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人教版《藤野先生》教案

本文已影響 3.08W人 

一、導入新課

人教版《藤野先生》教案

俗話說:一日爲師,終身爲父。古之學者必有師。學必求良師益友。

說說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師,要求:能用比較簡潔的語言概括他(她)的性格特點,並能說出至少一件有關於他(她)的事,來印證你的結論。

對於老師,魯迅只寫過三個人,一個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壽鏡吾,一個是《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再就是這篇課文所寫的藤野先生。重溫一下,三味書屋的壽鏡吾先生給你什麼樣的印象呢?――極方正、質樸,博學,嚴格,有點迂腐的儒生,令童年的魯迅信服、敬畏。那麼藤野先生呢?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藤野先生是誰? ――是魯迅早年在日本仙台學醫時的醫學教授。

資料1:

藤野嚴九郎生於日本福井縣,世代爲醫,藤野嚴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醫生。曾在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院學習解剖學一年。1901年10月,藤野應聘到仙台醫專任解剖學講師,其時藤野剛剛滿27歲。1904年7月6日,即大約魯迅到仙台前兩個月,藤野由講師升爲教授。1911年,東北帝國大學成立,1912年仙台醫專併入,成爲東北帝大醫學部,所有校舍、教職員、學生原班未動。1915年決定成立東北帝國大學醫科大學,藤野因學歷不夠,被迫於6月底提出“請求免職”,7月1日降爲臨時講師,8月9日被解除講師職務。藤野因生活關係,認爲可以搞一搞耳鼻喉的工作,到東京三井公司的慈善醫院就業。1919年回故鄉自立診所,1945年在福井逝世。

(這篇散文記敘了作者1902年至1906年在日本留學的生活片段。寫作時間則是在離別藤野的二十餘年後的1926年10月12日,此時已經離開北京在廈門大學任教)

魯迅心目中的藤野先生是怎樣的人?

――文中集中的評價:“在我所認爲老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他的性格,在我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

從魯迅的文字中,你讀出了怎樣的一個藤野先生? 是他的什麼讓魯迅這樣深情感念呢?今天,我們將一起去感受這段難忘的經歷,認識這位給魯迅以激勵的先生。

1、迅速默讀課文,採用跳讀法,閱讀與藤野先生有關的內容,梳理敘事線索。(提醒應注意的部分字詞的讀音和意義)

――本文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識、相處、惜別、懷念)爲敘事線索。

2、請根據所閱讀的內容,在橫線填上適當的詞語。找出依據並分析。

藤野先生是一個 的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例概括)

參考:

1)肖像角度:樸素平凡:黑瘦,八字須,戴着眼鏡。 (白描手法)第6段

2)生活習慣的角度:生活儉樸,不拘小節,不修邊幅。 第9、10段

3)治學的角度:認真負責,治學嚴謹。 第16、17、23等段

4)對待學生的角度:熱情誠懇,循循善誘,特殊禮遇。 11—15、21、22、32-35等段

( 對待自己、對待學生、對待學術)

作者與藤野先生交往中的五個典型事例:

a、添改講義 工作認真負責 b、糾正解剖圖 對學生嚴格要求 e、臨別送照片 真誠友好

c、關心實習情況 熱情誠懇 d、瞭解女人裹腳的情況 求實精神

注:我們在描寫人物時要選取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品質。

3、這節課我們着重閱讀解讀了藤野先生這一人物形象,瞭解了他的精神品質。對於這樣一個藤野先生,魯迅先生懷着怎樣的情感?

——受寵若驚,不安(?),很爲難(?),第37、38段 萬分的感激,深切的懷念和愧疚

這種感激,懷念體現在行動上:①裝訂收藏講義。②懸掛先生照片。③以筆做刀槍,多寫文章,把懷念之情化爲鬥爭的勇氣和力量。

資料2:魯迅對藤野的思念

1935年日本巖波文庫中要出《魯迅選集》的時候,曾經來問魯迅先生自己,選些什麼文章好。魯迅先生回答:“一切隨意,但希望能 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目的是在藉此探聽藤野先生的一點消息。當這選集出版的第二年,譯者增田涉到上海來訪問魯迅先生,魯迅先生打聽藤野先生的情況,增田涉說沒有下落時,魯迅先生慨嘆地說,“藤野先生大概已經不在世了吧?”(1945年去世)

質疑:曾經有同學說,這樣一位生活儉樸、治學嚴謹、關心愛護學生的老師現在很多見啊,魯迅憑什麼這麼懷念他,還用“偉大”這個詞形容他的性格,似乎太輕率了。如果是在如今的時代環境,如今的日本,遇到這樣一個老師,會使魯迅先生如此感激懷念,成爲他“最感激的一個”老師嗎?這種特別的感激源於什麼 ?

