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必備】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9篇

本文已影響 1.2W人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9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材料準備:

1、象形字和現代漢字小卡片

2、動畫片《三十六個字》

3、象形字圖畫大卡

4、土豆、胡蘿蔔切段,豆腐乾

5、木刻刀、餐巾紙、印泥

適宜年齡:中班

設計思路:

象形文字是我國古代特有的文字。它是以模擬事物的形狀而發明的,和幼兒的圖畫很像。就是畫字的一個過程。在讓幼兒看動畫片《三十六個字》的基礎上,給幼兒在區角遊戲中認認象形字、象形字和現代漢字配配對,寫寫畫畫象形字,用木刻刀刻刻象形字,用印泥印印象形字等循序漸進的遊戲層次,可以感受到文字藝術的博大精深,從而萌發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民族文化的情感。

遊戲目標:

1、簡單瞭解古代象形字,並能和現在的字進行配對。

2、學習用在土豆、蘿蔔上刻章的方法來表現象形字或現代的字。

3、感受象形字的有趣生動。

遊戲過程:

遊戲一:象形字、漢字找家

把象形字的卡片和漢字的卡片分別放進分別標有“象形字”和“現代漢字”的表格裏進行分類。

遊戲二:象形字、漢字對對碰

在分類的基礎上把象形字和漢字進行配對,一樣的字放在一起配對,觀察古代的象形字和現在的漢字的不同。

遊戲三:寫寫畫畫象形字

在認識象形字和漢字的基礎上,自己學着寫寫畫畫象形字,寫好的字可以展示在表格裏,也可以直接畫在相應字的圖片上。還可以把自己新認識的字寫寫畫畫出來一起分享。

遊戲四:雕刻象形字

觀看雕刻的視頻,學習在土豆、胡蘿蔔或豆腐乾上用木刻刀刻象形字。先用記號筆在土豆、胡蘿蔔、豆腐乾上寫下要刻的字,然後再用木刻刀雕刻。刻好以後用印泥印在相應的象形字的大圖片上。

遊戲反思:

在遊戲中,孩子們對於動畫片《三十六個字》十分喜歡。因爲它就是把象形字動了起來,就象真的事物在動,但同時又是一個個的字,很形象生動。考慮到是中班年齡,於是就在動畫片中尋找了6個最基本的字:日、木、雨、田、山、夫。先讓孩子們來找找現在的這些字配配對。自己畫畫,自己刻刻。而且因爲雕刻的話,是應該刻反的字,這對於中班孩子是比較難的。所以,我選擇的這六個字是正反都一樣的,孩子們雕刻起來較方便。

在孩子們不滿足於這六個字以後,他們會在動畫片裏繼續尋找其他的象形字來寫寫畫畫刻刻,或者求助爸爸媽媽、書籍來尋找新的字來寫寫畫畫刻刻。然後在雕刻的部分,有的孩子就發現刻出來的字,印好後是反的字。他們就會自己經驗,想想怎麼樣這個字刻出來後印出來是正的。比如他們就會把字寫下來反過來看看。有的紙較厚,他們就貼在玻璃上看。然後把反的字寫出來刻在土豆上,這樣印出來的字就是正的了。

另外,孩子們雕刻的都是陰刻,是把字鏤掉的。這樣刻比較方便。但是我在雕刻區展示了一張老師刻好的印出來的是把邊緣都鏤空,留出字的印章。就是陽刻的。讓孩子們觀察這是怎麼刻出來的?孩子們在看看刻刻中,自然就瞭解了雕刻中的陰刻和陽刻。自己也會來嘗試看看這個較難的雕刻方法。

這個區角遊戲都是一環扣一環,層層遞進的。孩子們可以一直很有興趣地玩下去。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學會與人友好合作,體驗合作的成功和快樂。

