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原創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2.44W人 

  教學目標

《大堰河——我的保姆》原創教學設計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學習、把握詩中的節奏和旋律,培養學生閱讀詩歌的能力。

2.通過分析人 物形象,理清詩人情感發展的脈絡,領會“大堰河”這一形象的象徵意義,體驗詩人對勞動人民真摯、熱烈的感情以及對舊世界的仇恨和詛咒。

3.品味本詩精當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感受對比、反覆、排比等表現方法的藝術特色。

  教學重點、難點

品味本詩精當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課時安排

2 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

  一、導語

“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歌唱母親,歌頌母愛,是詩歌永恆的主題。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賞析現代著名詩人艾青獻給他的養母 ——大堰河的讚美詩:《大堰河 —— 我的保姆》。

 二、作家作品 (可讓學生課前查閱資料後上臺講解)

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我國現代著名詩人。 1 9 1 0年生於浙江省金牛縣畈田蔣村。艾青出生時難產,一位算命先生說他的命是“克父母的”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貧農家裏撫養。 5歲被領回家中開始讀書,但依然受到冷遇,不準稱自己的父母爲爸爸媽媽,只准叫叔叔嬸嬸,正如他自己所說,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視的空氣中長大”的。他的保姆沒有名字,因她孃家在浙江省金華縣大葉荷村,所以大家都叫她大葉荷。

1932年,艾青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7月因爲參加進步的美術活動而被捕,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年。被捕之後,獄中生活使他由繪畫轉向了新詩寫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這樣誕生的。1933年1月的一天早晨,牢房陰冷,鐵窗臨風,窗外曉雪飛舞,望着漫天飛舞的雪花,這位只有二十三歲的詩人,不禁想起了用乳汁把他養大的保姆,思念感激之情衝擊着詩人的心。這是詩人第一次用“艾青”這個名字呈現給中國勞苦大衆的一首讚美詩。它在《春光》雜誌一卷三期上發表之後,立即轟動了全國,並受到了茅盾、胡風等文學前輩的好評。

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請同學們自讀全詩,說說作者的情感思路是如何展開的。 

第一部分(1~3節)懷念 痛悼

第二部分(4~8節)眷念 感激

第三部分(9~11節)同情 控訴

第四部分(12~13節)謳歌 讚美

  四、深入研究,體會構思特點

詩人在構思本詩時,把自己起伏的思緒,奔騰的激情作爲最主要的依據,時而記人寫事,時而直抒胸臆;時而回憶歷史,進而直面現實;時而寫保姆,時而寫詩人自己;時而詳寫,時而略寫,任意揮灑,無拘無束。請學生舉例說明。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可作如下的歸納:

第一部分,詩人告訴我們,由於看到雪纔想起保姆大堰河悲苦的一生,這是寫本詩的導火線。在具體安排上,卻一開始交代大堰河與我的關係,她沒有姓,沒有名,缺少獨立的人格。這樣的安排是爲了突出詩人強烈的感情,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部分,在激情的推動下,回憶大堰河對我的撫愛。爲了充分地表現這種愛,詩人不惜筆墨進行鋪排,又寫他在自己家裏的陌生、忸怩之感襯托大堰河的可親可敬。

第三部分,用敘述方法,寫大堰河死後的淒涼和一家人的悲慘遭遇。這是詩人最感痛苦的事。他用舒緩的筆調,邊敘述,邊嘆息,更顯得沉痛。

第四部分,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把詩中的感情推向高潮。詩人的感情到了極致,往往要拋棄具體的敘述或描寫,藉助直抒胸臆的方式,宣泄自己心中火山噴發似的激情,第13節,感情最強烈,語句卻最少。

 五、教師有感情地範讀,以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主要對作者艾青做了大致瞭解,初步體會了詩歌的韻律節奏,初涉了詩歌所表達的感情。通過朗讀,對詩歌的層次有了基本瞭解,理清了詩歌的結構。

 七、佈置作業

課外反覆朗讀課文,注意思考作者從哪些角度對大堰河進行塑造這一問題。

 第二課時

 一、導語

母愛,人類情感走廊中的上品,偉大永遠是它的同義語。而兒子對母親的依戀,對母親的傾訴,對母親的追思,聽來一樣叫人蕩氣迴腸。母親臉上偷偷抹去的淚花,對兒子乳名的一聲輕輕的呼喚,還有滿手的老繭,微駝的背影,飄動的白髮,哪一個做兒子的不會刻骨銘心?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所以不朽,就在於它把母子的心靈傳遞描慕得如此撼人心魄。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艾青的抒情詩——《大堰河——我的保姆》。

二、朗讀、研討第一部分

問:首先我們來看詩歌的第一部分,詩人是怎樣想起大堰河的?爲什麼艾青說“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聽到秋風蕭瑟的聲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答:大堰河純潔無私的內心世界如同雪一樣潔白無暇,而白雪覆蓋大地的莊嚴肅穆的景象正好表達了詩人深切的悼念。正因爲這些原因,艾青想起了這個給過他無限溫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莊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會地位(她是童養媳,以養育我而養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後草蓋的墳墓,枯死的瓦菲,長了青苔的石椅。

問:這一切在我們的心中構成了怎樣的一種意境呢?

