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初中語文《社戲》教學設計(通用7篇)

本文已影響 3.3W人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社戲》教學設計(通用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語文《社戲》教學設計(通用7篇)

  初中語文《社戲》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情節結構與節奏

2、寫景與抒情及人物塑造(重點)

3、人物品析——人物羣體形象(重點)

4、平橋遺夢——童年記憶中的桃花源(難點)

教學設想

1、以結構情節分析爲切入點

2、核心問題——“樂”與“不樂”

3、激活學生的童年體驗,激發學生的通感共鳴

4、目標1、3以學生探究爲主,目標2、4學生探究與教師點撥相結合

5、加強朗誦示範與指導,體會抒情小說、散文體小說的特點

6、注重閱讀規律與技巧的探究、滲透、提煉、整合、運用

7、注意結合作者時代、當代現實

教學長度

三課時

教學過程

要點

1、結構分析

2、作家作品

3、字詞

一、導語

我在年青時候也曾經做過許多夢,後來大半忘卻了,但自己也並不以爲可惜。所謂回憶者,雖說可以使人歡欣,有時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絲縷還牽着已逝的寂寞的時光,又有什麼意味呢,而我偏苦於不能全忘卻,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現在便成了《吶喊》的來由。

——《吶喊自序》

我有一時,曾經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所吃的蔬果:菱角、羅漢豆、茭白、香瓜。凡這些,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鄉的蠱惑。後來,我在久別之後嚐到了,也不過如此;惟獨在記憶上,還有舊來的意味留存。他們也許要哄騙我一生,使我時時反顧。

——《朝花夕拾小引》

魯迅的小說,有一些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它們帶有更其強烈的抒情色彩,我們可以稱之爲抒情小說、散文體小說。,《社戲》就是其中之一。

二、輪讀:每生一段,標段劃詞,師生評點,解決字詞

三、爲什麼是樂土?(引出結構分析)

學生讀課文搜尋、概括解答。看社戲也是且是最重要的原因

寫看社戲包括哪些段?(細部分析)

四、根據以上,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五、作業

1、如時間不夠,上面第四部分可以作爲作業

2、同步訓練一,基礎知識部分

3、讀一讀,寫一寫(帶音抄五遍)

第二課時

要點

1、情節結構與節奏(樂與不樂)

2、人物形象分析

3、品析“不樂”之處

一、複習分段,解決作業

二、作者還寫了“不樂”之處,找出來,有何作用?(結合作文)

1、曲折與波瀾(文似看山不喜平、寫心情)

2、人性、風情——羣像、雙喜

3、戲好看麼?

三、小結

四、作業

1、預習分析寫“樂”之處

2、同步訓練二,閱讀部分

第三課時

要點

1、品析看戲之樂

2、寫景——抒情與人物塑造

3、平橋遺夢

一、月夜行船

1、動詞與心情

2、多角度感覺

3、虛實、動靜

二、午夜歸航

與“月夜行船”內容角度有何不同?爲什麼?

三、偷豆吃豆

爲什麼“沒有昨夜的豆那麼好”?

四、總結

結尾的理解

平橋樂土——平橋遺夢

五、作業

1、同步訓練全部

2、讀後感

板書設計

  初中語文《社戲》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感受課文所表現的童趣,理解兒童之間的純真的情誼。

2、體會課文中各種描寫方法,理解這些描寫的作用。

3、理解文章敘事有詳有略的寫法。

重點、難點:

1、重點:分析雙喜,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分析景物描寫對錶達中心思想的作用。

2、難點:對文章最後一段的理解。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對許多人來說,童年都是美好快樂的:童年是七彩的夢/伴我在牀頭玩耍/童年是彎彎的小船,載我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童年是快樂的小鳥張開翅膀/攜我在自由的藍天上飛翔,現在呵,童年卻是枚小小的鈴鐺/不管春與夏、秋與冬/永在我記憶深處/放聲歌唱……是啊,人們回憶童年往事,總是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即使魯迅這樣的鬥士,回憶起童年之事,筆調也是溫馨的。這從我們學習過的魯迅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可以看出來,還可以從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魯迅的小說《社戲》中感受出來。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魯迅的《社戲》,一起去尋覓童年快樂的情感體驗。

2、作者簡介: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中篇小說《阿Q正傳》,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說集《吶喊》,雜文集《墳》《二心集》等。

3、解題:社,礻旁加土,是個會意字。礻表示祭祀,土是土地神。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我國民間的習俗,每到插種或收穫的季節,農民們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報土地神。在紹興地區,後來發展爲以演戲的形式祭社,這時候演的戲就稱爲社戲。

二、新課導學

(一)明確學習目標:

自主學習目標:

1、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積累詞語。

2、細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合作學習目標:

3、通過小組合作,課文寫了幾件事,哪些事詳寫?哪些事略寫?

4、爲什麼有的情節詳寫,有的情節略寫?

