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部編版語文《楊氏之子》的教學設計範文(通用12篇)

本文已影響 1.75W人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部編版語文《楊氏之子》的教學設計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部編版語文《楊氏之子》的教學設計範文(通用12篇)

部編版語文《楊氏之子》的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能理解課文意思,體會語言的巧妙藝術。

4.能主動在生活中搜集、發現、積累、運用精妙的語言。

教學重點

1.能理解課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讀。

2.能在生活中運用精妙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語言的巧妙性。

教學時間:

一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孩子們,來咱們先進行一個聽記練習,聽好了,看誰聽得準,記得牢。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些都是孔子的名言,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讀《論語》。

2、同學們準備好了嗎?咱們開始上課。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篇文言文。板書:楊氏之子(齊讀)

這篇文言文選自哪裏?板書《世說新語》。

師:《世說新語》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裏面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我們今天學的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交流展示:

(一)朗讀展示

1、昨天大家已經進行了預習,下面來展示自學成果。首先進行第一個環節朗讀展示。請先在三人小組內交流!

師:注意,如果發現夥伴有字音讀不準的,斷句不好的地方,你們可以幫幫他,也可以討論一下誰讀得正確。

2、請看這兩個多音字誰讀讀?

爲設果 兒應聲答曰

3、誰來展示自己的朗讀?指名讀。

4、出示課文,指名讀。

5、看着大屏幕上的標記,讀好斷句。重點指導:

a剛纔我聽出大家兩個句子沒有讀好。這一句應該這樣讀?誰來試試?

b我剛纔聽你讀時,你故意在“家”後面停頓了一下。有的是把“家禽”連起來讀?

c既然大家讀通順了,我出兩個句子考考大家。按照這些停頓符號讀是不是更有節奏感了。但是也不能像蹦豆子一樣,要聲斷氣連。

(1)孔/指以示兒/曰(點擊出現停頓符號)

(2)“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6、請同學們再自由練讀,注意讀好斷句。

師:看來,要讀好文言文,首先要注意斷句。這幾個難句解決了,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全篇讀好。

師:請大家按照停頓標記,自己先來練讀。

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爲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學生自己練習。指名讀,出現錯誤,糾正,再指名讀,齊讀。

(二)疏通大意

師:孩子們,初讀這一關完成不錯,接下來進入第二個環節說說古文意思。誰來彙報?

預設:

1、你們幾個彙報得真精彩!這可是我們本學期學的第一篇文言文,你們一定有自己的好方法。誰來介紹一下?

a多讀

b看註釋

c查工具書

d查資料

師:真是學習古文的好方法!。

1、這麼有趣的故事,想不想把他講下來?請大家在三人小組內試着講講。

2、誰來給大家講講?

三、品味語言的精妙。

1、師:故事講得真精彩!你覺得課文中的楊氏之子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板書:甚聰惠,那麼,你從哪兒看出來楊氏之子非常聰明呢?他的回答妙在哪兒?

2、出示:這個對話該怎樣讀好呢?想想當時孔君平是一種什麼語氣?楊氏之子呢?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生對讀,男女生對讀。全體讀。

五、讀出文言文的味道。

師:多麼精妙的語言!

1、師:孩子們,讓我們有滋有味地再來讀讀這篇古文。誰來先試試?

2、你讀的真美,聽了真是一種享受!我們一起讀讀。

3、棒極了,孩子們,把大拇指送給你們!

4、師:俗話說:“熟讀成誦”,我相信大部分同學已經會背了。會背的請站起來勇敢地展示給大家。

六、拓展延伸

1、了不起孩子們!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一篇《世說新語》中的小故事。來,看誰能先讀懂它。

出示大屏幕:

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

[註釋]

戲:玩耍 然:對 瞳子: 瞳仁

人語之曰:有人對他說 譬如:比如 若:若是 令:讓

出示:

學習方法: a 朗讀 b說說大意 c體會語言的妙處。

總結:今天大家的收穫可真不少,不僅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而且學以致用。《世說新語》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呢,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多讀一些。

部編版語文《楊氏之子》的教學設計 篇2

設計理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語文是在有梯度的反覆的朗讀與欣賞中得到品味和體悟的。

教學目標:

1、在遷移中感情古文這韻味,在輕鬆的對話中初步培養喜愛古文的情感。

2、通過師生的對比讀的不同處,展示矛盾,探究原因,讀通課文,讀懂意思。

3、圍繞中心句——“楊氏子九歲甚聰惠”,立足“未聞”、“應聲答曰等詞的品味,感受楊氏子的聰慧過人。

4、通過自讀課文,讀準字音,學會用註解理解“惠、曰、禽”三生字的意思。

教學重點:

圍繞中心句品味楊氏子的聰慧。

教學難點:

通過古文朗讀的停頓來理解古文的意思。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全文演示文稿

教學過程:

板塊一:課前遊戲,玩學合一

1、玩“背古詩”的遊戲。

2、通過古詩引入古代的另一種文體——古文,略講古今用詞的不同:真棒——善哉;我——吾;我們——吾等;你——爾;你們——爾等。

板塊二:解題導入,遷移運用

1、讀題,讀題中哪個詞叫“姓楊的人家”?那姓王、姓周的人家該怎麼說?

2、題目是什麼意思?“之”在此作何解釋?

3、你能用這樣的方式介紹自己嗎?(注意“女”的轉化)

板塊三:初讀古文,學習生字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學生讀完後檢查“惠、曰、禽、詣”的讀音,指名學生讀古文。)

2、學習生字,理解意思。

(1)你讀懂了哪些生字的意思,你是怎樣讀懂的?(學法指導——學會看註解學古文)

(2)簡介通假字——惠同慧,理解“禽”即鳥類和家禽的意思。

3、朗讀課文,掌握學情

指名讀→聽師讀→跟師讀→自由讀→齊讀

板塊四:探究停頓,讀通全文

1、細聽老師的範讀,邊聽邊畫,老師讀的與你讀的有什麼不同?並思考爲什麼要這樣讀?

2、藉助註釋探究:爲什麼要這樣停頓?

預設一:“孔君平詣其父”中孔君平是人名故在此要停頓。

預設二:“孔指以示兒曰”中的“孔”指就是“孔君平”故也應停頓。

預設三:“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禽”與“家禽”的區別,故在“家”後要停頓防生畸意。

3、按此停頓再讀課文,理解課文的意思,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板塊五:深層對話,悟楊氏子之“甚聰惠”,品古文語言之精妙。

預設一: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1、師生對話,你聽懂了他們話的意思了嗎?

2、孔君平的話什麼意思?理解字面意思——楊梅是你們楊家的水果。

3、再讀一讀對話,孔的話“言外之意”是什麼?——你和楊梅同姓,你和楊梅乃一家人也。孔君平這是在幹什麼?

4、想象孔說這話時的神態、動作,他會看樣說?神情兼備地說一說。

預設二: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1、感悟對答之巧,一嘆“聰惠”

(1)楊氏子聽懂了孔君平的話的意思了嗎?讀一讀,找出這兩句話中對應的詞,師生進行對對子一樣的讀。

(2)你覺得楊氏子這樣對有什麼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3)引讀中心句“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2、感悟“未聞”之妙,二嘆“聰惠”

(1)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將此句去掉“未聞”二字與原句對比讀,想一想哪個句子好?好在哪裏?(引領學生體會楊氏子的有禮)

(2)再次引讀中心句“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3、品讀反應之快,三嘆“聰惠”

(1)你還從哪裏感受到楊氏子的“聰慧”?

(2)“應聲”可以換用什麼詞?爲什麼從這詞看出“聰慧”?

