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本文已影響 2.34W人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

教學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爲了讓學生充分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以及課文優美的語言,在深入學習課文時,我讓學生先讀課文,畫出自己認爲寫得美的地方,並說說美在哪,然後再讀,深入感受美。

第二,爲了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我設計了讓學生髮揮想象說說石獅子有什麼姿態,並說說游完頤和園後的感受。

第三,爲了突破難點,讓學生學以致用,我設計了小練筆,讓學生按遊覽順序並抓住景物特點介紹校園。

不足之處:

在引導學生通過感悟“滑”字來體會昆明湖的靜時,所用的方法不是很好。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2

《鳥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作品。新課依始,我由剛學過的課文入手設計導語:新學期開始,我們一起到浙江省的鹽官鎮觀看了“壯觀天下無”的漲潮景象,又到雅魯藏布大峽谷歷險,看到了許多奇妙的景色。今天咱們來個短途旅行,到廣東省內的新會市去看看“鳥的天堂”。“天堂”是個極美好的字眼,能夠引發人無盡的想象。所以讓學生以質疑的方式激發興趣。

本篇課文用語平實,讀起來卻優美動人,特別是幾個看似不經意的詞語,卻對理解課文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注意了““應接不暇”這個詞卻忽略了“不計其數、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照耀”等詞。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採用教師引導和小組討論、全班彙報的方式,讓學生學會抓住關鍵的字眼或語句來重現作者眼中的大榕樹。

而在學習第二部分,鳥的天堂鳥多的時候,我依然採用了討論的形式,學生似乎興趣不高,上起來有些吃力。有些部分看起來簡單,但不知道爲什麼學生那麼難理解,朗讀時感情也出不來。後來跟紀老師交流後,才發現我沒有適當的鋪墊來激趣。在這一部分,紀老師採用的是播放“百鳥朝鳳”的音樂,從而渲染一派熱鬧的場景,使學生有身歷其境的感覺。從鳥的歡叫聲感受到鳥的心情是愉悅的,生活得很自由很歡樂。由此感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3

《牛和鵝》記敘了“我們”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後來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趕走了鵝,再不怕鵝的故事。借金奎叔的話告訴我們: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本課課文故事性強,是一篇語言生動、童趣十足、又蘊含一定哲理的文章。

一、教學效果

依據教材特色,學生的生活積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生活入手,揭題激趣。

首先課前引導學生交流:生活中的你最害怕什麼動物?說一說理由或舉真實的例子。此話題一出,學生便七嘴八舌地和同桌交流起來,在巡視聆聽中發現很多同學非常怕蛇,有點談蛇色變,還有的怕獅子、怕老虎、怕狼等等。順勢出示鵝的圖畫,首先仔細觀察,記住它的名字叫什麼。這個環節是非常貼近孩子們的生活積累的,他們雖然不像魯迅說的生活在只能看到牆壁上方四角的天空,但是生活的常識也是瞭解一二,很是粗淺。認識之後,再接着板書課題,齊讀兩遍後便激發學生的讀書慾望:作者小時候很怕鵝,你知道爲什麼嗎?作者的心裏有沒有變化呢?趕快捧起書去課文中尋找關鍵的字眼吧。

2、初讀感知,瞭解故事。

在學生藉助拼音自由朗讀後先發揮優秀生的作用,小組長檢查讀書情況,把錯誤的字音或讀不好的句子彙總在班內統一練習朗讀,爲理解文本內容掃清障礙。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再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學生讀完後在班內交流: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課文先寫了什麼?接着寫了什麼?最後寫了什麼?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起因經過結果來概括文章的內容。在歷練中培養概括能力,提升語文素養。

3、結合批註,領悟感情。

潛心自由默讀課文:結合課文中出現的批註,體會我見到鵝和被鵝襲擊時是什麼心情。這個環節的第一步是學生自讀自悟,從課文的相關內容中發現。第二步是和同桌交流,通過思維的碰撞來達成共識,然後在班內展示,通過交流再次走進作者內心,感受作者的心情,進而在培養語感的同時培養情感。接着指導朗讀,想象着就是自己遇到了非常害怕緊張危險的事情,設身處地地讓情感共鳴,能讀出作者的心聲。

