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七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精選12篇)

本文已影響 2.66W人 

作爲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精選12篇)

七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結合自身的經歷,體會文中的童真童趣,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自由生活、追求新鮮知識的精神。

2.學習本文藉助特定句式,靈活安排寫景順序的結構方法。

3.品味作者簡練生動、準確傳神的語言(特別是動作描寫),增強語言感受力。

4..學習本文融情於景、結合生活細節抒發真情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學習巧用句式安排順序,多角度描寫景物並融情於景的寫作手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連上)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導入: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難忘的童年,童年夢幻般的色彩是人生最亮麗的景色。這段時間我們閱讀魯迅的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一篇再現童年生活場景的作品很容易引起我們的興趣和共鳴,那就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2.積累詞語:

昨天我們佈置了預習,學案上的預習作業大家都完成了吧?那好,咱們先從“讀讀寫寫”累開始,辨字正音,積累詞語。

3.解題:

文章的標題提示的往往是關鍵的信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個標題,有什麼含義和作用?(交代地點,提示文章內容,提示文章的結構思路。)

二、把握思路,品讀抒情段

根據題目提示,文章可以分成兩大部分,怎麼分?(從過渡段入手)

【屏顯第9段】

探究:這一段屬於第一部分還是第二部分,爲什麼?

提示:

注意文段中兩組句子的形式和內容。

“也許是因爲……也許是因爲……也許是因爲……”

排比句,猜測家裏人送我去私塾的原因,同時回顧百草園中種種兒戲,推進情感,留戀之情溢於言表。

“Ade,我的……們,Ade,我的……們!”

擬人句,視蟋蟀、覆盆子和木蓮如朋友,渲染依依不捨的情感。

兩組句子都用反覆手法強調突出感情。

這一段的內容和情感顯然跟百草園生活關係更密切,所以分到前半部分更合適。

學有所得一:結合生活細節,巧用修辭抒發真情。

三、圍繞中心,品讀寫景段

1.百草園讓“我”如此戀戀不捨,是什麼原因?文中有一句話概括了“我”在百草園的生活感受,知道到哪兒去找這句話嗎?——開篇總起:“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2.課前預習要求同學們歸納文中從哪幾個方面具體展現百草園之樂,那位同學能說一下?

3.朗讀並背誦第2段描寫景物的文字,思考問題:(課後練習四)

①這一段描寫的景物,有近景,有遠景;有靜態,有動態;有視覺、聽覺,還有味覺。百草園的一切,在少年魯迅的心目中顯得那樣生機勃勃,情趣盎然。試據此對這一段景物描寫的方法作簡要分析。

要求:動筆在這一段中畫出你最感興趣的句子,朗讀背誦並口頭分析。

這句話運用……(方法),描繪了百草園的……(景物),我從中體會到……

②“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中,哪個內容是強調的重點?前兩個“不必說”在表達上有什麼作用?

學有所得二:巧用句式安排順序詳略,多角度描寫並融情於景。

四、咀嚼動詞,品讀敘事段

1.百草園不僅有豐富的景物,還有神祕的傳說,“相傳這園裏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作者見過這條蛇嗎?那他爲什麼對這個傳說念念不忘?

由這一傳說聯想起長媽媽給“我”講美女蛇的故事,繪聲繪色,帶給“我”驚險刺激的心理體驗,激發了“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無形中增添了百草園的情趣。

2.“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雪後的百草園又有什麼可樂的呢?

……開一塊雪,……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些秕穀,棒上……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着,……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便……住了。

明確:“掃,露,支,撒,系,牽,看,拉,罩”等動作描寫,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冬季捕鳥的過程,以兒童的眼光,表現孩童捕鳥時緊張、興奮、驚喜的心理,突出百草園是我的“樂園”。

學有所得三:細化動作,延長過程,傳達情感並突出主題。

五、小結

兒時的“我”徜徉在百草園裏,享受着生命最初那單純的快樂。多年後回顧這段生活,作者卻一開始就告訴我們:“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這句話很有意思,其中包含了兩種眼光,一種是用成人的眼光來看的——“確鑿只有”斷定其中不會有什麼動人之處;另一種卻是用孩子的眼光來打量——“似乎”表示“從表面看是如此,而實際上並不如此,或不僅如此”,這裏有作者童年的自由、童年的歡樂。

借用作家曹文軒的一段話來結束今天的課吧:

如果你也能像文中的“我”一樣不僅僅是掃視,而是去凝視這個世界,你想想,這個世界在你腦海裏會是多麼的豐富,何愁寫作時沒有材料,無從下筆?

同樣,我們在讀書的時候,如果不僅僅是掃視其中的故事,而是學着去凝視作者的選材、構思、語言和寫作技巧,對我們自己的寫作能力的提高一定會大有幫助。

五、佈置作業

1.課後閱讀作文教材三,溫習今天學過的內容,運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這一句式,完成片段仿寫作業。

2.以《剪一段……的時光》爲題,構思文章,要求在習作中仿照課文第②段安排寫景順序,仿照第⑦段在敘事時細化動作延長過程,仿照第⑨段在文末結合具體細節抒發感情(可參照範文)。先擬寫提綱,週末完成作文。

七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篇2

【導語設計】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一定會由許多趣事,令人回味無窮。你能講一講你的童年趣事嗎?(指名幾個學生回答)下面讓我們來學習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看看他是如何寫自己的童年趣事的。《朝花夕拾》這個集子的名稱就很有藝術性,“朝”本來是指什麼,這裏指什麼?(早晨,童年)“夕”本來指什麼,這裏指什麼?(晚上,成年或老年)

【解題思路】

首先,看看這個題目有沒有主語?

(省略了“我”)

其次,根據題目,可以知道“我”的活動範圍在哪裏?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

再次,想一想,作者會從哪幾個方面去寫。

(找幾個學生回答)

從題目的示意中可以看出三點“可能”:

第一,可能告訴我們百草園是怎樣的一個園子,魯迅先生小時候在百草園的生活是怎麼樣的;

第二,可能告訴我們三味書屋是怎麼樣的,魯迅先生小時候在那裏學習情況如何;

第三,還可能告訴我們,他是怎麼樣離開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

《我的老師》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都是寫作者小時候的事情,時代背景有何不同?

(一個是解放初,一個是清朝末年)

【朗讀設計】

1、範讀。

(如有錄音帶就放錄音帶)

2、指名幾個學生分別朗讀。

(重點段落要讓學生反覆朗讀)。

3、體會上面的猜測對不對,以加深對審題的認識。並思考如下問題:課文分爲幾部分?你對“百草園”的印像如何?

(朗讀完後,找幾個學生回答。對第二個問題不要求答案一致。)

【講讀設計】

一、分析“百草園”部分

“百草園”其實是一個很普通的荒涼的園子,似乎連花也沒有一株。但是,我們讀了以後並不覺得荒涼,而是覺得十分有趣,這是爲什麼?下面我們來看看魯迅是怎麼寫的,爲什麼要這麼寫。

1、課文中哪些自然段寫“百草園”?

(1~8)

2、從哪些方面寫的“百草園”?有什麼變化?

(按四季變化來寫,先寫春、夏、秋季,後寫冬季)

3、第一自然段寫了些什麼?

開門見山點題。

爲什麼用“相傳”二字?

(不肯定,可能是小孩子自己取的名字)

爲什麼會賣?

(因爲他家後來破落了,一家人離開了故鄉)

“那時”、“現在”兩個詞,在這裏的作用是什麼?

(交代了時代的變化)

那時──,我的樂園;現在──野草。

“似乎”與“確鑿”連用,不矛盾嗎?

(真不相信,“我的樂園”怎麼只有些野草呀?!所以作者用了“似乎確鑿”。越是不相信它有這麼大的變化,越是說明“我”對百草園的熱愛和懷念。)

百草園裏“只有一些野草”,爲何“卻是我的樂園”?下面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寫“樂園”的。

4、哪幾個自然段是寫春、夏、秋季的百草園的?(2~8)寫了些什麼?

⑴先朗讀第二自然段,分析第二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中心句是什麼?

(單是……無限樂趣。這也是本文的“文眼”所在。)

寫了些什麼?有什麼變化?

