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五年級教案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集合15篇)

本文已影響 2.63W人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集合15篇)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1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語文教學以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爲核心任務。語文素養不僅表現爲較強的識字和寫字能力、閱讀與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而且表現爲綜合運用語文素養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語文教學提倡學生開展獨立閱讀、自主閱讀、研究性閱讀、創造性閱讀,要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髮表富有個性的見解,這既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是發展學生個性品質、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需要。

二、教學背景分析:

這一課是我從教以來上的第一節語文課,之前我幾乎沒接觸過語文教學,經過聽課以及和學生近兩週的接觸,我對五(7)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有些瞭解。這些學生是在吉老師的教導下成長起來的,相對普通五年級學生,他們有更強的自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我對語文教學極其生疏,不懂該怎樣鑽研教材;不懂該怎樣用教材去教學生;更不懂該怎樣合理設計教學環節。吉老師的常態課都上得的出神入化、遊刃有餘,學生的思維活躍、語言細膩精緻,不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實踐是很難達到那樣的水平的,這就更使我緊張。我只是聽了吉老師幾節課,就斗膽教吉老師的學生,心裏揣揣不安,但不管多困難,總要邁出第一步,哪怕失敗,也是寶貴的。

(一)教學內容分析:

《松鼠》是一篇科學小品文,出自法國博物家布豐之筆,文章用詞凝練,用比喻、擬人等方法對松鼠的吃食、外形、居住、行動、搭窩、生育等幾個方面進行了精當的介紹,字裏行間流露着作者對松鼠的喜愛。教學中要着重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和抓住文章重點詞句,分析得出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松鼠的,體會作者所表達的真摯情感。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思維活躍,有一定量的語言積累,比較善於對課文文本進行分析,有能力很好的瞭解文章主旨和作者寫作意圖,體會作者情感。

(三)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說明:

嘗試着通過引導學生朗讀,分析文中的重點句子和段落,使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特點;通過分析課文,激發學生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通過背誦文章中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做一些語言積累。

(四)教具:課件

三、本課教學目標設計:

(一)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朗讀課文,瞭解作者是哪幾個方面寫松鼠的。

(2)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和對文章重點詞句進行分析,瞭解怎樣運用文字表達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蘊含在文字中的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

瞭解本文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三)教學難點:

瞭解本文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四、教學過程設計:

學生活動教師活動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生:喜歡。

生:不喜歡。

學生活動。

學生朗讀並思考。

生:外形居住生活習性。

生:漂亮、乖巧、馴良,討人喜歡。

生解釋“漂亮”。

生解釋:“乖巧”。

生解釋“馴良”。

生讀第一段並畫出描寫松鼠漂亮的句子。

生自由讀自己畫的描寫松鼠漂亮的句子和重點詞。

生齊讀描寫松鼠漂亮的句子並分析。

生用自己的話理解矯健、輕快、敏捷、機警等詞語。

生:生讀“襯上一條”到“歇涼。”

生試着用自己的話解釋。

生:原文更具體、形象。

生:松鼠吃什麼東西。

生:讀“它們常常直豎着身子”--”那句。

生:用來形容人。

生:布豐喜歡松鼠。

生:布豐把松鼠當作人看待。

生自由讀。分析課文中的詞句是怎樣表達作者對小松鼠的喜愛的。

生:居住渡溪儲食搭窩生育。

生:建築師。

生用課文中的話說說自己喜歡松鼠的理由。

師:你們喜歡小松鼠嗎?

師:我也喜歡小松鼠。

師:相信你學習了

教案《新人教五年級語文上冊《松鼠》教案》,來自網!

《松鼠》一課你會喜歡上松鼠的。(板書:松鼠)

師:我們來看看,法國博物學家布豐是怎樣描繪松鼠的。

師:請大家讀課文,思考作者寫了松鼠的哪些方面,用曲線畫出來。

師:讀過兩遍課文之後,誰能說說作者從哪幾方面寫松鼠的?

教師引導。

師:用一句話概括松鼠的特點。

(板書漂亮、乖巧、馴良。)

師:我們先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松鼠的漂亮的。讀課文第一段,畫出描寫松鼠“漂亮”的句子。

師:讀一讀你畫的句子。

師:大家都來讀讀。

師:作者是怎樣寫松鼠的漂亮的?

教師指導。

什麼叫清秀?

松鼠眼睛閃閃發光,它的眼睛又不是燈泡,怎麼發光?矯健,輕巧都是什麼意思?

教師輔助學生。

清秀:美麗而不俗氣。

矯健:強壯有力。

輕快:不費力。

敏捷:迅速而靈敏。

機警:對情況的變化覺察得快。

玲瓏:精巧細緻。

師:松鼠的尾巴最有特點,是怎樣的?

(課件出示原文“玲瓏的小面孔”到“歇涼,”強調“襯、翹、躲、歇”等詞。同時出示對比句子。)

師:“襯”是什麼意思?“翹”是什麼意思?“躲、歇”又是什麼意思?

師幫助學生解析:

“襯”:是襯托,表示松鼠已經很漂亮了,有了帽纓形的尾巴就更漂亮。

“翹”:有動感,有活力。

“躲”:松鼠拿自己的尾巴當做傘,躲避陽光,有情趣。

“歇”:像人那樣,累了就“歇着”,把松鼠當作人來描寫,生動、有趣。

師:對比上下兩段,說說自己的感受。

師:作者用擬人的方法使文章更生動了。

師:第一段還有哪些描寫?

師:“送”是什麼意思?

師:說明松鼠很優雅。

師:這些詞語都是描寫人的,作者爲什麼要用在松鼠身上

師根據學生的提問輔助學生理解。

師:從哪裏寫出了松鼠的可愛?

師:誰爲大家讀一讀。

(出示課件:第四段,強調“先再用然後”等詞。)

(板書:先再用然後。)

教師抓住重點詞分析課文。

師:松鼠就像我們人類的小小建---

師:它的作品多麼精巧、實用啊!松鼠真“乖巧”,它智慧、勤勞、關愛家人,和我們人類的情感使一樣的啊!

師:

摘錄下自己喜歡的段落,任選一段背誦。讓我們記住這漂亮、乖巧、馴良的小松鼠。

五、教學流程圖:

教學環節學生活動

通讀課文讀通句子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概括段意

抓住外形描寫的詞句分析第一段

抓住語言特點分析第二段

粗讀第三段通過朗讀分析課文了解寫作方法

抓住重點詞分析第四段體會人文情感

粗讀第五段

六、板書設計

五、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針對學生的思考和發言,給與語言激勵。對學習注意力分散的學生進行提示。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抓住“浸”、“搖”等關鍵字詞,想象畫面,體會作者藉助具體事物和童年回憶表達感情的方法。

2.聯繫上下文和閱讀鏈接,理解句子含義,體會作者留戀童年、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抓住“浸”、“搖”等關鍵字詞,想象畫面.

2.體會藉助具體事物和童年回憶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難點

1.體會作者藉助具體事物和童年回憶表達感情的方法。

2.體會作者留戀童年、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童年是一幅五彩繽紛的畫卷,老師相信你們的童年一定發生過許多有趣的事情,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吧!

生交流自己的童年趣事。

2.通過上節課的預習,我們知道琦君家鄉的桂花也給她帶來了許多歡樂,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她的家鄉,一起去感受那桂花雨帶給她的歡樂!(板書課題)

(二)精讀悟法,學習表達

1.感受“桂花香”。

《桂花雨》的原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特別感人:“桂花,真叫我魂牽夢縈。”這普普通通的桂花,爲什麼這般讓作者魂牽夢縈呢?細讀課文,把自己的感受用簡單的批註寫下來。

(1)獨愛桂花。

引導學生抓住桂樹與梅樹的對比體會作者內心對桂花的親切和喜愛之情。

(2)沉浸桂花香。迅速瀏覽課文,文中哪些地方提到了桂花的香氣?劃出相關語句。

①對比理解。

“桂花盛開的時候,……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爲什麼用“浸”不用“飄”?

在《美麗的小興安嶺》中也曾用到過這個字,還記得那句話嗎?(出示“……整個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濃霧裏。”)這裏的“浸”字好在哪裏?

