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彙編7篇

本文已影響 1.85W人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彙編7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分類舀是訓練寶寶手眼協調,三指捏、舀的動作。

2、鍛鍊手眼協調的準確性,增強手指肌肉的力量。

3、學習跟隨兒歌做動作,體驗語言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歌曲《哈嘍,你好》勺子,珠子和鈴鐺兒歌《小魚遊》。

2、小筐,夾子若干;彩虹傘。

一、問候時光

目的:增進教師與孩子、家長之間的關係,消除孩子的陌生感和恐懼感。

過程:

1、教師熱情地迎接每位家長和孩子,主動地向孩子問候,詢問孩子。

2、師幼相互認識時,教師先自我介紹,再由家長向大家介紹自己及孩子,結合歌曲《哈嘍,你好》讓孩子願意也可讓孩子自己說出名字、介紹自己的家人。對於大膽介紹自己的孩子,教師要及時表揚。

二、走線活動

“今天,寶寶們要和媽媽一起來玩‘開飛機’的遊戲,請媽媽抱住寶寶的身子,寶寶的雙手伸開做飛機,準備好了嗎?飛機要起飛了。(飛機慢慢地飛,開始飛快了,飛機飛得很高很高,飛機飛得很低很低,飛機側着飛,換個方向側着飛,飛機飛累了,休息一會兒,繼續我們的航行。)飛機場到了,請寶寶們找個空的機位停下來吧。”

三、分類舀

目的:分類舀是訓練寶寶手眼協調,三指捏、舀的動作。(培養觀察、比較、判斷的能力。)

過程:珠子和鈴鐺都很大,感知數量5,制地和顏色都不同,對寶寶來說都很容易分辨,但珠子會滾,難舀,對寶寶的手眼控制很高。舀到碗裏聲音不同,刺激聽覺,以前的分類用的都是相同的物體,是二緯度的變化,現在有了三緯度的變化。寶寶舀的時候家長不要打擾他,一開始寶寶不會,家長可以幫忙一起舀,熟練後讓他自己舀。

四、說說唱唱:小魚遊(學習跟隨兒歌做動作,體驗語言遊戲的快樂)

1、教師進行兒歌表演,導入活動。

教師雙手手心相對合攏,左右擺動做“小魚遊”狀:“寶寶,小魚游來了,小魚要給我們表演一個節目,我們一起來看吧!”教師邊念兒歌邊表演動作。

2、引導寶寶學做“小魚遊”。

提示家長:第一遍請家長握住寶寶的手腕,隨教師邊念兒歌邊帶寶寶一起學做動作,後面幾遍由寶寶自己做;家長要以自己誇張的語調和動作來激發寶寶的遊戲興趣。

3、教師帶領家長和寶寶一邊念一邊表演2——3遍。第3遍可請家長念兒歌,寶寶自己站起來表演,表演完後家長鼓掌表揚。

附兒歌

小魚遊,河裏小魚遊呀遊,(雙手手心相對合攏,左右擺動)

搖搖尾巴點點頭。(動作同第一句)

一會兒上,(雙手上舉,揮動手掌)

一會兒下,(雙手放腿兩側,抖動手掌)

好象快樂的小朋友。(拍手)

五、遊戲:小魚吃食(鍛鍊手眼協調的準確性,增強手指肌肉的力量)

準備:人手1份:小筐1個,夾子若干;彩虹傘(事先由教師平鋪在場地的另一端)

過程:教師導入活動。

教師捏住一個夾子”做小魚遊“狀:“看,小魚游來了!哎呀,小魚說好餓呀,我們來請小魚吃東西吧。”

讓家長帶領寶寶用力捏住夾子尾端,讓寶寶看到夾子頭部的開合,然後將夾子夾住彩虹傘的邊緣,同時模仿小魚的口吻說:“啊嗚,真好吃!”(芮琴)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五官是孩子們身上重要的器官,他們無時不刻地感受着它們的存在,但對於小年齡的孩子來說,他們未必懂得去保護這些重要的器官。活動以此爲出發點,注重孩子自身的體驗,在體驗中感知着它們的重要,逐步激發保護意識

活動名稱:我的臉上有什麼

活動目的:

感知自己五官的特點,激發幼兒對自身的喜愛與保護。

重點難點:

自我感受、探索,感知五官的特點。

活動準備:

1、望遠鏡、鏡子、圖書;香水、鮮花、臭豆腐;各種甜、鹹、酸食品;小鈴、沙錘、手鼓等物品若干。

2、眼罩、口罩、耳塞若干。

3、娃娃臉一個、五官。

4、磁帶、錄音機。

活動流程:

引發興趣——操作探索——交流協調——操作探索——交流協調——拓展延伸

活動過程:

1、 引發興趣

我看見你們的小臉了。

我們的小臉上有什麼?(幼兒講述,出示娃娃臉,一一擺放。)

它們長在小臉的什麼地方?

