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集合15篇)

本文已影響 1.66W人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集合15篇)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

別忘了,和孩子握握手!

聽有經驗的老師上課,我們都能看到他們在課堂上給予孩子的關懷。特別是後進生。如一個微笑,一個信任的目光,一句鼓勵的話……孩子呢?他們充滿自信之餘,也會想到:老師是在乎我的.我要好好表現!

可我認爲除做到這些外,我們還應多和孩子握握手.讓他們在和老師握手的一瞬間,心中播撒自信的種子.

今天我上第18課《頤和園》時,讓全班孩子選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並說說理由.當讓孩子們交流時,大部分都能比較順利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可對於膽小而又想表現自我的孩子來說是比較困難的.這時他最需要的是鼓勵.我說:“老師也很喜歡這部分,也有自己喜歡的理由,可都沒有找到知己,真遺憾!我的知己在哪?”話音剛落,一隻小手慢慢地舉起來.孩子說:“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我覺得那裏一年四季都有花開。我好像聞到了花香。”“我終於找到知己了.握個手吧!交個朋友!”我興奮地說。其他孩子情緒高漲,都有躍躍欲試的表現。接下來的時間這位“知己”比以往任何一節課都要專心.直到下課還跟在我身後,似乎還想說點什麼.我微笑地摸摸他的頭……

由此可見,我們不經意間的一個舉動,給予孩子的卻是無窮的力量!在孩子需要關懷、鼓舞時,別忘了和孩子握握手!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2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課文寫的是周恩來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裏受洋人欺靈卻無處說理的事情,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爲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了周恩來的博大胸襟和遠大志向。

根據本課學習目標,我把學生的自主探究與教師的適時引導有機結合,把知識點通過各種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使教學過程零而不散,教學活動多而不亂,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拓寬視野。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一、結合學習內容,確定指點路徑,引導課外延伸。

語文的學習過程是學生自主、自求、自悟、自得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學生主動學的過程,課堂教學的着眼點應該是指導學生學,這樣學生纔會學,那麼課堂上教師就應少講。按照葉聖陶先生的說法,是講學生讀不懂的或體會不深的地方,即指點路徑,引導課外延伸擴展。正所謂“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所以像本課這類傳統題材的課文由於敘述故文內容遠離現代兒童的生活時代,就需要我們花時間給學生提供相關資料,用簡短的文字延伸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從中瞭解周恩來少年立志的原因,領悟樹立爲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因此,我想到了《新課標》中提到的多讀書、讀好書的必要性。

二、結合學,注重情感教育生認知。

拓展本文,直面歷史與現狀,引導學生立報國之志,若僅限對“中華不振”的理解,僅限對周恩來少年立志而欽佩,那本文的教學目的尚未達到,讓學生從心底深處喚起民族意識,在行動中努力落實,才真正達到目標。所以讓學生將課文內容與現實結合起來,並通過談讀書的目的,激發學生報國之情,在幼小的心靈中根植民族情感。

三、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提高學習能力。

四年級學生在學習語文方面,已經具有一定的獨立識字的能力,在學習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積澱,他們能夠自主、合作、探究地進行語文學習。結合學生的閱讀心理,加強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使課內外語文學習緊密聯繫,才能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所以在本節課中設計的討論和議一議就達到了此目的。

四、通過綜合性學習,汲取營養。

語文教學必須與生活相聯繫,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只有注重語文綜合性學習纔有利於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有助於語文素質的整體提高。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3

《搭石》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全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劉章爺爺通過身邊平凡的小事——搭石,把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默默無聞的在文中字裏行間表達出來。

一、成功之處:

1。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主題,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爲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把 “美”這條主線,貫穿於課堂始終。讓學生在感知美、體會美、欣賞美、感受美、發現美的過程中,感悟到風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景人合一的和諧之美,感悟到樸實的爲人之美。

