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荊軻刺秦王》教學設計及反思

本文已影響 1.6W人 

 學習目標

《荊軻刺秦王》教學設計及反思

1、瞭解文學常識《戰國策》;

2、掌握《荊軻刺秦王》文章前兩段的文言實詞、虛詞、特殊句式;

3、用析讀法分析人物性格。

 教學設計

  一、導課

傳說中,在神馬還不是浮雲的年代,有兩種人最寂寞。一種人是高居於廟堂之上,享有九五之尊,每天被人山呼萬歲的君王;另一種就是行走江湖,晝伏夜出,臉如嚴霜,眼若寒冰的刺客。那麼我們今天的課堂,穿越歷史的千年,去看看赫赫有名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當他遭遇了和他同樣有名的刺客——荊軻後,這兩位歷史上的巨星相互碰撞,是否可以打破彼此的寂寞,譜寫出一段動人的傳說呢?

 二、文學常識

《戰國策》

回憶《戰國策》相關知識。《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由西漢劉向整理成輯,共33卷。屬於先秦歷史散文行列,以記敘爲主。

 三、正音

結合導學案學習準備第二題進行。(由學生回答)

四、分析全文脈絡

由題目入手,看全文的中心事件是“刺”,圍繞着刺字展開的有行刺緣由,行刺準備,行刺過程,行刺結果。分別對應文章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五、重點學習文章的第一部分

1、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自讀,並圈點出解決不了的字句

2、教師答疑,並在此過程中強調一些重點詞語

如:進兵北略地 秦兵旦暮渡易水 (名詞作狀語)

雖欲長侍足下 豈可得哉 微太子言 誠能得樊將軍首

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狀語後置

金千斤 行而無信 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傷長者之意 (古今異義)

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卒惶急無以擊軻 固定搭配

秦王必說見臣 通假字

此時文意已經疏通

 六、分析文章內容

問:文章第一段非常的短小,讀起來卻非常的有氣勢,爲什麼?

(即:分析6個動詞的好處)

說明了秦軍所向披靡,燕國形勢岌岌可危,使全文一開始就籠罩在緊張的氣氛之中,同時也奠定了主人公後面的悲劇命運。

七、利用析讀法,分析人物在開端部分展現出來的`部分性格

太子丹:急躁

荊軻: 講信用(“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此句體現他言必信,行必果的精神)

心思沉穩,慮事周密(行而無信,要樊頭與督亢之地的地圖),

果敢(對應太子的“不忍”)

胸有成竹(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八、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故事的開端部分,明白了刺秦的原因。但是由於太子丹的不忍,會把事情推向那種發展地步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析。請同學們課下自行預習文章的第二部分——行刺準備!

板書設計

荊軻刺秦王

《戰國策》

開端 行刺緣由(1-2)

發展 行刺準備(3-9)

高潮 行刺過程(10-17)

結局 行刺結果(18 )

太子丹:急躁

荊軻: 講信用;心思沉穩,慮事周密;果敢;胸有成竹

 教學反思

當今中學生有三樣害怕的東西:寫作文、周樹人和文言文。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講得過多,以至於原本學生可以自己解決的問題,在課堂上我也並沒有給他們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充分發揚自己的自主性,自己解決!比如讀音問題,在他們讀不出來的時候,沒有讓他們當場自己查字典,而是直接告知答案;翻譯問題,在學生自行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進行翻譯後,不會的問題,沒有給予時間讓他們小組內解決;在總結文言現象的時候,並沒有按照一定的類別進行,而是一段過去,所有的種類包括在內,這樣不能使學生反覆熟悉文章內容。所以較好的方法應該是——分類別進行:如分爲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特殊句式等類別,先讓學生自己查找,然後小組間討論,加上組與組之間相互補充,最後再師生共同完善。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反覆熟悉文章,而且還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