(3)師生、生生對讀。

(4)第三次引讀中心句“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板塊六:誦讀古文,遷移成趣

1、美美地讀讀課文,讀出古文的韻味。(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2、把課文讀背,進行誦讀。

3、假如來“詣其父”的是“李、梅、柳、蘭君平”,楊氏子該如何應對?(指名應對)

部編版語文《楊氏之子》的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楊氏之子》選自《世說新語》。這是小學階段第一篇文言文。教學本課,要使學生對文言文有初步的感覺,重點抓朗讀和背誦。藉助註釋,帶領學生疏通文。在此基礎上交流“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裏”以感受小孩聰明和其語言的藝術。在本課最後,要對開展綜合性學習作些佈置。

教學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孩子應對的巧妙。

教學重難點:

1、讀出古文的韻味

2、從“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體會小孩應答的巧妙。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引入新課

1、談話:談語言藝術在交流中的作用,引入第三單元。

2、板書,齊讀課題。簡介《楊氏之子》及文言文的特點。

3、再讀課題,你能說說對課題的理解嗎?

4、誰能用這樣的方法介紹你自己的姓氏,怎麼介紹?(激發學生趣)

二、讀通課文,體會節奏

1、強調熟讀課文是學習文言文的第一步。(板書:熟讀)

2、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學生交流:疑問與發現

教師強調:“應、爲、惠、曰、禽”的讀音,“曰”的寫法。

3、抽讀課文,瞭解讀文言文的情況。

(評價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

4、教師範讀,比較不同。

請大家聽聽,老師讀的與大家讀的有什麼不同。(停頓不一樣)

5、師生練讀,劃出節奏。

文言文和白話文在朗讀上有不同之處,要讀出古文的韻味。大家試讀,劃出朗讀時的停頓。(學生反覆讀中比較,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劃出。重點弄清“家/禽”)再按節奏讀。

四、深入學習,理解課文大意。

1、自主理解:參考課文後面的註釋,試着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同桌交流:我們同桌合作,看能不能一起把這個故事講出來。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對照原文請學生逐句理解)

(相機指導理解文言文的兩個重要方法:看註釋和聯繫上下文理解)

1)“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這句話講的是?理解“甚”的意思。

強調:理解文言文的一種最基本用常用的方法“看註釋”。(板書:看註釋,理解)

2):全班朗讀: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a:誰來說說這句的意思。強調“其”“乃”的意思

b:爲設果,果有楊梅。誰爲誰設果?你是怎麼知道的?聯繫上下文理解(板書)

強調:理解文言文的另一個重要的方法“聯繫上下文”。

3):出示:“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讀最後兩句:理解“君家果”“君、夫子”是什麼意思?誰來完整地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4、師:通過大家的交流,我想你一定能把這個故事通暢地講出來,誰來試試?

5、帶着理解朗讀課文。強調停頓和節奏。

五、品讀句子,體會楊氏之子應答的巧妙之處。

1、剛纔大家讀了課文,理解了課文,你能說說從文章中你體會到什麼?

1)引導板書:聰惠(智慧)讀第一句。

2)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抽答。

2、全班交流。重點點撥:

(1)、孔君平指着楊梅對楊氏之子說:……爲什麼這樣說?

(由楊梅想到小兒家的姓,開玩笑,語言風趣幽默。)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讀?(板書:楊梅)

(2)楊家小兒聽出孔君平的話外之意了嗎?(他知道客人在拿他的姓開玩笑)所以他—讀。

(3)這個小孩答得如何?妙!妙在哪裏?

a(他馬上由孔君平的姓聯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給他開玩笑。板書:孔雀)

b(比較理解:不生硬頂嘴,針鋒相對,而是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自己的意思:……)該用什麼樣的語氣? 讀。回答言語巧妙,反映敏捷,體現了語言的藝術。

3、設想:孔聽楊家小兒的回答,會怎麼說?引導揭示中心詞“聰惠”

4、小結:對,語言的藝術是來自於智慧。剛纔,我們首先熟讀了課文、然後深入地理解了課文,再進一步去體會到了楊家小兒思維之敏捷,言語之巧妙,真是讓人回味無窮!

五、熟讀成誦

1、請一個同學朗讀課文,把自己的體會帶進朗讀,你可以盡情地感受古文的韻味讀。

2、試着把這個故事背誦下來,不能背誦的看着書朗讀。

六、拓展

按照49面上綜合性學習的要求開展活動,然後請你們張老師抽時間讓大家來展示你們的活動成果,進一步地去感受這語言藝術的魅力。

部編版語文《楊氏之子》的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課文《楊氏之子》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0課。課文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樑國姓楊的一戶人家中的一個九歲男孩的故事。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沒有接觸過文言文,這是第一次,一般會覺得很難讀,很難懂,如果引導不慎,就會讓學生厭惡文言文了。針對學生這種實際情況,要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理解,感悟,同時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儘量讓學生產生這樣的認識:學習文言文真有趣!爲他們以後的方言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

能正確讀寫“家離”等詞語。

2、過程與方法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根據註釋理解詞句,瞭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體會人物機智。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

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複習導入,解讀課題,遷移運用。

1、出示幾句孔子名言,學生自由學習。

師:同學們,剛纔我們學生的幾句名言與我們平時學習的現代語言不一樣,你們發現了嗎?請同學們翻開課文第10課,讀一讀,這幾句話是否與課文有相似之處呢?(學生討論)

師歸納:像這樣的語言就聽“文言”。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就聽“文言文”,也聽古文。它是我們祖國語言文學寶庫中的一筆巨大的財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來學習一節文言文。(板書:10楊氏之子)

2、解釋課題

說說這個題目的意思。(生讀說意思,師歸納)

3、這是古人說話的方式,請同學們也試着用這種方式來介紹自己。(生用文言介紹自己)

(設計意圖:1、複習導入法既能複習舊知識,更爲重要的目的是讓學生知道自己曾經學過文言文,使他們對文言文沒有懼怕的心理,並且能容易使學生進入角色。2、讓學生試着用文言介紹自己是讓生初步感受文言特點,且對古文中的“氏”遷移運用)

二、初讀課文(讀懂字詞,讀懂停頓,讀通古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正確,讀通課文。(放聲自由讀課文,爭取把文章讀通順)

2、檢查讀通情況,着重強調以下字的讀音。

惠曰禽詣乃應

3、引導學生讀懂停頓。

a、指名朗讀

b、交流討論

c、歸納節奏

d、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朗讀去感受文言的特點,以讀來激發學生學習文言的興趣)

三、合作學習,理解意思

1、生默讀課文,藉助註釋和蒐集的資料理解文中每句話的意思。哪些地方不懂,做上標記。

2、小組合作學習。

3、全體交流解決難點。

4、知道每個句子的意思後再連起來試着說說課文的意思。

(設計意圖:合作學習既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也能使學生更快地更容易理解課文的意思)

四、質疑問難,背誦課文

1、默讀課文,說說意思,還有那些疑難。

2、背誦課文。

(設計意圖:通過質疑,找出問題,以達到熟悉課文的目的)

板書設計1

10楊氏之子

惠曰禽詣乃應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想象情境,有感情地朗讀。

2、朗讀課文,就就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設計意圖:以複習的形式,進一步鞏固上節課學習的內容)

二、深層對話,體悟“言外之意”,品味精妙之處

1、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1)師生對話,理解字面之意:楊梅是你們家的水果。

“此”——這個(楊梅)“果”——水果

“君家果”——你家的水果

(得出“此是君家果”的意思)

(2)品讀對話,體味“言外之意”。

此是君家果——你和楊梅同姓,乃一家人

2、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1)感悟對答之巧。

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楊氏之子也不假思索地答道:“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引讀第一句:多麼聰明的孩子,所以文章的開頭這樣寫道: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學生齊讀第一句,隨機解釋“惠”同“慧”,通假用法。

(2)品讀“未聞”之妙。

君家——夫子家楊梅是君家果——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提示“未聞”不講解

學生對比着讀:

