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語文課程教學設計11篇

本文已影響 3.46W人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課程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課程教學設計11篇

語文課程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口語交際: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並注意聽聽同學的發明創造,互相交流。交流時做到態度自然、大方,表達流利,內容比較充實。

2.習作練習:寫一篇想象作文,寫出自己想象的奇特和合理。做到既清楚又明白,內容有新鮮感,培養學生寫作的良好習慣。

3.自主發現:能主動發現多音字,引導學生從音`形`義上加以區分。

4.日積月累:讀讀背背有關天氣的諺語,讀讀認認關於調料的字、詞語。

5.拓展延伸:通過寬帶網瞭解科學技術的本領,也可以到圖書館`上網等收集更多的資料作成剪報。

教學重難點

1.口語交際

2.習作練習

課前準備

收集自己準備的科技新聞。

教學課時

4課時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我想發明的機器人

1.激趣導入

同學們,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的生活不斷改變,宇宙奧祕不斷被人探索。我們知道了太陽的許多特點,有了登月之旅,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發明了能幹農活的果園機器人

機器人還能幫我們幹什麼?展開想象把你想象發明的機器人告訴同學,並注意聽聽其他同學的發明。如果對誰的發明感興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討。

2.小組交流

前後兩方的同學組成四人小組,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共同分享發明創造的快樂,探討機器人的本領。交流時可以互相問答,互相補充,互相評價。

3.全班交流

每組推薦出介紹得好的`大家都感興趣的到班上進行交流,共同探討,進行評價。

4.小結延伸

同學們的發明真神奇,真美妙!看來只要我們在生活中留心觀察,用心思考,勤於動手,善於動腦,就能有所發明,有所收穫!

不過,想真正發明你們想象中的機器人,必須掌握豐富的科學知識。希望你們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科學技能,長大後讓想象成爲現實。

第二課時

習作指導 寫一篇想象作文

1.前幾天,有些孩子把想象的事物寫進了日記裏,在口語交際中,我們也交流了自己想象中機器人,孩子們的發抿創造真是神奇美妙。下面就讓我們先來交流一下我們寫好的日記,聽聽同學的意見。

學生交流,評議,學習別人的.優點。

2.在口語交際中,在同學的日記裏,我們發現好多同學在想象中都有新發現。也許你有更多的發明要想說,今天我們就選擇你最感興趣,最想寫的內容,再寫一篇想象作文。

學生討論交流:你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你準備寫哪些內容?

提示:可以是自動調節溫度的衣服,可以是行走如飛的鞋,可以推的房子,也可以是馬路機器人可以說它的樣子,也可以說它的奇特本領

把你準備介紹的事物描述給同學聽。

3.學生起草,教師巡視。

4.放聲朗讀,檢查修改。讀讀句子是否通順,詞語是否恰當,標點是否正確。

5.學生相互交流,相互評議。

6.全班交流,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師生共同評議。

7.再次修改,大聲讀讀。

8.謄寫作文,注意格式,字跡工整。

第三課時

自主探索 日積月累

一、我的發現

1.自由輕聲朗讀課本中的詞語,讀準字音。注意每一行兩個詞語中的加點字,想想自己有什麼發現。

7.組交流:把你的發現告訴同學,聽聽同學的發現跟自己有什麼不同,討論交流。

8.指名朗讀,注意正音,齊讀鞏固。

9.全班交流,說說你的發現。

10.教師引導`小結:這六行詞語,每一行帶點的都是多音字,字同音不同。引導學生從音`形`義上加以區別,進行擴詞練習。

11.拓展練習:交流課外瞭解到的多音字。

二、讀讀認認

1.讀一讀這兒的兒歌,注意帶有拼音的字,想想你有什麼發現。

2.學生暢所欲言,談自己的發現,教師加以引導,讓學生明白這些詞語都是指的人常用的調料和味道。

3.這八個字擴詞。

4.說出另外的跟調料和味道有關的字。

三、讀讀背背

1.導入:看見蜜蜂跳什麼舞,知道蜜源大致在哪兒。看到不同的花開放,就知道大致是幾點鐘其實在自然界中還有許多祕密等待我們去探索,今天我們將要學的一首農諺就揭示瞭如何預測明日天氣,下面就讓我們去讀一讀吧。

2.學生自由朗讀諺語,帶有音節的字拼讀拼讀,注意讀準字音。

3.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先在組內朗讀,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穫,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討。

4.抽小組朗讀,全班交流。

5.師生對讀,齊讀。

6.看誰最先背下來。

7.背誦比賽。

四.寬帶網

1.科學技術真神奇,可以讓人在暗無天日的海底世界探索,可以克隆一模一樣的一個人請把你課前收集到的這方面的資料跟同學交流交流,並說出你資料的來源。

2.讀課文中列舉的例子,讀後談談自己的體會。

小結激勵:我們身邊的許多事物都有着無窮的奧祕,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勇於探索,掌握豐富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也許你就是未來的科學家、發明家!

語文課程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積累文言詞語,增強文言語感。

⑵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知人論世,便於理解作者豐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⑶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2、能力目標:

⑴重視誦讀,在朗讀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⑵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體味作者個性化的寫景抒情風格。

⑶體會本文擬人、比喻等手法的運用及其表達效果,引導學生把握形象生動的寫景技巧。

3、德育目標:

感受北方早春景色,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品讀課文,體會本文寫景的技巧,學習作者善於抓住景物特點生動傳神地進行描寫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遊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的豐富意蘊。

【教學方法】

1、討論點撥法。

2、誦讀感悟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經歷了漫長的嚴冬之後,我們終於盼來了溫暖的春天。昨日的一場小雨,讓我們想起了“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詩句。你能給大家描繪一下你眼中或心中的春之美景嗎?(生答略)今天讓我們一起隨着明代文學家袁宏道的.腳步到北京郊外滿井去走一走,看一看,領略一下那時那地的春之美景吧!(課件出示幻燈片1──課題)

二、正課

1、讓我們先來檢測一下同學們預習生字詞的情況。(課件出示幻燈片2──掌握下列詞語的讀音。)(生按小組每人一詞輪答,出錯者由生自由糾正。)

燕地(yān)廿(niàn)二月花朝節(zhāo)鮮妍(yán)明媚墮事(huī)飛沙走礫(lì)惡能無紀(wū)曝(pù)沙之鳥呷(xiā)浪淺鬣寸許(liè)髻鬟(jìhuán)脫籠之鵠(hú)靧面(huì)汗出浹(jiā)背罍而歌者(léi)紅裝而蹇(jiǎn)者

2、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大聲地自讀課文,邊讀邊疏通文意,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標記,讀完之後互相交流一下,仍不能理解的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然後我們再來領略作者筆下的滿井春色吧!(課件出示幻燈片3──積累下列文言詞語。)

⑴一詞多義:

時:凍風時(經常)作

於時(這時)冰皮始解

始:冰皮始(開始)解

始(才)知郊田之外未始(未嘗)無春

髻鬟之始(剛剛)掠

乍:波色乍(開始)明

冷光之乍(突然)出於匣也

得:欲出不得(能夠)

悠然自得(得意、滿足)

然:晶晶然(……的樣子)

然(然而)徒步則汗出浹背

⑵詞類活用:

名詞活用作動詞:泉(用泉水煮)而茗(喝茶)者,罍(端着酒杯)而歌者,紅裝(穿着豔裝)而蹇(騎着驢)者

動詞的使動用法:作則飛(使……飛)沙走(使……走)礫

⑶重點虛詞:

之:若脫籠之(表修飾關係,可譯爲“的”)鵠

侷促一室之(表限度關係,可譯爲“以”)

髻鬟之(起舒緩語氣的作用,可不譯)始掠也

夫:夫(句首發語詞,可譯爲“大概”)不能以遊墮事

語文課程教學設計3

課題: 《一釐米》

作者及工作單位 黃敏 常德芷蘭實驗學校

基本信息: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百集電視連續劇《咱老百姓》的節選,所寫的是一件小事,卻反映了一個嚴肅的主題: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靈,如何培養孩子的精神人格,一個人應該怎樣對待尊嚴的問題。在學習中應抓住矛盾衝突,在衝突中表現人物性格,品味戲劇語言,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中維持自己的尊嚴,理解父母爲自己的成長而作出的良苦用心。

學情分析

1.本班學生基礎較差,接受能力不是很快。

2。學生能夠藉助工具很好的掌握生字的正確讀音,正確的理解文中的重要詞語。

3.學生教難理解作者對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對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教難把握。

教學目標

1、瞭解二些生僻字詞的用法,能正確、靈活地加以運用。

2、瞭解小說的有關知識,明白作者如何通過這種體裁表情達意。

3、通過作者對文中主人公心理活動的描寫,瞭解心理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小說這種文學體裁的有關常識,在此基礎上加以記憶。

2、體會小說這種文學體裁如何表達作者的情感以及如何使情感得到進一步的昇華。

3、領會小說的巨大思想內涵及其對於社會發展、民族進步的重要意義。

4、理解課文中對陶影心理活動的描寫對於刻畫人物所起的作用。

5、理解作者通過文中主人公來反映母親的蒼涼和對孩子鍥而不捨的摯愛。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討論陶影的形象意義

1、學生找出課文中集中表現陶影的段落。

2、學生討論:從課文內容來看,陶影應該具有什麼性格?找出相關內容來印證自己的觀點。

(1)含辛茹苦、任勞任怨

相應段落、語句:

——一天班上下來,累得不想動彈,真想湊合湊合算了。

——(掏了張紙幣)買一根冰棍就成了,媽不吃。

(2)執著、認真

——(輕鬆但是極堅決)他不夠1、1米的。不夠!

——我不知道國際米尺是什麼造的,可我知道我的兒子是沒有那麼高,我知道我們沒有逃票。

(3)竭力維護人格尊嚴,立場堅定

——這件事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

——(執拗地)如果再設有音訊,我就直接去找!

——(鄭重地)小也,你離兩位爺爺再近點,我什麼都不圖,只請兩位爺爺把那天的事同孩子講清楚,告訴孩子:媽媽沒有錯!……

二、學習品味寫作特點:

1、以小見大

這是一篇很典型的以小見大的作品。作者所寫的實在是一件小事:一個媽媽帶孩子去公園,因爲公園門口的尺度不準確而被誤會是逃票,而那高度就是相差了一釐米。這在許多關注那些天下大事的人的眼裏,這的確是一件小事。可這在一位母親的眼中卻是一件不能含糊的`大事。作者通過這樣一件小事,一個小故事寫出了一個大主題:如何讓一個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靈,或者說一個人應該怎樣看待尊嚴的問題。這樣的主題,在我們今天這個物質逐漸豐富、精神逐漸貧乏的社會有着振聾發聵的意義。難怪日本、英國等國家很看重這樣一篇不“大”的作品。

2、情節曲折

作品還成功地運用了烘托、對比的手法,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在公園門口的矛盾衝突中,作者寫了“圍觀的人議論紛紛”“四周一時變得非常安靜,有人輕微地咳嗽”“衆人‘呀’了一聲”“衆人鬨笑”“衆人嬉笑”等圍觀羣衆的反映和語言,渲染了使陶影陷入尷尬的氣氛,強化了雙方的矛盾衝突和陶影的情緒。作品還把公園賣票的紅衣青年和陶影以及公交車上賣票的司機進行對比,突出了紅衣青年的胡攪蠻纏、不講道理。陶影和丈夫對這件“小事”的不同態度也是一組對比,很有力地表現了陶影對人格追求,對人的尊嚴的追求的執着。

另外,讀者對事實真相十分清楚,但作品裏的主人公卻難以澄清,這也是一種懸念手法的運用。這些手法的運用,不僅有助於人物性格的表現和情節的展開,同時也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從人物關係看,兒子小也的行爲和思想也對陶影這一形象起到了很好的側面表現作用。

3、烘托對比手法的成功運用

作品還成功地運用了烘托、對比的手法,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在公園門口的矛盾衝突中,作者寫出“圍觀的人議論紛紛”“四周一時變得非常安靜,有人輕微地咳嗽”“衆人‘呀’了一聲”“衆人鬨笑”“衆人嬉笑”等圍觀羣衆的反映和語音,渲染了使陶影陷入尷尬的氣氛,強化了雙方的矛盾衝突和陶影的情緒。作品還把公園賣票的紅衣青年和陶影以及公交車工賣票的司機進行對比,突出了紅衣青年的胡攪蠻纏,不講道理。陶影和丈夫對這件“小事”的不同態度也是一組對比,很有力地表現了陶影對人格追求,對人的尊嚴的追求的執着。另外,讀者對事實真相十分清楚,但作品裏的主人公卻難以澄清,這也是一種懸念手法的運用。這些手法的運用,不僅有助於人物性格的表現和情節的展開,同時也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從人物關係看,兒子小也的行爲和思想也對陶影這一形象起到了很好的側面表現作用。

三、板書設計

6、一釐米

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送票 —— “逃票” —— 投書報社 —— 矛盾解決

四、佈置作業:

愛的迴音壁

畢淑敏

現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幾乎都是一個孩子,關愛之心,大概達到中國有史以來的最高值。家的感情像個蘋果,姐妹兄弟多了,就會分成好幾瓣。若是千畝一苗,孩子在父母的乾坤裏,便獨步天下了。

在前所未有的愛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物有所值,感到莫大幸福?我好奇地問過。孩子們撇嘴說,不,沒覺着誰愛我們。

我大驚,循循善誘道,你看,媽媽工作那麼忙,還要給你洗衣做飯,爸爸在外面掙錢養家,多不容易!他們多麼愛你們啊……

孩子很漠然地說,那算什麼呀!誰讓他們當了爸爸媽媽呢?也不能白當啊!他們應該的。我以後做了爸爸媽媽也會這樣。這難道就是愛嗎?愛也太平常了!

我震住了。一個不懂愛的孩子,就像不會呼吸的魚,出了家族的水箱,在乾燥的社會上,他不愛人,也不自愛,必將焦渴而死。

可是,你怎樣讓由你一手哺育長大的孩子,懂得什麼是愛呢?從他的眼睛接受第一縷光線時,已被無微不至的呵護包繞,早已對關照體貼熟視無睹。生物學上有一條規律,當某種物質過於濃烈時,感覺迅速遲鈍麻痹。

如果把愛定位於關懷,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對他的看顧漸次減少,孩子就會抱怨愛的衰減。“愛就是照料”這個簡陋的命題,把許多成人和孩子一同領入誤區。

寒霜陡降也能使人感悟幸福,比如父母離異或是早逝。但它是災變的副產品,帶着天力人力難違的僵冷。孩子雖然在追憶中,明白了什麼是被愛,那卻是一間正常人家不願走進的課堂。

孩子降生人間,原應一手承接愛的乳汁,一手播灑愛的甘霖,愛是一本收支平衡的賬簿,可惜從一開始,成人就刻不容緩地傾注了所有愛的儲備,劈頭蓋臉砸下,把孩子的一隻手塞得太滿。全是收入,沒有支出,愛沉澱着,淤積着,從神奇化爲腐朽,反讓孩子成了無法感知愛意的精神殘疾。

我又問一羣孩子,那你們什麼時候感到別人是愛你的呢?