“浸在桂花香裏”“浸在濃霧裏”中的兩個“浸”字在表達上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

師小結:“浸在濃霧裏”就是浸泡、滲入,說明霧大。文中的“浸”指的是桂花的香氣是無處不在的,這種香氣浸入了村莊的每戶人家,也浸入了每個人的心裏。

②“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

生交流。師小結:一個“浸”字用得巧妙,它不僅巧妙地寫出了桂花的香,而且這種香氣早已不受季節的控制,它一直存在村莊之中,存在人們的生活裏,存在人們的心裏,作者對童年的懷念之情溢於言表。

③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2.盡享“搖花樂”。

(1)桂花的可愛和持久的香氣瀰漫,讓作者對它魂牽夢縈。其實,讓作者最難以忘懷的還是--搖桂花。快速瀏覽課文,找出具體描寫“搖花樂”的句子,邊讀邊想象畫面,並談談自己的理解體會。

(2)想象畫面。

搖啊搖,紛紛揚揚的桂花落下來,落在了你的--落在了你的--還落在了你的--你會有什麼感覺?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師讀,生想象畫面。

(3)交流想象,感情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師小結:搖花對於母親來說是件不得不做的事,而對於作者而言,卻是一件大事,更是一個好玩的遊戲,是故鄉童年生活的一種甜美記憶。作者借用桂花表達了自己對童年快樂生活的回味以及對故鄉的懷念之情,這就是我們前兩節課學到的藉助具體事物抒發情感的方法--借物抒情。

3.體會“桂花情”。

①這桂花雨,讓我們沉浸在桂花的香氣之中,更讓我們沉浸在濃濃的鄉情和無盡的歡樂中。來到杭州,小山上的桂花香飄十里,可母親卻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這是爲什麼呢?

聯繫“閱讀鏈接”,結合課文內容,談一談對母親的話的理解。

②桂花的香,搖花的樂,對童年的懷念……這一切都源於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孩子們,桂花是故鄉的香,月亮是故鄉的明,溪水是故鄉的甜。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這一場場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讓我們收穫的不僅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樂,是溫馨,更是一種心靈的滋潤,一種長長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牽掛,一種人生的幸福。

(三)整合閱讀《生靈有情》P49《春酒》

1.默讀課文,想想作者寫了兒時在故鄉的哪些生活片段?爲每個片段擬個小標題,說說春酒給“我”帶來的美好回憶。

2.文中哪幾處寫出了“我”對春酒的喜愛之情?劃出相關句子。

3.作者懷念的僅僅是家鄉的春酒嗎?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板書設計

桂花雨

感受桂花香浸

盡享搖花樂搖

體會桂花情

一縷濃香飄十里

一抹鄉愁刻心間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根據習作提示,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習作,能寫出最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表達自己真情實感。

2、能感受父母的愛,與同學、父母溝通情感,建立良好的關係。

教學重點:

習作訓練。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誘發動機

談話導人。上節課,我們交流了父母的愛以及對父母的愛的看法,知道世上最愛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在生活中,有沒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時候呢?讓我們借這次習作的機會,和他們交流、溝通一下吧。

二、創設情境.出示話題:

1、你曾經有過不理解父母的時候,但通過一些事情,體會到了父母的愛。

2、你對父母提出一些建議,比如,請他們改進教育方法,或勸說他們改掉不好的習慣。

3、你想和父母說的其他心裏話。

誘發動機.針對這些話題,你準備選擇什麼話題來與自己的父母溝通呢?

三、自主選擇,小組合作。

1、自主選擇,各自思考選擇適合自己的話題,準備寫什麼內容。

2、彙報話題,請一小組同學,說說自己選擇什麼話題,瞭解話題選擇情況,鼓勵每個話題都有人選擇。

3、小組合作,請前後四個同學組成一個小組,說說自己習作內容,互相評議一下,看看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並推選代表準備在全班交流。

四、全班交流,打開思路。

1、代表交流,每個話題選擇一個小組代表交流,要求把內容儘量說具體。

2、師生評議,要點:a.是否有自己最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b.是否表達出自己真情實感.c.否有具體事例,或事例是否具體。

3、明確要求,學生寫作。

4、明確要求,讀讀“習作”提示的最後一段話,說說給我們作了哪些提醒?(寫最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完後讀給爸爸媽媽聽,和他們交流意見.)。

五、各自習作。

1、修改草稿.各自或者互相修改習作草稿。

2、謄寫習作。

六、習作講評。

1、小結習作情況.運用激勵機制,總結這次習作情況,並表揚習作優秀、進步的同學。

2、提出任務.這次習作評講的重點是:a.是不是自己最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b.是不是表達了真情實感。

3、欣賞佳作,師生互動。

4、欣賞佳作片斷,共同評議.(選擇3~4位學生的習作片斷,進行欣賞,說說值得賞析兩篇學生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兩點評議。

5、小組交流,互評互議。

6、自讀習作,互相指出優點和不足。

7、各自修改,繼續完善習作.修改中,提醒如語句、標點、字等也要修改;訂正同學、老師修改中指出的問題。

以下是我對作文教學的一點體會:

一、寫作是一種主觀情感的抒發,是一種個性化的書面表達。

一篇爲人稱道的好文章,往往滲透着作者真摯濃厚的感情。誠如葉聖陶先生所說:“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後有所撰作。”作文過程中,學生常常覺得沒話說,沒有表達的也有不少學生佔有了材料,心中好像也有話要說,卻陷入一種不知怎麼用文字表達出來的尷尬境地。其原因就在於他們的語言、詞彙積累得太少,這就要求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用書面語言表達出來,並且加以生動化和形象化,以培養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觀察和分析的基本素質。而要使學生通過文字,寫出對人或事物神韻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尤爲重要,這需要執教者對學生進行情感的培養。本課以話說“母愛”貫徹始終,努力創設教學情境。本課將音樂恰當地引入課堂,用歌聲撥動學生情感之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啓迪學生的思維,有利於調節學生的情感,使之產生共鳴,這樣,學生寫出的文章,纔有生活氣息,有真情實感,才能避免寫空話、假話的弊端。

二、人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

在一定條件下,人的情感可以感染、相互影響,從而產生相同的情緒體驗。這就要求教師要以熱情的言行,將自己的積極情感體驗傳導給學生,以激發學生的寫作情感。本課中,教師充滿激情的話語,傳遞着教師真摯的情感,強烈地影響着學生的情緒,使學生產生積極向上、愉悅振奮的情感體會,誘發學生對作文的內驅力,從而積極思維,興味盎然地投入作文活動中。

三、思想情感是藉助語言文字來表達的。

在作文中,思想情感與語言文字一個個聚焦點的整體聯繫,才構成了語言文字與思想情感有機結合的有血有肉的鮮活文章,才使得我們面對的文中景物是那麼活現,人物是那麼活脫,情感是那麼真切。因此,在作文教學中,要抓住語言文字與思想情感的聚焦點引導探究,促使對語言內涵的深刻理解和思想情感的深切領悟,使語言訓練與情感薰陶水乳交融。引導學生運用語言表情達意,抒發情感,這既是語言訓練的重要方法,又是情感薰陶的有效手段。本課中執教者以“排比句”句式語言學習與情感實踐的結合點,由句式學習延伸開去,指導寫作實踐,達到了語言運用與情感薰陶的較好結合。

這次“口語交際·習作”是本組教材“父母之愛”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同學生生活聯繫非常緊密。

口語交際

讓學生在交際與溝通中理解什麼是真正的父愛母愛,是這次“口語交際”的編排意圖。安排體現了三個層次。

先通過出示三則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出話題,讓學生評說,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一個小故事,媽媽的包辦,使劉明明養成了丟三落四的不良習慣。應該像《慈母情深》中的母親,有意識地鍛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第二個故事中的爸爸教育方式不當,使馮剛畏懼考試。爸爸應該幫助他找出失敗原因,鼓勵他盡力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第三個小故事中,李路傑的成功是爸爸正確引導的結果。

“口語交際”的另一個話題,是把自己與父母之間發生的小故事講給同學聽,並談談看法。這是前一個話題的拓展,與生活聯繫得更緊密。

課後還可以給爸爸媽媽講上面的三個小故事,請父母談看法,與父母交流。

教學中,結合三個故事談看法,要廣開言路,暢所欲言。口語交際過程中,要讓學生打開思路,充分交流。同時,要注意蒐集反饋信息。在教學的全過程,教師都要加以引導。

習作

內容:通過具體的事,體現對父母由不理解到理解,體會到父母的愛;建議父母改進教育方法,勸說他們改掉不良習慣;同父母再說說其他心裏話。

要求:選擇最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暢所欲言;表達真情實感;寫完後讀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中,首先要引導學生打開思路,選好寫的內容,這是習作能否做到真實具體、言之有物的關鍵。第二是溝通要真誠,只有真誠,才能做到表達真情實感。把習作讀給爸爸媽媽聽,這個環節一定要做好,目的是讓孩子加強與父母的溝通,增進了解,融洽關係,形成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圍。這也是語文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繫,爲生活服務的具體體現。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本節課以“理解陶校長的講話及從中受到啓發”爲任務,“讓學生了解演講的特點,並堅持做到每天四問”爲目標展開教學,具體可分爲知識、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來進行培養: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讀《陶校長的演講》,瞭解陶校長演講的內容及演講的特點。

(二)能力與方法目標:

1、理解能力。

2、演講的能力。

3、從陶校長的演講中體會到陶校長對我們的期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從陶校長的演講中引發對自己對人生的思考,學做真人。

以聽讀陶校長的演講,讀陶校長的演講,交流陶校長的演講,感悟陶校長的演講進行本教學設計。以聽演講,讀演講,交流演講,增強故事感。讓學生髮現陶校長的每天四問之間的聯繫通過感情朗讀與換位思考的方法讓學生體驗共情。錄音、演講的引入以及體驗式學習,增強娛樂感。從陶校長的演講中體會他對青少年一代的關心,從每天四問中引發對人生的思考。

教學活動

陶校長的演講

一、學生介紹陶校長,聽他的演講。

(聽錄音,交流預習準備的資料)

二、再讀課文,小組討論交流演講的特點。

(根據預習時查找的資料和聽過的錄音進行交流)

三、再仔細讀課文,小組討論

(1)陶校長的演講主要講了什麼?