2。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在詞句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等,並注重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如引導學生想象“假如還有哪些人來走搭石,家鄉人會怎樣做的”,進行說話的訓練。最令我難忘的還是引導學生學習一行人走搭石的內容時:我設計“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的文本情境,再將文本轉換成詩的語段,通過朗讀訓練,使得孩子們讀出鄉親們過搭石時的和諧之音。

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

1。教學語言不夠自然,靈活性不夠。

2。在課堂上,個別地方有點走過場,如:在講“謙讓美”這部分時,挖掘得不夠,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倆人會說些什麼家常話呢?從而進一步體會家鄉人淳樸的感情。

3。朗讀指導欠佳。

4。如果能增加一些課外的資料豐富課堂就更好了。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4

學生上課與老師配合還不是那麼密切,發言還不夠大膽積極,老師的熱情還不夠,作爲一個優秀的教師,要時時刻刻保持教學的熱情,不僅要用大量的時間來準備課,更要下功夫備學生,要做到因材施教,積極引導,不能讓學生的情緒影響自己。

如果老師提出問題更精確化,課堂效率會更高一些;如果讓學生學會在讀思中去自發的發現問題,老師將教得更輕鬆,學生學得更愉快;如果教學環節中細微處弘揚學生個性,教師大膽放開,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將會真正落到實處。今後我會努力彌補這些不足,爭取打造出使學生更喜歡的課堂來。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5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能和大家一起研討古詩的教學模式,我感到萬分榮幸,在這兒,我要感謝我們學校領導給我的這次寶貴的鍛鍊機會,感謝局領導一次又一次的悉心指導,感謝四年級教研組的老師們給與我的支持和幫助,還要感謝在座的老師們給與我的鼓勵,這節課我執教的是四年級上冊《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是一首千古傳誦的名篇,重點是引導學生感悟詩歌的內容,品味古詩的意境,體會朋友間的情誼。這節課下來,我的總的一個感受就是:“怎一個情字了得!”大家都知道,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寄情於景,爲我們用語言文字描繪了一幅江畔送別圖,我自己在備課的時候,無數次的誦讀的時候,都被詩中情深深感動了,怎樣把這種情感傳遞給學生呢?劉勰曾經在《文心雕龍》裏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所以在預設教學設計的時候,我是這樣想的:在感悟準備階段,讀懂詩題,整體把握情,在讀悟階段,想象意境,賞析詞句,體驗情,最後在感悟的形成階段,反覆誦讀體會情。從今天的課堂效果看,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學生通過誦讀理解感悟到了詩歌的內容,通過品悟交流體會到了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有效達成了三維目標。我以爲比較突出的有:

一、注重多種形式的讀。

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還曾經說過:“學習語文主要是讀,聽別人讀,自己讀,七讀八讀,課文讀熟了,內容也就理解了。”所以,我還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默讀、朗讀、齊讀、引讀。做到讀有層次,讀有要求,讀有指導,讀有評價。以讀悟情,以讀入境。尤其是引導學生讀後兩句的時候,我創設情境發自內心的引讀,使學生不禁進入詩中意境,爲情所動,隨情而讀!

二、注重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感悟。

本節課的教學我沒有停留在傳統教學中字、詞、句的解析,也沒有停留在讀、背等應付考試的知識點的掌握上,而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讓學生帶着獨特的個性色彩在生動感人的離別場景中讀悟結合,品味別意,感悟真情,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要讓學生從短短四句詩中去體會詩人的情感,感悟詩歌的意境,無疑是有很大的困難。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超越文本,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動作、神情等,去再現這感人的“話別場面”。學生通過想象當時分別的情景,走進了詩句,走入了詩人的內心,品味到了詩人豐富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了兩位詩人濃厚的友情。