兒歌:小小鼻子本領大,長在臉的最中央。

鼻子上面是眼睛,鼻子下面是嘴巴。

耳朵耳朵最聽話,長在我的頭兩旁。

*小結:我們的小臉上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2、 操作探索

師:旁邊有許多東西,你可以自己找一個地方,用你的小耳朵去聽一聽、小眼睛去看一看、小鼻子去聞一聞、小嘴巴去嘗一嘗,看看有什麼祕密。

(幼兒自主選擇物品,感受探索。)

注意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感受探索。

3、 交流協調

剛纔你玩了什麼?

你是怎麼玩的?你用什麼玩的?

*小結:我們的小眼睛會看東西、小鼻子能聞味道和呼吸、小耳朵可以聽聲音、小嘴巴會吃東西和說話,它們的本領可真大!

4、 操作探索

如果沒有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猜猜會怎麼樣呢?

這裏有許多東西,你可以戴上試一試,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

(幼兒自主選擇物品,感受探索。)

5、 交流協調

戴上了這些東西,感覺怎麼樣?

想一想爲什麼會這樣?

*小結:沒有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我們很不方便,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它們!

6、 拓展延伸

(放一段噪音,音量大一些。)

這個聲音聽上去怎樣?

爲什麼要捂住耳朵?(保護)

那你們知道怎樣來保護我們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幼兒講述。(注意互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毫無疑問,孩子們喜歡小動物。各種各樣小動物的外形、生活習性、行爲習慣、聲音等,都是會讓孩子們感到好奇的內容。有關動物的主題永遠是孩子們探究的重點之一。

很多動物不僅生動可愛,也很美妙,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可挖掘。在參與了《動物世界》之《大熊貓》這一活動後,孩子們明顯更愛模仿小動物了,她們妙趣橫生的樣子,讓我靈機一動:何不生成一節音樂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從小動物們身上感染更多的藝術氣息呢?

音樂主題活動《誰在叫》由此而創設。

活動目的: 1、初步學會歌曲,探究歌曲中旋律的起落,學習領唱、合唱的基本方法。

2、體驗愉悅歡快的情緒,初步瞭解幾種動物的生態關係。

3、發展幼兒創編歌詞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①學會並表演歌曲《大熊貓》

②從生活中、影視圖片中收集,瞭解多種動物資料。

2、物質材料準備

①《大熊貓》音樂磁帶;《誰在叫》音樂磁帶。

②多種動物頭像圖片、及對應的嘴形圖片

(如小貓、小雞、小鴨、小豬、老鼠、小魚、小象、小狗、青蛙等)

③簡單背景圖,表現出旋律音的高低起伏

(如圖片的起伏:高區對應歌曲高音、低壓對應歌曲低音)

活動過程: 第一部分:(1~24小節)

1、聽《大熊貓》音樂,表演入場;

2、導入新課題:動物世界裏還有許多小動物也想和小朋友做遊戲。

依次掛示“小貓”“小雞”“小鴨”“小豬”頭像圖片。

3、引導幼兒依次表現以上幾種動物的叫聲,並從圖片筐中找出相對應的動物嘴形貼在預留背景圖中。

4、教師模仿動物叫聲、範唱,幼兒學唱。

從圖譜一目瞭然可以看到:對照動物頭像唱出小動物名字:對照嘴型唱出動物叫聲。

5、對應圖譜觀察討論:歌曲中旋律的高低起伏。

第二部分:(25~42小節)

6、分析討論:幾種常見動物的生態關係,導入歌曲後半部分的學習。

7、學習領唱、合唱的基本唱法。

可視幼兒能力由教師先領唱、幼兒合唱,逐步到幼兒領唱、合唱。

第三部分:創編歌曲

8、請幼兒充分發揮想像;

①你在生活中、動物園裏、影視圖片中分別聽到了哪種動物的叫聲?