2.初步理解合作的意義,知道生活中處處有合作。

3.初步學會探索的方法,學會與人友好合作。

4.讓孩子們認識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種精神。有的時候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會得到更多的幫助,更多的樂趣。

5.遵守遊戲規則,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及控制性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在活動中,學會與人友好合作,體驗合作的成功和快樂

初步學會探索的方法,學會與人友好合作。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經學會了《螞蟻搬豆》這首兒歌。

2.物質準備:《螞蟻搬豆》圖片關於合作的相應圖片(一個人睡覺、一個人跳繩、合作脫衣服、合作拉被子)

活動過程:

  一、兒歌導入

1.通過《螞蟻搬豆》兒歌感知合作(出示圖片)

--小朋友們,你們看這上面畫的是什麼動物,它在幹嗎?

--之前我們一起學過了《螞蟻搬豆》這首兒歌,我們再來念一遍好不好?

--這隻螞蟻最後有沒有把豆豆擡走,他是怎麼樣做的?(回洞口請來了好朋友們一起搬着走)

--如果沒有好朋友的幫忙,小螞蟻能把豆豆擡回家嗎?

--合作就是2個或更多的人,一起努力做一件事情,就像螞蟻和朋友們一起合作搬豆豆。

--合作可真神奇呀,大家一起合作做事情,就會把事情做的又快又好,而且更容易成功!

  二、探究討論,如何合作

1.搬桌子比賽:配班教師一個人,然後再請6個小朋友搬桌子,比一比誰搬得快。讓幼兒說一說爲什麼他們力氣比老師小,卻比比老師搬得快。

(合作就是大家一起努力做一件事,會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

2.看圖片,幼兒分辨哪些是在合作,哪些不是?

教師出示相應圖片:一個人睡覺、一個人跳繩、合作脫衣服、合作拉被子。

3.教室給出幾個情景,讓幼兒思考應該怎麼樣合作。(收拾玩具時、搬重的東西時、玩具不夠時),再請幼兒想一想還有什麼時候需要合作才能做得好的事情。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合作,並瞭解合作的形式各種各樣,生活中處處都在合作。

延伸活動:

螞蟻搬豆遊戲

小百科;合作就是個人與個人、羣體與羣體之間爲達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種聯合行動、方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熟悉故事內容,知道烏鴉生長的過程和變化。

2、體驗烏鴉爸爸媽媽的辛苦,增進幼兒與父母的感情。

【活動準備】

烏鴉圖片一張、教學大書。

【活動過程】

一、烏鴉圖片導入,引導幼兒閱讀封面,瞭解烏鴉的生活環境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呀?是烏鴉,那你們看過烏鴉的窩是什麼樣的?你們看看原來烏鴉的窩師長這個樣子的。你覺得烏鴉的窩裏住着誰呢?有烏鴉媽媽烏鴉爸爸還有烏鴉寶寶。在烏鴉的窩裏會發生什麼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本大叔《烏鴉的窩》。

二、引導幼兒逐頁閱讀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第一頁:窩裏有什麼?是什麼樣子的?這些蛋是誰的?烏鴉媽媽在窩裏生了四個帶有斑點的蛋

第二頁:圖上這隻烏鴉師誰呀?它在幹什麼?它怎麼孵蛋的?爲什麼要天天趴着孵蛋?爲了要孵出烏鴉寶寶,你們看烏鴉媽媽天天都在窩裏孵蛋辛不辛苦?讓幼兒感受烏鴉媽媽天天孵蛋的艱辛。

第三頁:現在烏鴉窩裏有什麼,你們看剛出生的小烏鴉是什麼樣的?他們看起來怎麼樣?烏鴉寶寶太小了,不能去找食物,那誰會幫烏鴉寶寶找食物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第四頁。幫助幼兒理解小烏鴉的弱小無力。