孔雀是夫子家禽。(語氣說話硬邦邦的。)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語氣比較婉轉,聽起來比較有禮貌。)

a、指導學生帶着不同的語氣,讀出意味。

b、再造情境,遷移運用“未聞”。

師:楊氏子,(手指自己)在下柳君平。(手指楊梅)此是君家果。

生:未聞柳樹是夫子家樹。

師:果然聰明!接着又來了個姓梅的。(手指楊梅)此是君家果。

生:未聞梅花是夫子家花。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以白話和文言對比着學習既能讓生易瞭解課文內容,又能進一步認清什麼是文言文,更能品味出文言之精妙。)

三、熟讀成誦。

1,師:這麼聰慧又懂事的孩子,你們喜歡嗎?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注意讀出喜歡的感受,讀出古文的韻味。(請幾名學生讀文,配樂)

2,師:學到這裏,你能試着把這個故事背誦下來嗎?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誦的看着書朗讀。

(設計意圖:此教學過程是對學生學習的檢驗。)

四、拓展

將課文改寫成白話文

部編版語文《楊氏之子》的教學設計 篇5

[設計理念]

《楊氏之子》是孩子們在小學階段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這樣的編排,目的有三:一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二是能初步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在引領孩子們走進這個故事時,我着力引導學生去感受楊氏之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這樣的故事必能激發學生感悟祖國語言文字的興趣。

[教學目標]

1.結合註釋理解詞句,瞭解故事大概內容,讀通課文。

2.創設情境,通過形式多樣地朗讀對話,以及對“未聞”、“應聲大曰”的辨析來體會楊氏子應對語言的巧妙和他的機智聰慧。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古今文對照背誦課文。

4.通過情境的創設學會對“……氏”、“未聞……”的遷移運用。

[教學流程]

課前活動:學生吟誦古詩引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給我們留下了厚實的文化精髓。讓我們一起先吟誦一些古詩詞吧。

學生吟誦古詩後引出今天學習的一篇古文。(板書:文言文)

[設計意圖:一堂“文化”的課自然以一種文化的方式來引承。這樣,使學生未識課文就置身於一個宏大的文化背景之下,從而自然引出文言文《楊氏之子》。]

一、揭示課題,解讀課題,遷移運用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古文,讀讀題目,說說這個題目的意思。(姓楊人家的兒子)

2.這是古人的說話方式,請你也試着用這種方式來介紹自己。(對古文中的“……氏”遷移運用)

學生根據自己的姓用這種古人的方式來介紹自己。(張氏之子。董氏之女……)

[設計意圖:以學生的姓切入,抓住古文中典型的語言點,使學生對“……氏”能夠遷移運用,並做到情趣與理趣的有效融合。]

二、讀懂字詞,讀準停頓,讀通古文

1.放聲自由讀課文,爭取把文章讀通順。

2.指名讀,組織交流。呈現難點。

導語:老師請幾位同學來讀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聽,把幾位同學讀得不一樣的地方畫下來。(學生交流不同之處,老師隨機在黑板上畫出。)

[設計意圖:這是小學生初次接觸到的文言文。學習本文應重點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特別要注意停頓的恰當。而學生讀得不一樣的地方正是他們感到困惑之處,教師將其定格,讓學生在接下來的朗讀中能不遺餘力地直指讀懂、讀通課文的目標,這樣的讀書有更強的指向性。]

3.聚焦難讀句子,老師建議關注解釋。

導語:同學們,這些句子讀得不一樣,就是停頓或者讀音有所不同。老師建議大家結合課文的註釋,讀懂句子,瞭解大概意思,再想想到底該怎麼讀。

4.解決難點,以不同方式展開。

●孔君平詣其父

(1)指名學生讀。

(2)學生結合註釋知道:“孔君平”是一個人名。“詣”指的是拜訪。

(3)學生再讀句子,同時老師畫出停頓,齊讀。

●乃呼兒出

(1)學生聯繫上文,“父不在”:父親不在家。結合註釋知道“乃”指“於是”的意思,繼而瞭解句子意思。

(2)再讀句子,讀準停頓。

●孔指以示兒曰

老師根據學生的釋義,同時在句子上畫出相應的停頓。

(1)學生結合註釋,說句子的大意:孔君平指着楊梅。給孩子看,對他說。

(2)指名讀,齊讀,再次強化正確停頓。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1)學生理解現在的“家禽”:家裏養的雞、鴨、鵝等。

(2)學生結合語境,對文中的“家禽”分別釋文:“家”指夫子家。“禽”:鳥類。“家禽”指的就是夫子家的鳥,故而明白中間應停頓。

[設計意圖:對於古文朗讀中的停頓,其實是藉助在讀懂古文的基礎上。這一環節把讀準停頓和疏通詞句糅合,使兩者能相輔相成,相互推進。要讀通古文,必得先疏通詞句,所以在這個環節上,聚焦難點,充分展開。]

5.注意停頓,讀通古文:現在就請你再讀一讀課文。注意停頓,相信你一定能讀得更通順。

6.瞭解故事內容:課文讀通了,發生在楊氏子身上的事,也一定有所瞭解了。說說這個故事的內容。

[設計意圖:讀通了古文,對意思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已是水到渠成。到此完成了對古文第一層面的解讀,使學生能夠真切地看到自己在課堂上的進步:從讀不通到讀通,再到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概說這個故事,步步晉階。]

三、定格對話,品味聰慧,讀出韻味

1.師生對讀。體味巧妙。

(1)創設情境,師生角色定位後合作對話。

(2)結合情境,對詞句再解讀。

(老師手指黑板上的課文,引導學生逐字理解)

“此”——學生:這個(楊梅)。

“果”——學生:水果。

“君家果”——學生:你家水果。

“此是君家果”——學生:楊梅是你們楊家的水果。

(3)對讀詞句。體味聰慧。

導語:果然是對答如流。

部編版語文《楊氏之子》的教學設計 篇6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中讀了不少書,增長了不少知識。現在我想來考考大家,考什麼?考古詩。能接受我的挑戰嗎?你可得把題目給聽清楚了。在你知道的古詩中有哪些詩篇寫到了小孩子,你能背給大家聽嗎?

剛纔,我們背的都是古詩,古詩語言簡短,但是意韻豐富。這節課,我們再來認識一個古代的孩子,看老師寫課題。(板書:楊氏之子)學生齊讀課題。

(這個“氏”怎麼理解?)這個“氏”啊,在古代是家族的意思,那麼“楊氏”就是——“楊家”的意思。

認識他了嗎?誰來說說他是誰?(楊家的小孩子)

我們一起再來讀讀課題——(生讀)楊氏之子。

課文中的小孩是楊氏之子。請問你姓什麼?那麼在古代你就是——(可以連續問兩個學生)(同學們活學活用,真不簡單!)

二、接觸文本,讀通課文,理解句子意思

1、這個題目的語言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不太好懂;像古詩的語言)今天我們要學的是一篇古文,古文是古時候的人寫的文章。第一次接觸古文,同學們試着來讀一讀,看看古文與現代文有何不同?

2、剛纔我們算和古文有了第一次接觸,說說她給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怎麼樣?(難讀,很拗口,難理解)

第一次接觸古文,碰到同學們剛纔說的這些困難,其實都非常正常,現在由老師帶着大家來讀一讀這古文,我念一句,你們也念一句。

看樣子,大家讀着很用心,要不自己學着老師的樣子,再找找剛纔的感覺,碰到難讀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爭取把它讀通順。

3、剛纔有很多同學都讀了三遍了。老師問問,有不認識的字嗎?有難讀的句子嗎?

詣。誰知道這個“詣”是什麼意思?拜見。你是怎麼知道的?這位同學真是個善於學習的人。學習古文,很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對照下面的註釋進行學習,等下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用上這個方法。

4、解決了這些問題,同學們再準備一下,一會兒老師要來檢查檢查大家課文讀得如何?

