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三年級教案

三年級語文教案集合15篇

本文已影響 1.35W人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三年級語文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年級語文教案集合15篇

三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4自然段。

★品讀課文,瞭解彩塑、壁畫和藏經洞的特點。

★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敦煌藝術寶庫”在世界文化的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品讀課文,瞭解彩塑、壁畫和藏經洞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在古老的絲綢路上,在神祕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蘊藏着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對,它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全、規模最宏大、藝術價值的石窟藝術寶庫——莫高窟。

2、每一個去過莫高窟的人,都會發出這樣的讚歎——(出示第五自然段)

3、莫高窟裏究竟有些什麼,使它能稱爲“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呢?(相機板書)

4、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莫高窟,先跟隨作者的腳步去欣賞精妙絕倫的彩塑。

二、感受彩塑的個性鮮明,神態各異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

2、老師今天帶來了三幅圖片,請大家看一看,猜一猜:哪幅是慈眉善目的菩薩?哪幅是威風凜凜的天王?哪幅是強壯勇猛的力士?你的依據是什麼?

3、師述:這就是慈眉善目的菩薩,她端莊溫情,含笑自如;這天王身着戎裝,身披鎧甲,真是威風凜凜;這就是強壯勇猛的力士,瞧他這模樣,一定是力大無比!

4、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風凜凜”,有的“強壯勇猛”,樣子各不相同,這就叫:個性鮮明,神態各異。

5、這兩千多尊彩塑中,有一尊長達16米的臥佛,(出示圖片)誰來讀讀描寫臥佛的句子?指讀。

(評價:①讀得不錯,如果你的朗讀能讓大家感到臥佛像活的一樣就更棒了。②是啊,我們似乎還聽到他的呼吸聲。③真是“惟妙惟肖”。)

7、這兩千多尊彩塑中,據說的有9層樓那麼高,最小的只有巴掌那麼大,但每一尊都精緻巧妙,,這就叫“精妙絕倫”。

8、齊讀:這段話先總寫了彩塑的特點,再分別介紹三種彩塑,接着描寫一尊臥佛的特寫鏡頭,最後總寫遊人的感受,寫很有條理。下面,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段話。

三、感受壁畫的宏偉瑰麗

1、莫高窟之所以被稱爲藝術寶庫,是因爲—莫高窟不僅有精妙絕倫的彩塑,還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

(出示)

莫高窟不僅有精妙絕倫的彩塑,還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

(1)請同學們聯繫上下文看看,這句話在上下文之間起什麼樣的作用?

(2)這句話的前半句概括的第幾小節的內容?後半句呢?這樣的句子,我們稱它爲過渡句,過渡句可以使文章前後連接自然、流暢。

由此我們可以想到,壁畫的特點是——宏偉瑰麗。

2、齊讀,這句話中哪裏寫出了壁畫的宏偉?

“四萬五千多平方米”聽起來很大,但到底有多大,讓我們來算一算。

請同學們看看我們上課的教室,它大概是一百平方米,算一下,“四萬五千多平方米”相當於多少個這樣的教室?

有人說,如果把壁畫全部排列起來,有二十公里那麼長,可見,敦煌壁畫是多麼宏偉呀!

3、壁畫的宏偉瑰麗還表現在什麼地方?請同學們默讀第三小節,用心讀,大膽想,要把文字讀成活動的畫面,讀完後說一說,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剛纔,同學們靜靜地讀,默默地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誰先說給大家聽?

4、同學們很會讀書,真的把文字讀成了鮮活的畫面,敦煌壁畫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歷史悠久,技藝精湛,被西方學者稱爲“牆壁上的圖書館”。課文中這樣概括地寫了壁畫的內容——引讀“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一句。

5、敦煌壁畫中,各種佛像畫、故事畫、山水畫、動物畫、神話題材畫、裝飾圖案畫等應有盡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飛天。

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寫飛天的句子,想想怎麼才能把婀娜多姿、美麗迷人的飛天讀到我們的眼前?

(1)學生自由讀。

(2)指名讀,教師指導。

(3)誰願意再來讀一讀,我給你配上音樂。其他同學可以閉上眼睛,一邊聽,一邊用心去想象畫面,用心去欣賞畫面。

(4)評價:讀得怎麼樣?掌聲送給她。謝謝你給了我們美的享受。

壁畫上的飛天和同學們想象中的飛天一樣嗎?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出示飛天視頻)

教師引說:在全部敦煌壁畫中,有四千多個姿態萬千、嫵媚動人的飛天。壁畫上的飛天,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6、同學們,課文用一個排比句來描寫飛天,句中用五個有的寫出了飛天的不同姿態,句式非常整齊,而且描寫飛天形象用的都是四字詞語,讀起來朗朗上口、悅耳動聽。

(1)請同學們大膽想象,仿照課文的句式也寫一寫飛天。就寫在書上的`空白處,寫一個正常,寫兩個超常,如果能寫出三種,那就太超長了!

(2)指名交流。

7、同學們筆下的飛天,和莫高窟飛天壁畫一樣,姿態萬千,優雅柔美。

師引讀——看着這些??

四、感受藏經洞,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1、敦煌彩塑神態各異,敦煌壁畫宏偉瑰麗。遊覽莫高窟,有一個洞窟是必須要去的,這就是面積不大的藏經洞。事實上,現在的藏經洞,只是一個普普通通、黑咕隆咚的小洞,裏面一無所有,人們爲什麼一定要到這個小洞前看一看呢?

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第4節,你能找到理由嗎?

2、指名交流。

藏經洞裏曾經藏有豐富的藏品,封存着中國幾千年燦爛文化和藝術輝煌。(板書:藏品豐富)

請同學們再讀讀這段話,注意一個曾字,你讀出了什麼?

3、是呀,這長寬僅2.7米左右,高僅2.5米左右的洞窟曾經封藏了六萬多件的文物,如果把這六萬多件文物一個挨一個排列起來,有25公里之長。可如今藏經洞陳列館展出的只有19件文獻真品!請同學們再來看一段資料,讓我們靜靜地聽一聽歷史的控訴。(朗讀文字)

看了這段文字,你想說什麼?

4、是呀,藏經洞見證了一個古老民族的屈辱和懦弱,也激發了中華兒女奮發向上的動力。讓我們帶着自己的感受,齊讀這小節。

五、總結全文

敦煌文物的散失,對中國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但她也讓全世界看到了古老的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文化和文明的偉大魅力。

作爲中國人,我們理當爲祖國的燦爛文化而感到自豪。讓我們自豪地讀————(出示第五自然段)

《莫高窟》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介紹了我國西北邊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曾經藏有大量文物的藏金洞,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本文結構清晰,敘述具體,文字淺顯。且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五年級學生,他們已掌握了一點讀書方法和學習方法,如:抓關鍵詞理解課文內容,讀中感知,讀中悟情,讀中領悟寫作法等。

第一課時,學生已經認識了生字,通讀了課文,並且再通讀課文的基礎上,又讓學生默讀了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主要介紹了莫高窟的什麼?引導學生認真、紮實地經歷“初讀”的過程。再加上將利用網絡資源,學生的興趣更加濃厚,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了起來,想象力較豐富,但思維的深刻性、語言的表達上有所欠缺。因此,本節課的教學以學生充分自主探究爲主,教學過程中教師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引導學生感悟,質疑,探究,在實踐中學習。另外,發揮數字化平臺的輔助教學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看、讀、想等方式,深入學習課文內容。

