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長春版八年級下冊《像山那樣思考》教案

本文已影響 2.18W人 

《像山那樣思考》是美國作家、"近代環保之父"奧爾多·利奧波德創作的一則隨筆,揭示了在人類的愚蠢下種種短視行爲背後隱藏的巨大的自然破壞和生存危機,發人深省。

長春版八年級下冊《像山那樣思考》教案

 【教學目標】

(1)領會本文所闡述的道理對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的意義。

(2)瞭解生物知識,培養學生建立起和諧的人與自然關係的意識。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脈絡。

(2)體味文中作者對人與自然關係的生態倫理的思考。

(3)學習選取個性化的角度表現哲理的寫法。

 【學法指導】

本文說理性強,其觀點學生彷彿熟悉其實陌生,做到深入瞭解有一定難度。因此,要充分預習、反覆誦讀,另外,教師宜以思考題作引導。

【預習要求】

1、利用工具書自查生字詞注音及重點詞語釋義。

2、“像山那樣思考”有怎樣的內涵?

3、劃出不理解的句子

 【教學時間】

  一課

【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測:

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嗥叫(háo) 兆頭(shào) 迸發(bàng)

B.馴服(xún) 蔑視(miè) 挑戰 (tiǎo)

C. 餓殍(fǘ) 蒿艾(hāo) 蠕動(rǘ)

D.嬉戲(xī) 疲憊(bèi) 扳機(bān)

  二、導語:

最近30年,在美國,從喚醒人們的環境意識的角度上說,有一本書是首當其衝的,它表達了一種幾乎是不朽的關於人和土地的生態及其倫理觀。這個人就是“近代環保之父”奧爾多•利奧波德(1887—1948)的《沙鄉年鑑》──一本薄薄的在1949年出版的小冊子。

這本書的美國版本的銷售量已超過了100萬冊,他的土地倫理概念成爲幾個全國性環境保護組織和政府機構行動宗旨的基礎。《像山那樣思考》就是《沙鄉年鑑》中收錄的一則隨筆。

同學們,讀過《像山那樣思考》後,覺得在這本書中讓你們印象最爲深刻的、最忘不了的是什麼?

就是那隻垂死的老狼。同時,它也是令作者奧爾多•利奧波德幡然醒悟、畢生難忘一隻狼。爲什麼這隻狼能有如此魔力,讓這麼多人難以忘懷?

看(圖片):你能說出有關這個動物的成語嗎?

狼狽爲奸 狼奔豕突 狼吞虎嚥

狼心狗肺 狼煙四起 狼子野心

狼狽不堪 引狼拒虎 狼前虎後

鬼哭狼嚎 狼奔鼠竊 聲名狼藉 ……

這些詞最大的共同點是什麼?(感情色彩上)貶義。即使我們提到的“與狼共舞”這個源自美國經典電影的講述人與狼和諧關係的詞語,傳到中國便成了“與邪惡的人或事物接觸”的意思。狼,成了“邪惡的化身”,但鮮爲人知的是,我們如果再不留意,就將與狼訣別了,爲什麼會這樣呢?我們來學習課文

 三、教學過程:

1)看插圖並讀第1--3節

1、思考:文章開篇就是對狼嗥的特寫,請大家找出反應此種情感的詞語。

明確:狼嗥中所飽含的情感: “深沉的”、“驕傲的”、“不馴服的”、“對抗性的悲哀”、“蔑視”等,表現出這聲嗥叫既是狼痛苦的哀號,更是它用來反抗的號角。

思考:這嗥叫中隱藏着怎樣的內涵呢?[最後總結]

2、思考:試想在一個漆黑的夜晚,羣山寂靜,只能隱隱聽到風過樹林,葉子的沙沙聲,突然一聲狼嗥撕破了這份寧靜,嗥叫聲從一個山崖傳向另一個山崖,迴盪在山谷中。這聲狼嗥對於不同的生物,分別有着怎樣的意義?看看文中是如何描述的?

明確:對於鹿-----它是死亡的警告

對於松林------它是半夜裏在雪地上混戰和流血的預言(一場撕殺即將上演)

對於郊狼------它是即將來臨的拾遺的允諾(是徹底地清掃戰場,絕不浪費)

對牧牛人------是銀行裏赤字的壞兆頭

對於獵人------是狼牙抵制彈丸的挑戰。(打狼)

問:作者是怎樣概括他們的反應的?

明確:“明顯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懼.”

問:除了這些事物,還有什麼也有感受?是怎樣的感受?

明確:作者進而指出,在淺層的希望和恐懼之後,還有更深刻的、只有這座山能聽懂的含義。

因爲山長久地存在着,從而能客觀地聽取這聲狼嗥。

我們從中可以得到怎樣的啓示和思考?我們應該體會到,人並不是大自然的主人,從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倫理的角度來看,我們不比一座山更高明。我們與自然萬物的關係,和一座山同自然萬物的關係並無二致。因此我們應該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保護環境、愛護生態。

除此以外還有一般的人和作者“我”。

2)生讀4~6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何得到“大山能夠聽懂狼嗥的深層含義”這一認識的?(即作者對狼的看法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明確:“在那些年代裏,我們還從未聽說會放過打死一隻狼的機會那種事。”

“當時我很年輕,而且正是不動扳機就感到手癢的時期。那時,我總是認爲,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沒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獵人的天堂。”

“自我看見一隻狼死去的那一天”

“閃爍着的,令人難受的,垂死時的綠光”

“在這雙眼睛裏,有某種對我來說是新的東西”

“看到這垂死時的綠光時,我感到,無論是狼或是山,都不會同意這種觀點。”

3)(生讀7~10自然段)

1、作者原本認爲“沒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獵人的天堂”當人們一個州接一個州地消滅了它們所有的狼後,天堂出現了麼?出現了什麼情況?