4、聚焦篇末,昇華情感。

聚焦文章最後意味深長的話語:“直到現在我還記着金奎叔的話。”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知道是什麼話;這句話對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在交流的過程中把思維引向深入,讀懂這句話中作者含着的意思:不管別人是怎麼看待我們的,只要我們自己能夠正確地、全面地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就會正確地認識生活。那生活中的我們會怎麼做呢?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進一步遷移運用。

二、教學優點

整堂課如行雲流水,學生由不會到會,由不懂到懂的的層次變化明顯。

三、不足之處

課文很長,描寫的細節內容比較細膩,但未能品讀,有點遺憾。

四、改進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我會聚焦描寫動作、神態的等細節描寫,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積累背誦。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4

別忘了,和孩子握握手!

聽有經驗的老師上課,我們都能看到他們在課堂上給予孩子的關懷。特別是後進生。如一個微笑,一個信任的目光,一句鼓勵的話……孩子呢?他們充滿自信之餘,也會想到:老師是在乎我的.我要好好表現!

可我認爲除做到這些外,我們還應多和孩子握握手.讓他們在和老師握手的一瞬間,心中播撒自信的種子.

今天我上第18課《頤和園》時,讓全班孩子選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並說說理由.當讓孩子們交流時,大部分都能比較順利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可對於膽小而又想表現自我的孩子來說是比較困難的.這時他最需要的是鼓勵.我說:“老師也很喜歡這部分,也有自己喜歡的理由,可都沒有找到知己,真遺憾!我的知己在哪?”話音剛落,一隻小手慢慢地舉起來.孩子說:“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我覺得那裏一年四季都有花開。我好像聞到了花香。”“我終於找到知己了.握個手吧!交個朋友!”我興奮地說。其他孩子情緒高漲,都有躍躍欲試的表現。接下來的時間這位“知己”比以往任何一節課都要專心.直到下課還跟在我身後,似乎還想說點什麼.我微笑地摸摸他的頭……

由此可見,我們不經意間的一個舉動,給予孩子的卻是無窮的力量!在孩子需要關懷、鼓舞時,別忘了和孩子握握手!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5

【教學目標】

1、瞭解我國生物科學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學實驗和科學研究的神奇作用,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及探索的慾望。

2、學習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初步學習說明文的基本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自主閱讀、自主探究,瞭解植物種子經過太空旅行後所發生變化、變化的原因及變化後的作用,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及探索慾望。

【教學難點】

探究種子變化的原因,領悟“魔力”一詞的深層含義。

【教學準備】

引導學生收集關於太空蔬菜、花卉的相關文字和圖片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鏡頭回放,激發閱讀期待

1、2003年10月15至16日,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讓我們一起重溫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觀看神舟五號飛船成功發射的錄像。

2、回憶鏡頭,想想這些科學術語你理解嗎?

第一組:

載人航天、神舟飛船、返回式衛星

你知道三者的區別嗎?簡介“神舟飛船”幫助理解。

這句話你能讀懂嗎?“在神舟五號飛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種子。其實,它們已搭乘過先前發射的神舟飛船和返回式衛星,算得上是航天旅行的老乘客了。”

欣賞句子,哪個詞用得特別準確?

補充資料:1987年我國開始在衛星上搭載植物的種子,先是蔬菜、糧食,1996年纔開始搭載花卉種子。

第二組:

宇宙射線、微重力、高真空

飛船裏的楊利偉和在地球上一樣吃飯、睡覺嗎?