第四頁:你們看這烏鴉爸爸和烏鴉媽媽在幹什麼?四個小寶寶要吃許多蟲子才能長大,爸爸媽媽要怎樣才能餵飽它們?烏鴉爸爸和烏鴉媽媽必須每天都要出去幫烏鴉寶寶找蟲子,讓烏鴉寶寶吃飽了他們才能夠快快長大。"幫助幼兒拓展爸爸媽媽找蟲子、喂寶寶的經歷,感受烏鴉對孩子的愛。

第五頁:現在誰來用一句話說說第五頁?烏鴉寶寶都長大了,那誰來猜猜小烏鴉接下來會做什麼?到底烏鴉寶寶會發生什麼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第六頁。

第六頁:你們看小烏鴉在幹什麼?烏鴉寶寶都飛走了,猜猜烏鴉的窩裏還剩下什麼?

第七頁:哦,原來熱鬧的窩,現在只剩下一根羽毛和一片枯樹葉。那你們覺得烏鴉寶寶飛到哪裏去了?

三、共同閱讀故事文字部分,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師:我們看看烏鴉師怎麼生長的?逐一出示圖片,這個就是烏鴉的生長過程。現在我們看看這本書的作者師怎麼寫《烏鴉的窩》

四、師幼談話,引導幼兒表述要如何愛爸爸媽媽的自己要如何愛爸爸媽媽辛苦

師:你們看烏鴉媽媽烏鴉爸爸這麼愛烏鴉寶寶,那你們的爸爸媽媽愛你們嗎?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爸爸媽媽愛你?那你們愛爸爸媽媽嗎?你們能爲自己的爸爸媽媽做些什麼呢?

五、結束

師:今天我們一起讀了《烏鴉的窩》的故事,小朋友回家後要愛爸爸媽媽,爲爸爸媽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遷移已有經驗,學習用自然物一個接着一個的方法測量出蔬菜的長度。並在此基礎上嘗試探索不同的測量方法。

2、會用短線、圓點、簡單的圖形等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測量的結果。

3、較細心地進行測量,樂意參加測量活動。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並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教學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測量圖形邊長的經驗。

2、物質準備:長長的蔬菜實物若干,各種小型測量工具如回形針、棉籤等若干,記錄紙人手兩張。

教學過程:

1、長長的蔬菜有多長?(導入活動)——教師:這段時間我們認識了很多的蔬菜,而且找到了很多長長的蔬菜,我們一起看看有哪些長長的蔬菜?

——那這些長長的蔬菜有多長呢?你有什麼方法可以知道?(量一量),

2、遷移測量經驗。

——用什麼量?怎樣量?引導幼兒遷移測量圖形邊長的經驗。

——請一個幼兒作演示用一個接着一個的測量方法測量絲瓜。

——量好後還要想辦法記錄下來,怎麼記錄呢?

——教師:有一根棉籤就畫一條短線,剛纔量出來有幾根棉籤就畫幾條短線。教師在黑板上示範。那麼除了可以畫短線來表示,還可以畫什麼呢?(圓點、圖形等)

3、嘗試測量蔬菜。

——提出測量要求:每張桌子上有兩種蔬菜和一種測量工具,先量一種,然後跟對面的朋友交換。量好了從椅子底下拿出一張記錄紙和筆用我們剛纔說的方法記錄下來。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對記錄有困難的進行引導。

——請一組兩個小朋友一起交流:你們用的是什麼工具測量的,你們的蔬菜量出來有多長?教師引導幼兒從結果不同的小組中發現問題並討論:爲什麼兩個人用同樣的工具量一樣的蔬菜,可是量出來是不一樣長的呢?引出測量方法的問題。

——教師依次出示三張圖:請小朋友觀察一下,每張圖上都有哪些問題?教師小結:測量時如果出現了這樣的問題那就容易量錯。

——幼兒第二次測量,教師重點觀察並指導測量的正確方法。記錄好後讓兩個孩子相互驗證測量的結果是否一致。

4、嘗試用多種工具測量蔬菜。

——剛纔我們用了一種工具來測量蔬菜,現在請你們前後兩組互相交換,試試用其他的工具去測量,然後也像剛纔一樣記錄驗證。

——幼兒操作。

5、延伸活動——教師出示兩根棉籤和一根長長的絲瓜:現在趙老師手裏只有兩根棉籤來量這根長長的絲瓜,怎麼量呢?

