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高中語文《像山那樣思考》教學案例

本文已影響 2.81W人 

 一、案例背景

高中語文《像山那樣思考》教學案例

經過近半學期的語文教學實踐,我對學生的能力素質,學生也慢慢適應我的一些教學模式。但我也明顯感覺到學生對我的語文課已經產生了“審美疲勞”,對課堂的參與和學習語文的熱情都有所下降。對此,我以爲有必要適當調整教學模式和策略,以扭轉局面。我考慮改變問題的產生模式,變問題由教師設計爲問題由學生提出。我選擇《像山那樣思考》作試點。

這篇課文作爲“像山那樣思考”專題中的一課,意在告訴人們應如何看待自然以及如何和自然和諧相處,教學中不僅應讓學生明白狼的生態意義,更應讓學生懂得狼只是自然界萬物中的一個代表而已,進而讓其明白人類應平等地看待自然及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而作爲語文課,學生這些認識的獲得又必須來源於對文本的研習,決不能撇開文本談所謂的道理,因此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如何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入研習,是學生能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前提。

  二、案例描述

 (一)課前準備

我提前兩天佈置學生預習課文,提出疑問或設計精彩的問題。彙總後,我隨即對這些五花八門的問題進行了篩選、歸類、排序。篩選即選擇對理解文本有價值的問題交由學生課堂討論,而其他的問題則以課後討論或個別交流的形式另作處理;歸類即把實質相同的問題整合;排序即根據文本的'邏輯順序、學生的認知特點等安排問題的呈現順序。

文章開篇那聲“深沉的、驕傲的”狼嗥的特寫,是此篇文章的文眼。因此教學中我也以此爲着眼點和突破口,緊緊圍繞這一聲飽含有生命意義和生態價值的號叫展開和深入全文,我把幾位同學提出的“文章以狼嗥開頭,狼嗥有何特點?有何內涵?”作爲第一個問題首先拋出,再通過本文所列其他幾個問題的層層鋪墊,最終解決課文的核心問題:“像山那樣思考”,山是怎樣的思考的?爲何要“像山那樣思考” ?

  (二)教學流程

(1)教學目標:1.理解文中狼嗥叫的含義;2.體會文中作者對人與自然的生態倫理的思考。

(2)教學內容及步驟:

1.導入:面對大自然,有的人諦聽天籟,描寫風景之美;有的人感悟自然,抒寫人生感言;更有人反思生態環境的惡化,思考人類該如何與自然相處,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2.作者簡介:以投影展示相關課件。

3.檢查預習:投影展示學生可能不認識或讀錯的字詞。

4.大家問,大家答(課堂討論):

a.文章以狼嗥開頭,狼嗥有何特點?有何內涵?預設:特點:“深沉的”“驕傲的”“不馴服的”“對抗性的”、“悲鳴”“蔑視”等。內涵:①狼嗥是對人類爲自身利益蹂躪自然而發出的悲嘆;②狼嗥是在警告人們不要破壞生態環境,否則必將自食其果;③狼嗥是對人與萬物之間的平等相處、和諧相處的呼喚;④狼嗥是對不懂自然規律的人類的反抗;⑤狼嗥意味着爲某種生存狀態吹響了告別的號角。這一聲狼嗥具有生態價值和生命意義,也是作者充滿生態憂患意識的大聲疾呼。

b.留意狼嗥的有哪些事物?他們的反應又是怎樣的?爲什麼只有山能聽出狼嗥深刻的含義?預設:留意的事物可以分爲兩類:“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獵人”,屬於一類,它們的反應是“明顯而迫近的希望和恐懼”;留意的還有“這座山”,它的反應則是“深刻的”“長久的”“客觀的”。

c.作者爲什麼對狼情有獨鍾?預設:①人類肆意捕殺狼而造成的生態災難明顯而巨大;②作者因爲看見那隻被射殺的狼思想受到觸動,進而反思醒悟;③很多人對狼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見,選擇狼作爲分析對象,對人們狹隘的、自以爲是的生態觀更具衝擊力。

d.如何理解“這個世界的啓示在荒野。”這句話的含義?預設:“荒野”,即人類文明未曾涉足的地方,各種事物都是自由自在地生長着,彼此之間是平等與和諧的,是健康的生態系統,它體現了大自然最本真的特性,對高度發達的人類文明具有不可忽視的警示和借鑑意義。

5.熱點熱議:“像山那樣思考”,山是怎樣的思考的?爲何要“像山那樣思考”?(預設關鍵詞:長遠客觀、自然規律、萬物平等、和諧共存、生態危機)

6.小結:自私的人類,爲了換取所謂的物質文明的進步,卻付出了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巨大代價。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應該自覺地樹立起生態保護意識,樹立起平等對待自然界中的一切的思想,學會像山那樣去思考,使我們的地球,不再繼續受到傷害。

7.拓展閱讀和課後思考題:投影展示現代詩《小鳥在天空消失的日子》給學生閱讀,第二段用空格的形式顯示,讓學生參照其他詩節仿寫;投影佈置課後思考題。

  三、案例反思

這節課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實現了教學構想。因爲是在討論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明顯高於往日。在討論中,有學生的分析比預設的答案還要全面,表現出較高的個性閱讀鑑賞水平。當然也遇到了一些波折,比如學生對萬物皆是平等的生態倫理觀念的理解和把握上存在一定障礙;在分析狼嗥的內涵時,學生們的認識比較淺,而對其中的生態倫理思考難以觸及。我及時調整教學步驟,將這一問題暫時擱置,待“熱點熱議”環節後再討論時,同學們基本能輕鬆地回答這一問題。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重在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將發現的機會更多留給學生,讓學生在自己發現的過程中走進作品靈魂的深處。我想,閱讀教學中讓學生依據自身的知識積澱和生活體驗等去對文章進行整體性的閱讀或個性解讀,不僅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也更能培養他們創新和探究能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