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人教版高一語文教案《祝福》(通用10篇)

本文已影響 1.06W人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高一語文教案《祝福》,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高一語文教案《祝福》(通用10篇)

高一語文教案《祝福》 篇1

教學目標

1.識記

A.關於《彷徨》

B.“煙靄”等詞語

2.理解.分析

A.理解小說創作的社會背景

B.根據人物描寫和情節把握人物形象

C.分析小說的環境描寫及對主題的作用

D.倒敘手法(複習)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預習

1.查找相關資料,瞭解1924年前後中國社會的狀況

2.讀2——3遍課文

一課

一、導入

1.列表回顧中學課本中所涉及的魯迅的作品、文集、體裁

2.關於彷徨及祝福的創作背景

A.魯迅此時的思想狀況:由吶喊而彷徨

B.1924年前後的歷史:辛亥革命1911年 五四運動 1919年

二、整體感知,梳理情節

1.這篇小說所寫的人物有幾個,請大致給他們分類

2.小說採用什麼記敘順序

3.以什麼爲線索

4.這篇小說的敘述的時間跨度有多大,具體地寫了哪幾個地點,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請找出相關語句

5.給你感受最深之處是什麼?說一點理由。

6.列出情節提綱

三、通過人物描寫分析人物命運與性格

小說通過塑造祥林嫂這個形象來表現主題,那麼她有怎樣的命運,表現了她怎樣的性格

1.簡述她的主要生活經歷

2.小說主要採用什麼描寫方法描寫主人公的,文中有幾處突出的肖象描寫,寫出她什麼性格特點,請找出並分析。

3.是什麼使她的命運如此悲慘直至死去?而她對自己的命運又採取了怎樣的態度與行爲?從其態度和行爲可看出其怎樣的性格特徵。

練習:從文中再找出一些表現祥林嫂的悲慘命運的細節

四、佈置作業

熟讀文中關於祝福景象的描寫,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高一語文教案《祝福》 篇2

教學目標

1、訓練學生概括小說情節的能力

2、根據情節和人物描寫把握人物形象

3、認識環境與人物命運的必然聯

4、訓練學生把握小說主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概括小說情節

2.把握人物形象

一.導入

1.列表回顧中學課本中所涉及的魯迅的作品、文集、體裁

2.關於彷徨及祝福的創作背景

A.魯迅此時的思想狀況:由吶喊而彷徨

B.1924年前後的歷史。

二、小說情節概括

(一)學生快速閱讀,理解課文的內容,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分析結構特點

(二)請學生按照時間順序,概括祥林嫂的悲劇人生

三、人物形象分析

(一)小說三次寫到“祝福”,在魯鎮人們祝福時,祥林嫂都在做什麼?(此問意在引導學生注意女主人公的際遇的悲慘和不公)

(二)小說三次寫到祥林嫂的分析外貌,都有什麼變化?(此問意在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女主人公的外貌變化,挖掘其社會根源。)

(三)討論:(這些討論意在引導學生全面把握祥林嫂性格的多樣性,從人物形象的塑造與主題的關係上加深對封建禮、教封建思想的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該小說的主題。)

祥林嫂是否有過幸福和滿足?

祥林嫂是否有過反抗和抗爭?

婆家憑什麼將她抓回?

爲什麼要捐門檻?

對她精神打擊最大的事情有哪些?

有人說,祥林嫂之死,魯四叔是首惡,柳媽等是幫兇,你怎樣看?

造成祥林嫂悲劇的根源是什麼?

分析要點:封建思想毒害當時社會的人們,封建禮教害人、吃人。

(四)概括人物形象

祥林嫂:勤勞、善良、能幹的勞動婦女,但在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的摧殘下一步步走向死亡。

四老爺: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的捍衛者。

“我”:思想進步、有同情心,但軟弱的小知識分子。

四、佈置作業

寫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祥林嫂的故事》。

高一語文教案《祝福》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作家及其文學常識,瞭解小說的時代背景(環境等),小說所表現的具體內容等。

2.能力目標:欣賞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種描寫手段來表現人物的手法進行訓練。

3.思想感情和價值觀目標:瞭解封建社會廣大下層勞動婦女低下社會地位和不幸遭遇,關注社會發展,體味人生意味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知識目標:瞭解作家及其文學常識,瞭解小說的時代背景(環境等),小說所表現的具體內容等。

教學難點

能力目標:欣賞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種描寫手段來表現人物的手法進行訓練。

教學方法和學法指導:教師形成一定的魯迅小說的講課方法思路模式,儘量在對作家作品的深入研究中凸顯自己的教學個性,讓學生受到良好的小說教學。甚至發展會寫小說了。

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請看這幅圖片,(出示封例圖片)這是祥林搜,她是在中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最具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這是中國現代文學開山之祖魯迅先生筆下的人物,想必大家對魯迅先生已經有了深入的瞭解,魯迅先生確實是一代文學巨匠,在2005年的全球閱讀排行榜上,魯迅先生的兩本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分別雄據排行榜第一位和第十一位,他的小說《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從而揭開了中國新文學的序幕,他的這兩本短短的小說集,內容深切,格式特別,茅盾先生在《讀吶喊》一文中說:猶如久處黑暗的人們驟然見到了絢麗的陽光。感受是那樣的至深至切。如果說,茅盾先生是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的開拓者的話,那麼魯迅先生則是中國現代短篇小說的開拓者,今天讓我們走進祥林嫂,去感受又是一個怎樣的人被舊制度所吞噬。

本文寫於1924年,是魯迅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敘述的是辛亥革命後中國農村的黑暗現實。五四運動提出了“民主、科學”“打倒封建禮教”的口號,婦女解放問題也成了這個時期魯迅探索的主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魯迅的小說《祝福》應運而生。

二、學生速讀,並思考:這篇小說主要寫了有關祥林嫂的哪些事情?