(2)是分哪幾個方面來談這個問題的?

(3)陶校長的演講是怎樣注意演講的特點的?

四、導學第一問:身體有沒有進步?

1、作者爲什麼要先問身體有沒有進步?(默讀圈畫有關的詞句)

2、再讀體會關聯詞的作用(填空比較,談重要性)

因爲……有了……纔有……,否則……將

3、怎樣纔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4、本段(引讀)理清層次:先問什麼?再問爲什麼這樣問?最後提出什麼希望?

5、導讀卡片:健康第一健康是生命之本健康堡壘。

五、自學第一問第二問第三問,學後小組討論下列題目。

(1)問什麼?

(2)爲什麼要這樣問?

(3)怎樣纔能有進步?(教師注意點撥關鍵處)

(4)理清層次。先問什麼?再問爲什麼這樣問?最後提出什麼希望?

六、小組間比賽,以讀比感悟,深化傾吐

1、各組派一代表讀,要讀出激情,讀出關懷、愛護和演講的語氣。

2、小組各派代表談談陶校長爲什麼要作這篇演講?體現了他怎樣的感情?

3、小組搶答:陶校長希望同學們從小樹立(),築起(),學習上認準(),刻苦鑽研;工作上要培養(),認真負責地做好(),要學做()。這樣就可以()。

他的演講言真意切,使我們感受到老一輩教育家對學生的()。

4、傾吐練習:小組先任選一題,在小組間進行練習,然後推選一代表在全班演講。

A、《陶校長的演講》讀後感

B、《我也要每天四問》

C、陶校長,您聽我說……

七、作業:課後第四題。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5

教學要點:

精讀課文,抓重點詞句的朗讀理解,從而理解詞的內容,領略詞的意境;並相機進行美的教育。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演示課件:(皓月當空,萬里無雲的圖片)

同學們,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你能描繪一下圖上的景色嗎?

在月色如此美的中秋佳節,你們家通常是怎樣渡過的呢?

2、引入:(課件出示圖片)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人們都在歡歡喜喜地品嚐着瓜果,觀賞着明月,只有文學家蘇軾卻心緒不寧。同學們,蘇軾爲什麼在中秋之夜心緒不寧呢?你們想知道嗎?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

二、學習課文2、3小節

1、同學們,你們讀到了嗎,蘇軾爲什麼心緒不寧呢?

2、學生交流

根據交流重點抓“手足情深”“形影不離”“又有”等詞的理解體會

A、你從哪裏看出他們倆手足情深呢?(小時侯……)

B、你從“形影不離”這個詞中能體會到什麼呢?

C、“如今屈指算來,分別又有七個年頭了!”從這句話中你又有什麼體會,主要是從哪個詞中體會到的?

3、指導朗讀

結合學生的交流,請他們讀

你能讀好麼?你能把這種感情讀出來嗎?你會用朗讀表現嗎?

4、引說:

蘇軾之所以會如此“心緒不寧”,是因爲——(蘇軾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蘇軾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時侯——……長大以後——……如今屈指算來——……怪不得蘇軾會這樣——(思念弟弟呢!)

 三、學習課文第4節

1、過渡:(演示課件:課文插圖)

瞧,月亮漸漸西沉,擡頭望月,月光如水,它還透過窗子把銀光灑到牀前,這是多麼美的夜晚呀!同學們,在這樣的夜晚,你會做些什麼,想些什麼呢?

可是在月色這麼美麗的中秋節晚上,蘇軾躺在牀上,心裏不禁埋怨起來了。你們想知道蘇老先生爲什麼“埋怨”,究竟“埋怨”誰嗎?

2、指名朗讀

指導看圖

同學們,這時候的蘇軾神情怎樣?(眼睜睜)

那圓圓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睜睜地望着,會覺得怎樣?用你的朗讀來回答吧。指導讀好“偏偏”一詞。

3、交流討論

點擊課件出示課文插圖,指導看圖。

師:同學們,看,明月當頭,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麗,這個躺在牀上的人如果就是你。那你現在是身在異鄉,與親人朋友已分別多年,這時,你看着月亮會想些什麼?自言自語說些什麼呢?

4、配樂朗讀

是呀,在月亮這麼圓這麼明的中秋之夜,蘇軾卻見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裏是多麼不好受呀!耳畔傳來憂傷的樂曲,更增添了蘇東坡的思念之情,感傷之情。

指名朗讀,齊讀

四、自由朗讀5、6小節

1、過渡:蘇軾這麼無奈這麼惆悵,後來爲什麼又寬慰了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書

2、交流討論

⑴用自己的話再來說說第一句的意思

(重點理解“悲”“歡”“離”“合”,“隱”“現”“圓”“缺”的意思)

⑵“哪裏會十全十美呢!”你是怎麼理解的?

⑶他還想到了什麼呢?指名讀第二句

聯繫上文說說

3、想到這裏,蘇軾的心裏就感到寬慰了許多,便低聲吟誦起來:

(課件出示)

……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學生跟着老師讀(師生共讀)

4、指名讀,問:你們想了解這五行詞的意思嗎?課文已經告訴我們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聰明的同學最先找到。

5、指名再讀意思

問:這意思你們都讀懂了嗎?

指名讀意思

6、出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你們能找到這句話的意思嗎?指名說

你能聯繫上文說說你的理解,體會嗎?

7、出示詞文,師範讀

8、指名生讀,提示:低聲吟誦

五、總結

1、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再來感受一次蘇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變化吧。

2、同學們,你們想知道詞的全部嗎?

出示:師範讀——課後你們自己去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嗎?

《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6

又到一學期的複習時,我們知道複習是爲了提高學生成績,當然更主要是給學生查漏補缺,使得某些學生因爲平時的缺漏而存在的不理解,能在複習中得以理解,進而爲以後的學習打下紮實基礎。在今天的複習交流活動中,我根據組長安排是講講關於第四組課文的複習要點。

教材分析:第四組課文由《釣魚的啓示》《落花生》兩篇精讀課文和《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珍珠鳥》兩篇略讀課文組成。每篇課文都以生活中的啓示爲主題,都是以展示生活中的一件件事例,來告訴我們如何做人的哲理的。具體學習這些課文,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領會作者從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啓示,抓住關鍵詞句,體會這些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本次習作要求從日常生活中選取一件讓自己獲得啓發的事(或憑藉課文提供的漫畫故事),以及給自己留下印象特別深的名言警句,聯繫具體事例,寫清事情的經過和從中受到的啓示。

我在考慮複習這組課文時,我想複習除非是基礎知識與閱讀寫作。於是根據教參要求、教材安排,以及單元檢測卷和學生的課堂作業,作了下面的設想:

一、基礎知識:

1、掌握本組新詞,詞語盤點中讀讀寫寫的詞語,一定要會讀會寫,在複習中可以以聽寫或看拼音寫詞的方式進行鞏固檢測。讀讀記記中的詞語一定要會讀,特別注意發準每個字的音,並在一定的語境中能夠運用。這可以以同桌互檢或認讀給小組聽的方法,加以檢測。

2、這一單元中以“的”“地”組成的詞組較多,因而這一詞組也應該是本組課文中要加以複習的,主要讓學生能正確運用“的”“地”的詞組,並能正確地給以合理搭配。在本組中共出現的詞組,我作了個累積。(彩色)的漣漪(銀光閃閃)的湖面(皎潔)的月光(企求)的目光(不容爭辯)的聲音(沮喪的)孩子(嚴格)的教育(月光如水)的夜晚(永久)的回憶(終生)的啓示(星羅棋佈)的村莊(大膽)的念頭(特殊)的技能(與衆不同)的展覽(絡繹不絕)的人(鮮紅嫩綠)的果實(深幽)的叢林(簡易)的竹條(繁茂)的綠蔓(滾圓)的身子(細膩)的絨毛(美好)的境界(顫動)的筆尖(蓬鬆)的球兒(好奇)的眼睛(親近)的情意(又細又亮)的叫聲(生氣)地叫(小心翼翼)地收竿(熟練)地操縱(得意)地欣賞(神氣十足)地站(不停)地甩動(急切)地問(平靜)地說(依依不捨)地放(清楚)地知道(有力)地擺動(源源不斷)地流出(不動聲色)地寫(高高)地掛(深深)地印(友好)地啄兩下(默默)地享受

