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人教版《藤野先生》教案(通用10篇)

本文已影響 2.56W人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藤野先生》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藤野先生》教案(通用10篇)

《藤野先生》教案 篇1

一、導入新課

俗話說:一日爲師,終身爲父。古之學者必有師。學必求良師益友。

說說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師,要求:能用比較簡潔的語言概括他(她)的性格特點,並能說出至少一件有關於他(她)的事,來印證你的結論。

對於老師,魯迅只寫過三個人,一個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壽鏡吾,一個是《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再就是這篇課文所寫的藤野先生。重溫一下,三味書屋的壽鏡吾先生給你什麼樣的印象呢?――極方正、質樸,博學,嚴格,有點迂腐的儒生,令童年的魯迅信服、敬畏。那麼藤野先生呢?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藤野先生是誰? ――是魯迅早年在日本仙台學醫時的醫學教授。

資料1:

藤野嚴九郎生於日本福井縣,世代爲醫,藤野嚴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醫生。曾在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院學習解剖學一年。1901年10月,藤野應聘到仙台醫專任解剖學講師,其時藤野剛剛滿27歲。1904年7月6日,即大約魯迅到仙台前兩個月,藤野由講師升爲教授。1911年,東北帝國大學成立,1912年仙台醫專併入,成爲東北帝大醫學部,所有校舍、教職員、學生原班未動。1915年決定成立東北帝國大學醫科大學,藤野因學歷不夠,被迫於6月底提出“請求免職”,7月1日降爲臨時講師,8月9日被解除講師職務。藤野因生活關係,認爲可以搞一搞耳鼻喉的工作,到東京三井公司的慈善醫院就業。1919年回故鄉自立診所,1945年在福井逝世。

(這篇散文記敘了作者1902年至1906年在日本留學的生活片段。寫作時間則是在離別藤野的二十餘年後的1926年10月12日,此時已經離開北京在廈門大學任教)

魯迅心目中的藤野先生是怎樣的人?

文中集中的評價:“在我所認爲老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他的性格,在我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

從魯迅的文字中,你讀出了怎樣的一個藤野先生? 是他的什麼讓魯迅這樣深情感念呢?今天,我們將一起去感受這段難忘的經歷,認識這位給魯迅以激勵的先生。

1、迅速默讀課文,採用跳讀法,閱讀與藤野先生有關的內容,梳理敘事線索。(提醒應注意的部分字詞的讀音和意義)

――本文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識、相處、惜別、懷念)爲敘事線索。

2、請根據所閱讀的內容,在橫線填上適當的詞語。找出依據並分析。

藤野先生是一個 的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例概括)

參考:

1)肖像角度:樸素平凡:黑瘦,八字須,戴着眼鏡。 (白描手法)第6段

2)生活習慣的角度:生活儉樸,不拘小節,不修邊幅。 第9、10段

3)治學的角度:認真負責,治學嚴謹。 第16、17、23等段

4)對待學生的角度:熱情誠懇,循循善誘,特殊禮遇。 11—15、21、22、32-35等段

( 對待自己、對待學生、對待學術)

作者與藤野先生交往中的五個典型事例:

a、添改講義 工作認真負責 b、糾正解剖圖 對學生嚴格要求 e、臨別送照片 真誠友好

c、關心實習情況 熱情誠懇 d、瞭解女人裹腳的情況 求實精神

注:我們在描寫人物時要選取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品質。

3、這節課我們着重閱讀解讀了藤野先生這一人物形象,瞭解了他的精神品質。對於這樣一個藤野先生,魯迅先生懷着怎樣的情感?

——受寵若驚,不安(?),很爲難(?),第37、38段 萬分的感激,深切的懷念和愧疚

這種感激,懷念體現在行動上:

①裝訂收藏講義。

②懸掛先生照片。

③以筆做刀槍,多寫文章,把懷念之情化爲鬥爭的勇氣和力量。

資料2:魯迅對藤野的思念

1935年日本巖波文庫中要出《魯迅選集》的時候,曾經來問魯迅先生自己,選些什麼文章好。魯迅先生回答:“一切隨意,但希望能 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目的是在藉此探聽藤野先生的一點消息。當這選集出版的第二年,譯者增田涉到上海來訪問魯迅先生,魯迅先生打聽藤野先生的情況,增田涉說沒有下落時,魯迅先生慨嘆地說,“藤野先生大概已經不在世了吧?”(1945年去世)

質疑:曾經有同學說,這樣一位生活儉樸、治學嚴謹、關心愛護學生的老師現在很多見啊,魯迅憑什麼這麼懷念他,還用“偉大”這個詞形容他的性格,似乎太輕率了。如果是在如今的時代環境,如今的日本,遇到這樣一個老師,會使魯迅先生如此感激懷念,成爲他“最感激的一個”老師嗎?這種特別的感激源於什麼 ?

資料3:藤野先生對魯迅的回憶

周君來的時候是中日戰爭之後,又過了相當的年數,很可悲的是,當時日本人還罵中國人做豬頭三。在有這惡罵風氣的時候,所以同級生之中也有這樣的一羣,動不動就對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的時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阪的先生教過漢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國的先賢,同時總存着應該看重中國人的心情,這在周君就以爲是特別親切和難得了吧。如果周君因此而在小說裏和友人之間把我當作恩師談着,我要是早讀到該有多好啊!既然他至死還想知道我的消息,倘早通了音信,他本人也該多麼喜歡啊! ――摘自藤野嚴九郎《謹憶周樹人君》。

東亞病夫,日落國家。藤野先生的侄子藤野恆三郎說,1936年,也就是魯迅逝世的那一年,有一位記者拿來了一張魯迅逝世時的照片給我叔父嚴九郎看。這時,我叔父才知道魯迅逝世的消息,當時,嚴九郎正襟而坐,把那張照片舉過頭頂,然後提筆寫了“謹憶周樹人君”。(可見藤野對魯迅的敬慕之情多麼深切!)

―――藤野先生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能以公正之心對待來自弱國的學生,而且給予了這個異域學生極大的關心、鼓勵和真誠的幫助,他對“我”的熱心 期望,“小而言之,是爲中國……大而言之,是爲學術……”,他是從“爲學術”的總目標出發來“爲中國”的──“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在他身上,“爲中國”與“爲學術”是一致的。這正是一個對來自“弱國”的學生抱着同情與尊重而又矢志於醫學事業的正直學者的偉大“性格”的最集中的表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能夠做到這些尤其難能可貴。

三、探究其他事件,理解暗線索

1、質疑:文章標題是對 全文思想內容鮮明精煉的概括。這篇文章題爲“藤野先生” ,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沒有直接寫藤野,而是寫了其他一些事情,你能梳理出來嗎?從這些事裏,你瞭解到哪些新的信息,有什麼發現? (這些事情與寫藤野先生有什麼聯繫?)

A.在東京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的庸俗生活;

B.赴仙台途中日暮裏和水戶的深刻印象;

C.受到仙台醫專的職員的優待;

D.日本“愛國青年”的尋釁和看電影事件。

結合分析,主動質疑:精彩語句段落,體味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

1、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 —— 對東京的美好憧憬和頓生失望的心理落差

爲什麼到東京? —— 原是抱着尋求救國道路的心願到日本學習西醫的。東京是日本的最大的都市,各方面都應該比較發達,便於求學深造。他說:“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吶喊〉自序》)

(魯迅的父親死在中醫手裏,當年魯迅也指責說“中醫都是有意無意的騙子”,在《朝花夕拾。父親的病》有詳實的描述。)

“無非”是“只不過”的意思。“這樣”指“清國留學生”的種種醜行。這一句表達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在東京造成污濁腐朽的氣氛的厭惡和對東京失望的感情,並引起下文對“清國留學生”醜態醜行的描寫,也爲後文寫“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筆。他不得不離開東京,尋求一個有利於實現理想的環境。

2、(清國留學生)頭頂上盤着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揭示心理:既不想剪除辮子又怕外國人嘲笑,政治傾向:效忠滿清王朝。顯示了這些“清國留學生”附庸風雅、庸俗腐朽的精神狀態。

3、實在標緻極了。 “標緻”本義是指相貌、姿態美麗,而且是多用於形容女人的。用來形容“清國留學生”,表現他們外表華美,精神空虛的特點,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鄙夷和反感。

4、魯迅爲什麼一直記得“日暮裏”、“水戶”兩個地名?

日暮裏:

①“日暮鄉關何處是”——思鄉之情,心境落寞淒涼;

②當時,日本輕蔑地稱呼中國爲“日落之國”,清朝也確已日暮途窮——憂國憂民。

水戶:朱舜水反清復明——敬仰他的愛國精神,客死他鄉,淒涼心境。

5、“我到仙台也頗受了這樣的優待”,魯迅怎樣看待日本友人的關心?

“大概是物以稀爲貴罷。”作者當年在日本仙台是僅有的一箇中國留學生,當地人把他當作稀有的人物;才引來學校教職工的好奇,而對他多加關懷幫助。這是作者用詼諧的口氣猜測自己在仙台受“優待”的原因。魯迅以爲,日本友人對自己的關心,是出於對弱國國民的同情,而不是尊重。這對於有強烈愛國感情的魯迅來說,自然感到無限辛酸。——內心敏感自卑

6、“看電影”事件: “偏有中國人夾在裏面”“在講堂裏的還有一個我。”這句話中包含了哪幾類中國人?

⑴做毫無意義的示衆材料的人。

⑵麻木的,同樣毫無意義甚至喝采的看客。

⑶被刺痛了的人(我)。

嗚呼,無法可想!——對國人的麻木盲目,思想的不覺悟的痛心疾首

“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發生了什麼變化?