三、文本研讀

1.小說的三要素是什麼?

板書:情節、人物、環境。

2.誰來說一下這篇小說的情節?(根據文本逐段落實內容)

明確:序幕(1—2)魯鎮的年底。

結局(3——33)祥林嫂帶着“疑惑”死去。

開端(34—53)祥林嫂第一次到魯鎮。

發展(54—65)祥林嫂被搶被賣(改嫁)。

高潮(66—111)祥林嫂再次到魯鎮。

尾聲(112)魯鎮祝福景象和我無奈的感受。

3.我們知道要把人物形象刻畫完整必須要有一定的人物描寫手段,你所知道的人物描寫手段有哪些?

板書:外貌、語言、神態、動作、細節等。

當然從描寫的角度分,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從描寫的詳略分,有白描和細描。所謂“白描”,主要指的是用樸素簡練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辭藻修飾與渲染烘托,而用傳神之筆加於點化,顯得樸實而自然。

4.要求學生找出文中關於祥林嫂的三處肖像描寫,比較它們的異同,思考其用意。

(1)明確三處肖像描寫。

第一次:初到魯鎮。

“頭上扎着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輕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還是紅的。模樣還周正,手腳都壯大,又只是順着眼。”

“她反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

第二處:再到魯鎮。

“仍然頭上扎着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順着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

第三次:死前與作者相遇。

“五年前地花白的頭髮,即今已經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彷彿是木刻似的;只是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

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

(2)明確:

作者通過肖像描寫首先顯示出祥林嫂的性格特點:勤勞、樸實、善良、溫順,要求極低,易於滿足。但再到魯鎮時,兩頰和眼睛發生了變化,說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極度悲傷。而第三處則顯示其遭遇悲慘,乞討無路,限於絕境,內心深處受到摧殘,精神麻木,已是瀕於死亡。

作者正是用了白描手法,在對比中顯示人物的境遇、內心的痛苦和悲哀。

初到魯鎮時,臉色青黃——生活艱辛,紅潤——青春的活力,順着眼——善良、安分、溫順。可以看出祥林嫂一定在婆家生活境遇不佳,但我們仍可以看到在她身上還有着青春的活力。但再到魯鎮時,這種青春活力已經不復存在,兩頰消失了血色,順着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沒有神采的眼睛——人生遭受慘重打擊,內心痛苦而又難於表達。而第三處則更顯示了不僅青春活力不在,甚至連生命力都已失去。眼珠間或一輪——長期的嚴重的打擊與折磨,陷入極度悲哀,內心痛苦無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三次描寫完全表現了祥林嫂悲慘的命運。

(3)肖像描寫是本文刻畫人物的一個特點。本文圍繞人物的遭遇,三次刻畫了祥林嫂的肖像,尤其是她的眼睛。從開始時的“順着眼”,到第二次來魯鎮時的“眼角上帶些淚痕”,“沒有先前那樣精神”,捐了門檻以後“眼光分外有神”,可四嬸的一聲斷喝,第二天“眼睛凹陷下去”,到臨死前地“瞪”着眼,“眼珠間或一輪”,都有豐富的內涵。眼睛與其他肖像描寫相配合,展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劇的幾個過程。魯迅先生曾經說過:“要極省儉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她的眼睛。”(《我怎樣做起小說來的》)

5.祥林嫂到魯鎮的兩次肖像描寫中,都對“白頭繩”有細微而具體的描寫,請分析其深層含義。

明確:祥林嫂在魯鎮一露面:“頭上扎着白頭繩”,第二次:“她仍然頭上扎着白頭繩”。藉此,我們很容易看出她的寡婦身份,表明她是死去的祥林的妻子,這一定位十分重要。頭上的白頭繩,把她的悲劇命運揭示出來了,註定了祥林嫂一生將在這個名分下生活,丈夫死了,本不是祥林嫂的錯,可她卻要紮上白頭繩向世人宣告自己是個災星,被人認爲不吉祥。她本來是遵照封建禮教的規矩“餓死是小,失節是大”,“好女不嫁二男”,可是偏偏有個婆婆不讓她守節,又偏偏有人嘲笑她、歧視她,說她“不乾不淨”。她苦苦蓄錢捐了門檻,可仍然消除不了白頭繩帶給她的災難,帶給她心靈的創傷,這樣一位婦女,活着毫無自主權,死了還要受人唾棄,生得痛苦,死得恐怖——這是一種多麼悲慘的命運啊!這一細節是對封

建禮教吃人本質的有力控訴。

6.文本中有哪幾處環境描寫?請找出來自由讀一讀。

明確:開頭和結尾的祝福場景。(書上畫出)

祥林嫂死後當晚“冬季日短——反而漸漸的舒暢起來”一節。

祝福前夕柳媽尋祥林嫂開心時,“微雪點點的下來了”。

7.品讀環境描寫的作用。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劇性格上的幾次重大變化,都集中在魯鎮“祝福”的特定的環境裏。三次有關“祝福”的描寫,不但表現了祥林嫂悲劇的典型環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慘一生的足跡。試着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

明確:(1)第一次(1——2):小說在開頭就渲染了魯鎮年終祝福的熱鬧忙綠的氣氛。而製作“福禮”卻要像祥林嫂一樣的女人“臂膊都在水裏浸得通紅”,沒日沒夜地付出自己的艱辛,可見富人們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這些廉價奴隸的血汗之上的。這樣通過環境描寫就揭露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衝突。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性。

(2)第二次是對祥林嫂死後魯鎮舊曆的年底雪天的描寫。(32段)魯鎮舊曆年底的雪天渲染了悲涼沉寂的氣氛,烘托祥林嫂死後的淒涼和我的“沉痛”心情。中間議論是反語,表現我對這個黑暗社會的憎恨。最後一句的“舒暢”是激憤之語。這裏特定的環境描寫,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同時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實感與感染力。

(3)第三次(最後一段)景物描寫是由回憶到現實的。第一句是過渡,與前面轉入回憶的句子相照應,渲染了熱鬧氣氛,同時反襯出祥林嫂死的悲涼。最後一句是故意虛寫,那些“醉熏熏”蹣跚着的:天地聖衆“哪裏會賜福給窮人呢?買不起爆竹的窮人們,得到的只是無窮的痛苦和悲哀。祥林嫂死的慘象和天地聖衆“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照,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的揭露,同時在佈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應的作用,使得小說結構更臻完善。

8.還有那些環境被我們忽視了?