活動反思:

《長長的蔬菜》這一數學活動,主要內容是比長短。所選的比較材料就是孩子熟悉的蔬菜,練習的要求是在最長的後面打鉤,在最短的後面畫○。在上課時小朋友們都很認真都能找對,當一拿到書本叫他們做。一個個都在叫老師我不會做,我很納悶,當我走到他身邊教時問他們會了沒都說會了,結果一看作業本上的作業一部分小朋友都是亂塗亂畫,結果我發現他們能夠找出最長和最短的,但對於那些不是最長和最短的蔬菜,他們就不知道怎麼處理,有的把剩下的都打裏鉤,也有的都打差。 我覺得數學活動最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果抓住了學生的某些心理特徵,對教學將有一個巨大的推動作用。興趣的培養就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興趣能激發大腦組織加工,有利於發現事物的新線索,並進行探索創造。本課我設計了“猜一猜、擺一擺”等活動,牢牢地把握住了小朋友的特點,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讓學生在合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合作學習,相互交流是很有效的方式。本堂課中,讓學生合作交流做得比較紮實。如在利用學習擺規律,讓小朋友合作交流自己做法和想法,在交流中學生髮言積極主動,討論認真活躍,互相啓發,使每位小朋友感受到合作的快樂,同時也受到了思維的訓練,獲得了知識發展能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道同伴之間要互相關心,與同伴友好相處。

2、仔細觀察圖片,圍繞畫面主要內容連貫、清楚的講述。

3、認真傾聽同伴講述,借鑑他人的講述經驗,豐富自己的講述內容。

教學準備:

手繪教學掛圖四幅、幼兒操作小圖人手一份。

教學過程:

1、談話引出課題。

小熊家有一個漂亮的花園,它可喜歡啦!可是有一天發生了一件事,什麼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2、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並講述。

(1)出示圖一併提問,你覺得這是什麼季節?小熊家的花園怎麼樣?小熊在幹什麼?發現了什麼?心情又怎樣?

(2)出示圖二並提問,小熊是什麼表情?爲什麼有這樣的表情?花園裏的花怎麼會沒有了?到哪裏去了?

(3)出示圖三並提問,他發現了長頸鹿把花送給誰了?爲什麼送給小松鼠?小松鼠會感到怎麼樣?小熊會原諒長頸鹿嗎?爲什麼?

組織討論:長頸鹿這樣做對嗎?爲什麼?應該怎麼做?

(4)出示圖四提問,小熊和小兔、小刺蝟又是怎麼做的?他們對小松鼠說了哪些關心的話?小松鼠心裏怎麼樣?

3、請幼兒相互完整地說出圖片內容,教師注意傾聽幼兒的講述。

4、個別幼兒(2--3名)在集體面前完整講述,教師提醒幼兒注意語言的完整和連貫。每位幼兒講完,給以鼓勵和簡單的小結。

5、教師完整的有表情的講述圖片內容。

6、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再次完整講述故事。利用小圖。提醒幼兒說故事前可以說說故事的名字。

故事裏小熊、小兔、小松鼠們心情都是怎樣的呢?請大家多用一些詞來說說他們的對話。(個別幼兒集體面前講述。)

7、組織幼兒討論:除了送花以外,你還可以用什麼方式來表達對小松鼠的關心。

活動總結

小朋友的方法都很好,我們平時在和小朋友相處中呢,也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熟悉歌詞,初步學唱歌曲,唱出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2.能觀察圖譜,學習副歌部分,表現出鼓聲的強弱變化。

3.會根據歌曲節奏,利用身體和生活樂器,創編不同的敲鼓動作。

4.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5.認真傾聽並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活動準備:

1.大鼓一個。

2. 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通過敲鼓遊戲,探索不同的鼓聲節奏。5′左右

1.教師出示大鼓,請個別幼兒敲鼓探索節奏。

師: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誰?誰想當小鼓手,來敲出好聽的聲音?