“匿名信”事件和“看電影”事件深深刺激了魯迅,令他深切體會到弱國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認識到國人的麻木不仁,進而認識到“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於是,“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到第二學年的終結,我便去尋藤野先生,告訴他我將不學醫學,並且離開這仙台。”又回到東京從事文藝活動去了。

生:改用文學的解剖刀,寫下的是醫治內心的藥方

資料4:魯迅留日經歷

1902年4 月到日本,入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

1904年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

1906年棄醫從文,到東京開始文學活動,翻譯介紹外國文學作品。

1908年師從章太炎學《說文解字》,加入光復會。1909年8月,從日本回國。

(光復會是清末著名的革命團體,宗旨爲“光復漢族,還我河山,以身許國,功成身退”。這一宗旨與次年成立的中國同盟會的“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內容十分相近,說明兩者在反滿的立場上是一致的。)

從這些事件中你能否發現 文章的另一條敘事線索?

展現自己的思想歷程,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文章開頭寫對東京的清國留學生的失望和厭惡,是作者愛國思想的表現;即便是往仙台途中記得的“日暮裏”,也有“日暮鄉關何處是”的家國愁思;記得“水戶”,也是因爲這裏是富有民族氣節和愛國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這是作者愛國感 情的又一表現;對初到仙台受到優待非同尋常的理解,也是強烈的民族自尊心的表現;對藤野先生的敬仰,也主要是因爲他能不懷民族偏見,真誠幫助中國學生;最後,把懷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爲實際行動。

這些事情與寫藤野先生有什麼聯繫?

文中寫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是作者離東京往仙台見到藤野先生的緣由。寫途經的日暮裏和水戶表現作者憂國愛國之情,是作者學醫的主要動機。 寫仙台醫專的職員對作者的優待是爲下文寫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襯。寫日本“愛國青年”尋釁是爲藤野先生作反面襯托。寫課堂上看電影是作者與藤野先生告別的直接原因。總之,所有這些都與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熱忱、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貴品質有密切的關係。

五、小結

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爲明線。 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是暗線。

兩條線索,兩種真摯的感情(愛師和愛國),四個角度,一次思想的改變

六、作業(二選一):

1、夜深人靜之時,面對掛在東牆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與恩師已闊別20年了,魯迅一定有許多話想對先生說。把握課文主旨,展開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給藤野先生寫一封信,表露作者當時的心跡。

2、學習本文抓住主要特徵和事蹟來表現人物的思想品質的寫作方法,寫一篇短文。(要求:選自己熟悉的人來寫,寫前要認真觀察,並能作出進一步的接觸和深入瞭解)

《藤野先生》教案 篇2

教學重點:

理解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內容:

1、理清文章結構層次

2、圍繞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來分析文章

教學要求:

1、掌握本文通過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2、當堂練習作文片段

教學步驟: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已學過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散文,從中瞭解到三味書屋中的老先生雖然施行的是封建書塾教育,但思想還算開明,因此,魯迅對他“很恭敬”。雖是“很恭敬”,但並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魯迅在日本仙台學醫時的一位日本醫專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樣的老師呢?魯迅對他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讓我們來一起學習魯迅的這篇散文《藤野先生》弄個明白。

明確本文出處、教學重點、寫作背景以及與《回憶我的母親》寫法上的不同。

二、簡介作者

留學目的:魯迅是抱着尋求救國道路的心願到日本學醫的。1904—1906年在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他原準備畢業回來救治像他父親一樣被誤的病人的疾苦,來實現治病救人,救人救國的人生夢想。可魯迅最終並沒有成爲一名醫生,他後來放棄了醫學,從事了文學,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學家,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三、理清全文結構層次

提示:根據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將全文分成三個部分。

投影顯示文章結構層次圖如下:

相識前,相識相處時相別後。

東京(離往、初到、在)仙台(回)北京。

見聞感受;相識肖像;聲調深切;懷念相處四件事例:珍藏講義;懸掛照片;相別神情 話語;多寫文章。

明確:從結構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爲敘事線索的,這是全文的一條明線。那全文的暗線是什麼呢?

分析講解直接寫藤野先生的文字:

1.學生瀏覽6—10段,找出有關描寫人物外貌、語言等方面的語句。

明確這些語句體現了人物什麼特點。(投影顯示如下)

(1)外貌描寫的句子符合人物身份

(2)動作 體現人物特點

(3)說話聲調 治學嚴謹

(4)介紹解剖學歷史 生活儉樸

(5)忘帶領結,穿舊外套

讀到此,一個生活儉樸、治學嚴謹的學者形象已展現在我們的目前了,這是作者,也是我們讀者對藤野先生的初步瞭解。讓我們繼續讀下去,看作者爲我們敘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過這些事情,我們將更深入地瞭解藤野先生的內在品質。

2.學生默讀11—23段,要求學生給每件事情擬一個小標題。

明確每件事情分別體現了藤野先生什麼思想品質。

添改講義:

提問:“我”很吃了一驚的原因是什麼?“我”爲何感到“不安”?

(2)糾正解剖圖

藤野先生對學生要求嚴格,工作一絲不苟,循循善誘,平易近人,和藹地指出魯迅圖中的錯,可當時的魯迅有點任性,口頭答應着,心裏卻不服氣。哪個成語可恰當地概括這中情形?試着找出與此成語相反的詞語。

(3)關心解剖實習

由“很擔心”到“總算放心了”,從中我們瞭解到藤野先生對魯迅真誠的關心,爲人是多麼熱情誠懇。

(4)瞭解女人裹腳

投影顯示如下:

事情思想品質;

添改講義工作認真負責;

糾正解剖圖 對學生要求嚴格;

關心解剖實習爲人熱情誠懇;

瞭解女人裹腳可貴的求實精神。

提問:學了6—23段文字,我們懂得了學寫類似作文要注意哪幾點?

投影顯示如下:

明確:

①學會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②敘事應該有詳略

③上下文注意過渡

④敘事時要注意刻畫人物的神態。讀到此,我們更深地瞭解到藤野先生爲人正直,他真誠地關心着魯迅,熱情地幫助魯迅,對待魯迅沒有絲毫的民族偏見。讀到此,我們會想:在這樣一位老師的真誠幫助下,魯迅定然能實現自己做醫生的夢想,學成回國後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國。可魯迅最終卻作出了棄醫從文的決定,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因有二:一是因爲日本學生懷疑魯迅考試得了60分是先生泄露了題目,他們根本看不起中國人,因爲當時中國是弱國。二是因爲看電影時,魯迅看到中國人爲俄國人作偵探被日本人抓獲要槍斃時,日本學生拍掌歡呼,對中國人民大肆污衊。魯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同時感到中國人思想的麻木。這時魯迅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要喚醒人們麻木的思想,當首推文藝。爲此,他決定棄醫從文。

從上述兩件事情,我們可知像藤野先生一樣關心魯迅的人非常少,這就使得藤野先生的真誠幫助、熱情關心在魯迅心中顯得猶爲珍貴。因此,魯迅對他特別感激,感情也特別深摯。

3.請一個學生朗讀32—35段,要求學生找出師生惜別時兩人的神情言行的語句,並仔細揣摩,體會出師生間的真摯情感。“他的臉色彷彿有些悲哀,似乎想說話,但竟沒有說。”“悽然”、“說了一個慰安他的謊話”、“嘆息”、贈照片、題字、“叮囑”寄照片和寫信。

4.齊讀36—38段,明確這一部分主要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懷念之情。魯迅後來給藤野先生寄過照片了嗎?寫過信了嗎?他把老師忘了嗎?魯迅時時記起藤野先生,懷念他,感激他,讚美他,魯迅對先生的懷念之情具體表現在哪裏呢?

①珍藏講義

②懸掛照片

③多寫文章

有關直接寫藤野先生的文字,我們今天都講了,餘下的內容沒有直接寫藤野先生,這些事情與藤野先生有何聯繫?作者是用什麼中心意思來統攝全文的?這也就是全文的一條暗線。

小結(投影顯示如下):

1.把握全文的結構層次。

2.明確本文的敘事線索。

3.瞭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

4.掌握本文通過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思想品質的寫法。

《藤野先生》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正確把握文章的線索。

通過教師講授和小組合作,學生可較爲熟練地進行人物性格特徵的分析。

結合創作時代背景,學生可深刻體會作者深刻的愛國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教師講授和小組合作,學生可較爲熟練地進行人物性格特徵的分析。

【教學難點】正確把握本文的線索,學生可深刻體會作者深刻的愛國情感。

三、教學方法

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學生說說自己遇到的最難忘的老師,並說說原因,互動兩輪,順勢引題。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教師提問,學生獨立思考,回顧:散文的線索是什麼?

(明確:是對零散的散文語言材料加以整合,加工,使之更加有序,情感或觀點更加鮮明的語言組織方式。)

朗讀全文,獨立思考,本文詳寫了幾件事?分別是什麼?

(明確:改講義、匿名信事件、觀看教學影片、送別)

同桌討論,與藤野先生相關的是哪幾件?另外兩件如何歸類?

(明確:改講義、送別是敘述作者與藤野先生間的互動,次兩件是照應了標題《藤野先生》,是文章的明線;匿名信事件、觀看教學影片是與作者的愛國情感相關,屬於暗線。)

(三)細讀課文,深入研讀

通讀全文,學生獨立思考:關於藤野先生,本文寫了幾件事?幾件詳寫?幾件略寫?

(明確:詳寫的有改講義和送別;略寫的有被當做扒手、詢問裹小腳、擔心作者不參加解剖課。)

同桌討論,改講義這件事體現了藤野先生怎樣的性格特徵?