(二)教學實施過程:

1、學生以自己喜愛的方式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圈畫、積累詞語。

A字音、字形:

憚dàn歌吹chuī漂渺piāomiǎo歸省xǐng

潺chán皎潔jiǎo攛攝cuānduo絮叨xùdāo

鳧水fú行輩hang糾葛jiūgé宛轉wǎn

怠慢dài家眷juàn蘊藻yùnzǎo踊躍yǒng

B詞義:

⑴倘:連詞。有如果的意思,表示假設。

⑵大抵:副詞。有大多、多半”的意思,表示對某種情況的基本估計。

⑶相仿:大致相同。仿:類似。

⑷欺生:欺負新來的生人。

⑸怠慢:冷淡。怠:輕慢。慢:態度冷淡。

⑹誠然:副詞。有確實的意思。

⑺舒展:原指伸展得開,不蟋縮。本課是舒暢的意思。

⑻通通:本課形容船頭激水的聲音。

⑼朦朧:月光不明。本課用作動詞,是模糊起來的意思。用作形容詞,泛指(光線、物體、思想、意識等)模糊、不清晰。

⑽歌吹:歌聲和樂聲。

⑾屹立:高聳而穩固地立着。屹:山峯高聳的樣子。

⑿疏疏朗朗:形容稀疏的樣子。

⒀掃興:正當高興的時候,遇到了不高興的事情而興致大減。興:興致。

⒁糾葛:糾纏不清的事情。葛:葛藤,比喻糾纏不清的關係。

注:以上詞語在學生積累的基礎上適當補充。

2、學生細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概括中心事件)

本文回憶了我十一二歲時在平橋村夜航到趙莊看社戲的一段生活經歷,表現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總結課文寫了幾件事,哪些事詳寫?哪些事略寫?

A、隨母親歸省小住平橋村;B、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C、看社戲前的波折;

D、夜航去看社戲途中;E、去趙莊看社戲;F、看社戲後歸航偷豆;

G、六一公公送豆。

詳寫的是:CDEF略寫的是:ABG

4、繼續合作探討,爲什麼有的情節詳寫,有的情節略寫?

因爲文章主要寫看社戲,所以趙莊看社戲,夜航去看社戲途中,看社戲前的波折,看社戲後歸航偷豆詳寫,其他情節與看社戲關係不大,所以略寫。

(三)課後作業:

1、課後習題一:課文結尾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對這個結尾應該怎樣理解?你在生活中有這樣的體會嗎?此題意在讓學生了解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答案:其實那夜的戲,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罵,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來也實在平常。所謂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戲,代表了作者對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憶,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現對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2、思考:讀罷本文,你認爲戲好看嗎?豆好吃嗎?

(四)板書設計:

略A、隨母親歸省小住平橋村;

略B、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

詳C、看社戲前的波折;

社戲詳D、夜航去看社戲途中;

詳E、去趙莊看社戲;

詳F、看社戲後歸航偷豆;

略G、六一公公送豆。

  初中語文《社戲》教學設計3

一、導入新課。

對許多人來說,童年都是美好快樂的。關於這一點,從同學們前幾天以“童年”爲題所寫的詩裏面也可以看出來。下面我念一首優秀習作給大家聽聽。童年:童年是七彩的夢/伴我在牀頭玩耍/童年是彎彎的小船/載我在知識的海洋裏道遊/童年是快樂的小鳥張開翅膀/攜我在自由的藍天上飛翔//現在阿/童年卻是一枚小小的鈴檔/不管春與夏、秋與冬/永在我記憶深處/放聲歌唱……是啊,人們回憶往事,總是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彩。即使如魯迅這樣的鬥士,回憶起童年往事,筆調也旱溫馨的。這從我們學習過的魯迅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可以看出來,還可以從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魯迅的小說《社戲》中看出來。

二、瞭解作者。

關於魯迅的有關情況,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昧書屋》時都介紹了,在此可用複述的形式,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再次加深印象。

突出以下內容: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三、學生默讀課文。

1、瞭解課文內容。

2、畫記自己難以讀準、難以理解的字詞。

3、標出自己最欣賞的詞、句、段。

四、範讀課文(或聽磁帶錄音)。

1、要求:聽準字音;體會感情;理解部分詞語含義。

2、試着拼出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憚踱頗歸省行輩攛掇鳧水潺潺宛轉

3、訂正字詞的讀音。

五、學生誦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c

1、學生自由誦讀一th遍課文,體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2、本文的線索是什麼?根據線索劃分課文部分。

本文的線索是到趙莊看戲。

看戲前(1-3段)——看戲中(4—30段)——看戲後(31—40段)

六、略讀第一部分,明確這一部分的重要性。

1、請同學朗讀這一部分。

2、第一部分中有一個詞既寫出了平橋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寫出了“我”對平橋村的情感,請同學們把這個詞找出來。(“樂土”)

3、文章寫平橋村是“我”的樂土,“樂”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方法:採取班上集體討論式,然後歸納三點:

(“我”在這裏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優待;可以讀念《詩經》之類難懂的書;可以釣蝦、放牛、體驗到鄉間生活的無窮樂趣。)

4這一部分與寫着社戲有什麼關係?

