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如何上好作文課

本文已影響 2.01W人 

  80分隨筆的效應

進入高二的第一堂課,當我要求學生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人和事寫成隨筆的時候,不少同學發出排斥的呼叫。但基於新老師的要求,還是按時交上來。從同學的呼叫中,結合我的調查可知大部分同學不願意寫作文。而且他們還是文科的學生,理科班的同學對作文的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我揣摩學生不願意寫作文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平常寫得過少,沒有養成寫作的習慣;二是我們老師要求過多,限制過多,學生離開了抒發自己的真情,離開了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大概作文也就失去了它應有的動力。因此由排斥作文向着有點喜歡作文的轉變就要做很多的工作。下面是學生寫的一篇較短的隨筆,從這篇隨筆裏我們似乎能窺到點什麼。

如何上好作文課

我從初中就不喜歡寫作,我沒有什麼文學細胞,我不會用華麗的詞藻,也不會寫任何煸情的文字,我是一個拿着筆,不管費多大的力,不管如何使勁地去擠每一個字,但在紙上常常是寫不出任何話語的人。我不會寫散文,我想對於很多同學來說寫散文可能是小菜一碟,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但我卻是連記敘文都寫得平淡無味,跟記流水賬似的。以前每次語文考試,最怕的就是寫作,往往很多時候前面基礎卷做得不錯,但作文分數卻是低得“慘不忍睹”。

當您對我們說以後要每隔一天寫一篇隨筆時,我真是差點暈過去,這對我來說真的很難。每一次寫作,我就是絞盡腦汁想一個多小時,還是沒有任何感覺,第二天依舊老樣子。當我看見同桌的筆在紙上飛快地舞動時,我心裏很急,想了那麼久,卻依舊不知該寫什麼。我想我寫的東西應該是很糟糕的,連小學生寫得也比我好,更何況我們班還有這麼多作文水平高的同學。相形之下,我的作文應該是爛到家了,但出乎我意料的是我竟然還能得80多分,我想這應該是您給我的鼓勵分吧,實際應該沒有這麼高吧,如果是以前,如果是其他老師,應該會把我罵得“狗血淋頭”,甚至叫我再去重寫一遍吧,但您卻沒有,甚至給了我一個我自認爲很高的分數,我很感動,謝謝您!

這是博文同學的第三篇隨筆,實際上,她的前兩篇隨筆,按一般要求來看,不是很高,原因是:內容比較單薄,有事件但內容沒有充分地展開,從表達上來看,詞語的運用基本準確,行文也流暢,而我打分的底線是75分,這沒有和學生說,而從她基本的表現看應是85分左右,我沒有給她多打。從這篇隨筆可知,她從初中就不喜歡寫作了,而自己的定位就是沒有寫作的細胞,絞盡腦汁也寫不出來。

再者寫出的文章老師往往罵個“狗血淋頭”。一是定位,二是別人的評價,兩者結合起來,讓學生寫作上再有進步是很難的。我們不深入到學生心靈的深處,不能發現他們心靈中最脆弱、最敏感的地方,我們的教學也就會無效,學生也可能就完全喪失了寫作的積極性,從而喪失現代人必有的表達能力,以及寫作在個人成長中的作用。而就是因爲這80分,纔有了她寫第三篇隨筆的力量,纔有了被肯定的感動。也可能成爲她喜歡寫作的契機,我們拭目以待吧。

這篇作文我又在班上進行了選讀,並指出:她用詞準確,寫出了她想說、要說的話。什麼是好作文,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的文章就是好文章。我沒有用“準確”一詞,這要慢慢要求,不能使學生感到太沉重,因爲寫作本質上應是學生一種自然的生活。

  溫火慢燉

什麼是管用的作文課?或者說什麼樣的作文課對學生的作文能力的提高最管用?從形式上看,我們的作文課,大都是對學生的作文進行集中的評論,或對某一體裁的文章引導學生如何寫,或者對某類題目進行分析指出寫作的方法等等。這樣的作文課不能說沒有效果,但算不上十分的管用和精彩。精彩、管用的作文課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寫作熱情,並給學生無論是取材,還是結構文章上的幫助,而最關鍵的是要使學生對我們作文課上的東西,無論是知識還是方法都要有所體悟,並能通過學生自己的'實踐變成寫作的積累和經驗。

我的作文課一般兩週集中評講一次,也就是說有一個大的專題,而總體上是溫火慢燉,即作文課經常地上,當然是運用較短的時間,這和我的寫作要求有關。比如高一,我基本上讓學生寫隨筆,而反饋則是天天在做,主要是利用課上的前5~6分鐘的時間。方式是或讓學生讀我認爲是好的作文,讀後我或者是同學加上幾句評點;或者我分析某幾個同學的文章特點;或是分析個別同學文章中巧妙的用詞、精彩的段落;或向學生點示某種生活現象等等,且以鼓勵引導爲主,我這樣做實際上便是天天講作文,上作文課了。

我這樣的作文課只有發現,沒有打壓;只有鼓勵,沒有批評;只有引導,沒有綁架;只給信心,不讓沮喪;只有力量,沒有泄氣。我認爲,作文只有寫,才能會寫;寫本身就是寫的力量,寫的能力。不少同學說,聽了老師的作文課後,當時就感到自己能寫文章了,而當真寫時,還是什麼也寫不出來。如果我們兩週一次作文課,學生可能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心理反應。所以採用溫火慢燉的目的,就是時時激勵他們寫起來,當寫成了一種習慣,寫作技能的提高也就在其中了。

今天的語文課,我便用了7~8分鐘的時間,分析了黃宏路同學文章中出現的兩個句子。

第一個句子:“晚自修的鈴聲響了,我們幾個同學還在小聲說話。突然我感到一個影子在晃動,原來,班主任在盯着我們,我心虛地縮腦、低頭、拿筆、寫作業。”我着重給學生分析了詞語連用的問題。詞語連用是經常遇到的一種語言表達現象。從內容上看,表達豐富,多角度地展示事物不同層面的含義;再者它的語義往往是層進性的;其三,增加語言的節奏感、音韻美。並讚揚道:這種句子的使用,表明宏路同學內在心靈的細膩和內在感覺的敏銳,表達力的飽滿充盈,我想這也就夠了。

另一個句子是:“看着父親微溼的手從沾有雨珠的塑料袋中拿出傘的那一刻,心跳亂了半拍,血液直衝腦袋,刺得我眼痠。”主要從細節和連貫性上加以分析,並以讚揚的口氣。

再如我上課前曾用幾分鐘的時間評價過陳燕飛同學的一段文字:“試着重新逛一遍書店,你會發現很多新大陸,在那塊新大陸上有陽春,也有金秋,有酷夏,也有寒冬。季節的交替讓心不由自主地爲之搏動起來,似乎隨時可以感受到上帝在傳達真理,告訴你未來的路該如何走下去。如果你的心夠靜,你還會聽到歷史的鏗鏘之聲,明白了落了的太陽還會升起,不幸的日子總會過去。”這裏我只談了如何通過想象把感覺化爲形象的問題,同樣以讚揚的語氣,我想這也就夠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