沒指望得到像樣的回答。一個成人都爭執不休的問題,孩子能懂多少?比如你問一位熱戀中的女人,何時感受被男友所愛?回答一定是光怪陸離。

沒想到孩子的答案晴朗堅定。

我幫媽媽買醋來着。她看我沒打了瓶,也沒灑了醋,就說,閨女能幫媽幹活了……,我特高興,從那兒,我知道她是愛我的。翹翹辮女孩說。

我爸下班回來,我給他倒了一杯水,因爲我們剛在幼兒園裏學了一首歌,詞裏說的是給媽媽倒水,可我媽還沒回來呢,我就先給我爸倒了。我爸只說了一句,好兒子……就流淚了,從那次起,我知道他是愛我的。光頭小男孩說。

我給我奶奶耳朵上夾了一朵花,要是別人,她纔不讓呢,馬上就得揪下來,可我插的,她一直帶着,見着人就說,看,這是我孫女打扮我呢……我知道她最愛我了……另一個女孩說。

我大大地驚異了。訝然這些事的碎小和孩子鐵的邏輯。更感動他們談論時的鄭重神氣和結論的斬釘截鐵。愛與被愛高度簡化了,統一了。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時,感覺到了一個幼小生命的意義。成人注視並強調了這種價值,他們就感悟到深深地愛意,在嘗試給予的同時,我們懂得了什麼是接受。愛是一面遼闊光滑的迴音壁,微小的愛意反覆迴響着,折射着,變成巨大的轟鳴。當會出的愛被隆重接受並珍藏時,孩子終於強烈地感覺到了被愛的尊貴與神聖。

被太多的愛壓得麻木,騰不出左手的孩子,只得用右手,完成給予和領悟愛的雙重任務。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讓他從力所能及的時候,開始愛你和周圍的人。這絕非成人的自私,而是爲孩子一世着想的遠見。不要抱怨孩子天生無愛,愛與被愛是鐵杵成針百年樹人的本領,就像走路一樣,需反覆練,纔會舉步如飛。

如果把孩子在無邊無際的愛裏泡得口眼翻白,早早剝奪了他感知愛的能力,育出一個愛的低能兒,即使不算彌天大錯,也是成人權力的濫施,或許要遭天譴的。

在愛中領略被愛,會有加倍的豐收。孩子漸漸長大,一個愛自己愛世界愛人類也愛自然的青年,便噴薄欲出了。

1、被愛是一種幸福,當作者問及那些在“前所未有的愛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感覺到這種莫大幸福時,孩子竟然“漠然”回答“不,沒覺得誰愛我們”。其中“漠然”是什麼意思?它給了你怎樣的觸動?

2、談談你對以下兩句的理解。

(1)一個不懂得愛的孩子,就像不會呼吸的魚。

(2)被太多的愛壓得麻木,騰不出左手的孩子,只得用右手,完成給予和領悟愛的雙重任務。

3、文中有很多對愛進行詮釋的比喻句,試從文中找出兩句,並以“愛”爲主題,仿寫一個比喻句。

4、讀完此文,你覺得這其中隱含着作者怎樣的擔憂?

5、愛與被愛都是一種幸福,生活中,你對愛有哪些獨特的體驗?

教學反思

1、我認爲語文閱讀教學,在每一課選擇一個重點段進行點撥教學,引導學生反覆閱讀、多方訓練綜合分析。這樣做意義很多。如本堂課,抓住了重點段落(陶影的心理活動),就抓住了主題,就突出了重點,就突破了難點,也就能帶來牽一髮動全身,以少勝多的效果;

2、反思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些學生的自覺性不高,自主合作學習不到位,出現這種情形,老師就有必要對學生加以學習方式的指導,對那些自主合作學習不強的學生,正確地引導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

語文課程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1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是: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

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全面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思想貫穿於初中語文的六冊書,三個階段。《背影》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品,也是“五四”以

來的散文名篇,是表現父子間相憐相愛的感人之作.2 這篇文章講述了多年前父親在浦口車站送兒子北上讀書的情景 ,卻永遠

的烙印在讀者的心中,永生揮之不去。

學情分析

優勢 :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學習積極性高。

弱勢:課堂聽講精力集中不會超過15分鐘,回答問題較少通過大腦思考。

措施:精講多練,講課時間不超過15分鐘,練習以讀爲主,穿插口語、書寫訓練。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抓住通過“背影”這樣感情聚焦點,展現人物心靈的寫法。

能力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培養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本文表現的父子情深,聯繫自身,淨化心靈,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透過文章細緻的人物描寫,品味文章深沉的父子情。

難點:品味樸實無華的語言,體會深情無限的意蘊。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絕大部分的人對自己的父親是有相當深厚的感情,天下最親的莫過於父母與子女之間。每個父母對子女都具有真摯的寵愛之心,精心養育子女,殷切盼望他們長大成才,望子成龍是每一個父母的心願,他們對子女的愛具有無比高尚的情懷。由此,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父母印象是深刻無比的。那麼,作家朱自清先生對自己父親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描寫父親的散文《背影》,看他是怎樣刻畫其父親形象的。

《背影》作於1925年10月間,屬於一篇回憶性散文,他介紹了八年前與父親在浦口火車站分別時的情景,表現了父親愛護兒子的深摯感情,抒發了自己在生活貧困、精神壓抑的境況下,對父親的倍加懷念之情。

(二)學習正文

1.打開課件,放範讀錄音,然後再讓學生自讀課文

聽讀要求:

(1)放錄音時,學生注重聽課文抑揚頓挫的變化,特別是“父親”說的話。

(2)讓學生自讀課文一遍,要求學生把自己扮成作品中的“我”想象父親當時的言語、行動、神態,體會“我”的心情(悲痛、自責、感動、懷念),在朗讀中將此景此情表現出來。

2.師生共同活動,分析文章結構

學生在朗讀課文後,分組討論文章結構;學生回答後,教師進行明確。

第一部分:寫自己懷念父親,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一部分只有一句話,直抒胸臆,開宗明義。

第二部分:回憶往事,追述與父親在火車站離別的情景,表現父親愛護兒子的真摯感情。

第三部分:寫自己與父親分別後對父親的懷念之情,與開頭相照應,直抒胸臆,表達情懷。

3.學習第一部分(討論式)

提問:本文開頭爲什麼說“我最不能忘懷的是他的背影”呢?學生思考後作答。

明確:

文章開篇點題,開宗明義。作者對自己的父親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背影。“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說明父親的背影印記着其一生的勞碌,他一生的奔波都從其背影上展現出來。父親爲兒子前前後後地忙活,體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愛護之情,蘊含着千絲萬縷的父子溫情。全文從這個“最”字上引發故事,追述了作者對父親終生難忘的往事,給人印象較爲深刻。

4.學習第二、三部分,這是全文的重點(採用講析式與討論式)

這兩部分是全文的主體部分,首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默讀課文,分組討論,然後教師進行點撥總結。

(1)提問:文中所刻畫的那個肥胖的、穿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行路蹣跚的父親的背影,給人留下深刻的難以磨滅的印象。用語不多,爲什麼會有這樣強烈的藝術效果呢?這主要是作者善於捕捉特定情景中最富有表現力的細節來刻畫形象,抒發感情。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後請同學們畫出文中四次寫到的背影、四次寫到的流淚及兩聲的唉聲嘆氣的句子。

