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隨筆散文 我的朋友圈

本文已影響 1.14W人 

醒來,天還沒有完全亮。我習慣性地從牀頭抓起手機,睡眼矇矓地掃了一眼,6時17分,一堆微信朋友圈新信息,多到沒有顯示數量。每分每秒,朋友圈裏都有人發微信,從昨晚睡前的最後一瞥,到剛剛看手機前的兩分鐘。我躺着,開始刷屏。各種小道消息、八卦、勵志故事、心靈雞湯、個人感悟、生活細節、瞬間情緒還有各種羣裏的觀點爭論、時局探討、家長裏短、晚餐食譜、出遊信息、飯局通知、語音留言三年來,微信里加了很多新朋友。他們像時代叢林裏的鳥兒,站在各自的枝頭,或打理羽毛、或忙於捉蟲、或搭窩築巢,樂此不疲。而我,像個光陰裏沉默的遺少,只作壁上觀。

隨筆散文 我的朋友圈

剛接觸微信朋友圈時,它確實讓我跟許多疏於聯絡的朋友重新有了交集,但我們再次熟悉了的,只是手機裏的那個人,只是他願意扮演和展示的某個微小的部分,他真正的處境和心情,遠在我們的視線之外。

那些人還是喜歡拋頭露面的:吃一碗羊肉燴麪,看一場流星雨,聽一曲老歌而我都會把心情攤在陽光下,讓大夥檢閱。任何事物都有保鮮期,一如當年的偷菜遊戲,新鮮勁一過,便開始在微信裏隱身,不再發表情感宣言,也不再沒有原則地點贊,彷彿我從來沒用過微信。

人類一思考,答案就失望。不少年輕人指望電磁波中走出女神維納斯,有空就掏出手機“搖一搖”。我覺得它形同搖獎,只怕搖鬆了後蓋,也難得一見心靈碰撞的火花,搖出一段苦痛孽緣的事例倒是聽說過。與其只愛陌生人,還不如問問身邊的`同事芳齡幾許,府上何方,休閒時是逛街還是看書?我就試着問過一個女同學,你喜歡聽雨嗎?

她對我嫣然一笑。我很滿足,就像一個大鬍子詩人所說:你對我微笑卻不語,爲了這個,我已經等待好久了。

大多數人轉過心靈雞湯,它是集減壓、醒腦、點化等功能於一體的十全大補,偶爾來一碗,恰似醍醐灌頂,但喝多了,肯定消化不良。在文友QQ羣裏,隱藏着不少擅長寫感悟的民間高手,他們的作品上過主流雜誌,炮製一份微信雞湯,該不是什麼難事。在任何一碗雞湯後面,都有一個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朋友,笨拙地想對你表達他的關切和善意。如果上天賜予他和你一樣的品味,一樣的文采,一樣的周旋能力,那麼,他還爲什麼要和你交朋友呢?雞能燉湯,也可爆炒,就像正話亦能反說。你視若圭臬的經書,只是寫手謀生的盒飯。二十歲的孩子看看倒也罷,一個在社會的油鍋裏煎熬多年的老油條,再去重返雞湯罐,只能理解爲他不按常理出牌。所以,我常把心靈雞湯當小品,一笑而過。朋友圈裏最常見的還有曬圖。當相框裏溫馨的家庭照,變成滿屏的“尋人啓事”,一個討人歡喜的英子易容爲遭人側目的祥林嫂,這不是逼着人去相見不如懷念麼?至於類似遊戲彈窗的微商廣告,看不懂——姐姐,今夜,我不關心容貌,只想和你的靈魂私奔。

不能不說這些朋友圈裏的怪異現象總會折射出當下的社會心理。 在社會壓力和繁重學業的高壓鍋沸煮當下,一個人內心孤獨越是無處訴說和寄託,越是會在第三方虛擬構架上尋求自我滿足感。也就是說,一個人越缺少什麼就會越炫耀什麼的存在。無論物質需求或者情感。這也是幼稚,無主見,但又偏自戀的表現。也有些人的人際關係欠缺,希望通過“曬”獲得認同、滿足自我,積極地建立人際關係。朋友圈裏也有這樣一類人,他們常常散播負面情緒,滿腹牢騷,對生活和社會現象常常不滿,這源於內心焦慮,渴望獲得理解。那些每天發太多信息,時刻期待別人點贊,有可能是自卑作祟,希望建立穩定的社會圈子,增強自我價值感。當越來越多的朋友加入微信,將天涯變成咫尺,現在的我卻固執地希望在某個閒暇的午後,撥通一個號碼,對着話筒,送出自己的“雞毛信”:嗨,別來無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