爲了上好這節課,我開學沒多久就開始着手選材,收集資料,製作平臺的工作,儘量讓學生能夠利用豐富的平臺資源,更深入地學習課文,提高語文素養。課上,環節清晰,一環緊扣一環。設計的學習活動也很豐富。特別是教學最後一個環節讓學生自由瀏覽網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特濃。然而綜觀本次教學過程,學生的確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看、讀、想等方式學習了課文內容,但學習得還不夠深入,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沒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原因在於:

1、整堂課的設計老師牽的多放的少。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結構是相似的,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了第二自然段後可以總結學法,提出自學步驟,讓學生自學討論,在交流時教師再作適當地引導。這樣,就避免了教師帶着學生一個又一個問題機械似的走下去。

2、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語言文字的工具性體現得不夠。由於這篇課文所處的位置較前,第一課時的教學與第二課時的教學間隔時間較長(中間隔了個期中考試),學生已經能把這篇課文熟練地背誦出來了,因此課堂上的朗讀激發不起他們的朗讀激情,學生讀得比較乏味。而這時我非但沒能用慷慨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讀書積極性,反而被他們的情緒所感染,每一次的指名朗讀都是草草收兵。就算是飛天的那部分積累語言,雖然以幻燈片的形式擺出來了,學生也會背了,但感情地激發還不到位。

3、不由自主地降低了對學生的要求。在學生彙報交流自己的學習所得時,好多學生站起來僅僅是說了一句話,老師也就滿足了,而沒有引導學生用一段話來表達自己要說明的問題。尤其是教學過程中兩個想象片段的訓練,沒有落實到位。第一處是彩塑神態的想象,學生沒有明白老師的要求,想象回答的是“有孫悟空”“有豬八戒”等,此時教師沒能很好的把學生引導到進行神態描寫的訓練上,而是進入了下一教學環節,沒能達到真正的訓練目的。第二處是飛天的想象。有好幾個同學站起來表達的都很美,但遺憾的是他們都只說了一句話,此時如果教師能適當點撥,說一句“如果你能用上自己的,再加上別人的,變成一段話就更好了!”這樣無形之中就提醒了學生,相信他們會越說越多,越說越美的。另外,這裏如果能加進一些圖片的支撐,學生的語言可能會更豐富。

三年級語文教案2

《賣木雕的少年》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

2、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3、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教學重難點:

1、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2、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教學工具:

多媒體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學生蒐集中非友誼的資料。

一、圖片導入

1、出示瀑布、少年、木雕的圖片,讓學生用所學的詞語來形容。

2、今天,就讓我們繼續走進非洲,認識這位賣木雕的少年。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齊讀課文

2、文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詞語,它出現了兩次,同學們能不能找出來?

3、學生彙報,找出“遺憾”。

4、出示第9自然段,學生齊讀,理解“遺憾”。

三、再讀課文,品讀“遺憾”

過渡:文中,誰在遺憾,爲什麼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用橫線畫出相應的句子,讀一讀。

1、自讀課文,品讀“遺憾”。

2、誰在遺憾?

生1:少年在遺憾

生2:夫人(“我”)在遺憾。

(一)“我的遺憾”

1、文中直接說到“我爲不能把這件精美的工藝品帶回國而感到遺憾”,這句話怎麼理解?默讀第3-8自然段,劃出相關的句子。

2、學生彙報:

生1:因爲夫人很喜歡這件木雕,所以爲不能買而感到遺憾。

(1)你從哪裏看出夫人喜歡這件木雕?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幾個坐凳上,說是坐凳,其實是一個卷鼻大象,象背上馱着一塊寸把厚的樹樁。這些坐凳構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我捧着象墩,仔細觀賞,愛不釋手。(理解愛不釋手,點名學生演示這句話)

生2:因爲木雕是非洲最常見的工藝品,朋友讓我買一兩件木雕,所以我爲不能將木雕帶回國而感到遺憾。

(2)夫人爲什麼不買下這件木雕呢?

正要掏錢購買的時候,我卻猶豫了:我即將回國,要帶的行李已經超重了,怎麼能再帶上這沉甸甸的象墩子?(理解心理描寫,反問句,ABB結構詞語,指導朗讀)

(3)男女賽讀第6自然段,感受夫人的心情。

(二)少年的遺憾

1、少年又爲什麼遺憾呢?你讀懂了嗎?誰來說一說?

學生彙報:

(1)少年因爲賣不出去木雕感到遺憾。

生1:我讀懂了少年的遺憾,少年是因爲賣不出去木雕而感到遺憾。

①你從哪裏讀出來?——“買一個吧!”;“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誠懇地說:“夫人,您買一個吧!”

②少年在說這些話的時候,他在想些什麼呢?點名學生回答,揣摩賣木雕的少年的心理。

③指導朗讀,讀出少年誠懇的語氣。

④分組朗讀。一二大組扮演夫人,三四大組扮演少年。

(2)少年因爲知道我是中國人,帶不回木雕而感到遺憾。

生2:我讀懂了少年的遺憾,少年是因爲知道我是中國人後,買不了這件工藝品而感到遺憾。

①從哪裏讀出來?——“您是中國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測道。

②少年爲什麼要這樣問?

學生彙報:

因爲中國人是他們的朋友,他希望這個買木雕的客人是他們的朋友。

③“我”是中國人,少年是非洲人,我們相隔千山萬水,從沒見過面,怎麼可能是朋友?看完這組圖片,你們就會明白了。

④播放音樂,出示圖片,介紹中非兩國人民的友誼。

⑤“你是中國人吧?”少年這樣問的時候,他心裏在想什麼呢?

⑥出示ppt,教師解說:

也許少年想到了他村子裏唯一一所學校,因爲那所學校是中國出資興建的';

也許少年想到了這條坦贊鐵路,因爲有了這條鐵路,少年才能來到市場賣木雕;

也許少年想到了___________,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

⑦同桌之間互相交流,然後點名回答。

⑧是啊,正是因爲想到了這一切,少年此時多麼想要彌補我的遺憾啊,請同學們默讀第10—15自然段,看看少年爲了彌補我的遺憾,他做了什麼?

⑨小組討論:爲了彌補我的遺憾,少年做了什麼?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他又是怎樣想的?

討論完,小組長彙報討論結果。

生1:少年爲了彌補我的遺憾,他專門在暮色中等待我。

師:暮色中,少年坐在岩石上,正等待我,此時他在想·····(生回答)。

生2:爲了彌補我的遺憾,少年送給我一個一模一樣的木雕小象。

師:少年在送木雕小象給我的時候,他說了什麼?他是怎麼想的呢?

四、拓展延伸,感受“友誼”

(1)齊讀第13-15自然段,理解“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是朋友”兩句話的含義。

(2)小練筆。

①默讀課文,畫出描寫少年言行的句子,讀一讀。

②同桌分角色朗讀少年和“我”的對話,指名學生分角色朗讀。

③通過這些朗讀,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少年形象?說一說,寫一寫。

五、作業

1、積累四字詞。

2、夫人回國之後,想到這位賣木雕的少年,想寫一封信來讚美這位少年,請你以夫人的身份,寫一封信給少年。

三年級語文教案3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評、自悟趕海的趣,激發學生熱愛大海、熱愛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3、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中詞語的借代意義。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體會趕海的趣的基礎上,有感情朗讀課文。

難點:進入情境,激發學生熱愛大海,熱愛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準備

磁帶、圖、各種卡片

四教學過程

一、創境導入

1、上節課,同學們都說自己曾去過海邊趕海,玩得可開心了,有個小男孩呀,聽了大家的介紹,也吵着鬧着要去海邊,今天小男孩就要去趕海了,你們想不想跟這個小男孩一起去趕海呀?(想)

相信這次趕海一定很有趣。(板書趕海)

2、(閉上眼睛)聽,什麼聲音?(放錄音:海浪聲)

展開想象的翅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先別急着回答,靜靜想象,(繼續播放海浪聲,持續一分鐘左右)想象後交流。(學生好似真的到了大海邊)

3、師述,(邊說邊貼圖)是啊!看一望天際、蔚藍色的大海在歡迎大家呢!海鷗在飛翔,海浪在歌唱,遠處,片片白帆迎風招展,真美啊!