提示:小說三要素:人物、環境和情節。

(這一部分寫“我”隨母親歸省在平橋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動的環境,同時簡寫一些“趣事”,爲下文詳寫“看戲”中的趣事作鋪墊。)

七、小結。

這節課我們再次複習關於魯迅的一些文學常識;訓練了朗讀;學習了生字詞;梳理了文章的結構;弄清了第一部分在整個文章中的作用。爲下堂課更深入學習這篇課文打

下了基礎。

八、佈置課外作業。

1、朗讀課文,從朗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把“預習提示”中加點的字詞連拼音~起抄寫兩遍。

  初中語文《社戲》教學設計4

知識目標

1、積累“憚、踱、棹、歸省、行輩、攛掇、踊躍”等詞語。

2、揣摩、品味文中關鍵語句的深刻含義,體會詞語運用的準確生動。

能力目標

1、培養理清複雜結構的能力,理解景物描寫對錶達中心的作用,提高分析人物的能力。

2、學習作者根據文章中心的需要取捨材料,安排詳略的方法。

3、體會文章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德育目標

體會作者對美好童年生活的回憶和眷念之情。認識勞動人民的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好品德,培養熱愛生活、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點,融情人景的,鑑賞文章細緻逼真的圖畫美。

2、理解作者所表達的對勞動人民的深厚真摯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主題與材料、寫景與抒情的關係。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本文語言流暢自然,景物描寫生動逼真,心理描寫細膩且富有情趣。教學中輔之以聲情並茂的朗讀,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能激發學生的審美鑑賞。

2、點撥與探究結合法。指導學生揣摩晶析文中的關鍵語句,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鼓勵學生自主質疑探究,教師適時點撥,以長文短教,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學習效益。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錄音機及示範朗讀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設計思路

整體感知,理清故事情節。賞析精段,積累美句,品味美詞。

合作研討,如難句釋疑、評點人物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及安排詳略的方法等。就作品內容,聯繫生活體驗進行反思。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同學們,誦讀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感受到的是流淌着的孩童時清新甜美的意趣。的確,即使如魯迅這樣的鬥士,憶起兒時往事,筆調也是溫馨浪漫的。今天,我們將再次走進魯迅的童年,去感受那富含詩意的濃郁風致。

(板書文題、作者)

設計(二):

同學們,童年是快樂美好的,是記憶長河中一段永不褪色的難忘體驗,無論它是溫馨,還是灰暗,人生經歷的書本總是誘人流連追思。恰如一首小詩中所吟唱的:

多媒體顯示:

童年

童年是七彩的夢/伴我在牀頭玩耍/童年是彎彎的小船/載我在知識的海洋裏邀遊/

童年是快樂的小鳥張開翅膀/攜我在自由的藍天上飛翔//現在呵/童年卻是一枚小小的鈴鐺/不管春與夏、秋與冬/永在我記憶深處/放飛歌唱……

小說《社戲》便是在流離顛沛中燃點的童年記憶。

(板書文題、作者)

設計(三):(背景音樂:《唱臉譜》)

被譽爲民族文化瑰寶的戲曲,以其獨特的藝術韻味,爲百姓所喜愛。今天我們學習的小說《社戲》,就是魯迅先生記述童年看社戲的一段經歷,文中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那麼,是一場什麼樣的戲,讓先生這樣傾心呢?讓我們走進作品去看個究竟。

(板書文題、作者)

二、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學生默讀,初步感知文意。標示段序並疏解疑難字詞。

多媒體顯示:

(1)查字典給下列字注音。

篙潺蘊藻憚踱歸省

行輩鳧水棹攛掇踊躍

(2)釋義。

攛掇:從旁鼓動人做某事。

踊躍:

①跳躍。

②形容情緒熱烈,爭先恐後。

彌散:瀰漫消散。

自失:(聽得出神)忘了自己。

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通常寫作“縹緲”或“飄渺”。

憚:怕,畏懼。

2、學生聽讀課文錄音。要求:聽清語氣,體會感情。

3、學生自由誦讀,把握主要情節,多角度概括課文內容。

教師在學生圈讀課文中,指導從“時間”角度,從“事情”角度,從懷念童年的“原因”角度概括全文內容,並指名學生口述。

明確:

本文的中心情節是看社戲,從“時間”角度概括:看戲前——看戲——看戲後

從“事情”角度概括:隨母歸省——釣蝦放牛——戲前波折——夏夜行舟——船上看戲——歸航偷豆——六一送豆

從“原因”角度:懷念童年是因爲有樂土——美景——趣事——夥伴

4、學生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1)平橋村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作者爲什麼說“在我是樂土”?

(2)作者寫夏夜行船是怎樣烘托急迫心情的?

(3)作者急切看到的戲好看嗎?爲什麼?

