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五年級教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冬陽·童年·駱駝隊》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2.6W人 

  《冬陽·童年·駱駝隊》教學反思1:

人教版五年級下《冬陽·童年·駱駝隊》教學反思

學習《冬陽·童年·駱駝隊》一文時,有一個教學環節是讓學生選擇作者童年生活四個片段中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片段自學,接下來的全班交流,發現學生沒有一人對第四個片段感興趣,教師尊重學生的興趣選擇,只帶領學生交流了前三個片段,便開始了下一個教學環節。課堂上類似的現象有許多。我認為這樣做是不妥的。既然作者寫了四個片段,那麼每個片段必定有自己的作用,有自己的精彩之處,有自己所要表達的獨特感情。忽略了哪一個片段的學習都會破壞文章思想內容的完整性。可是我們又不能強迫學生喜歡,那該怎麼辦呢?於是在教學時便問學生:“同學們有的喜歡第一個片段,有的喜歡第二個或第三個,可是老師和你們不一樣,老師對第四個片段最感興趣。你們認真讀讀第四個片段,想想老師為什麼感興趣?看哪個同學猜得準?”我這樣一問,學生們各個興趣盎然,去讀去想老師喜歡的理由,殊不知這恰恰是老師的教學技巧,讓他們去關注第四個片段的一個小策略。因此,我認為我們要認真研讀課標,千萬不要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一味地“尊重”會讓學生失去許多。在實際教學中,多觀察,多思考,多想一些小策略。

  《冬陽·童年·駱駝隊》教學反思2:

《冬陽 童年駱駝隊》選自《城南舊事》。作者以樸實純真的筆調,夢境般的語言,把我們帶到一個特定的環境,去看一個孩子童年的側影,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那麼朦朧,它如同一杯茶,清香悠遠。

本課的題目是本文教學的一個切入點,它與以往學生接觸的題目有所區別。通過讀題,學生很快能找出不同之處。接着,讓學生閉着眼睛想象:你的腦海中浮現了怎樣的畫面?順勢引入了課題,這也打開了學生的思路,為下文的理解與感悟打下基礎。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運用多種閲讀對話方式引導學生走進文本之中,走進作者的心靈之中,與文本對話,與作者的心靈對話。上述教學設計中,我主要是通過以下幾種對話方式來達到目標的:

一是自讀自悟,想象畫面。在引導學生閲讀“學駱駝咀嚼”和“駱駝脱皮毛”這兩幅畫面時,採用的對話方式都是有關句段,展開想象,説説自己彷彿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對於這種畫面很強的片斷內容,這種對話方式非常簡潔有效。

二是話題引領,由淺入。在引導學生閲讀“駝鈴的遐想”和“追問駱駝隊”這兩幅畫面時,採用的對話方式主要是以某個中心話題作引領,在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不斷的對話過程中,或趨同,或存異,或淺,或深,從而將文本的解讀一步一步引向深入。

三是抓關鍵詞,以寫促讀。在引導學生閲讀最後一部分時,依據課文情感的變化,是否適時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與作者的心靈對話,與自己的心靈對話,寫下自己的獨特感悟。閲讀對話中,有時一詞可以激起激起千層浪,抓住關鍵詞語可以引發一場精彩的對話。有時對話的方式未必要先説出來,動動筆寫下來可以使得對話變得深刻而有內涵.

教後進行了反思,是否充分關注到了學生閲讀文本的興趣之所在,是否關注了羣體學生。教學時抓住學生閲讀中的興趣點,將其與文本中的幾個生活片斷進行有機地整合,構建起這篇課文的整體閲讀框架。教學這篇課文,我還想想是否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想象與思維能力,通過邊讀邊想邊悟,利用多種閲讀對話方式,是否讓學生置身於文本之中,彷彿身臨其境地看到冬陽下的駱駝隊,聽到緩緩悦耳的駝鈴聲;在進行移情體驗時,考慮學生是否感受到了作者對“冬陽.童年.駱駝隊”的深深懷念之情。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還是很好地達到了課堂教學的目標達成。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穫.