資料3:藤野先生對魯迅的回憶

周君來的時候是中日戰爭之後,又過了相當的年數,很可悲的是,當時日本人還罵中國人做豬頭三。在有這惡罵風氣的時候,所以同級生之中也有這樣的一羣,動不動就對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的時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阪的先生教過漢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國的先賢,同時總存着應該看重中國人的心情,這在周君就以爲是特別親切和難得了吧。如果周君因此而在小說裏和友人之間把我當作恩師談着,我要是早讀到該有多好啊!既然他至死還想知道我的消息,倘早通了音信,他本人也該多麼喜歡啊! ――摘自藤野嚴九郎《謹憶周樹人君》

東亞病夫 日落國家

藤野先生的侄子藤野恆三郎說,1936年,也就是魯迅逝世的那一年,有一位記者拿來了一張魯迅逝世時的照片給我叔父嚴九郎看。這時,我叔父才知道魯迅逝世的消息,當時,嚴九郎正襟而坐,把那張照片舉過頭頂,然後提筆寫了“謹憶周樹人君”。(可見藤野對魯迅的敬慕之情多麼深切!)

―――藤野先生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能以公正之心對待來自弱國的學生,而且給予了這個異域學生極大的關心、鼓勵和真誠的幫助,他對“我”的熱心 期望,“小而言之,是爲中國……;大而言之,是爲學術……”,他是從“爲學術”的總目標出發來“爲中國”的`──“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在他身上,“爲中國”與“爲學術”是一致的。這正是一個對來自“弱國”的學生抱着同情與尊重而又矢志於醫學事業的正直學者的偉大“性格”的最集中的表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能夠做到這些尤其難能可貴。

三、探究其他事件,理解暗線索

1、質疑:文章標題是對 全文思想內容鮮明精煉的概括。這篇文章題爲“藤野先生” ,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沒有直接寫藤野,而是寫了其他一些事情,你能梳理出來嗎?從這些事裏,你瞭解到哪些新的信息,有什麼發現? (這些事情與寫藤野先生有什麼聯繫?)

――A.在東京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的庸俗生活;B.赴仙台途中日暮裏和水戶的深刻印象;C.受到仙台醫專的職員的優待;D.日本“愛國青年”的尋釁和看電影事件。

結合分析,主動質疑:精彩語句段落,體味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

1、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 —— 對東京的美好憧憬和頓生失望的心理落差

爲什麼到東京? —— 原是抱着尋求救國道路的心願到日本學習西醫的。東京是日本的最大的都市,各方面都應該比較發達,便於求學深造。他說:“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吶喊〉自序》)

(魯迅的父親死在中醫手裏,當年魯迅也指責說“中醫都是有意無意的騙子”,在《朝花夕拾。父親的病》有詳實的描述。)

“無非”是“只不過”的意思。“這樣”指“清國留學生”的種種醜行。這一句表達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在東京造成污濁腐朽的氣氛的厭惡和對東京失望的感情,並引起下文對“清國留學生”醜態醜行的描寫,也爲後文寫“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筆。他不得不離開東京,尋求一個有利於實現理想的環境。

2、(清國留學生)頭頂上盤着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揭示心理:既不想剪除辮子又怕外國人嘲笑,政治傾向:效忠滿清王朝。顯示了這些“清國留學生”附庸風雅、庸俗腐朽的精神狀態。

3、實在標緻極了。 “標緻”本義是指相貌、姿態美麗,而且是多用於形容女人的。用來形容“清國留學生”,表現他們外表華美,精神空虛的特點,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鄙夷和反感。

4、魯迅爲什麼一直記得“日暮裏”、“水戶”兩個地名?