2.請幼兒用聲音模仿不同的敲鼓節奏。

師:剛纔XX小朋友敲出的聲音是怎樣的?我們來用嘴巴學學看!

二、學習副歌部分。8′左右

1.教師敲鼓,請幼兒欣賞節奏。

師:大鼓還會這樣唱歌,你們聽!(教師敲擊大鼓)大鼓是怎麼唱歌的?聲音有什麼不一樣?

2.教師出示圖譜。

師:大鼓的歌聲除了節奏不一樣,聲音的大小也可以不一樣。看着這個圖譜,你們能告訴我這一小節鼓的聲音是大還是小?這一小節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請幼兒跟隨琴聲利用周圍可以當鼓的替代物表現出大鼓聲音的強弱變化。)

3.教師敲擊大鼓

師:大鼓又要唱歌了,你們聽!大鼓是怎麼唱歌的?和剛剛的聲音又有什麼不一樣?

4.教師出示圖譜。

師:原來這次鼓聲有了停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請幼兒跟隨琴聲利用周圍可以當鼓的替代物表現出大鼓聲音的強弱變化。)

5.請幼兒跟隨將副歌部分完整練唱。

三、完整地學唱歌曲。15′左右

1.欣賞歌曲,熟悉歌詞。

師:我們小鼓手敲鼓的聲音真好聽。你們聽,誰聽到了我們的鼓聲?

2.引導幼兒熟悉記憶歌詞。

提問:我們的鼓聲被誰最先聽到了?後來又有誰聽到了?

3.學唱歌曲。

用圖片遮擋法幫助幼兒熟悉記憶歌詞。

4.提出演唱要求。

師:小鼓手敲鼓的心情怎麼樣?

太陽、花兒、小鳥、小朋友聽到好聽的鼓聲心情怎麼樣?

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聲音來演唱歌曲?

5.完整表演歌曲。

活動反思:

這是一首表現小鼓手的歌曲,鼓聲的變化這部分顯然是較難的,因此,我首先通過敲鼓遊戲,引導幼兒探索節奏,在遊戲中,讓幼兒感受鼓聲的不同節奏和強弱變化。然後再根據幼兒的接受程度,引入副歌部分,利用圖片,幫助幼兒熟悉歌詞,初步學唱歌曲,體驗歌曲中活潑、歡快的情緒。最後在幼兒熟悉歌曲的情況下,再要求幼兒邊唱邊做動作,並引導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此活動同時也豐富了幼兒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幼兒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

小百科:鼓是一種打擊樂器,在堅固的且一般爲圓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雙面蒙上一塊拉緊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擊出聲。鼓在非洲的傳統音樂以及在現代音樂中是一種比較重要的樂器,有的.樂隊完全由以鼓爲主的打擊樂器組成。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設計背景

照鏡子和鏡子中的奇妙變化,都是孩子們最願意做的事情,他們在公園的鏡子裏可以看到不同的自己:瘦瘦的、胖胖的、高高的、矮矮的、、、、、、真的是其樂無窮,也深深的引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不僅喜歡還總會問個爲什麼。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爲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的發展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而科學活動最能有效地讓孩子們實現探索,於是我設計了此節科學活動————《奇妙的鏡子》,讓孩子們充分挖掘和感受“鏡子”中所隱藏着的奇特奧妙。