四次背影:

第一部分中我與父親不相見已兩年有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我看見父親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羣裏去,再也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四次流淚:

那年冬天,我從北京到徐州見着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

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下來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羣裏去,再也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兩次唉聲嘆氣:

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

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2)提問:講析四次描寫到的背影、四次流淚、兩次唉聲嘆氣的意義。

探討:四次描寫背影的意義

第一次,開宗明義,引起下文,懷念父親的濃重氣氛籠罩全文。第二次,在車站送別的場面,細緻具體描繪背影,着力突出了真摯深厚的愛子疼父之情。第三次,是父子分別時,望着父親的背影而生悲哀不捨之情。第四次,讀父親的信,浮現父親的背影,進一步抒發對父親的真摯情感,照應開頭,結構嚴謹,使文章顯得完美極致。

探討:四次流淚的意義

每次流淚的境況不同,作者的心情不同,抒發的感情也不同。層層深入,把感情一步步推深,更進一步增強了其感染力。第一次,徐州見父,祖母去世,父親交卸了差使,家境貧困加劇,禍不單行。流的是悲痛的淚。第二次,目睹父親爲自己買橘子,年老體笨,步履蹣跚,衣着寒傖,爬上攀下,情真意切,流的是感動的淚。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時,難捨難分,悲痛難言,難過得流下淚,流的是悲哀不捨的淚。第四次,北平讀信,想念父親,浮現出父親的背影,流的是懷念的淚。四次流淚,四次抒情,輕輕加深,逐步推進。

探討:兩次唉聲嘆氣的意義

第一次,敘述父親反覆叮囑我要小心並好好注意自己的處境,“我”認爲父親有點迂。並且用了一句反語,其目的是欲揚先抑,更好地展現了父親對自己的關愛之心。第二次,懷念父親之情較急切,不能控制自己。更進一步抒發了對父親的懷念之情。

(三)總結

從全文來看,父親處境淒涼艱難,內心悲痛難過,苦不堪言。但仍沉着平穩,還勸慰兒子不必難過,卻偏要到車站送兒子,他體笨蹣跚,樣樣事情還要自己幹。心甘情願爲兒子做一些瑣屑之事,老境頹唐卻惦念兒孫。作者起初對父親缺少理解,抱怨並暗笑他有點迂,後來才轉變到對父親的理解,認識到父親對自己的疼愛,進而抒發了對父親的真摯感情。

【板書設計】

背 影

朱自清

四次寫背影:

一次:懷念父親,總領下文。

二次:車站買橘,表現愛子疼父之情。

三次:車站分別,表現對父親眷戀之情。

四次:北平讀信,表達懷念之情。

四次寫流淚:

一次:悲痛之淚。

二次:悲哀不捨之淚。

三次:感動之淚。

四次:懷念之淚。

兩次唉聲嘆氣:

一次:對父親認識的變化。

二次:對父親倍加懷念。

明線:到徐州見父親──回家奔喪──南京分別──北平讀信。

暗線:思想感情的變化。

語文課程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字,認識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邊讀邊想象句子所表達的情景,體會孩子們的快樂以及熱愛大海的感情,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大海給孩子們所帶來的快樂。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蘊藏在字裏行間的情感,感受孩子們對大海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聽海尋聲,激趣導入

1、CAI播放大海聲音:聽,這是誰在說話呢?

2、學生猜測:大海

3、CAI再播放大海與孩子嬉戲的聲音:再仔細聽,你又發現了什麼?

4、學生猜想:孩子們在大海邊嬉戲玩耍的場景。全班進行交流。

5、師引:聽!我們共同感受到了小孩與大海玩得很快樂,你們想去看看那快樂的場面嗎?那好,咱們一起去看看吧!

6、板書:小孩與大海

二、海邊採風,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2、快速地瀏覽課文,找出課文中小孩與大海玩耍的場面。

3、全班進行交流:你採集到哪些畫面?

板書:踏浪、堆城堡、拾貝殼、看船遠航

三、海灘掠影,品味感悟

1、師引:小攝影師們,讓我們先一起去抓拍“踏浪”的畫面吧!

2、師配樂範讀,CAI出示句子:

孩子們踩在軟軟的細沙上,叫着,跳着,笑着,奔向大海,留下一串串小腳印。

3、小組進行交流,全班反饋。

4、CAI出示海邊孩子們踏浪的興奮場面

5、指導學生個性化朗讀

6、繼續抓拍精彩處,讀一讀後面這幾句話。

7、師導:浪花真頑皮,逗得孩子們又笑又叫,孩子們在“踏浪”中享受到了大海給他們帶來的無限快樂。走,讓我們再去欣賞一下我們拍攝的.照片吧!

8、齊讀第1自然段

9、學生交流對大海的印象

10、師總結:大海不僅給小孩們帶來了快樂,還給我們這些小攝影師們帶來了許多樂趣,相信下節課,我們會抓拍到更多精彩的作品!

四、自主識字,指導書寫

1、讀生字,選擇喜歡的方式自由識記字形。

2、教師範寫難寫的生字。

3、學生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提問,導入新課。

1、提問:請同學回顧一下,上節課,我們讀了第七課,你知道了什麼。

2、師述: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進一步瞭解大海給孩子們帶來了哪些樂趣?

二、學習課文。

1自讀課文2—5自然段,邊讀邊想:大海給孩子們帶來了哪些樂趣?

2、畫出相關的句子。

3、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

(一)讀第二自然段。

(1)說說寫了什麼?(孩子們玩沙堆城堡。)

(2)拓展:他們還會堆些什麼?說些什麼呢?

(3)指導有感情朗讀。

(二)讀第三自然段。

(1)說說寫了什麼?(孩子們撿貝殼)

(2)拓展:他們撿到什麼樣的貝殼?用貝殼做什麼呢?

(3)指導有感情朗讀。

(三)讀第四、五自然段。

(1)說說寫了什麼?(孩子們看船出海。)

(2)指導感情朗讀。

三、總結全文,有感情朗讀課文。

1、朗讀課文,說說:大海給孩子帶來哪些樂趣?

2、感情朗讀課文,體會作者觀察能力和表現手法。

四、拓展學習。

收集描寫大海的句子,和同學們一起欣賞。

語文課程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讀懂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2、能力目標:

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用心思考,善於創新的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是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用心思考,善於創新的品質爲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小朋友,你們喜歡猜謎語嗎?我們來猜個謎語好嗎?

──看不見它影子,摸不着它身子,有時會抖動樹枝,有時會推倒房子。 (板書:風)

2、誰能背背和風有關的詩句?

3、風可以編成謎語,能寫成詩歌,風還能畫出來呢!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畫風》。(板書:畫)

二、自主探究

1、在上節課中,我們認識了三個活潑可愛的小朋友,今天呀,他們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出示圖片宋濤、陳丹、趙小藝)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2、這三位小朋友到底是怎麼畫風的呢?請你從課文中找出描寫他們畫風的句子,用波浪線把它劃出來。(生找)

3、請你讀一讀你找到的`句子好嗎?誰能把句中的“她”換成小朋友的名字再讀讀句子?(生讀)

4、你最喜歡誰的畫?

隨機出示:

⑴ 趙小藝──“她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飄着”“她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師相機指導:從她的畫裏,你看到風了嗎?從哪裏看到風了?

用實物旗子和小風車讓孩子感受到風,你來做做風娃娃,讓旗子飄起來,讓風車轉起來。

你能讀得讓大家都感受到風來了嗎?