二、精讀課文

一、精讀課文二三小節,感悟小男孩和人們趕海時的快樂。

(一)感悟小男孩的快樂

1、自讀二、三小節,看看小男孩在海邊做了哪幾件趣事,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邊思考邊劃一劃,把這幾件趣事劃出來。

2、交流。(貼男孩在捉螃蟹、追浪花、捏大蝦的圖和板書追浪花、捏大蝦、捉螃蟹)

3、出示描寫這三件趣事的語句,選一件你認爲最有趣的事再讀一讀,想一想有趣在哪裏,怎樣讀好它。

4、再自讀後交流,學生先講到哪件趣事就先體會其趣。

a、追浪花:海水嘩嘩往下退,只有浪花還不時回過頭來,好像不忍離開似的。我興奮極了,飛跑着追趕遠去的浪花。

趣在哪裏?

(1)趣在浪花像人一樣,不肯離去。

(2)趣在小男孩明知追不上,還要去追。

怎樣讀出這趣,進行朗讀擂臺賽,其他同學評,有沒有賽過,爲什麼?

b、抓螃蟹:我在海水裏摸呀摸呀,嘿,一隻小螃蟹被我抓住了!

你認爲抓螃蟹有趣,讀一讀這句話並說說爲什麼這麼讀

例:摸呀摸呀讀得慢,是因爲能表現出小男孩

(1)摸時很害怕,怕被夾住。

(2)螃蟹不太容易摸到,摸得慢。

例:嘿,一隻小螃蟹被我抓住了讀得響亮、高興,是因爲能表現出小男孩的高興、喜悅。

其他同學評有沒有讀到位。

c、捏大蝦:咦,我的腳也癢癢的?低頭一看,哦,原來是一隻大蝦在逗我呢!它搖擺着兩條長鬚,活像戲臺上的一員武將。我輕輕伸過手去,只一捏,這武將就成了我的俘虜,再也神氣不起來了。

看圖比較理解武將和俘虜,說說爲什麼這麼稱呼大蝦。

小男孩捏大蝦心理變化可大啦!想想他心理怎麼想,表情動作會怎樣?

爭當小演員進行表演,大家評評小演員有沒有演出小男孩的不同心理。評一評誰是最佳小演員。

不僅有演好,也要讀好,再把這段話讀一讀。

5、看到小男孩玩得這麼開心,你也想玩一玩嗎?選一件你認爲最有趣的事玩,可做動作表示,也可用朗讀表現,比一比誰玩得最開心。

全班大聲練讀。

進行比讀,先個別比,再集體比,比時也可做做動作。

(二)、感悟人們的.快樂

1、同學們,可別先光顧着自己玩,看看沙灘還有其他人在趕海嗎?(貼人們捉螃蟹,撈海龜,撿貝殼,小男孩被螃蟹咬圖)

2、交流

a、人們有的……有的……有的……人們玩得開心嗎,指導朗讀。

b、呀,這小男孩爲什麼皺着眉頭?(原來被大螃蟹夾住了)。

怎麼會被夾住的,學生自由讀,體會“東逃西竄”,“不甘束手就擒”等詞。

(三)想象有趣

i、同學們,你們還想繼續玩下去嗎?(想)

你們還想玩什麼?

學生自由說,(捉魚、衝浪、潛水等)

二、精讀課文四、五小節

1、好了,太陽偏西了,我們該回家了。哇!小男孩的小揹簍可真沉啊!(出示小揹簍)老師快拎不動了。

2、看看,裏面有什麼?老師把裏面的“戰利品”一樣樣拿出來,請學生認識,並理解“滿載而歸”。

3、人們開心嗎?誰讀得好,就把“戰利品”送給誰。

三、總結全文

1、一路上,海風吹拂着我們,舒服極了,我們不由會響起一首歌《大海啊,故鄉》(放音樂)。學生隨着音樂不由得唱起這首歌。

2、這次趕海一定會給小男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後聽到這首歌,他就會想起這件趣事,,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這次有趣的趕海。

3、在音樂聲中齊讀課文。

三年級語文教案4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蘇珊的帽子(板書),對課文有了一個整體感知,誰能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蘇珊得了癌症,接受了三個月的化療,失去了一頭美麗的金髮,心裏很難過,但老師理解她,同學們尊重她,最後,她開心的笑了。

2、這篇課文與本單元的其他幾篇課文有什麼不同?(批讀文)你從文中的批註當中知道了什麼?

3、讀了課文,同學們還有什麼疑問?

①誰是蘇珊?蘇珊爲什麼要戴帽子?

②蘇珊戴上帽子後的心情怎樣?

4、同學們提出了這麼多有價值的問題,那麼蘇珊和帽子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呢?下面就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去品讀課文,並在課文中進行批註。

5、課件出示:幾種常用的批讀方法。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請同學們參照老師提供的幾種常用的批讀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的第1自然段,邊讀邊思考,把自己的認識和體會批註下來。

2、老師發現大家的批註都做的很不錯,誰願意把自己的批註說給大家聽呢?

生:我從一二句中知道了蘇珊是個可愛的小女孩,但她身體里長了一個小小的腫瘤。

生:我在“小小”“竟”“三個月”“更瘦小”“掉光了”這些詞語下面加了“。”我從這些詞語中體會到了蘇珊小小年紀就要經受癌症化療這些大人們都難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蘇珊是多麼的不幸。

生:我在“落”下面加了“。”因爲它是個多音字。

生:我很喜歡“雖然她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與癌症抗爭,她的聰明和好學也足以補上落下的功課,然而,每天光着頭到學校去上課,這對於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來說,無疑是非常殘酷的事情。”這句話,在它下面畫了“”

3、文中的“這”指什麼?(每天光着頭到學校上課)怎麼辦?(戴帽子)

4、師批註:同學們都感受到了蘇珊豐富的內心世界,她只有戴上一頂帽子來遮住身心的傷害。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我們的老師和同學是怎樣幫助小蘇珊的?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邊讀邊體會邊進行批註。

2、指導朗讀。

3、生質疑:爲什麼是“下星期一”戴帽子?

生:我讀懂了批註當中的“老師爲什麼要同學們仿戴帽子?”這個問題,它表面上是同學們學習和認識各種各樣的帽子,其實只是一個藉口,實際上她是想避免蘇珊到校後的尷尬,保護她的自尊和更容易受傷的心靈。

二、學習三、四自然段。

1、星期一到了,戴着帽子的蘇珊來到了學校後又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呢?默讀課文3、4自然段,邊讀邊進行批註。

生:我在“猶豫”下面畫了“?”,我查了字典知道猶豫的意思是拿不定主意。

生:我在“她站在教室門口卻遲遲沒有進去,她擔心,她猶豫”下面畫

了“?”,她擔心什麼?她猶豫什麼?

2、指導朗讀。

3、假如你是蘇珊班級裏的一位同學,看到蘇珊那樣的擔心,那樣的猶豫,你會對她說些什麼?