明確:魯鎮人們對祥林嫂的態度以及他們自己的生活狀態也是一種環境。即社會環境。這種環境同樣也顯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性。這些人是怎樣把祥林嫂往絕路上逼的呢?

(1)魯四老爺

魯四老爺兩次對僱用祥林嫂的態度是“皺眉“,討厭她是寡婦。祥林嫂被搶走時,他用兩次“可惡”和“然而”來概括。第一次“可惡”的是婆婆搶的舉動,給自己帶來了麻煩。第一次“然而”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禮教不容,婆婆做主,理所當然。第二次“可惡”是針對衛老婆子,先薦祥林嫂後又合夥劫她,鬧得沸反盈天,有損魯家的體面。第二個“然而”

找到像祥林嫂這樣比男人還勤快的勞動力是不容易的。從中可以看出他自私僞善、冷酷無情,對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的授意或得到他默許的,是他通過“祝福”阻斷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他是導致祥林嫂慘死的人物。

(2)婆婆和大伯。

婆婆強迫祥林嫂改嫁,說明舊社會勞動婦女沒有人生自由,丈夫死了還得受制於婆婆。繩子一捆,塞在花轎裏,以八十千的價格“賣了”。這實際上是封建思想在支持她的婆婆,祥林嫂的反抗是不應該的,然改嫁又偏偏是祥林嫂最大的罪名。可見在這個巨大的矛盾中,我們根本看不到祥林嫂的活路。

大伯收房子也是應該的,原因很簡單,祥林嫂沒有兒子,也就壓根兒不是賀家的人,但封建思想又教育女子們: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在這個矛盾中,我們也看不見祥林嫂的生存空間。

(3)柳媽。

柳媽也是一個有着同祥林嫂一樣的舊社會受害者地形象,這從她的外貌中可見一斑。然她深受封建迷信思想和禮教的毒害至深,相信地獄和報應之類的迷信思想同時秉承“餓死是小,失節是大”的禮教思想,她主管願望也是出於愚昧,她認爲讓祥林嫂捐門檻是救祥林嫂於苦海,爲她贖罪獻策。但當祥林嫂捐了門檻之後,四嬸在祭祀時的一句話還是使得祥林嫂陷入了困境,祥林嫂的精神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不但眼睛凹陷下去,連精神也更不濟了”,最終,祥林嫂竟被魯四老爺一腳踢開。柳媽也算是同情祥林嫂的一個,同情祥林嫂的人,也把祥林嫂推向深淵,更顯示出悲劇之悲了。

(4)魯鎮上的人們。

魯鎮上的人們對祥林嫂沒有任何同情,他們一開始只是用祥林嫂的悲劇來滿足一下自己的獵奇心理,等到厭倦了,便對之嘲笑唾棄,表現出一種冷漠厭煩的態度,他們也是深受封建思想和禮教毒害的人,正是這種思想統治了他們的靈魂,所以他們鄙視祥林嫂,他們的態度也增加了祥林嫂精神上的痛苦,他們和魯四老爺一起把祥林嫂逼上死路。

四、問題探究

(一)小說標題命名爲“祝福”的含義。

明確:

1.封建勢力通過祝福殺害了祥林嫂(祝福是封建迷信祭祀活動,但尊卑最爲強烈),祥林嫂又死於“天地聖衆”“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祝福聲中。通過這個標題,形成強烈對比,在表現主題方面更增強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劇性。以此爲題可突出主題。

2.“祝福”與人物性格和命運息息相關,是人物命運轉變的契機和背景。小說起於祝福,

結於祝福,中間一再寫到祝福,情節的發展與祝福有着密切的關係。

3.所謂“祝福”只是人們的一廂情願。其實像祥林嫂這樣的處在封建思想和制度壓迫下的勞動人民哪有福可祝!又豈能祝得來福,以“祝福”爲題,有反諷之意。

(二)“我”在小說中是一個怎樣的形象?“我”對小說的作用是什麼?

明確:“我”在小說中是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我具有對弱者同情,對封建勢力憎恨,但又無能爲力的人。

在小說的結構上,“我”起着小說線索的作用,同時我又是祥林嫂死的見證人。

五、總結課堂,佈置作業

高一語文教案《祝福》 篇4

教學目標:

1.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2.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體會並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教學重點:

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

教學難點:

祥林嫂悲劇的根源。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瞭解倒敘的作用。

具體步驟:

一、導入新課

我們在初中曾經學過魯迅的小說《故鄉》、《孔乙己》,其中由活潑可愛而變成麻木愚昧的閏土,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孔乙己,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學習的是魯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說二、介紹背景

《祝福》寫於1924.2.7,是魯迅短篇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發表於1924.3.25。出版的上海《東方雜誌》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號上,後收入《魯迅全集》第二卷。魯迅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的爆發,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後,帝制政權雖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卻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治,封建社會的基礎並沒有徹底摧毀,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他們過着飢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仍然是壓在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魯迅在《祝福》裏,深刻地展示了這一時期中國農村的真實面貌。

這一時期的魯迅基本上還是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還不可能用馬克思主義來分析觀察,有時就不免發生懷疑,感到失望。他把這一時期的小說集叫做《彷徨》,顯然反映了其時自己憂憤的心情。但魯迅畢竟是一個"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他決不會畏縮、退避,而是積極奮鬥。