3、詞語的辨析。課堂作業本上及試卷上要求區別的是“劇烈、激烈、強烈”“告誡、告訴”“啓示、啓事”“鼓勵、鼓舞、激勵”“展現、出現”這一題,從學生的作業情況看,“劇烈、激烈、強烈”與“鼓勵、鼓舞、激勵”的區別學生是有點搞不清楚的,因而它們的區別,我們要適當讓學生通過練習比較出它們之間的不同,從而正確運用。

4、掌握多音字(空地、播種、便宜)。

5、近義詞

怪(挺)居然(竟然)希望(期望)輝映(映射)囑咐(吩咐)

辨別(分辨)索性(乾脆)乞求(懇求)爭辯(爭論)清楚(清晰)

啓示(啓迪.啓發)告誡(勸誡)愛慕(羨慕)收穫(收成)可惜(惋惜)

體面(好看)開闢(開拓)劇烈(猛烈)熟練(嫺熟)誘惑(引誘)

小心翼翼(小心謹慎)欣賞(觀賞)抉擇(選擇)和藹(慈祥)

夢想(理想)巧妙(靈巧)念頭(打算)吩咐(囑咐)便宜(廉價)

顫動(抖動)信賴(信任)淘氣(頑皮)

6、反義詞

愛慕(厭惡)便宜(昂貴)外表(內心)體面(難堪)熟練(生疏)

可貴(可鄙)實用(沒用)爭辯(沉默)清楚(模糊)誘惑(勸阻)

和藹(嚴厲)巧妙(笨拙)消失(出現)推遲(提前)居然(果然)

愛慕(嫌棄)溫暖(寒冷)熟悉(陌生)享受(吃苦)淘氣(乖巧)

遙遠(附近)嚴格(放鬆)短暫(永久)

7、關聯詞的運用:儘管……但是……要是……就……既然……就……不但……還……雖然……但是……因爲……所以……

8、重點的句段必須背誦抄寫。在本組的課堂作業本中,每課都有“收藏屋”要求把文中含義深刻、對我有啓示的語句抄下來。故每課中給人深刻啓示的重點句,能夠熟讀背誦,牢記於心,自覺用這些富有哲理的話來指導和規範自己的行爲,做一個誠實善良,樂觀向上,有益社會的人。我摘錄如下:

《釣魚的啓示》、能正確抄寫描寫月夜美麗景色的句子(晚霞輝映的湖面上濺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漣漪。不一會兒,月亮升起來了,湖面變得銀光閃閃)和課文的重點句(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並結合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對這些句子的理解。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積累好詞佳句(腳底下,星羅棋佈的村莊環抱着羅馬,如蛛網般交*的街道,一條條通往城市廣場。我大喜過望,腳下彷彿踩着一朵幸福的雲。那朵幸福的雲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頭喪氣地與她告辭。一條時裝的河流,源源不斷地從我的時裝店裏流了出來。)能背誦、默寫父親教導“我”的話(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這樣。假如你發現走這條路不能到達目的地的話,就可以走另一條路試試。)並領會它的深刻含義。

《落花生》能正確抄寫第10自然段,“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裏,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及“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和“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並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珍珠鳥》抄寫課文最後一句話(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並理解其含義。

而通過課堂作業本及考試學生反映的情況來看,在這一單元存在的最大問題,還是課外閱讀,故加強課外訓練是重點。

二、閱讀

本單元的閱讀思想性較深刻,給學生的分析帶來較大困難。因此我認爲,像這種閱讀題,我們一定要按本組的教學目標,教會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體會詞句的含義的方法,然後尋找相應的主題或相應的內容的文章,給學生以訓練。首先讓學生養成讀通讀熟文章再解題的習慣,然後再根據要求答題。

三、習作:雖然習作中的取材有三個方面,但每個方面都是寫一件事,因而習作指導重點是把事情的發生和經過講清楚,把從中得到的啓示說明白;

複習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13《釣魚的啓示》認讀生字,聽寫新詞,區別積累的、地、得的詞組,讀熟課文概括主要內容,理出“我”的心情變化,會區別運用“劇烈、激烈、強烈”“告誡、告訴”“啓示、啓事”,背誦抄寫課文中描寫月景及重點句。

第二課時:14課15課16課,內容見上

第三課時,閱讀訓練與習作指導。習作(可以是拿出教學時寫過的習作,重在指導後,重新修改)

第四課時:進行檢測

注:像一些抄寫練習我們可以放到回家作業中完成,包括園地中的“日積月累”知識。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抄寫自己喜歡的段落。

2.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覆讀書的方法,並受到啓示。

3.感受作者對閱讀的熱愛,繼續開展關於閱讀的綜合性學習,逐步培養學生“以書爲友”的習慣。

教學重點

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繼續開展讀書的綜合性學習。

教學難點

理解反覆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

課前準備

①課件出示相關句子。

②收集讀書的名言,整理自己讀書的方法。

第一課時

一、學習要求:

1、自讀課文一遍,讀正確。四人組輪讀課文相互指正評價。2、認讀生字口頭組詞。

3、寫生字,寫正確。小組評價,比比誰寫的規範漂亮。

二、分組學習。

三、檢查學習結果:指名讀課文,聽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①同學們,如果你獨自駕舟環繞世界旅行,並且你只能帶一樣東西供自己娛樂,你會選擇帶哪一樣呢?(指生說)是呀,錢?不行,這東西一用就用完;照相機?不好,這麼多的景點,哪裝得下……這道題還真讓我們很難做出選擇。環繞世界旅行需要多長時間呢?

②出示課文課件,學生朗讀出示資料:

麥哲倫完成人類歷史上第環球航行用了整整3年。

日本一位71歲老翁獨自完成環球航行歷時234天。

2006年,中國人首次完成帆船環球航行歷時185天。

③學生配樂朗度地二自然段,並齊讀最後一句話:我相信我會選擇書。

你對作者的選擇有異議嗎?

④出示作者小資料揭示課題:

本文是在1974年的世界兒童圖書節上,英國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她作了熱情洋溢的獻辭。齊讀課題,認讀“侶”。猜猜作者在本文中寫了什麼?

二、讀書交流,體會作者情感

1作者爲什麼會選擇書陪伴自己旅行呢?

自由讀課文,用”“劃出相關的語句。讀一讀句子,說一說體會。(小組交流)。

①學生彙報交流,指導朗讀

彙報交流“爲什麼總能從一本書中發現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指名讀有關的句子。

a.“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真想不到你懂這個!”這裏把書比作了朋友,每次見到朋友,感覺都是不一樣。特別是“真想不到你懂這個!”好像是又對朋友發現有了一個的發現,這個發現非常的意外,叫人驚訝。

b.你對朋友有沒有這樣的感受?(指名說)相機指導感情朗讀。

a.“你每天都回家……我怎麼沒注意過,燈光照着那個角落,光線怎麼那麼美。” 這句把看書比作是回家一樣,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還會有新的發現。

b.指導感情朗讀。

課件出示三個反問句

a.讀了這三句話你發現了什麼?(都是反問句)

b.給他換一個說法。(指名說)

c.從三個反問句中你體會到什麼了?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寫話:在你的眼中,一本你喜歡的書又是什麼呢?

一本好書能讓人“常讀常新”,就像 ,就像 。

小結:讀書也是這樣,不管你看過多少遍,總能從一本書中發現新東西。你有這樣的感受嗎?交流。

隨着回答課件出示句子:

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現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我願意坐在自己的船裏,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②自由讀這幾句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③讀了這幾句話,你體會到了什麼?從哪體會到的?

(讀了第一句話,我體會到就是讀同一本書,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收穫。我從“總能”和“不管”體會到的。)

你能把體會到通過朗讀讀出來嗎?(指導學生朗讀)

(讀了第二句我體會到作者非常喜歡讀書,就是同一本書,他也是百讀不厭。我從“一遍又一遍”體會到的。)

你能讀出這種感情嗎?(指導學生朗讀)

(讀了第三句我體會到作者很喜歡書,因爲他把書當作了朋友一樣,當作了人似的,讀書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說話一樣。而且書也是想讀就隨時能讀的。我是從“就是”和“隨時想去就去”體會到的。)

(作者喜歡一遍又一遍地讀那一本書,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發現,而且書可以隨身攜帶,你想讀的時候就能拿出來。如果是一本人物傳記,就好像是你在交一個朋友;如果是一本介紹名勝古蹟的書,那就好像是到那個地方旅遊了一趟似的。)

能把體會到的讀出來嗎?(指導學生朗讀)

④把三句話連起來有感情地讀一讀,加深體會。

⑤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會帶上一本書陪伴自己的旅程,是因爲(點擊課件引說三個句子)

⑥引導學生提問。讀了這三句話,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嗎?比一比,誰提的問題最有價值。

生可能會問:爲什麼總能從一本書中發現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爲什麼我願意坐在自己的船裏,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怎樣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爲什麼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2、過渡語:作者不僅愛書,而且會讀書,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哪些讀書方法?