4、蘇珊走進教室後有什麼意想不到的發現?

生:我在“五花八門”下面加了“。”,它與前面的“越新奇越好”相照應。

生:我在課文右邊批註了:看到同學們五花八門的帽子,蘇珊的心裏有什麼樣的想法呢?

生:我從“她輕鬆地笑了,笑得那樣甜,笑得那樣美。”這句話中感受到老師的辦法真好啊,她巧妙地解決了蘇珊的難題。

5、指導朗讀。

6、是啊,此刻,我彷彿看到了蘇珊那如花的`笑臉,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蘇珊這幾個月以來從未有過的輕鬆和快樂,爲蘇珊有這樣聰明而又細心的老師感到高興,同時,我也找到了學習的榜樣。

三、學習最後一段。

1、師範讀。

2、小組交流,談體會,並進行批註。

3、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隨着時間的推移,蘇珊已經消除了心裏的陰影和同學樣一起快樂幸福的生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尊重、充滿關愛的班集體。

四、總結全文。

同學們,蘇珊是不幸的,因爲病魔讓她小小的身體備受折磨,但蘇珊又是幸運的,因爲她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班集體,擁有關愛她,尊重她的老師和同學,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像蘇珊的老師和同學那樣的人,那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每一個懂昨尊重,關愛他人的人,願我們的世界處處充滿尊重與平等,讓世界充滿愛。

五、作業。

對閱讀材料《將軍和士兵》進行批註。

三年級語文教案5

3.爬天都峯

謝家灣小學

一、學習目標

1.認識“陡、鏈”等6個生字。會寫“爬、峯”等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峯頂、似乎、忽然”等12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過程。

4.懂得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二.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峯後的思想變化。

2.讀懂課文結尾的一句話。

三.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3.收集有關黃山天都峯的VCD、圖片、文字介紹等。

四.教法設計:邊讀邊想法。

五.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瞭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揭題導入

1.初步瞭解天都峯及“鯽魚背”

看天都峯的風光片或圖片,由學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峯的資料並作介紹。說說“鯽魚背”名稱的來歷。

2.導語激情,揭示課題

天都峯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險,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掛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許多遊客望而生畏,能夠登上山頂的人,真可稱得上是“勇士”了!我們認真地閱讀課文,勇攀高峯,一定覺得大有收穫。讓我們一起去“爬天都峯”吧。(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自學生字,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字形。

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小組內拿出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全班開火車賽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既響亮又準確。

小組交流各自學習生字、巧記字形的方法。

推選讀得好的同學當小老師,領讀生字詞

三年級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設計?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字。正確讀寫“無論、紙袋、證實、飛散、幾乎、大概、減少、陰力、遙遠、推測、包括、檢查、迷失、準確無誤、沿途、確確實實、超常、記憶力、本能”等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3.積累語言,進一步學習作者具體描寫的方法

教學方法設計?

1、朗讀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質疑,在讀中解惑,進一步加深課文內容的理解。

2、、自主學習法。在讀書中發現問題,在討論中思考和解決問題.創造積極的學習氛圍,體現 “學生自主學習的”新課程理念。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

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①教師導入。

②師板書課題。

③學生把自己從書上或網上查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分享。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學生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讀課文,教師糾正字音錯誤。

④學生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大意,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細讀感悟,經歷探究

①學習第一自然段。

a.讀一讀。讀第一自然段。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個什麼試驗嗎?從“聽說”一些詞你體會到什麼?

c.說一說。假如是你,你想怎樣做這個試驗?

②學習第二自然段。

a.讀一讀。學生默讀第二自然段。

b.畫一畫。學生畫出能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語或句子。

c.寫一寫。若干學生把畫出的語句寫到黑板上。

d.議一議。

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句有沒有全部找出?

爲了保證試驗的成功,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須的?

e.猜一猜。假如我們沒讀過下面自然段的內容,你覺得這些蜜蜂能找到家嗎?理由是什麼?

f.講一講。先指名學生複述這一自然段內容,然後同桌互述。

三、精讀課文,探究結果

①學生多遍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讀。教師指導朗讀。

②感知主要內容。說說蜜蜂回家的只數和時間。

③討論辨別。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兩隻,能不能說蜜蜂有辯論方向的能力?

④學生再讀再思,深入理解。

a.兩次回來的蜜蜂情況有什麼不同?

b.結合課文有關內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來的蜜蜂,中途中會遭遇到什麼情況,你會怎麼想,怎麼做?

c. 教師深入引導:從蜜蜂回來時遭遇到的不同情況,你有沒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強的辯認方向的能力?說說理由。

四、賞讀片斷,表達感情

①教師引導。指導朗讀。

②學生自讀體會。

③指名學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現性地分別朗讀相關的兩段,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五再思導疑,再激興趣

①誘導生疑:讀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後,同學們對蜜蜂具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產生了一些疑問?

②學生髮問。

③教師引讀。

④學生多形式地朗讀,或指名讀,或小組讀。

⑤教師再引導。

六、拓展活動

①學生閱讀資料袋,與自己收集的資料對照。

②分工合作,蒐集有關昆蟲奧祕的資料,設計一張手抄報。

1、課前可讓學生回憶曾經學過的課文《蜜蜂引路》,留心和收集有關蜜蜂的資料。

2、在識字、寫字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試、超”是翹舌音,不要讀成平舌音;“證”是後鼻音。在寫字指導方面, “試”的右邊不要多一撇,“概”的中間不要寫成“良”,“減”的左邊不要寫成三點水;要指導學生根據字形結構的特點,把字寫正確、寫端正、寫勻稱。

3、指導學生初步學會默讀。教學時,先讓學生明確默讀要求,默讀時要集中注意力,不出聲,不指讀,邊讀邊想,動筆畫出重要的詞語和句子。然後可採用分層次默讀的方法進行訓練;初次默讀,整體感知全文,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再次默讀,深入到詞句或帶着問題思考。如,爲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麼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弄清楚作者試驗的過程,然後畫出文中自己感受比較多和比較深的句子或段落,多讀幾遍,細緻深入地加以體會。

4、課文的描寫處處體現着作者嚴謹的科學作風。作者嚴謹的作風體現在:課文的開頭,作者用了“聽說”一詞。是聽說的就不一定真實可靠,因此這既成了“我”作試驗的原因,也體現了“我”不輕信盲從的求實的科學態度。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認真理解“聽說”一詞在這裏的意思。捉自家花園的蜜蜂,爲的是便於觀察;給蜜蜂做上記號,是爲了好與其他蜜蜂區分;在兩裏外放飛,路稍遠一點,更能說明問題;叫小女兒等在蜂窩旁,是爲了掌握蜜蜂飛回來的時間等等。這一系列試驗過程,充分體現了作者做事嚴謹的品質。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試驗的過程,然後讓學生說一說,能不能少掉其中的.某一個環節,通過這樣的比較,體會作者科學的作風。作者不光是認真觀察,而且用心思考。可提示學生注意“我想”“我推測’”“也就是說”“確確實實”等詞語不僅十分準確地表達了作者的心理,還體現了作者善於思索的品質。課文中的結論,作者有明確肯定的地方(不是超常的記憶力),也有模糊存疑的地方(無法解釋的本能)。這不奇怪,科學史上這種現象很多。教師酌情給學生講一講法布爾生活的時代和當時研究條件的侷限,再結合參考資料的有關內容(也不一定是定論)啓發學生思考:重要的不是要找到一個明確肯定的答案,要學習的是滲透在試驗過程中的探究精神。對試驗結論,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理解。學生也可能會發問:那三隻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是什麼?超常的記憶力算不算蜜蜂能辨認方向的一個因素?但不管怎麼說,作者能夠坦然說出自己無法解釋的結論,更進一步說明他是一個嚴肅地對待科學、實事求是的人。

5、課後編排了資料袋,其中介紹了蜜蜂有趣的知識,(跳圓舞,擺尾舞),學生可以與自己收集的資料對照,也許還有新的發現。有條件的同學,學完課文後,可以再觀察觀察蜜蜂,看看還能有什麼新的發現。

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①教師引述。上堂課我們領略了植物王國的奇妙,這堂課我們將走進昆蟲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蟲世界的奧祕嗎?

