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像山那樣思考》精品教案(公開課)

本文已影響 2.83W人 

  [學習目標]

《像山那樣思考》精品教案(公開課)

知識目標:

理解課文中狼嗥的含義。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通過抓關鍵句來解讀文本的能力。

2、提高對大自然美景的哲理感悟力。

情感與價值目標:

把握作者生態倫理觀念,加強學生的生態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1、理解由狼嗥引出大哲理思考

2、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難點]

像山那樣思考的內涵

 [課時安排]

一課

  [教學方法]

教會學生抓住關鍵字詞句解讀文本的方法,學生在感知文本、研習文本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評點,課上師生、生生間進行交流。

把握文眼,在那一聲狼嗥上做文章。讓學生沿着作者設定的切入點去體會作者的憂患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將進入這本書的壓臺戲。在這本書的最後一個專題中,我們涉及到了人與自然這樣一個人文話題。通過前面幾篇課文的學習,相信大家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和感受: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她蘊涵着各種各樣的美。她崇高而又優雅,雄渾而又柔和;她時而狂放不羈,時而靜謐深遠。面對大自然,郁達夫和高建羣“諦聽天籟”,描寫風景千變萬化的美;蘇軾和柳宗元“感悟自然”,詠懷風物的變遷,抒寫自己的人生感言;更有人反思生態環境的惡化,思考在物質文明日益進步的今天,人類該如何與自然相處,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湖山沉思”的第二篇文章——像山那樣思考。

 二、描述畫面(看 圖)

(一)引導學生列舉一些含有“狼”字的詞語並概括其共性

明確:引狼入室 聲名狼藉 狼心狗肺 狼狽爲奸 狼吞虎嚥 如狼似虎 …都屬貶義詞

 (二)描述畫面

要求:

1、觀察要細緻(它在幹什麼?發出怎樣的聲音?)

2、要帶有個人的感情傾向

(三)交流 點評

(四)圖中的這隻狼顯然在長嗥,要求學生給狼的叫聲前加些定語 。

  三、研讀探究

(一)研讀第一節,激發學生的疑問

1.思考:第一節寫的是什麼?劃出其中的關鍵詞語。

2.齊讀

3.討論:如何理解狼的嗥叫是“不馴服的、對抗性的”“蔑視情感的迸發”?

提示:可結合狼的遭遇去思考

4.思考:爲什麼狼的嗥叫是“深沉的、驕傲的”?

(讓學生回答,僅僅讀第一節是很難弄明白的,我們不妨帶着這個疑問,繼續向下閱讀 )

(二)研讀第2、3節

自讀 思考:

這一聲狼的嗥叫,引起了哪些對象的注意?它(他)們聽出了什麼?

提示:1.找標誌性的詞語(“只有山”) 2.找關鍵語句

明確:

一類:鹿——死亡的警告

松林——混戰與流血的預言

郊狼——得到殘羹剩飯的允諾

牧牛人——銀行赤字的壞兆頭

獵人——狼牙抵制彈丸的挑戰

——→ 從自身利害考慮,從狼的嗥叫中聽出“希望和恐懼”

另一類:(“只有”)山

“客觀地去聽取”,從狼的嗥叫中聽出“更加深刻的含義”

山從狼的嗥叫中究竟聽出了什麼“更加深刻的含義”,且讓我們繼續向下閱讀。

(三)學生自讀4-7節、四人小組討論:

1、 爲什麼要殺死這隻狼?

(學法指導:閱讀時從文本中找關鍵句)

明確:從社會角度:“在那些年代裏,我們從未聽說過會放過打死一隻狼的機會那種事。”

從自身角度:“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沒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獵人的天堂。”

2、作者的觀點是如何轉變的?哪一刻、哪一場景觸動了作者的心靈?

(找出關鍵句)

明確:“在它的眼中閃爍着的、令人難受的、垂死的綠光”

“在這雙眼睛裏,有某種對我來說是新的東西……”

“在看到這垂死時的綠光時,我感到,無論是狼,或是山,都不會同意這種觀點。”

(“新的東西”指什麼?——山的祕密看法和隱藏的含義

“這種觀點”指什麼?——必須殺死狼的觀點)

(四)女生朗讀7-9節,思考:自然界如果失去了狼會怎麼樣?

失去了狼——→鹿的數目增加——→灌木和樹苗被吃光——→山禿——→鹿死

失去了狼——→牛羣數目增加——→草場嚴重損害——→沙塵暴——→河水把未來沖刷到大海里去

(五)指導學生研讀課文最後一節

1、默讀

2、劃出富含哲理和理解起來困難的句子

3、學生質疑、相互討論

4、重點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① 我們現在從事的一切其目的是什麼?如何看待這一目的?