齊讀第七自然段。作者這樣一遍又一遍的讀書方法,劃出表示先後順序

的詞語。對我們有什麼啓示嗎?全班交流。從中你學到了什麼?

師生交流,師隨學生回答總結板書(揣摩、續編、品味、梳理、想象、判斷)

過渡語:這一趟下來,都可以把書讀上一百遍,最終能背誦下來。

③彙報交流“爲什麼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這句話中把什麼比作了什麼?(把書比作了朋友和故地。)

作者爲什麼這樣比?

3、誦讀名言,積累語言

課件出示部分讀書名言,師生互讀。

4、作者號召我們該怎麼做呢?學生小組交流回答。

三、感情誦讀,體味情感

在領悟表達方法的過程中,將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覆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還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將自己的感受融入進去。

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作業設計:

1、根據課文中的讀書方法以及同學們交流的讀書體會,整理讀書卡。把以前讀過的書拿出來讀一讀,按照作者的讀書方法,看看你有什麼新的體會,及時做好記錄,到本單元的語文實踐活動時我們一起來交流。

2、推薦閱讀《書比人長壽》。學習。

3、整理自己的讀書方法,收集名人讀書小故事。

板書設計:

走遍天下書爲侶

朋友 故地

驚喜 收穫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8

【內容簡析】

本文是一篇精讀課文。它選自我國明代著名作家施耐庵的長篇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第二十三回。課文記敘了武松趁着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機敏的英雄氣概。

課文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講武松上岡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表現了武松倔強無畏的英雄氣概。第二部分講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經過,突出了武松沉着機智、勇敢豪邁的形象。

課文故事性強,語言生動準確,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適合學生閱讀的好文章。但因爲它選自古典名著,使用了一些古代白話文的詞語,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要輔導學生掌握理解語言的方法與策略,使他們能自行讀懂課文。

文中配有三幅插圖。第一幅展示的是武松在山神廟前看榜文的情景。第二幅展示的是武松與老虎相持相搏的情景。第三幅展示的是武松使盡平生力氣將老虎壓在下面舉起拳頭痛打的情景。這三幅圖有利於學生把握情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以讀爲主,開展多種形式的讀,引導學生在讀中瞭解故事的經過,在讀中感受語言的準確與精練,在讀中陶冶學生的情操,在讀中感悟武松的英雄氣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瞭解武松打虎的經過,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激發學生對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2.指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中武松打虎場景的精彩描寫,並能用自己的話講述打虎的經過,想象武松打虎的精彩場面,感受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的魅力。

3.輔導學生自學生字詞,掌握要求會寫的7個字,引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或使用工具書理解字詞的意思,提高學生語言的理解能力。

4.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欣賞語言感受語言的魅力,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激發學生主動閱讀名著的興趣。

【重點難點】

武松是怎樣打死猛虎,從而體會武松的勇敢無畏的英雄氣概。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啓發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誰能說一說我國有哪四部小說被稱爲“四大古典名著”?

2.這四部小說可以稱爲我國古代文學中的瑰寶。那麼,大家對《水滸傳》這部小說了解多少呢?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呢?

3.《水滸傳》中有個著名的打虎英雄叫武松。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武松打虎》。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以及不理解的詞句。

2.通過查字典、或結合語言環境、或與同學討論,理解詞語的意思,掃清文字障礙。

3.交流自學效果。

(1)認讀生字詞。

(2)說說下面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①生詞的解釋。如:咆哮 酥軟 尋思 奈何 兀自氣喘 動彈 就勢 印信 榜文 杖限 時辰 知悉 袒開 踉踉蹌蹌 說時遲,那時快 霹靂 納定

②與現代文意思有所不同的詞句解釋。如:大蟲 偷出手來 方知端的有虎 武松把只腳望大蟲面門上、眼睛裏,只顧亂踢。 翻將下來 攛將下來 掀將起來打將下來 欲待 卻待 須吃 怕甚麼 綰在肋下 那大蟲吃武松奈何得沒了些氣力

(3)把自己學到的、悟到的文言知識歸納整理並記錄。如:翻將下來中的“將”(助詞)加在動詞後,無實義。

三、再讀課文,自讀自悟,整體感知。

1.練習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自由讀課文,思考問題:課文講的是什麼事?

3.小組討論思考題並用概括的語言說一說。

4.全班交流並評價同學各自歸納的主要內容。(主要內容見《教參》)

5.吸納別人的優點,整理自己的筆記。

四、探討交流,理清結構。

1.默讀課文並思考:

哪幾段是寫武松打虎經過的。其他段落寫什麼?

2.理清文章思路,用概括的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要求會認的“蹈、瞪、舔、懊”4個生字。會寫“摔、糾、蹲、扯、蹈、瑩、瞪、舔、懊、禿”等10個字,掌握“糾正、手舞足蹈、綠瑩瑩、懊惱、光禿禿”等詞語。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理解文章內容,從小麻雀的成長過程中,吸取成長經驗,全面正確地認識這對母子。

3.引導學生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語,體會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全面、正確地認識這對母子。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 掛圖

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法、引導點拔法、指導朗讀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著名的大作家高爾基的童話《小麻雀》,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會有怎樣的收穫呢?板書:小麻雀

二、新課:

1、自學課文:

一讀:小聲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的內容,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二讀: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和不理解的詞語,並聯繫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標出自然段

2、檢查自學效果:

(1)認讀生字:摔、糾、蹲、扯、蹈、瑩、瞪、舔、懊、禿

(2)記、寫生字:蹈、瞪、舔、懊

重點指導:蹈(形聲字,左邊表形,右邊表聲。)右邊部分誰認識?舀(yǎo)

你還知道哪些帶“舀”字的字?(稻、滔、韜)你有什麼發現?(這些字的韻母都是ao)

這個字哪最容易寫錯?(右邊容易寫成“陷”的右邊)。

你還知道哪個字帶“陷”的右邊?有什麼特點?(餡。韻母是an)

開動腦筋想一想,你用什麼辦法區分、記好“稻、滔、蹈、韜、陷、餡“?

(3)詞語:區分惱腦

惱:生氣、使生氣。煩悶

腦:頭。腦筋……

你能根據意思,選正確的字填空嗎?

懊()、大()、()袋、煩()、()人

3、整體把握,捋出線索,感受小麻雀成長過程。

(1)拉出成長髮展階段:

默讀課文思考:普季克在成長過程中,大致經歷了哪幾個階段?找出文中相應的概括性語句,劃出來,讀一讀。

出示課件:開始(),後來(),最後()

(第八自然段:不相信,樣樣按自己的意思解釋——第十四自然段:不相信,還不知道自作聰明是要吃虧的——第十九自然段:會飛了,感到高興,但看到爲自己受傷的媽媽,鼻子酸酸的)

(2)根據成長階段分段:

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別講述了上述內容?

(1—13)小普季克不會飛,對外界很好奇,又不相信媽媽的話,不聽媽媽的勸告。

(14—18)小普季克不小心掉在一隻大花貓的旁邊,媽媽奮不顧身保護他,他又急又怕,竟然飛到窗臺上,媽媽的尾巴卻被大花貓咬掉了。

(19)小普季克會飛了,心情既高興又難過。

4、提出不懂的問題,教師梳理,提出學習的主問題。

小麻雀和麻雀媽媽是一對怎樣的母子?

5、作業:書寫生字、生詞,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同學們,在自然界,動物與人的成長過程有着相同的經歷,媽媽們在教育自己子女上也有着共同的做法。高爾基就介紹了這樣一隻叫普季克的小麻雀和它的媽媽。今天,我們就隨着前蘇聯大作家高爾基的筆,去體驗小麻雀普季克的成長過程,或許你能吸取到一些成長經驗呢。

二、新課:

1、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瀏覽課文,想一想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

2、細讀課文,體會成長過程。

這是一對怎樣的母子呢,讓我們到普季克的成長過程中去感受。

(1)以讀代講,初步體會人物特點。

默讀課文1——13自然段,你對小普季克及他的媽媽分別有什麼瞭解?