(明確:A、作爲學者,治學嚴謹;作爲教師,認真負責B、尊重他人,沒有民族間的偏見。)

小組合作,探討一下其它幾件事體現了藤野先生怎樣的性格特徵?

(明確:送別——沒有民族間的偏見;詢問裹小腳——治學嚴謹,對自己專業領域裏的知識盲點非常感興趣;擔心作者不參加解剖課——作爲教師,認真負責;尊重他人的信仰,沒有民族偏見;被當做扒手——不拘小節。)

獨立思考:藤野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中不拘小節,工作中治學嚴謹,認真負責,人格上非常尊重他人,沒有民族偏見的教師。)

(四)小組討論,拓展延伸

小組討論,本文提現了作者怎樣的愛國思想?

(明確:體現了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心路歷程,展現了魯迅先生對祖國深沉的熱愛之情,以及設身處地思考如何喚醒中國人麻木思維的深切的社會責任感。)

(五)回顧全文,小結作業

小結:結合板書請學生集體簡述本文說明的內容,結束課文。

作業:對比閱讀本文與《阿長與山海經》,分析一下從人物描寫的方法上看二者有何異同,從所反映的中心思想上看,二者有何異同。下節課分享。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若想深刻了解本文內涵,把握本文情感,須對魯迅先生個人生平以及時代背景有一定地瞭解,在這個問題地處理上,可以預先留下預習任務,讓學生先對此進行材料收集和分享,在導入環節討論。

《藤野先生》教案 篇4

教學設計思路:

根據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並根據中學《語文課程標準》,制定了“藤野先生”課時的教學設計方案。問題提出,引導思路,合作學習,總結,精神學習,並運用多媒體課件等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帶着問題和課前準備的材料共同研究,學習。鞏固已學的生字和生詞。從課文中尋找文中“寫藤野外貌特徵的語句,說明他們的作用”,“分析文中四件事分別體現了藤野先生什麼思想品質”“爲什麼說他的性格在我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然後,教師引導學生歸納討論的結果;最後,通過學習,讓學生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學習任務分析:

“藤野先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學《語文》八年級的內容,篇幅很長,讓人回味。

本文共有37個自然段,可以分爲3課時進行學習。第一課時主要學習生字、詞語和前四段的內容,爲第二課時打下基礎;第二課時主要學習4——35段第三課時學習剩下的兩段。學習記述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爲許多人所知道”。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此部分比較難懂,教師必須認真的引導學生理解。

(1)學習重點

學習重點: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特徵和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思想品質的寫法。

品評重點句段,領會思想感情。

(2)學習難點

學習難點:在敘事中如何運用心理描寫抒發感情。

學習者分析:

學習者是中學八年級的學生,以前學過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加上平時對魯迅的瞭解,因此,學習此文有認知基礎。通過對第一課時的學習,已能正確朗讀繩子、生詞;初步具備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學習的基本技能;但是對於魯迅的思想感情的理解還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目標:

(1)找出文中寫藤野外貌特徵的語句,學習抓特徵描寫人物的寫法。

(2)文中寫藤野與我交往的四件事,分析每件事分別體現了藤野先生什麼思想品質。

(3)標註作者對藤野深厚感情的語句,理解作者爲什麼說“他的性格在我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

教學準備:

通過學生對第一課時的瞭解、料的查閱,多媒體課件進入課文的分析。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設計,我們已初步瞭解藤野先生離開東京,前往仙台,那麼魯迅對仙台是什麼樣的印象呢?

二)新課教學

一、在仙台魯迅與藤野初次相識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細讀課文,分析外貌描寫的作用。

他的臉“黑瘦”“戴着眼鏡”表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挾着一疊大大小小的書”居然能概括講述書的內容,說明他_____________。

他“穿衣服太模糊”“冬天是一件舊外套”說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朗讀藤野爲我“添改講義”語段,分析這件事體現了藤野怎樣的思想品德?作者對藤野的感情是如何表述的?找出描寫我的心理活動的詞語。

三、糾正解剖圖和關心解剖實習兩件事表現了藤野怎樣的品質?

四、如何理解藤野詢問中國女人裹腳一事?

五、從相識相處到惜別,作者對藤野懷着深厚的感情,跳讀課文,標註關鍵詞語。

六、同樣是日本人,別的日本人是如何對待中國人的?與藤野相比,你覺得他偉大在何處?由此我們知道藤野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一)前提測評

解詞:

模胡、掌故、訂正、寒顫、落第、畸形。

(二)明確目標,預習交流,教師巡視瞭解學情,根據小組情況分配任務,預設第四和第六個問題稍難,教師指點小組板書講解。

(三)課堂展示:

預設:

1、外貌描寫主要是抓特徵。

2、作者對藤野的感情應抓住我的心理描寫分析。

3、關於詢問女人裹腳一事學生可能不能總結:求實精神。

4、對藤野的感情可總結爲:感激—懷念—愧疚

5、寫其他日本人主要是爲了襯托藤野,要求學生概括日本青年所做的幾件事:匿名信事件,看電影事件。

三)課堂小結

本堂課只要學習抓人物特徵和選典型事蹟表現人物思想品德的評優秀小組,佈置下節課的任務

一、概括人物形象:藤野是一個怎樣的人?

二、歸納寫作特點: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藤野先生的可貴品質的?

三、回憶自己讀書生活中哪位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抓住人物的特點進行口頭描述並整理成文字。

資源媒體的應用

課前佈置學生利用戶聯網查閱有關魯迅的內容,以便於對課文的瞭解,教師在網絡上找一些關於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是的生活狀況,以共教學之用,這既爲課堂教學效率做好準備,有能引起教師和學生的共鳴。採用提問問答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髮散思維,進入課堂的學習。

《藤野先生》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提取信息,概括事件。

2、多角度、多層面地解讀人物。

【教學重、難點】

多角度多層面的解讀藤野先生。

【教學方法】

品讀法

【教學過程】

板書課題

一、激趣導入:

春有春花,夏有夏花,人的心裏也會開花。一些不能忘記的事不能忘記的人,就是心中常開不敗的花朵,有一天細細撿點慢慢品味,就是魯迅所說的朝花夕拾。今天,我們就跟隨魯迅先生的文筆,細細評點那朵開在魯迅心頭的藤野之花。

二、明確目標:

這節課的目標是:(齊讀:)

1、提取信息,概括事件。

2、多角度、多層面地解讀人物。

三、朝花夕拾之一經典回放:魯迅的老師

過渡:在魯迅先生的文章中直接寫人的並不多,有《阿長與山海經》的阿長,《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壽鏡吾老先生,再一個就是藤野先生。他是日本人,魯迅先生爲什麼對他如此難忘?

1、速讀感知

出示:請帶着問題快速瀏覽:

1、用原文回答魯迅先生爲什麼時時記起藤野先生?

2、文中着重寫了魯迅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幾件事?

出示:教你一招:第一步,尋找相關段落。

第二步,提取關鍵詞語。

[學情預估]:第37自然段。

學生活動:齊讀倒數第二段。

過渡:寫人離不開事件,是通過哪些事件反映出藤野先生對他的鼓勵和教誨?來看第二個問題:着重寫了魯迅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幾件事?

[學情預估]:添改講義、改解剖圖、關心實習、瞭解裹腳

2、品讀鏡頭

出示:品讀6——23段,鏡頭就是文本中的一個典型事件或細節,請任意選取這樣一個鏡頭,深情朗讀,並用“魯迅致藤野先生”對話的方式品出藤野先生的品質。

再教一招:如何選鏡頭:就是選取能體現藤野先生品質的事件或細節。

如何品鏡頭:先生,您_____的行爲,讓我感受到您_____的品質。

出示:動畫,同步解說我們將“鏡頭”整理成一本“影集”,名爲“永遠銘記的溫暖”,主角是藤野先生。

師示範:我的鏡頭品讀是(動畫)鏡頭:添改講義: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

(過渡引導:這是一處細節描寫。)

(出示)魯迅致藤野:先生,您批改講義的行爲,讓我感受到您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和關愛弱國學生的品質。(板書)

學生活動:學生小組分工合作任選一個鏡頭,製作一本“影集”。師巡迴。

全班交流:([學情預設]:生活儉樸、關愛學生、認真負責、(治學)嚴謹求實、循循善誘、正直熱忱……

順勢板書藤野的品質。

小結過渡:我們通過品讀文章,藤野先生這個人物就呼之欲出了,他鮮活的站在魯迅先生的心裏,也彷彿活生生站在我們面前。就寫藤野先生來說,我覺得就此已經完整了。

3、悟讀探究

出示:1——5段是寫見藤野先生之前的所見所聞所感,24——31段是寫匿名信、看電影事件,這些是不是多餘之筆?談談你的理解。

引導:讓我們分組深入探討,這些和寫藤野先生有關係嗎?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一組討論1——5段,一組討論24——31段。

[學情預估]:

1——5段,寫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時作這裏東京往仙台見到藤野先生的緣由。寫途經的日暮裏和水戶表現作者憂國之情,是作者學醫的主要動機。寫仙台醫專的職員對他的優待是爲下文寫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襯。

24——31段寫日本“愛國青年”尋釁(匿名信事件)是爲藤野先生做反面襯托。看電影事件是作者與藤野先生告別的直接原因。

小結:以上內容,實則上恰恰反映了對藤野先生的更深層次的解讀:如果說藤野先生改講義等事件體現的是師德(出示上聯),那麼這些看似閒筆實則不閒的情節體現的卻是人格(出示下聯)。這是一個強國國民對弱國弱民超越了地域,超越了國家、甚至超越了種族的關心和熱望。我們看到這位尊重客觀事實,有着健康晴朗的人格的老師,外表枯瘦但內心卻有着充沛情感的老師,的確讓人難忘(出示橫批)。

同步出示對聯

上聯:諄諄教誨點點滴滴盡顯師德

下聯:句句激勵朝朝暮暮皆爲樹人

橫批:師恩難忘

學生活動:在老師引導下齊讀對聯。

四、朝花夕拾之二經典再續:師生重逢

出示:假使魯迅與藤野先生闊別20年後,再次重逢,一定有許多話想對藤野先生說。把握課文主旨,展開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給藤野先生寫一段話,表露作者當時的心跡。

五、帶着問題走出課堂

引導:我們和魯迅先生一起拾起的是藤野之花,還有一朵魯迅之花一直開在我們心頭。

出示:運用抓細節、品人物的方法,結合課文,查找資料,探討魯迅爲什麼棄醫從文從而瞭解魯迅是一個怎樣的人?

