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4《竇娥冤》導學案

本文已影響 3.65W人 

  《竇娥冤》導學案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4《竇娥冤》導學案

  【學習目標】

1.瞭解關漢卿和元雜劇有關常識。

2.理清《竇娥冤》的情節結構。

3.分析並把握主人公竇娥形象,概括本文的主題。

4.賞析本文的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結合的手法。

  【教學重點】

1.分析並把握主人公竇娥形象,概括本文的主題。

2.賞析本文的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結合的手法。

  【方法指導】

在瞭解劇本內容和理清文章情節的基礎上,分析竇娥的人物形象,概括本文的主題。

  【知識鏈接】

1、中國古典戲劇概述:

中國古典戲曲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曾先後出現了宋元南戲、元代雜劇、明清傳奇、清代花部等四種基本形式。元雜劇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調)演唱的一種戲曲形式。金末元初產生於中國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礎上以及諸宮調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

中國十大古典悲劇:元代關漢卿《竇娥冤》、紀君祥《趙氏孤兒》、馬致遠《漢宮秋》;明代馮夢龍《精忠旗》、高則誠《琵琶記》、孟稱舜《嬌紅記》;清代李玉《清忠譜》、孔尚任《桃花扇》、洪昇《長生殿》、方成培《雷峯塔》。

中國十大古典喜劇:元代關漢卿《就風塵》、白樸《牆頭馬上》、王實甫《西廂記》、康進之《李逵負荊》、鄭廷玉《看錢奴》、施惠《幽閨記》,明代康海《中山狼》、高濂《玉簪記》、吳炳《綠牡丹》;清代李漁《風箏誤》。

2、關漢卿,號己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北京)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爲“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關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鄭光祖《倩女離魂》、白樸《牆頭馬上》。

元代人說他:“生而凋攪,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籍風流,爲一時之冠。”關漢卿的作品取材廣泛,人物性格鮮明,結構完整,情節生動,語言本色而精煉,是“本色派”的代表人物,對元雜劇和後來戲曲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他曾在散曲《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中說自己精音律,會吟詩,能吹蕭彈琴,歌唱舞蹈,也會下棋射獵,多才多藝。

元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關漢卿不滿社會現實,不僅寫作劇本,有時還登臺演唱,借雜劇來揭露黑暗現實,寄託自己的社會理想。他一生創作雜劇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現僅存15部。《竇娥冤》《救風塵風望江亭》《單刀會》等流傳很廣。其中的《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3、元雜劇中常見的口語、襯字:行動些(走快些)、沒來由(沒由來)、葫蘆提(糊塗)、只合”(只應該)、也麼哥(詞尾助詞)、“怎生”(怎麼)。

  【學習過程】

一、基礎知識積累(A級)

1、初讀課文,給下面生字注音。

埋怨( ) 嗟怨( ) 罪愆( )盜跖( ) 甘霖( )萇弘( ) 亢旱( )

錯勘賢愚( ) 前合後偃( ) 杳無音信( ) 劊子手 ( ) 湛湛( )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孤身影只: 杳無音信:

3、古今異義詞:(只寫出古義即可)

糊突: 正法:

哥哥行: 斷送:

4、找出句中通假字:

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 你有甚麼話說

則被這枷紐的我左側右偏 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

二、熟讀課文,理清情節。(這折戲可分爲三個場面,即三個部分,試用簡潔的詞語爲這幾個場面標上小標題)(B級)

第一部分:(開頭——“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第二部分:(“(劊子云)快行動些”——“不明不暗,負屈銜冤”)

第三部分:(“(劊子喝科,雲:兀那婆子靠後”)——結束)

三、通過朗讀,品味竇娥的人物形象。(可分角色朗讀或表演情景劇)(C級)

1、朗讀第一部分,思考:【端正好】曲中竇娥訴說自己莫名其妙受到了懲罰,冤屈可以動地驚天。在【滾繡球】曲子中竇娥指天地斥鬼神。從這兩首曲子看出她是個怎樣的女性?

2、朗讀第二部分,思考:在押赴刑場的路上,竇娥要求劊子手走後街不走前街,這一細節刻畫對塑造竇娥形象和表現主題有什麼作用?

3、爲了更好地理解竇娥臨刑前發出的三樁誓願,請大家閱讀第三部分,完成下列表格:

三樁誓願

目的

六月飛雪

她不僅希望個人的冤屈得到申張,而且希望上天能夠懲治邪惡。

四、探究與對話

1、通過上面的朗讀和品味,全面概括竇娥的人物形象:

2、三樁誓願的順序可以顛倒嗎?你認爲,作者使用這種浪漫主義手法收到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3、關漢卿的戲劇語言不事雕琢、質樸無華、感情真切,很好的刻畫了戲劇人物,請結合下列曲子認真品味。

(1)《滾繡球》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2)《快活三》《鮑老兒》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五、課堂小結

【學習反思】(自己的收穫、存在的問題)

六、拓展閱讀

1、“萇弘化碧”“六月飛雪”“東海孝婦”典故的出處:

①.“萇弘化碧”出自《莊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沉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化而爲碧。

②.“六月飛雪”出自《太平御覽》:鄒衍事燕惠王盡忠,左右譖之王,王系之獄。仰天哭,夏五月爲之下霜。

③.“東海孝婦”出自《漢書·於定國傳》:東海有孝婦,少寡,亡子,養姑甚謹。姑欲嫁之,終不肯。姑謂鄰人曰:“孝婦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壯,奈何?”其後,姑自經死。姑女告吏:“婦殺我母。”吏捕孝婦。孝婦辭不殺姑,吏驗治,孝婦自誣服。具獄上府,於公以爲此婦養姑十餘年,以孝聞,必不殺也。太守不聽,於公爭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獄,哭於府上,因辭疾去。太守竟論殺孝婦。郡中枯旱三年。

2、元雜劇

元雜劇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種戲曲形式。

它有一套較嚴格的體制:①結構:元雜劇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個別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

折類似於現代戲劇的“幕”。有的雜劇還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當於現代劇的序幕,用來說明情節,介紹人物。

雜劇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時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說白),分別稱爲“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淨、醜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淨: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

醜:俗稱“小花臉”,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還有孛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兒(小廝)。

③劇本的構成:劇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構成。

唱詞是按一定的宮調(樂調)、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元雜劇規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後順序都有慣例規定。九種宮調及其表現的情趣如下:

正宮-惆悵、黃鐘宮-纏綿、仙呂宮-清新、中呂宮-跌宕、南呂高-感嘆、雙調-健朗、商調-悽惶、越調-諧趣、大石調-蘊藉。

每一宮調各有它所屬的曲牌,常用曲牌就有五百隻以上。傳奇繼承了南北曲的傳統,很少有另外創作的曲牌。

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臺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部分。”賓白又分以下四種: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敘心理話;帶白:唱詞中的插話。

賓白是元雜劇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所謂“曲白相生,方盡劇情之妙”,正說明這一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