(失重,即微重力;呼吸靠供氧──高真空。)

什麼是“宇宙射線”?讀這個小故事你能明白:美國“阿波羅”號的宇航員們飛上太空第一次看到了人類從未見到的宇宙奇景。他們看到了美麗的地球,看到了月亮的背面,但同時他們的眼睛也感到了不適。回到地球后,他們患了白內障。從那時開始,有39位宇航員已經患了這種疾病。科學家說,這是宇宙中的射線所造成的危害。宇宙射線是比原子更小的宇宙粒子,它們像子彈一樣射擊宇航人員的眼睛,使人的大腦產生錯覺,好像是看見面前不斷有閃光一樣。受到宇宙射線打擊後,人的眼睛被傷害的程度是很嚴重的。

3、預習課文了嗎?你知道“神舟五號”飛船上的特殊乘客是誰?經過太空旅行後,發生了哪些有趣的變化?爲什麼會發生這些變化?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飛船上的特殊乘客》,相信同學們能夠從課文中找到答案。

4、指讀、齊讀課文,梳理文路:

課文有六個自然段,開頭和結尾請全班同學讀,中間請四位同學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用一個詞語概醫這一段的內容。

讀後梳理,板書:

種子的變化、變化的原因、變化後的用途

二、探究課文,感受科學的魅力

1、出示中心句:

小小的植物種子經過一番太空旅行,好像獲得了“魔力”,可以有這麼多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

聽說過“魔力”嗎?在什麼情況下用?

(童話中的魔鏡、魔法師的神奇力量)

你怎麼理解“魔力”?

2、自讀課文2~5自然段,看看種子經過太空旅行後,有了哪些“魔力”,自學、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⑴有哪些魔力?

產量高、品質好、生命力強(展示圖片:太空水稻、黃瓜、番茄、辣椒、花卉等)。

你能想象太空種子還有別的“魔力”嗎?

⑵這些“魔力”有什麼用途?

(食用、藥用、他用……)

綠色蔬菜、治病良藥、美化生活、綠化祖國……

⑶太空種子爲什麼具有這樣的“魔力”?再讀第3段,重點引導:

“在浩瀚的宇宙中,由於宇宙射線的輻射,由於處於微重力、高真空的特殊環境,使得一部分植物種子內部的遺傳物質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結合課文,你猜想一下可能有哪些微妙的變化?

如:外形、味道、顏色、營養、抗病性……

“科學家對經太空遨遊的植物種子進行選育,不斷地選擇優良的變異植株,淘汰那些不良的變異植株,並將優良的變異植株經過四代以上的培育,使其性狀穩定,最終培育成拳的太空品種。”

讀得懂嗎?變異植株什麼意思?

聯繫兩句話,說說太空種子的“魔力”來自哪裏?

大自然、科學。

三、回扣主題,激發探索慾望

1、再現中心句,齊讀:

小小的植物種子經過一番太空旅行,好像獲得了“魔力”,可以有這麼多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

這是科學的魅力!

2、真正的“魔法師”是誰?

補充中心句:

真正的魔法師是聰明勤勞的科學家們,是他們的知識和工作創造出一個個奇蹟!

3、科學創造着一個又一個神話,科學改變着人類的生活。科學家們對太空的探索還在繼續,2007年,我國的“神舟七號”不但要上天,還要實現讓宇航員走出座艙、行走太空的目標!

4、課後作業:

未來的科學家是誰呢?是你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收集關於太空蔬菜、花卉、糧食的相關文字和圖片,設想出你心中的新產品,還要用一段話簡要介紹一下。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6

《搭石》一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鄉村生活氣息,體現了鄉親們淳樸的愛。

本節課以“走搭石”爲切入點,是因爲“走搭石”中含着“看得見的美”和“看不見的美”,引導學生體會搭石上蘊含的美,感受鄉親們的美好情感,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教學中,我讓在初讀課文後,先了解什麼是“搭石”,再以課文中的關鍵短語“家鄉的一道風景”爲線索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體悟一行人走在搭石上,走出了音樂美,畫面美,這的確是家鄉的一道風景。兩個人面對面地走搭石含着的謙讓美,也是家鄉的一道風景。“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所體現的敬老美同樣是家鄉的一道風景。最後以反覆誦讀最後一節“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着故鄉的小路,也聯結着鄉親們美好的情感。”結束教學。一節課下來,教學過程較流暢,重點也比較突出,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目標。特別是在三個走搭石的畫面的教學中,學生都能較好地抓住重點的字詞去體會感受鄉親們的美好情感,理解了搭石是家鄉的一道風景,也是劉章爺爺心中的一道風景。