然而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課後靜靜地反思,覺得在初讀環節,還應再多找幾個學生讀讀,擴大學生的朗讀面;在學生想象朋友告別的情景時,還應再深入些,還應再多找些學生想象當時告別的畫面,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他們分別時的依依惜別之情,最後我想說,反思是爲了提高,展示是爲了做得更好,希望大家提出批評指正意見,謝謝大家。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6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選自《愛的教育》,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每次教學略讀課文,我都把它當成是一次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訓練。

一、談成功之處:

1.在教學中,注重學法的滲透,以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以合作小組爲單位,自主探究爲主要學習方式開展教學。

2.教學中,我淡化“悲痛”部分,強化“關愛”部分,緊抓“面對卡羅納的悲痛,大家是怎麼做的?誰最讓你感動?畫出讓你感動的句段,寫出自己的體會。”這一統領性的問題,貫穿全文重點部分,引導學生細細品讀面對遭遇不幸的卡羅納時大家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甚至是每一個眼神,品詞析句,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濃濃的愛意。整堂課下來,學生做到了抓住重點詞句領會人物的主要情感,受到了關愛他們幫助他人的教育。

3.在課的拓展環節,我還適當滲透了怎樣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來體現人物的內心活動這樣一種寫法,從後面的習作訓練可以看出,部分學生收穫頗多。在深入解讀文本,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地觸摸語言,揣摩語言之後,讓學生寫下身邊的愛的故事,講讀寫進行有機的結合,加深了學生對作者寫作方法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表達水平。

二、不足之處及整改措施:

有些地方處理方法不夠的當。如“我”恍然大悟,那麼之前“我”到底在心中懷着一個怎樣的疑問呢?這樣的提問應該比“我恍然大悟,是順應着課文中的哪一句話來說的”這個問題的指向更集中,並且相對於直接尋找句子來說,還包含了一個整理句子、理解句子、提出疑問的過程。再比如總結課文的時候,學生了解了課文抓住人物言行、神態等來表達思想情感的語言特色,但是沒有及時提升文本“一言一行,甚至一個眼神都關情”的精妙。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7

《長城》這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覺到,長城對現在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情感上,空間上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着力點放在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通過今天的教學實踐,我感覺到這種處理還是比較恰當的。

一、感受長城的氣勢雄偉。

首先請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長城給自己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學生在讀文後,體會到長城很長,我們討論了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之間需要經過的省份,感受長城之長,然後我又給學生補充資料說,曾經有人徒步走長城,用了兩年的多的時間,這樣把“一萬三千多裏”轉化成學生可感知的形象,學生走出文本,又走進文本,一個來回,對長城的長有了具體的感知。

二、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

對於這一段的處理,我覺得要讓學生讀懂課文,充分利用課本資源,正好書上有一幅小的長城近景圖,於是我採取默讀的方法,要求學生邊默讀課文,邊對照小圖,在圖上把長城各個部位的名稱和位置標出來,這樣一來,學生在讀課文時,圖文對照,邊讀邊看,讓學生理解文本有了一個依託,在這個依託上又加深了學生對長城的理解。讀懂了課文,對長城的高大堅固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

這一點與學生在情感上的距離是非常大的,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我先讓學生讀這一自然段,說說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後抓住“擡”“陡峭”“無數”“兩三千斤”等詞語,啓發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體會,特別是“兩三千斤”,我讓他們先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那一塊石頭相當於我們多少個小朋友重,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對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擡手扛着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麼艱難的事,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

在充分說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自己想象,似乎能看到什麼樣的畫面,學生有的說似乎看到了許多人擡着一塊巨石艱難得行走在山路上,有的說似乎看到了有的人不小心就掉下了懸崖,有的說似乎還能看到監工用皮鞭抽打着勞工,有的說似乎看到有人眼裏噙着淚,還要在勞動,通過學生的說,我感到學生在情感上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了。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8

課文《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是四年級上冊第二組的一篇選讀課文,課文主要是通過魏格納因爲觀察世界地圖而發現了大陸漂移說。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告訴學生要善於觀察,做一個善於觀察的人,科學真理就在我們身邊。