《祝福》這篇小說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徹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二、研習課文

1.自讀"預習提示",瞭解小說的教學重點,明確教學目標。

2.理清情節,瞭解倒敘的作用。

3.速讀課文,概括各段內容。

三、佈置作業。

反思:

高中語文新教材幾經變動,文本有刪有增,而《祝福》卻始終是保留篇目之一,自然有它獨到的魅力,那麼,如何讓“老”教材煥發新意,也就成爲我着力思考的問題。

在《祝福》的講授過程中,除了讓自己的教學理念體現“生本位”這一課改標誌性的理念外,還強化了教學過程的多元性、思維過程的多維性,引導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尤其是注意做到把這一創設點延續到了課外,即讓學生以“阿毛”的身份寫一篇反映“母親”不幸遭遇的文章。這樣安排的目的,既能讓學生清晰地、完整地把握小說的情節、明確小說的倒敘手法,還可以鍛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更能讓學生通過角色的置換,進一步調動他們參與閱讀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審美熱情。也許阿毛的存活,會降低文本悲劇性的感染力,但卻能給學生寬廣的空間去想象“母親”——祥林嫂命運的悲慘,同情有如“祥林嫂”般的底層勞動婦女生存的艱難,進而讓他們學着把視角放到自己周圍乃至社會中的弱者身上,獲得較爲真實的生活體驗,學會關懷,懂得珍惜。

之所以這樣設計,還源於目前一些學生日益缺失的情感現狀。比如,在講《包身工》時,讀到包身工們“在離開別人頭部不到一尺的馬桶上很響地小便”;“他們會半地起來開門,拎着褲子爭奪馬桶,將身體稍稍背轉一下就公然在男人面前換衣服”時,有些學生往往會無所顧忌地大笑(個別學生還會竊笑),因爲他們覺得笑的理所當然,把課文的悲劇氣氛全給毀了。誠然,由於時空的距離,學生對這段生活的瞭解可能只是止於歷史教材般意義的理解,缺少直覺得生活感受,對此不能一下子走進教材,不能與教者的意圖產生共鳴,也有可理解之處,但不管怎樣,這是一種缺失,一種被割裂了的、被刺痛的缺失。

面對這種情景,教者不可能無動於衷,但憤怒的指責毫無用處,而能奏效的,也許只能是理性的情感疏導。所以,對於此類文章,從教者一定要在關注學生特點和時代特色的基礎上,思索如何施教,如何導學,能讓學生悄然動容,心神慢慢凝重;能使每一種敘述都成爲一種沉甸甸的語言,直接觸及他們的心靈,引起他們靈魂的顫動,這應不失爲一種哀婉、悽切、厚重的審美指向,這也是我們理應要達到的審美效果。

高一語文教案《祝福》 篇5

一、教材簡析

《祝福》是江蘇省職業學校文化課教材基礎模塊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文章。這個單元學習中外小說,小說在反映複雜的社會生活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人物、情節、環境是傳統小說的基本要素。學習小說,要着重欣賞人物形象,品味小說語言。魯迅先生的《祝福》是現代小說中的精品,當中的人物祥林嫂可以說是現代小說中的經典形象之一,研讀這篇文章,有助於學習小說這種文學樣式,有助於學會鑑賞小說的基本方法。

《祝福》寫於1924年,後收入作者的第二個小說集《彷徨》,而且是其中的第一篇。魯迅是新文化運動的干將之一,他寫了很多具有反封建意義的小說,如學生熟知的《孔已己》。這篇小說把筆端指向了婦女,通過祥林嫂的悲劇一生,深刻地揭露出了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魯迅的反封建精神,在邁向文明社會的今天,仍有巨大的現實意義。

二、教學目標

高中學生對小說並不陌生,相對也比較喜歡讀小說,但學生閱讀中關注的更多的是小說的故事情節,並沒有上升到鑑賞的層面,所以在教學中應從學生的第一感知入手,從情節出發,讓學生深入小說文本內部,學會人物形象分析,把握文章主題,總結出鑑賞小說的基本方法。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結合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原有基礎、現存困難及學習心理特徵,根據教材上的單元提示我設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瞭解小說三要素及小說情節結構;瞭解小說中人物描寫的幾種方式。

2、學會鑑賞小說,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語言。

3、認識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三、教法、學法

教學過程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而且教是爲學服務的,教師必須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爲突破重點,解決難點,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我採用以下教法:

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講授法——歸納總結,明確要點

當然,學生纔是學習的主體,古人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一個好的老師會教學生如何發現真理。教會學生學習已經成爲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在教學中,我特別強調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新知的思路方法、積極討論交流、思想碰撞的必要,因此,我採用的學法有:

預習法——自覺閱讀,主動學習(培養學生閱讀的自覺性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圈點勾畫法—翻動筆墨,有效讀書(“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讀書的習慣)

討論法——積極參與,思想碰撞(讓學生在討論中進行思維的交流碰撞)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五、教學過程

考慮到教材和文本特點,再聯繫學生實際,我將分析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作爲重點,將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品味人物語言作爲難點,採用多媒體,將本課分三個課時來進行:

第一課時——檢查預習,整體感知。除了完成常規的字、詞外,進行信息整合、篩選,歸納、概括小說的情節結構。

第二課時——精讀細讀,重點分析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探討魯四老爺、四嬸、祥林嫂的婆婆、柳媽等對造成祥林嫂悲劇的影響;引導學生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三課時——選點探究,品味語言,討論、合作學習,深化對小說主題的把握。

重點說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導入:

情節是小說的三要素之一,瞭解小說的故事情節,利於學生對小說的整體把握,利於細節問題的進一步展開。因此,從回顧上節課的情節梳理開始,進入新課的內容,能夠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

二、分析人物形象

首先,我採用點撥法,由《孔已己》中作者對孔已己“手”的分析,啓發學生對祥林嫂“眼睛”的關注。然後採用提問法,通過預設問題,讓同學們圈點勾畫出祥林嫂的“肖像要點”(眼睛),進而歸納出小說對祥林嫂的“眼睛”的刻畫。這一個小環節爲學生自己課下分析祥林嫂的臉色、服飾,爲下面對語言描寫和行動描寫的考察,搭建了知識平臺、方法示範。同時,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理解,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最後,從語言描寫和行動描寫方面來考察,讓學生討論、探究,老師點撥,歸納總結祥林嫂的“三不成”:守寡不成、守家不成、守命不成的悲劇一生。

設置話題:魯迅是如何刻畫祥林嫂的?找出描寫她眼睛的句子,看看祥林嫂眼神有怎樣變化?