①媽媽:媽媽對孩子十分關心,總是耐心地、不厭其煩地告訴孩子生活常識。生怕孩子有危險。

②普季克:小普季克對外界很好奇,求知慾很強。

小普季克是一個自以爲是、自作聰明的孩子。

分角色朗讀:同座位兩個同學一個讀媽媽,一個讀普季克,只讀兩人的對話。讀出媽媽對孩子的關愛,讀出小普季克的天真與幼稚。

指名讀。

(2)品讀重點段,感受偉大的母愛與小普季克的成長。

普季克不顧媽媽的勸告,不相信媽媽解釋的話,他還不知道,自作聰明,不聽勸告是要吃虧的。終於有一天,他蹲在窩邊,扯着嗓子,唱着自己編的歌。一不留神,掉到窩下去了,一隻大花貓正好蹲在那裏這時這對母子是怎樣表現的呢?默讀14——18自然段。對這對母子,你又有怎樣的認識?畫出重點語句體會。

抓住重點詞句感受母愛

媽媽: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保護自己的孩子,愛孩子超過愛自己。

從哪讀出來的?引導學生找到描寫媽媽的語句。

①15自然段

A對比讀:

出示15自然段:通過對比讀,你有什麼體會?

撲下來、推到一邊、豎起來、張大了嘴、直瞪說明媽媽心裏只想着普季克,毫不猶豫地飛下來,擋在孩子的面前,絲毫沒有想到自己。

朗讀。

B展開想象。

a讀着這樣的語句,你的頭腦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你看到什麼?(同學描繪頭腦中出現的畫面)

b出示書中的圖。教師激情:同學們,在強大的敵人面前,又一隻老麻雀挺身而出,用渺小的身軀拯救自己的幼兒。此時此刻,你彷彿聽到什麼?

朗讀。

②16自然段:還從哪感受到這種偉大的母愛?

出示16自然段:重點體會“好像一點也不在乎、歡天喜地”。

談感受,朗讀

③讓我們再一次感受那母愛。指名朗讀14——16自然段。

(3)角色對話感受小麻雀的成長。

多麼動人的畫面,多麼感人的話語,同學們,此時此刻,你就是普季克。我想問問你普季克,當你掉下來,正在害怕時,看到媽媽飛下來,你有什麼想法?是什麼力量,使你竟然飛了起來?當你看到媽媽因保護你,失去了尾巴還因你學會飛高興而忘卻自己的疼痛,你又有什麼感受?你說沒什麼,總得一樣一樣學,你都學會什麼了,明白什麼道理?(引導學生一方面感受母愛;一方面認識到小孩子自作聰明,不聽勸告,是要吃虧的。另一方面要在實踐中經受鍛鍊,增長生活的本領。)

(4)學習19自然段

你能用既……又……的句式表達同樣的內容嗎?這句話還可以怎樣說?

(如:一方面……另一方面……)

3、拓展延伸,檢驗成長。

創設新的情景:看來小普季克們都從中總結了成長的經驗與教訓。學會飛的小麻雀普季克,開始在媽媽的帶領下,練習捕食了。這回,媽媽會吸取經驗,怎樣教普季克,普季克又是怎樣學習的?想象場景,動筆寫人物之間的對話。注意提示語三種不同位置的使用。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讀背成語,加深學生對本組課文所表達的人間真情的感悟,同時積累詞彙。

2、閱讀短文《外婆家的石橋》,受到至愛親情的薰陶感染,同時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3、學習寫讀後感,寫出自己的真實感想和體會。

4、參加實踐活動,搞小發明,寫小發明論文。把學語文和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寫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讀背背。

2、閱讀短文《外婆家的石橋》。

教學過程

一、讀讀背背

1、自讀,解決不認識的字。讀通16個詞語。

2、採用錄音範讀、集體讀、分組讀、自由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熟讀詞語。

3、練習背誦。

二、閱讀《外婆家的石橋》

1、提出自學要求,在小組內邊閱讀短文邊思考:

這篇短文主要講了什麼?石橋爲什麼會給我留下美好的'懷念?我爲什麼又惱恨它?

2、學生按要求自學,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3、討論交流

⑴ 朗讀課文。

⑵ 回答自學要求中的問題。

這篇短文主要講了石橋景色的美麗讓我想起了外婆對我的愛。

石橋給我留下美好懷念的原因是看到了石橋,我就會想起曾經關懷過我的外婆,想到外婆對我的愛;在外婆送我去看病時,石階把外婆絆倒了,所以我又惱恨它。

⑶ 通過回答自學要求中的問題,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對外婆給予的關懷,一直銘記在心,對外婆寄予了深切的思念。)

第二、三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寫讀後感。

教學過程

一、明確習作要求

1、投影出示作文要求,同學自由讀要求,一邊讀一邊思考:

⑴ 這次作文要求寫什麼內容?

⑵ 作文的具體要求是什麼?

2、同學討論交流:

⑴ 這次作文要求寫什麼內容?(板書,讀後感)

⑵ 作文的具體要求有哪些?(讓學生充分發言)。

二、指導習作

1、引導學生回憶:以前讀過的文章中,哪一篇留給你的印象最深?再想一想,爲什麼給你的印象深?結合現實中的事來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⑴ 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

⑵ 同學之間互相交流,說給對方聽。教師巡視。

⑶ 教師分別找好、中、差學生板書,同學之間評論,教師適時點撥。

2、教師提示應注意的3個問題

⑴ 讀懂原文抓中心。讀是基礎,只要讀得認真、仔細、得法,才能抓住要點,透徹理解文章中含着的意思,深刻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才能體會得深,讀後有感。

⑵ 聯繫實際談感受。讀書時要把自己,把自己的心擺進去,聯繫文章內容,聯繫思想實際,反覆思考,想想這本書(或這篇文章)什麼地方最感人,原因是什麼;文章中什麼最值得學習,怎樣學習;讀後自己明白了什麼道理;有什麼收穫等等。這樣,寫起來才能,有感而發。

⑶ 讀感結合有側重。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着重寫感。不能只讀不感,一味地抄寫原文,沒有什麼體會,也不能只感不讀,離開文章意思去漫無邊際地胡思亂想,通常情況下,應在讀的基礎上側重於寫自己的感受,且所談的感受和體會不但對自己有教育意義,對別人也應該有啓迪。

3、點評兩篇範文:讀《趕花》有感、《一本叫人大開眼界的書》。

三、學生習作

學生寫作,教師巡視指導。

附:板書設計

第四、五課時

教學目標

參加實踐活動,搞小發明,寫小發明論文。

教學過程

一、指導學生搞小發明或進行觀察、實驗

1、大家說說小發明的範圍。

2、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

3、爭取多學科教師和家長的支持、幫助。

二、指導撰寫小論文

1、寫清發明製作的原理、製作的過程、能給人們學習和生活帶來的好處,以及自己製作後的體會。

2、附上小發明或小實驗的示意圖。

3、注意文章要寫得清楚明白、文通句順。

以上步驟放在課外進行。

三、展示交流

1、展示成果。

2、宣讀小論文。

3、評選優秀小論文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11

學習目標:

★識記本課四個生字並正確書寫、運用。

★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感受詩人暗藏於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課前準備:

★瞭解王安石的生平。

★瞭解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納蘭性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遊介紹,激趣導入。

(出示地圖,標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談話:今天老師給你們當導遊,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鎮頭。”這首傳唱了千年的歌謠向我們介紹的是瓜洲。瓜洲位於江蘇省揚州南面,長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長江水見證了瓜洲的興衰,瓜洲曾經是“江北重鎮、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僅是東漢吳國第一古都,更是文氣洋溢的靈秀之地。許多詩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絕唱的詩句: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蘇東坡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if-件展示詩句。)還有一首廣爲傳誦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書詩題,讀題。

3.過渡:爲什麼人們喜歡這首詩呢?先去讀一讀吧。

二、整體感知,直奔重點。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

2.指名讀,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間、數重山、照我還”。

3.反覆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註釋,想想詩句的意思。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我覺得詩寫得很關,寫出了詩人想念家鄉的感情。)

5.你最欣賞詩中的哪一句呢?

三、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1.剛剛同學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句詩,(課件出示“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生齊讀。)

2.能說說爲什麼喜歡這句詩嗎?(指名答。)

3.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美麗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讀一讀,說一說:在你的頭腦中出現了怎樣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麼說什麼。

4.同桌之間互讀、練說。

5.指數名學生說。

6.小結:你們的回答很精彩!原來短短一句詩可以在人的頭腦中出現這麼多不同的畫面,文字的魅力真是無法想象。

7.那就用朗讀把感受表達出來吧。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8.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彷彿看見了一派色彩斑斕的綺麗風光。

種“綠”色呢?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兩邊大面積出現的是草地、樹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見了——

練習題: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綠色的詞嗎?