在教學過程中我對一些重點詞語的教學還是動了一翻腦筋的,也運用了多樣的方法,有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想象畫面理解,聯繫生活體驗理解,也有教學生通過查字典理解等。比如在初讀課文後認讀生字詞時,不但要求學生讀準,部分詞語還隨機地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詞義,比如認讀“俗語”一詞,讓學生說說文中出現了哪句俗語?讓學生明白什麼是俗語後再拓展:你還知道哪些俗語?在教學“協調有序”一詞,學生對“協調有序”的理解一直是抽象的,我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一行人走搭石是那麼默契,那麼有序,這樣的動作就叫——“協調有序”。在“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這兩個詞語,是讓學生通過想象畫面來理解,結果學生描述的那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畫面並沒有我預想的那麼美。課後反思一下,生活實際中學生根本就沒看到過這樣的美景,也難怪想象不出,如果當時能有圖片的補充展示,學生一定會理解得更深。當然在教學中還有一些細節的處理也是欠缺的,今後在研讀教材方面還是要多花工夫。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7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能和大家一起研討古詩的教學模式,我感到萬分榮幸,在這兒,我要感謝我們學校領導給我的這次寶貴的鍛鍊機會,感謝局領導一次又一次的悉心指導,感謝四年級教研組的老師們給與我的支持和幫助,還要感謝在座的老師們給與我的鼓勵,這節課我執教的是四年級上冊《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是一首千古傳誦的名篇,重點是引導學生感悟詩歌的內容,品味古詩的意境,體會朋友間的情誼。這節課下來,我的總的一個感受就是:“怎一個情字了得!”大家都知道,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寄情於景,爲我們用語言文字描繪了一幅江畔送別圖,我自己在備課的時候,無數次的誦讀的時候,都被詩中情深深感動了,怎樣把這種情感傳遞給學生呢?劉勰曾經在《文心雕龍》裏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所以在預設教學設計的時候,我是這樣想的:在感悟準備階段,讀懂詩題,整體把握情,在讀悟階段,想象意境,賞析詞句,體驗情,最後在感悟的形成階段,反覆誦讀體會情。從今天的課堂效果看,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學生通過誦讀理解感悟到了詩歌的內容,通過品悟交流體會到了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有效達成了三維目標。我以爲比較突出的有:

一、注重多種形式的讀。

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還曾經說過:“學習語文主要是讀,聽別人讀,自己讀,七讀八讀,課文讀熟了,內容也就理解了。”所以,我還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默讀、朗讀、齊讀、引讀。做到讀有層次,讀有要求,讀有指導,讀有評價。以讀悟情,以讀入境。尤其是引導學生讀後兩句的時候,我創設情境發自內心的引讀,使學生不禁進入詩中意境,爲情所動,隨情而讀!

二、注重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感悟。

本節課的教學我沒有停留在傳統教學中字、詞、句的解析,也沒有停留在讀、背等應付考試的知識點的掌握上,而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讓學生帶着獨特的個性色彩在生動感人的離別場景中讀悟結合,品味別意,感悟真情,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要讓學生從短短四句詩中去體會詩人的情感,感悟詩歌的意境,無疑是有很大的困難。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超越文本,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動作、神情等,去再現這感人的“話別場面”。學生通過想象當時分別的情景,走進了詩句,走入了詩人的內心,品味到了詩人豐富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了兩位詩人濃厚的友情。

然而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課後靜靜地反思,覺得在初讀環節,還應再多找幾個學生讀讀,擴大學生的朗讀面;在學生想象朋友告別的情景時,還應再深入些,還應再多找些學生想象當時告別的畫面,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他們分別時的依依惜別之情,最後我想說,反思是爲了提高,展示是爲了做得更好,希望大家提出批評指正意見,謝謝大家。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8