(4)寫月下歸航時,主要寫了什麼趣事?這時“我”的心情和去看戲時有什麼不同?

各小組代表發言,在班上交流。教師點撥、歸結:

(1)作者筆下的平橋村:“離海不遠”“偏僻”“臨河”“住戶不滿三十家”,以“種田”“打魚”爲業,“只有一個雜貨店”。

這樣一個偏僻不打眼的小村莊,作者說“在我是樂土”,其中“樂土”一詞既寫出平橋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寫出“我”對平橋村的情感。“樂”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①“我”在這裏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優待;

②可以免讀《詩經》之類難懂的書;

③可以釣蝦、放牛,體驗自由快樂的鄉間生活。

民風淳樸的鄉村,對一個在封建家庭中生長、受各種規矩束縛的孩子來說,確實是自由快樂的天堂。這種新鮮有趣極具魅力的鄉間生活是相對於城鎮宅院中“我”的那種受束縛而言的。

(2)夏夜行程是課文的精彩片斷。作者寫起伏的連山如奔獸,以動寫靜,烘托出“我”急迫的心情。聽到歌聲,料想發自戲臺,裏更是迫切。而宛轉、悠揚的笛聲,使“我”沉靜,反襯出此前着急的心情。

(3)不好看。理由在於:

①想看鐵頭老生翻跟頭,但那老生卻沒翻;

②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許久都不見出來;

③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終於出了臺”並不停地唱着。除正面寫出戲不好看,文中“喃喃的罵”“不住的吁氣”“打起呵欠”,這些神態描寫,也從側面作了烘托。

(4)月下歸航時,寫了小夥伴去“偷”羅漢豆的趣事。去時“我”的心情很急迫,總“以爲船慢”,而此時“我”和小夥伴們偷豆吃豆,心情無比歡暢、輕鬆。

三、賞析精段:積累美句,品味美詞

1、學生集體朗讀“夏夜行船”和“歸航偷豆”有關段落,把表現“我”所見、所聞、所嗅、所感的美句分別摘出來並記誦。

學生摘錄的美句有:

所見:

①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裏。

②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踊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

③……漸望見依稀的趙莊……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

④月光又顯得格外的皎潔。

⑤回望戲臺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縹緲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着了。

⑥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揹着一羣孩子在浪花裏躥……

所聞:①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

②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

③吹到耳邊來的又是橫笛,很悠揚;

④……連夜漁的幾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來。

所嗅: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

所感: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鬆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

②但我還以爲船慢,

③……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着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裏。

④回望……我疑心老旦已經進去了,但也不好意思再說回去看看。

2、請學生用“我認爲________(美詞)用得好,好在它寫出了(或表現了)________”的形式,對以上摘錄的美句中的美詞進行品味、討論,準備精彩發言。

教師作示範品味:我覺得“朦朧”和“皎潔”用得好,好在它們寫出了月光的色彩美。指導學生從色彩、氣味、聲音、心情、動態方面品味美詞。

同學們深情品讀,積極思考,踊躍發言。精彩發言簡述如下:

生:“碧綠”“淡黑”“紅霞”分別寫出了豆麥、連山、燈光的色彩美。

生2:“縹緲”“仙山樓閣”寫出了戲臺的神奇美。

生3:“清香”寫出了豆麥和水草的氣味美。

生4:“潺潺”寫出了水聲美,“宛轉,悠揚”寫出了笛聲美。

生5:“輕鬆”“舒展”表現了作者心曠神怡之情。“船慢”表現了作者的迫切之情。“沉靜”表現了作者由焦急而平靜之情。“自失、彌散”表現了作者的陶醉之情。“回望”表現了依依之情。

生6:“起伏、踊躍”寫出了連山的動態美。“躥”“喝采”分別從正面和側面寫出了船行的輕快美。

教師小結:文章的景物描寫極具特色。作者採用寫意筆法,從色彩、氣味和聲響等方面渲染描繪畫面,情景交融,充滿水鄉特色,給讀者以衝擊,而產生精神愉悅,富有美感。

3、學生有感情地齊讀月夜行船、午夜歸航精彩片斷,品味文章細緻逼真的圖畫美和作者深摯的思想感情。

四、課堂練習

多媒體顯示:

1、根據課文內容填詞。

(1)填寫動詞:母親送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們已經()開船,在橋石上一(),退後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於是()起兩支櫓,一支兩人,一里一(),有說笑的,有()的……

(2)填寫關聯詞:我們年紀都相仿,()論起行輩來,()至少是叔子,有幾個還是太公,()他們合村都同姓,是本家,()我們是朋友,()偶而吵鬧起來,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決沒有一個會想出“犯上”這兩個字來,()他們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識字。

2、(1)仿照“生活就是一塊五彩斑斕的調色板”一句的形式,寫兩句話。

希望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句,選擇了高山,你也就選擇了坎坷。選擇了寧靜,你也就選擇了孤單。

仿句:選擇了________,你也就選擇了____________。

3、寫出古詩中表現朋友之間深厚友情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先在學習小組內自改、互查,然後搶答交流,教師給以評點。

二、快速閱讀,研討內容

1、請學生深情研讀課文,結合語境,揣摩語言的深層含義。思考: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鬆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句中的“輕鬆”和“舒展”表現了“我”的什麼樣的心情?