近處()的小草()的柳樹,遠處()的樹林()高山。(學生口述)

11.詩人此時正遇早春時節,站在小船上舉目四眺,滿眼皆是綠色,讓作者明顯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別小看了這個“綠”字,它僅僅是告訴你春天來了嗎?它還能讓你感受到什麼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裏的“綠”有着層次關,遠近各不相同;“綠”還寫出了春天景物的變化……)

14.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生賽讀。

15.小小的“綠”字卻有大大的文章!引導閱讀“資料袋”,介紹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16.聽完“綠”字的故事後,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指名答。)

17.小結: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爲了一個字修改十多次,難道我們在平時的習作中不能做到嗎?“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18.這首詩正是因爲這個故事,讓人們更加讚賞。那就讓我們一起讀出你的讚歎吧。

四、品評詩句,昇華情感。

1.過渡:這麼美的綠,這麼迷人的風光,誰不想多看兩眼?誰不想留戀其中?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嗎?(指名答。)

2.詩人想回哪裏去?詩中的家鄉是指哪兒?引導從課題“泊船瓜洲”和詩句“鐘山只隔數重山”等處理解。

3.你能在地圖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嗎?先好好讀讀古詩。

4.學生上臺指明。(老師點擊課件,顯示“鐘山”的位置。)

簡介:王安石的父親曾在江蘇南京爲官,王安石是在那裏長大的,對鐘山即現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說那裏是他的第二故鄉。

5.你從哪裏能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到家鄉呢?

6.引導學生從“一水間”“只隔數重山”“又”“何時照我還”這些詞句理解。(指名答。)

7.練習讀出詩人無限的思鄉情緒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五、迴歸整體,深化體驗。

1.這真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漂泊在外的遊子對家鄉是多麼的牽腸掛肚呀!讓我們一起再來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練習背誦。

3.王安石,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詩人、政治家,立志於國家改革。這首詩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經瓜洲時所寫。短短28個字,展現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綠,抒發了久思故鄉的一寸衷腸,更暗示了他對自己前途的擔憂。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圖嗎?千頭萬緒涌上心頭

……更讓我們驚歎的還是他對文字的講究,一個“綠”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風範!

【第二課時】

一、樂調情

1.播放歌曲《故鄉的雲》。

2.聽!來自遠離家鄉遊子們的聲聲吶喊。故鄉的雲總是那樣的白,故鄉的人總是無比的親!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能榮歸故里?那麼,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胸中滿溢的情懷呢?

二、讀入情

1.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讀準、讀通,看看註釋或藉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數名學生讀,正音。(注意讀準“意萬重”“聒”。)

3.看看詩詞的題目,你能發現什麼?(指名答。)

4.這相同的兩個“思”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呢?和你的夥伴一起反覆讀上三遍之後,再好好想想。

5.讀了這麼多遍,讓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任選一首說。(指數名答。)

三、品悟情

1.詩人那濃厚的化不開的思鄉之情,都藏在哪個句子中呢?默讀,畫出來。

2.指名答。

3.“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麼?

4.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5.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滿腹惆悵、心事重重的感覺。

6.這句詩中詩人是借什麼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嗎?小組內交流。

8.引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9.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掛念。

10.就讓我們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齊讀。)

11.王安石見明月而惆悵,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麼,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巧妙的藏與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12.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13.全班交流,師引導注重體會“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四、議深情

1.學生任選一首配樂背誦。

2.在你背誦時,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指名答。)

3.總結: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就不同。我們不可能到詩人生活當中去,不可能看到那個朝代詩人面前真實的景色,但是,詩人們那份濃濃的思鄉情,我想無論是誰都能感悟得到!因爲詩中的字字句句無不包含着對故鄉的想念、對家鄉的思念。讓我們一起再來背一背這首感人的詩詞吧。

五、記生字

1.找到本課四個生字,讀讀相關句子。

2.說說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們?(指名答。)

3.指導書寫: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注意寫得左窄右寬。

4.學生練寫。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12

教材分析

這篇一篇講讀課文,課文真實、具體地記敘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羣衆聚集長安街向周總理告別的感人情景。

教學要求

瞭解首都人民送別周總理靈車的感人場面,加深崇敬、愛戴和懷念周總理的思想感情。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本課6個生字,根據課後思考練習題,學習並理解“靈車、、焦急而又耐心、矯健、慈祥、淚痕滿面、不約而同”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查找有關周總理的事蹟,同學互相交流,加深對周總理的印象,並體會他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

從送別靈車的感人情景,體會人民羣衆對周總理的崇敬、愛戴和懷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查找有關周總理的事蹟,同學互相交流,加深對周總理的印象,並體會他的優秀品質。

教學構想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每段的內容和全篇的主要內容,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課文表達的人民羣衆對周總理體會人民羣衆對周總理的崇敬、愛戴和懷念之情。在預習時簡介周總理的生平,加強朗讀訓練,並通過朗讀把體會到了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最後,通過查找有關周總理的事蹟,同學互相交流,加深對周總理的印象,並體會他的優秀品質。

教具準備

投影片、錄音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加強學生語感訓練,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行閱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並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

學習過程

一、板書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同學們,這一課講得是周總理去世後,人民羣衆與他告別是的感人情景,你知道周總理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嗎?(請同學們根據以前學過的文章回答問題。)

3、教師簡介周總理的生平。

二、放送課文錄音,指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教師提出聽錄音的要求:

(1)小聲跟讀錄音。

(2)思考:你能抓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這幾方面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嗎?

2、學生討論後回答:課文主要寫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羣衆聚集在長安街兩旁迎候中總理的靈車,向敬愛的周總理告別的感人情景。

三、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行閱讀,想:課文開頭第一句話交待了什麼?(天氣)通過寫天氣,你體會到了什麼?(人們的悲痛心情)

2、同位討論:

(1)課文哪些詞句可看出十里長街送總理的人非常多?(兩旁、擠滿、望不見頭、望不見尾)引導體會:望—人們急切盼望見到靈車的心情。

(2)這許多人的心情都一樣嗎?從哪兒可以看出來?三個“都”寫出佩戴意志、動作一致、沉痛悼念總理的心情也都一樣。

3、那麼,課文具體寫了哪些人物?(老奶奶、青年夫婦、紅領巾)

4、等靈車時,人們的神態、動作、心情是怎樣的?

(1)老奶奶:滿頭銀髮、拄着柺杖、背靠樹、焦急而耐心。從這可以看出什麼?(對總理的熱愛)

(2)青年夫婦:抱着、領着、全家出動、擠下人行道、探着身子張望

(3)少先隊員:相互扶着肩、踮着腳張望(心情也是焦急而又耐心)

(4)教師小結:這種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是長安街上所有男女老少等靈車的共同心情。反映了人民羣衆失去周總理的悲痛心情和對周總理的熱愛。

(5)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讀出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

4、接下來課文講的是什麼?學生分小組讀課文。(靈車到來時的情景)

(1)課文怎樣寫靈車的樣子?給你的感覺如何?(莊重、肅穆、緩緩而行。好像總理也捨不得離開人民羣衆遠去。)

(2)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人們極其沉痛的心情?動筆畫下來。並通過小組討論體會出句子中的含義。

a、人們的心情悲痛,目光隨着靈車移動。(人們目不轉睛地看着靈車,盯着靈車,生怕錯過了這及其短暫的時刻,因爲這是人們最後一次看周總理,都想多看一眼,寫出了人們對周總理的熱愛、思念。)

b、好像有誰在無聲的指揮,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約而同地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眼睜睜地望着靈車,哭泣着,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

“好像有誰在無聲的指揮”說明什麼?(表現非常一致)

當時,並沒有人指揮,事先也沒商量,但是當靈車緩緩開來時,大家都怎樣?(不約而同、脫帽、站直、望、哭泣着)

爲什麼“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因爲每個人都想把靈車看清楚,多看上兩眼,生怕擦淚水耽誤瞭望總理靈車的時間。)

5、感情朗讀表現悲痛心情的句子。

6、再讀課文,同位思考、討論:人們望着靈車,想到了什麼?作者這樣寫突出了什麼?(更增添了今天失去總理的悲痛。)

7、默讀課文,思考:靈車慢慢地過去了,人們又是怎樣做到?心情怎樣?