檢測:請兩生來讀,相機指出讀的不當之處。引導如下:

第一次接觸古文就讀的這麼好,讀得字正腔圓,停頓得當,把生字都念準了,把掌聲送給他。誰還想再讀?

老師最喜歡他讀的這個地方“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他把“家禽”分開來讀,的確,這裏的“家”和“禽”各自表示獨立的意思。現在的“家禽”指的是家裏飼養的雞、鴨、鵝等動物的總稱。

5、文章主要寫了兩個人物,一個是(楊氏子),一個是(孔君平)。看看課文中5句話,分別寫了誰?同學們來讀寫楊氏子的話,老師來讀寫孔君平的話。

讀到這裏,有哪位同學能試着說說,這篇古文大致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說的真好!)

同學們自己來對照着下面的註釋來學習學習,看看能不能把每個句子意思自己學懂。

(1)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在樑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裏有個九歲的兒子,他非常聰明。)

甚:很。聰惠:聰明有智慧。

說說你是怎麼學懂的?(看來這位同學已經很好地掌握了利用註釋來學習古文的方法)

(2)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

“其”在這裏是“他的”,“他的”指誰的?

(3)爲設果,果有楊梅。(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

( )爲( )設果,果有楊梅。

(4)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孔君平指着楊梅給孩子看,並說:“這是你家的水果。”)

“此”指的是什麼?(楊梅),你怎麼知道的?(這位同學聯繫上下文來學習古文,也是非常好的一種方法。)君家指誰家?君家和下文的夫子家都是尊稱,夫子家就是您家(孔家)。(板書:楊梅 楊家)

(5)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孩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知道什麼是“應聲”嗎?(如學生說不知道,可以追問:到底知不知道?像剛纔同學們這樣的就叫應聲答。現在懂了嗎?)

“未聞”是什麼意思?(“耳聞目睹”、“百聞不如一見”中的“聞”都是“聽到”的意思。)

6、弄清楚了每句話的意思,現在我們再來讀讀課文,肯定能讀得更有滋味。

三、深究文本,深化主題,感悟語言巧妙

同學們讀得真投入。誰來說說:這個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你的是什麼地方?

出示: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1、同桌來讀讀兩個人的對話。

2、想象一下孔君平當時的神態和動作,一起做做動作帶上表情來讀一讀。

3、怎樣的回答是應聲答?(脫口而出、飛快地、接着聲音,不假思索)從應聲答中,你體會到了這個小孩怎麼樣?(反應敏捷)

4、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讀一讀,感受感受孩子敏捷的反應。(師:“此是君家果。”生:“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感覺你們好像缺了點什麼?想象兒童的神態、動作、心理。(自信、機靈、微笑着、眼睛咕嚕一轉、淘氣可愛、故作疑惑狀。)

再次角色練讀。

5、現在大家推薦一位我們班課文讀的好的同學而且反應敏捷的同學,和我一起來演一演。現在老師就是孔君平,那麼你就是——楊氏子。哈哈,我們現在都是古時候的人了。準備好了嗎?

預設效果如下:

師:(師作指狀)“此是君家果。”

生:(生作擺手狀)“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師作指狀)“此是君家果。”

生:(生作擺手狀)“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楊梅是你家的水果。

生: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鳥。

師:楊梅是楊家的水果。

生:沒有聽說孔雀是孔家的鳥。

師:(師作指狀)“此是君家果。”

生:(生作擺手狀)“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此兒反應甚敏捷!爾等皆須學之!

6、你們覺得文中小兒的回答巧妙在什麼地方?(1、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2、最妙的是,他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採用了否定的方式,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

7、如果你就是孔君平,聽了小兒的一番回答,有什麼感想?是啊!這九歲的小孩真是了不起啊!實在太聰慧了。再讀這充滿着智慧的對答。

8、大家記住楊氏小兒嗎!看看能不能把文章背下來?

請一生背。(配樂)

全體同學一起來背一背。

9、《楊氏之子》這個故事出自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世說新語》,全書共有一千多個故事,記載了東漢後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像這樣聰慧的小孩子在《世說新語》中還有很多記載。這些故事後來也演變成了我們現在使用的不少成語呢?如:七步成詩、道邊苦李、詠絮之纔等等,同學們有興趣的話可以去讀一讀《世說新語》。下課!

【板書設計】

楊氏之子

楊氏子 孔君平

孔雀 楊梅

孔家 楊家

甚聰惠

部編版語文《楊氏之子》的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情感目標:能根據註釋理解詞句,瞭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

教學難點:

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二、制定依據:

1、對教材的分析:《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樑國姓楊的一家中九歲男孩風趣幽默、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尤其是“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顯示出九歲孩子的聰明機智和超強的應對能力。

選編本課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

2、對學生的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36名,大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習有着較濃厚的興趣,思維比較開闊,善於用已積累的、規範的漢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並能發揮想像,不斷提高自己的說話能力和寫話能力。但班中還存在相當一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對於這部分學生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關注,通過同桌、小組學習等方式,讓能力較強的學生帶動這些學生,儘量給能力較弱的學生創造表現的機會,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做學創的學習中體驗成功。

教法選擇

採用自主思考與教師講解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式、方法

設計意圖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第10課《楊氏之子》,這篇課文與我們以往所學的課文不同。它是文言文。那何爲文言文呢?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文言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同學們都知道,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我國古代有燦爛的民族文化,有浩如煙海的文字藝術瑰寶,它們大都以文言文的形式記載下來的,要學習,傳承祖國的歷史文明,我們就應從小學習文言文,爲將來學習語文、學好語文奠定基礎。

同學們讓我們齊讀課題。這個“氏”怎麼理解?這個氏啊在古代是家族的意思,那麼楊氏就是楊家的意思。認識他了嗎?誰來說說他是誰?(楊家的小孩子)

課文中的小孩是楊氏之子。請問你姓什麼?那麼在古代你就是…

讓我們再來齊讀課題。(生齊讀:10.楊氏之子)

今天,同學們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曲老師有一個學好文言文的竅門,用文言文說就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用白話文說就是:學好文言文的好方法就是誦讀。

那你們就來聽一聽,老師是怎樣誦讀這篇課文的!

通過談話讓學生了解何爲文言文,激發學生的讀讀書慾望。

引導學生說出自己是×氏之子(女),既激發了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又使學生活學活用了學過的知識。

二、接觸文本,讀通課文,理解句子意思。

1、範讀課文。

引導學生知道誦讀文言文的特點:

一是速度放慢;二是停頓得當。

2、教師領讀:(出示課文----屏幕)

3、學生練讀兩遍:請學生打開書

4、學生認讀生字

5、指名學生讀

採取範讀引導學生總結誦讀古文的特點。然後領讀、學生練讀讓學生找到讀古文的感覺,並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三、讀懂課文,理解故事內容:

過渡:同學們真不簡單,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誦讀的這麼好,爲了能更好地把文言文的韻味誦讀出來,讓我們來深入學習課文。

(一)出示學習要求:(課件顯示)

1、自讀自悟:結合註釋,理解每句話的意思,自己弄不懂的詞記下來,留待小組合作時提出與同學研討。

2、小組合作學習:各自彙報對每句話的理解,弄不懂不詞句記下來,留待向全班同學請教。

(二)全班交流:

(1)各組推薦代表說每句話的意思(教師適時點撥)

(2)質疑、解難。

(3)指名說一說全文大意。

我以“教學生學會並且會學”爲本,引導學生藉助語文教材上的註釋進行學習,再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探究。使他們饒有興趣地和同學探討古文的深層意思。

四、讀熟,讀出理解和韻味。

過渡:同學們已經瞭解了故事內容,那現在再讀,就會與剛纔完全不同了,請你把你的理解與體會誦讀出來吧。

1、自己練習誦讀。

2、指名讀

同學們在理解了每句話的意思後再朗讀課文,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也就加深了。

五、深究文本,深化主題,感悟語言巧妙。

過渡:同學們讀得真投入,誰來說說:這個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你的是什麼地方?