(2)“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踊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爲船慢。”句中的山爲什麼說“踊躍”?

(3)“回望戲臺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縹緲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着了。”中“回望”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罩”表現了怎樣的情形?

(4)“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來,將大拇指一翹,得意地說道……”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爲什麼還要“感激”?

學生小組討論,推舉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師點撥、明確:

(1)句中的“輕鬆”和“舒展”與前文因看不成戲而沮喪形成鮮明對比,表現“我”歡喜輕快的心情。

(2)“踊躍”意爲“跳躍”,用以寫山,把靜物寫活了。作者在這裏是創造性地賦予這個詞以新的含義。

(3)“回望”兩字,表現“我”依依的心情。“罩”通過視覺表現戲臺如夢如幻的情景,與來時呼應。

(4)因爲城裏讀過書的“我”對他的豆子的誇獎。表現了六一公公淳樸厚道的性格。

2、請同學們運用跳讀的方式再次快速閱讀課文,發現疑難問題,提請班上討論、交流,教師整理、點撥,加深對文意的領悟。

學生的問題可能涉及:

(1)文中“我”看社戲的時間在什麼季節?摘取有關語句說明判斷的理由。

(2)文中寫看戲餘波中六一公公送豆的情節起什麼作用?

(3)文章結尾處:“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應該怎樣理解?刪去可以嗎?

(4)《社戲》按文題所示似乎應該寫戲,而文中大量的篇幅寫戲外的天地,因此有人建議把標題改爲“平橋村一夜”之類的題目,可以嗎?

明確:

(1)看社戲的時間從文中相關語句的提示應在春末夏初。如“消夏”“掃墓完畢之後”“羅漢豆正旺相”“兩岸的豆麥”等信息。被稱爲“羅漢豆”的蠶豆,在浙東一帶,是越冬植物,清明以後纔開始結果,到夏季才能收割,能剝了煮着吃的時候,應該是在初夏。

(2)孩子們偷了六一公公的豆,第二天他“竟非常感激起來”,並又親自送豆,從這裏可以看出他的淳樸厚道的農民本色,進一步說明“我”之所以視平橋村爲樂土,正因爲這裏的人善良可愛。

(3)其實那夜的戲,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罵”,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來也實在平常。所謂“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戲”是過去那段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生活的標誌,代表了作者對天真爛漫童年的美好回憶,充滿浪漫的理想色彩,相形成人煩惱無限,束縛重重的現實生活,表現了對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4)課文用大量的篇幅寫我對平橋村的熱愛(“樂土”)和因看不成戲的焦急心情,寫了赴趙莊看戲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及歸途中的偷豆、剝豆、燒豆、吃豆等事,這樣花費筆墨,非但沒有離題,而是緊扣主題的。因爲小說是通過寫看戲反映“我”與農民孩子的美好友情,歌頌農民孩子高尚淳樸的優秀品質和聰明才幹。

三、說話訓練,評點人物

小說塑造了熱情的夥伴和淳樸的鄉民形象,請同學們深情研讀課文,運用“我喜歡文中的__________(人物)。因爲他(他們)__________(評價其性格、品質),比如________(舉人物表現)”的句式,用三言兩語,簡筆勾勒人物形象,閃亮登場發言。

教師歸納學生評價如下:

生(1):我喜歡文中的雙喜。因爲他膽大心細,聰明伶俐,比如當“我”看不成戲,“急得要哭時”,雙喜馬上計上心來,解決大船的問題,並且“打包票”保證“我”的安全,讓“外祖母和母親也相信”,因爲他像個小領袖,敢於負責,比如當老旦唱個沒完沒了,大家都已經厭倦但不好說回去的時候,又是他提議回家。

生(2):我喜歡文中的阿發。因爲他純潔無私,比如午夜歸航時,阿發以“我們的(豆)大得多”爲由,建議去偷自家的豆。

生(3):我喜歡文中的一羣小夥伴。因爲他們友愛熱情,比如“我”是“遠客”,他們得到父母許可,“伴我來遊戲”;開船時“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船中,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萬一。因爲他們聰明活潑,比如對付細心的八公公,他們議論之後,想出要八公公歸還枯桕樹,當面叫他“八癩子”的辦法。因爲他們很能幹,比如他們駕船技術高超,水性很好。

生(4):我喜歡文中的'六一公公。因爲他淳樸厚道,熱情好客。比如,對於孩子們偷他的豆,只是輕加責備,聽說摘豆是爲了請客,馬上說是“應該的”;親自送豆給“我”吃,“我”誇他的豆好吃,他“竟非常感激起來”。