你能用“風來了,它把…吹…了,風藏在……。”的句式說一說嗎?(生補充“風來了,它把旗子吹得飄起來了,風藏在飄揚的旗子上”“風來了,它把風車吹轉了,風藏在呼呼轉的風車裏”)真像個小詩人,讓老師來讀讀你的詩歌吧,誰也來噹噹小詩人吧。

⑵ 宋濤──“宋濤想了想,他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雲,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

師相機指導:同學們,從他的話中,我們聽出有風了嗎?你覺得怎麼讀纔可以讓我們感覺到風呢?這樣吧,老師就當宋濤,現在正準備畫風呢,請你們大家一起用朗讀告訴我,我應該怎麼畫風吧!

(師出示一幅只畫了太陽、大樹和房子的畫,然後按照學生的朗讀擦去太陽,畫上烏雲,但是隻畫了直直落下的雨絲。)

小詩人,你們能用“風來了,它把…吹…了,風藏在……”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嗎?

(師有感情朗讀,指導學生讀好。)

⑶ 陳丹──“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師相機指導:你能讓我們感受到風真的來了嗎?我們都是小樹,如果你覺得自己讀出風的感受了,請你把腰彎一彎。

可以用我們剛纔那樣的句式來說一說嗎?引導學生用“風來了,風把小樹吹彎了,風藏在彎彎的小樹上”,並能有感情朗讀,注意用詞優美。

5、瞧瞧你們多了不起,一會兒就作了一首小詩,你願意給這首小詩加個題目嗎?

三、拓展體會

1、過渡:

宋濤、陳丹、趙小藝會畫風,我們班的小朋友能畫風嗎?現在,請小朋友閉上眼睛。一陣陣的風向我們吹來了,它在小朋友的身上,它在家中的陽臺上,它在我們的教室裏,它在高高的天空中,在清澈的小河裏,在碧綠的田野裏,在風中,許多事物發生了變化,你想怎麼畫?(口答)

2、拿起你們五顏六色的畫筆,畫畫風吧。我們來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的和別人不一樣,最有創意。

3、(抽幾位同學上臺來展示),請你拿好你們的畫,說說你畫的風藏在哪裏,用“風來了……”這樣的句式說一說(抽生說)

四、總結延伸

1、閱讀詩歌《風》。

2、寫一寫風的詩歌。

語文課程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瞭解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態度的論述。

2.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教學重點

瞭解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態度的論述。

教學難點

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同學們,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是否總有些困惑?有人說,我整天冥思苦想,埋頭看書,但是效果不佳;有人說,我上課真的是認真聽講了,也覺得聽懂了,但是一做題就不會了;有人說,我認真努力地學習了,付出了,可考試總是成績平平。我們也曾是雄心勃勃,也想臥薪嚐膽,也想破釜沉舟,但面對現實中的自己又總是有些無奈。今天,讓我們走進荀子,走進他的《勸學》,希望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幫助我們走出困惑,給我們指明一條前行的路。

二、作者介紹: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遊學於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後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後葬於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後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爲轉移的,並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於“知”的必要性和後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爲後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爲有標題的論文,標誌着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錄。

三、分析課文:

(一)整體感知課文:

1.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

2.學習的意義:提高和改變自己。

3.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

4.學習的方法態度:積累、堅持、專一。

(二)讓我們分析第二段(學生齊讀,老師糾正讀音)。

1.字詞積累:

以爲:“以之爲”的省略,“把…作爲”。

就:靠近。

乎:句中相當於“於”。

2.思考:本段一共有幾個比喻句?

明確:共五個。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爲之,而寒於水。說明經過某種人爲或自然的變化過程,事物可以改變原有的性質。

木直中繩??使之然也。已經改變的本性,是很難恢復到原來的特性的,學習對於人的本性的改變有着決定的不可逆轉的作用。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說明學習可以改變人的本性,使之向好的方面發展變化。同樣的道理推出:人只有經過廣泛地學習才能增長知識,培養品德,鍛鍊才幹,成爲一個有道德,有學問的人。

(三)齊讀一二段,試着背誦

第二課時

(一)朗讀第三段。(老師正音)

1.第一句話的前半部分講到了思和學,強調的是什麼?(答:學習。)後半部分,用了哪個比喻句?(答: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用這個比喻來說明學習的作用可以開闊人的視野。)

2.找出四組比喻句並翻譯: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②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③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二)探討第四段:大家齊讀並找出本段的`比喻句(共10個)。

1.作者先用兩個比喻,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說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接着又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兩個比喻從反面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明學習要積累。下面就分兩層說明如何做到積累。作者用四個比喻正反對照:先用“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纔是學好的關鍵;又用“鍥而不捨”,“鍥而舍之”對照,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纔會有所成就。這是本段第二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最後一個層次,作者用“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照,說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後面兩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的兩點保證,兩者缺一不可。綜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個層次,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2.知識點積累:

焉:兼詞,“於之、於此”。

無以:沒有用來……的東西或方法。

蚓無爪牙之利:之,賓語前置的標誌詞。

(三)、發散思維:

荀子提出的“學不可以已”的觀點與我們現在倡導的“終身學習”的觀點是否一致?談談你的看法。

(四)、課內拓展練習:

(甲)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①,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爲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幹、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

註釋:(1)涅:黑泥。(2)滫:污水

從勸學的目的出發,概括三段文字的基本觀點。

甲文:學習是爲了加強自身的修養

乙文:環境對人的影響丙文:後天學習的重要性

(五)、佈置作業:

以“老師,我想對你說”爲題寫一段文字,向老師談談自己學習方面的心裏話。

語文課程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藉助插圖、生活實際,結合詩人背景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人感情。

3、瞭解詩畫特點,領悟本課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歌大意,欣賞詩中景物,領悟詩人情懷,學習表達方法,感受古詩魅力。

一、以花入畫,以畫入詩,走進詩文。

1、以花的話題入畫

師:在我們的教室窗臺上擺滿了我們精心養植的花草,它們點綴了我們的教室,豐富了我們的生活。關於這些花,你瞭解些什麼?

2、學生交流。

師:清代詩人鄭燮對蘭花情有獨鍾,他專畫蘭竹,五十餘年,不畫他物。來,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人鄭燮的畫作。

CAI顯示:《蘭竹石軸圖》、《蘭石圖》、《墨蘭圖軸》、《山頂妙香圖軸》

2、師:鄭燮不僅愛畫蘭花,而且還用寫詩的方式表達對蘭花的喜愛。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題於《山頂妙香圖軸》上的古詩《題畫蘭》。教師範讀。

板書課題,學生讀題、解題。

二、習文讀詩,明瞭詩意。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

2、指名朗讀,集體正音。

3、再讀古詩,讀出詩的節奏與音韻。

4、全班齊讀。

5、瞭解詩中大意,師配樂講述

三、精讀品詩,感悟詩情。

學習第一句

(一)看蘭

學習第一句。

1、指名讀第一句,思:蘭花給你們留下了什麼印象?你從哪裏看出來的?(千山頂上頭)

2、身邊的蘭花和這裏的蘭花進行對比:

3、指導讀第一句。

師:是呀,而這裏的蘭花卻是長在“千山頂上頭”呀,這麼高!誰能把這種高給讀出來呢?

師小結並過渡:蘭花,它長在千山之頂,可以俯視羣山,仰望皓月,真正的怡然自得呀!它還有什麼特點呢?