這篇課文的學習我用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講了課文中的生字詞和課文內容大意;第二課時主要將了魏格納是如何有這個發現的,以及從魏格納身上我們學會了哪些品質。但是在教學中,我發現,我怎麼講也不能將文章講透,講得學生無論從內容還是中心思想上面都理解透。但是,這是一篇選讀課文,道理上,我只要上一個課時就行,可是爲什麼我上了兩個課時還不夠呢?那麼這種選讀課文,我究竟要怎麼教呢?對此,我查閱資料,也請教了有經驗的老師,學會了很多。

一、《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3到4年級學生要“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選的課文不必要像精度課文講得那麼詳細,要不就不能分選讀和精讀,所以對於這一類的課文,只要掌握課文中要認、寫的生字詞,粗知課文大意即可。

二、怎樣讓學生粗知文章大意呢?我請教了有經驗的老師,從他們那裏得知,對於這樣的課文,可以提出一、兩個大問題讓學生思考,將這個大問題答出即可。例如《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一文,只要提出:魏格納是怎樣發現大陸漂移學說?即可,學生只要圍繞這個問題進行必要的討論,然後再稍作小結,這篇課文就可以結束。

三、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前讓學生學會通過工具書理解課文生字詞和難理解的詞語,掃清課文閱讀障礙。現在四(4)班和四(3)班的學生都沒有課前預習和自學的習慣,所以要對他們有一些硬性的規定,學新課文之前一定要對照字典或者《小學教材全解》來理解課文中生字詞。

以後的教學中,要分清新課標教學大綱,不做無用功。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9

《牛和鵝》記敘了“我們”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後來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趕走了鵝,再不怕鵝的故事。借金奎叔的話告訴我們: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本課課文故事性強,是一篇語言生動、童趣十足、又蘊含一定哲理的文章。

一、教學效果

依據教材特色,學生的生活積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生活入手,揭題激趣。

首先課前引導學生交流:生活中的你最害怕什麼動物?說一說理由或舉真實的例子。此話題一出,學生便七嘴八舌地和同桌交流起來,在巡視聆聽中發現很多同學非常怕蛇,有點談蛇色變,還有的怕獅子、怕老虎、怕狼等等。順勢出示鵝的圖畫,首先仔細觀察,記住它的名字叫什麼。這個環節是非常貼近孩子們的生活積累的,他們雖然不像魯迅說的生活在只能看到牆壁上方四角的天空,但是生活的常識也是瞭解一二,很是粗淺。認識之後,再接着板書課題,齊讀兩遍後便激發學生的讀書慾望:作者小時候很怕鵝,你知道爲什麼嗎?作者的心裏有沒有變化呢?趕快捧起書去課文中尋找關鍵的字眼吧。

2、初讀感知,瞭解故事。

在學生藉助拼音自由朗讀後先發揮優秀生的作用,小組長檢查讀書情況,把錯誤的字音或讀不好的句子彙總在班內統一練習朗讀,爲理解文本內容掃清障礙。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再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學生讀完後在班內交流: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課文先寫了什麼?接着寫了什麼?最後寫了什麼?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起因經過結果來概括文章的內容。在歷練中培養概括能力,提升語文素養。

3、結合批註,領悟感情。

潛心自由默讀課文:結合課文中出現的批註,體會我見到鵝和被鵝襲擊時是什麼心情。這個環節的第一步是學生自讀自悟,從課文的相關內容中發現。第二步是和同桌交流,通過思維的碰撞來達成共識,然後在班內展示,通過交流再次走進作者內心,感受作者的心情,進而在培養語感的同時培養情感。接着指導朗讀,想象着就是自己遇到了非常害怕緊張危險的事情,設身處地地讓情感共鳴,能讀出作者的心聲。