  初中語文《社戲》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習小說圍繞看社戲這件事,記敘詳略得當的方法。

2、體會小說景物描寫對於表現文章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3、體會小說通過語言行動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敘事有詳有略。

2、生動而細緻的景物描寫。

3、培養理解作者熱愛農村,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

教學難點:

正確把握作品的深刻內涵和思想。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課前三分鐘

二、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童年是我們最值得珍藏和回憶的美好時光,老師很想知道你童年時,你最喜歡去哪裏?最喜歡做什麼?(學生自由回答)

童年生活猶如一幅五彩斑斕的圖畫,猶如一個歡快跳躍的音符,說不盡道不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讀魯迅先生的《社戲》,看看文中爲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童年生活的畫面。

三、初讀課文,熟悉內容。

1、學生介紹有關收集到的“社戲”的知識。

2、放課文朗讀的錄音磁帶,學生輕聲跟讀,熟悉課文內容。

3、引導學生讀準字音。

不憚dàn潺潺chán鳧水fú攛掇cuānduo踱duó頗pō

怠慢dài吁氣xū宛轉wǎn絮叨xùdāo磕kē楫jí

歸省xǐng行輩háng舀水yǎo蘊藻yùnzǎo伊yī篙gāo

四、研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整體感知故事情節:

(1)學生速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用一句簡潔的話來概括全文內容。(學生的概括大意符合即可)

(2)除了“看社戲”之外,前前後後還寫了哪些活動?

明確A:事件的開端:戲前波折

事件的發展:夏夜行船、船頭看戲

高潮和結局:歸航偷豆

明確B:開頭——寫隨母親省親小住平橋村及釣魚放牛的鄉間生活。(平橋樂土)

結尾——寫六一公公送豆。(戲後餘波)

(3)學生仔細閱讀課文,劃分段落層次,並指出詳略。(設疑引入:課文結尾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那夜吃的是什麼豆?看的是什麼戲?真的那麼好嗎?在課文中作者是如何寫社戲的?請同學帶着這些問題聽教師朗讀,看看課文寫了什麼,可以分爲幾個部分。)

明確: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層寫隨母親歸省,小住平橋村。

第二層插敘,交代鄉間生活的小朋友。

第三層寫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

第二部分:

第一層寫看社戲前的波折。

第二層寫夜航去看社戲途中的見聞感受。

第三層寫在趙莊看社戲。

第四層寫看社戲後歸航,偷蠶豆吃。

第三部分:寫六一公公送來蠶豆。

六、作業

熟讀課文,讀準字音,辨析詞義

第二課時

一、課前三分鐘

二、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1、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聽邊批畫出自己認爲寫得最好的詞句。

2、討論:課文哪一部分正面描寫看社戲?演的什麼戲?戲真的特別好嗎?

明確:第17至21自然段,描寫看社戲。演的是什麼戲,課文中也沒說。戲本身也並不好。“一個紅衫的小丑被綁在臺柱子上,給一個花白鬍子的用馬鞭打”“實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另設問:看戲本身也寫得不多、不詳,那麼作者寫了些什麼?是什麼使“我”難以忘懷呢?

3、引導學生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1)提問:平橋村本是一個“極偏僻的”小村莊,“住戶不滿三十家”,可課文中說“但在我是樂土”,爲什麼?

分析:

A、“我”在那裏受到“優待”——釣蝦“歸我吃”;坐船“在艙中”;和年幼的小孩“剝豆”;六一公公送我羅漢豆。

B、可以免念枯燥無味的“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C、沒有嚴格的行輩之分,年紀相仿的“我們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鬧起來,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決沒有一個會想出‘犯上’這兩個字來”。

D、有熱情好客的小朋友們:有“最聰明的雙喜”,有樂於助人的桂生,有公而忘私的阿發。

E、有豐富多彩的生活情趣:“掘蚯蚓”、“釣蝦”;放牛;看戲;欣賞夜景;偷豆、吃豆。

(2)討論這部分在全篇中的作用。

明確:交代了看社戲的時間、地點、機緣,引出了同去看社戲的人物——鄉間生活的小朋友,還交代了“樂土”中的樂事,爲下文寫“我在那裏所第一盼望的——看社戲做了重要的鋪墊。同時,平橋村的生活也是“我”所深深懷念的。

4、指定學生朗讀第22、23自然段,引導學生並討論作者是從哪幾方面描寫月夜行船時沿途景色的?這些景色描寫有什麼作用?