“不必說……也不必說……”

(略寫,但很生動)

記敘的次序和方位怎麼樣?記敘的對象又有什麼區別?

“不必說”:方位──地面上。次序──由低處到高處。對象──植物。

“也不必說”:方位──空中。次序──由高處到低處。對象──動物。

“碧綠的”、“光滑的”、“高大的”、“紫紅的”是什麼語法成分?

(定語)

“鳴”是什麼用法?

(動詞作形容詞用,作狀語)

動詞跟名詞的搭配有何特點?

(非常恰切:鳴蟬──長吟;黃蜂──伏;雲雀──竄)

本段着重寫的是什麼?

(泥牆跟──無限趣味。緊扣題目)

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以點帶面,局部代表全局,整個百草園更是──趣味無窮)

寫了些什麼?有什麼趣味?

(動物,植物,我的活動)

“低唱”、“彈琴”是什麼修辭手法?

(擬人)

在泥牆跟一帶的描寫與前面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插寫了“我”的動作)

寫這些有什麼好處?

(少年的“我”對大自然裏的東西的熱愛)

有什麼特點?

(細膩的動作描寫:翻,按,拔,摘)

你讀了這一段是不是覺得有趣?再讀一遍。

⑵第三自然段是過渡,承上啓下。

⑶第四、五自然段寫了什麼?

(聽長媽媽講故事和得到的教訓)

⑷第六自然段寫了什麼?

(寫“我”的心理活動)

“覺得做人之險”是他小時候的想法嗎?

(不是,是指1926年的黑暗時代,魯迅所處環境的險惡)

寫“美女蛇的故事”有何深意?

(實際上是用“舊事”來諷刺“時事”,向敵人猛投一槍)

5、冬季的百草園怎麼樣?

(比較的無味)

真的“無味”嗎?

(不下雪就無味,下雪就有味:拍雪人,塑雪羅漢,捕鳥。着重寫捕鳥的過程。寫得生動有趣。)

第七自然段寫的什麼?有什麼特點?

(捕鳥的經過)(動作描寫)

哪些詞描寫捕鳥的動作?

(掃開,支起,撒,系,牽着,走到,拉)

這些動作能否顛倒?

(不能。因爲它是捕鳥的連續性動作)

捕鳥是否有趣?

(再讀一遍)

那麼寫百草園突出了什麼特點?

(有趣──樂園)

第八自然段寫了什麼?有什麼作用?

(潤土的父親)(對兒時生活的懷念,對勞動者的智慧的崇敬)

二、學習“三味書屋”部分

1、朗讀這一部分,並思考:這一部分主要是寫什麼?

(讀書生活)

2、第九自然段寫了些什麼?

(要去讀書了)

這一段的作用是什麼?

(過渡)

哪些詞句表達了“我”對百草園依依不捨的懷念之情?

“不知道”表明什麼?

(小孩不懂事)

“最嚴厲”表明什麼?

(封建時代書塾令人生畏,對兒童沒有吸引力)

三個“也許”和兩個“我的”表現了什麼?

(對百草園依依不捨的懷念之情,正反映了“我”對自由自在的無拘無束的生活的熱愛。)

3、第十自然段寫了什麼?

(學校,環境──竹門,匾,畫)

這些陳設使我們有什麼感覺?

(陳設古舊、氣氛沉悶、冷清)

突出寫這些有何用意呢?

(這樣一個環境,正好和百草園的情景形成鮮明對比。越是寫三味書屋的陳設古舊,氣氛沉悶,就越是突出了百草園生活的樂趣。)

你覺得那裏的學習生活會怎麼樣?

(很枯燥,很單調)

4、第十一自然段寫了什麼?

(老師和我的態度)

5、第十二──十六自然段寫了什麼?

(學習情況)

學習方法怎樣?

(極其死板)

學生向老師提問題,老師是什麼態度?

(很不高興,有怒色)

教師的態度說明什麼?

(這是對封建學校學習方法的真實寫照。那時的學習方法是極其死板的。)

學習內容是什麼?“只”表現了什麼?

(非常單調)

學習內容說明什麼?

(無用、乏味、難懂、庸俗)

6、第十七──二十三自然段寫什麼?

(我在學校的表現)

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做些什麼?

(一是到後園裏玩,一是畫畫兒)

作者寫這些是什麼意思?

(對這種學習生活的不滿和反抗)

描寫後園用了哪些動詞?

(爬,折,尋,捉,喂)

7、爲什麼要把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放在一起寫?

(互相映襯,鮮明對比)

三、討論

爲什麼作者把一個荒涼的園子寫得這麼生動有趣?

(魯迅在這篇有名的散文裏,以生花的妙筆,充分地描繪了自然的樂趣,把一個荒涼的普通的百草園寫得花團錦簇,有聲有色,刻畫了天真無邪的兒童心理,所以特別能夠吸引人,特別感人。)

這麼寫的用意是什麼?

(任何人寫文章都是有感而發。這篇文章裏,魯迅表達了酷愛自由自在的生活和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封建教育的憎恨和批判。)

【寫作訓練】

1、請把“菜畦、石井欄、皁角樹、桑椹”分別寫一段話,要突出“趣”字。每組寫一種,集體討論,派代表上臺發言。

2、記一次春遊或秋遊(題目自擬)。

七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本文具體生動地寫景狀物的方法。

2、能力目標:品讀文章精煉生動的語言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對比中體味魯迅童年的童真童趣,感受如今美好的學習生活。

教學重、難點:

1、品讀文章精煉生動的語言。

2、在對比中體味魯迅童年的童真童趣,感受如今美好的學習生活。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屏顯播放歌曲《童年》開頭片段)

聽到這首歌我們都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時的生活是多麼自由自在。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值得回憶的童年,即使是大作家魯迅也不例外。今天,我們一起循着先生的足跡,走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走進先生多姿多彩的童年世界。

引導學生從作者姓名、籍貫、身份、代表作、作品風格等五個方面介紹作者。

二、走進文本,整體感知

1、學生速讀課文。

2、掃除文字障礙。學生提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討論解決,重點識記。

三、交流感受,質疑問難

1、讀過文章之後,你們有什麼感受?也可以說說你對文章哪個地方有疑惑。

2、學生談初讀感受或提出疑惑。

小結:這麼短的時間,就有這麼深刻的見解,很爲你們高興。大家都很善於思考,你們提出的問題都很有價值,相信這節課我們會解決這些疑惑。

四、合作探究,品味賞析

1、(由學生的感受引入主問題)剛纔有同學說百草園很好玩,有同學說三味書屋後面的園也很好玩。如果你就是魯迅,你喜歡哪個地方的生活?爲什麼?跳讀課文,用批註的方式寫出喜歡的理由。

2、學生依例自主閱讀、批註,教師巡迴指導。

3、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意見。

4、全班學生共同交流。

小組發言人代表本組發表意見。

答案預設:

喜歡百草園的生活。原因有:

(1)百草園的景色很美。

①教師引導學生重點品析第二段,反覆誦讀,感受美景、品味雅詞。

如:A、“碧綠”“紫紅”寫出了繽紛的色彩;

B、“光滑”“肥胖”“輕捷”寫出了有趣的情狀;

C、“長吟”“低唱”“彈琴”給人聽覺上的愉悅;

D、“又酸又甜”寫出了充溢於口的味覺感受;……

②教師引導:魯迅小時候最喜歡吃的是覆盆子、桑葚,你們小時候最喜歡吃什麼?從吃的零食方面,學生把自己的童年與魯迅的童年進行比較,總結出自己生活的富裕。

③百草園有美麗的景色:絢麗多彩的顏色,悅耳動聽的聲音,活靈活現的情狀,新鮮美好的味道。下面我們大聲齊讀第二自然段,再次感受百草園這有聲有色、

有趣有味的美景。(學生齊讀)

(2)百草園的事很有趣。

引導學生對聽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鳥兩件事簡略品味。美女蛇的故事可讓學生複述。

喜歡三味書屋的生活。

(1)教師引導學生品味語言並指導朗讀。學生可能回答的原因有:

①“我”對“三味書屋”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從“我”問老師何爲“怪哉”的奇思妙想,從“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子書”“人聲鼎沸”的熱鬧讀書場面,從先生“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着,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的略帶迂腐的神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三味書屋的風趣和快樂。品味語言:“人都到那裏去了!”(通過句末用歎號而不用問號,來揭示先生外嚴厲內溫和的性格,並讓學生模擬朗讀體味。)

②三味書屋的學習雖然枯燥,它後面的園卻可以玩。如:爬上花壇折臘梅、攀上桂樹尋蟬蛻、捉了蒼蠅喂螞蟻。都讓人感受到“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仍然是充滿了童趣和歡樂的,這與“百草園”的快樂自由是相連貫的。

③上課時老師自己讀書入神,學生可以玩紙盔甲、畫畫。

引導:在這樣寬鬆的環境中,魯迅都是在玩嗎?雖然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但魯迅還是很勤奮的,你從文中那些句子看出來的?