②模仿這些動物的叫聲;

③儘可能將圖片筐中準備的圖片出示出來

(如青蛙、小鳥、小狗等)

9、利用創編的歌詞,結合已有旋律,創編歌曲。

活動延伸:

1、帶領幼兒製作、收集多種動物圖片,學習、討論各種動物。

2、準備音樂旋律伴奏材料,爲幼兒創造、表演提供平臺。

活動反思: 《誰在叫》是一首2/4拍,七聲宮調式的兒童歌曲,該歌曲描繪了小動物不同的叫聲,生動形象,極富童趣;歌曲節奏有規律地重複、變化着,旋律以級進爲主,流暢上口,極大地調動了幼兒的探究興趣。

本活動使用了靈活、多樣的方式,讓幼兒在較短時間內學唱了歌曲《誰在叫》,嘗試並使用了“領唱”“合唱”的唱法,用旋律線的背景圖方式,淺顯地培養幼兒對高音區和低音區唱法的簡單感受,幼兒積極性較好,活動目標基本達到。

不足之處,對第二部分的展示較少,幼兒在唱的時候,對歌詞、旋律掌握不太明朗;對幼兒啓發創編的力度還不夠,同時應作好系統歸納的準備(如提前準備可能出現的青蛙、小鳥、老虎等,小狗、牛、羊等動物圖片,用白極預留空間,及時展示幼兒的創造成果;也可給幼兒提供。自制圖片、圖譜的空間,讓幼兒把想唱的畫出來)讓幼兒更多體會創造的樂趣和成功的愉悅。

總體來講,幼兒在短短一節課時間內學會了這首42小節的歌曲,並用多種形式來表現,我覺得幼兒的能力不錯,並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小朋友們的小手是很靈巧的,能寫字、能畫畫、能看書、能遊戲。我們的小手作用很大,威力也很大,小朋友們還知道我們的小手能做什麼嗎?展示給你周圍的小朋友們看吧!比比誰的小手厲害。

活動目標:

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讓幼兒通過觀察初步瞭解手指的名稱及用途。

活動準備:

錄有《我有一雙小小手》的磁帶、錄音機;手的掛圖一張。

活動過程:

認識自己的手。

1、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手,教師提問:小朋友的手是什麼樣子的?哪兒是手心?哪兒是手背?哪兒是手指和手指甲?你有幾隻手?每隻手有幾個手指頭?

2、認識並學說手指名。

(1)師:“(伸出雙手)小朋友你們也和老師一樣都有一雙手。它們是好朋友,非常友好,互相幫助,還幫我們做了許多好事。(做神祕狀)小朋友,手指在說話呢,讓老師聽一聽它們在說什麼(做傾聽狀)。噢!它們在說,小朋友都有好聽的名字,可是我們沒有名字。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給手指起個名字好嗎?”

(2)師:“(伸出大拇指)小朋友,你們看它是家裏最大的,我們就叫它大拇指吧!”(幼兒學說“大拇指”)

“(伸出食指)它在大拇指的旁邊,在點數和拿食物的時候經常用到它,就叫它食指好不好?”

“(伸出中指)它在中間,又是個子最高的,就叫它中指吧!”

“(伸出小指)它最小,就叫它小指!”

“(伸出無名指)我們給它起個什麼名字呢?咱們一起動動腦筋(做思考狀)可名字都讓它們幾個佔去了,沒有名字了。

哎,小朋友,沒有就是無,那麼我們就叫它無名指吧!”

(3)教幼兒學讀兒歌《手指歌》,並表演相應的動作。

3、做“玩手指”遊戲。

(1)教師伸出手指或出示圖片,請全體幼兒或個別幼兒說出它的名字。

(2)引導幼兒按教師指令,讓某個手指“彎下去”或“站起來”,練習手指的靈活性。

4、啓發幼兒聯想手還有什麼用?用“我們的手做什麼?”說一句話。

活動延伸

1、在一日活動中,讓幼兒反覆練習伸手指,說指名。

2、開展“我的小手真能幹”活動,鼓勵幼兒學着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

生活教案—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一隻孔雀穿花衣。 你拍二,我拍二,二隻小鴨上河沿。

你拍三,我拍三,三隻企鵝上冰山。 你拍四,我拍四,四隻熊貓吃竹子。

你拍五,我拍五,五隻小貓抓老鼠。 你拍六,我拍六,六隻小猴打悠悠。

你拍七,我拍七,七隻蝴蝶真美麗。 你拍八,我拍八,八隻青蛙叫呱呱。

你拍九,我拍九,九隻小鳥齊飛走。 你拍十,我拍十,十隻小雞捉蟲子。

你拍一,我拍一,一隻公雞喔喔啼。 你拍二,我拍二,二隻小兔練畫畫。

你拍三,我拍三,三隻小羊打鞦韆。 你拍四,我拍四,四隻小狗寫大字。

你拍五,我拍五,五隻老虎敲大鼓。 你拍六,我拍六,六隻小猴來演奏。

你拍七,我拍七,七條小魚做遊戲。 你拍八,我拍八,八頭小牛吹喇叭。

你拍九,我拍九,九隻小熊齊步走。 你拍十,我拍十,十隻松鼠上樹枝。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樂意觀察圖片,在幼兒觀察圖片的基礎上理解故事情節。