明確:破壞的草原很難恢復。牧牛人獵殺牧場上的狼是取代狼用以調整牛羣數目以適應其牧場的工作。

2、面對那一座座無狼出沒的山,利奧波德開始像山那樣思考。他想到了什麼?

明確:正是因爲鹿羣在對狼的極度恐懼中生活着;山就要在對它的鹿的極度恐懼中生活。

牧牛人獵殺牧場上的狼也不是好事;

太多的安全似乎產生的僅僅是長遠的危險。…

我們憎惡狼,是因爲它傷過過人類,我們對此總是念念不忘,但我們反過來想想,我們人類傷了多少隻狼呢,卻不曾有人提起。我們總講人類有情,有憐憫心懷,講求“道德倫理”,但當十餘種狼在地球上永遠的消失,當T型臺上的裘皮大衣滿世界的招搖時,我們還有何面目向大自然說人類敬天惜物?人類終究會爲這一切付出高昂的代價的。

我們吃!我們吃!當地球上只剩下了石頭,吃!當天空只剩下了沙塵暴,吃!當海洋中只剩下了紅潮,吃!當動物只剩下人類同胞,通吃!面對我們——最嗜吃的民族,就是蝗蟲也要給我們讓路。

我們吃!我們吃!化肥催生的糧食莊稼,吃!農藥助長的水果蔬菜,吃!假冒僞劣的肉食燒臘,吃!過期變質的糕餅豆奶,通吃!我們的血毒了肝硬了,我們的大腦也生病了。

我們吃!我們吃!雞鴨咳嗽我們噴嚏,吃!貓鼠發燒我們感冒,吃!終於吃來了可怕的薩斯,吃!

3、思考:狼嗥中究竟隱藏着怎樣的內涵呢?(它想告訴我們什麼?)

。保護生態平衡刻不容緩。

。呼喚人與萬物之間的平等相處、和諧相處。

。飽含着生命意義和生態價值。

4)小結——爲什麼我們要像山那樣思考?我們應該怎樣面對大自然,怎樣處理好人和自然的關係?[投影打出問題]

明確:“像山那樣思考”是作者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處理方式的良好建議,是這種建議的詩的表達方式。作者的真正用意在於,讓人們意識到,由於人類一直把自己看成高於一切的自然的主宰,已經導致了嚴重的生態危機,人類對動物的捕殺已經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的無可挽回的退化。自私而又自大的人類,是在付出生態環境惡化的代價後換取了所謂物質文明的進步,人類沒有像山那樣對待自己同大自然的關係。

5)閱讀思考

千島湖遐思(節選)

不一會,我們就到了千島湖之一的猴島,聽導遊介紹,猴島是一個新景點,剛建時,島上只有十幾個猴子,還是從外地引進的,猴子剛來時,因思念家鄉,常常坐在樹枝上,呆呆地望着家鄉的方向出神,在當地管理人員和遊客的關心愛護下,如今猴子已不僅不再思念家鄉,而且它們已喜歡上了這裏,並且繁育了幾十只後代。可是由於遊人過分的“溺愛”,猴子變得格外的挑食,我就親眼見到一隻猴子把遊人給它的茶葉蛋剝開,去掉蛋青只吃蛋黃。對於一般的點心,它們更是一副不屑一顧的樣子,哎,“忘本”的小猴子呀!那邊,在猴島的一角圍了一大羣人,我趕快擠進去看,啊!原來是一隻全身棕色的母猴抱着一隻全身金黃色的只有十幾釐米長的小猴,正在幫它撓癢癢,可愛極了!突然,一隻大猴子跳到了一根軟樹枝上,嚇了大家一跳,可它卻悠然地蕩起了鞦韆。一位大姐姐把瓜子撒到了它的前面,猴子馬上跳下來,津津有味地嗑起瓜子,那樣子有趣極了。

問題:

1、文中的小猴子“忘本”指的是什麼?

不吃蛋青只吃蛋黃。

2、你如何評價人們在千島湖建猴島的行爲?

其實是一種人爲的行爲。雖然便於遊人觀賞,豐富了景點內容,但是此處不一定適合猴子生長和繁衍。再說,猴子“挑食”本身似乎已經預示了猴子的將來。

 四、結束語:

(展示圖片,畫面內容爲:一個橢圓形的蛋,上面印有各大洲的地形框架。(代表着地球)令人觸目驚心的是上面已經有了幾道深深的裂痕,旁邊寫着“脆弱的地球”。)

自私的人類,在付出了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代價後,換取了所謂的物質文明的進步,卻留下了一個傷痕累累的地球。這就要求我們自覺地樹立起生態保護意識,樹立起平等對待一切的思想,學會像山那樣去思考,使這原本已很脆弱的傷痕累累的地球,不要再繼續受到傷害。

齊讀詩歌:

當天空不再是蔚藍,

看不到朵朵潔白的雲朵;

當大海不再澎湃,

見不到魚兒暢遊碧水中;

當小鳥不再歌唱,

聽不到婉轉動聽的鳴叫;

當春天永不再來,

鮮花不再綻放嬌豔的笑臉......

當蔚藍色的星球—地球,

我們人類的母親再無力承擔她的兒女們的傷害時,

迎接我們的又將會是什麼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