(2)如果沒有學生喜歡三味書屋的生活,可引導“你爲什麼不喜歡三味書屋的生活”?引導學生把少年魯迅的讀書情況與自己的的讀書情況進行比較。

答案預設:少年魯迅在私塾的學習生活枯燥無味,上課就是死記硬背;還只能學語文這一門學科;畫畫還要偷偷摸摸的;問個問題老師不但不答,還要捱罵。現在上學比較有趣:可以問問題,不用死記硬背。老師對我們很和藹,還有許多有趣的科目,像音樂、美術、體育。還可以選自己感興趣的學校課程來上。

5、比較百草園與三味書屋生活的異同。

(小組討論後各抒己見,說“異”說“同”都行,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預設:

①“同”——都是兒童之樂,都表現出兒童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對草木蟲鳥的獨特感受、對有本事的人的某種崇拜、對自由歡樂的追求、對成人世界的無知,等等。

②“異”——百草園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樂土,三味書屋是嚴肅凝重的學堂;百草園之樂源於自然的厚賜,三味書屋之樂源於對知識與快樂的追求;百草園生活可謂“快樂無極限”,三味書屋裏只能暫借片刻逍遙;百草園裏有樸素自然的情趣,三味書屋裏有於平淡中開掘的美好情調,等等。

五、聯繫生活,體驗反思

不論是百草園還是三味書屋的生活,都是魯迅先生難忘的童年記憶。請同學們以《難忘童年那段記憶》爲題,說一說自己童年的故事。

七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篇4

【教材重點】

1、觀察和描寫景物時抓住景物的特點,注意一定的順序。

2、描寫的語言形象、準確。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

掌握14個字,瞭解觀察對於描寫景物的意義。

2、能力訓練:

初步學會觀察景物、描寫景物的方法。

3、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課文表現的兒童情趣。

【學情學法】

初一學生由於受年齡的限制,寫景往往比較概括,不夠具體,條理不夠清楚,重要的原因就是觀察不夠仔細,沒有掌握觀察的方法。國際著名的心理學家皮阿杰研究表明,初一學生觀察力已有一定的發展,但比較膚淺,缺少精確性、概括性。培養初一學生的觀察力,必須經常不斷地向他們明確地提出觀察目的和具體方法。針對初一學生的實際,因此本課的教學要讓學生學會觀察、描寫景物的一般方法。

【教學方法】

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目標以及初一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本人的特長,採用“讀讀、議議、講講、練練”八字結構模式。讀是學生感知教材;議是分析、理解、掌握教材;練是鞏固、應用新知識,形成技能;講是教師啓發、指導學生讀、議、練,講清規律。讀是基礎,議是關鍵,練是應用,講串始終。

這種課堂教學結構,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動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是依據心理學情感、意識傾向性的發展知識在教學中的重大作用。

【教學課時】

本文的教學時數爲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1、教師指出學生在寫景及觀察中存在的問題,使學生明確學習本文的目的是學會描寫、觀察景物的方法。這樣既突出了本文的學習重點,又讓學生明確學習本文的目的,使學生在學習時有個思維定向,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2、介紹作家:

本文是學生在初中階段第一次學習魯迅的作品,所以很有必要介紹作者。在板書課題後,可結合註釋①②,讓學生指出掌握文學常識要記住幾個要點。指名回答後教師總結學習文學常識的方法,要記住五個方面:名(作者原名、字、筆名等)、時(作者生卒年代或時代)、地(作者籍貫)、評(人們對他的評價)、作(作者的代表作)。這是本文教學中讓學生掌握的第一個學習方法──掌握文學常識的方法。

3、檢查預習:

出示小黑板,讓學生給要掌握的生字注音,掌握14個字,落實本文 的字詞教學目標。

二、閱讀理解新課

1、讀:學生聽課文的配樂朗讀,讓學生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從而把握全文的中心和主要內容,爲下面的“議、講、練”打好基礎。

2、議、講:通過分析第二段對百草園的景物描寫解決教學重點問題。教師可針對教學重點,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討論、分析,教師啓發、點撥,落實本文的能力訓練目標。

教師可出示小黑板,設計如下問題:

⑴ 課文描寫了百草園的哪些景物?是用什麼句式把這些景物串聯起來的?

⑵ 這些所描寫的景物各有什麼特點?作者選用了哪些詞語?是從什麼角度進行觀察、描述的?

⑶ 這14種景物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觀察和描寫的?哪些詳寫?哪些略寫?

⑷ 作者在景物描寫時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⑸ 爲了表現兒童情趣,爲了寫出百草園的樂趣,作者在寫景中寫了幾件趣事?

在分析討論中讓學生感受課文表現的兒童情趣,落實本文的情感教育目標,使語文教學和思想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提高語文能力的同時,又起到思想教育的效果,體現了語文課的本質和特點。

3、在討論分析後,教師小結觀察、描寫景物的方法,讓學生掌握本文的第二個學習方法──觀察、描寫景物的方法。

4、最後齊讀第3自然段,感受課文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1、複習文學常識及描寫觀察景物的方法,熟讀第2段,鞏固前一課時的內容。

複習的目的是與遺忘作鬥爭。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創制的著名的“遺忘速度曲線”,表明遺忘變量和時間變量之間的關係,即剛剛記住的材料最初幾小時內的遺忘速度很快,兩天後就緩慢。一句話,就是“先快後慢”。因此,要鞏固第一天所學的知識,第二天就必須及時複習,使記憶內容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痕跡,不致遺忘。

2、讀、講、議第3自然段:

⑴ 指名讀這一自然段,讓其他學生找出寫捕鳥動作的動詞,使學生進一步感知教材內容。

⑵ 學生找出動詞後,然後採取置換法加以對比,如把“支”換成“頂、撐、架”,把“撒”換成“放、擺、扔”,把“系”換成“扎、捆、綁”,把“罩”換成“蓋、壓、扣”。然後讓學生細心品味,討論對比,明確本文用詞的準確性,落實本文的教學重點二。

討論後教師可再設計一個問題:作者爲什麼描寫得這麼準確?讓學生明白,描寫準確除了要有豐富的詞彙外,首先取決於觀察準確,魯迅幼年時曾熱衷雪地捕鳥,十分熟悉這一遊戲,所以寫得這樣準確、簡練,使學生進一步瞭解觀察對於描寫景物的意義。

3、讀、講、議第5段:

⑴ 齊讀第5段,然後討論“我”離別百草園的心情,討論時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⑵ 教師總結歸納。本文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節選,最後一段是從“百草園“三味書屋”的過渡段。因最後一段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難點,學生理解較難,教師要予以重點講解。

4、教師總結觀察、描寫景物的方法。

5、作業:

從形狀、動作、顏色、滋味、聲音等不同角度觀察一景物,並把它描述下來。

七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篇5

[設計意圖]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魯迅少年時期兩個相鄰的兩個人生驛站,是魯迅在歷經人生滄桑後對童年生活的溫馨回憶。而傳統的教學往往把這兩者對立起來,說作品表現和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色束縛和損害”,那位先生是一個“體現孔孟之道的不學無術的典型腐儒”,我認爲這種解讀存在着教條化、程式化、上綱上線化的傾向。作者在文中並沒有刻意地將兩者進行比較,推崇百草園而否定三味書屋,只是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自然地寫下來,三味書屋裏淋漓痛快的讀書、無拘無束的溜玩、興味盎然地偷畫、嚴而不厲的先生在作者筆下也充滿親切溫馨。所以教學中沒有設計中心主旨的理解,只是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受、自主表達,在個性化體驗中完成對文章的解讀。

新課標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設計着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在尊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慾望,由粗到精,由整體到局部,從形象到語言進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讓學法在感受中明確,讓語文素養在感悟中形成,讓思維品質在探究中提升。

[教學目標]

1.養學生獨立感受文學作品的能力,並初步掌握鑑賞文學作品的方法。

2.養成推敲重點詞句在語言環境中作用的習慣。

3.引導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並培養他麼們對其進行探究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沒有煩惱,隨着歲月,他的煩惱增加了……”這便是成長,有喜也有憂,有憧憬也有一絲絲擔心。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將邀請一些大作家爲我們講述成長的故事,今天走進我們課堂的是文學大師魯迅,他帶來的故事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介紹文學常識)

二、感知、理解

快速默讀課文,限時7分鐘(大約3500字)

提問:1、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內容?