②師板書課題。今天要探究的對象是蜜蜂。對於蜜蜂,你知道些什麼嗎?

③學生把自己從書上或網上查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分享。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學生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讀課文,教師糾正字音錯誤。

④學生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大意,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細讀感悟,經歷探究

①學習第一自然段。

學生:

a.讀一讀。讀第一自然段。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個什麼試驗嗎?從“聽說”一些詞你體會到什麼?

c.說一說。假如是你,你想怎樣做這個試驗?

教師板書“試驗”兩字

②學習第二自然段。

師:下面我們來仔細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樣試驗的。

a.讀一讀。學生默讀第二自然段。

b.畫一畫。學生畫出能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語或句子。

c.寫一寫。若干學生把畫出的語句寫到黑板上。

d.議一議。

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句有沒有全部找出?

爲了保證試驗的成功,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須的?

e.猜一猜。假如我們沒讀過下面自然段的內容,你覺得這些蜜蜂能找到家嗎?理由是什麼?

f.講一講。先指名學生複述這一自然段內容,然後同桌互述。

三、精讀課文,探究結果

①學生多遍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讀。

c.教師激勵:覺得自己能讀得和他一樣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來再讀。

②學生感知主要內容。說說蜜蜂回家的只數和時間。

③學生討論辨別。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兩隻,能不能說蜜蜂有辯論方向的能力?

④學生再讀再思,深入理解。

a.兩次回來的蜜蜂情況有什麼不同?

b.結合課文有關內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來的蜜蜂,中途中會遭遇到什麼情況,你會怎麼想,怎麼做?(可先讓學生充分想象,再請多人次說)

c.其他同學評點他們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師深入引導:從蜜蜂回來時遭遇到的不同情況,你有沒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強的辯認方向的能力?說說理由。

四、賞讀片斷,表達感情

①教師引導。小蜜蜂真了不起!你們覺得小女兒告訴爸爸說有兩隻蜜蜂回來了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再想一想,當作者介紹“二十隻蜜蜂中,十七隻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時,口氣又是怎樣的?

②學生自讀體會。

③指名學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現性地分別朗讀相關的兩段,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再思導疑,再激興趣

①誘導生疑:讀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後,同學們對蜜蜂具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產生了一些疑問?

②學生髮問。(主要目的就是要誘發學生提出疑問,把興趣拓展到課外的生活實踐中去。)

③教師引讀。我們來看看作者法布爾是怎麼說的,好嗎?

④學生多形式地朗讀,或指名讀,或小組讀。

⑤教師再引導。

a. 對於法布爾所說,同學們還有什麼想法交流嗎?

學生交流。

教師酌情給學生講一講法布爾生活的時代和當時研究條件的侷限,再結合參考資料的有關內容(也不一定是定論)啓發學生思考:重要的不是要找到一個明確肯定的答案,要學習的是滲透在試驗過程中的探究精神。

b.學生質疑

師:讓我們一起到書籍中,到生活中,用我們的實踐和智慧去解決這些問題好嗎?

六、拓展活動

①學生閱讀資料袋,與自己收集的資料對照。

②分工合作,蒐集有關昆蟲奧祕的資料,設計一張手抄報。

三年級語文教案7

一、 複習(說句練習)

1、 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去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在我說的一句話裏,請你認真聽,聽清楚,還要講清楚。說得好,我們就去這個地方遊玩,好嗎?

老師說句子: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裏的一顆明珠。(說兩遍)

2、 你們知道這個天堂是哪裏嗎?(杭州)

過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數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聞名天下,贏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西湖的秀麗,不僅表現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現在環抱她的羣山,不論從哪個角度來遠眺、近詳,西湖總是那樣的秀麗,令人流連忘返。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去看西湖的山、湖(板書:山湖)

二、 學習第二自然段

1、 電腦出示西湖青山綠水的畫面伴隨朗讀

思考:你站在西湖邊看到的山是什麼樣?湖是什麼的?

2、 交流剛纔的問題:

3、 同時板書:層層疊疊,綠青濃淡

靜如銀鏡,一閃一閃

4、 這麼美的畫面你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出來嗎?

學生自由練讀。

請個別學生讀。

集體配音朗讀。

5、 (課前教學生一些句子。或讀讓一兩個來讚美西湖。學生不會也可以由老師來說)

過渡:是呀,正因爲如此,西湖又有了一個比作美女西施的美名--西子湖。西湖之美,美在外有山,湖中有湖,園中有園,四季景色都能使人賞心悅目。尤其以西湖爲中心的“西湖十景”更是聞名遐邇。下面就請同學們隨我而來。

三、 學習第三自然段

1、 教師指着畫面講述第三自然段。(電腦出示畫面)

2、 學生可自由說說自己通過查找資料介紹有送景點的介紹。

學生需準備:孤山 白堤 蘇堤(可以是圖片)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聽了同學的介紹,我覺得西湖真美。不過,課文也寫得也很美,有幾詞用得特別好,你能讀一讀把它找出來嗎?

3、 我們一起把這部分的.內容有感情地朗讀好嗎?待會兒,我要你們來做小導遊介紹西湖。

4、 誰願意當個小導遊來介紹西湖的幾個景點。

學生自由準備

請個別學生來介紹

過渡:剛纔聽了小導遊的介紹,覺得西湖特別美,真讓我看到了人間天堂。西湖的美景使古往今來的中外賓客目不暇接,遊興難盡。置身其間,眼裏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詩、如畫,如夢。每當清秋氣爽,湖面平靜如鏡,皓潔的秋月當空,月光與湖水交相輝映,頗有“一色湖光萬頃秋”之感,下一節課我就帶同學們去觀賞西湖秋色。

四、 學習第四自然段

1、 聽配音朗讀。(電腦出示畫面)

2、 看着這樣一個畫面,聽着優雅的聲音,你是否也想來做一次配音演員呢?

3、 學生自由朗讀。

五、 總結:

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裏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

無不爲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讓我們以蘇東坡的詩句來結束今天的遊覽吧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六、 背誦你喜歡的一段、

板書:

青山 層層疊疊 綠青濃淡

西湖 湖水 靜如銀鏡 一閃一閃

景點 孤山 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月光 明月東昇 華燈倒映

三年級語文教案8

《北京》教學設計(第一教時)。

教學目標:

1、 瞭解課文如何按方位順序介紹天安門廣場及其四周、中央的主要建築物。

2、學習課文寫法,練習按方位順序說話。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第二自然段,能按方位順序介紹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的建築物。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遊戲):有意識的.用遊戲的方式同學生一起復習有關方位詞語,爲學習課文做好鋪墊。我們三(1)的小朋友特別聰明,反應很快,對嗎?那好,我們先來做個遊戲。板書:東南西北

這些表示方位的詞語叫做“方位詞”(板書)

一、談話揭題

1、板書:北京看老師寫字,一起讀一讀。

看到這個詞,你想說什麼?