學生上課與老師配合還不是那麼密切,發言還不夠大膽積極,老師的熱情還不夠,作爲一個優秀的教師,要時時刻刻保持教學的熱情,不僅要用大量的時間來準備課,更要下功夫備學生,要做到因材施教,積極引導,不能讓學生的情緒影響自己。

如果老師提出問題更精確化,課堂效率會更高一些;如果讓學生學會在讀思中去自發的發現問題,老師將教得更輕鬆,學生學得更愉快;如果教學環節中細微處弘揚學生個性,教師大膽放開,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將會真正落到實處。今後我會努力彌補這些不足,爭取打造出使學生更喜歡的課堂來。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9

《遊山西村》是一首古詩,作者陸游,是宋代著名詩人。這首詩描寫了山西村村民純樸的民風,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感悟。尤其是最後兩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爲千古傳頌的名句。

教學中,我要求學生讀了古詩之後,談一談自己對題目的認識。學生很容易理解:作者寫了自己到山西村遊玩的事。那麼,作者遊玩的高興還是不高興呢?我請學生自己讀古詩,根據自己的朗讀說一說自己的感覺。結果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認爲是玩得很高興;另一種認爲玩得不高興。

我沒有及早下結論,而是要求孩子們自己再次閱讀古詩,通過對詩中的詞句的理解,看作者究竟玩得高興不高興。

學生利用抓字眼的方法來學習前兩句:“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莫笑”就是“不要笑話”。我趁機追問:“這是誰說的話?”孩子們說:“這是詩人說的。”有的說:“這是村民說的。”我啓發他們想象:“當你在家裏招待客人的時候,會講一些什麼客氣話呢?”孩子們馬上頓悟:這是村民對客人講的客氣話。有的學生甚至爲我們模仿村民說的話:“不要笑話我們農家的臘酒渾,雖然不好看,可是味道很好。不信你們嚐嚐。”讀了這句,孩子們把村民們好客的熱情體會出來了。

“豐年”是豐收年。孩子們想象到:農村豐收了,臘月間就要殺豬宰羊,準備臘貨,到過年時一家人歡歡喜喜聚集在一起。甚至還有個孩子通過“雞豚”二字想到:這裏的雞豚並不僅僅指“雞”和“豬”,“雞”還代表了鴨、鵝那些有翅膀的家禽,“豬”還代表羊、馬、牛等一些家畜。這是我備課時沒有發現的。

學到這裏,我問孩子們:“你們覺得詩人在山西村玩得高興嗎?”這時,所有的孩子都認爲:玩得高興。我特意問開始認爲詩人不高興的孩子,他也同意了這種說法。

教學結束之後,我感覺這個教學片段是成功的。從這裏我感悟到:

1、“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這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布魯納)”。當學生的認識沒有統一,或是沒有達到教師認爲的高度或深度時,教師不必端出正確的答案,更不必馬上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教師此刻要做的是,將學生的答案擱置一邊,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通過對文本的深層次的閱讀,使他們自己感悟到文本中蘊含的情緒。此時,教師再稍加引導,學生的認識就會更加清楚。

2、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所營造的意境。課文中所描寫的情景,由於學生生活閱歷的限制,導致他們對文中的一些自詞句難於理解。出現這樣的問題,教師要通過恰當的辦法,或簡練的講解,或巧妙的點撥,讓學生走進文本,理解文本。例如,在理解“莫笑”這個詞語時,有的'學生一度認爲是詩人說的話。然後我結合生活中小主人招待客人的情景,使學生悟到:這是主人——村民說的客氣話。接下來的理解就順利了。

3、當學生有了新的見解時,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前面提到一個學生對“雞豚”的新見解。本來學生已經理解了“豐年留客足雞豚”的意思,可是這個孩子還是舉手要求發言。如果我當時拒絕了他的發言,那麼我們就不會聽到那獨特的見解了。

如果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可能會更好:

1、學生在學習古詩時,教師要教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方法。如:查字典理解詞語,小組討論體會詩句蘊含的情感,通過有感情的誦讀感受詩人的詩情。