2、從課文題目我們得到哪些信息?

3、默讀文章,把自己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感受用“的百草園”“的三味書屋”說出來,並說說理由。

可能的說法:美麗的百草園、神祕的百草園、誘人的百草園、有趣的百草園……

單調的三味書屋、自由的三味書屋、痛快的三味書屋、好玩的三味書屋……

2、自主閱讀,分別感受百草園和三味書屋裏的景、事、人、情,也將自己的感受用“的景”“的事”“的人”“的情”分別說出來。

學生可能衆說紛紜,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說法,下面說法僅供參考:

百草園三味書屋

美麗的景古樸的景

有趣的事難忘的事

善良的人嚴而可親的人

留戀神往的感情親切溫馨的感情

3、綜合討論:你喜歡百草園還是三味書屋?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有不同也有聯繫,綜合大家的說法,它們二者都應是作者生活的樂園,只是因生活時間的不同,百草園是作者童年生活的樂園,三味書屋則是作者學習生活的樂園。

4.主旨獲得

三、感受、品味

(1)感受美景、品味雅詞

1、百草園有美麗的景,這景啊,有聲有色、有趣有味,下面我們大聲(先自讀)齊誦第二自然段,然後像剛纔一樣,將自己對景物的感受用

“的顏色”“的聲音”“的情狀”“的味道”分別說出來。

①“碧綠的”“紫紅的”寫出了繽紛的色彩;

②“光滑的”“肥胖的”“輕捷的”寫出了有趣的情狀;

③“長吟”“低唱”“彈琴”給人聽覺上的愉悅;

④“又酸又甜”寫出了充溢於口的味覺感受。;

……

可以參考的說法:絢麗多彩的顏色、悅耳動聽的聲音、活靈活現的情狀、新鮮美好的味道。

2、爲什麼作者要把他們寫得如此詳細,又爲什麼能寫得如此詳細?

(結合靜物描寫方法,以學生自己的答案爲主)

1、句式巧妙突出重點;

2、觀察要有順序;

3、觀察要仔細,要多角度;

4、準確使用詞語;

5、抓住景物的特點;

6、有自己的感情……

3、請用最短的時間背誦這節文字,並把背誦方法介紹給同學們

(2)感受趣事,品味美句

1、綜觀全文作者參與的事,簡潔地可以概括爲聽故事、捕鳥、唱讀、溜玩、偷畫,請同學們細讀寫事的段落,也要將自己對事情的感受用“的故事”“的捕鳥”“的唱讀”“的溜玩”“的偷畫”概括出來。

可以參考的說法:生動神祕的故事、趣味無窮的捕鳥、痛快淋漓的唱讀、無拘無束的溜玩、興味盎然的偷畫……

2、文中哪些句子很好地寫出了這些事情的特點?

重點品味如下幾段:

①“到半夜,果然來了,沙沙沙!門外像是風雨聲,他正抖作一團時,卻聽見豁的一聲,一道金光從枕邊飛出,外面便什麼聲音也沒有了,那金光也就飛回來了,斂在盒子裏。”用極富懸念的語言寫出了美女蛇故事的誘惑力。

②“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穀,棒上系一條繩,人遠遠的牽着,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用極精練且富有表現力的一系列連貫的動詞描繪出捕鳥的全過程,透露出兒童捕鳥的興奮驚喜之情。

③“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爲讀到這裏,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着,向後拗過去,拗過去。”用神態及動作描寫將先生酣暢入神的朗讀描寫得淋漓盡致。

……

(3)仿照上面的方法繼續完成對人、情的感受和品味。

三、感悟、探究

引導探究如下一些小而有趣的問題,有可能的話上圖書館和網上查閱資料,然後將自己的發現寫成小文章。

①“三味書屋”中“三味”作何解?

②“怪哉”究竟是怎麼回事?

③“壽鏡吾”先生簡介

④爲什麼三味書屋的匾上畫着“梅花鹿伏在古樹下”?

⑤“做人之險”有什麼深意?

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民間藝術之美

⑦《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人物描寫技巧

⑧美女蛇的故事之來由

四、作業

1.生詞抄寫

2.隨筆:《我眼中的魯迅》或《我和魯迅比童年》

七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篇6

【設計簡說】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表現了魯迅的生命哲學,是其對精神苦難的溫暖慰藉。生命哲學最好的邂逅方式是無言之中的打動,對於處在內心成長起步階段的學生,作品言說的深層命題是無法讀解的,但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品味魯迅“心靈懷鄉”的情結,即對兒童擁有健康童年的期盼。語言是思想的外顯,以品讀簡練生動、傳神的語言爲“抓手”,提升學生語言的感悟力、表現力是教學的重點;創設情景,瞭解敘事結構,感悟作者的赤子情懷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學習

童年是生命之樹的花蕾,等待綻放的過程就是品味成熟的過程。走進百草園,走進的是繽紛的童年世界;走進三味書屋,聆聽的是感受豐富的讀書人生。

二、品味語言,享受樂趣

1.自由朗讀課文第2段,初步感受百草園的樂趣。

2.走進百草園,你可以參加哪些遊戲活動?你最感興趣的活動是哪一項?

提示:觀賞碧綠的菜畦、肥胖的黃蜂、輕捷的叫天子,爬爬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嚐嚐紫紅的喪葚,聽聽鳴蟬的長吟、油嶺的低唱、蟋蟀的彈琴,按按班蝥的脊樑,挖挖何首烏的根,摘摘覆盆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文章描敘來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遊戲活動。

3.齊讀文章第17段,初步品味讀書生活的樂趣。

4.三味書屋後面的園裏,你還可以“偷偷”地享受哪些遊戲活動?

提示:折臘梅,尋蟬蛻,捉蒼蠅喂螞蟻。

5.藉助文章搭建的回憶之橋,穿越時空隧道,師生分享彼此的童年之樂。

6.小組討論:是不是所有的樂趣都可以像作者一樣這麼痛快地與人享?作者是如何將童年的樂趣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的?

提示:

(1)品味形容詞:碧綠、光滑、高大、肥胖、輕捷、紫紅、臃腫,品味動詞:伏、吟、唱、彈、按、噴等,說明春、夏、秋三季的百草園是有聲、有色、有味、有形的樂園,它在少年“我”心裏就像一個彩色的萬花筒,從不同的角度觀賞,能欣賞到不同的繽紛之景,在中年“我”的心裏就像一個遙遠的清夢,夢醒了之後,依舊留着青草的芳香;品味“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的句式,說明百草園中的佳趣比比皆是,只要擁有一顆赤子之心,就不會喪失享用爛漫之樂的契機。

(2)至於那讀書生活中“偷來”的片刻之樂,雖然要揹負“頑皮”的“罪名”,偶爾會有戒尺罰跪的風險,但卻一樣抓住了孩子們的心,將捉了蒼蠅喂螞蟻看作“最好的工作,”可見這羣讀書郎的童趣之真,也隱隱的表現出私塾學規的清謹。

7.小組討論:百草園裏和三味書屋後面的小園裏的快樂是一種怎樣的快樂,能說說你的感受嗎?