1、肖像描寫(眼睛,臉色,服飾等)

讓學生重點研讀祥林嫂初到魯鎮——再次來到魯鎮——臨終前的肖像描寫極其變化,自己歸納出來。

第一次來魯鎮

肖像:頭上扎着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但兩頰還是紅的。模樣還周正,手腳都壯大。(年輕,勤勞,樸實,新寡)

眼睛:順着眼。(善良溫順)

表現:整天地做,似乎閒着就無聊,又有力,簡直抵得過一個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論,力氣不惜。(勤快耐勞)

變化:她反滿足,口們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要求極低,反襯出在婆婆家的遭遇)

第二次來到魯鎮:

肖像:頭上扎着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

眼睛:順着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

表現:不愛說話的祥林嫂不厭其煩的向周圍人說阿毛的故事。

臨終前:

肖像:頭髮已經全白;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彷彿是木刻似的;

眼睛: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表現:一手提着竹籃,內中一個空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

討論:作者肖像描寫的特點,你覺得作者這樣寫效果怎樣?

肖像描寫是本文刻畫人物的一個特點。魯迅先生說過:“要極節省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本文圍繞人物的遭遇,三次刻畫了祥林嫂的肖像,尤其是她的眼睛。從開始時的“順着眼”,到第二次來魯鎮時的“眼角帶着淚痕”,“沒有先前那樣精神”,捐了門檻以後“眼光分外有神”,可四嬸一聲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到臨死前的“瞪”着眼,“眼珠間或一輪”,都有豐富的內涵。眼睛與其他肖像描寫相配合,展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劇的幾個過程,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樣一步步被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絕境的,也是對罪惡的封建社會無聲的控訴。

2、找出祥林嫂的語言描寫,說說他反映了祥林嫂怎樣的心理?(採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人物語言

與我對話靈魂有無——封建迷信下的矛盾心理

對四嬸講阿毛——痛苦、自責

對大家講阿毛——麻木、空虛

與柳媽的對話——精神重壓,恐懼

3、動作描寫

反對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門檻

祭祀時不讓拿東西——受了炮烙似的縮手

4、其他細節描寫:運用了反覆的描寫手法。

讓學生討論四次“我真傻”,三次“你放着罷”的表達作用。

明確:這是寫作手法中的“復筆”技巧,形式特點就像音樂中的三重奏或四重唱,反覆出現,濃重的表現人物命運中的無限悲哀。

三次“你放着罷”不僅僅是表現四嫂,更是從側面表現祥林嫂的命運已經臨近死亡了,她的精神已經一步步的被扼殺了。

三、尋找“兇手”—祥林嫂悲劇原因探究

上一環節圍繞人物形象展開,這一環節則從親人、主人、衆人三類人對祥林嫂的態度方面進行探究,採用老師提問、學生圈點勾畫讀書、自主探究的方法,通過一系列有內在邏輯的問題,由淺入深,層層撥開,透過現象看本質——魯四、四嬸、柳媽、婆婆(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的化身),找出祥林嫂“非死不可”的原因,從而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四、佈置作業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分析,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進而學會借鑑運用。

課文中作者沒有寫出魯四老爺的肖像,請你通過想象,選擇一個場景,刻畫魯四老爺的肖像,特別是眼睛。字數爲200字左右。

《祝福》反思

第三單元是小說單元,在教學中,希望學生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能把握分析小說人物形象、概括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的方法,學會歸納小說的主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祝福》是魯迅先生的經典篇目,幾經版本修改,依然保留着,可講的內容非常多。學生對這篇文章也很感興趣,我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全部講給學生,但由於時間所限,我只能想法子“忍痛割愛”,把教學重難點放在人物形象的分析上。

分析祥林嫂的形象,勢必要分析祥林嫂的遭遇,串聯起故事情節,分析祥林嫂的肖像描寫;分析魯鎮的衆人形象,則會由“誰該爲祥林嫂的死負責”引起,涉及到社會背景,使學生深切體會到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對勞動人民的毒害;最後分析“祝福”這一標題的含義,串起文本中環境描寫的作用。這樣安排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又能完成本單元的教學重點。現將教學過程中的收穫和不足總結如下∶

第一、堂氣氛活躍,學生能積極參與討論,這與寬鬆的課堂氛圍離不開,平日裏我就鼓勵學生多討論,多提自己的見解。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我多次回顧基礎模塊上、下冊中小說單元的知識,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知識遷移,並培育按他們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通過“一個日子”“二次微笑”“三樣眼神”“五張賬單”的分析,使學生意識到封建社會的政權、族權、夫權、神權對祥林嫂的無情壓榨,小說主題呼之慾告。學生感觸深刻,多爲祥林嫂的遭遇抱打不平。

當然,這節課也還有不足之處。

首先,課堂上有學生提出對文本中第一段,第二段中反覆出現的‘‘沒有大改變’不是很理解,這裏涉及到社會背景-----1911年的辛亥革命,由於我對歷史不太熟悉,導致無法給學生做詳細講解。本來想讓學生用手機上網查找,當堂解決,但又擔心違犯課堂紀律,最終作罷。作爲新時代的教師,自己仍需努力,打好文史知識的基礎。