《藤野先生》教案 篇6

教材簡析:

《藤野先生》是魯迅的一篇回憶性散文,一直是中學語文的經典篇目寫於1926年,文章主要回憶了藤野先生對自己的親切關懷和嚴格教誨,讚揚了他正直熱忱、嚴謹治學和毫無民族偏見的博大胸懷,抒發了自己的深深懷念之情,並追述自己當年棄醫從文的思想變化歷程,表達了不忘恩師教導,認真做人的決心

學情分析:

1、由於作者所寫的人和事與現在相隔的年代較遠,學生缺少對本文相關背景知識的瞭解

2、對本文關鍵性的語句深層含義和蘊含的情感體會不深

3、一時難體會文中所寫的幾類人的作用以及用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的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理清文章思路,認識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2)領會語言的感情色彩和副詞的準確運用

2、能力目標

1)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徵刻畫人物,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2)理解本文所描寫的幾類人的對比作用

3)理解特殊背景刻畫人物的作用

3、情感目標

1)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熱忱、嚴謹治學和毫無民族偏見的博大胸懷,以及作者的深深懷念之情

2)理解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思想變化原因,學習他強烈的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

重難點:

1、重點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2、難點

作者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

教學課時:

3課時

課前預習:

1)回憶自己以前非常敬佩的一個老師是誰,想想原因

2)學生預習課文,並瞭解作者對壽境吾先生和對藤野先生的不同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任務:

自學生字詞,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學習活動:

一、導入

同學們,大家在人生成長的路上肯定會遇到過很受你敬佩的老師,是誰呢?你爲什麼難以忘懷呢?今天,我們來學習魯迅先生寫的一篇回憶性的散文《藤野先生》

二、走近作品

1、簡介作者

說說你所瞭解的魯迅先生

2、簡介藤野先生

作者也有一位最爲敬佩的老師,令他一生都難以忘懷,那就是藤野先生屏幕顯示:在我所認爲的教師之中,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便是藤野先生

2、簡介文章寫作年代和故事背景

A、寫作年代

B、魯迅留學日本的經歷

三、走進作品,感知內容

1、檢查預習

A、讀準

殺戮華裔溺愛深惡痛絕深諳詰責匿名油光可鑑抑揚頓挫

出言不遜杳無音訊驛站緋紅瞥見畸形

B、讀順

標緻掌故精通時事的人模胡落第愛國青年

2、整體感知

A、聽錄音,感知文章思路

提示:找出文章中表示地點轉換的句子,注意總結作者在各個地點分別寫了什麼事情

B、請列出本文的結構圖

明確:本文是依據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我”與藤野先生,相識、相知、相別、懷念的順序來寫的

C、 小結思想內容

明確:四個典型事例兩條線索兩種真摯感情一次思想轉變

四、作業

假若《藤野先生》剛在報社發表時,限於篇幅,報社要求作者在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不變的前提下,縮寫成800字記敘文,請你幫作者進行縮寫

第二課時:

學習任務:

精讀直接描寫藤野先生的有關片段,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初步感受藤野先生在作者心中的偉大形象

學習活動:

一、檢查作業

請同學們每個小組推選出一篇縮寫成800字的記敘文朗讀、總結出縮寫後的主要內容屏幕顯示:初步印象典型事例

二、品析人物形象,初感“偉大”

1、引出“偉大”——具體瞭解藤野先生在作者心目中的位置

(屏顯藤野先生圖片)藤野先生,是魯迅青年時在日本仙台學醫時的一位老師,二十多年後的中年魯迅是怎樣評價他的呢?(屏顯第37段並齊讀: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爲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有時我常常想:他的對於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爲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爲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爲許多人所知道)

針對這段話,你有什麼問題要問魯迅先生?什麼是“偉大”?(超出尋常,令人欽佩敬仰的)是啊,一個普通的醫學教授,僅僅兩年的師生情誼,況且魯迅後來也棄醫從文,二十多年後爲什麼說在“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呢?(板書:偉大?)

2、初感“偉大”——從一個普通學生角度感受藤野先生的偉大先生形象

1)過渡:同學們通過課後的縮寫練習都知道,有關直接描寫藤野先生的片段,即“初步印象”和“典型事例”等內容是必須要留下來的

2)思考:那請大家在閱讀這些內容(及6——23段),能否結合具體詞句談談:初次見面時作者認爲藤野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先生?在與藤野先生交往的兩年中,作者選取了哪幾件事,你又讀到了一個怎樣的藤野先生?

3)互動:

①第一節課:工作中規中矩,生活不拘小節

誦讀:讓學生模仿“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自我介紹:“我就是叫做藤野嚴九郎的……”

②添改講義:誨人不倦,一絲不苟

誦讀:“你能抄下來麼?”是商量詢問的口吻;“拿來我看!”爲學生可以抄下來講義而興奮

比較:“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添改”,改爲“修改”或“訂正”行不行?(“添改”,即增加和訂正如果說增加講義中脫漏的地方還是一位醫學老師的職責的話,訂正文法的錯誤就不是他份內的事了)

③糾正解剖圖:既嚴格又耐心

比較:“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後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樣的畫”和原文比較,想想能不能這樣改(原文是委婉的批評,耐心的指導,怕“我”難堪)

④關心實習:無微不至,充滿尊重

比較:體會下列三句話的表達效果:(屏顯)

“聽說中國人是很迷信鬼的”

“聽說中國人是很相信鬼的”

“聽說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

(作爲一個醫學教授,本可以坦言,沒有鬼,不必迷信之類的話,但是怕傷了“我”的自尊,故意委婉地說“敬重”,而不是“迷信”或是“相信”,這是對“我”的尊重,也對中國文化的尊重——即使它可能是落後的、愚昧的)

⑤瞭解女人裹腳:求實精神,善良心地

比較:(屏顯)

原稿:總要看一看纔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定稿:總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定稿更強調了一種鄭重的態度、求實的精神,以及對中國婦女遭受摧殘的同情,爲自己不能親見的遺憾“好”字,還容易引起誤解)

提醒:還有一些細節要注意,比如“叫我”“將我叫到”,三次都是老師主動喊學生

4) 小結:(板書)

見面:學者形象

交往:

典型事例角度思想品質偉大先生;

添改講義對工作認真負責,熱心助人;

糾正解剖圖對學生要求嚴格,一絲不苟;

關心解剖實習爲人體貼入微,尊重學生;

瞭解女人裹腳治學治學嚴謹,求實精神。

5)從這些片段中,哪些詞句直接表現出作者的敬佩之情?

明確:

A、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

B、可惜我那時太不用功,有時也很任性

三、總結寫人手法

思考:大家通過這節課學習可否知道,直接描寫某人,最基本的`方法是什麼呢?

明確:直接寫人,一定要選擇典型的事例,把人放在具體的敘述和細緻的描寫中去表現

屏示:典型事例——從不同角度選取,對突出人物思想性格具有一定代表性

細節描寫——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符合人物身份,傳達人物心理

四、作業

運用本課學習的直接寫人的一些方法,寫一寫你心中最爲敬佩的老師,500字左右

第三課時:

學習任務:

瞭解作者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過程及原因,品味作者愛國主義的強烈思想感情,從而進一步感受藤野先生在作者心中的偉大形象

學習活動:

一、回顧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說說我們認識了一位怎樣的藤野先生?

教師小結:如果孤立地去看這幾件事,就說藤野先生是“偉大”的,還有些單薄,還不足以讓魯迅、讓我們感動,因爲這更多的是一個教師,至多是一個好教師的職業本能那麼,到底還有什麼原因呢?

二、深品“偉大”——從一個弱國的愛國青年角度感受藤野先生偉大人格魅力

1、結合生活體驗

據你的經驗,一個人在什麼情況下,最感動於別人的幫助呢?(第一,這個人非常需要幫助,甚至走投無路;第二,你給了這個人最需要的東西)

教師補充舉例兩篇讚美老師“偉大”的文章一篇是張九韶的《太陽味兒》文章寫到“我”小時候很優秀,自尊心也特強,可是一天晚上突然尿了牀,爲了不讓同學知道,就每天大義赴難般的鑽溼被窩,可是有一天被子卻被人偷偷曬過了誰曬的呢?是班主任班主任後來告訴“我”,尿牀不是什麼丟人的事,被子是曬在他自家的小院裏,沒人知道所以“我”由衷地說班主任有一顆“偉大”的愛心還有一篇是魏巍的《我的老師》作者小時候,父親在軍閥部隊裏幾年沒回來,於是很多孩子就說:“哎喲喲,你爹回不來了喲,他吃了炮子兒羅!”作者真好像父親死了似的那麼悲傷這時候蔡老師批評了那些孩子,還寫了一封信勸慰作者,說作者是“心清如水”的學生於是作者感激地說蔡老師“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啊!”