學習第二句

(一)聞香

1、生:——突巖深縫妙香稠(課件顯示)

2、師:香嗎?聞一聞!(香)哪裏看出來?(妙香稠)

(二)品香

1、初步理解“妙香稠”的字面含義。

師:香到什麼程度?(稠)讀出“稠”的感受。

2、進一步體會花香的“妙”

師:花香本是四溢的呀,爲什麼這裏的花香卻這麼“稠”?請你們再讀讀這句詩。

學生談。

師:本該四溢的花香在突巖深縫間聚集,竟香濃到令人感到粘稠,這是多麼奇妙的花香啊!

來,再讀這句詩,讀出又粘稠又奇妙的花香來。

過渡:難道這裏的蘭花真有那麼香嗎?帶着這個問題聽聽老師下面的介紹。

3、進一步理解“妙香稠”的含義。

4、師:聽了有關鄭燮的介紹,結合鄭燮的人生經歷,這裏的.“妙香稠”還暗指什麼呢?

師:蘭花啊,只有你高貴純潔的蘭花才能理解鄭板橋呀!讀第二句詩。

5、全班齊讀一、二句詩。

學習三、四句詩

1、師:你們再輕聲讀讀三、四句詩,讀懂了什麼?

結合剛纔的介紹,這裏的的“喧鬧”僅僅是在寫蘭花和蘭花腳下的浮雲嗎?

2、師:身處其中的鄭燮是什麼態度呢?(來不相知去不留)

是呀,這不就是鄭燮的志向的表白嗎?這裏的蘭花不就是鄭燮的真實寫照嗎?這就叫“借物言志”。(板書:借物言志)

3、小結。

4、指名讀,邊讀邊評價。

5、迴歸整體

配樂齊度讀古詩。

語文課程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正確讀寫“鋼鐵、繁殖、蔬菜、煤炭、水蒸氣、殺菌、預防、治療”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瞭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

4.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人類與太陽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啓發談話,質疑問難。

(l)出示畫有太陽的電腦課件或一幅太陽圖。

(2)同學們,你們認識它是誰嗎?(它是太陽公公)

(3)板書課題

(4) 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問它嗎?

生:太陽公公,你離我們有多遠?

生:太陽公公,你有多大年紀了?

生:太陽公公,你有多熱?

生:太陽公公,你爲什麼每天從東方升起來,從西方落下去,能不能改變路線呢?

……

(5)同學們向太陽公公提了許多問題,有些問題我們可以從課文中找到答案;有些問題同學們可以用課外時間從科普讀物中瞭解;有些問題現在還沒有答案,等同學們長大後去探索。那麼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哪些有關太陽的知識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要求

(1)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不認識的生字詞多拼讀兩遍,把課文讀通,不通順的地方再讀一遍。

(2)標出自然段序號,勾畫課文介紹了有關太陽的哪些知識。

2.學生按要求自讀。

3.彙報交流自讀情況:

(1)抽讀生字詞卡片,糾正學生容易讀錯的字音,如細菌(j&n),不要讀成j(n等。

(2)抽生輪讀課文,生生互相糾正,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評價,對於讀得不好的同學要多鼓勵。

(3)說一說課文介紹了有關太陽的哪些知識。

(學生自由說,說得不全面的地方,其他同學可作補充,認爲說得不正確的地方,可相互糾正。)

教師:概括起來講,課文圍繞太陽講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太陽的特點,二是太陽與我們人類的密切關係。下面我們來深入學習介紹太陽特點的這部分課文。

三、深究課文(l-3自然段)

1.教師引導:這部分課文,每一個自然段介紹了太陽一個方面的特點,誰來概括一下課文寫了太陽哪幾方面的特點?

(遠、大、熱)

2.默讀l-3自然段,思考:課文是用哪些方法把太陽的這些特點說清楚的?自己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在書上做上標記。

3.小組內討論、交流,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記下來,準備在全班交流時向其他小組請求幫助。

4.全班討論交流,合作解疑,教師適當點撥引導。

(l)討論交流對第一自然段的理解

①第一自然段爲了把太陽離我們很遠這一特點說清楚,運用了哪些方法?

生:“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這是用具體數字來說明太陽離地球很遠。

生:“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這句話即運用了具體數字,同時還用了假設的方法來說明太陽離我們很遠。

②通過讀第1自然段,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請提出來。

生:第1自然段講的是太陽離我們很遠,可開頭卻先講了一個古代傳說,我不明白作者爲什麼要這樣寫?

師:誰能對這個問題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讓學生自由發表見解)

教師點撥:課文開頭引用這個神話是爲了要引出太陽離地球很遠這個知識,使文章生動有趣,吸引讀者往下看。

生:老師,我不明白“其實”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如果學生提不出這個問題,由教師提問)

(“其實”,表示下面要說的是實際情況。在這裏表示轉折,由傳說轉向事實。)

教師:“這麼遠,箭哪能射得到呢?”這句話什麼意思?(這麼遠,箭射不到。)這裏爲什麼不用肯定的語氣,而用反問的語調呢?(用反問句強調它的遠。)(讓學生在讀中體會。)

③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要說出太陽離我們“遠”這一特點。

(2)討論交流第二自然段

①第二自然段講太陽很大,運用了作比較、列舉數字的方法。“一百三十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這是拿地球與太陽作比較,用具體數字來說明,突出太陽體積之大。

“只有一個盤子那麼大”,是“因爲離地球太遠了”。這不僅說明太陽很大,而且對第一自然段講的太陽離我們很遠,作了補充說明。

②指導讀第二自然段,讀出太陽“大”這一特點。

(3)討論交流第三自然段

①第三自然段講太陽會發光、發熱,溫度非常高,運用了比喻和具體數字的說明方法。

“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用“火球’作比喻,把太陽的形狀及會發光、發熱的特點寫了出來。

“太陽的溫度很高,表面溫度有六千攝氏度,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汽;中心溫度估計是表面溫度的三千倍。”運用具體數字來充分說明太陽“溫度非常高”這個特點。

②指導朗讀,讀出太陽熱的特點。

5.小結

(1)視頻演示《太陽的基本情況》,學生觀察體會太陽的遠、大、熱的特點。

(2)教師小結

作者在介紹太陽的特點時,運用了數字、假設、比較、比喻等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說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今後在說明事物時要注意學習運用這些方法。

6.扮演太陽公公,作一番比較詳細的自我介紹,練說《太陽的自述》,把太陽的特點說清楚。

四、佈置作業

練習《太陽的自述》。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課文的l-3自然段講了太陽哪幾方面的特點?

二、探究4-8自然段

1.默讀4-8自然段,思考: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講太陽和地球的關係非常密切的,是怎樣進行說明的。

(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考,遇到問題試着自己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在書上做上標記。)

2.在四個人的小組內交流、討論自讀情況。

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教師點撥、引導。

(l)課文是從太陽同動植物、同人類生活的關係、太陽同氣象的關係以及太陽同防治疾病的關係這幾方面來講太陽和人類的關係非常密切的。

①第四自然段講太陽和動植物及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

太陽與動植物的關係是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說明的:“如果有了太陽……、如果沒有太陽……”

太陽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是從吃的、穿的、燒的三個方面舉例進行說明的。

②第五、六自然段講太陽和氣象的關係,是通過雲、雨、雪、風的形成來說明的。

③第七自然段講了太陽和防治疾病的關係。

④第八自然段總起來說太陽和人類的關係。是從正反兩方面來說明的。

第一句“地球上的光明和溫暖,都是太陽送來的”。這是從正面說。

第二句“如果沒有太陽……自然也不會有人”。這是從反面說。

在從正反兩個方面說的基礎上,又把上面所有的內容歸結爲一句話:“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2)聯繫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說說你對“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的理解。

①集體討論交流。

②視頻演示《太陽與人類的關係》,學生感受世界的美麗可愛,體會所有這一切都與太陽有着密切的關係。

(3)研討:太陽與地球的密切關係同它本身的特點有何聯繫?