其次,由於內容較多,部分學生預習的不到位,對文本不熟練,分析時爲了節省時間只能讓個別學生提示文本內容的位置,比利於下一步學生預習的主動性。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及時檢收學生的預習效果。

再次,學完本課後,學生強烈要求觀看電影《祝福》,但由於擔心影片過於老舊,學生不能觀看到最後,破壞學生原本對課文文本的感受,所以沒有安排觀看。但有經驗的老教師告訴我,擔心有些多餘,學生己是高二,應該有自己的鑑賞能力,如果他們覺得電影拍的不好,還可乘機讓他們談談哪裏不好,應該如何拍,這樣又是對文本的不理讀。

總之,教學時間越長,越感覺教學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路漫漫其收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高一語文教案《祝福》 篇6

一、教學目標

1. 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徵;

2. 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劇命運的社會根源,從而認清舊社會封建禮教對人性的摧殘和壓迫;

二、教學重點

祥林嫂對命運的抗爭和無法擺脫的禮教枷鎖。

三、教學難點

封建禮教是如何一步步摧殘祥林嫂的肉體和心靈的。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是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開篇所說的話。

問題: 祥林嫂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學生:不幸的人——第一印象;

老師:還有嗎?

2.祥林嫂的一生是不幸的,她的不幸體現在哪些地方?

喪夫——被認爲不祥之兆

改嫁——被人看不起 喪子——失去親情的依靠

被逐出魯家,淪爲乞丐,除夕夜死祝福裏。沒有人關心她

3. 祥林嫂對命運的抗爭與結局(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描寫來分析)

(1)第一次喪夫來魯鎮:勤勞

(2)第二次喪夫:勤勞 養育兒子

(3)失獨後來魯鎮:捐門檻,精神救贖 被視爲不潔,不準祭祀,被趕出魯家,淪爲乞丐

(4)面對別人的嘲笑,她無言抗議 更加孤獨

4.造成祥林嫂悲劇命運的社會根源

丁玲說,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許壽裳說《祝福》的主題是:“不慘在狼吃阿毛,而慘在禮教吃祥林嫂。”

封建宗法制度:宗法又以禮教與政權、神權、夫權、族權相結合的形式存在。 祥林嫂生活的環境——中國農村;

祥林嫂身邊的人——魯四老爺、婆婆、孩子的大伯、柳媽、衛婆子

(1) 封建禮教:失節者大、從一而終思想,使其處處受到鄙視;

(2) 封建迷信:摧殘她的精神(死後被鋸開來);

(3) 封建家長制:婆婆領走工錢並被抓回去;孩子大伯來收房,沒有了去處;

(4) 封建地主階級:經濟上盤剝、精神上毒害。

明確:封建禮教、神權迷信使得祥林嫂尊嚴被踐踏、被愚弄 最終摧毀她的精神和肉體。

5.總結: 祥林嫂是一個不幸的人,是一個深受封建禮教壓榨迫害的人,又是一個一直努力抗爭命運的人,她善良、樸實、淳厚,想用誠實勤懇的勞動換取作爲人的生活的基本保證。

6.拓展思考:祥林嫂又沒有反抗封建禮教呢?

明確:祥林嫂的反抗,並沒有涉及到封建禮教本身。她受盡封建禮教與迷信的迫害,卻又自覺不自覺地去維護封建禮教與迷信;她一生順從封建禮教,到頭來卻被封建禮教活活吞噬,這更能揭露封建禮教道德極端虛僞、極極端殘酷的本質。

高一語文教案《祝福》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小說創作的時代背景。

2.掌握作品倒敘式的結構方式及運用語言、肖像描繪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標

1.訓練學生複述小說情節的能力。

2.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理解其悲劇的社會根源,認識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培養學生概括主題的能力。

德育目標

1.體味魯迅先生冷峻敘述中深沉的悲憤之情。

2.培養學生關心他人,同情弱者的高尚情懷。

教學重點

1.理解小說以“祝福”爲題的深刻含義。

2.分析小說環境描寫的作用。

3.真切地體驗祥林嫂的痛苦與不幸,關注她的命運,思考其悲劇的根源,領悟作者的創作意圖。

教學難點

1.祥林嫂有沒有反抗性格,該如何評價。

2.學習小說傳神含蓄、雋永洗練的語言,領悟其深層含義和情感。

教學方法

1.通過學生複述課文,教師指導他們概括小說的情節。

2.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小組討論分析祥林嫂的悲劇根源及“我”的角色意義等。

3.朗讀精彩語段,體悟語盲的深層含義及情感。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整體感知,把握小說情節。

2、指定學生分別從“我”和“祥林嫂”兩個角度複述課文,深刻把握小說內容。

3、討淪幾次“祝福”景象描寫的意義及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魯迅先生在《墳·燈下漫筆》中把中國封建歷史分爲“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這對於“快樂着我們的快樂,幸福着我們的幸福”的'二十一世紀的你們來說,真可謂“不是我想象”。然而,事實原本如此不可更易。今天,讓我們讀讀先生的《祝福》聽聽主人公“祥林嫂”哀怨悽楚的傾訴吧!