提示:在百草園裏體悟的是充分張揚童年生活本質意義的快樂,即便在常人眼中看來極爲幼稚和極爲簡單的遊戲,在兒童的世界裏依舊被賦予了難能可貴的精神意義:因爲它們是沒有任何束縛、徹底自由的實體存在——快樂有時很簡單,它讓遊戲只是遊戲就可以了。而在三味書屋後面的小園裏品嚐的片刻之樂,是開始讀書的少年郎刻板機械的生活中一抹自己爭取到的“陽光”,偷偷呼吸到的自在、寧靜的快樂成爲一種細膩而充沛的享樂。樂趣,無論是長久的還是短暫的,都會在記憶中留下痕跡,就像那古老的留聲機,流瀉的雖聲質蒼老,卻依舊持重清晰。

三、生臨其景,體驗情趣

1.複述長媽媽講的關於美女蛇的故事。

2.美女蛇的故事有什麼特點?它給了“我”怎樣的一個教訓?你聽了這個故事之後,又有什麼樣的感覺?

提示:這是個驚悚的故事讓“我”感覺“做人之險”,也讓閱讀者對長草中的赤練蛇產生恐懼。長媽媽不一定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但她的故事卻能產生這樣的“藝術”效果,這從另一個方面說明:百草園除了是快樂之園外,還是個神祕之園。它讓我們和“我”一起在故事中經歷驚悚之旅的同時,還享受新奇、刺激的情趣之美。

3.冬天是相對寧靜的季節,作者也由衷地感嘆: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但冬天自有法寶,它可以化無味爲有趣。它的祕密武器是什麼?孩子們可以參加哪些富有情趣的活動呢?

提示:拍雪人,塑羅漢,捕鳥。

4.抓住關鍵的動詞,簡述雪地捕鳥的方法。你覺得哪一個步驟最爲關鍵,簡單說說理由。

提示:掃,支,撒,採,牽,拉等等。後一個教學要求,學生可以在不架空課文描述的基礎上自圓其說。

5.美女蛇的故事和冬天捕鳥的記憶洋溢着哪些淡淡卻亙古的情感?

提示:洋溢着與長媽媽、潤土父親無隔閡的長幼之情,與潤土這個農村娃無猜的朋友之情。

四、綜合活動,思考理趣

1.朗讀體驗。齊讀第9段,體會戀戀不捨、依依惜別之情。

提示:告別童年,揮別令人快樂的百草園,是成長途中必經的苦楚,也是漫步人生路必須付出的代價。

2.默讀第10-24段,涵泳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

3.創設情景。思考:用第一人稱講述“我”與先生第一次見面時得的情狀;你覺得遭遇了這樣的先生,會學有所獲嗎?

提示:講述中應強調“我”眼中的先生形象。第二問應結合先生的性格、下文的鋪敘來作答。

4.自由組成學習小組,探究學習三個讀書生活片段之中蘊含的理趣。

提示:採用對話的方式品讀提問“怪哉”一蟲的事:“我”長於理性思索的精神品質在三味書屋求學的最初階段就已經有所彰顯──懷疑是學習的起點;先生一聲“不知道”的慍怒,是“不願說”的託詞,在刻板追求師道尊嚴的時代,提問和答問的權力都牢牢地攥在先生的手裏。採用動作復原的方式展示師生共讀的場面:讀書如果僅僅從喉中發出音來,當然得不盡書的奇妙,這叫有口無心;只有將書裝到心裏去,連動作姿態都配合進去了,方得文學之趣。採用筆記摘錄的方式重視先生讀書入迷時學生做遊戲、畫畫兒的場面:興趣是讀書的內驅動力,再有水平和經驗的教師也無法在無土的沙漠中栽出一片綠洲來。“之乎者也”的古書當然無法點燃“我”的讀書熱情,卻在三味書屋收穫了讀書的“副產品”──繪畫。這無意之中爲日後“我”(魯迅)對木刻的領悟埋下了藝術的胚芽,屬於無心插柳的收穫。

五、聯想拓展,深度閱讀

1.替“我”給壽鏡吾先生寫封段信,談談在三味書屋的讀書心得。

2.人到中年的“我”和潤土見面了,你覺得他們還會像童年時代那麼親密無間嗎?想象他們見面時的情景。

3.“成長”是一個永遠說不盡的話題,查閱資料,瞭解魯迅對“成長”的闡述。

七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

3、揣摩本文的語言。

4、說說自己的“童年趣事”。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誦讀,理解內容,品味語言,體會景物描寫的方法,說說自己的童年趣事。

【課前準備】

1、學生:

通過預習,掌握字詞。通過思考,準備說童年趣事的素材。

2、教師:

準備錄音帶、多媒體課件以及有關童年生活的格言、歌曲或其他小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字詞;理解內容,體會文章的中心。

〖教學設計〗

一、整體感悟

1、導入新課(放一段音樂歌曲“童年的小搖車”):

同學們,我們聽到的歌曲《童年的小搖車》中唱到“那一天,媽媽問我,童年最難忘的是什麼?在朦朧的記憶中,難忘那小小的搖車”。歌曲向我們展現了難忘的童年生活,是的,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有幸福的回憶,有美好的體驗,也會有小小的煩惱。無論怎樣,只要我們打開童年之窗,我們會發現燦爛的春光中有無限的童趣,無味的寒冬中有亮麗的風景,自由嬉戲中有爛漫的幻想,嚴肅的學習中也不缺乏快樂,讓我們走進魯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長的足跡吧!

2、簡介作者: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用屏幕打出魯迅的畫像與介紹)。

3、學習字詞:

在預習的基礎上聽寫字詞,強調自學的能力。

(用屏幕投影)

a、給加粗的字注音;

b、按拼音填空;

c、結合語境解釋詞語(略);

4、放錄音聽讀課文,提出聽讀要求:

可將自己喜歡的詞、句圈點勾畫出來品味揣摩。也可以用心輕聲跟讀課文,初步體味文中的情趣。

(指導聽讀:注意力集中,揣摩朗讀語氣,體味其中感情。)

聽讀後出示思考題:

a、從本文的題目來看,你認爲文章主要寫了幾方面的內容?

b、聽讀後找出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個部分起止句間的過渡段。

c、概述一下,這篇文章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教師明確:

a、“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個題目來看,主要寫了兩部分的內容。

b、起止句:百草園部分從開始到“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三味書屋部分從“出門向東……”到結尾;中間“我不知道……”一段是過渡段。

c、“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一題,只要有所理解就可以,不強求統一。

二、在整體感悟的基礎上,學習研讀“百草園”部分。

1、大屏幕出示問題組:

a、百草園爲什麼是我的樂園?

b、作者寫了哪幾件事?是通過怎樣的手法來寫的?

2、四人小組討論,然後相互交流併合作補充:

最後由老師明確總結:百草園中不僅有春夏的美麗,還有驚險的美女蛇的.故事,冬天的百草園因爲可以捕鳥也變得別有情趣,所以百草園在那時是我的樂園。

教師小結:

寫了春夏的百草園是多彩豔麗的,聲情並茂,動靜有趣,色味俱佳,真正是一個兒童樂園。美女蛇的故事讓百草園平添了幾多神祕色彩。冬天的百草園雖然無味,但雪地捕鳥卻別有一道風景。

作者運用了擬人、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敘述議論相結合,一個充滿生機的兒童樂園展現在我們面前,真正讓人流連忘返。

(請同學們齊讀“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一段。再次體會作者的寫作技巧。)

那麼,與百草園相比,三味書屋又是怎樣的一番情景呢?下節課我們繼續來研讀賞析。

三、作業

自由朗讀課文,準備說說自己的童年趣事。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研讀三味書屋一部分的內容,品味語言,適當拓展延伸。

〖教學設計〗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百草園的內容,作者用優美的筆觸將我們帶入兒童的樂園──百草園。那麼三味書屋究竟會怎樣呢?作者在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是否也像百草園那樣有情趣呢?讓我們研讀一下。

二、研讀賞析

1、請同學朗讀過渡段落,體會其作用。

2、學生快速默讀,大屏幕出示問題組:

a、作者對三味書屋的生活選取了幾個片段,用簡潔的話概述。

b、先生是怎樣一個人,作者對先生是怎樣的態度?你對先生的理解是怎樣呢?