理解:

牽動——表面上講人們的心隨着靈車而動。實際上時說人們的心跟總理緊緊地連在一起。

(1)人們多麼希望車子能停下來,希望時間能停下來!引導體會:爲的是什麼?(多看一眼周總理的靈車。)表達了人們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人們還是面向靈車開去的方向,靜靜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總理回來。引導體會:你怎樣理解“好像在等待周總理回來”的?表達了人們什麼樣的思想感情?(人們希望周總理的逝世不是事實。希望能永遠同總理在一起。)

四、回讀全文,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要求學生思考: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五、教師總結 。

這篇課文,記敘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羣衆冒着嚴寒,聚集長安街迎候總理靈車向周總理告別的感人情景。表現了人民無限熱愛無比懷念周總理的思想感情,也表現了人民因失去總理而極度悲痛的心情。

作業設計

1、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給父母聽。

2、收集查找關於周總理的故事。

板書設計

12、十里長街送總理

等 焦急而又耐心

望 眼睜睜 不約而同 總理和人民心連心

追 ……希望……希望

課後小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在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領會作者是怎樣運用具體語言表達人們對周總理思念、愛戴之情,並學習和運用作者的表現手法。查找有關周總理的事蹟,同學互相交流,加深對周總理的印象,並體會他的優秀品質。

學習過程

一、重溫全文,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快速閱讀課文,思考: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靈車到來之前——靈車到來之時——靈車離去了)

2、用自己的話,有感情地講述在十里長街上人們送別周總理的情景。注意:讓學生抓重點詞語。

3、十里長街上人們送別周總理的情景,反映了人們怎樣的思想感情?(人們對周總理的思念、愛戴之情,總理和人們心連心)

4、你是怎樣體會到的?(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熟讀課文,想象一下當時十里長街上的情景?

二、出示投影,加深理解課文內容

1、路那樣長,人那樣多,向東( ),向西( )。

2、一位滿頭白髮的老奶奶,雙手拄着柺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樹,( )地等待着。

3、好像有誰在( ),老人、青年、小孩,都( )地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 )地望着靈車,哭泣着,( )擦去腮邊的淚水。

4、路那樣長,人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北。(句子這樣表達,有什麼好處?)

5、一位滿頭銀髮的老奶奶,雙手拄着柺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老奶奶爲什麼焦急?又爲什麼耐心?“焦急”與“耐心”用詞矛盾嗎?)

三、領會表達。學生分小組討論後,教師指導交流,得到答案。

1、文中哪些地方最能體現人們對周總理的愛戴?

2、想想這些地方的描寫爲什麼能打動你?好在什麼地方?

3、想想文章運用了哪些內容來表達思想的?

4、學習作者對動作的描寫。(找出這樣的詞語來說好處)

四、指導背誦

1、學生默讀課文。

2、先逐段背誦,再背誦全文。

3、根據“靈車到來之前等靈車”、“靈車來時望靈車,想總理”、“靈車緩緩前進,人們不忍離去”的線索,抓住居與句的聯繫和重點詞句,進行背誦。

4、採用個人背誦、指名背誦、全班背誦的方法檢查。

五、教師總結全文。

本課通過理解人們是怎樣做的,體會他們爲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說明了什麼,結合人們等靈車、望靈車的動作、神情來體會課文的中心思想。

六、課外延伸

1、出示自己查找到的有關周總理的事蹟。

2、同學互相交流,加深對周總理的印象。

3、討論交流,體會周總理的優秀品質。

作業設計

1、回家把自己聽到的有關周總理的事蹟說給家長聽。

2、感情背誦課文,體會表達方法。

板書設計

12、十里長街送總理

靈車到來之前等靈車

靈車來時望靈車,想總理

靈車緩緩前進,人們不忍離去

課後小記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13

一、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正確寫"範圍""一剎那"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理解課文,感受海上日出壯觀景象。

二、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理解課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

三、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解題釋意,範讀課文

1.在日常生活中,或是電影,電視裏我們都看過紅日東昇的情景,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達;在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暢;那麼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會給人怎樣的感受呢?著名的作家巴金爺爺寫下的"海上日出"回答了這個問題。

2.板書課題,提問:《海上日出》是什麼類型的課文?看到題目,你能想到什麼?(寫景的課文,日出:是太陽升起來;海上:點明在什麼地方看日出,從題目可以看到課文是寫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3.範讀課文

(二)按預習題預習

(三)檢查預習情況

1. 檢查學生生字掌握情況,聽寫生字。

2.輕聲讀課文,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一剎那:形容時間極短

重圍:層層包圍

奇觀:指少見的雄偉美麗的景象。觀,景象

3.想想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是寫海上日出的?引導學生討論各自然段內容並歸納。

第一部分(1)爲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時天還沒有大亮。

第二部分(2-5)敘述了幾次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色,具體描寫了日出過程中景色的變化。

第三部分(6)觀看日出的感受。

(四)默讀課文,從課文文中找出讚美海上日出的句子。

1.提問:"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這是什麼句?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這真是偉大的

奇觀!

2.讓學生思考:尾句中"這"和"奇觀"是指什麼,與題目有什麼聯繫?("這"和"奇觀"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題目點明瞭"奇觀"指的是什麼?尾句讚美了"海上日出")。

3.誰能把題目與尾句合成一句話?(海上日出真是偉大的奇觀!)

4."奇觀"是什麼意思?爲什麼說海上日出是偉大的奇觀?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其他同學思考:這一段交代了些什麼?

時間:天還沒有亮 人物:我

地點:海上 事情:看日出

環境:周圍很靜

(2)"爲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說明什麼?與下文有什麼聯繫。(說明"我"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下文是多次看日出看到的景象。)

(3)小結:"海上看日出的偉大奇觀是怎樣的?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5.聽寫詞語:

淺藍 紅霞 範圍 擴大 奪目 光彩 分辨

燦爛 紫色 奇觀 目不轉睛 一剎那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14

教學目的:

1認識會寫“箱”“郵”“聖”“脊”“樑”“腹”“煤”“迸”“拂”學習4個新詞:聖潔脊樑迸發只熱

2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學習生字新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具:

字卡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導入新課。

地球與我們人類關係密切,是我們的家園。我們對地球瞭解多少?要對地球說些什麼心裏話?讓我們一起學習《地球家園》。

1.教師板書課題。

2.學生讀題。

3.啓發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

4.教師梳理學生疑問:

1)什麼是“地球信箱“?

2)地球信箱裏會有什麼信件?

3)地球信箱是怎樣的信箱?

5.導入新課:讓我們一起閱讀課文,找到答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讀通全文,讀準字音,讀懂詞語,讀通句子。

2.交流自讀情況。

1)注意讀音:

都是後鼻韻母:箱聖樑

“脊樑“讀爲jiliang“彷彿”讀爲fangfu

2)注意自形,比較認讀。

箱()樑()復()煤()

相()粱()腹()媒()

佛()進()

拂()迸()

3)讀懂詞語

聖潔:神聖而純潔

脊樑:脊背

迸發:有內而外的突然發生。

炙熱:極熱。

3.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的是什麼?

2)交流彙報: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再讀課文,質疑問難。

1.學生閱讀課文,提己的疑問,在課文上標出來。

2.交流

四.課堂。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15

《鯨》(五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七冊)是一篇閱讀課文,通過這篇文章的教學,要求學生了解有關鯨的知識,能給課文劃分段落,初步瞭解一些說明事物的方法。教學時,老師先範讀課文,請同學思考課文中講了哪些有關鯨的知識,然後各小組討論。這是本節課小組成員之間的第一次合作。老師在板書交流、總結的要點之後,表揚並獎勵回答問題完整的小組。

在教本課的第一個知識點“鯨有多大”時,爲了讓學生了解一些說明事物的方法,我將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內容進行了切塊分割。默讀第一自然段,看看鯨到底有多大,每個小組的4號同學用數字來說明,3號同學通過對比來說明,1號同學思考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在小學階段,讓學生了解說明事物的方法即可,所以設計這一段的教學時,我注意針對各小組中不同層次同學的請胯骨內,由易到難,讓他們既瞭解說明事物的幾種方法,又認識到這樣寫的好處。這樣,差、中、優三類學生盡其所能,各有所獲。在老師總結時,所有的學生對這段內容都已瞭如指掌。

____“鯨是哺乳動物”這一知識點是本課教學的難點,由老師講解。而以下關於鯨怎樣吃食,怎樣呼吸,怎樣睡覺和生長的情況,則是圍繞鯨的生活習性來寫的,這四個方面在寫法上有相近之處,所以我又將這部分教學內容進行了如下分割。

____自讀課文第4~7自然段,各小組的同學對號入座,做相應的題目(學生的編號與題號相對應)。

____1、鯨用什麼呼吸?說明了什麼?鯨怎樣呼吸?

____2、鯨主要吃什麼食物?鯨怎樣吃食?

____3、鯨的生長情況怎樣?

____4、鯨怎樣睡覺?

____以上設計,針對各合作小組1~4號學生的特點提出,讓優生做較難的題目,差生做最容易的題目,然後組成“專家組”討論,將自己分得的題目得出正確答案後回原組交流,這樣,小組的所有成員就有機會掌握全部內容。

____在“專家組”討論時,老師巡迴指導,瞭解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爲最後的課堂小結和課後分類輔導收集信息,這節課的教學效果很好。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