活動目標

1、通過對鏡子的操作活動,使幼兒知道鏡子可以照人和物,感受照鏡子會發生各種變化。

2、 引導幼兒萌發探索鏡子的興趣和愛好。

3、 體驗遊戲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鏡子的變化,感受鏡子在生活中的作用。

難點: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

每名幼兒準備一面小鏡子和一個小物品、可摺疊的雙面小鏡子,教師準備望遠鏡和放大鏡(每組一個放大鏡),草莓粘貼。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拿出準備好的小鏡子,請幼兒自由玩耍。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你的鏡子是什麼形狀的?用手摸一摸,你有什麼感覺?讓幼兒互相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猜一猜鏡子都有哪些形狀的?讓幼兒大膽嘗試

師小結:鏡子有圓形的、有方形的,摸上去感覺涼涼的、滑滑的。

二、觀察望遠鏡和放大鏡有趣現象。

1、師進行演示,讓幼兒感受望遠鏡的作用,讓幼兒試着說一說望遠鏡在生活都可以在什麼地方用到?

師小結:望遠鏡使人看到的東西變近了。

2、教師和幼兒共同觀察放大鏡,看看用放大鏡之後的物品有什麼變化。

3、出示可摺疊的雙面平面小鏡子,讓幼兒說說這面鏡子有什麼特別? 2、 如果請小草莓來照這面鏡子會怎樣呢?

小結:這真是面奇妙的鏡子,我們能從鏡子裏看到2個、4個、很多個小草莓。

4、請小草莓再來照一照鏡子,看看誰能發現鏡子裏的小草莓不一樣多的祕密。

小結:看來鏡子裏小草莓變多變少是和鏡子打開合攏有關係。鏡子慢慢合攏,鏡子裏的小草莓就會越變越多,鏡子慢慢打開,鏡子裏的小草莓就會越變越少,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其實小鏡子的祕密可多呢,下次我們再一起來發現更多的祕密吧!

三、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注重讓幼兒成爲活動的主任,把活動和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教師只是起到一個組織者、點撥者的作用。同時注意鼓勵幼兒,樹立孩子的自信心,但在實踐和動手操作中,孩子把精力投入的玩中比較多,想的較少,感覺教師的引導和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秋天是萬物豐收的季節,自然角里的蔬菜也長得異常茂盛,但是孩子們對於蔬菜卻瞭解的不多,對於蔬菜的認識程度越來越薄弱,在平時的午餐時間,常常有孩子來問我:"老師,這是什麼蔬菜?老師,這個蔬菜能吃嗎?我不想吃…等等的話語"。可見,孩子們對於蔬菜的認識能力還很弱、對蔬菜的哪個部位可以吃、各種蔬菜有哪些營養等,班級孩子的認識其實是很模糊的,孩子的經驗也各不相同。且因此結合主題設計了此次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瞭解蔬菜,知道蔬菜的什麼部位是可以吃的,並知道蔬菜的營養豐富,激發班級孩子多吃蔬菜的情感,做個愛吃蔬菜的好寶寶。

活動目標:

1、區分常見蔬菜的食用部位,並嘗試按照不同的部位進行分類。

2、瞭解蔬菜營養豐富,多吃蔬菜營養好。

活動準備:

ppt,統計表,蔬菜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價值取向:通過討論,引起幼兒的興趣。

1、每天在家,在幼兒園,我們都要吃很多蔬菜,你喜歡吃什麼?爲什麼?

:蔬菜有很多維生素,營養豐富,所以我們一定要多吃蔬菜,這樣身體纔會幫幫的。

二、交流操作

價值取向:瞭解蔬菜不同的食用部位,並嘗試分類。

1、交流:

(1)你們猜猜老師最喜歡吃什麼?

(2)老師最喜歡吃胡蘿蔔,那你們知道胡蘿蔔的那個部位是可以吃的?