3、四人小組討論,然後自由發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教師可以幫助明確:

⑴ 先生知識淵博,教學認真;

⑵ 學生有機會跑出去玩;

⑶ 趁老師讀書入神時遊戲、畫畫。對先生的瞭解可以有不同看法,教師可以適當指導,不必統得太死。

4、引導學生揣摩語言體會本文的寫法:

本文寫得好,好在什麼地方?

大屏幕出示投影:

例:① 不必說碧綠的萊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中哪個內客是強調的重點?請你仿寫一段話。)

② 也許是因爲拔何首烏毀了泥牆吧,也許是因爲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樑家去了吧,也許是因爲站在石井欄上跳下來了吧……(“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三、拓展延伸

1、大屏幕出示問題組:

a、下面這段話中連續使用了一系列動詞,準確地描述了雪地捕鳥的過程。仔細品味,然後自己寫一段話,或敘述做某個遊戲的過程,或描寫螞蟻搬家的經過,也試着用上一系列動詞。

“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穀,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着,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體驗與反思,便罩住了。”

2、請學生當場進行寫作片斷練習,可選取遊戲、活動或勞動的過程,用上一系列動詞,比一比誰用得準確。

b、口頭說文,說說自己的童年趣事。

要求:扣題說文,突出趣字。

(可以小組比賽,展開競賽,比一比,哪個組的同學說得好。)

四、作業

寫一則童年趣事,或童年傻事。

要求:說真話,訴真情。600字左右。

七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瞭解作者孩提時代的情趣。

2、過程與方法:

⑴ 學習寫景狀物的寫作方法。

⑵ 揣摩本文的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經歷,瞭解作者的生活情趣。

2、難點:

學習寫景狀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魯迅是一箇中國老百姓都非常熟悉的文化名人,他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歷來被世人所傳頌,提到魯迅,我們會深深地被他剛毅的人格魅力所感動,今天當我們打開他的童年之窗,我們會發現,那裏有許多值得回憶的往事。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悟

1、朗讀課文。

2、糾正字音。

3、出示思考題:

⑴ 根據文章題目和過渡句,文章可分爲哪幾部分?

⑵ 作者寫了哪些景物?

⑶ 作者在百草園的生活感覺是怎樣的?

⑷ 課文兩部分的內容是怎樣銜接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⑸ 作者對三味書屋生活的描寫選取了哪幾個片段?

4、小組討論,相互合作交流:

討論明確:可以把文章分成1~8自然,9~篇末兩個部分,作者描寫的百草園共有14個景物,聲情並茂,動靜結合,盎然有趣,是個充滿情趣的兒童樂園。

第九自然段是過渡段,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既表達了作者對百草園的眷戀,也反映了過去三味書屋的無可奈何之情,這部分寫了先生的性格特點,上課的形式及上課的內容。

三、賞讀課文,體驗美感

1、賞讀課文,出示思考題:

⑴ 你認爲寫景狀物精彩在哪裏?爲什麼會精彩?

⑵ 美女蛇的故事和雪地捕鳥的情節,你喜歡哪一個?

2、作者是從哪些角度來描寫景物的?運用了哪些方法?

討論明確:(學生自由發言,各抒已見)作者分別從形態、色彩、聲音、動作等方面進行描寫,運用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方法使得景物生動形象,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美女蛇的故事使百草園籠罩了撲朔迷離的氣氛,更具神奇色彩,“雪地捕鳥”中一連串傳神的動詞的運用,引人入勝,情趣盎然。

四、合作探究

1、質疑:

⑴ 作者爲何寫貪玩逃學的情節?

⑵ 先生在回答學生提問時爲何不高興,臉有怒色?

2、討論明確:

描寫孩童逃學,上課畫畫的情節,是從側面反映教學方式的枯燥以及教學內容的陳腐。

五、課堂小結

首先由學生談談學習本課的最大收穫?

教師小結:我們一起了解了魯迅的成長足跡,這段童年生活對他的成長產生過巨大的影響,我們也應保持純真活潑的天性,激發自己強烈的求知慾望和進取心,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把自已培養成爲服務社會的有用人才。

六、佈置作業

回憶自己的童年趣事,準備好講給同學聽。

七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抓住事物的特點,用恰當的順序寫景。

(2)學習兩相對照的文章結構。

2、過程與方法:

(1)學習並運用聯繫比較法,進行探究學習。

(2)運用拓展延伸,引導學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領悟學習和生活的真諦。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引導學生去正確的認識生活,體味成長中的快樂與煩惱。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描述百草園的部分,寫景抓特點、按順序、多角度描寫的手法。

難點是描寫三味書屋部分,對部分內容的理解以及對難解詞語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作者及作品簡介

導入:歌曲小小少年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浙江省紹興市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雜文、小說、散文、詩歌等,收在《魯迅全集》裏。本文寫於1926年,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

小說集:《吶喊》《狂人日記》《彷徨》

雜文集:《二心集》《墳》

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

二、題目解讀

文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體現了作者的寫作順序。先寫“百草園”的樂趣,再寫“三味書屋”的乏味。

文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暗示了文章的主題。通過“百草園”的樂趣和“三味書屋”的乏味的對比,有力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對兒童身心發展的束縛。

“三味”的含義(“三味”是指“經書之味,史書之味,子書之味”。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課題用“從到”兩個介詞點明瞭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地點和範圍。

三、課文閱讀

確鑿záo菜畦qí蟋蟀shuài

纏絡chán覓食mì竹篩shāi

宿儒sù淵博yuān鼎沸dǐng

珊瑚shān錫箔bó倜儻tìtǎng

腦髓suǐ蟬蛻tuì攢cuán

盔甲kuī東方朔shuò斂liǎn

四、文章總析

第一部分(1—8段):回憶百草園的樂園生活。又可分四層。

一層(1段):寫回憶百草園的緣由,點出是“我的樂園”,充滿留戀之情。

二層(2段):寫春、夏、秋三季百草園的景色及樂趣。

三層(3—6段):插敘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層(7—8段):寫冬天百草園雪地捕鳥的樂趣。

第二部分(9段—結束):回憶在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可分五層。

一層(9段):是過渡段,告別百草園去書塾讀書。

二層(10—11段):寫入學的情形,介紹了書屋的陳設和對先生的印象。

三層(12—16段):寫不準提課外的問題。

四層(17—20段):寫不準去後園玩。

五層(21—24段):寫師生讀書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讀書入神時做遊戲、畫畫兒。

五、文章分析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作者更喜歡哪一個?結合課文內容談談爲什麼?

通讀全文,你最喜歡那一自然段,爲什麼?

第九節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作業一

1、識記課文中詞語和拼音2、熟讀全文3、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六、深入分析

(一)第二段分析

問題一:“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這個句式在文章中起什麼作用?

問題二: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具體描寫了百草園的景物?

(二)第七段分析

問題一:作者先寫百草園冬天的“無味”,然後寫下雪帶來的樂趣,這是什麼寫法?起什麼作用?

先抑後揚,欲揚先抑。

以沒有雪的無味來襯托下雪帶來的樂趣。

問題二:找出表示捕鳥動作的詞,說說這些詞的作用。

捕、掃、露、支、撒、系、牽、拉、罩

九個表述動作的詞,準確而生動地表現了雪地捕鳥的過程,寫出了雪後捕鳥的樂趣。

(三)第二部分分析

問題一:你覺得壽鏡吾先生是個怎樣的老師?

知識淵博,教學認真,讀書投入,不束縛也基本上不體罰學生。

問題二:魯迅對先生是什麼態度?

敬慕、熱愛

問題三:在三味書屋讀書的學生的表現又是怎樣的?

好問、貪玩

中心思想

文章用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同三味書屋枯燥無味的生活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作業二

運用課文中所學習的寫作手法並聯系自己的實際寫一篇不少於400字的關於自己童年的趣事。

課外延伸

下邊是魯迅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三個故事:

他曾製作一張書籤,中間豎寫“讀書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個字,夾在書頁裏。讀書時,讀一遍書,自上而下蓋書籤上一個字。這個辦法同學們很讚賞,大家都仿效起來。

有的同學整天只想玩,常常揹着老師拉別人一起玩。魯迅爲防止同學影響自己的學習,就在書桌的左上角貼了一張三寸長二寸闊的紅紙條,紙條上寫着

“君子自重”4個字。

魯迅讀書時,還要幫助家裏做些事,特別是爲父親的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有一次,因多做了些家務,讀書遲到了,受到老師的責備,他就在書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個“早”字,用以鞭策自己。此後,他就再沒有遲到一次。

把這些情況和課文作個比照,思考下邊幾個問題。

1、魯迅少年時這樣用功,爲什麼還對他的三味書屋生活流露出不滿的情緒呢?