二、解題

1.背景介紹

《祝福》發表於1924年。是魯迅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敘述的是辛亥革命後中國農村的黑暗現實。農民問題是魯迅這一時期一直在探索的問題。而辛亥革命後,舊中國農村的黑暗是空前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王朝,趕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並沒有真正完成,中國仍然處於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和壓迫下,封建的思想觀念和禮教仍然頑固地束縛着廣大農民,尤其是婦女,她們更是受盡了剝削和壓迫,承受着難以想象的肉體上和精神上的雙重重壓。五四運動提出了“民主、科學”“打倒封建禮教”的口號,婦女解放問題也成了這個時期魯迅探索的主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魯迅的小說《祝福》應運而生了。在小說中,魯迅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餘毒。

2.關於“祝福”

“祝福”是舊時浙江紹興一帶曾經流行過的一種迷信習俗。每當舊曆年底,地主和有錢人家舉行年終大典,殺雞、宰鵝、買豬肉,並將三牲煮熟作爲“福禮”,恭請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謝他們保佑當年“平安”,並祈求來年“幸福”。

三、整體感知,理清小說思路

1.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快速瀏覽課文。

2.四人一小組以“我”爲角度敘述小說的故事情節,然後指定一男生講述。同時,教師出示要求:

①敘述要客觀、條理,必要時也可作適度發揮。

②儘可能體現出“我”對“樣林嫂”的同情心。

③語言流暢,吐字清晰。

3.四人一小組研究併爲“祥林嫂”編寫“年譜”,然後選一代表陳述。

祥林嫂年(年齡)譜

二十六七歲以前 與樣林結婚。

二十六七歲 春上死了丈夫。冬初逃出家中,經衛老婆子介紹,到魯鎮做工。

二十七八歲 春上改嫁。年底生阿毛。阿毛一歲。

二十八九歲 阿毛兩歲。丈夫患傷寒死去。

二十九或三十歲 阿毛三歲。

三十或三十一—歲 四歲的阿毛春上被狼銜去。秋天經衛老婆子介紹,回到魯鎮做工。祭祀時很閒,只燒火。年底柳媽建議她去土地廟捐門檻。

三十—二歲 近秋到土地廟捐門檻。冬季祭祖時節,仍不讓她拿酒杯和筷子。

三十二三歲 頭髮花白,記憶尤其壞。

三十三四歲 可能被趕出魯四老爺家。

三十四五歲

三十五六歲 淪落爲乞丐。

三十六七歲

三十七八歲 臘月二十四夜裏或二十五凌晨離開人世。

四、課堂討論

1.討論小說的線索。

分四人一小組討論後,學生可能有如下看法:

學生甲:以“‘我’的見聞”爲線索。

學生乙:以“祝福”爲線索。

學生丙;以“樣林嫂的悲慘遭遇”爲線索。

2.學生思考:本文采用了什麼結構方式,這樣安排有何作用?

討論後明確:本文的結構方式採用了倒敘式。小說先寫出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劇結局,然後由回憶把其不幸的一生寫出來。先寫出結果,有利於吸引讀者,抓住讀者的心,對讀者的心靈造成強大的震撼,促使讀者去思考,便於作者與讀者的心理溝通,便於取得讀者的認同。後對祥林嫂身世的敘述,可以幫助讀者根據情節去認識封建禮教是如何摧殘迫害祥林嫂的,並從多個方面去認識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害人吃人的本質,從而加深對作品思想性的理解,更好地認識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五、佈置作業

1、有感情朗讀小說的環境描寫及人物的對話描寫的文段。

2、以“我家的保姆”爲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記敘文。

高一語文教案《祝福》 篇8

【教學目的】

1、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說主題,以學生探究學習爲主,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學重難點

2、本文的教學重難點是人物和環境的關係。

【教學方法】

1、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學生自己思考討論爲主。

2、採用教師向全班提供共同研究的問題和各小組另外自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相結合的方法。

3、利用多媒體放映電影《祝福》。

4、教師向學生提供跟本文有關的資料和學生自己查找資料相結合。

【教學思路說明】

一、課前準備

1、放映電影《祝福》。

2、提供相關的資料:魯迅的《燈下漫筆》《我之節烈觀》,史承鈞的《重新探討〈祝福〉的主題》,錢理羣的《〈祝福〉“我”的故事和祥林嫂的故事》,馮雪峯的《單四嫂子和祥林嫂》,陳涌的《魯迅小說的思想力量和藝術力量》等。

3、提供共同研究的問題。

⑴ 小說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給故事擬一個題目,然後緊扣題目中的關鍵詞複述課文。

⑵ 小說用什麼方法突出了故事的悲劇性?

⑶ 誰是殺死祥林嫂的兇手?

⑷ 祥林嫂反抗了什麼?

4、各小組另外自選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如: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我”與作者的關係,祥林嫂是怎樣死的,祥林嫂爲什麼不離開魯鎮,“我”回魯鎮幹什麼,等等。

5、要求:每個小組將每個問題討論的結果以書面的形式打印或抄寫出來。

二、課堂操作步驟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說明:放映電影《祝福》的精彩片段,並適時插入魯迅對《祝福》的評論,導入新課。

2、複述故事情節。

(說明:請一位同學用一句話概括影片的內容,即講述了一個女人的悲慘故事。然後請一個小組推薦一名同學按時間順序講述故事情節,講述要突出題目中的關鍵詞,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進行補充,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設計這個問題實際上是讓學生熟悉小說的故事情節。)

3、正像作者所說,《祝福》是一個悲劇,作者採用什麼樣的手法突出了故事的悲劇性?

(說明:請一個小組推薦一名同學來分析回答,其他小組的同學可給予補充。這個問題的設計實際上是讓學生研究小說的藝術特色,如倒敘的手法,“祝福”這個特定的時間的選擇等。)

4、一個四十上下的女人,不僅沒能享受到家庭的歡樂,反而在祝福聲中悲慘地死去,是誰殺死了祥林嫂?

(說明:這個問題涉及到人物和環境的關係,涉及到小說的主題。祥林嫂的死因是多方面的,既跟周圍的人和事有關,也跟祥林嫂自己有關,而這一切又都源於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的封建禮教思想。每一個小組的學生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可能都不會很全面,因此學生會產生爭論,教師要允許他們爭論,在爭論的過程中,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理解會逐步深刻。)

5、祥林嫂在人們祝福的鞭炮聲中寂然地死去了,伴隨她短暫一生的只有“不幸”,回顧她一生的經歷,她是否進行過反抗?她反抗了什麼?