4、聚焦篇末,昇華情感。

聚焦文章最後意味深長的話語:“直到現在我還記着金奎叔的話。”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知道是什麼話;這句話對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在交流的過程中把思維引向深入,讀懂這句話中作者含着的意思:不管別人是怎麼看待我們的,只要我們自己能夠正確地、全面地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就會正確地認識生活。那生活中的我們會怎麼做呢?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進一步遷移運用。

二、教學優點

整堂課如行雲流水,學生由不會到會,由不懂到懂的的層次變化明顯。

三、不足之處

課文很長,描寫的細節內容比較細膩,但未能品讀,有點遺憾。

四、改進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我會聚焦描寫動作、神態的等細節描寫,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積累背誦。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0

《觀潮》是四年級上冊第一課,課文寫景爲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大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本課我主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偉壯觀。如在讀、議、品的環節裏,我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線,學生喜歡哪句我便導哪句,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改爲學生學,老師導,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教師主導性。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

爲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服務。這堂課我還採用了錄音和錄像手段。首先播放江潮來時的錄音,有悶雷滾動的聲音,也有山崩地裂的響聲,讓學生想象,說說自己聽到了什麼,達到“入境”的效果。接着播放潮來時的錄像,第一次整體觀潮,對大潮先有感性認識;第二次結合有關語句相機觀看錄像,讓學生感受觀潮時的氣氛,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第三次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背誦,既幫助學生理解,又能促進記憶。可以說,這節課的情境教學法落到實處,也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堂課略顯不足的是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氣氛跟平時的課堂相比還顯得不夠活躍,除了客觀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學感染力還有待於提高。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1

根據本學期的教材特點,按照《課程標準》,比較圓滿地完成了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任務,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有成功之處,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處,爲了認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爲以後的教學工作打下基礎。現將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處

1、結合課文和“積累運用”,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學生對語言的積累。

2、根據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在平時教學中,做到了認真備課(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精心設計教案,按時批改作業,落實三維目標,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逐一分析每個學生的基本素質和接受知識能力的情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3、在教學中重視發展學生智力,加強學生思維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表達能力。結合“口語交際”和“習作”教學,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力。

4、重視課前的預習工作,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培養課前預習的習慣。

二、不足之處

1、全班有五分之三的學生比較努力學習,能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五分之二的同學學習處於被動狀態,學習不用心,理解能力差、記憶力差,學習用品缺少,家長忙於打工,不顧及孩子的學習生活,還要繼續做思想工作。

2、本班落後面較大,語文基礎很差,所以好多學生基礎知識也掌握不住,書寫速度慢、潦草,說話不通順,對作業不能按時完成。

3、現代技術教育手段的運用有待加強,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堅持繼續學習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對不完成作業或不用心學習的同學重抓到底,要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2

《頤和園》全文共有八個自然段,它是一篇說明文,不同於一般的遊記文章,記敘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課文層次清楚,語言生動優美,全文如一幅展開的山水畫卷,再現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蘊含着對建造頤和園的古代勞動人民的讚美,字裏行間流露出一種民族自豪感。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學生能理清文章的順序,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寫景的方法。

根據語文教學及教材的特點,本着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宗旨,在教學頤和園這一課時,採用了大量與頤和園景點相關的圖片,配以優美的音樂,運用文中的重點詞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並結合開放式、討論式、競賽式等教學方法加強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使課堂呈現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場面。

有幾點做的不錯:

一.在上課之前我大量的查閱了頤和園的有關知識、圖片,並且認真閱讀教材,力求走進文本,感受美,理解美,課上更能遊刃有餘的傳遞美、感染學生體會美。

二.課前,帶領學生實踐去量一量20米,41米,15 0米有多長,使學生頭腦裏建立起數的概念,在教堂中更好的理解課文。

三.在吃透教材上下功夫,所謂站的高看的遠,才能更後的引領學生理解課文。在講授課文第3自然段時我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體會佛香閣的高,挖掘的較深,使學生髮自內心的感受到佛香閣真高!