  《冬陽·童年·駱駝隊》教學反思3:

本文是台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為自傳體小説《城南舊事》寫的序言。文中“冬陽”、“童年”、“駱駝隊”三個詞語的結合,勾畫出一幅記憶深處的童年印象,營造出了一種深沉廣闊的意象空間和情感空間。整篇文章語言平實、質樸,通過懷想童年趣事,使我們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時,也感受到了那份藴藏在字裏行間的深情。

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我一方面讓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童年生活的樂趣,懂得珍惜童年、珍惜時光;另一方面,我讓學生學會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圍繞“駱駝隊”,表達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因為本文平實質樸的語言中藴涵着作者濃濃的感傷和對童年的深深懷念。因此,我在努力嘗試創設情境,營造氛圍,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此外,我還提供充足的閲讀時間,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在理清文章脈絡的基礎上,挑選自己最感興趣的片段,充分品讀、圈劃、想象、體會、交流,笑談趣事之趣,品悟無奈和感傷。

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學生感受到作者童年生活竟是如此有趣,跟自己現在的生活經歷似乎有點相似。於是,對這篇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我的極力推薦下,相信學生會相繼到圖書館借閲林海音寫的《城南舊事》這本書看,還有可能會觀看《城南舊事》這部電影。

美中不足,其實在文章的最後,我應該借鑑作者借一件件小事抒發情感的寫法,讓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仔細,描寫生動,抒情自然的寫作特色。課後,可安排一個小練筆,同學之間互評互議,自主交流。

毋庸置疑,林海音的《冬陽·童年·駱駝隊》寫得好,散文的形式下洋溢着詩般的情愫。然而我曾因此懷疑,這樣的文章是否適合小學生學習。因為在我看來,這種遙遠的回憶、這種感傷的情緒,似乎必是經歷過後方能領悟得了的。正如會品茶而識人生真味者,究竟長者居多。這種憂慮應該説伴隨在課堂的大部分過程中。即便師生共同總結出了“淡淡的感傷、深深的懷念”,即便學生的朗讀中已滲入了那麼多的不可名狀的感觸,我卻仍然懷疑着,文中那種無法言表的情緒是否被學生充分地感觸到。

  《冬陽·童年·駱駝隊》教學反思4:

《冬陽·童年·駱駝隊》是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本組課文的主題是“永遠的童年”,單元目標是:閲讀本組課文,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體會詞句表達的感情,並學習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冬陽·童年·駱駝隊》是《城南舊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作者以純真的筆調描寫了童年生活是的幾個片斷(看駝嚼、談駝鈴、剪駝毛、問駝蹤),表達作者對童年的眷戀,對舊北京的熱愛。林海音的《冬陽童年駱駝隊》是一篇如茶的文章,平實質樸的言辭下,一種非喜非憂、非傷非怨的情緒縈繞其間,尋之無跡,品之有味,令人品味。在教學這課時,我是這樣做的:

1、從題目激趣導入,提高學生對學習本課的積極性。本文的課題是很有意思的,它以三個不同意象的詞語疊加而成,細細體味,“冬陽”為文章創設了一種感傷與温暖交織的情緒基調,“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內容主旨,而“駱駝隊”則是貫穿課文的一條線索。三個詞語的結合,不僅勾畫出了一幅記憶深處的童年印象,而且營造出了一種深沉廣闊的意象空間和情緒空間。學生覺得有新意,他們有的説這是一首詩,有的説想到駱駝,有的説想到冬天的太陽……

2、以文中的重點句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回憶作者童年生活中的幾個片斷。如:抓住“又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又聽見緩緩悦耳的駝鈴聲。童年重臨於我的心頭。”問作者心頭重臨了哪些童年生活的片斷呢?

3、放手讓學生以小組學習的形式,讀自己喜歡的部分。學生彙報哪部分內容,內容。其中,在“看駝嚼”片斷中,讓學生從作者對駱駝樣子的描寫體會作者觀察細緻,從作者學駱駝咀嚼,體會童年的天真與幼稚;在“談駝鈴”片斷中,抓住“我的幼稚的心靈中卻充滿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來體現作者想象豐富;在“剪駝毛”片斷中,主要讓學生體會作者對駱駝的關心;在“問駝蹤”片斷中體會作者對駱駝的思念。

4、講課中,做到有主有次,詳略得當。“看駝嚼” 和“問駝蹤”兩個片斷具體講,然後讓生自己讀懂剩下兩個片斷,彙報自讀結果。

5、為了把語文課堂教學與學生課外閲讀結合起來,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我在結尾的時候,用深情的語言向同學們推薦了林海音的自傳體小説《城南舊事》。

6、以歌曲《童年》開篇引入,又以歌曲《童年》結尾,從結構上做到前後照應,讓人感覺這杯茶餘香未盡,意欲再品。

林海音的這篇文章雖好,但對於小學生卻不太容易領悟得深刻,正如孩子們往往更喜歡碳酸飲料而不是茶一般。所以,在課堂中出現了幾個問題:

1、孩子們對文本的理解不夠深,體會不到作者那種因眷戀童年所流露出來的淡淡傷感。

2、讀書時,學生還未能真正投入角色,感情上還是有待提高。

3、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較少,學生學習積極性還未真正被調動起來。

通過上述情況,我作了一個教學反思,認為以下幾方面做得不夠:

1、備課過程中,從文本實際考慮得較多,從學生實際考慮得較少,對課堂的預測較少。因為這是一篇五年級的課文,這篇課文還曾經出現在舊教材六年級的語文課本,現在,要授課的對象是四年級的學生,他們對理解問題的難度與深度也是較五年級學生低。在課堂上我問“在作者童年的趣事中,你最感興趣是哪一部分內容,為什麼?你讀懂了什麼?”大部分學生的問答只是把喜歡的段讀出來。我想,這樣問也有可能範圍太廣了,學生可能有些摸不着頭腦,所以,只好照書本讀。還有,在教學“談駝鈴”部分,爸爸與“我”對駱駝脖子上的鈴鐺看法不,爸爸認為駱駝系鈴鐺是為了趕狼,而“我”認為是走路人害怕長途寂寞,特意用來增加走路時的樂趣。當我問學生:“你們同意誰的觀點呢?”沒有想到的是,大部分學生認為大人的總是對的,都同意父親的觀點,在這種情況下,我只是説了一句:“看來,同學們看的課外書多,知識面也廣。”就走過場了。沒有及時點拔,讓學生理解父親的觀點是理性的,而我是充滿幻想的、幼稚的,而童年就是這麼幼稚的。

2、學生讀得較少,老是擔心內容多,怕講不完。一節課內,我讓學生讀的有:自由讀喜歡的段,指名讀“看駱駝”片斷,齊讀“看駱駝”片斷,自由讀“談駝鈴、剪駝毛”片斷,分角色讀“問駝蹤”片斷,個別讀與齊讀最後部分。共6次。指導學生朗讀時不夠到位,學生齊讀較多,學生個別讀較少,且忽略對學生讀書時的即時評價;讓學生自由讀書時,沒有提高恰當的讀書要求,所以,學生不能入情入景地朗讀。

3、扶放考慮得不夠細,在課堂上有一種放不開的感覺,學生總是被牽着走。

改進措施:

1、要認真備課,既鑽教材,又鑽學生,並在大膽對課堂作出預測,哪些問題學生一下子能明白,哪些問題學生通過思考或小組學習可以解決的,學生在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都要考慮細緻。

2、問題要有價值,不能過淺或過深,因為這樣都不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設計有價值的問題就必須吃透文本,多方面蒐集資料,獲取更多可借鑑的信息。

3、重視“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做到有層次地讀,有目的地讀,讀後有評價,每讀有提高。有層次地讀,是按照教學的需要,讓學生默讀、開聲讀(讀準字音,把文章讀通讀順)、有感情地讀;有目的地讀,是每讀必先向學生明確要求,如讀“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不會再做了”時,要求學生帶着淡淡的憂傷,讀出作者懷念童年的感情。讀後有評價,這裏的評價是指即時性的評價,可以是生生互評,學生自評,老師點評;評價的內容,可以是語音語調方面,也可以是感情方面等。通過評價,使學生每一次都有所領悟,有所提高。

4、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教學中,應該放得開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雖然,這一課上得並不怎麼樣,還出現了一些漏洞,但是,我相信,我會總結得失,不斷探索出一條閲讀教學的可行之道的。

(2)《冬陽·童年·駱駝隊》是人教版五年級下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關於童年記事的文章。整個單元的文章都緊緊圍繞着童年趣事進行編排,而作家林海音更是以其細膩、童稚的筆觸流露着對童年樂趣的無限留戀。

學習本文首先要對文章有整體的把握。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我在整體感知的環節上設置了這個任務“文中究竟圍繞着駱駝寫了幾件事?你可以用小標題概括嗎?”通過這樣讓學生對文章有整體的認識,而小標題的形式又是在訓練學生語言概括能力。

那麼要體會童趣,便是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了。面對這四件與駱駝有關的事情,無法進行逐一的分析,那隻能是採取“以扶帶走”的策略了。通過詳細地分析其中的一件事------學駱駝咀嚼的品味,來帶動學生自主品味其他幾件事中的童趣。這樣就避免了教師的絕對話語權,限制學生的感受了。

在學習第一件事的時候,總感覺童趣是很難用語言表達清楚的,特別是我們這些遠離了童年的人。而童趣就是一種感覺,因此我採用了朗讀為重的策略,模仿體驗的策略。具體為:讓學生用自己能夠感知的情感去朗讀,通過個別讀進行比較,再讓學生分析評價,然後老師再指導讀出情感。而模仿體驗,我就找了一個同學上台來模仿作者學駱駝咀嚼,讓下邊觀看的同學感受一下這種舉動。同時又詢問模仿者的感受。驚訝的發現,無論台上台下的同學對這種童趣理解得各有千秋,但基本來説是符合兒童對趣的理解,變得很形象可感。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