(說明:這一問題歷來爭議最大,可先讓各小組暢所欲言,然後教師作總結,肯定祥林嫂有反抗,但她只是在反抗自己的命運,對導致一切不幸的根源——封建禮教——她卻絲毫沒有疑問,更不用說反抗了,因爲封建禮教在她的頭腦中根深蒂固,她只是在爭得一個“做穩了奴隸”的地位。)

6、讓各組推薦一名同學講述自選的題目及討論分析的結果。

(說明:設計這一開放性的問題,旨在訓練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使學生從更多的層面來研習這篇小說。學生只要能自圓其說,教師都應予以肯定。)

三、佈置作業

以“彌留之際的祥林嫂”爲題寫一篇作文。充分發揮想像,想像臨死前的祥林嫂會想些什麼。

高一語文教案《祝福》 篇9

教學要求

1.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理解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認識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2.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體會並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教學重點

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本文綜合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

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教學方法

點撥、分析、研討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

二、分析、討論寫作特點:

1.精當的環境描寫。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劇性格上的幾次重大變化,都集中在魯鎮"祝福"的特定的環境裏,三次有關"祝福"的描寫,不但表現了祥林嫂悲劇的典型環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慘一生的足跡。

①第一次是描寫鎮上各家準備"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魯鎮年終的大典",富人們要在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的好運氣",以便繼續他們貪得無厭的"幸福生活",而製作"福禮"卻要像祥林嫂一樣的女人"臂膊在水裏浸得通紅",沒日沒夜地付出自己的艱辛,可見富人們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這些廉價奴隸的血汗之上的。這樣通過環境描寫就揭露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衝突,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性。同時,通過"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寫,也顯示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農村的狀況:階級關係依舊,風俗習慣依舊;人們的思想意識依舊。一句話,封建勢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對農村的統治依舊。這樣,通過環境描寫,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

②第二次是對魯四老爺家祝福的描寫。

祝福本身就是舊社會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動,所以在祝福時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動的理學觀念也表現得最爲強烈,在魯四老爺不準"敗壞風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誡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權力。她爲了求取這點權力,用"歷來積存的工錢"捐了一條"贖"罪的門檻,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罷,祥林嫂"。這樣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於侮辱,死後免於痛苦的願望,她的一切掙扎的希望都在這一句喝令中破滅了。就這樣,魯四老爺在祝福的時刻憑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特定的環境描寫,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同時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實感與感染力。

③第三次是結尾通過"我"的感受對祝福景象的描寫。

祥林嫂死的慘象和天地聖衆"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照,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的揭露,同時在佈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應,使小說結構更臻完善的作用。

2.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畫:

①肖像描寫:

三次變化:

②畫眼睛(眼神):

3.倒敘的手法:

三、小結:

以《祝福》爲題的意義:

1.小說起於祝福,結於祝福,中間一再寫到祝福,情節的發展與祝福有着密切的關係。

2.封建勢力通過祝福殺害了祥林嫂,祥林嫂又死於"天地聖衆""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祝福聲中。通過這個標題,就把"兇人的愚頑的歡呼"和"悲慘的弱者"的不幸,鮮明地擺到讀者的面前,形成強烈的對比,在表現主題方面更增強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劇性。

四、佈置作業。

高一語文教案《祝福》 篇10

【素質教育目標】

1、知識教育點:

⑴瞭解小說三要素及小說情節結構。

⑵瞭解小說中任務描寫的幾種方式。

2、能力訓練點:

⑴訓練學生概括小說情節的能力。

⑵着重體會魯迅小說中“我”的感情及作用。

3、德育滲透點:要注意領悟魯迅先生冷峻的敘述之中所蘊涵的強烈的愛憎之情。

【重、難點】

着重認識環境與人物命運的必然聯繫。

【課時安排】

2課時。

【學生活動設計】

1、第一課時,讓學生理清小說結構,畫出集中描寫祥林嫂外貌的三段文字,反覆誦讀,體味這些看似冷峻的描寫中所蘊涵的深情。

2、第二課時,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結合環境描寫,分析任務形象,把握小說主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重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導入新課──回憶魯迅先生的作品:

關於《吶喊》和《彷徨》。

2、學生快速閱讀,理解課文的內容,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分析結構特點:

序幕:寫祝福景象。

結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開端:祥林嫂初到魯鎮。

發展:祥林嫂初賣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魯鎮。

尾聲:再寫祝福景象。

3、請學生按照時間順序,分析祥林嫂的外貌變化,並深入挖掘其社會根源:

⑴初到魯鎮,情形如何?

⑵再到魯鎮,情況怎樣?

⑶臨死前,有何不同遭遇?

4、請學生依據以上分析討論,概述“祥林嫂”這個人物形象的深刻含義。

善良能幹──包辦婚姻──被賣──再嫁──社會的根源。

二、總結與引申

祥林嫂被逼着一步步走向死亡,與哪些人有關?究竟誰是真正的劊子手?

三、作業佈置

思考:究竟誰是殺害祥林嫂的真正的劊子手?

〖板書設計〗

1、情節特點:倒敘。

2、人物命運:祥林嫂善良能幹,卻一步步被逼向死亡。

第二課時

一、重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導入新課:

引入魯迅取名《彷徨》的原因。

2、認真研讀故事的結局,分角色朗讀對話,找出議論性的文字,理解“我”的感情。

善良,同情,本想安慰,但卻最終傷害──自責和自我解剖──憤激。

3、有人說,祥林嫂之死,魯四叔是首惡,衛老婆子和柳媽是幫兇,你怎樣看?

分小組討論,然後選擇發言。

4、師生共同研讀文中深刻的語句,加深文意的理解。

二、總結與引申

1、封建壓迫的體現(四權)。

2、對比電影和小說中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的區別。

三、作業佈置

閱讀魯迅小說《離婚》,注意比較愛姑和祥林嫂的命運,看看有何深刻含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