出示:

孔指以示兒日:“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日:“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1、同桌來讀讀兩個人的對話。

2、怎樣的回答是應聲答?(脫口而出、飛快地、接着聲音、不假思索)你從應答聲中體會到了這個小孩兒怎麼樣?(反應敏捷)

3、老師和你們一起來讀一讀,感受孩子敏捷的反應。(師:“此是君家果。”生:“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感覺你們好象缺了點什麼?想象兒童的神態、動作、心理。

再次分角色練讀

5、現在請大家推薦一位我們班課文讀得最好的同學和老師來演一演。現在老師就是孔君平,你就是楊氏之子。我們現在可都成了古人了。

師生合作表演讀楊氏小兒和孔君平的對話。

6、你們覺得文中小兒的回答巧妙在什麼地方?

7、如果你就是孔君平,聽了小兒的一番回答,有什麼感想?

再讀這充滿着智慧的對答。

8、大家記住這楊氏小兒了嗎!看看能不能把文章背下來?

請一生背

請全體學生背

9、總結全文。

《楊氏之子》這個故事出自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世說新語》,全書共有一千多個故事,記載了東漢後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像這樣聰慧的小孩子在《世說新語》中還有很多記載。這些故事後來也演變成了我們現在使用的不少成語呢?如:七步成詩、道邊苦李、詠絮之纔等等,同學們有興趣的話可以去讀一讀《世說新語》。

創設情境表演讀,讓學生更好的去理解語言的巧妙之處。

當學生理解了文意,深入體會本文語言精妙時,我拋出了本文的中心問題:楊氏之子的應答妙在何處?這就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吧!,學生一下子歸納不出來,於是我把“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與“孔雀是夫子家禽”進行了對比,讓學生體會出了楊氏之子語言的婉轉,表現出了應有的禮貌。

六、作業設計:

1、練習有感情的朗讀並且背誦課文。

2、把你今天學過的這篇課文,講給你的父母或者朋友聽。

3、閱讀《世說新語》中其他小故事,大體瞭解內容,體會其語言的精妙。

通過拓展訓練,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讀書的興趣和能力。

部編版語文《楊氏之子》的教學設計 篇8

一、教材分析

課標教材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三組教材選編的是幾篇表現語言藝術魅力的文章。《楊氏之子》一文,寫了九歲孩童與客人笑談的經過,孩子那機智巧妙的對答,令人拍案叫絕;通過對文章的學習,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人物語言的精妙,在語文學習中積累語言。

二、教學設計

我先通過談話激趣讓學生體會,語言藝術博大精深,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利用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對話中透出的機智,讓學生動的這是白話文,我們以前所學的也都是白話文,再提出古人所寫的是古文,讓學生通過朗讀感悟古文的特點。

1、揭示題目,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教師範讀,讓學生體會古文的韻律,再讓學生練讀。

3、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4、體會人物的對話,感悟人物特點。

5、把文言文換成自己的語言講講小故事。

6、課外作業蒐集課外經典語言對白。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能理解課文意思,體會語言的巧妙藝術。

4、能主動在生活中搜集、發現、積累、運用精妙的語言。

教學重點

1、能理解課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讀。

2、能在生活中運用精妙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語言的巧妙性。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同學們,你會說話嗎?同學們一定覺得老師的問題很可笑,因爲大家認爲這是一個不需要回到的問題,那我再問你,你能把話說好嗎?你怎麼回答?那麼你認爲怎樣纔算把話說好呢?(流利、通順、智慧、幽默、風趣)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心六月寒。說話是門巧妙的藝術。精練得當的語言能使我們有效地與人溝通,機智巧妙的語言能幫助我們擺脫可能出現的尷尬局面。幽默風趣的語言可以活躍我們的生活,有這麼一個故事,大家想聽嗎?

(教師繪聲繪色講述)古時候,樑國楊家有個孩子,才九歲,很聰明。孔君平去拜見他的父親,他父親不在,就把孩子叫出來。楊家孩子爲他擺設了果品,果品中有楊梅。孔君平指着楊梅讓孩子看,說:“從來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同學們,你對故事中兩個人說的話有什麼感受?(風趣幽默)

二、初讀課文,讀懂大意

1、導語、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個故事,如果把剛纔老師講的原原本本寫下來,就是白話文,這是我們現代人寫的文章,同學們以前學的課文,除了有古時外,全是白話文,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是古人寫的,古人寫的文章叫文言文,剛纔老師講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寫下來,會是什麼樣子呢?請大家打開課文第九課——齊讀課題《楊氏之子》。

怎樣理解題目的意思:氏,姓氏。楊氏,姓楊家。子,兒子。之,的。題目意思,姓楊家的兒子。

2、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正確,給把握不準讀音得子做上記號。指名讀。

3、說說它與白話文的不同,(難懂)之、乎、者、也,就是其中最大的特點。因此,多讀是學習文言文最好的方法,我相信你們一定行!

4、誰來給大家朗讀一下。(糾正錯誤)

老師也想讀,請同學們仔細聽,評評老師讀的與你有何不同?(由於文言文中的子就是白話文中的詞或詞組)因此,讀文言文不能把句子讀破,你想這樣讀嗎?指導學生讀好停頓。

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慧。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爲/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學生練習(齊讀)

三、熟讀課文,讀懂故事

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誰的故事?從課文中你對他了解多少?課文中的哪句好說的?(讀第一句)你理解它的意思嗎?從這句話中你還知道了什麼?點出這句是全文的總起。

課文是怎樣表現楊氏之子的聰明的?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參照課下注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並找出自己的疑問。

1、小組交流彙報學習情況。

2、同位說說故事內容。

看來古人的文章在同學們的努力下也可以迎刃而解。

3、帶着理解齊讀課文。

四、品應答妙

1、課文中,除了有楊氏之子還有誰?他們在談些什麼?找出相關的句子讀讀,思考他們的對話在圍繞着什麼做文章?姓氏,你認爲楊氏之子回答的好嗎?好在哪裏?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1)聰慧。

抓“應聲”理解體會孩子採用了否定方式,他婉轉的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這足以反映孩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

(2)懂禮貌,讀相關句子。

(3)體會孔君平與楊氏之子對話時的神態,指導朗讀。

五、延伸拓展

1、在生活中有哪些語言讓你銘記在心呢?

2、演一演相聲、小品或電影中的精彩對白。

六、作業

1、寫一寫對精彩語言的體會。

2、背誦課文。

教學反思

《楊氏之子》這篇課文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古文,雖短,但我的反應是不會教。這第一次需要教學古文,而學生也是第一次學到古文。雖然如此,總也不能不教。那麼我想,面對這第一次,該讓孩子學到什麼?