提示:找出相關語句,揣摩關鍵詞(如:“這一時代的”“似乎”“大概……,不過……”等)

明確:我們“爲安全、繁榮、舒適、長壽和平靜而奮鬥”,本身並無什麼錯誤,而且也應該考慮這些,但問題是我們僅僅着眼於我們自身而不顧及其他,僅僅着眼於現在而不顧及長遠,這樣我們也便不難理解“太多的安全似乎產生的僅僅是長遠的危險”這句話了。恩格斯所說的“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表達的也正是的意思吧。

② 如何理解 “這個世界的啓示在荒野”?到了這一步作者又是怎樣認識狼的呢?

提示:荒野中的萬物之間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明確:

荒野中的萬物彼此之間都是平等的,無高低尊卑之分。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萬物,與萬物應和諧相處,這應是我們從荒野中獲得的最大啓示。這樣我們便可明白作者對狼的認識已不再停留在對其生態價值的認識上,而是將其提高到這樣的高度:它與人一樣都是自然的一員,人與狼本質上是平等的。

行文至此水到渠成的把先前的以人類爲本位的認識發展到萬物都是平等的思想,形成了作者面對自然萬物時所採取的平等態度,而我們也由此提高了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認識,即人類只是萬物生靈中的一種,並沒有高高的凌駕於其他萬物之上的權力,人與自然是平等的,應和諧相處。

③ 解決研讀第一節時留下的疑問:

狼的嗥叫隱藏着什麼樣的內涵?如何理解文章一開始說狼的嗥叫是“深沉的、驕傲的”“悲鳴”?

明確:聯繫上面對作者思想與主張的分析,我們可以聽出這聲狼嗥中飽含着生命意義和生態價值——萬物之間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否則就會引發生態危機。

狼嗥的“悲哀”就在於人類對此的不能領悟,“驕傲”就是它自己領悟到了,同時這座山也領悟到了。

  四、感受主題

瀏覽全文、思考:

1、我們應如何像大山一樣去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

明確:

山,是永恆的,它沉穩、冷峻、闊大包容,是大自然智慧的化身,它縱覽古今,深刻而冷靜地見證着地球上的一切。我們像大山一樣去思考,就是要求我們要客觀地、從長遠出發去思考我們面對的世界,去思考我們人與自然的關係。

現在,我們從上到下都在創建和諧社會,和諧社會是不是僅指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呢?是不是還應包括點別的什麼方面呢?大家不妨像山那樣作點思考。

2、本文是從什麼角度去表現人類如何與自然相處這樣一個重大主題的?給我們寫作以什麼啓示?

明確:選取個性化的角度,借對狼的嗥叫內涵的思考去表現人類如何與自然相處這樣一個重大主題,以小見大。

 五、朗讀下面三段話,進一步感受主題

1、 “我不比侏儒高大,也不比巨人矮小”,對人類來說,我們只是平凡的。品味寂寞,品位自然,咀嚼生命的意義,需要人類自身先付出努力。人並不是大自然的主人,在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倫理的角度來看,我們不比一座山更高明。我們與自然萬物的關係,和一座山同自然萬物的關係並無二致。

2、“土地道德就是要把人類在共同體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現的角色,變成這個共同體的平等的一員和公民。它暗含着對每個成員的尊敬,也包括對這個共同體本身的尊敬。”——利奧波德

3、“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 ——恩格斯《自然辯證法》

 六、作業

本文以“狼──鹿──草”這條食物鏈的被斬斷爲例,揭示了在愚蠢的人類種種短視行爲背後隱藏的巨大的生存危機。讀過這篇文章,當你再次面對一棵草、一株樹、一窩螞蟻、一羣飛鳥的時候,是否也會這樣提醒自己:像山那樣思考。其實,長久地傾聽着自然的聲音的何止是羣山?試想,佔據地球四分之三面積的海洋,面對人類在藍色世界中的所作所爲,又會思考些什麼呢?

請以“像海(水)那樣思考”爲題,選擇恰當的角度,談談自己的看法。

《像山那樣思考》開課說明(自評)

葛過春

早上,在3號樓二樓多媒體階梯教室上了一堂的示範課,與其說是示範課,還不如說是探究課比較合適,因爲大家都在摸索新教材的教學方法。我先來嘗試,讓大家研討,可以從大家的評課中學到很多東西,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提高,這是大家幫助我提高自己的好機會。現在我將自己上這節課的幾點看法向大家作個介紹。

一、關於導入

這篇文章有很多種導入方法:可以直接從題目導入:誰像山那樣思考?思考什麼?怎樣思考?爲什麼要像山那樣思考?人是怎麼思考的?也可以從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着手,甚至是從介紹《沙鄉年鑑》這本自然隨筆和哲學論文集導入;也可以從一組生態圖片對比着手,引導到保護自然的重要性上來;還可以引導學生描述課文上狼的圖片,從狼的嗥叫導入課文。我則是從版塊的導語和對所學課文的回憶入手,設計這樣一個導入語: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她蘊涵着各種各樣的美。她崇高而又優雅,雄渾而又柔和;她時而狂放不羈,時而靜謐深遠。面對大自然,郁達夫和高建羣“諦聽天籟”,描寫風景千變萬化的美;蘇軾和柳宗元“感悟自然”,詠懷風物的變遷,抒寫自己的人生感言;更有人反思生態環境的惡化,思考在物質文明日益進步的今天,人類該如何與自然相處,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這樣做的目的,意在培養學生學會利用版塊的導語解讀文本,利用版塊的內容(本版塊有“諦聽天籟”、“感悟自然”和“湖山沉思”三大內容)解讀文本,教給他們學習新教材的方法。