2、問:小朋友,你們去過北京嗎?你從哪裏看到過北京?

3、誰說說北京怎麼樣?(課題後劃)

三年級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學習寓言《南轅北轍》,瞭解故事內容。

2.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在瞭解寓言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寓意,生動表演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師:誰能說說你都學過那些寓言故事?(指名回答)

生1:我知道的有《揠苗助長》、《守株待兔》。

生2:我知道的有《亡羊補牢》、《掩耳盜鈴》《愚公移山》。

生3:我知道的有《自相矛盾》、《畫蛇添足》、《南轅北轍》。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南轅北轍》這則寓言故事(板書課題),看看其中蘊含有什麼樣的道理。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爲了檢查學生的課前參與情況,讓學生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初讀故事《南轅北轍》。

要求:1.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用自己的話說說你對“南轅北轍”這個詞的理解。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並能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三. 檢查初讀情況。

1. 指名讀課文,集體正音。

2. 師:誰能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生:一個人想到楚國去,楚國在南邊,他卻往北走,朋友提醒他走錯了,他卻滿不在乎。

3.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你對“南轅北轍”這個詞的理解?

生:一個人想到楚國去,楚國在南邊,他卻往北走。

師:轅:古代車馬前面的兩根車槓。轍:車輪走過之後,路面壓成的痕跡。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爲了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

四. 分角色讀文。

1. 同桌分角色讀,教師巡視指導。

2. 集體分角色讀。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爲了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對課文的理解能力】

五. 表演課文內容。

1. 學生準備。

2. 指名展示表演。(三名學生上臺表演,一名演去楚國的人,一名演他的朋友,另外一名演車伕。)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爲了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和對課文的理解能力。】

六. 拓展。

1. 師:學習了這則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麼?

生1:我們不能向去楚國的人學習。

生2:我們應該聽別人的勸告。

生3;行動和目的要一致。

師:行動和目的相反,即背道而馳,是永遠也達不到目的的。

2. 聯繫學習、生活實際談談類似的事情。(同桌交流)

3. 師:我們今後應該怎麼做?

生:行動和目的要一致。

師:行動和目的要一致,才能達到目的。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爲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把語文教學和實際生活相結合,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讓學生知道學有所用,激發學生學語文的興趣。】

三年級語文教案10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課文按時間順序描寫的方法。

3、學習本文作者的觀察方法,按時間順序寫一種果實的成熟過程。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見過石榴嗎?吃過石榴嗎?對石榴有哪些瞭解,誰來說一說?

二、自學指導:

要求:

1、聽老師範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寫了什麼?

2、學生輕讀課文,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注意字形。

三、自學檢查。

1、重音要讀準:

棗莊、鬱鬱蔥蔥、喇叭、子兒、瑪瑙

2、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說說每個自然段說了什麼,課文按什麼順序寫的?

3、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春天葉

夏天花

秋天果

四、指導精讀: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⑴齊讀第一自然段:

⑵教師教師棗莊

⑶馳名中外是什麼意思?令家鄉聲名遠揚的是什麼?爲什麼這麼說?

⑷教師小結:家鄉的石榴聲名遠揚,這是作者愛家鄉的原因。

2、學習第2自然段。

⑴指名讀第2自然段,思考下面問題:

①這一段寫了那兩個季節?石榴有說什麼特點?

②作者用哪些詞來寫葉子,花的?

體會鬱鬱蔥蔥的意思。

彷佛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說明了什麼?這樣打比方合適嗎?

⑵朗讀第2自然段,體會作者的寫作順序。

五、作業:

1、抄寫課後的詞語。

2、仿寫句子。

例:石榴花彷佛是一個個小喇叭,正鼓着勁兒吹。

六、板書:

石榴

春天葉________

夏天花________

秋天果________

第二課時

一、聽寫生字:

二、繼續精讀課文

1、指名朗讀第3自然段,回答下面練習:

這一自然段主要寫(春、夏、秋)季石榴(葉子、花、果實)的生長情況。

2、默讀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寫石榴的果實的?有什麼變化?畫出表現石榴果實特點的'詞語。

3、討論:作者按什麼順序寫石榴的果實的?哪些詞語表現了這些變化?

4、指導朗讀:請同學們帶着高興的心情來讀這一段。

5、學習第4自然段。

⑴過渡:長得這麼可愛的石榴,味道怎麼樣?我們一起來看。

⑵輕聲自由讀課文,小組討論:課文從那些方面寫石榴子兒的?

討論有:顏色:紅白相間晶瑩透亮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

體會晶瑩的意思。

6、齊讀這一自然段。

7、教師小結:作者按時間順序,寫石榴果實的生長變化,還特別注意認真觀察了石榴果實的顏色變化與外形特點。我們在今後的寫作中要學習這種方法。

三、作業:

1、背誦課文3、4自然段。

2、品嚐一種水果,並模仿第4自然段寫一段話。

三年級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1、結合學生熟悉的情境,使學生初步學會有序地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2、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經歷“數學化”的過程,適時地滲透數學符號化思想,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3、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有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結合具體情境,能夠進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2、結合教學,培養學生的符號感和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能夠進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學生分析:學生都知道搭配的簡易方法,而且很想動手操作,但要抽象出數學原理,還得進一步學習新課。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教育軟件)、實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老師想和家長們成爲好朋友,新朋友見面時,爲了表示友好,一般都要握握手。2、老師隨意與家長握手,有意讓秩序亂起來,有意重複握。3、師:剛纔老師已經與多少位家長握手了?(不知道)你們爲什麼也沒記住呀?(太亂了)4、師:是呀,太亂了!老師也不知道握了幾個了。下面老師要是再握一次手,你們說應該怎麼做?(注意點什麼?)5、學生說,教師板書(有順序,不重複,不遺漏)

“看來同學們都同意要有一定的順序。6、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像你們剛纔所說的有順序,不重複,不遺漏,這節課我們就用有順序、不重複的思考方法一起來研究搭配中的學問——板書(搭配)

二、自主探究新知。

1、動手操作,感悟有序。

講述:元旦到了,小紅的媽媽爲她準備了2件上裝,3件下裝。(課件出示)

提問:從上裝和下裝中各選一種穿,一共有幾種不同的穿法?(生:5種、6種……)

到底有幾種?你們能有序地來搭一搭嗎?(學生搭配)

展示搭配:(學生邊說邊擺出兩種不同的方法,一共搭出6種。板書2×3=6)():通過學生觀察、操作、彙報、交流,理解2個3和3個2兩種不同搭配方法的結果是一樣的,並初步感悟到搭配的有序性。]

2、選擇方法,體驗有序。

(1)改變條件:把褲子增加到4條。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呢?你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在作業紙上連一連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搭配)

教師收集材料,展示結果。學生表述搭配的方法和結果。板書:248

4、測驗證、發現規律。

(1)再次改變條件:上衣增加到3件,裙子4條時,請猜想一下又有幾種不同的搭配穿法呢?(生:有12種)

提問:你是怎麼想到的?