四.把學文與學習寫文有機結合。這是一篇非常好的寫景的文章,文章抓住景物的特點、詳略得當,這正是學習寫作的好教材。

當然也有些地方處理的不是很巧妙,因此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3

《搭石》是人教版語文《課標》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教材的主題是──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愛。緊扣這一主題,這組教材編排了三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和一個語文園地。《古詩兩首》表現了朋友間真摯的愛,《搭石》體現了鄉親們純樸的愛,《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展現了愛的奇蹟,《卡羅納》詮釋了愛的真諦,《給予是快樂的》闡述了愛的哲理。我所執教的是《搭石》的第一課時。重點是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難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小事讓我們感受到美的。課後靜心反思,感觸頗多。現將本節課教學反思如下:

在教學預設時,我着重從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首先,着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注重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訓練。在課堂中,通過多種方式的讀,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通過自由的朗讀,思考、勾畫,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師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成爲文章中的角色,真正感受到家鄉人走搭石的美,家鄉人的淳樸善良,從而受到美的薰陶.

其次,在教學中我注重傳授學習方法,讓學生掌握學習規律。在詞句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把詞語放到句子中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等,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再次,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追求三維目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達成。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基本功綜合訓練的同時,我注重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薰陶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比如在朗讀中潛移默化,在過渡語、小結語、激情語中滲透。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勤勞是美、助人是美、謙讓是美、和諧是美、美就在我們的心裏,只要我們奉獻了愛,我們的生活就充滿了美。

教學永遠是一項遺憾的勞動,雖然預設時考慮比較周全,但是真正教學時未必達到預期效果。靜心思索,感覺課堂中存在以下不足:借班上課,對學情瞭解不是十分清楚,因而不能兼顧優等生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造成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有忽視的現象。

新課改的探究之路還很長,如何真正落實新課改的思想,是我今後教學思考和實驗的主旋律。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4

品味語言,能提高學生的理解和欣賞能力,學生要有良好的語言運用能力現就應該有豐厚的語言積累,所以我把“感受作者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抄寫、背誦部分描寫生動的句子。”作爲本課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目標。

在學習“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裏的淨角出場。”時讓學生抓住“大模大樣”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鵝走路“高傲”後,引導學生讀出鵝走路“大模大樣、從容不迫”的特點並引導學生背誦這個句子,做到積累語言。在學習第六自然段的“鵝狗爭食記”時讓學生選擇自己覺得最有趣的一句練習讀,抓住關鍵詞讀出畫面感並背下來。課堂中也安排了把句子補充完整,找一個寫得生動有趣的句子抄下來的練習。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得主動、紮實。課堂上能積極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很多精彩的課堂生成,較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大多數學生能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的語言文字的魅力,在品味語言、積累語言方面有一定的收穫。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5

【教學目標】

1、瞭解我國生物科學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學實驗和科學研究的神奇作用,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及探索的慾望。

2、學習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初步學習說明文的基本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自主閱讀、自主探究,瞭解植物種子經過太空旅行後所發生變化、變化的原因及變化後的作用,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及探索慾望。

【教學難點】

探究種子變化的原因,領悟“魔力”一詞的深層含義。

【教學準備】

引導學生收集關於太空蔬菜、花卉的相關文字和圖片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鏡頭回放,激發閱讀期待

1、2003年10月15至16日,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讓我們一起重溫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觀看神舟五號飛船成功發射的錄像。

2、回憶鏡頭,想想這些科學術語你理解嗎?

第一組:

載人航天、神舟飛船、返回式衛星

你知道三者的區別嗎?簡介“神舟飛船”幫助理解。

這句話你能讀懂嗎?“在神舟五號飛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種子。其實,它們已搭乘過先前發射的神舟飛船和返回式衛星,算得上是航天旅行的老乘客了。”

欣賞句子,哪個詞用得特別準確?

