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相信未來》高一語文教案設計

本文已影響 2.54W人 

【教學目標】

《相信未來》高一語文教案設計

1.感悟詩人獨立不羈的個性和痛苦中毫不沉淪、相信光明一定會到來的樂觀。

2.培養學生[揣摩詩歌意象的內涵的能力,進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

3.瞭解朦朧詩意象具有多變性和思想內容含蓄隱晦的特徵。

【教學重難點】

朦朧詩意象的把握。

【課時安排】

一課

【課前延伸】

一、識記字音

灰燼()凝()露搖曳()睫()毛瞳()孔

給()以脊()骨

二、知人論世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東魚臺人,高中畢業。1948年生於山東聊城一個革命家庭。因母親在行軍途中分娩,故起名路生。1969年赴山西汾陽杏花村插隊務農,1971年應徵入伍,歷任舟山警備區戰士,北京光電研究所研究人員。職業作家。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78年首次使用筆名食指發表作品,意爲別人背後的指點絕損傷不了一個人格健全的詩人。1966-1968年文革前期寫出了一批有時代代表性的作品《相信未來》《海洋三部曲》《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等,這些作品在青年中廣爲流傳,影響了後來的一批人。

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命運卻遠不如一般人幸運,文革期間,詩人詩性的敏感和良知在與殘酷的現實的尖銳衝突中不勝重荷,精神上一直處於崩潰的邊緣,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中,食指依然以堅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寫作,爲我們詮釋了四個字:相信未來。

三、寫作背景

相關材料:

《相信未來》一詩,作於1968年。其時正是文革最瘋狂的時候,文藝一片蕭條,絕大多數的青年陷入到盲目與狂熱之中。這樣的狀況讓詩人深深地痛苦、迷惘着,但他卻不悲觀失望。該詩以其深刻的思想、優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詩風讓人們懂得了,在逆境中怎樣好好的生活,怎樣自我鼓勵,怎樣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對明天的承諾!該詩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會上廣爲流傳,並迅速傳頌於一代青年人的口中。

四、整體感知

全文的思路結構:1-3小節,真情抒發,切入題目。4-6節,內心獨白,揭示原因。6小節,大聲呼告,情意畢露。思想逐層深入韻律漸趨高昂。

課內探究

一、自主學習

1.導入新課

出示三幅幻燈片,內容:第一幅,“文革”時期紅衛兵串聯;第二幅,舉國大跳“忠字舞”;第三幅,大字報鋪天蓋地。

通過以上四幅圖片,讓學生直觀感悟十年動亂的瘋狂與混亂。

出示第四幅幻燈片,展示食指的肖像,通過肖像旁邊的一句話“在文化瘋狂又迷茫的時代將真正的詩歌------那沉重的大門開啓”引導學習本文。

2.檢查預習:通過投影,檢查字音。

3.文本誦讀:播放《相信未來》的錄音,在學生課前朗讀預習基礎上,初步感受到名篇經過朗誦後產生的新的藝術境界。

二、合作探究

1.依次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和討論:作者在前兩節中選取了那些意象呢?你覺得它們分別隱含了什麼意思?表達了什麼情感?

2.誦讀第三小節,然後提出如下要求:作者雖然歷經苦難,但一直保持着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請從第三節找出相關的內容加以說明。

3.詩人相信未來的理由是什麼呢?誦讀4、5、6節,並找出相關語句加以說明。

三、精講點撥:

通過討論、點撥,對上述1、2逐漸形成以下答題方向:

1.被蜘蛛網查封的爐臺,嘆息着貧困的悲哀的灰燼餘煙,化爲露水的紫葡萄,依偎在別人情懷的鮮花。”象徵着“陳舊落後,生活貧困,青春逝去,情感失落”等內涵。

2.“美麗的雪花,凝露的枯藤”象徵着“美好的未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