2少年魯迅視百草園爲樂園,又是一位用功讀書的學生,兩者有矛盾嗎?

3你從少年魯迅在書桌的右下角刻個“早”字聯想到什麼?

七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瞭解魯迅的生平經歷,學習作者描寫景物的手法。

過程與方法:朗讀、品析、討論,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自然,關注生活的態度。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作者寫景時抓住景物特點、按順序、多角度描寫的手法

2.難點:理解百草園生活是兒童熱愛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生動體現。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第一單元的文章多是反映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學過後會勾起對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對現在生活的反思,還會有新的感觸和更深的認識。

啓發:童年生活在你的心目中有什麼特點?

(二)板書課題,作者

回顧有關魯迅的知識,口答明確:魯迅原名及籍貫、地位、主要作品及學過的作品、本文的出處。

(三)釋題

從題目中獲得了哪些信息?——明確本文有兩部分內容:百草園生活、.三味書屋生活

(四)聽範讀錄音(或默讀)。要求:聽後分別概括兩種生活的特點。

(五)整體感知

1.概括兩種生活的特點

1-8段:敘述百草園是我兒時的樂園——自由快樂、豐富多彩、有無限趣味;

9-24段:敘述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單調枯燥、乏味、受束縛。

2.你最喜歡哪部分,簡述理由。

(六)細讀百草園部分,劃出中心句。

1.小組討論:魯迅爲什麼說百草園是他的樂園?

從優美的景物(樂景)、美女蛇故事(樂聞)和雪地裏捕鳥(樂事)三方面表現百草園是“我”的樂園。

2.延伸

(1)利用多媒體展示百草園的圖片

(2)齊讀第二段,爲下列描述對象加上能突出其特點的詞語,思考:這一段在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色彩——( )的菜畦 ( )的石井欄 ( )的皂莢樹 ( )的桑葚

形態——( )的黃蜂 ( )的叫天子

聲音——蚰蛉在這裏( ) 蟋蟀在這裏( ) 鳴蟬在樹葉裏( )

(3)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仿寫一段話。

3.思考:美女蛇的故事有什麼作用?——增加了百草園的神祕色彩,使得它更有情趣。

4.閱讀第七自然段,找出描寫捕鳥動作的詞,並探討這一連串的動詞在表達上起到了什麼作用?

“掃開...,支...,撒...,系...,牽...,看...,拉...,罩”,準確而生動地記敘了捕鳥的全過程。寫出百草園給愛玩的兒童帶來的無窮樂趣,以此表現百草園確實是“我”的樂園。

(七)作業

預習文章描寫三味書屋的部分,對比百草園帶給作者的“快樂”,思考三味書屋的生活帶給作者怎樣的感受?

全國各地QQ交流羣(點擊進入加羣)

七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的:

通過老師恰當的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去感知、領悟課文,形成自己的觀點和認識。實現“教師與文本、學生與文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四位一體的對話。

主要教學形式:學生活動爲主,教師引導爲輔。

教學過程:熟悉課文——解讀課文——感受課文——形成觀點(後三步在教學中同時進行)。

活動一:板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意的把“園”字和“屋”留出大面積空白,以便學生髮揮填寫)

1、問:這個題目哪個詞讓你最感興趣?

作者從百草園寫到了三味書屋,實際上表現的內容卻非常多,可以說是從樂園走到了書齋,(同時在“園”字中板書“樂園”一個詞,在“屋”字中板書“書齋”一個詞),那你們還從這兩個地方讀出了哪些感受呢?(意在引導學生自己來解讀文本,)能把你的感受也歸納出來嗎?

2、讓學生上黑板來板書他對兩個地方的感受,並說說是從書中哪些內容讀出這種感受的。(學生可能會寫是從快樂走到了痛苦,或從自由走到了束縛等)。

3、學生寫的詞語所代表的認識和感受,不一定被認同,學生之間可能對彼此的認識有爭議,老師要鼓勵大家質疑,不求意見的統一,只求言之成理即可。(在這一主要活動中集中體現“教師與文本、學生與文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四位一體的對話。)

活動二:在學生盡情陳述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後,自然結尾: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樂園,如果給你一個機會,你準備把自己的學習樂園建成什麼樣子?

課後練習:與魯迅比一比童年,看一看有無快樂值得收藏?

說明:這一活動優點有三方面:

(1)、可以有效的激勵學生自己去熟悉,解讀文本,並形成自己的認識,避免了老師按文本大量的去灌輸式教學。

(2)、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創造能力,

(3)、讓學生在彼此質疑中學會自己獨立的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體現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4)、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這一活動意在完全輕鬆、自由的課堂氣氛中,以學生爲主體,去自由的領悟課文內容,特別是學生所概括的這兩個詞,就是他對課文主題的一種理解,只要言之成理,都應予以肯定,特別要指出的是,不必按照教參,一定要把學生拉入封建私塾教育的框架中。學生所探究的主題,可以站在現代的角度,與教參不同。

活動的亮點是讓學生自己積極主動的來理解、探究課文,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積極性,增強參與慾望,擴廣參與面,而老師只是穿針引線,那麼,在活動中,學生到底有哪些新的感受,有哪些爭議,是事先無法預知的。就由於這種不可預知性,恰恰讓這堂語文課別開生面、輕鬆自由、魅力無窮。

七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的:

1、培養熱愛大自然,追求新鮮知識的童心。

2、學習寫景狀物的方法。

3、學習運用形象、準確的詞語狀物、敘事、寫人。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習寫景狀物的方法。

2、難點:對三味書屋內容和寫法和理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沒有煩惱,隨着歲月,他的煩惱增加了……”這便是成長,有喜也有憂,有憧憬也有一絲絲擔心。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將邀請一些大作家爲我們講述成長的故事,今天走進我們課堂的是文學大師魯迅,他帶來的故事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作家作品簡介。

學生已學過魯迅的作品《風箏》,可以用提問回憶的方法回顧已學過的有關魯迅的知識。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這組散文是在魯迅生活中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爲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借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遣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閒靜”,寄一些安慰而寫的,可以說《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一曲戀歌。

百草園,紹興城內魯迅家房屋後面的園子。三味書屋,在魯迅家附近,魯迅小時候(12歲到17歲)在這裏讀書。

二、快速閱讀課文,限時7分鐘(大約3500字)

三、合上書,快速回想課文內容,限時6分鐘

提問:

1、課文提到了哪些地點?

2、回憶描述了“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地的童年生活,文章以此分爲兩部分。大家覺得哪部分最有趣、最愛讀?(百草園)那我們就重點學習“百草園”部分。能否給這一部分加一個小標題?

(①《我的樂園——百草園》;

②《童年的樂園》;

③《童年趣事》;

④《綠色童年》;……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答案不求一致。)板書:樂園

3、分組討論:爲什麼百草園是我的樂園,到底有什麼樂趣?

4、用自己的話來總結。在百草園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動物組成了有趣的活動,可以幹有趣的事情,聽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園是我的樂園。

四、提問:所有樂趣之中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一般學生會回答泥牆跟一帶,捕鳥。)

爲什麼作者要把他們寫得如此詳細,又爲什麼能寫得如此詳細?