(生:從236,248中可以推測到求兩種事物的搭配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方法能用乘法算……)

(2)求證猜想。

任務:請隨意選擇兩類事物,搭一搭、數一數有幾種?再把這兩類數據乘起來,比一比你發現了什麼?(學生驗證)

(3)反饋:

師:你一類選幾,另一類選幾,數出來是幾?乘起來呢?發現了什麼?學生彙報交流(略)

(4)師生共同小結

兩類事物的搭配,求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可以用乘的方法來計算。

(祝賀猜想正確。)

[點評:教師爲學生提供典型而又豐富的研究材料,通過擺一擺、連一連、猜想和驗證等數學活動,並有理有據地表達數學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學生在擺中感悟,連中體驗、猜想中推理,交流中總結,經歷了一個數學化的過程,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體現了“以學論教”的教學理念。]

三、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講述:剛纔小朋友們自己探究出一個規律:求兩類事物的搭配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可以用乘法來計算,現在我們就來用一用這條規律,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1、引出要搭配的服裝。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交朋友嗎?(喜歡)今天老師介紹你們認識一位新朋友。(播放課件情境圖)

(課件出示):嗨!大家好!我叫貝貝,今天天氣真好!爸爸媽媽要帶我去遊樂園。我想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些,可是我該穿什麼衣服去呢?你們願意幫幫我嗎?(願意)

師:貝貝從衣櫃裏挑出了幾件衣服。(課件出示:五件排成一排)師:這些衣服中有幾件上裝,幾件下裝?你來。

生:有兩件上裝,三件下裝。

師:那是什麼樣的上裝和什麼樣的下裝?(引導學生說出顏色)

師:一件上裝配一件下裝就是一種穿法,那麼你想讓貝貝怎樣穿呀?指名回答。

2。切入課題。

師:一件上裝配一件下裝就是把一件上裝和一件下裝進行搭配。搭配中的學問可大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搭配中的.學問”(板書:搭配中的學問)

師:從同學們的建議中可以看出每個人的審美標準是不一樣的。現在我們就把兩件上裝和三件下裝所有的搭配方法都找出來,讓貝貝自己選擇,好嗎?(好)

二、自主探索,學習有序的搭配方法。

1、提出活動要求。

師:請同學們先聽清老師的要求再動手操作好嗎?同桌兩人合作,拿出信封裏的學具,一個人擺,另一個人數,看看能擺出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2、動手操作。

師:現在開始。

3、學生彙報,到黑板擺一擺。

(1)、請少於六種的小組展示。

師:(拍三下)同學們擺完了嗎?現在我們來進行一個小比賽——把剛纔的學具收到信封裏,比比哪組最快?123哪個小組願意把你們的擺法展示給大家看?請到黑板擺一擺。你們一個擺,一個數,行嗎?下面的同學請仔細觀察,看看他們是怎麼擺的?和你們擺的一樣嗎?(對着擺的同學:)你們擺了幾種?其他同學看清楚了嗎?

(2)、請六種的小組展示。

教學反思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搭配》教學反思。尤其是小學數學,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因此,本節課,我向學生提供了五個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穿衣服搭配問題、早餐搭配問題、解密碼鎖問題、路線選擇問題、拍照問題,對於這些問題的解決,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提問題———引導參與,探究方法———優化思維,實踐應用———解決問題,層次清晰,步步深入,使學生在活動中輕鬆愉快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數學知識與技能,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聯繫實際,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我設計了一個完整的情景串,以小紅想打扮得漂亮些帶大家去兒童樂園玩一整天的活動爲線索,巧妙地設計了幫小紅搭配衣服、吃早餐、開密碼門、選擇路線、及拍照等五個情景,以學生喜愛的生活情境融入整節課的教學,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反思《《搭配》教學反思》。

二、合作探究,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教學中,我將認識服飾搭配、配餐、路線等環節大膽地放手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去探索,去發現。讓學生時刻感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在想一想、議一議、擺一擺、連一連、畫一畫等活動中積極地思考、大膽地操作、方法多樣,且爭先搶後地上臺展現自己,從而充分領悟到:搭配要遵循有序、合理,而且要做到既不重複又不遺漏,初步建立有序、合理的搭配觀念等。

三、讓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

衣服的搭配、早餐的搭配、拍照等是學生身邊經常接觸到的,通過這幾個活動,不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意義,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在細細地反思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我覺得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是:1、關注個體差異不夠到位;2、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總之,作爲數學老師,處理好“數學和生活”的關係,構建師生和諧發展的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將爲之不斷探索。

三年級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背誦全文。

2、學習本課1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用猶如、像、彷彿,宛如等詞語口頭造句。

4、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抓住重點詞語和文中的比喻句,體會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麗。

教學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展示:

1、古詩轉轉龍

2、唱《弟子規》

一、導入

剛纔的課前展示,同學們表現的非常好,那我就送你們一個禮物,請看大屏幕。(多媒體課件出示西湖的美景圖)

問:你們覺得西湖美嗎?

生:美!

看到這西湖的美景圖,不禁讓我想起了我們以前誦讀的一首古詩:

飲湖上初晴後雨【宋】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學生齊聲朗誦

那我們今天再來學習一篇與西湖有關的文章——《西湖》,請同學們齊讀課題。揭題板書:西湖

讀完課題之後,你們腦子裏有哪些疑問?

生:西湖什麼樣子?西湖美不美?……

那就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走進課文。

二、預習

出示預習要求: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

1、藉助拼音,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圈出生字詞,標出文章的自然段。

三、過關檢查

(一)

1、同桌互相讀生字,讀準字音得一顆☆

2、同桌互相讀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得一顆☆

3、檢查完畢,馬上坐端正,再得一顆紀律☆

(二)

老師檢查:

1、詞寶寶(自瀆、齊讀、開火車)

鑲嵌輕拂掠過一圈蘇堤華燈琴聲泛舟素有連綿濃淡猶如格外漂浮掩映一般一幅畫夜幕初垂

2、字寶寶(自瀆、齊讀、開火車)

嵌拂幅掠圈堤幕垂華琴泛素綿淡猶格浮掩般初

3、課文朗讀(抽查4名同學)

四、講解課文

俗語的上半部分:上有天堂。有誰能答出下一半?(下有蘇杭)蘇杭——蘇州和杭州

天堂是怎樣的地方?想象回答(幸福、美好的地方;讓人神往的地方……杭州像天堂一樣美,令人神往。)

1、範讀課文

那鑲嵌在杭州的一顆明珠肯定很美,請同學們邊聽示範錄音,邊在書上劃出西湖美的地方。

2、小組合作討論

想:課文描寫了西湖的`哪些美麗景色?

檢查自學效果。

小組討論,歸納:

西湖美在湖

西湖美在山

理解“遠眺”、“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等詞語。

引導朗讀:誰來讀讀描寫西湖水美的句子?

理解“碩大”,在平靜而寬闊的湖面上你看到了什麼?

十里明湖中,孤山()

西湖美在堤

白堤和蘇堤()

西湖美在島

三個小島()

小結:十里西湖中是怎樣的景象?爲什麼說它是人間仙境呢?讀了哪一句你彷彿看到了仙境?

