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有短篇小說集《歸去來》,中篇小說《爸爸爸》、《女女女》,長篇小說《馬橋詞典》《暗示》等。2002年4月獲得法國文化部頒發的“法蘭西文藝騎士勳章”

《我心歸去》是他訪問法國歸來後的一組散文中的一篇,總題是

”訪法散記”。

四、研習文本

(① 預習過課文後,請同學談談文章的大體思路(主要內容)

(同學回答,讀對話欄,幫助同學準確理解)

記敘作者在法國的情形與感受——抒發思鄉之情——感悟“故鄉”

(② 作者在法國的居住條件是怎樣的 ?

( 注意:法國的“家”,從第1節中找關鍵詞語)

“家”:雅靜、大、環境優美——物質環境優裕

(3)一句話作者在法國過得好還是不好?

物質——好

精神——不好

(4)處於這樣的環境中,作者的感受是什麼?作者是如何渲染的?(同學朗讀第2小節)(幻燈片)

沒有熟悉的聲響 ——冷清

沒有熟悉的環境、人羣——無所適從

感受

沒有熟悉的語言———無處逃遁

沒有熟悉的文化—— 無可入手

渲染:多角度渲染

作者在這裏還用了一個比喻“你到了懸崖的邊緣……只有虛空,這個比喻形象的描述了離開故土後沒有着落的虛空感。

(5)這種空虛寂寞還表現在什麼舉動上呢?

“對吊燈作第六或六十次研究”,這裏對吊燈作六次研究是一個細節描寫,六十次就帶有了誇張意味,六次已經是讓人倍感無聊了,更何況六十次真的可以讓人發瘋了。細節描寫

“見微知著”,運用誇張更形象表明作者在異鄉的孤獨無聊。

舉例:細節描寫 誇張

老頭兒身子一縱,撲上梳妝匣,好似撲上一個睡着的嬰兒

————(巴爾扎克《守財奴》)

誇張的細節描寫

梳妝匣是鑲嵌着金子的,葛朗臺這個老頭當時已是76歲,一看到金子就搶,動作敏捷的居然像老虎,可見他已到了視錢如命的境界。

五、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 課前檢測

二、 研讀文本

(1)作者在法國如此空虛寂寞無聊,那麼當他可以通過朋友的幫忙而移民法國時,他願不願意呢?你是如何看出來的?

明確:不願意。從一句反問句看出來“我就那麼在乎法國的麪包和雷諾牌汽車?”

(改寫成陳述句)“我就那麼在乎法國的麪包和雷諾牌汽車?”(幻燈片)

我根本/一點也/極/毫不在乎……

(2)作者爲什麼不在乎,原因是什麼?

因爲很想家裏,很自然的過渡到了第5小節,到這裏才點出了文章的主題——思鄉。(配樂朗讀5、6小節)

分析:第5小節給我們想象了一幅充滿溫情的畫面,告訴我們人們無論走到哪裏,都沒法不時常感懷身後遠遠的一片熱土,故鄉有他的親人,故鄉有他的過去,人們對故鄉的這份感情不會因爲時光的流逝和距離的遙遠而沖淡,反而會積澱得越來越濃。

(3)作者如此思念故鄉,是不是因爲故鄉很美呢?第6小節告訴我們故鄉與異國旅遊景區相比,美不美?(不美)

異鄉:繁華酥骨、靜謐侵肌、幽深奇詭

故鄉:貧瘠髒亂

用了哪些手法?

明確:排比、比喻、欲揚先抑

(4)分析7-9 :作者對故鄉的愛可以說是到了一種執着的境界,那麼什麼是“故鄉”呢?(板書)

每個人對故鄉都有一定的理解,我們來看作者理解的故鄉概念與我們理解的有何不同?(男生一起朗讀第7小節)

如何理解: 故鄉存留了我們的童年,或者還有青年和壯年,也就是成了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們自己。(幻燈片)

明確:準確描述了故鄉與我們的關係。故鄉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是我們自己,因爲故鄉有親人,有自己的歷史,有血、有淚、有汗水、有眷顧。

分析:故鄉不是商品,不是旅遊景區,不是往返車票和週末消遣。故鄉比旅遊景區多了血、淚、汗水。這裏的“血”是指“血濃於水的情感”;“淚”裏面更多的是“愛”,就像艾青的《我愛這土地》:“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汗水”就是我們的奮鬥與付出。

“失血的矯飾”是指不帶感情的,旅遊景區與故鄉相比,缺乏一些令人眷顧的“悲情”,少了一些血、淚、汗水。

根據這一段,同學概括什麼是故鄉,

教師濃縮概括:故鄉是生命之根。

第8小節又談到了法國,法國是一個風雅富貴之邦,而作者只是一名來付錢的觀賞者,缺少溫情,雖與這裏的主人碰杯、唱歌、說笑等,但心卻在一次次偷偷歸去。

如何理解下面一句:我會對故鄉浮糞四溢的墟場失望,會對故鄉擁擠不堪的車廂失望,會對故鄉陰沉連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種失望不同於對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種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將真正生長出金麥穗和趕車謠。(幻燈片)

明確:三個失望飽含對故鄉更美好的希望,這是對故鄉的真愛,是發自內心的愛。這種愛,才能引發有價值的物質和精神的創造。

如何理解: 沒有故鄉的人一無所有。而萍飄四方的遊子無論怎樣貧困潦倒,他們聽到某支獨唱曲時突然涌出熱淚,便是他們心有所歸的無量幸福。(幻燈片)

明確:故鄉是一個人的根,是一個人心靈的歸屬和寄託,是一份無價的財富。

根據這兩段概括:故鄉是奉獻之所、無價財富

正因爲故鄉是生命之根、奉獻之所、無價財富,所以所有的遊子都要思念故鄉,他們的心總是一次次的偷偷歸去。

三、課外拓展

鄉愁久久縈繞在了每個遊子的心底,凝結成了一個永恆的思鄉情結,從古時吟唱到了今日,請同學們回憶自己所知的懷鄉詩詞。

如: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流淚到天明。(杜牧)

四、課堂小結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文章的思路。作者先是記敘了在法國的情形與感受,寫在法國的物質環境是如何優裕,而作者卻不願留在法國,爲下文寫思鄉作了鋪墊。5、6小節才真正點出本文主題,最後作者感悟“故鄉”,讓我們知道要爲故鄉多作貢獻,使主題得到了昇華。

五、佈置作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