結論: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孤立地看很平常,但是如果有了不平常的發生背景,這件事就變得不平常了

2、認識文中之“我”

過渡:那麼文中當時的“我”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思考:當時的“我”爲什麼要出國呢?說說“我”當時最需要些什麼?

屏示一:故事發生在1902——1906期間,當時的中國積貧積弱,列強虎視鯨吞,軍閥割據混戰,百姓水深火熱,祖國和民族,命懸一線國之出路,民之前途在哪裏在哪裏呀?(北京圖片:日俄戰爭)

屏示二:魯迅先生的《自題小像》: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屏示三: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鑽下地面二十丈,結果還是一無所能,學問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了所餘的還只有一條路:到外國去(魯迅《瑣記》

屏示四: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魯迅《<吶喊>自序》)

屏示五:

結論:一個弱國的愛國青年,飽受歧視,懷着救國救民的夢

3、深品先生“偉大”

過渡:那麼文中的“我”又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和藤野先生相識、交往的呢?

①從上面材料可以看出,魯迅去日本是因爲在國內已毫無出路,到日本尋求學問那麼抱定希望遠涉重洋到了日本又怎樣呢?

默讀第1-3段,思考:魯迅到日本的第一站是首都東京,後來他爲什麼又選擇去一個不大的市鎮——仙台呢?(通過在東京的兩件事:賞櫻花、學跳舞,他看到的是清國留學生的不學無術、附庸風雅,到處烏煙瘴氣,沒有自己想要的學問)

哪句話概括地表達了他對東京的態度?(東京也無非是這樣)

反覆朗讀對比(屏顯):

東京也是這樣;

東京無非是這樣;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

(無非,只不過“也”字,有照應上一篇的意思,表明作者的失望和焦慮並沒有因爲到了東京而改變這句僅僅八個字,先聲奪人,一下子道盡了魯迅內心的極大憤慨、失望、厭惡等複雜而沉重的感情)

②“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這豈不就是在極度失望之後再碰碰運氣的僥倖和無奈嗎?自己讀讀第4段,你感覺去仙台的路上,魯迅的心情怎樣?(“日暮裏”,讓人想到“日暮途窮”或“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水戶”,是他的浙江老鄉客死的地方這兩個地方會讓他很自然地聯想到自己渺茫的前途從這兩個地名來看,他很頹唐、很失落,有點“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味道)

③讀第5段,想一想:初到仙台的魯迅,受到了怎樣的優待?魯迅的心情怎樣?(“不但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爲我的食宿操心”魯迅最需要的是學問和振興祖國的良方,不收學費、操心食宿都不是他需要的,所以他才把這些關心幽默地統歸爲——“大概是物以希爲貴罷”可見魯迅對這種優待的態度是——感謝但並不感動)

④獨處異國他鄉,在失望中苦苦追求的魯迅,真是到了“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境地正是在這樣的處境下,藤野先生雪中送炭般地闖入了魯迅的生活——這又可謂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者暗示我們:第一,他的境遇很糟,需要幫助;第二,他到底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而這時,是藤野先生給了魯迅最及時、最急需的幫助!讓我們帶着這種感情再去朗讀第37段(齊讀)

現在,“偉大”這個詞有着落了嗎?我們可能覺得已經夠了,但魯迅先生並沒有止筆

⑤再看第24-31段,寫了兩件事:匿名信事件、看電影事件邊默讀邊思考:這兩件事給了魯迅怎樣的刺激?這和寫藤野先生有什麼關係?合作探究

全班討論,教師點撥:

“中國是弱國,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

“──嗚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在反覆誦讀中感悟:魯迅是不是對對方的言行表示理解?“意見卻變化了”什麼意思?

(這兩件事不僅是魯迅棄醫從文和藤野先生分別的直接原因,更重要的是,給藤野先生做了反面的襯托:藤野先生對魯迅的關懷,是發生在這樣的心理背景之下——不但是在失望中苦苦追求,而且在追求中常常受辱;是發生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日本舉國都在歧視中國人;中國人自己也麻木不仁)

藤野先生這種無私的關愛和真誠的鼓勵,已經是常人所不及的大愛、大善、大美!這種毫無民族偏見的人格纔是“偉大”的,這樣的老師纔是“偉大”的!所以魯迅內心深受震撼,二十年後魯迅先生仍然感激地說——(齊讀第37段)

三、昇華“偉大”——從一個在寂寞中堅持戰鬥的作家角度感受藤野先生的偉大人格給予的無窮力量

1.二十年後,在寂寞中戰鬥的魯迅,從這段溫馨的回憶中汲取到無窮的力量所以他感慨地說——(再讀第37段)

2.如果說,我們最初提到“偉大”,是模糊的,在解讀了兩人的交往之後,“偉大”一詞開始變得清晰,那麼,在弄懂了他們交往的背景之後,“偉大”這個詞就是立體的,動人的它分明讓我們感受到,一個曾經怎樣的魯迅,在一個怎樣的境遇之下,遇到了一個怎樣的藤野先生所以魯迅真誠地說——(再讀第37段)

3.魯迅離開仙台後就與藤野先生失去了聯繫,但他始終沒有忘記這位異國的恩師1935年,日本一家出版社打算出版《魯迅選集》,專門去徵求魯迅先生的意見魯迅先生回答:“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這篇文章選錄進去”

一個偶然的機會,已偏居鄉下的藤野先生看到了別人推薦來的《魯迅全集》得知昔日的學生已成爲中國的大文豪,他異常驚喜但沒過多久,魯迅先生就與世長辭了,師生再也沒能見上一面當藤野先生聽到魯迅逝世的噩耗後,他正襟而坐,默哀良久,徐徐擡起頭來,用顫抖的雙手把魯迅的照片高高舉起,然後飽蘸濃墨,提筆寫下“謹憶周樹人君”

後來當有人問及他當年教魯迅的心情時,藤野先生說:“少年時期,有一位先生教過我漢文,我尊敬中國,也就覺得對那個國家的人也應該高看的……前後外國留學生只有周先生一人因此我幫他尋找住處,學習日語,雖我能力有限,卻要盡力關心……我是爲了對道德的先進國家表示敬意,而不單爲周先生一人……”(屏顯)

最後,讓我們深情朗讀課文最後一句話——(屏顯並齊讀)

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於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爲“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四、作業

將上節課所寫的作文,在適當的地方加進一些特定的背景,擴充爲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

《藤野先生》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藤野先生》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人生軌跡”爲內容,講述的是作者一段難忘的人生歷程,它們會讓我們體悟到人生奮鬥的意義,感悟到人間的關愛與溫情。本課作爲本單元的開篇講讀課文,在本單元的教學活動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藤野先生》選自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回憶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學時期生活的文章,通過寫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思念,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真摯懷念,讚揚了他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的確立《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新課標要求本單元教學,要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課文的思想內涵,進而瞭解社會人生;要繼續瞭解敘事性作品的文本特徵,還要注意品味含義豐富的語句。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知識和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思路和線索;體會作者感情。

過程和方法目標:抓住精彩的段落,深入領會重點語句。對文章的感知有整體到局部,深入作品的意境。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學習新知識前,要具體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困難、心理特徵及發展趨向,從而有針對性地確立學習的重難點及教學方法。本文篇幅較長,涉及的人和事較多。如果講課時不分鉅細,面面俱到,勢必會顧此失彼,給學生零碎的感覺。這就要求教師從總體上把握課文,突出重點、難點。教學中始終要突出以學生爲本位的思想。根據這些實際情況及及本文特點和新課標的要求:

教學重點是:根據這些實際情況及及本文特點和新課標的要求:

教學重點是:

1、正確朗讀,理清思路和線索,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瞭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並學習通過選取典型事例刻畫人物的寫法。

教學難點是:

理解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過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讓學生說說在成長過程中,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人,並闡述理由。

2、複習有關《朝花夕拾》的知識。

二、初讀課文,疏通閱讀障礙

1、學生迅速默讀課文,標記出自己把握不準確的字詞。

2、教師引導學生解決部分字詞的讀音和意義。

3、劃分文章的段落層次,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

4、思考討論:這篇散文是以什麼順序記敘的?又是以什麼作爲中心記敘的?以什麼爲線索來記敘的?

三、研究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1、學生默讀課文,採用跳讀法,閱讀與藤野先生有關的內容。

2、請學生根據所閱讀的內容,在下列空缺處填上適當的內容。

藤野先生是一個________人

3、思考:作者寫了與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四個典型事例,分別表現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質。這一環節旨在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從不同的角度表現人物品質的特點,讓學生明白寫記敘文時對事例要有所選擇。如果前一環節(即填空)解決得比較好,則此處只要稍做歸納即可。添改講義工作認真負責;糾正解剖圖對學生嚴格要求;關心解剖實習熱情誠懇;瞭解女人裹腳求實精神。

4、學生再次速讀課文,思考:“我”對藤野先生懷有一種什麼感情?請引用課文內容簡要回答。

5、學習小結。

四、佈置作業:熟讀課文,完成課後練習一。

《藤野先生》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能對文本中的關鍵字詞進行細讀品味,採用圈點批註閱讀法,感受“我”的困境和藤野先生對“我”的態度,體會魯迅先生的情感。(重點)

3、通過揭示文本矛盾、聯繫文化背景等閱讀方法,討論、評價、領會魯迅先生深邃的情感。(難點)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經簡單接觸了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請用一個詞概括藤野先生給你的印象。

(生答:認真、負責、嚴格、嚴謹、樸實等)

那麼,魯迅又是怎樣評價藤野先生的呢?找找。

(生找並齊讀: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爲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二、感受人物品質

魯迅1904到1906前往仙台求學,與藤野先生相處僅僅只有兩年時間。但是時隔20年,魯迅卻“總還時時記起他”。

1、魯迅記起什麼呢?首先,魯迅記起與先生交往的哪幾件事呢?