結合理解“飄逸”、“掩映”、“典雅”等詞語。

西湖美在夜

生自由讀文,想這一段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

出示:夜幕初垂,明月東昇……

總結:遠眺西湖→近賞西湖→月下游賞

五、配樂朗誦

總結: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裏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爲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讓我們配合着音樂,再來朗讀課文,重新體味一下西湖的美景。

六、課外擴充閱讀

《配套練習冊》上的文章——《美麗的西湖》

1、自由讀

2、找學生讀好的段落

3、做相關的閱讀題

七、課堂達標

1、填上合適的詞語:

()的山巒

()的山水畫

()的湖面

()的湖水

()的西湖

()的琴聲

2、試着用“猶如”、“像”、“彷彿”、“宛如”中的任意兩個詞造句。

八、佈置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小節。

2、用“如”、“像”、“彷彿”、“宛如”造句。

三年級語文教案13

《賣木雕的少年》

一、教材簡說

課文講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我”到非洲旅行時,想買一個非洲木雕做紀念,又擔心路途遙遠,木雕沉重,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爲了不讓我帶着遺憾離開非洲,賣木雕的少年等待在賓館前,送給我一個方便攜帶的木雕小象墩,從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靈。景色壯觀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風吹拂的夜晚,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也襯托了賣木雕的少年美麗的心靈。本課敘述詳略得當,作者對美麗的大瀑布風光一帶而過,而是圍繞課文重點,將筆墨放在選木雕、放棄買木雕、送木雕等內容上。課文還準確而得體地運用了許多四字詞組,要注意讓學生積累並學會使用。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一是瞭解非洲人民同中國人民的友誼;二是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三是積累一些四字詞組,並學會恰當地運用。這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學情分析

到三年級的學生學情有如下特點:

1、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獨立識字能力,教過的字能認會寫,但不注重識字方法的習得;還有一部分學生書寫習慣不好,主要表現在字跡欠工整,坐姿不規範。

2、大部分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但由於粵方言的干擾導致一部分學生髮音欠準確,尤其是平翹舌音和前後鼻雲母的字音分辨不清;

3、能用朗讀和默讀理解簡單的文段內容,本文是一篇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並讓孩子們領會非洲人民同中國人民的友誼,這離學生的現實生活和認知水平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要想真正地從人物動作和語言中品味出非洲人民同中國人民的友誼是有難度。

教學中教師應做到以下兩點:

1.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和學習本課中較難的生字讓積累四字詞語。

2.由於感受國際友誼這樣的話題,這離學生的現實生活和認知水平還是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在教學時,老師應該充分做好課前的準備,蒐集資料、圖片製作課件,有條件的話也可以讓學生上網查資料,從而更好地爲上課服務,使學生感受到國際友情。課上,還要訓練學生的有感情的朗讀,從讀中感悟。

三、總體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能夠正確讀“遊覽、名不虛傳、標準”等詞語。

2.積累並運用詞語,欣賞文章語言。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教學重、難點】:讀懂課文內容,明白少年爲什麼送木雕給“我”,感受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學準備】: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四、重難點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內容,明白少年爲什麼送木雕給“我”,感受他美好心靈。

教學難點:通過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五、設計思路

《賣木雕的少年》是一篇敘事文章,這篇課文是學生進行朗讀、積累、發展語言的很好教材,在設計這篇課文時我以課標精神爲準繩,把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對詞句的積累作爲一項重要任務,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點撥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學習的主體。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在課程開始我出示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圖片讓學生欣賞,渲染氣氛,揭開課題,把學生的情感自然地帶入到課文的學習情境中,設想在學生處於躍躍欲試的狀態時,我讓學生讀課文思考主要內容,充分調動氣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爲下面的學習做好準備。

2.抓重點促表達。積累一些四字詞語並學會恰當的運用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教學琳琅滿目、栩栩如生等詞語時,我把它們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並且結合圖片讓學生理解,在此基礎上進行填空練習幫助學生積累詞彙。如栩栩如生這個詞我先讓學生看木雕圖片,讓後找出句子中的位置,說出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最後在結合具體語言讓學生讀、體會、理解,並運用到說話中。

3.讀中悟情,合作學習。《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讓學生朗讀課文並感受閱讀的樂趣,所以在學習課文時我通過“這麼美的`木雕作者沒有買成我和少年的心情是怎樣的?”這一問題帶學生進入課文學習,讓他們產生求知慾,激起主動讀書的願望。在教學我抓住面對這一份遺憾,少年是怎麼做的呢?讓學生自讀劃出寫少年言行的句子,然後我讓學生選擇自讀、感情讀、齊讀等多種讀的方式,讓學生讀懂,並在讀中感悟,通過一讀再讀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體會非洲少年的美好心靈以及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4.抓擴展促寫話。三年級作文是作文的起步階段,語文教學中寫話訓練尤爲重要,我創設了讓學生寫話活動,當學生情感達到__時,在他們抑制不住想表達時我拋出話題:“朋友作爲朋友,你想對他們說點什麼呢或做點什麼呢?”請寫在童心留言板上,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宣泄,思維潛能和創造精神得到充分釋放和發揮。

總之,以讀爲本,激發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感悟到中非人民的友好之情的同時,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特點和積累運用語言是我設計這篇課文的初衷。

六、課時安排以及每課時的教學目標

本課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能夠正確讀“遊覽、名不虛傳、標準”等詞語。

2.積累一些四字成語並運用詞語,欣賞文章語言,學習1-6段。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聯繫上下文理解“遺憾、一模一樣”等詞語。

2.細讀描寫少年言行的詞句,感悟文理,並用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

3.通過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三年級語文教案14

審題

審題,是作文的第一步,可以說,審好題,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審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審寫作內容。

審寫作內容,即題目要求我們寫什麼。就是要弄明白文章是要求寫人,還是寫事;或是寫景。

第二,審內容的限制

審題還有一個關鍵的內容,就是弄清文題對習作限制。

1、弄清時間限制

有的作文在時間上有一定的限制,審題時要把握住這時間上的限制。比如記暑假中的一件趣事,這道題選材時間限定爲暑假,所寫的事要能夠和“暑假”裏發生的事。

2、弄清地點限制

有的作文規定了地點範圍,審題時要明確其中地點的限制。如記校園裏的趣事,就限制了所寫的人、事、物、景必須是在“校園”裏的所見所聞,只有把握準了這個地方,所寫的內容纔有依託和基礎。

3、弄清數量限制

有些作文出現數量詞,審題時要明確數量上的限制。如寫一件你想寫的事。兩個題目寫作的要求記敘一件完整的事,這樣的`話就不能寫兩、三件事了。

4、弄清人稱的限制

有些作文在人稱上規定,審題時要明確它在人稱上的限制。例如寫一件發生在你身上的事。這個題目就限制了作文要用第一人稱,要從“我”的角度寫自己的事。《文具的爭吵》這個題目,主角就要換成文具了。

習作題目:

1 課餘生活發生的事情 事

2 熟悉的人一件事(特點品質 事)

3 美麗的秋天 景

4 觀察中的發現(日記格式 寫事)

5 傳統文化

6 風景優美的地方 景

7 創編童話故事 事 道理

8 自由選材

閱讀

1、 要三讀短文,第一遍弄清字、詞的讀音、大意;第二遍讀懂大致內容;第三遍帶着問題後進行重點讀。

2、 完成練習要注意:有的題目可以從文字中原詞原句抄下來,有的需要進行歸納、分析、總結。

3、 答問題要完整。

三年級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1、認字8個,寫字7個。學習多音字“處”,繼續練習獨立識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通過查詞典、聯繫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叮囑、開鑿、欣欣向榮、敬仰”等詞語的意思。

3、能試着給課文分段,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學習新詞。

教學難點:

能試着給課文分段,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看圖激趣導入。

1、出示課件,你知道圖上的人物是誰嗎?(大禹

2、簡介大禹。

3、今天咱們就去學習關於大禹的.故事。揭示課題:大禹治水。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1、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學生按要求自讀課文。

3、檢查初讀課文的情況:

(1)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認讀。

(2)指名逐段讀課文,糾正字音。

(3)理解“叮囑、開鑿、欣欣向榮、敬仰”等詞語的意思。

(4)重點指導書寫:野、塞。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層次。

(1)輪流讀課文,思考討論課文的主要內容。

(2)試着給課文分段。

四、作業佈置:

查閱有關鯀禹治水的資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