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探訪山鄉搗蕨餈散文

本文已影響 3.23W人 

在雄偉的齊雲山下,有一個古老而淳樸的村莊,它的名字叫泥塘村,隸屬於桂東縣新坊鄉。伴隨着冬日的陽光,聞着大地萌發出的清新氣息,我到達了村子。這裏,不僅有山川田園景物,而且依然有不少村民在搗蕨餈,用他們那勤勞的雙手,頑強地綿延着那古老的生產習俗,讓人們真實親切地瞭解農耕文化。

探訪山鄉搗蕨餈散文

  一、搗蕨餈,簡樸並不簡單的勞作

蕨餈,也叫“蕨根粑粑”。蕨根粑粑是由蕨根澱粉加工而成。蕨根澱粉,看上去簡樸,收穫它卻不簡單。泥塘村黨支部書記李香玉熱情地介紹起來——

山裏人在鼓搗蕨餈的勞作中,要經過挖、洗、打、濾、沉、糊、曬等七道繁瑣的工序。

野蕨菜,一歲一枯榮。秋冬季節,正是挖蕨根的黃金季節。天麻麻亮,農人拿着禾槍(扁擔)與繩索,或揹着竹簍,扛着鋤頭,朝着大山進發了。

挖蕨根,掘地三尺,要用出吃奶的氣力,才能掘出。荊條一樣、黑黑無毛、拇指般粗壯的老蕨根是上等的原料。春末夏初不會挖蕨根,因爲蕨根鮮嫩,水嘰嘰,含澱粉少。

挖好了蕨根,就要挑送到河裏洗乾淨,用一隻竹排,反反覆覆清洗,清除蕨根中依附着的泥巴、沙子、雜質。

“打”,就是將洗淨的蕨根搗爛。這是一項艱苦的勞動工序。蕨根洗淨後,爲了“打”起來省力,最好浸泡兩天。曾經,人們用原始的蕨餈車(水車)來搗爛蕨根。而今,蕨餈車不見了,人們採用踏臼搗爛。看我像城裏人,李支書便與老把式李玉成老人走到堆放踏臼的地方——土房子屋角演示起來。

看上去,踏臼顯得笨重與古樸。不一會兒,他倆就工作起來,一人踩踏,一人臼中翻轉蕨料,他們嫺熟地舉動,像極了一對老搭檔。人工的踩踏,那長臂木柄錘頭,一上一下,上上下下,重重的敲打在臼中。

據說,一鍋臼蕨料,大約60斤,搗爛需二三個小時,不知要甩掉農人多少鹹澀的汗水。踏臼,像一位仁厚的老人,無論何時,也不管是誰,一切行動聽指揮。

他們一邊勞作,一邊介紹:翻轉蕨料需勻稱。臼中有一圓形圍子,那是爲避免蕨料散失。在沒有踏臼的情況下,人們可用棒槌敲打,也可達到一樣的成效。不過,蕨漿水汁會四處飛濺,溢滿全身。

第四道工序就是“濾”,也就是將搗爛的蕨料放到兩隻木桶的容器中過濾。木桶一小一大,擺放一高一低。

一般來說,小木桶置在稍微高的地方。在蕨料放進小木桶之前,先得墊底,墊底採用原先的根渣,鋪大約15公分高,並讓根渣蓬鬆起來。接着,壓上一塊跟木桶般大小的竹簀。就緒後,便可添蕨料了。所添蕨料大約20公分高,耙平耙勻,方可加水。水是引來的山泉水,緩緩流進木桶,農人持小木棒慢慢地攪拌。這時,那渾濁的蕨漿水,從小木桶的過濾口汩汩流出,經過一塊連接兩桶的引水筧,不聲不響地流向了大木桶容器中沉澱。

24小時之後,大木桶的水清澈起來,可見沉澱的蕨澱粉,排幹水,剷起溼漉漉蕨澱粉,放到另一個桶裏。再加水到桶裏,攪拌,在一塊紗布上過濾,循環往復,直到濾乾淨雜質爲止。最後,將溼蕨澱粉糊成一坨,放置到簸箕裏曬。曬乾,蕨澱粉就大功告成了。產品歷經十多年都不會變質。

  二、蕨餈,窮苦年代的救命口糧

李玉成老人說,泥塘村山高水冷,氣候條件相對惡劣,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特別是“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因爲沒有早熟的'雜交稻,遇上寒露風,谷死胎中,種植三年兩不收。全村三個生產隊——筠竹壩、泥塘、猴子嶺,糧食極度匱乏,爲了不餓死,家家戶戶,天麻麻亮就出門挖蕨根。

那時,大家湊錢製作了三輛蕨餈車,擺放在上洞、中洞、下洞三個地方,供村民搗蕨根。蕨餈車夜以繼日地旋轉着,但,每個地方總是蛇形的長隊。村民按先後次序排隊。輪到了,即使深更半夜也會鼓搗一番。不然,就推到次日了。

過去挖蕨餈,以吃爲主,偶爾到圩市賣點,再換回點大米。人們用那蕨粑粑充飢飽腹,度過了難以忘懷的艱難歲月。蕨粑粑成了苦難年代人們的救命口糧。

  三、蕨餈,蘊含着傳統農耕文化

一種食物的登場,是爲生活着想思考出來的。蕨餈就是一種這樣的食品——從遙遠的山中,來到人們的餐桌上,歷經了大多的曲折,折射出幾千年的農耕文化,體現了鄉村文明與生活習俗,它是我們祖先勞動智慧的結晶。

我知道的是,在桂東有一個古老的傳說,說的是蕨餈一粒粒懸掛在蕨枝上,人們採擷它,就宛如平常我們採擷野果一樣。

也不知是哪個朝代,一位婦女揹着孩子回孃家。中途辛苦了,順手摘了一把蕨苗,鋪墊在屁股底下來坐,孩子撒尿屙屎,婦女與孩童玷污了蕨苗。不巧,一位穿長袍戴烏帽、慈眉善目、銀髮飄灑的白髮老翁路過:“表嫂,你怎麼不愛惜蕨餈呢?這是吃的東西啊!”婦女不以爲然:“沒關係,蕨苗遍嶺滿山都是!” 白髮老翁憤而生氣:“不流汗不曉得糧食的珍貴啊!”說完,手指朝山上一點,就不見了。從此,山中的蕨再不掛果了。人們吃蕨餈,只好用鋤頭挖。

傳說畢竟是傳說。我不知道的是,我們的祖先是什麼時候開始挖蕨餈?當初怎麼會想到在蕨根上做文章?又是如何研究出這繁瑣的工序與技能

蕨餈吃起來,粗、野、雜,但到了嘴巴里,細膩軟滑,清香可口。這一純綠色食品含有豐富蛋白質、維生素。具有清熱解毒、健胃補脾之功效,對防治中暑、牙痛和痢疾有特效。它的食用方法有:烙蕨餈餅,甜酒煮蕨餈湯圓,攪蕨餈糊,拌蕨餈水,加工各種蕨餈美食。

苦日子的蕨餈,如今成了城裏人青睞的綠色美味珍饈。然而,社會化的進程,生活方式在變化,搗蕨餈的人越來越少,這蘊含着傳統農耕文化的搗蕨餈漸行漸遠,深山中“咚咚”千錘百煉地搗蕨餈呢喃聲,就像千年的吶喊,說不定哪一天就會消失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