(添改講義/修改解剖圖/關心解剖實習/詢問裹腳/惜別)

2、當魯迅記起藤野先生,記起這些事時,說道,藤野先生是最使他感激,給他鼓勵的一個。一件件小事,何以讓魯迅又感激又受到鼓勵呢?讓我們再次走進這段回憶,仔細地探索探索:魯迅還記起藤野先生的什麼?

“我”總是還時時記起他的。

(要求:選擇兩人交往中最有感觸的細節,點評批註,體會我的情感)

A、一叫我:我交出所抄的講義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還我,並且說,此後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

(強調:藤野先生是一個醫學老師,有必要改文法錯誤麼?他是一時興起麼?他是不是吃飽沒事幹太閒了?

所以他添改背後,我們看到是怎樣的藤野先生?(一絲不苟/熱忱真心)

所以啊,“我”總還是時時記起他的一絲不苟,熱忱真心。感激!)

B、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自然,這樣一移,的確比較好看些,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樣的,我們沒法改變它。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後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樣的畫”。

(嚴格要求。這樣對學問嚴謹的態度也影響魯迅以後作文做事。對魯迅而言,確實是言傳身教的鼓勵。

比讀: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後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樣畫。

你給喜歡哪種表達?語氣委婉,循循善誘。

所以啊,“我”總還是時時記起他的一絲不苟、循循善誘。)

C、“我因爲聽說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擔心,怕你不肯解剖屍體。現在總算放心了,沒有這回事。”

換詞:敬重/迷信/相信

身爲醫學教授,他知道有沒有鬼呢?既然知道沒有,何用敬重一詞?我的感覺怎麼樣?

所以啊,“我”總還是時時記起他的尊重與牽掛。

D、裹腳:嘆息

E、惜別:欲言又止。

有這樣一位循循善誘、熱情誠懇、無微不至而又尊重學生的老師,無怪乎作者會充滿感激之情;有這樣一位嚴格要求、一絲不苟、嚴謹求實的老師言傳身教,無怪乎作者會感受到滿滿的榜樣鼓勵。

三、激發矛盾

1、魯迅如此感激他的老師,可這位老師在他的一篇回憶文章中卻這樣寫道:對於周君,我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親切。相同的事情、相同的經歷,兩人的感觸爲何截然不同?

2、一個人在什麼情況下最感動於別人的幫助和鼓勵?

3、那麼魯迅呢?他當時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下?他渴望什麼?和身邊同學關係怎麼樣?

請看所發的材料,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作者所處環境,再想想藤野先生的行爲,說說你有什麼發現。

材料一:

去東京前:

“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鑽下地面二十丈,結果還是一無所能,學問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了。所餘的還只有一條路:到外國去。”——《瑣記》

(提示:《鎖記》中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因此魯迅打算離開南京前往日本求學。魯迅期待的是怎樣的學習環境呢?)

材料二:

……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據解說,則綁着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衆,而圍着的便是來賞鑑這示衆的盛舉的人們。

……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爲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爲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吶喊自序》

(提示:此段寫魯迅在日本留學時對國民的認識:愚昧麻木。在課文看電影事件中是否有體現?)

材料三:

周君來的時候是中日戰爭之後,那怕過了相當的年數,很可悲的是,日本人還寫中國人做豬頭三。因此有惡罵風氣的時候,所以同級生之中也有這樣一羣,把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我少年的時候,曾承福進蕃校出身的野波先生教過漢語,一方面尊重中國的先賢,同時總存着應該看重中國人的心情,所以周君就可以爲特別親切和難得了吧。

——藤野嚴九郎《謹憶周樹人君》

(藤野嚴九郎回憶當時中國留學生在日本的境遇。結合“匿名信事件”,想想魯迅渴望什麼?)

4、魯迅是在什麼情況下去的日本?此刻最想要什麼?得到了麼?

因此,他發出了感慨——東京也無非是這樣。(讀出心情:失落/無奈/鄙夷)

到仙台呢?這個時候作者又處在怎樣的環境下?和同學關係好麼?

匿名信事件。作者的發出怎樣的評論:中國是弱國……(憤慨,覺得屈辱)

5、其實藤野先生也知道這種情況。藤野先生明知

6、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如何看待藤野先生的行爲?

此時的中國就是弱國,日本人根本就看不起國人,肆意欺辱國人自尊,而國人自己呢麻木軟弱,落後迂腐。似乎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時的中國人就理應被歧視,被欺負。恰恰是在這樣一個特定背景下,藤野先生對弱國學生及其國家保有的尊重和同情,關心和鼓勵,真誠和公平,就顯得尤其難得可貴了。這樣無民族偏見的,堅持真善的品質,怪不得作者要冠以偉大一詞呢!

四、總結

先生給我了最需要的東西,這些越看似平常的、不經意的東西,就越顯珍貴。正如錢理羣所說:某種程度上,魯迅要寫這篇《藤野先生》,其實是要從自己青年時代老師的記憶中,發掘出“理想的人性”來和現實對抗。

齊讀最後段,收束課堂。

《藤野先生》教案 篇9

一、啓發興趣,引入課文

今天學習魯迅先生散文《藤野先生》。

這篇文章選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什麼意思?請同學試解。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回憶兒童時期的生活。這一篇回憶青年時候東渡日本留同學活片斷,寫於一九二六年,寫的是青年時候的事(1904年)。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時的照片和一九二六年在廈門大學任教的照片,使同學加深對“朝花夕拾”的理解。

這篇文章如作者自身說,“記憶中抄出來”的。

二、檢查質疑

1、請同學預習。

2、這篇散文以什麼爲順序記敘的?以什麼爲中心記敘的?以什麼爲線索不記敘的?以藤野先生記敘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變化爲線索。放在十九世紀初廣闊的時代背景下寫人、敘事,把對藤野先生的深沉懷念抒發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緊密交織在一起,寫作手法很出色。

3、以藤野先生爲記敘中心,全文可劃分爲幾大局部?按地點來說,第一局部寫哪裏?第二局部?第三局部?

⑴東京所見所感;

⑵仙台學醫生活;

⑶離開仙台以後(對藤野先生的深切懷念)。

三、講讀第一局部(第1至3自然段)

既然文章以藤野先生爲記敘的中心,爲什麼要寫東京留同學的情況?“清國留同學”是怎樣的情況呢?作者對此充溢了怎樣的感情。

1、朗讀。

2、清國留同學腐敗墮落,對國家前途、人民命運置若罔聞。白晝迷戀於觀景看花,精心玩弄徵民族壓迫與封建統治的辮子;晚上醉心於學跳舞。

3、語言的感情色彩:

“無非”:作者滿懷尋找救國救民道理的希望,離開自身的國土,但東京所見與國內一樣,他感到憤懣、厭惡。

“油光可鑑”、“實在標緻極了”:鑑,鏡子、照、借鑑。如“前車之覆,後車之鑑”。要求同學找出“標緻”的同義詞,體會“實在”、“極”的作用。

4、對東京的失望,對新鮮環境的追求。文章從清國留同學的情況入筆,交代離開東京的原因,爲下文的展開在思想和結構上作了鋪墊。

四、講讀第二局部(第4至第35自然段)

1、第二局部是文章的主體,着重寫對藤野先生的懷念,可是又未立刻下筆,而是先寫赴仙台途中見聞和初至仙台的情況,這是爲什麼?

⑴朗讀第二局部中第4、5自然段。

⑵ “水戶”的牢記標明先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日暮裏”照“本證”來說,原因不知。無可靠的旁證,不能臆斷,做學問要嚴謹。考證事物首先求“本證”,本證最說明問題。憑空推斷與寄寓的含義是兩碼事。

⑶以仙台的受優待表示日自己民對中國留同學的友誼與關心。(以下文“愛國主義”對照)。

⑷與主題不遊離。由住宿不壞引出仙台醫專教職員對他的關注,爲藤野的出售作鋪墊。在層層鋪墊之中流露出魯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

2、在關心“我”的教職員中,最難忘的是“藤野先生”。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⑴閱讀第6節至第23節。

⑵先看他的外貌,再說明抓住哪幾件事來刻畫他的思想性格。

⑶外形,用白措手法,魯迅慣用的手法,幾筆勾勒,顯示特徵。

⑷事:回憶的幾件事。第一節課;看“我”的講義;指導畫圖,詢問腳事。

⑸ 思想、性格、作風:正直的學者:質樸,生活節儉;治學嚴謹,學識淵博;對魯迅熱情關懷,不倦教侮,待人誠實,無民族偏見。在日本帝國主義惡濁空氣氾濫的情況下,更突出藤野先生對中國人民的真誠友誼。

⑹重點朗讀15自然段,“講義的情節飽含着一位日本學者對中國人民的友誼,平凡中見深情。一個“添改”兩顆“心”,心心相通。對這樣的老師,魯迅怎不尊敬和感激呢?