分析:作者是隨着時間和空間的轉換,依次寫出了“我”在沿途的種種見聞和感受,融情於景,情景交融。

寫得有形:“起伏的羣山”,“一叢松柏林”;

有色:豆麥的“碧綠”、月色的“朦朧”;

有聲:笑聲、嚷聲、水聲、笛聲;

有味:豆麥的清香;

有情:“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目失”起來。

以上景物描寫爲我們展示了一幅江南水鄉所特有的清新優美的圖景,也烘托出“我”去看社戲時輕鬆、愉快、興奮的心情。

去看戲和看戲返回途中兩次景物描寫基本相同,但描寫景物的次序卻是互相顛倒的。描寫上也有所不同。去時,最後描寫的是“仙境”一般的戲臺,而回來時卻將戲臺放到最前面來寫。去時,尚可看到“淡黑”連山的曲線,回來時,“周圍的黑暗只是濃”看不到什麼輪廓了。去時,看到的遠遠近近的漁火,爲返回時幾個夜漁的老漁夫看見在浪花裏躥的大白船而停下艇子喝采的描寫埋下優筆。

這樣的描寫,不僅形象生動,而且絲絲入扣,細緻續密。

第三課時

一、課前三分鐘

二、品讀課文,分析人物。

1、質疑:在平橋村的小朋友中,雙喜是一個突出描寫的人物,從課文有關雙喜言行描寫中分析一下,雙喜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是好孩子頭還是壞孩子頭?

討論並歸納:

(1)當我看社戲受到波折時,雙喜大悟似的提議——表現雙喜聰明,善解人意。

(2)當外祖母擔心都是孩子們時,雙喜大聲打包票。——表現雙喜反應靈敏,考慮周到,善解人意。

(3)看戲時雙喜分析鐵頭老先生不翻跟斗的原因——表現雙喜聰明、細心。

(4)歸航偷豆時徵求豆主人啊發的意見——表現雙喜考慮事情周到。雙喜以爲再多偷,倘給啊發娘知道是要罵的——表現雙喜考慮事情周到。

(5)吃完豆,雙喜所考慮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鹽和柴,並考慮好對策——表現雙喜考慮事情周到。

(6)雙喜回答六一公公的問話——表現雙喜反應靈敏。

雙喜是一個聰明、機靈、善解人意,考慮周到,辦事果斷的好孩子頭。

如有學生提出雙喜是壞孩子頭,並以偷豆爲理由時,可引導學生討論如何看待偷豆的事。讓學生明白偷豆請客算不得偷竊行爲,而是表現孩子們熱情好客,淳樸善良,天真活潑。

2、質疑:從課文有關六一公公言行描寫中分析一下,六一公公是一個什麼樣的老人?

討論並歸納:

(1)“雙喜,你們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罷?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壞了不少。”證實雙喜他們是否偷了豆,重在指責他們塌壞了莊稼。——表現了六一公公善良、寬厚、愛惜勞動果實。

(2)六一公公看見我,便停了楫,笑道,“請客?——這是應該的。”還問“迅哥兒,昨天的戲可好麼?”“豆可好吃呢?”——表現六一公公淳樸、好客。

(3)當我說很好時“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來”因爲得到城裏讀過書的“我‘的讚揚。六一公公十分感激自豪——表現六一公公淳樸厚道的性格。

(4)六一公公送豆給母親和我吃——表現六一公公淳樸、好客、熱誠。

六一公公是一個淳樸、好客、熱誠、厚道的老人。

三、體驗反思:

課文結尾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的好戲了。”對這個結尾應該怎樣理解?你在生活中有這樣的體會嗎?

(通過談自己的生活經歷體驗,可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

四:拓展延伸:

本文寫了“我”的家鄉的文化習俗——社戲。請同學們想想自己的家鄉有些什麼文化習俗,可與同學們對話交流,上臺說給大家聽聽。

五:小結

本文描寫一段看社戲的經歷,表現了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作者所難忘的是平橋村的老老少少那種淳樸、善良、真摯的感情和他們的勞動本領,辦事的能力。在加上特有的江南水鄉風光,自由的空氣,人與人之間和諧親密的關係。這一切都是“我“童年時代在城鎮裏未曾見到,在以後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見到的。”我“對這段往事的回憶,表達了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六:作業

課後研討與練習一、二、三題

  初中語文《社戲》教學設計6

教學目的:

1、賞讀語句、美詞:感受人物品質和體味景物描寫;

2、正確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

教學重點:

感受人物品質和體味景物描寫

教學難點:

理解最後一段的深層含義,正確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複習第一課時內容:本篇小說的主要情節是講什麼事?(看社戲)

2、直接導入:那麼,這次看社戲給魯迅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課文哪個地方(自然段)體現出來的?(最後一段)

二、講授新課

1、齊讀最後一段“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2、分析最後一段

①如何理解句中的“再沒有”和“不再”兩個詞,說明了什麼?(那次看社戲的經歷給作者留下難忘的印象)板書:難忘

②如何理解句中的“好戲”,真是看了一場好看的戲嗎?文中哪個地方專門寫戲的?(不是戲本身的好看,而是由戲想到戲外的人好而難忘)

a、要求快速找出戲不好看的原因;(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

b、運用“我最想和文中的(人物)交朋友,因爲(評價人物品質),例如(舉表現人物的語句)的句式自由賞讀人物描寫語句。板書:鄉人好(淳樸)