2.豐富象聲詞彙“呼嚕呼嚕、啊嗚啊嗚、咕嘟咕嘟”。

3. 結合已有經驗,感受故事中愉快、 幽默的情感。

4. 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5. 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活動重難點:

樂意觀察圖片,在幼兒觀察圖片的基礎上理解故事情節。

結合已有經驗,感受故事中愉快、 幽默的情感。

活動過程:

1.出示“魯尼”和“小豬”,談話導入課題。

分別出示魯尼和小豬,引導幼兒跟他們打招呼,並說說他們的長相。

(此環節設計的目的是通過與小豬和魯尼打招呼→說說他們的樣子,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講述畫面內容,挖掘幼兒已有經驗,感受魯尼的可愛。爲下面的環節做好鋪墊。)

2.分頁觀察畫面,在故事情境中理解象聲詞。

(1)魯尼和小豬睡覺。

引導幼兒觀察魯尼和小豬睡覺時的樣子,並說出:魯尼和小豬是怎麼睡覺的?

師:奧,困了的時候,魯尼和小豬一樣“呼嚕呼嚕”睡覺,(小朋友學一學他們睡覺的樣子)那小朋友再想一想,爸爸媽媽睡覺時的呼嚕聲是怎樣的?爺爺奶奶呢?

(此環節讓幼兒閉上眼睛,師幼輕聲細語地交談,在溫馨的氛圍中拓展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回憶、想象——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呼嚕聲是怎樣的?讓幼兒進一步感受:小朋友細細的、輕輕的呼嚕聲→爸爸大一點的呼嚕聲→爺爺奶奶更大一點的呼嚕聲。在故事情境中體驗生活樂趣。)

(2)魯尼和小豬吃飯。

引導幼兒觀察魯尼和小豬吃飯的樣子,並說出:魯尼和小豬是怎樣吃飯的?

師:餓了的時候,魯尼和小豬一樣“啊嗚啊嗚”吃飯。但是,魯尼吃完飯還做了兩件非常講衛生的事情,你知道是什麼嗎?

(此環節採用先合後分的辦法,先出示魯尼和小豬仔一起吃飯的圖片,給孩子們一個完整畫面,引導幼兒說出:餓了時候,魯尼和小豬一樣“啊嗚啊嗚”吃飯。然後單獨出示魯尼吃飯的圖片,引導幼兒有目的地述說,角色形象更清晰。從魯尼和小豬吃飯聯想到自己在幼兒園吃飯,結合已有經驗,鼓勵幼兒大膽表達——魯尼吃完飯後漱口、幫助成人打掃衛生、洗手等關鍵環節。把故事與自己的生活有效地結合起來,使靜態的內容生活化。)

(3)魯尼和小豬喝水。

引導幼兒猜想後說出:魯尼和小豬喝水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

師:對,渴了的時候,魯尼和小豬一樣,“咕嘟咕嘟”喝水。小朋友要注意了:他們會喝什麼樣的水呢?白開水、橙汁還是別的飲料?

(抓住幼兒喝水的環節,引導孩子們討論:爲什麼要多喝水?應該喝什麼水,爲什麼要喝白開水,引導幼兒儘量不喝飲料。)

(4)魯尼和小豬生氣。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逐一說出:

呀!魯尼和小豬這是怎麼了?

猜一猜他們爲什麼會生氣?

生氣好不好?

那應該怎麼做?