2、誦讀方面不夠充分。例如在學習了前面兩句之後,我讓孩子麼讀出高興的語氣,部分孩子做到了,還有部分孩子們沒做到。但是爲了趕時間,沒有進一步要求孩子們誦讀。在朗讀時,沒有注意詩歌的節奏,而且誦讀的形勢比較單一,齊讀較多,個人讀較少。應該多種形式來誦讀:同桌互讀、師生合作朗讀、小組朗讀等。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0

《長城》這篇課文由兩幅長城的彩圖和一篇短文組成,直觀的圖畫和具體形象的散文緊密結合,表現了長城的雄偉壯觀、高大堅固,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教學本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蹟,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的文章,四年級的訓練重點是讀文章想畫面,所以在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也應注意這方面的訓練。基於這一點,在教學中我採用了看圖、學文、想象相結合的方法,來引導學生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我原本的教學設想是主要通過四步來落實的。第一步是引導學生看第一幅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在你眼中,長城是怎麼樣的;第二步,引導學生讀文中的描寫,看看作者是怎樣把這麼長,這麼氣魄雄偉的長城給描寫出來的;第三步,引導學生思考一下作者運用了什麼方法來寫長城的長,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第四步,邊讀邊想象文中所描繪的畫面,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落實第一步的時候,學生受課文描寫的影響,加之我氛圍渲染得不好,對他們思維拓展的啓發不夠,學生多數說的話基本上都是“很長”,“像長蛇”,“像長龍”之類的語句,思維拓展得不夠開。在落實第二、第三步的時候,課上我是把它們糅合在一起的,大多數學生能夠通過自讀,領悟到這一自然段是通過列數字和比喻具體形象地寫出了長城的長。而在落實第四步的時候,也是這節課最欠缺的,就是有感情地讀課文的同時,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情景、畫面。這一問題同樣出現在後面品讀“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一句。在指導有感情朗讀,和訓練學生讀寫結合的設計“你還能聯想到當時勞動人民修築長城的哪些情景?”相脫節。教學中應該如何引導學生讀文章想畫面,讓學生能把抽象的文本在腦中形成具體的表象?這些都是以後在教學中應該尋求對策,努力探索來解決的方面。

此外,在本課教學中還存在一個缺失,就是在學生髮言時,師生對話缺少配合。班級個別學生急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而忽略了其他同學的發言,忽略老師的講解。這樣的課堂雖然顯得學生躍躍欲試,自主活躍,但無法讓學生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思想的體會上有更深一層次的提高及昇華。這也是今後教學中我應該注重訓練和正確培養的地方。

總之,看圖學文中引導學生讀文章想畫面,師生對話中尋求和諧的秩序,這都需要我去好好努力尋求對策,努力實踐,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及訓練。我認爲我目前最爲重要的是,精心備課,使理論依據、教材文本、學生情況並重,才能在教學中達到師生雙贏。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1

《長城》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課文重點介紹了長城的兩個特點,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堅固。在讓學生學習這兩個特點時,我先從圖入手,再回到語言文字中咀嚼、品讀。如學習長城的長時,我先讓學生看圖,談感受,再抓住語言文字“一萬三千多裏、蜿蜒盤旋”等進行品讀感悟。於是我設計了從兩方面入手理解這個詞語。一是抓住課文中“從東頭的三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讓學生到地圖上去找一找長城經過的省市,讓他們感受這個數字有多長。二是補充資料,曾經有一個人徒步走長城,共用了508天。這樣這個數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學生心中厚實起來了。

在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時,我通過板畫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的結構,“垛子、嘹望口、射口、城臺”分別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用?這爲學生理解後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抓住“條石、城磚”補充澆築的東西來感悟長城的高大堅固。

在引導學生理解“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這句話時,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在教學中,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在課的結尾,讓學生進行小練筆。“面對這萬里長城你最想說什麼?”學生寫得還是比較精彩的。