日暮裏:①“日暮鄉關何處是”——思鄉之情,心境落寞淒涼;②當時,日本輕蔑地稱呼中國爲“日落之國”,清朝也確已日暮途窮——憂國憂民。

水戶:朱舜水反清復明——敬仰他的愛國精神,客死他鄉,淒涼心境。

5、“我到仙台也頗受了這樣的優待”,魯迅怎樣看待日本友人的關心?

“大概是物以稀爲貴罷。”作者當年在日本仙台是僅有的一箇中國留學生,當地人把他當作稀有的人物;才引來學校教職工的好奇,而對他多加關懷幫助。這是作者用詼諧的口氣猜測自己在仙台受“優待”的原因。魯迅以爲,日本友人對自己的關心,是出於對弱國國民的同情,而不是尊重。這對於有強烈愛國感情的魯迅來說,自然感到無限辛酸。——內心敏感自卑

6、“匿名信事件”中,想一想“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這句話的含義。

這是一種憤激之辭,這個推理,淺薄荒唐,表達作者遭受誣陷和人格侮辱時極爲憤慨的感情。

7、“看電影”事件: “偏有中國人夾在裏面”“在講堂裏的還有一個我。”這句話中包含了哪幾類中國人?

⑴做毫無意義的示衆材料的人。⑵麻木的,同樣毫無意義甚至喝采的看客。⑶被刺痛了的人(我)。

嗚呼,無法可想!——對國人的麻木盲目,思想的不覺悟的痛心疾首

“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發生了什麼變化?

“匿名信”事件和“看電影”事件深深刺激了魯迅,令他深切體會到弱國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認識到國人的麻木不仁,進而認識到“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於是,“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到第二學年的終結,我便去尋藤野先生,告訴他我將不學醫學,並且離開這仙台。”又回到東京從事文藝活動去了。

生:改用文學的解剖刀,寫下的是醫治內心的藥方

資料4:魯迅留日經歷

1902年4 月到日本,入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

1904年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

1906年棄醫從文,到東京開始文學活動,翻譯介紹外國文學作品。

1908年師從章太炎學《說文解字》,加入光復會。1909年8月,從日本回國。

(光復會是清末著名的革命團體,宗旨爲“光復漢族,還我河山,以身許國,功成身退”。這一宗旨與次年成立的中國同盟會的“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內容十分相近,說明兩者在反滿的立場上是一致的。)

從這些事件中你能否發現 文章的另一條敘事線索?

展現自己的思想歷程,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文章開頭寫對東京的清國留學生的失望和厭惡,是作者愛國思想的表現;即便是往仙台途中記得的“日暮裏”,也有“日暮鄉關何處是”的家國愁思;記得“水戶”,也是因爲這裏是富有民族氣節和愛國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這是作者愛國感 情的又一表現;對初到仙台受到優待非同尋常的理解,也是強烈的民族自尊心的表現;對藤野先生的敬仰,也主要是因爲他能不懷民族偏見,真誠幫助中國學生;最後,把懷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爲實際行動。

這些事情與寫藤野先生有什麼聯繫?

文中寫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是作者離東京往仙台見到藤野先生的緣由。寫途經的日暮裏和水戶表現作者憂國愛國之情,是作者學醫的主要動機。 寫仙台醫專的職員對作者的優待是爲下文寫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襯。寫日本“愛國青年”尋釁是爲藤野先生作反面襯托。寫課堂上看電影是作者與藤野先生告別的直接原因。總之,所有這些都與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熱忱、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貴品質有密切的關係。

五、小結

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爲明線。 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是暗線。

兩條線索,兩種真摯的感情(愛師和愛國),四個角度,一次思想的改變

六、作業(二選一):

1、夜深人靜之時,面對掛在東牆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與恩師已闊別20年了,魯迅一定有許多話想對先生說。把握課文主旨,展開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給藤野先生寫一封信,表露作者當時的心跡。

2、學習本文抓住主要特徵和事蹟來表現人物的思想品質的寫作方法,寫一篇短文。(要求:選自己熟悉的人來寫,寫前要認真觀察,並能作出進一步的接觸和深入瞭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