(太陽大、溫度高、距離遠的特點,是形成美麗可愛世界的根本原因,如果這三個條件中缺少任何一個,太陽和地球的關係就不可能像現在這樣密切。)

4.朗讀4-8自然段。

5.扮演太陽,練說《太陽的自述》。

(1)教師引導:上節課同學們扮演太陽公公,介紹了太陽的特點。這節課同學們繼續扮演太陽,介紹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係,爲的是讓更多的人知道: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2)小組內練習說。

(3)班上展示說。

三、總結全文

1.指名朗讀全文。

2.總結:《太陽》這篇課文集中介紹了有關太陽的知識,是從它具有的特徵和它與地球的關係兩方面來具體講的。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還知道了列舉數字、作比較、假設、打比方等說明事物的方法。

四、鞏固識字、指導書寫

1.在四個人的小組內交流,你是怎樣記憶本課生字的。

2.教師重點指導“蒸”“蔬”等字的書寫。

3.讀寫詞語。

五、拓展延伸

練習寫《太陽的自述》,向人們介紹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

六、佈置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課外閱讀有關太陽的知識,可閱讀書籍,也可網上測覽。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本課的重點是:讀懂課文,瞭解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體會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難點是:理解課文中所闡述的有關太陽的知識,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語言文字說明事物的。爲很好地解決教學重難點,教師從啓發談話引入新課,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抓住課文重點進行深入的探究,在交流中相機指導,在學生大致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視頻演示,加深對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佈置學生通過書刊和網絡蒐集、瞭解有關太陽的知識。通過自讀自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形式對課文進行深入的探究。

探究活動

收集有關太陽的資料,並根據課文某一方面的內容,選好一個專題。如,“萬物生長靠太陽”,出一期手抄報或黑板報、牆報。

語文課程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在朗讀中體味《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悽清意境;藉助對意象的分析,體會詞中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藝術特色。

2.通過反覆誦讀,合作探究,品味語言,整體把握意境,掌握賞析詩詞的方法。

3.體味《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悽清意境,培養對古典詩詞的熱愛及純正的文學興趣。

教學重點:體會婉約派詞的特點,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景之精妙和情之真切,感受《雨霖鈴》中的意境和情感,體會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體會詞中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藝術特色。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環節:

(一)情感激趣,導入新課

1.課前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送別》,讓同學一起跟唱。營造哀傷悽美的離別氛圍。

提問:聽完這首歌曲,你的感受是什麼?同學們知道哪些抒寫離愁別緒的詩詞名句?

分享後總結:看來同學們知道的不少,很好!今天我們再次輕輕叩開古典詩詞的門扉,來欣賞一首別離詞,感受別離詞的千種風情,它就是柳永的《雨霖鈴》。

2.請同學簡單介紹對詞人的瞭解及這首詞的寫作背景。老師以ppt爲工具對學生的回答做補充,並簡單介紹《雨霖鈴》詞牌知識。

(二)反覆朗讀,整體感知

1.試讀。學生小聲誦讀,注意語調、語速、停頓及情感基調。根據自己的預習理解,將疑難之處標出。同位可討論。

2.聽讀。老師範讀。注意特殊句式的讀法。與自已剛設想的比較一下,與自己的讀法有哪些不同之處,爲什麼?

3.指讀。請學生代表配樂朗讀。教師指導。

4.齊讀。學生根據ppt課文字幕、意境圖,邊讀邊想象,理解詞意。

(三)賞析意象,品味情感(小組合作探究)

1.詞中描寫了離別的`哪些情景?直接表現作者情感的詞句是什麼?

點撥:情景——餞別時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發時難捨難分的痛苦,設想中“今宵酒醒”後的淒涼、悵惘,日後“良辰好景”不再的極度孤獨、無聊。

這首詞的主題句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2.學習上闋,重點學習融情入景的寫法。

(1)“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點撥:時當秋季,景已蕭瑟;且值天晚,暮色陰沉,而驟雨滂沱之後,繼之以寒蟬悽切: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淒涼。起筆用融情入景、以景襯情的手法不僅捕捉了晚秋景物特點,寫出所見、所聞、所感,而且醞釀出足以出動離愁別恨的氣氛和情調。

(2)“都門暢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這寫什麼?

點撥:極寫餞別時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飲無緒,欲留不能,依依不捨,難捨難分。

(3)“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是眼前之景還是想象之景呢?

點撥:由眼前的實景轉入到想象的情景,虛實結合的寫法,體會全詞纏綿悱惻、淒涼清麗的意境。

3.學習下闋,重點鑑賞典型詩詞意象。

(1)下闋中出現的典型詩詞意象有哪些?

點撥:意象——酒、柳、風、月。

(2)“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的典型景物在我國民族文化傳統中有什麼特殊意義?詩人藉此表達了什麼情懷?

點撥:。離人借酒消愁,但舉杯消愁愁更愁。“柳””留”諧音,折柳贈人有挽留之意。清秋的曉風是涼的,恰合別後心境的淒涼。殘月清冷的形象暗合悽清冷落之感。詞人寓情於景,借景傳情,以風之涼,月之殘透露離情別緒。

4.說說你最喜歡的句子是哪些?爲什麼?

點撥:提示從寫作技巧,意象意境,表達情感竟敢方面入手。

(四)梳理小結,拓展賞析

1.請同學們看看詞人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傷離別”這一主題的?分別有什麼特點?

點撥:圍繞“傷別離”主題,描寫了別前、別時、別後三個部分。上片離別情景,以實寫爲主;下片想象別後情景,以虛寫爲主。體會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手法及情感的深沉與婉約。

2.賞析柳永的《蝶戀花》。學生討論後派代表講解,師生共評。

點撥:進一步體會柳永詞的婉約特點及纏綿悱惻的情感。

(五)對比體會,佈置作業

1.對比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體會豪放派與婉約派的風格特點。

2.課後利用網絡小環境,以“我眼中的柳永”或“我所熟知的柳詞”爲題,寫一篇小論文。

板書設計:

《雨霖鈴》柳永

別前——寒蟬、長亭、驟雨(實)寓情於景

傷別離別時——蘭舟(實)

別後——煙波、暮靄、酒、楊柳、曉風、殘月(虛)虛實結合

語文課程教學設計11

[設計理念]

教學的本質是對話。本教學設計旨在引領學生反覆觸摸文本語言,“披文入境”“潛心會文”,實現教學的和諧互動,使閱讀教學過程呈現爲一種動態性的、生成性的對話過程,從而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和審美情趣在整個對話的過程中得以培養與提升。

[學習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在音樂、圖片及相關說明的幫助下,學生對拉薩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認識。

過程和方法目標: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交流自己獨特的感受;在集體精讀、賞讀中積累語彙,獲得言語美感。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體驗與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起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蒐集有關拉薩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共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播放《青藏高原》歌曲VCD,將學生的視線拉到遙遠的西藏。

2、承接歌詞講述:在遙遠的青藏高原有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拉薩,它是西藏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課件出示中國地圖,找到拉薩所在的位置)拉薩是有名的“日光城”,拉薩以其湛藍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新鮮的空氣和令人賞心悅目的環境給八方來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道走進西部,走進拉薩,走進那片聖地,去欣賞那裏的迷人風光,去仰望享受那與衆不同的藍天。)

(濃郁的民族音樂,優美的藏族風光,一下子將學生的心帶到了遙遠的西藏,爲學生進入課文內容的學習創造了情境,也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學習課文的積極性。)

3、出示課題:7、拉薩的天空(齊讀課題)

4、通過上一節課對第一自然段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什麼?(說一說:拉薩的天空-——)

二、精讀課文,感悟拉薩天空之美。

1、過渡:拉薩的天空究竟是怎樣的湛藍、透亮?讓我們閉上眼睛,乘坐飛機前往遙遠的拉薩——

(1)拉薩到了,請同學們睜開眼睛,讓我們盡情欣賞拉薩的天空吧!(配樂欣賞一組天空的圖片)

(2)面對此情此景,你想說些什麼?