補充資料:1987年我國開始在衛星上搭載植物的種子,先是蔬菜、糧食,1996年纔開始搭載花卉種子。

第二組:

宇宙射線、微重力、高真空

飛船裏的楊利偉和在地球上一樣吃飯、睡覺嗎?

(失重,即微重力;呼吸靠供氧──高真空。)

什麼是“宇宙射線”?讀這個小故事你能明白:美國“阿波羅”號的宇航員們飛上太空第一次看到了人類從未見到的宇宙奇景。他們看到了美麗的地球,看到了月亮的背面,但同時他們的眼睛也感到了不適。回到地球后,他們患了白內障。從那時開始,有39位宇航員已經患了這種疾病。科學家說,這是宇宙中的射線所造成的危害。宇宙射線是比原子更小的宇宙粒子,它們像子彈一樣射擊宇航人員的眼睛,使人的大腦產生錯覺,好像是看見面前不斷有閃光一樣。受到宇宙射線打擊後,人的眼睛被傷害的程度是很嚴重的。

3、預習課文了嗎?你知道“神舟五號”飛船上的特殊乘客是誰?經過太空旅行後,發生了哪些有趣的變化?爲什麼會發生這些變化?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飛船上的特殊乘客》,相信同學們能夠從課文中找到答案。

4、指讀、齊讀課文,梳理文路:

課文有六個自然段,開頭和結尾請全班同學讀,中間請四位同學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用一個詞語概醫這一段的內容。

讀後梳理,板書:

種子的變化、變化的原因、變化後的用途

二、探究課文,感受科學的魅力

1、出示中心句:

小小的植物種子經過一番太空旅行,好像獲得了“魔力”,可以有這麼多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

聽說過“魔力”嗎?在什麼情況下用?

(童話中的魔鏡、魔法師的神奇力量)

你怎麼理解“魔力”?

2、自讀課文2~5自然段,看看種子經過太空旅行後,有了哪些“魔力”,自學、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⑴有哪些魔力?

產量高、品質好、生命力強(展示圖片:太空水稻、黃瓜、番茄、辣椒、花卉等)。

你能想象太空種子還有別的“魔力”嗎?

⑵這些“魔力”有什麼用途?

(食用、藥用、他用……)

綠色蔬菜、治病良藥、美化生活、綠化祖國……

⑶太空種子爲什麼具有這樣的“魔力”?再讀第3段,重點引導:

“在浩瀚的宇宙中,由於宇宙射線的輻射,由於處於微重力、高真空的特殊環境,使得一部分植物種子內部的遺傳物質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結合課文,你猜想一下可能有哪些微妙的變化?

如:外形、味道、顏色、營養、抗病性……

“科學家對經太空遨遊的植物種子進行選育,不斷地選擇優良的變異植株,淘汰那些不良的變異植株,並將優良的變異植株經過四代以上的培育,使其性狀穩定,最終培育成拳的太空品種。”

讀得懂嗎?變異植株什麼意思?

聯繫兩句話,說說太空種子的“魔力”來自哪裏?

大自然、科學。

三、回扣主題,激發探索慾望

1、再現中心句,齊讀:

小小的植物種子經過一番太空旅行,好像獲得了“魔力”,可以有這麼多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

這是科學的魅力!

2、真正的“魔法師”是誰?

補充中心句:

真正的魔法師是聰明勤勞的科學家們,是他們的知識和工作創造出一個個奇蹟!

3、科學創造着一個又一個神話,科學改變着人類的生活。科學家們對太空的探索還在繼續,2007年,我國的“神舟七號”不但要上天,還要實現讓宇航員走出座艙、行走太空的目標!

4、課後作業:

未來的科學家是誰呢?是你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收集關於太空蔬菜、花卉、糧食的相關文字和圖片,設想出你心中的新產品,還要用一段話簡要介紹一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