3、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同學熱誠以待,可受日本軍國主義思想毒害的日本青年如何呢?作者滿懷憤懣和內心的痛楚寫下了這些片斷。

第一件事:受侮辱(翻檢、諷刺、流言)。

第二件事:受刺激(包圍)。

⑴作者對受侮辱這件事發表了怎樣的議論?流露了怎樣的感情?(不是低能兒,關鍵在“弱”)反語、諷刺、揭露,一個熱血沸騰很有志向的青年怎麼不憤慨?怎麼接受得住這種羞恥?然而更使作用內心痛楚的事接連發生。這是一個怎樣令人窒息、令人憤怒、難以言表的局面!影片裏,中國人麻木落後,計堂上,受歧視、包圍。民族自尊心受到踐踏,熱愛祖國的火熱感情如火山一樣要噴射,而這種自尊心,這種熱情化作深思,化作對生活道路的抉擇,棄醫從文了。這是生活道路上的轉折點。(讀註釋③)“刺耳”,不是對聲音的反映,而是心靈的痛楚。實際上是“刺心”。

⑵作者怎樣寫告別藤野先生的情景呢?着重寫臉色,進一步表示他對中國同學的深切關懷。這一局部寫在仙台醫專學醫的經過,憶藤野對他的關懷、教育、協助和師生間的情誼,以和作者思想的重大變化。

五、講讀第三局部(第36至第38自然段)

這一局部敘述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深切懷念,有兩點值得注意:

1、作者懷念、敬愛先生,不只因爲先生盡心盡力教,更由於有一顆爲中國學術的偉大之心,故“時時”記起,說明師生友誼不尋常。

2、敘述先生對自身的深遠影響,巧妙地再現先生音容笑貌,把舊事與時事結合起來,表示繼續戰鬥的決心,使這篇散文具有強烈的實際意義。

六、分析本文的寫作特色

1、選擇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徵表示人物。從外貌、語言、動作到精神品質,無不刻畫入微,形神畢肖。從側面烘托、映襯,形象突出。

2、各組資料(生活事件、世態人賻、歷史資料、科學知識和實際鬥爭)如此豐富,如此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是由於思想內容的內在聯繫。貫穿全文的內在線索是作者高尚的愛國主義思想,放得開,收得攏,形散而神不散。

3、語言富有感情色彩。

七、作業

1、朗讀全文。讀順口,讀正確。

2、書上依次劃出表示作者愛國情感的句子與段落,並分析它們是從什麼角度表示的。

《藤野先生》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理解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2)領會語言的感情色彩。

教學重點:課文閱讀。

教學難點:課文思想的理解和主題的確定。

教學時數:1課時。

預習質疑

一、導入新課,培養興趣,強化動機。

1.打開自制教學軟件《藤野先生》封面,在日本古箏曲《櫻花》的伴奏下介紹:

藤野先生是魯迅先生最尊敬的老師;敘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魯迅最看重的作品。1935年,日本巖波文庫要出版《魯迅選集》,譯者增田涉到上海徵求魯迅意見,問他選哪些文章纔好。魯迅回答:“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他的目的是藉此打聽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時委託增田涉先生代爲尋找。第二年,《魯迅選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樣書,魯迅再次問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說沒有打聽到。魯迅先生嘆息說:“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

2.半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對《藤野先生》的主題的理解是淺陋的,甚至是錯誤的,包括各種教輔資料和教師用書,今天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要把半個多世紀的錯誤糾正過來。藉此,還可培養同學們的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

二、預習課文。

1.聽課文錄音,標出生字詞和不懂的地方。

2.給生字注音:驛站教誨瞥見畸形不遜詰責匿名

杳無消息油光可鑑爛熳蘆薈挾着芋梗宛若緋紅

深惡痛疾繫住菜根

3.整體理解課文,填空:《藤野先生》選自《》,體裁是。

4.按照時間和地點的轉移,本文可分爲以下三部分:

(1)在,表達對的厭惡;

(2)在,回憶與的交往;

(3)在,表達對藤野先生的和。

5.提出自己的疑問,特別是“無疑之疑”。

閱讀課文

一、閱讀課文第一部分──在東京。

1.指名朗讀,正音。欣賞櫻花盛開的上野公園及富士山的圖片。

2.“無非”是什麼意思?表現作者什麼感情?──只不過,表達作者對東京的失望情緒。

3.理解作者描寫“清國留學生”外貌的藝術匠心

提問:寫“清國留學生”的外貌,作者抓住了什麼特點?──抓住了“盤着大辮子”的特點。

爲什麼抓這個特點?──因爲在當時,有無辮子,可以區分對清王朝的態度。教師介紹當時關於辮子的知識:

在清朝以前,我國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投影以上文字),所以,頭髮終身不剪(和尚、尼姑除外)。20歲舉行冠禮之後,把頭髮束在頭頂,上面加“冠”。清人入主中原之後,強制推行清朝法式:將前額頭髮剃掉,後面留起辮子,當時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投影以上文字)之說。清朝末年,有反清思想的知識分子,例如魯迅,率先把辮子剪去。所以當時僅憑辮子就可以辨別對清王朝的態度。也有的辮子剪掉後又後悔了,就續一條假辮子。魯迅小說《阿Q正傳》中的“假洋鬼子”就是這樣。還有一種是革命來了,就把辮子盤在頭頂,用一根筷子別住;革命失敗了,就放下來。阿Q就是這樣。

爲此,魯迅還寫過一篇《頭髮的故事》(後附)。

“清國留學生”辮子盤在頭頂,說明什麼?──留着辮子,不肯剪掉,說明他們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黨;而辮子盤在頭頂,

又說明他們追求時髦,顯示自己贊成“維新”。一旦維新失敗,還可以把辮子放下來,表示自己是保皇派。總之,不倫不類,不土不洋,是首鼠兩端的兩面派。

教師評:魯迅抓住“盤辮子”的特點寫清國留學生的外貌,實際上是在畫他們的靈魂。他以極簡練的語言表現了極深刻、極豐富的內容,真是大師,大手筆!

4.理解作者語言修辭的藝術

“形成一座富士山”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比喻。有嘲諷意味。

如果有學生認爲是誇張,則作如下說明:用此比喻,既表現了它的高,又表現出它的形狀。若說是誇張,則誇張過分,誇張不當。因爲誇張的修辭方法要求既要明顯地說大話,又不能誇大得不着邊際。魯迅先生就舉過一個例子:說“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好的誇張;說“廣州雪花大如席”,則誇張不當。

“油光可鑑”是什麼意思?答案:“油光可鑑”是說頭髮上擦了油,梳得很光亮,可當鏡子照。

“鑑”是什麼意思?什麼詞性?鑑,原意是鏡子,這裏用作動詞,意思是照鏡子。

小知識《“鑑”和“監”》(用電腦投影,也可作爲“語文環境”寫在黑板報上):

“監”,甲骨文和金文寫法(字例見右表),像一個人在盛水的“皿”中照自己的影子,意思是“照鏡子”,引申爲“鏡子”。後來有了銅鏡,“監”又寫成了“鑑”。“標緻”是什麼意思?在這裏是什麼修辭手法?表達什麼感情?──原意是漂亮,這裏是反語,用於諷刺,表示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

將“成羣結隊”和“實在”刪去好不好?爲什麼?──不好,因爲“成羣結隊”表示“清國留學生”逛公園、賞櫻花的人很多;“實在”對“標緻”起強調作用。刪去後削弱了諷刺的力量。

“精通時事”在這裏是什麼意思?答案:指了解許多無聊的事,也是諷刺說法。

5.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魯迅爲什麼厭惡和嘲諷“清國留學生”?──魯迅是抱着“科學救國”的目的去日本留學的,但是,這些“清國留學生”置國破家亡於不顧,白天逛公園,晚上學跳舞,打着“維新”的旗號,卻又忠君保皇,不學無術,所以魯迅厭惡他們。

提供參讀材料《自題小像》(見課本26頁),印證以上觀點: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將此詩譯成白話詩(投影):

祖國啊,我的心靈無法逃脫丘比特的神箭,雖然你風雨飄搖,像夜晚一樣黑暗。

即使你並不瞭解我的情感,我也要將一腔熱血向你奉獻!

6.理解與題目和中心的關係

這一段並沒有寫藤野先生,是否離題?答案:不離題。這一段有兩個作用:第一是交代離開東京的原因,引出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第二個作用,學了後文纔會知道。

二、閱讀“過了一星期我心裏自然記得的”。

(以下三個文段閱讀題既可以作爲課堂練習,也可以佈置爲課後作業)

1.概括這兩個事例,寫成小標題:──(1)添改講義;(2)糾正解剖圖。

2.文中的“講義”有哪兩個意思?──前者指講課內容,後者指課堂筆記。

3.“我”爲什麼“很吃了一驚”?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因爲看到藤野先生親自給“我”這個外國學生改講義。

4.“我”爲什麼“不安和感激”?請用文中的語句回答。──“不安”是因爲講義中有那麼多的脫漏和錯誤讓先生費神。“感激”的是藤野先生的熱情關心。

5.把“都用紅筆添改過了”的“添改”改爲“修改”可以嗎?──不可,“添改”比“修改”更費神。

6.藤野先生給魯迅添改講義是否偶一爲之?請從文段中找出根據。──不是。有兩處可證明:(1)藤野先生要求每一星期送給他看一回;(2)這樣一直繼續到藤野先生教完了他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

7.填空:

藤野先生給作者改講義改得十分認真,其中最能表現改得全面的詞語是──“從頭到末”;說明改得細緻的詞語是──“不但連一一”;說明改得及時的詞語是──“第二三天便還我”。

8.藤野先生添改講義這件事表現了他什麼思想品質?──認真負責。

9.“實物是那麼樣的,我們沒法改換它”既反映了藤野先生對學生的,又反映了他對科學問題的。

10.投影圖片:藤野先生爲魯迅改正的講義。

三、獨立閱讀“有一天,本級的學生會幹事到我寓裏來了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1.解釋詞語:正值不遜、匿名詰責