因爲這些給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當作者充滿感情回憶起童年時,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現在眼前。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一部分。

1、問:“相傳叫百草園”,連園名都是“相傳”而來,可見年代久遠。開篇即渲染一種滄桑感、神祕感,令人嚮往,急欲一遊。第一段最後一句“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畫龍點睛,成爲第一部分的“文眼”。字裏行間流露出深深的懷戀。

2、問:具體描寫“百草園”最精彩的是哪一段?(第二段)

學生齊讀第二段。教師引導學生想像“百草園”的美景,並給學生時間,將之擴寫得更細膩逼真:“百草豐茂的百草園,在身體四周鋪展開來,空氣中瀰漫着百草清純的芳香和泥土溫和的氣息。時而站在菜畦的壠上,彎腰間一間苗,菜葉上滾動着晶瑩的露珠,陽光下閃耀着七彩光輝。時而站在井臺上,用手摸一摸石井欄,潔白而光滑。縱身從井臺上跳下,仰起頭來,看高大的皁角樹,從墨綠的樹冠上,透射下一縷縷筆直的光線,斑斑駁駁地印在地上,微風過處,無數光斑閃耀,像一地碎紙屑在翻動。爬上桑樹,把柔嫩的枝條拉彎,摘一把桑椹,又紅又紫晶瑩剔透,不用吃,嘴巴里已溢滿了口水。看到樹葉里拉長聲音、引吭高歌的鳴蟬了嗎?看到黃黃的菜花上那隻忙忙碌碌的黃蜂了嗎?時起時伏,嗡嗡不已。突然,一隻輕快的叫天子突然從草間直竄上雲霄去了,天瓦藍瓦藍,只有朵朵白雲飄浮着,天上早沒了雲雀的影子。……”富有詩情畫意的想像以引導和擴寫訓練,使學生如臨其境,更增添了對“百草園”的喜愛之情。

作者寫百草園的概貌很有次序,反映出觀察得細緻:第一個“不必說”從低處寫到高處,寫植物,是靜態,是春景,給人清新遼闊的感覺;第二個“不必說”又從高處寫到低處,寫動物,是動態,是夏景,使人感到人跡罕至的百草園充滿生機;“單是”以後,又從動物寫到植物,動物又分有聲和無聲,植物分可吃與不可吃,是秋景。對各色動植物的形狀、聲響、滋味各方面都作了恰當的點染,使人感到百草園確實生機盎然、樂趣無窮。第二段是教學的重點,讓學生反覆誦讀,限時背誦。

3、問: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用了哪些動詞、形容詞,把“百草園”的各種景象描寫得形象生動、歷歷在目?

(形容詞如:“碧綠”“光滑”“高大”“紫紅”等;動詞如“長吟”“伏在”“直竄”“低唱”“彈琴”等。用詞準確、精練而生動。)

教師強調:描寫景象,需仔細觀察,抓住特點,巧用動詞、形容詞。(板書)

4、問:爲表現“百草園”的“無限趣味”,作者採用了一種什麼句式?(採用了“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的句式)

這種句式的容量很大,不但在“不必說”之中,做到了簡略地概說,而且突出了“單是”以後的重點,讓人感到僅僅“單是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已趣味無窮,可想而知“百草園”的佳趣一定比比皆是,數不勝數,更勾起了讀者無限美好的嚮往。要求學生運用“不必說…”句式及恰當的動詞、形容詞,進行口頭作文。(或講述童年玩“老鷹叼小雞”的遊戲,或回憶小學捉泥鰍的情景,或口述升入初中後的見聞。如:“跨入初中大門半月來,我感到一切都很新鮮。不必說寬敞的實驗室儀器琳琅滿目,也不必說圖書館那書中的內容豐富多彩,單是老校門旁那一排黑板報就有無限的情趣:‘時事要聞’‘文苑天地’‘數理世界’‘學生風采’……”口頭作文費時不多,卻爲學生將知識轉化爲能力架設了一座橋樑。)

5、問:文章爲什麼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討論並歸納: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給百草園增添了神祕色彩,豐富了百草園作爲兒童樂園的情趣。說明即便是驚心動魄的“美女蛇故事”,也是趣味盎然的“百草園”的一部分,中年的魯迅依然記憶猶新。

6、問:春夏時的“百草園”是美麗迷人、充滿趣味的,那麼冬天的百草園如何呢?(不下雪的百草園比較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作者描寫雪後的百草園也是充滿樂趣的,重點寫捕鳥。教師要求學生熟讀“掃開一塊雪……養不過夜的”一段,體會“雪地捕鳥”一段作者連續運用了哪些動詞?(掃、露、支、撒、系、牽、拉、罩)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捕鳥的經歷,談談捕鳥時緊張而愉悅的心情,並準備竹篩、短棒、長繩等捕鳥用具,讓學生按照魯迅文中所指示的方法,動手演示捕鳥過程。這樣,既引導學生認真看課文,體會一系列動詞的準確性,又給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的機會,增添了課堂的生活情趣。

教師強調:交待事情,需有條理、準確地運用動詞。(板書)

二、小結

寫百草園,始終圍繞着一個“樂”字——樂於觀察百草園的景物,樂於聽美女蛇的故事,樂於捕鳥活動,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

第三課時

一、導入

“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閃爍的星星,雖不十分耀眼,卻透漏着永恆的生命力。”“童年是半空裏的風箏,整天飛行在嬉笑中。、”……所以當魯迅一天天的長大,他不得不同他的樂園告別上學去了。我們可以想見一個小孩子被押解着,心不甘情不願的去上學的情形。他能適應得了學校生活嗎?(3分鐘)

二、略學“三味書屋”部分

1.問:作者如何從描寫“百草園”過渡到“三味書屋”?(用過渡段)學生齊讀過渡段,體會幽默風趣的語言。

2.問:“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討論並歸納:不知道,從“也許是……也許是……也許是……都無從知道”可以看出,三個“也許是”表示儘管猜測的原因很多,但一個也無法肯定。

3.問:“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這句話運用什麼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什麼心理?

討論並歸納:運用擬人,表達了“我”對百草園的依戀。

4.問:這一段在全文結構中起什麼作用?

討論並歸納:起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

5.問:第二部分一開始作者對先生是怎樣評價的?

討論並歸納:先生很“和藹”。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6.問:怎麼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這蟲的問題?

討論並歸納: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學生讀他所指定的書,書外的問題是不予解答的,況且提問者又是一個剛入學不久的學生,如此“不務正業”,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至於這種態度是否正確,不求一定,只要合理就行,若學生沒提出也可不討論。)

7.問:“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說明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討論並歸納:打戒尺、罰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學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罰跪規則而不常用,說明他對這種落後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態度,也反映他對學生的開明思想。

8、問:私塾先生給大家印象最深的表現是什麼?(讀書的樣子)

讓學生依照書上的描寫,模仿先生讀書的樣子。

9、問:爲使人物形象生動有趣,魯迅描寫了教書先生哪些方面?(神態描寫——微笑起來……;動作描寫——將頭仰起,搖着,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語言描寫——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

教師強調:刻畫人物,需注意神態、動作、語言的描寫。(板書)

私塾先生在文中並非反面角色,作者並沒有表現出對先生的惡感,也沒有把主題放在批判舊教育制度上。儘管先生有些古板迂腐,但不失爲一位教學認真、心地善良、值得尊敬的老人。在魯迅看來,“三味書屋”的生活和“百草園”一樣,是值得留戀和回憶的。

10.問:你認爲在三味書屋的生活有那些地方寫得有趣味?

學生自由發言,不求統一,合理就行。主要讓學生理解把握課文內容。

11.問:從作者的記敘和描寫中,你覺得作者對三味書屋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感情?

學生自由討論,有理就行。

12.請歸納本文的中心思想。(讓學生討論“研討與練習”:一題的3小題)

三、梳理總結

本文思路清晰,先寫“百草園”,後寫“三味書屋”,中間用過渡段。寫百草園重點寫了三方面內容,寫三味書屋重點寫了私塾先生讀書神態,層次分明。語言輕鬆愉快,幽默風趣,可讀性很強。籠罩全文的是一種依依深情。

四、課後作業

剛纔我們一起分享了童年魯迅的歡樂。同學們也是十一二歲,也是剛剛走出童年的大門。童年就像珍藏在你們記憶深處的桃花源,有青山、有綠水、有白雲、也有藍天;有晚歸的牛羊,有牧童的短笛;更有母親那一聲聲悠長的呼喚。童年,濃縮了一段歷史,一段淚珠也在唱歌的歷史;童年,沉澱了一個童話,一個冬天裏也有花香的童話。童年的故事說不完,就像大海里的珍珠,每一顆都晶瑩剔透,每一顆都熠熠閃光。同學們能不能把童年的趣事說出來給大家聽,讓我們也一塊來分享你們的快樂呢?大家想不想用我們這節課學到的方法試着也寫一篇《難忘的童年》,和魯迅先生比一比誰寫得好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