首先,我認爲應當弄清古文與現代文的不同。在這篇古文中,有許多典型的單音節詞,如“孔君平詣其父”中的“詣”指拜見。還有“未”、“聞”、“示”等,那麼我想讓孩子學會藉助註釋學習,這是一種習慣。先舉出註釋中有的“詣”,再讓孩子去研讀。也許有些教的味道,但是,我想固然學生的“先學”很重要,但初學後仍未明白的,應當點撥。因爲這是第一次。

其次,我認爲要在古文的語境中讀出語感來。這可有點難,不像現代文的有感情朗讀。古文要讀好,首先當然要理解意思,這是孩子通過自讀及合作交流可以基本達到的。那麼這可以放手讓孩子操作。在此基礎上,學習適時停頓朗讀。此時,學生沒有讀出古文味,讀得一字一停,什麼也不像。於是我範讀,學生練讀,就這樣整整讀了半節課,孩子還饒有興趣。雖然時間很長,但是,我不覺得浪費。我明顯地感受到讀得越好了,理解也就加深了。這絕對不是簡單的模仿,這是入情入境地品味。品味夠了,我拋出本文的中心問題:讀了文章,楊氏之子應答如何?沒想到孩子們都讀出了一妙所在:楊氏之子巧用姓氏作答。然而二妙“未聞”之語氣婉轉卻鮮爲人知。我想:讀書百遍,其意自現。再讀,可惜還是沒有答案。於是,我只得拿出比較句子的方法。將“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與“孔雀是夫子家禽”作比。光這樣讀肯定不行,要把句子放在語境中。我們先讀了這似乎相同的兩句,解釋了意思,然後我讓他們演一演,學生當楊氏之子,我當孔君平,對讀,再換着讀,從讀中發覺有人已意會。我不挑明,也不讓他把答案說了,因爲還有許多人正在跳,就要摘到桃子了!接着我讓那似乎意會之人演楊氏之子,其他人用心演孔君平。放入語境中對讀,果然許多孩子明白了“未聞”之妙用。我沒有及時揭穿,而是讓他們小組內再讀讀楊氏之子的應答。不一會我沒講明他們已然意會,情感朗讀亦水到渠成。

再次,在學生興趣黯然時,蒐集小品中的經典對白,讓學生演一演,再次深刻體會語言的魅力所在。

學完此文,我自感牽引過甚。但是我轉念一想,雖然教得多,可孩子們學古文的興趣變濃了,而且也學到了一些讀古文的方法,他們有收穫我心應足矣。

專家點評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強調了興趣對學好一門功課的重要性。老師們都很好地關注到孩子的興趣,以及興趣的激發。在這一點上,感觸最深的是李上嶽老師執教的《楊氏之子》,他的課在小學階段引入古文教學上給了我們很大的啓發。如專家點評,小學階段重在提高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在這節課中,很明顯,從導入由生活的“飯否”“吾等”,課中“楊氏之子”“張氏之女”到課終的學生脫口的“善哉”以及改文“一做法,已經充分看出了孩子對於古文充滿了濃濃的興趣。從李老師的設計上,有對課文的理解,對課文人物的感悟,內容很豐富,但我們並未看出孩子消化不了,相反孩子學得興趣盎然。老師用輕鬆的語言調動着學習的熱情,孩子學得很輕鬆,也很紮實。

本次聽課雖已結束,但留給我的是回味,是思考,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將借鑑他們良好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應用到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部編版語文《楊氏之子》的教學設計 篇9

【學情分析】

這是小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學習本文應重點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特別要注意恰當的停頓。本文雖然行文簡潔,不足百字,但古今字義不同是學生閱讀理解的難點。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9歲孩子的應答的精妙之處,交流對這個問題的體會。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對比:“孔雀是夫子家禽”和“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有什麼不同,體會這個孩子應答的委婉和機敏。

【教材分析】

《楊氏之子》出自魯教版五年級上冊的第三組課文,第三組的專題是語言的藝術。本組課文最大的特點是人物語言特色鮮明。

《楊氏之子》選自《世說新語》。這是小學階段第一篇文言文。教學本課,要使學生對文言文有初步的感覺,重點抓朗讀和背誦。讀,要通過範讀,讓學生注意停頓,體味語感,而後領讀、自讀,直至正確、讀流利。釋句,要藉助註釋,帶領學生疏通文句,要詞詞落實,句句落實。在此基礎上交流“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裏”以及閱讀心得。背誦,不僅要正確,還要注意停頓和語氣。《世說新語》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樑國姓楊的一家中九歲男孩風趣幽默、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尤其是“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顯示出九歲孩子的聰明機智和超強的應對能力。

【教學目標】

1、會寫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初步感知文言文,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能通過註釋及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和句子的意思。

4、理解課文,體會楊氏之子的機智聰慧和他回答的巧妙之處。

【教學重點、難點】

1、 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

2、 讀懂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機智。

【教具準備】

課前蒐集有關機智問答的故事、多媒體課件。

【教學策略】

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所以開課時對文言文進行簡單的介紹。“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文章”。而“白話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頭語言寫成的文章”。在我國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頭語言及用書面語言來表述,是不同的,我國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所以,現在我們一般將古文稱爲“文言文”。

把課文讀正確是理解的前提,因爲學生對文言文接觸較少,讀起來有困難。雖然文章短小,但通過最初的讀是不能瞭解內容的,在不理解的基礎上讀,也造成了讀的困難。所以,把課文讀正確、通順是一個重點。但是如果讓學生一遍一遍的反覆讀,很容易枯燥,所以在讀的形式有很多種。範讀、引讀、對應譯文讀、用原文句子回答問題也是讀。讀好文言文。讀好文言文是有技巧的,同樣需要抑揚頓挫,不過,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需要在理解的過程中反覆誦讀,一遍一遍讀,讀出情感,讀出韻味,體現讀的層次。這篇課文要讀出故事的有趣,讀出孔君平和小兒對話的幽默,尤其是小兒機智的迴應。

文言文的理解是學生面臨的一個難點,文言文的語言凝練,一些字有古義和今義的區別,不能簡單地憑着字的今義去歪曲文本的原義。在這一課的教學中,要體現理解文言文的學法指導。文言文的理解方法有:1、看註釋。一些字的意思在註釋裏,直接把註釋裏的意思還回原文幫助理解。2、擴展詞語,連詞成句。古文裏的字一般都是一個字獨立表達一個意思,可以將這樣的字進行意思的擴展。例如:聰惠是聰明和智慧;家禽是指家裏的鳥。把字的意思經過擴展後連成一句話,就譯成了白話文。如:“甚聰惠”的意思是“非常聰明智慧”。3、聯繫上下文理解。古文因爲惜墨如金,所以一般句子較短,有的句子省去了主語、賓語。如:“爲設果”,是誰爲誰設果,沒有寫明,但是可以通過聯繫上下文理解爲“楊家小兒擺出水果,招待客人孔君平。”聯繫上下文理解是很重要的方法。4、質疑解疑。在學習文言文之初,學生會有一個似懂非懂的階段,其實,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好時機,提出疑惑的地方,然後對爲題進行梳理,再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誦讀。學生剛開始的質疑一般停留在對字句的理解上,可採用講解和看註釋的辦法解決;當文章的意思基本理解後,學生會提出有討論價值的問題,則採用討論交流的方式解決問題。這個辦法可以串講文言文的傳統模式。

【過程設計】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如果我問你,你會說話嗎?一定有許多同學不以爲然,認爲這是一個不需回答的問題。如果我再進一步問你,你能把話說好嗎?你怎麼回答?會說和說好可不是一回事。(示課件)精練得當的語言,能使我們有效地和別人溝通;機智巧妙的語言,能幫助我們擺脫可能出現的尷尬局面;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愉悅我們的身心,活躍我們的生活。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第三組課文,語言的藝術(示課件)。在本組課文的學習中,我們將走近一些善於表達的人,看看他們是怎麼說話的?從中體會語言表達的藝術。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一個小孩子,楊氏之子(板書課題),齊讀,並理解意思。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請同學起來讀一讀課文。

2、你發現了本篇文章與我們前面學過的文章有什麼不同?

【設計意圖:認識文言文特點】

3、 師講解文言文的特點。

三、再讀課文,藉助註釋理解意思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理解意思。

3、學生讀一句,理解一句,並注意停頓。

4、師示課件,講解停頓,並重點指導以下兩個句子的理解。

(1)爲設果,果有楊梅。

示課件:( )爲( )設果。體會意思。

(2)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重點理解“家禽”。

5、集體讀課文,注意停頓。

四、深入理解文章含義。

1、找中心句。

2、找重點詞。

3、從哪裏能看出楊氏之子甚聰惠?學生自讀課文,找出來,並體會。

4、全班交流。

教師出示課件:

比較: 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改成:

如果( ),那麼( )。

體會楊氏之子語言的巧妙。

出示:應聲,感受楊氏之子的思維敏捷。

並進行師生對答,體會“應聲”意思。

五、背誦課文

學生齊背文章。

六、作業

1、蒐集《世說新語》中的小故事,讀一讀,體會意思。

2、熟練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9 楊氏之子 甚聰惠 孔君平

楊梅 孔雀

部編版語文《楊氏之子》的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容】

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我說一句話,看誰能說說是什麼意思。“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

生(沉思後,有同學舉手):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

師:剛纔我說的話和我們平時說的有什麼區別?