:胡蘿蔔的根是可以吃的,其實不同的蔬菜吃的是不同的部位,有的是吃花,有的是吃莖,有的是吃果實,有的是吃葉,還有的是吃根。

2、操作:

(1)這裏有很多的蔬菜,它們的什麼部位可以吃哪?請兩個小朋友兩兩合作,選一個籃子,看清楚籃子上的是根還是果實,還是什麼,拿好籃子去菜場裏選菜。

(2)幼兒操作,教師講評。

(3)出示記錄表,請幼兒把選好的蔬菜貼在記錄表上。講評梳理。

三、延伸:

價值取向:瞭解蔬菜營養豐富,要多吃蔬菜,不可以挑食。

1、在這些蔬菜裏哪些是你不喜歡吃的?如果遇到不喜歡吃的,怎麼辦?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首先我讓幼兒交流介紹自己愛吃的蔬菜,瞭解蔬菜的不同種類和豐富的營養,從而喜歡吃蔬菜,樂意吃蔬菜;活動中讓幼兒在挑選、交流、記錄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什麼部位可以吃"的生活經驗,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學習探索以及同伴間合作交流的樂趣。在第二環節中,幼兒對於蔬菜的部位經驗不足,以致在操作環節有點混亂,且我們班幼兒合作意識較差,兩個之間沒有合作去商量,去完成,很多都是一個人去選菜,另一個人只是個旁觀者。

調整:

1、豐富幼兒對蔬菜的經驗,在幼兒操作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一些蔬菜的部位,及它們能吃什麼部位,讓幼兒瞭解之後再進行操作。

2、加強幼兒的合作意識,在平時活動中,多創設幼兒合作的機會,讓幼兒學會商量,合作。

3、在蔬菜營養的方面,知識還不夠全面,應瞭解更多的蔬菜的不同營養,在講解的過程中,讓幼兒進一步理解,從而更好的激發幼兒喜歡吃蔬菜,多吃蔬菜的情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瞭解動物過冬方式:1冬眠.2換毛。3南飛。4儲存糧食。萌發關愛動物的美好情感。

2.通過看圖片,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初步理解常見動物的生活習性和季節的關係。

活動準備:動物過冬圖片。青蛙、蛇、刺蝟、熊、螞蟻、老鼠、蜜蜂、雞、鴨、鵝、兔、羊、等圖若干。房子四座。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你是怎麼知道是冬天?

師:天這麼冷,我們穿的衣服有什麼變化?那你用什麼方法能讓自己變暖和?

師:我們小朋友可以通過運動、穿上棉衣、帶上手套、等方法讓我們變暖和,可是,許多小動物沒有棉衣、圍巾、空調、等,那他們是怎樣過冬的呢?我們一起來問問它們吧!

二、基本活動

瞭解冬眠的動物。

師:呱、呱、呱,誰來了?我們一起來問問青蛙是能怎樣過冬的?

幼:青蛙、青蛙、你是怎樣過冬的?

讓幼兒說說青蛙是怎樣過冬的,教師解釋什麼叫冬眠。

師:還有那些動物和青蛙一樣是冬眠過冬的,請看大屏幕。

瞭解飛到南方過冬的動物

師:出示天鵝,這是誰?你要到哪裏去?

讓幼兒說說天鵝是怎樣過冬的?什麼時候鳥?看圖片

師:還有一些動物的過冬方式和他們不一樣?請幼兒猜一猜?

瞭解換毛動物,請看圖片。

三、互動

提問:冬眠動物有哪些?

換毛過冬的動物有哪些?飛到南方過冬的動物有哪些?

四、教師講故事動物過冬,在講故事時提問:故事中出現那些動物。他們又是怎樣過冬的?

儲存糧食的動物,請看圖片。

五,遊戲小動物找家。

師:小動物們都很聰明,相出好辦法來渡過寒冷的冬天,他們有的冬眠,有的換毛,有的南飛,有的儲存糧食。他們是能幹的小動物,其實,動物在每個季節裏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樣,這也是它們保護自己的方法,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不要捕殺他,要愛護小動物。我們要爲它們度過每個季節而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