(此環節爲幼兒創設情境,讓孩子們猜測想象他們可能是爲了什麼生氣,讓孩子們體驗生氣的樣子,老師傾聽孩子們的表述,此時老師可繼續跟進:他們還可能爲了什麼生氣?將生活中一些不愉快的情境說出來並予以解決。)

(5)魯尼和小豬高興。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後,分別說出:魯尼與小豬高興時的樣子。

師:高興的時候,小豬喜歡幹什麼——搖-尾-巴;魯尼呢——蹦呀、跳呀、笑呀﹍﹍。

(此環節利用課件引導幼兒觀察、猜測小豬和魯尼高興的時候會做什麼,滿足幼兒用不同的方式表達高興的願望。通過回憶講述,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引導孩子們聯想到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高興的事情,與故事中的角色形成共鳴。並懂得“開心是最重要的”,讓幼兒的`情感得到瀉泄。)

3、完整欣賞故事,感受故事情節的愉快和幽默。

觀看課件,在輕鬆的音樂中完整欣賞故事。

(此環節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引導幼兒在視聽雙重感覺中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的愉快和幽默,體驗相親相愛在一起的感受。)

活動延伸:

在表演區,提供魯尼和小豬的手偶,引導幼兒表演故事。

在美工區,投放圓形紙板,引導幼兒繪製高興、生氣時的表情圖

附:故事

我的小豬說:魯尼,你像我一樣可愛呀!

是嗎?

是的是的是的——

困了的時候,我像小豬,呼嚕呼嚕,睡覺。

餓了的時候,我像小豬,啊嗚啊嗚,吃飯。

渴了的時候,我像小豬,咕嘟咕嘟,喝水。

生氣的時候,我也像小豬,什麼樣?撅嘴。

高興的時候,我可不像小豬了,小豬喜歡搖尾巴,我沒尾巴,不能搖尾巴。那我搖什麼?我什麼也不搖,我蹦、我跳、我笑,我蹦呀、跳呀、笑呀······

小豬說:“魯尼,你在幹嘛呀?哼!嚇我一跳。”說着他又把嘴撅起來了。

哈哈,我纔不管呢!我知道,他那是在假裝生氣,你沒看見,他的尾巴也在不停的搖呀搖嗎?

活動反思:

1、教學活動生活化,童話故事和孩子的生活經驗相結合。

小班幼兒語言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外界的環境刺激,“我們應爲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所以我充分運用直觀性的課件,引領孩子觀察、討論,同時將教學活動生活化,童話故事和孩子的生活經驗相結合,靜態的內容變成了動態的情境,孩子們喜歡看,喜歡說,願意說,爲理解故事內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從而爲突破活動的重點目標——“樂意觀察圖片,在幼兒觀察圖片的基礎上理解故事情節。”提供了有效的解決策略。同時也激發了孩子們閱讀的興趣,培養了初步的閱讀能力。

2、模仿象聲詞,豐富語言內容。

故事中將睡覺、吃飯、喝水等生活環節用生動的象聲詞加以表現,非常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所以活動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模仿“呼嚕呼嚕”、“啊嗚啊嗚”、“咕嘟咕嘟”等象聲詞,豐富他們語言的內容,增強幼兒理解和表達的能力。

3、遷移生活經驗,積極表達自己的情緒。

孩子們從家庭走進幼兒園,要適應集體生活,“學會自理、學會與人相處,”這樣的目標要求應該滲透在我們的一日生活的每個環節,在今天的活動中,我通過“魯尼吃完飯還做了兩件非常講衛生的事情,你知道是什麼嗎?”“小豬和魯尼爲什麼生氣?”“怎樣才能讓他們變得高興起來?”等問題遷移孩子們的生活經驗,並引導他們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4、藉助教學資源優勢,體驗故事內涵。

在討論講述之後,完整的欣賞故事,充分利用我們教材中教學資源的優勢,引導幼兒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體驗故事的愉快和幽默,從而爲幼兒的完整表達提供模仿表現的機會。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選擇冬天使用的物品,繼續感知冬天明顯的季節特徵。

2.嘗試按物品的某一特徵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實物:熱水袋、圍巾、手套、毛衣、帽子、棉拖鞋、扇子、席子、涼鞋、短袖汗衫、冰淇淋塑封圖片:熱水袋、空調、大衣、毛衣、火鍋、熱飲、每人一份,大圖片一份、畫有商店的鉛化紙每人一張、實物投影儀、磁帶。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說說冬天是怎樣的

1.現在是什麼季節?

2.冬天你有什麼感覺?

3.冬天很冷,有什麼辦法讓自己暖和起來?

二、挑選冬天使用的物品

1.今天我給你們準備了很多東西,請你們去挑選一下,哪些東西是冬天用得到的?(每人挑選一樣。)

2.說說你挑選的理由,它是怎麼讓你暖和起來的?