《長城》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課文重點介紹了長城的兩個特點,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堅固。在讓學生學習這兩個特點時,我先從圖入手,再回到語言文字中咀嚼、品讀。如學習長城的長時,我先讓學生看圖,談感受,再抓住語言文字“一萬三千多裏、蜿蜒盤旋”等進行品讀感悟。於是我設計了從兩方面入手理解這個詞語。一是抓住課文中“從東頭的三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讓學生到地圖上去找一找長城經過的省市,讓他們感受這個數字有多長。二是補充資料,曾經有一個人徒步走長城,共用了508天。這樣這個數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學生心中厚實起來了。

在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時,我通過板畫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的結構,“垛子、嘹望口、射口、城臺”分別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用?這爲學生理解後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抓住“條石、城磚”補充澆築的東西來感悟長城的高大堅固。

在引導學生理解“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這句話時,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在教學中,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在課的結尾,讓學生進行小練筆。“面對這萬里長城你最想說什麼?”學生寫得還是比較精彩的。

《長城》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課文重點介紹了長城的兩個特點,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堅固。在讓學生學習這兩個特點時,我先從圖入手,再回到語言文字中咀嚼、品讀。如學習長城的長時,我先讓學生看圖,談感受,再抓住語言文字“一萬三千多裏、蜿蜒盤旋”等進行品讀感悟。於是我設計了從兩方面入手理解這個詞語。一是抓住課文中“從東頭的三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讓學生到地圖上去找一找長城經過的省市,讓他們感受這個數字有多長。二是補充資料,曾經有一個人徒步走長城,共用了508天。這樣這個數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學生心中厚實起來了。

在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時,我通過板畫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的結構,“垛子、嘹望口、射口、城臺”分別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用?這爲學生理解後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抓住“條石、城磚”補充澆築的東西來感悟長城的高大堅固。

在引導學生理解“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這句話時,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在教學中,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在課的結尾,讓學生進行小練筆。“面對這萬里長城你最想說什麼?”學生寫得還是比較精彩的。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2

《觀潮》是四年級上冊第一課,課文寫景爲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大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本課我主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偉壯觀。如在讀、議、品的環節裏,我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線,學生喜歡哪句我便導哪句,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改爲學生學,老師導,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教師主導性。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

爲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服務。這堂課我還採用了錄音和錄像手段。首先播放江潮來時的錄音,有悶雷滾動的聲音,也有山崩地裂的響聲,讓學生想象,說說自己聽到了什麼,達到“入境”的效果。接着播放潮來時的錄像,第一次整體觀潮,對大潮先有感性認識;第二次結合有關語句相機觀看錄像,讓學生感受觀潮時的氣氛,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第三次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背誦,既幫助學生理解,又能促進記憶。可以說,這節課的情境教學法落到實處,也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堂課略顯不足的是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氣氛跟平時的課堂相比還顯得不夠活躍,除了客觀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學感染力還有待於提高。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3

課文《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是四年級上冊第二組的一篇選讀課文,課文主要是通過魏格納因爲觀察世界地圖而發現了大陸漂移說。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告訴學生要善於觀察,做一個善於觀察的人,科學真理就在我們身邊。

這篇課文的學習我用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講了課文中的生字詞和課文內容大意;第二課時主要將了魏格納是如何有這個發現的,以及從魏格納身上我們學會了哪些品質。但是在教學中,我發現,我怎麼講也不能將文章講透,講得學生無論從內容還是中心思想上面都理解透。但是,這是一篇選讀課文,道理上,我只要上一個課時就行,可是爲什麼我上了兩個課時還不夠呢?那麼這種選讀課文,我究竟要怎麼教呢?對此,我查閱資料,也請教了有經驗的老師,學會了很多。

一、《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3到4年級學生要“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選的課文不必要像精度課文講得那麼詳細,要不就不能分選讀和精讀,所以對於這一類的課文,只要掌握課文中要認、寫的生字詞,粗知課文大意即可。