③如何理解句中的“好豆”,文中提到的“羅漢豆”真的很好吃嗎?(不是豆好吃,而是偷豆的事很好玩且有趣而難忘)板書:鄉事趣

④如何理解句中兩次重複的“那夜”,“那夜”到底是什麼樣的夜晚,美嗎?文中有沒有專門描寫“那夜”的語段?(有,第11段)

a、齊讀第11段;

b、指導運用“我認爲(美詞)用得好,它好在寫出了(或表現出了)”的句式來體味本段中描寫景物的美詞。板書:鄉景美

⑤結合板書總結主題。板書:抒發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三、拓展新課

思考:從本文中不難看出魯迅筆下鄉人的淳樸善良品質和鄉景的清新美麗之中不乏充分體現一種和諧之美,那麼請同學們也試談談你眼中的和諧社會應該是怎樣的呢?

四、鞏固新課

作業:以“我心目中的朋友”爲題寫一篇不少500字的記敘文。

  初中語文《社戲》教學設計7

學習目標

1.學習景物描寫。

2.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1.作者簡介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中篇小說《阿Q正傳》,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說集《吶喊》、《彷徨》,雜文集《墳》、《二心集》等。

2.小說的主要情節

●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看社戲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戲途中●趙莊看社戲

●看社戲後歸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

3.結構:

一(1-4)簡單介紹了平橋村、夥伴、趣事和心願。

作用:爲下文交待了故事背景。

二(5-30)詳細寫了看社戲的整個過程。

三(31-39)六一公公誇獎“我”,並且送“我”母親羅漢豆

四(40)“我”稱讚那天晚上的好豆和好戲。

4.“我”看社戲的時間在什麼季節?你怎麼知道的?

春末夏初

“消夏”“掃墓完畢之後”“羅漢豆成熟”“兩岸的豆麥”

5.爲什麼說平橋村是“我”樂土?

得到優待,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許多小朋友伴我來遊戲,掘蚯蚓,

釣蝦,放牛;

沒有封建禮教的約束,人人平等

6.精讀:第二部分(5—30)

白天想戲

①“我”的心理:非常着急,心裏總惦記着社戲。

②寫作方法及作用:欲揚先抑,先寫看不成戲而心裏着急,從而更加突出後來能看戲時的喜悅。

朋友幫助

雙喜的特點:聰明,熱心,心細

7.月下行船(10-13)

①大聲朗讀:注意體會“我”此時的感受。

②我上船時的心情:輕鬆、愉快(與前文的着急心理形成對比)。

③出發時的划船動作及作用:拔、點開、磕、退後、出、架起,

這樣突出了他們划船技術熟練

④多角度描寫“我”的見聞感受:

嗅覺清香

觸覺撲面吹來

視覺朦朧的月色、起伏的、依稀的趙莊,幾點火

聽覺歌吹

想象戲臺、漁火

這些景物描寫,爲我們展示了一幅江南水鄉所特有的清新優美的圖景。

寫出了小朋友行船之快。

烘托了“我”急於看到社戲的愉快和迫切的心情。

抒發了作者熱愛農村的感情

8.船上看戲(14-21)

①看戲內容:

鐵頭老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

②看戲心理:

孩子們不喜歡聽唱的戲,喜歡看動作的、好玩的戲。所以,心裏有些失望。

③思考:(此題,可以先看完中心再回答)

既然社戲不是那麼好看,那麼作者在結尾爲什麼還說是好戲,並且還要以社戲爲題呢?

小說中心是對熱忱、友好、平等、和諧的人際關係的嚮往。作者表現這個中心,正是通過社戲一步步展開的。單純的戲雖然不好看,但是夥伴們的美好心靈,農村人與人之間的純真關係,令人難以忘記。而且,這在“我”看來卻是最爲重要的。因此,結尾說那是好戲,並且以此爲題。

9.月下歸航(22-30)

①品位22段中的相關詞語:回望、縹緲、罩。

②你怎麼看待“偷豆”的是與非?

“偷”反映了小朋友們誠懇待客的熱情,

“偷”跳動着小朋友們純潔無私的心,

“偷”反映了小朋友們周到天真的天性

--偷出了情趣,偷出了歡樂。

10.戲並不好看,豆也很普通,爲什麼結尾卻寫道:“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戲

是童年那段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的生活的標誌

說明甜蜜的童年回憶,一直珍藏在作者的心裏

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11.人物分析:

雙喜:聰明能幹、熱情爽直、有組織才能和號召力、小領袖、善解人意、辦事果斷。

阿發:熱情好客、淳樸無私、憨厚善良、天真活潑

六一公公:善良淳樸、寬厚好客、豪爽風趣

桂生:機靈勤快

12.中心總結:

本文通過童年時“我”和夥伴們在農村看社戲的事件,抒發了“我”對美好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從而表達了“我”對熱忱、友好、平等、和諧的人際關係的嚮往。

1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於酒也。”—歐陽修迅哥之意不在戲,在乎山水人和之間也,山水人和之樂,得之心而寓之於戲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