三、按某一特徵分類

1.小貓開了一家商店,專賣冬天用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店裏都有哪些東西?(出示大圖片)

2.請幼兒爲商品分類,教師巡迴指導。(可按用途和顏色兩種特徵分類。)

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麼分的?爲什麼這麼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願意積極參與討論故事情節並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從而理解兩故事人物分與合的心理變化。

2.體會一家人在一起和睦、開心地生活纔是快樂。

3.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4.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方臉和圓臉》背景圖,前期傢俱的熟知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老師請來了兩位朋友?(老爺爺、老奶奶)

2、給他們取個名字,(方臉爺爺和圓臉奶奶)

二、講故事,找出方和圓

1、“山腳下住着一戶人家”到“好,就這麼定啦,分吧。”

2、請小朋友幫忙找一找,看看哪些東西是方的,哪些東西是圓的。幼兒找好後,請幼兒到前面說說。----思維清楚

3、你們真聰明,都幫老公公和老婆婆找到了他們各自的東西。

三、引導幼兒討論“是分好還是不分好”。

1、那麼老公公和老婆婆是怎麼分的呢?“老公公站在院子裏一看”到“褂子是方的,袖子是圓的!”

2、這可怎麼辦呢?他們老兩口分了一上午,越分越分不清。請小朋友幫幫他們,你覺得方和圓分得開嗎?桌子和釘子能分開嗎?爲什麼?-----大膽表述

3、那老公公和老婆婆能分開嗎?爲什麼?幼兒討論。---舉牌互動。

四、一家人在一起纔開心。

1、小朋友們都替老公公和老婆婆想了辦法,有同意分的,有不同意分的。“老兩口再互相一看,又發現……到結尾。”

2、“老公公和老婆婆分開了嗎?”(沒有)爲什麼呢?(引導幼兒講出一家人在一起纔開心)

3、原來一家人在一起開開心心得才快樂。

五、開心的家溫暖的家

1、這裏還有三個家,你們看看,覺得他們開心嗎?原來是*的家。你們怎麼看出來他們很開心?*小朋友你們家開心嗎?那以前有沒有不開心的事情啊?原來只要我們相親相愛就會永遠開心的。

2、第三個家你們猜會是開心的家嗎?是哦。那麼又會是哪個小朋友的家呢?想想你們家人是不是相親相愛?或許第三個開心的家就是你的喔!

方臉和圓臉反思:

小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容易形成定勢。然而幾何圖形的認識往往過於單調、抽象。所以我們教師在教育內容的選擇上,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這不僅使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於是,今天我開展了一個語言教學活動《方臉和圓臉》,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和情節,感受故事的幽默,知道物體有方有園,各有用處;

2、樂意觀察,大膽表述對周圍物體形狀的認識。首先我出示掛圖,請幼兒觀察掛圖,激發幼兒的興趣:山腳下住着一戶人家,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戶人家住着誰?老公公和老婆婆長的怎麼樣?然後我完整的講述故事第一遍,請小朋友討論:方臉老公公和圓臉老婆婆各喜歡什麼東西?故事熟悉後我逐副出示掛圖再次完整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請小朋友說說:老公公和老婆婆吵架要分家了,她們各自想要什麼?老公公和老婆婆到底分家了沒有?爲什麼他們不分了?接着我請小朋友閱讀《小朋友的書·讓我試一試》第13——16頁“方臉和圓臉”,鼓勵幼兒相互交流閱讀的感受。最後幼兒說說在周圍環境中還有哪些物體是方的、圓的?在我們周圍還有哪些東西有圓也有方?分開會怎麼樣?我還看到過什麼形狀呢?

整個故事非常有趣味性,幼兒的注意力一直緊跟着老師沒有轉移過,而且在活動設計中,每個環節設計的問題都有循序漸進的效果:第一個環節中,教師的提問是爲了啓發幼兒觀察老公公和老婆婆的主要外貌特徵——老公公挺瘦,長着長臉盤;老婆婆挺胖,長着圓臉盤。在第二個環節中,教師的提問更是讓幼兒懂得了圓有圓的用處,方有方的用處,就像方臉老公公和圓臉老婆婆不能返家一樣,方和圓缺了哪一樣,就發揮不出它的作用。而最後一個環節,則是對整個活動的一個延伸。通過趣味性的故事更是讓幼兒區分開了圓形和方形,而且在尋找周圍環境中的物體形狀時,也瞭解到了其他幾個圖形,通過自己的觀察和老師的講解,幼兒在活動結束後在腦子中也形成了一定的圖形概念。所以本次活動開展的非常成功。

小百科:臉是漢字詞語,初指兩頰上部,到唐宋時期開始指整個面部,另外又指表情,面子和物體的外部等。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