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蘇教版選修《旅夜書懷》優質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1.26W人 

 《飄飄何所似的詩意人生》

蘇教版選修《旅夜書懷》優質說課稿

  ——《旅夜書懷》看杜甫 說課稿

  一、說教材

《旅夜書懷》是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詩歌之部第二單元推薦作品的第二首詩。本單元的鑑賞指導要求置身詩境、緣景明情。教學大綱的目標要求,中學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發展健全個性,形成健全人格。

羈旅詩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一個重要題材,而杜甫又在自己的創作中把這一題材擴展和深化,寫出了新的意味、創造了新的形象,因此,把握這些意象和語詞就可以對羈旅詩有一個整體的把握。綜上所述,構成本堂課的知識建構是:杜少陵漂泊西南天地間,曾寫下許多羈旅詩,《旅夜書懷》是這些詩歌中的精品,情感深邃,語詞尤工,特別是“飄飄”這一肺腑之語和“沙鷗”這一典型意象所抒發的強烈感情,更令無數文人墨客爲之傾倒。“羈旅”是少陵詩歌的重要題材,這其中所表現的不僅僅是亂世飄零、生活窘困的人生上的漂泊,更有他政治的失意、壯志難酬的心靈的漂泊。本節課將對這些內容展開分析和探討。

詩歌作爲中國文學的奇葩,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鑑賞詩歌對於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和積澱學生的人文素養意義非凡。

根據教學大綱中高中語文教學應“讓學生能感受作品形象、品味詩歌語言、把握作者情感”確立了本課的知識目標1.漂泊情感的語詞表達2.漂泊情感的意象表現3.漂泊情感的內容表述;根據新課標中要重視培養合作探究、自主學習這一要求,結合單元指導與提示,確立了本課的能力目標:1.學生通過合作探究提升把握意象、品味語言的詩歌鑑賞能力2.通過意象聯綴、補充聯想,提升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能力;根據大綱教學目的中要培養學生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新課標中要求的審美體驗和價值觀統一這一維度,確立了本課的德育目標:能夠深刻理解杜甫漂泊西南天地間的人生境遇。

詩歌鑑賞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如何通過聯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語言文字還原成立體的、生動的畫面,從而把握隱藏在文本背後的詩人的內在情思。再結合本校學生自身的特點,確立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爲:把握意象、品味語言的詩歌鑑賞能力,漂泊情感的具體內容,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能力。

  二、說教法和學法

原本的意圖是弱化課內知識,只把《旅夜書懷》作爲一個切入口,主要是去把握杜甫不同時期的羈旅詩中所體現出來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意象和語詞,以使學生對杜甫的羈旅詩有一個整體上的'把握和認識。但是

這課的教學,就教和學而言,主要採取如下方法:

1、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對杜甫曾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只是曾經的記憶都是在老師的要求下完成,而在這堂課中,我讓學生自己劃出重點的內容以便記憶,這就鍛鍊了學生篩選重點信息,把握重點內容的能力,可以在以後的學習中自己嘗試把握一篇文章的學習重點,這樣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

2、教師點撥,學生合作探究

具體到杜甫羈旅詩的鑑賞中,由於學生接觸文本的時間有限,知識積澱和人生經歷有限,因此在教學中運用我所涉及的導學案,補充詩歌創作的有關重要的信息以及進行簡要的點撥就很必要了。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針對文本這個平臺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的過程。只有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參與討論,平等對話,纔能有助於培養和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和靈感,纔有利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個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

 三、說課堂教學程序

1、關於新課導入

課前準備:

昨天抽取班級序號之後,我曾和學生有一個短暫的交流,但是我發現由於彼此間的陌生,和學生參與這種大型公開課的緊張情緒的影響,我們似乎很難達成默契,更不可能完成一種很好的課堂交流,爲了消除彼此間的芥蒂,我便利用我自己的名字優勢,設計了這堂課的導語:

莊子所云聖人無名——苦難的聖人生活——詩聖杜甫的漂泊人生

2、關於課堂過程

 (一)導學夯基和自主賞析部分

導學夯基主要是利用導學案完成課內的基礎知識梳理,在這一個環節上,基本是按照教學設計的時間進行的。到自主賞析的時候,第一個學生的回答意象把握不全面,只能針對個別意象進行分析,這將導致意境的營構無法準確細膩;更有甚者,課代表回答問題時說:根據翻譯,可知詩歌的意境是細膩闊大的。這給了我更的促動,因爲我發現此時的學生對於通過意象把握意境的能力還是很薄弱的,這樣進行下去,這堂課就無異於建起一座空中樓閣,這對學生以後在詩詞鑑賞方面的能力提升是沒有意義的。因此,我就臨時對課堂時間分配進行了調整,延長了課內和課外的意象把握和分析所佔用的時間,並將自主賞析中的問題,調整成了學生的合作探究問題。從而弱化了對杜甫“漂泊情感的具體內容”和“如何看待既“失意”又詩意的杜甫”的問題探究。

  (二)合作探究“意象”和“語詞”

此教學設計的依據是新大綱中學習目標應培養學生髮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根據新課標分層推進的原則進行教學,具體到詩歌教學,就是本着學生要深入理解詩歌的思想和情感,必須深刻理解詩歌的意象和語言的原則,通過合作、探究進行學習。爲此,本着先易後難、分層推進的教學原則,全課我設計了這樣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杜甫的羈旅詩中有哪些典型意象可以表現其漂泊情懷?其答案是:鴻雁,孤舟,浮萍,轉蓬,沙鷗。此過程中,通過對《旅夜書懷》典型意象的把握,學生的認識已經漸趨成熟,甚至能夠打開思維,對其他意象進行簡要分析。這說明前面的調整是有必要的。

第二個問題是:漂泊情感的語詞表達都是什麼,有什麼特點?此問題設計順勢而出,目的在於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考慮到學生在思考這個問題時,由於思考時間、閱讀經驗、知識積澱有限,估計大多數學生只會理解到飄蕩、羈旅、漂泊、飄飄一類的典型語詞,因此,在此我進行必要的點撥,結合學生的答案,順勢引導出作者垂老、多病以及殘生等心靈漂泊的深刻內涵上。

  (三)知識遷移部分

這一部分本應對杜甫漂泊情感的具體內容做深入的分析,並對杜甫如此的人生給予自發性的評價。這一環節可結合老師所擴展的十首詩詩進行具體探討。這應該是本堂課最值得期待的部分,但是由於前面的調整,時間的限制,只能弱化處理杜甫漂泊情感的具體內容,將對杜甫的評價與認識留做了作業,這不能不說是教者的一大遺憾,但從上一個環節來看,學生能夠把握意象和語詞,並能夠對其做出準確的判斷和分析,對學生來說,也還是益大於弊的。

  (四)結束語

這一部分是針對於學生對杜甫(詩意?失意?)人生的評價,我所做的預設部分。設計意圖是,希望學生能夠在認識了杜甫的漂泊情懷,感受了杜甫蒼涼厚重的人生之後,可以對杜甫有一個正確的評價,然後順勢給學生的評價一個總結,並在最後再一次通過閱讀感受杜甫沉鬱頓挫的風格和蒼涼厚重的人生。但是由於前面的問題沒有按計劃進行,並且充當了作業成分,所以,這一段的總結,就成了我對學生的提示和引導,因此權當作拋磚引玉進行處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