二、怎樣讓學生粗知文章大意呢?我請教了有經驗的老師,從他們那裏得知,對於這樣的課文,可以提出一、兩個大問題讓學生思考,將這個大問題答出即可。例如《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一文,只要提出:魏格納是怎樣發現大陸漂移學說?即可,學生只要圍繞這個問題進行必要的討論,然後再稍作小結,這篇課文就可以結束。

三、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前讓學生學會通過工具書理解課文生字詞和難理解的詞語,掃清課文閱讀障礙。現在四(4)班和四(3)班的學生都沒有課前預習和自學的習慣,所以要對他們有一些硬性的規定,學新課文之前一定要對照字典或者《小學教材全解》來理解課文中生字詞。

以後的教學中,要分清新課標教學大綱,不做無用功。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4

《長城》這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覺到,長城對現在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情感上,空間上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着力點放在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通過今天的教學實踐,我感覺到這種處理還是比較恰當的。

一、感受長城的氣勢雄偉。

首先請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長城給自己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學生在讀文後,體會到長城很長,我們討論了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之間需要經過的省份,感受長城之長,然後我又給學生補充資料說,曾經有人徒步走長城,用了兩年的多的時間,這樣把“一萬三千多裏”轉化成學生可感知的形象,學生走出文本,又走進文本,一個來回,對長城的長有了具體的感知。

二、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

對於這一段的處理,我覺得要讓學生讀懂課文,充分利用課本資源,正好書上有一幅小的長城近景圖,於是我採取默讀的方法,要求學生邊默讀課文,邊對照小圖,在圖上把長城各個部位的名稱和位置標出來,這樣一來,學生在讀課文時,圖文對照,邊讀邊看,讓學生理解文本有了一個依託,在這個依託上又加深了學生對長城的理解。讀懂了課文,對長城的高大堅固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

這一點與學生在情感上的距離是非常大的,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我先讓學生讀這一自然段,說說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後抓住“擡”“陡峭”“無數”“兩三千斤”等詞語,啓發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體會,特別是“兩三千斤”,我讓他們先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那一塊石頭相當於我們多少個小朋友重,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對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擡手扛着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麼艱難的事,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

在充分說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自己想象,似乎能看到什麼樣的畫面,學生有的說似乎看到了許多人擡着一塊巨石艱難得行走在山路上,有的說似乎看到了有的人不小心就掉下了懸崖,有的說似乎還能看到監工用皮鞭抽打着勞工,有的說似乎看到有人眼裏噙着淚,還要在勞動,通過學生的說,我感到學生在情感上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了。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5

又一學期即將結束,依據本學期的教材特點,還算圓滿地完成了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任務。並且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離期末考試不遠了。靜心思索,本學期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有成功之處,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處,爲了認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爲以後的

工作打下基礎。現將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處。

1、結合課文和語文園地,逐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學生對語言的積累。

2、根據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在平時教學中,做到了認真備課,用心設計教案,及時批改作業,落實三維目標,根據班中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每個學生的基本素質和接受知識能力的情況,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

3、在教學中加強學生思維的培養,重視發展學生智力,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表達能力。結合“口語交際”和“習作”教學,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力。

4、對課前的預習工作也很重視,不斷教給學生預習課文的方法,讓學生漸漸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

5、儘量做到面批作業,重視學生的書寫,及時表揚書寫整潔的同學,並在全班交流,稍有進步的,及時寫上鼓勵性的語言或鼓勵性的標記,經常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內容,培養按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6、加強家校聯繫,加強與家長間的及時溝通,把每位同學家的電話號碼都記載下來,以便和家長聯繫,把學生在校的情況及時反映給家長,共同搞好學生的學習。家裏沒有電話的學生,把寫好自己電話號碼的條子,讓學生帶回家,以便家長和老師聯繫。告知老師學生在家的表現。

二、不足之處。

1、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比較努力學習,能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三分之一的同學生學習處於被動狀態,學習不用心,理解能力差、記憶力差,大多家長忙於在外打工,顧及不了孩子的學習生活,需和家長繼續做思想溝通。

2、媒體教育手段的運用有待加強,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堅持繼續學習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要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自己的教學能力更上一個臺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