答:淒涼、衰敗、荒寂

問:這樣的景象,寄託了詩人深深的哀悼和懷念之情。因此,我們在讀這幾節時,該用怎樣的語氣去朗讀呢?

答:低沉、舒緩

(請學生朗讀,點評)

、朗讀、研討第二部分

如果說第一層是作者站在現實的牢房裏,那麼,從第四節開始,作者就轉入了對大堰河深情的回憶了。

問:詩人回憶了在大堰河家裏生活的幾個分鏡頭?主畫面又是什麼呢?

答:八個鏡頭,主畫面是“抱在懷裏,撫摩我”

問: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展開想象的翅膀,一個勤勞、充滿母親般慈愛的大堰河向我們走過來了,她的雙手輕輕的撫摩着她的乳兒,這是怎樣的一雙手啊。大家睜開眼睛,誰能給我描述一下這雙手?

答:正是這雙勤勞的,儘管粗糙卻溫暖的手,使一個貧困的家庭充滿了溫馨,使艾青——這個被地主家庭嫌棄的孩子得到了無微不至的母愛,這雙手,就成了母愛的象徵。請同學們聯想一下自己,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母愛是怎樣的?描述一個細節。 

(學生自由回答)

總結:說得很好!母愛是真摯的、博大的,同學們的感受,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大堰河。

正是這微不足道的細節才更能讓我們感動。

問:“我”在五歲時終於被領回了自己的家, 過上了富足、豪華的生活, 但詩人心中感覺到卻是——“忸怩不安”。爲什麼會這樣?

答:大堰河家窮,卻有愛,我家富有,但缺少愛,想到這些,詩人心中充滿了眷戀與感激。

(同學讀 4 、 5 、 6 三節,讀出詩人的眷戀之情,感激之情。)

問:大堰河在流盡了她的乳汁之後,又開始勞動了,流她的血汗。大家自讀第七節,思考:大堰河從事着這樣又苦、又髒、又累的活兒,爲什麼始終含着笑呢?

答:大堰河的笑是有着多種原因的,有爲和乳兒重新生活在一起的喜悅,有在勞動中獲得的滿足。這讓我們想起了另一個和她有着相似命運的人——祥林嫂,當她在魯家作着比一個男人還多的事情時,“然而她反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這是多麼淳樸,寬厚的靈魂啊。

問:但是,詩人寫到這裏,認爲還不足以表現大堰河對我的愛,於是,她又帶着我們走進了大堰河美麗而豐富的內心世界。大家瀏覽第八節,看一看,作者選取了幾個細節來表現大堰河對自己的深愛,但是爲什麼說做夢能表現大堰河對我的愛呢?

答:大堰河的夢正是她對詩人最美好的祝願,她期望他能長大成人,成材成家,生活幸福美滿。

總結:這部分着重寫回憶,感情上時喜時悲,變化不定。朗讀時也要隨之節奏多變,構成變化多端的旋律。

(學生讀 7 、 8 、 9 三節,讀出祝願,充滿希望、憧憬的感覺)

 四、朗讀、研討第三部分

問:誰不期望美夢成真呢?如果這個夢能實現,該有多好啊。但是,大堰河流盡自己的血汗後,就過早的離開了人世,結束了自己悲苦的一生。大堰河死後得到的是什麼?

答:微薄的葬禮。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後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這裏,詩人的心一陣陣發痛,他的心中充滿了對她悲苦命運的深切同情,同樣有對這個社會的憎恨之情。

(學生朗讀,這部分寫大堰河死的淒涼,節奏應放慢。最後要讀出憎恨之情。)

  五、朗讀、研討第四部分

艾青的回憶到這裏就結束了。在他的回憶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卻有着金子般美好心靈的大堰河。她勤勞,善良,寬厚,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詩人的心中。詩人從回憶的大門走了出來,外面依然是漫天飛舞的雪花,依然是陰冷潮溼的牢房,但詩人卻有着按捺不住的澎湃的激情,呈給大堰河由心靈而寫成的讚歌。

問:爲什麼是紫色的靈魂?

觀點一:紫色是悲哀、不幸或傷痛、死亡的象徵。

觀點二:紫色應是高貴的象徵。

觀點三: “痛苦”和“高貴”不矛盾,靈魂因“承受太多苦難”而“尊貴、偉大”!

(學生自由發言,答案不盡一致,但只要有閃光點,教師都給予肯定和讚許)

答:這首熱烈、深沉的頌歌,不僅僅呈給大堰河,還呈給幹千萬萬的大堰河,也是呈給受苦受難的勞動人民。

總結:這部分是獻給大堰河的。讚美詩,感情熾熱,因而要節奏強烈,旋律加快。最後一節,詩人的感情已走向高潮,朗讀時也應熱情奔放,把火山噴發似的感情傳達出來。

(學生朗讀)

  六、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這首詩,理請了詩人由現實到回憶,再到現實的抒情結構,整首詩通過一組組意象的排列,寫了大堰河悽苦一生的片斷,構成了由悼念到感激到控訴再到讚美的跌宕旋律,表達了詩人愛憎分明的感情。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詩人見到了艾青,曾激動的說,德國有萊茵河,法國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羅河,那麼,我可以驕傲的說,中國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詩人半個世紀的創作看成是一條巨大的河流的話,那麼,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