生:老師說的話比較簡練,我們平時說的話要複雜一些。

生:老師說的話不怎麼好懂,我們現在不這樣說。

師:像這樣的語言我們在以往的積累運用中也學過,誰能說一句給大家聽?

生: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3.溫故而知新。

師:像這樣的語言我們稱爲文言,用這樣的語言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文言文──楊氏之子(板書)。

二、一讀(讀正確)

師:這是我們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讀一讀,看看什麼感覺?

生:1.文章的句子很短,我感覺不怎麼好讀。2.有些句子不知道怎麼讀才能讀好。

師:說說哪個句子你不知道怎麼讀?

生:“孔指以示兒曰”這個句子我讀不好。

師:誰知道這句話該怎麼讀?(生嘗試,但讀得都不大正確。)

師:正確的讀法應該是這樣,孔/指以/示兒/曰。(生自由讀,齊讀。)爲什麼要這樣讀呢?一會兒你自己就明白了。誰來把文章讀給大家聽?(兩位學生讀)

師:剛纔這位同學讀的時候有兩個字和第一位同學讀得不一樣??

生:“爲設果”中的“爲”,李同學讀的是第四聲,而張同學讀的是第二聲。

師:哪個讀音正確呢?我們先看看這句話什麼意思。

生:“爲設果”就是孩子給孔君平擺上水果。

師:“爲”在做“給”的時候讀第四聲。還有一個字音他們讀得也不一樣。

生(踊躍):“兒應聲答曰”中的“應”,他們一個讀第一聲,一個讀第四聲。在這裏應該讀第四聲。

師:“兒應聲答曰”形容孩子回答速度很快。現在我們還經常這樣用。

三、二讀(讀明白)

師:同學們讀得很正確,也很流利,我相信你們還能讀懂。再讀課文,看看你讀懂了哪個字,哪個詞或者哪一句話?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在旁邊做個記號。

生:我讀懂了“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意思是,樑國有一個姓楊的孩子,非常聰明。

師:非常──聰明,這句話中沒有這兩個詞啊。

生(齊舉手):“甚”就是“非常”的意思,“聰惠”的意思是“聰明”。“惠”古代通“慧”。

師:哦,原來是這麼回事!我明白了。這裏的“惠”是個生字,你會寫麼?(生上臺演板,寫得很正確)

生:我看下面註釋知道了“孔君平詣其父”中,“詣”的意思是“拜見”。

師:好啊,看註釋是理解古文最簡便的方法之一!“詣”也是個生字,相信每個同學都會寫,在本子上寫一個,互相檢查檢查。

生:我讀懂了“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意思是我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鳥啊。

師:夫子在這裏指誰?(生:指孔君平)

師:把孔君平稱爲夫子,那──夫子就是指孔君平嗎?如果來的人不是孔君平,而是張君平、李君平,還能稱夫子麼?(生:能)

師(依然作思考狀):如果來的是阿姨呢?

生(略略思考):不能,因爲阿姨是女的。夫子一般指男的。

師(追問):如果來的是一個小男孩呢?

生(遲疑不敢作答):不行,因爲夫子好像指的是大人。

師:是的,夫子一般指年齡比較大的男士。

師:如果來的是一個沒有文化、不識字的老農,我們可以稱他爲夫子麼?(生不語)

師:我們來推測一下孔君平的身份。你認爲,他應該是一個怎樣的人?我相信你能從文中找到依據。

生:他應該是一個富人,從圖中我們看到他穿的衣服很華貴。

生:他應該是一個有學問的人,因爲他看到楊梅就把楊氏子的姓聯繫起來,而且還說這個孩子是“君”。這是對人的尊稱,能對一個小孩說“君”的,一定是一個有涵養的人。

生:這篇文章選自《世說新語》,這本書是寫士大夫階層的事情。

師:是啊,士大夫階層都是爲官之人,都是有文化的人,那麼他們的朋友也一定是有學問的人。所以,可以稱爲夫子。再比如孔子我們就稱爲──(生齊:孔夫子)孟子──(生:孟夫子)

師:同學們還有沒有不理解的地方麼?

生:楊氏是一個人的名字麼?

師:有誰來回答這個問題?(生沉默,繼而又搖頭。)

師:這裏的楊是人的姓,而“氏”有兩個意思。(師出示)(1)在有特長或者有身份的人的姓或者姓名後面加“氏”表示尊重。(2)舊時放在婦女父姓或夫姓的後面稱呼已婚婦女。

師:讀一讀,在這個句子中,你該選擇哪一種意思呢?

生:選擇第一種。

生:爲什麼“父不在,乃呼兒出”?這個孩子才九歲,怎麼能照顧客人呢?怎麼不叫他的媽媽出來呢?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誰能解答?

生:因爲他媽媽和他爸爸一起出去了,都不在家。

師:同學們推測了很多種孩子出面招待客人的原因。在我國古代,重男輕女,只有男人算是人,女人是不算是人的。所以迎接客人都是男人的事情,兒子再小也是男人,也要出來招待客人。母親呢?只能呆在後堂,只有丈夫、孩子請她出來見客人的時候她才能出來。(學生驚訝,然後又問了幾個字的意思,很快就得到了解答)

師:既然大家都懂了,誰能把這篇文章的意思講一講?(學生自由說)

四、三讀(品味語言的精妙)

師:同學們,在這篇課文中有兩個句子很精妙。你們知道是哪兩句麼?

生:“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這兩句話很精妙,一般人說不出來。

師:看來大家都同意他的說法,但是這兩句話精妙在什麼地方呢?

生:楊氏子姓楊,楊梅的第一個字也是楊。所以,孔君平就和孩子開玩笑:此是君家果。就好像說楊梅是楊氏子的弟弟一樣。

生:楊氏之子明白了孔君平的意思。馬上也拿孔君平的姓氏和孔雀連起來說。

師:對呀,這在兵法上就叫以其人之道──(生齊:還治其人之身。)

師:所以,課文中這樣稱讚這個孩子──(生齊:甚聰惠。)

五、四讀(讀出古文的味道)

師:同學們,讀古文不僅要讀正確、讀流利、讀明白,還要讀出古文的味道!自己試一試,品味品味古文該怎麼讀?(學生自由讀,有的還搖頭晃腦,很可愛)

師:如果配上音樂,那種感覺會更美。先聽一遍,想想該從哪個地方開始你的朗讀。

師:再聽一遍,然後自己試着跟着音樂朗讀。

師:誰願意配樂讀給大家聽?

(生踊躍舉手,一生讀,雖然與音樂還不怎麼吻合,但學生讀得津津有味。又一生站起來要求朗讀課文,在音樂中讀得很投入、很美。全班掌聲)

師:讀得真好!這個小故事簡單、有趣,我相信,我們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把它背下來。

(學生情緒很高,還沒等教師把要求說完,琅琅的背誦聲已經響起。)

六、五讀(理解中學習運用)

師:同學們在讀書學習的過程中肯定已經發現了一個問題:在這一篇文章中有一些詞我們現在很少使用,或者有的根本就不用,你能找到這些詞語麼?

(學生認真讀課文,畫出“詣”“乃”“兒”“曰”“氏”“之”“其”幾個字。)

師:這些字的意思同學們都懂了,我相信你們也很想試着用一用。看這幾句話:(教師出示)1.這是你家的小貓。2.我班的張月十分聰明。3.一個學生說:李娟,你的家在哪裏?請同學們選擇其中一句試着說說。

生:我說第一句,這是君家貓。(生笑,一生舉手,教師示意他站起來說)

生:這乃君家貓。

師(讚許):其實,“這”在古文中常常用“此”表示。“你”也常常用“爾”來替代。(板書“此”“爾”)所以,這句話還可以怎麼說?