二、關於教學思路設計

首先,以提問爲經,圍繞“狼的嗥叫”設計了環環相扣的系列問題:①描寫狼嗥的關鍵詞語有哪些?初步體會狼嗥的含義。②這一聲狼的嗥叫,引起了哪些對象的注意?這些對象可分爲幾類?其區別在哪(聽出了什麼)?③爲什麼要殺死這隻狼?④作者的觀點是如何轉變的?哪一刻、哪一場景觸動了作者的心靈?⑤自然界如果失去了狼會怎麼樣?⑥如何理解 “這個世界的啓示在荒野”?到了這一步作者又是怎樣認識狼的呢?⑦狼的嗥叫隱藏着什麼樣的內涵?如何理解文章一開始說狼的嗥叫是“深沉的、驕傲的”“悲鳴”?⑧我們應如何像大山一樣去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這樣的八個問題,基本上涵蓋了全文的內容,讓學生沿着老師設計的思路,一步一步地走向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上來,這樣的設計,意欲培養學生利用文本探究問題的意識和思維推理能力。這是一個想法。

第二個想法,是以找關鍵的字詞句爲緯,告訴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利用文本語言進行解讀,不架空分析,無中生有,須務真求實,得出的觀點要有據可循。這一點對學習語文很重要。例如,學生在回答第一個問題“描寫狼嗥的關鍵詞語有哪些”時,能夠毫無遺漏地找出來,並且能夠初步體會狼嗥的含義;在回答“爲什麼要殺死這隻狼”時,能夠準確地找出兩個關鍵的句子:“在那些年代裏,我們從未聽說過會放過打死一隻狼的機會那種事。”“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沒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獵人的天堂。”這說明只要老師告訴學生一定的方法,多數學生是完全有能力自行解決問題的。

第三個想法,以朗讀爲載體,把問題和關鍵的字詞句有機結合起來。要學好語文,要理解文本的內容,朗讀始終是重要的。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現在的語文越來越推崇語感教學,而逐漸淡化語法教學,道理也在這裏。因此,我自始至終讓學生讀,有大聲朗讀,有默讀;有齊讀,有自讀;甚至所給的“感受主題”的三則課外材料也要求學生大聲朗讀。通過朗讀,培養語感,理解文本內容,解決實際問題。

三、關於難點的突破

難點確定爲“像山那樣思考的內涵”。這個內涵就是:這聲狼嗥中飽含着生命意義和生態價值——萬物之間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和諧相處,否則就會引發生態危機,破壞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爲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先是引導學生從第一段中找出狼嗥的關鍵詞語,讓學生初步體會其含義;然後逐漸引導他們抓住“只有這座山才知道”“隱藏着更加深刻的含義”、“山對狼有一種祕密的看法”等句子;當學生提及“新的東西”和“這種觀點”時,我又及時加以點撥,讓學生明白寫文章前後呼應的重要性,從而加深對“深刻含義”和“祕密看法”的理解;當學生對“這個世界的啓示在荒野”一時無法理解時,我就給他們鋪了一個臺階:荒野中的萬物之間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這樣就降低了難度,學生就很自然地解決了本文的難點:荒野中的萬物彼此之間都是平等的,無高低尊卑之分。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萬物,與萬物應和諧相處,這應是我們從荒野中獲得的最大啓示。狼與人一樣都是自然的一員,人與狼本質上是平等的。 山的思考也就在這裏,就是要求我們客觀地、從長遠的角度去思考我們面對的世界,去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

四、一些遺憾

1、詩歌和散文往往有文眼,整堂課始終圍繞狼的那一聲“深沉的、驕傲的”嗥叫設計問題,備課時考慮好在最後總結時點明狼的“嗥叫”是文眼,最終因爲時間關係而沒有落實。這篇文章語言優美,排比句式使用頻繁而有特色,如果加以點撥,可以讓學生有目的地去體味作者詩意美和思辨色彩熔於一爐的語言風格。

2、想象中應該有更多的學生會自己站起來回答問題,課堂裏可能掀起幾個高潮,由於有那麼多老師聽課,開始時學生回答問題比較拘束,直到後半節課纔開始放鬆,感覺沒有像平時上課那樣能夠盡興發揮。

3、在多媒體教室上課,暴露出不少弊端。如,使用課件,削弱了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學生圍繞老師設計的問題而進行探討,自己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就少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對文本的深入理解。

溫溪高級中學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