2.“愛國青年”指的是的青年。加引號表示。

3.“愛國青年”寫給魯迅的匿名信的主要內容是。

4.“幹事卻又竭力運動”的“運動”在這裏是的意思。

5.對“中國是弱國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的正確理解是。

6.“影幾片時事的片子”的“影”是詞,意思是。

7.“偏有中國人夾在裏邊”的“中國人”指的中國人和的中國人。

8.“他們拍掌歡呼起來”的“他們”是。“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也似的喝彩”的“他們”是。

9.“嗚呼,無法可想”是對無可奈何的慨嘆。“特別聽得刺耳”是因爲。

10.“我的意見卻變化了”,指。概括地說,“變化”的原因是。

11.這個文段既表現了日本“愛國青年”、的思想和對中國人的,又表現了魯迅先生強烈的精神。

四、獨立閱讀課文結尾兩個自然段(可佈置爲作業):

1.第一段中,熱情讚頌和高度評價藤野先生的語句是和。

2.“小而言之”意思是。

3.結尾一段,作者懷念藤野先生的具體行動有三:(1);(2);(3)。

4.“良心發現”指的是。

5.“正人君子”是諷刺那些的文人。這是運用的修辭方法。

6.“深惡痛疾”是短語;“良心發現”是短語;“增加勇氣”是短語;“黑瘦的面貌”是短語。

五、進一步深讀課文,研討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質和本文主題。

1.本文的特點之一是“選擇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的思想品質”。請大家完成課後練習一:填表,說明作者寫了與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個典型事例,分別表現藤野先生什麼思想品質。

2.提供“教師教學用書”的答案,討論:這個答案正確嗎?

3.啓發質疑,提供下列名言(投影):

朱熹:“讀書無疑者須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

陸九淵:“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4.指導質疑,鼓勵創造。

(1)典型事例是四個嗎?答案:不是,應是5個,還有“惜別”。

(2)藤野先生的品質僅僅是“認真負責”之類嗎?答案:不是,應是某種更高尚、更感人,更難能可貴的精神品質。作者在後文說:“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他“在我的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僅僅是認真負責之類,不能稱爲“偉大”。

(3)藤野先生是否對每個學生都如此“認真負責”?答案:不是。只是對魯迅一人,因此還引起了其他學生的懷疑。(4)說藤野先生“不懷民族偏見”準確嗎?答案:不準確。只要他不像“愛國青年”那樣歧視魯迅,就是“不懷民族偏見”了。他對魯迅不但不歧視,反而比對日本學生更關心,更熱情,更優待。

5.提供參讀材料──當代研究魯迅的專家、上海華東師大教授、博士王曉明先生《無法直面的人生──魯迅傳》第3章《離鄉者的悲哀》(節選),投影:

魯迅到日本去的時候,日本的國力正是逐漸強盛,獨霸東亞的野心也日漸膨脹,又剛剛在甲午海戰中殲滅了中國的北洋水師,舉國上下都瀰漫着一股鄙視中國人的風氣。有的報紙就公開宣稱:“西洋人視中國人爲動物,實際確乎不得不產生動物、下等動物的感覺,因此,他們(指中國人)在生理上已失去人類的資格。”因此,魯迅在這個時候去日本留學,便不可避免地受到種種歧視和輕蔑。他走在東京的大街上,就常常遭受少年人的辱罵。你不但生活在陌生人中間,而且是生活在陌生人的鄙視和輕蔑中間,請想一想,一個自尊自重的中國人,怎麼能忍受這樣的處境?

魯迅見到的許多留學生,偏偏又是那樣不爭氣,非但不從日本人的輕蔑中汲取自我警策的動力,反而以自己的種種乖行,不斷地證明那輕蔑的正當。就以與魯迅同住的留學生來說吧,有整天把地板踏得咚咚作響,塵土飛揚地學跳舞的,也有不遵守客店裏新老客戶循序洗澡的慣例,搶先鑽進洗澡間,把水潑得四濺的。在這樣的日常小事上都如此令人討厭,其他的方面就更可想而知。一面是日本人的輕蔑眼光,一面是這些同胞的不成器的醜態,難怪魯迅一拿到修習日語的畢業證書,便立刻跑到偏僻的仙台去。

仙台又怎樣呢?在仙台醫學專科學校裏,只有魯迅一箇中國人,那些討厭的同胞的嘴臉,自然是可以免見的了,但是,日本人那股鄙視中國人的風氣,在仙台同樣很盛。仙台報紙上的辱罵中國人的言論,一點都不比其他地方溫和,魯迅所在的那個班的學生中,也同樣有對他白眼相加,毫不掩飾的人。他學習成績中等,便有同學以爲是得了老師的暗中幫助,於是託詞去檢查他的筆記,甚至寫信向他發出威脅。課間放電影,映到日本軍人揮刀砍殺中國人,而圍觀的其他中國人一臉麻木的時候,也有同學大聲地議論:“只要看中國人的樣子,就可以斷定中國是必然滅亡”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這樣傲慢,魯迅初到仙台,就有教員熱心地張羅食住,任課的教授當中,更有藤野嚴九郎那樣滿懷善心的人,就是同班同學中,也有好幾位不滿意那些傲慢者的粗暴,特別站出來替魯迅辯護。但是,儘管如此,這些事情仍然給魯迅非常強烈的刺激

6.得出結論,揭示答案:藤野先生的品質是:在日本舉國上下都鄙視中國人的風氣下,對中國人的熱情友好與尊重。這,是比“認真負責”之類更難能可貴、也更使魯迅感激和終生懷念的品質。“認真負責”之類,失之淺陋。因此,方纔的表格應改成(投影)。

7.提供參讀材料之三──藤野先生的《謹憶周樹人君》,印證以上觀點:

周君來的時候是中日戰爭之後,又過了相當的年數。很可悲的是,當時日本人還罵中國人作“豬頭三”。在這惡罵風氣的時候,所以同級生中也有這樣的一羣,動不動就對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時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阪的先生教過漢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國的先賢,同時總存着應該看重中國人的心情,這在周君就以爲特別親切和難得了吧

教師評:藤野先生對本文的理解,應該是有權威性的。從他的文章中,不僅能證明他“看重中國人”,還能知道其中原因──少年時學習漢文,受過中國文化的薰陶。

六、研討課文其他內容與主題的關係,進一步理解本文主題。

1.藤野先生的品質是在日本舉國上下都鄙視中國人的風氣下,對中國人的熱情友好和尊重,那麼,本文又滲透着魯迅先生什麼思想感情?答案: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是本文的暗線;明線是寫藤野先生。

2.具體說明哪些事例滲透着魯迅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答案:

(1)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

(2)只記得“水戶”“日暮裏”兩個地名;

(3)對艱苦的生活不以爲意,發奮學習以救國;

(4)對“愛國青年”的憤怒;

(5)棄醫從文。

3.爲什麼寫只記得兩個地名?答案:“日暮裏”──想到“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水戶”──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朱舜水是明末思想家,明亡後曾進行反清復明活動,事敗後長住

日本講學。他是浙江餘姚人,離紹興很近,可謂魯迅先生的“同鄉”,魯迅很敬重他。目的:表現自己的愛國主義感情。

4.再次概括作者棄醫從文的原因,說明寫這一內容的目的。答案:看電影事件使魯迅先生認識到:醫學救不了中國,要救中國,首先要改變人們的精神,而改變人們的精神,首推文藝,因此棄醫從文。寫這一內容的目的是反襯自己的愛國主義精神。

5.寫“愛國青年”是什麼目的?答案:反襯藤野先生對中國人的熱情友好和尊重;反襯自己的愛國主義精神。

6.寫其他教職員對魯迅先生的關心是什麼目的?答案:正襯藤野先生的品質。這些人關心魯迅,只是“物以稀爲貴”,不是尊重。

7.“惜別”時,藤野先生“似乎想說話”,但爲什麼“竟沒有說”?答案:尊重魯迅的人生選擇。(電腦投影藤野先生贈魯迅的照片及背面題字)

8.歸納本文主題,有兩個要點:

(1)表現藤野先生在日本舉國上下都鄙視中國人的風氣下對中國人的熱情友好和尊重;

(2)抒發自己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這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七、填表,理解本文語言強烈的感情色彩。

八、理解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人物外貌的寫作藝術。

1.本文寫人物外貌,注意抓住特徵,畫出靈魂,因而用極簡練的文字表達了極深刻豐富的內容,例如寫“清國留學生”抓住“盤辮子”

的特徵。請你說說,寫藤野先生抓住了什麼特徵?答案:黑瘦,八字須,戴眼鏡,穿衣模糊,有時忘記帶領結,冬天穿舊外套,寒顫顫的。總之,是當時典型的嚴謹治學、生活簡樸的知識分子的形象。

2.老師總覺得作者寫藤野先生的外貌不太漂亮,因此改爲下面一段文字,可以嗎?

他,既有高倉健一樣的體魄,又有三浦友和一樣的相貌。臉色白而透紅,眼睛大而明亮,頭髮整齊而又有一點波浪。他穿着一套筆挺的西裝,潔白的襯衣上打着一條漂亮的領帶,皮鞋擦得又黑又亮。一走上講臺,就用洪鐘一樣的聲音說:“我,就是藤野嚴九郎。” 答案:不好,失去了特點,像電影明星,不像藤野先生。

3.寫藤野先生的外貌,先寫八字須、眼鏡,再寫黑瘦,可以嗎?答案:不可,應先整體,後局部,這才符合人們觀察和描寫事物的習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