(一組精美的圖片,讓學生欣賞了不同時間、不同角度的拉薩天空的美景。學生邊看邊讚歎——拉薩的天空真藍啊!拉薩的天空太美了!可謂觸景生情,情不自禁。)

2、學習第三自然段

(1)引導想象:小遊客們,站在這湛藍透亮的天空下,你最想做什麼呀?

(2)出示第三自然段:快速讀讀這句話,看看哪個詞語最能表現出你這樣的心情?(板書:讓人神往)

(3)指名讀:誰能把你的這種感受告訴大家?師評議:啊,這天空可真藍!把你的視線緊緊地吸引住了!(呀!你都不忍心移開你的目光了!)

3、學習第二、第四自然段

(1)過渡:多麼神奇的天空啊,它牢牢地吸引着我們的視線,讓我們久久不忍移開,可是,讓我們移不開目光的又何止這些呢?拉薩的天空那麼美麗,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的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二、四自然段,然後再選擇你最喜歡的句子反覆朗讀,讀出你的喜愛之情。

(2)把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再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3)集體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激發學生交流的慾望,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對文字的理解,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情,這正是新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要求之一。)

☆在拉薩,人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來能摸到藍天。

a請小朋友反覆讀讀這句話,你能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什麼?

b學生交流。

c出示圖片,小結:你們看,天空多藍啊,好象眼前的.一切都被這藍色包圍着,浸潤着,藍天離我們顯得那麼近。

d指名讀。

☆有人說“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這話真是太妙了。

a“這話”是什麼話?從“這話”中你知道了什麼?藍天真能洗臉嗎?“這話”妙在哪兒?

b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看,當我們擡起頭來,仰望天空,一片湛藍,你有什麼感覺呀?

c是呀,但那不是湖,而是像湖一樣清亮的藍天,你們說,這感覺是不是很奇妙啊,難怪人們要說這話這是——“太妙了”!誰能把這麼奇妙的感覺告訴大家?誰來和他比一比!

☆有貼着山頂的白雲的映襯,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純淨;有了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

a你能談談你的感受嗎?

b展示圖片:說說你看到了什麼?還會有些什麼呀?

c師語言描述:藍得這麼純淨、這麼明潔的天空,相信我們一定也能把這句話讀得美美的。自由練習,指名讀。

d過渡:如果天地間只有湛藍一種顏色,那拉薩一定很單調。如今,這藍藍的天空並不孤單,在白雲、草地、綠樹、紅花的映襯下,更把我們的視線緊緊地吸引住了,讓我們神往!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句話(齊讀第三自然段)。

☆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還是盛夏,布達拉宮的上空總是藍晶晶的。有了這藍天,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顯得更加雄偉、壯麗。

a自由輕讀,你知道了什麼?

b出示布達拉宮圖片,指名介紹課前蒐集的資料。

c師作介紹:布達拉宮,坐落在紅山上,它依着山的地形而建,這就是“依山而建”。(出示卡片)你們看,它聳立在山頂之上,頭頂着藍天,你有什麼感覺呀?

d朗讀指導:在藍晶晶的天空的襯托下,布達拉宮多有氣魄啊!男生讀,讀出布達拉宮雄偉壯麗的感覺。

(4)小結:拉薩的天空就是這麼湛藍、透亮,藍得讓人神往,以它獨特的美,吸引着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者,讓我們捧起書本,美美地讀讀第二到第四自然段。

(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激發學生交流的慾望,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對文字的理解,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情,這正是新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要求之一。)

4、學習第五自然段。

(1)出示圖片:小遊客們,面對湛藍湛藍的天空和藍天下碧綠的草地,面對雄偉壯麗的布達拉宮,你有有什麼新的感受呀?學生交流。

(2)面對這麼美的天空,作者也有千言萬語,不過都匯成了一句話—多媒體出示。

(3)齊讀。

(4)討論:你知道了什麼?把什麼比作了什麼?你有什麼感受?

(5)齊讀。

三、誦讀課文,傳達拉薩天空之美

1、創設情境,自主誦讀。

同學們,剛纔我們在作者的引領下一同走進拉薩,欣賞並感受到了拉薩天空的迷人風采。現在有一批遊客要去拉薩觀光,你們何不借此機會先向他們介紹一下,使他們對拉薩的天空有個鮮明的印象?想一想,怎麼介紹才能把拉薩天空的美傳達給他們呢?你可以選擇一部分向遊客做介紹。先自己準備一下。

2、模擬情境,嘗試介紹。(讓聽課教師扮演遊人,學生向聽課教師介紹。)

(充分利用現場資源,讓學生扮演導遊的角色對聽課教師(遊客)做介紹,這實際是檢測學生對課文的掌握情況,但這遠比單純的背誦課文要生動得多。同時,這也在學生熟悉課文的基礎上鍛鍊了口語交際能力。)

四、拓展延伸,學生自主安排作業

學了這篇課文,你想給自己留點什麼作業呢?

(摘錄文中優美的語句;寫兩個打比方的句子;把這篇課文背誦給家長聽,讓他們感受和分享拉薩天空的美;課後收集有關拉薩的資料,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圖片,瞭解拉薩的其他知識,在班上進行展示交流;仿寫家鄉的一景……)

(自主選擇作業,是爲了尊重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以便他們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同時,大家又可以取長補短,互相借鑑,達到資源共享、成果共享的目的。)

【板書設計】湛藍

7、拉薩的天空透亮

讓人神往

[自我評價]

《語文課程標準》中這樣寫到:“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以利於他們積累、體驗、培養語感。所以語文課上最動聽的聲音是琅琅書聲。作爲寫景美文,只有讓學生以聲如文、讀中賞析,才能感悟情境,所以朗讀是本課的重點。拉薩對學生是抽象的概念,而描繪拉薩天空的詞語又是雋永深刻的。如何讓學生建立起感性認識,理解課文語言中的意蘊和情感是本課的難點。

課始播放富有濃郁西藏風情的音樂,使學生潛移默化地進入情境。讓學生欣賞一組不同時候的拉薩天空的圖片,並配以詩化的語言加以說明,喚起他們學習的情趣。讓學生頓覺“拉薩的天空真藍、真美”讓他們帶着這樣的體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讓心靈與文字發生碰撞,並通過語言來抒發感受。

仔細閱讀後與同桌交流感受和想法。集體欣賞圖片,更好地理解課文描繪的意境,通過交流補充和朗讀感知語言,在讀中解疑,又在讀中獲得言語美感。學生在反覆吟讀,解疑中,藉助形象發揮想象,把無聲的文字轉化爲有聲語言,學生口唸心誦,感受清新優美的文字,想象美好的圖景,體悟作者的情感。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一遍又一遍地有感情朗讀,期待學生品出了味,悟出了情,理解課文的語言,也悅納這種語言,課文語言蘊涵的情感與學生的情感相通、共鳴,自然而然流露出“太美了,我要去那兒,我要珍惜保護她!”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