生(踊躍):此乃君(爾)家貓。

師:第二句呢?

生:我班張月甚聰慧。

師:“我”在古文中還有一種說法,有人知道麼?(生搖頭)“我”在古文中通常稱“吾”。(板書“吾”)那麼這句話就可以說成──

生(齊):吾班張月甚聰慧。

師:第三句好像要有點難度哦!

生:一生曰:李娟,君家在哪裏?

師:“在哪裏”在古文中經常說成是“安在”“何在”。如果換成這兩個詞,這句話又該怎麼說呢?

生:一生曰:李娟,爾家安在?或李娟,君家何在?

師:如果把“一個學生說”改爲“一個孩子問”呢?(生自由回答:一兒曰)

師(讚賞):學得不僅牢固,而且靈活。真好!同學們,古文就是這麼有意思,課後找一篇自己感興趣的古文讀一讀,我相信你們會有更多發現。

部編版語文《楊氏之子》的教學設計 篇11

一、教材簡析

本文出自六朝志人小說《世說新語》,該書是我國第一部志人小說,在中國古典小說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這篇文言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階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它雖然篇幅短小,但故事風趣睿智,語言靈動,人物鮮活。通過記敘楊氏之子在招待客人時機敏而巧妙地應答,不僅使一個聰慧機智的楊氏之子的形象躍然紙上,而且文言文語言的簡要與精當也得到清晰地凸顯。

二、教學目標

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根據註釋理解詞句,瞭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感受文言文的韻味。

三、教學重難點

讀懂全文,感受楊氏之子應答的巧妙聰慧。

四、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相關背景資料,課件

學生準備:查找、收集有關《世說新語》及劉義慶的資料。

五、教學時間

1課時

六、課前談話

我們每天都在用語言與人交流溝通,說到語言,我國古代言語非常精練、簡潔,例如以前我們學到過的子曰:(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2)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古文中“曰”就是說的意思(2)“我”在文言文中讀什麼?(吾)那“吾等”就是?(我們)(3)那麼你怎樣講?(汝)你們該怎樣講呢?(汝等)。(4)問你吃過飯了嗎?可以說?飯否。(5)很好很好可以怎麼說?善哉善哉。(6)如果想表達一個小孩子可以好好教誨、培養的意思可以說?孺子可教也

師評價:汝等小時了了,大必成器也

七、教學過程

(一)活引話題,激發興趣:

1、剛纔我們說到的語言稱爲文言,以文言寫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選自《世說新語》的文言文——楊氏之子(板書)

2、讀題,解題。“氏”指對有身份有地位人家的尊稱,“楊氏”可以解釋爲楊家,“楊氏之子”意思是姓楊人家的兒子。老師姓竺,在古代就是——那你就是——(指2個不同性別的學生回答。)

(二)反覆朗讀,感悟添趣

1、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板書:文言文),文言文中每個字或詞也許包含豐富的意思,在朗讀上和白話文也有很多不同之處,先聽老師怎麼讀出古文的韻味,在哪些地方做了停頓,請你用停頓線在文中做上記號。

2、校對。你的停頓記號做對了嗎?校對、修整好了就趕緊也學着老師的樣子把字音讀正確,注意停頓把課文讀出味道來。

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爲/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3、檢查,開火車讀——正音——請同學幫助讀。評價:注意了停頓,如果能用氣息把詞語連起來會更有古文的味道。

(1)着重強調以下字的讀音:爲應(多音字,讀第四聲)

(2)引導學生讀準停頓:家禽

(平時的家禽指的是?這裏的家禽意思是?這裏的“家”和“禽”各自獨立表達意思,因此要停頓。齊讀句子)

(3)連起來讀——齊讀

4、那楊氏子何許人也?課文中怎麼介紹的?出示句子: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1)讀句理解意思。

(2)你是怎麼知道的?看註釋理解意思是學習古文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板書:註釋

5、剩下的四句話,請同學們一邊讀句子一邊藉助註釋來理解意思。

6、檢查,你們讀懂哪些句子的意思啦?一句也行。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句子,理解意思。

7、現在老師來說意思,你們讀準這句話好嗎?

8、增加點難度,我們用對歌的形式來讀課文吧!怎麼對呢?請男生問,女生來答。楊氏子何許人也?爲何設果?孔如何曰?兒又如何曰?

9、現在我們配上舒緩的音樂再來讀課文,把古文的韻味讀出來。

10、

(三)咬文嚼字,探究生趣

1、後人讀這篇古文,認爲最精彩、吸引人的是楊氏子與孔君平的對話。出示對話,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你讀懂他們兩人的話外之意了嗎?

2、楊氏之子也巧用姓氏作答,讓我們來讀讀這精妙的回答。師生對話——男女生對話

3、楊氏子的話外之意使孔君平無言以對,心中不得不承認: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齊讀

4、從對話中,你們還從哪裏看出楊氏子甚聰慧?應聲可見他反應敏捷?還可以換成什麼詞?你們能否應聲答老師的話?師生直接對答兩人對話——

5、惠是通假字,跟智慧的慧是一個意思。那課文爲什麼不直接用智慧的慧呢?老師在課前查了《辭海》,《辭海》中“惠”主要有這麼3層意思:1、仁慈2、柔順3、跟“慧”相通,意思是聰明。仁慈、柔順合起來就是說有禮貌、有教養,說話做事得體,那你們還從哪些詞句看出來楊氏子有禮貌、有教養?(未設果、夫子、未聞:去掉未聞比較讀)

6、妙哉妙哉,楊氏子迅速巧妙地婉轉應答使孔君平不得不歎服——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7、小練筆:當然孔君平也絕非凡人,後來官至爲九卿之一的廷尉———掌管國家的刑法,他知道低估了楊氏子了。如果你是孔君平,會誇怎麼楊氏子?而聰慧的楊氏子而如何拱拱手謙虛地應答呢?可以學着古人或現在我們說話的樣子來寫寫他們之間的對話嗎?

課件出示:孔君平笑曰:“____________。”

兒拱手答曰:“____________。”

8、交流:展示白話文和古文兩組對話,在對比中進一步感受到文言文精煉、簡潔的特點。

9、小結:這楊氏之子思維之敏捷,言語之巧妙,讓人回味無窮!

(四)熟讀成誦,課外延趣

1、課文只有短短5句話,僅僅55個字,卻包含了這樣豐富的內容,這麼有趣的故事,能把它背下來嗎?指名背1個——你怎麼背出來的?(多讀、抓住關鍵詞,理解了背)指名背2個——齊背

2、《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寫的《世說新語》。在這部書中,像這樣生動睿智的故事還有很多,例如:詠雪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3、希望課後同學們多讀些古文,蒐集一些精妙的語言,如諺語、幽默故事、古今笑話、廣告詞、對聯歇後語等,和同學們交流交流。也可以收集相聲、評書或影視劇的精彩對白,試着演一演,我們一起來開展一次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

(六)板書設計

文言文10楊氏之子楊梅

簡練孔君平孔

部編版語文《楊氏之子》的教學設計 篇12

學習目標:

1、通過課前預習,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

2、朗讀課文,有節奏地朗讀課文,讀出楊氏之子的聰慧。

3、能說出課文的意思,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產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評價設計:

1、目標1通過課前預習、課上檢查瞭解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全班100%的學生完成。

2、目標2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教師點撥、讀悟結合、課堂觀察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使全班100%的學生能夠熟讀,85%以上的同學達到有感情的朗讀。

3、目標3通過教師點撥、師生交流、課堂觀察的方式檢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至於產生學習古文的興趣,要通過課下的閱讀課等蘭檢測。

教學重點:

1.能理解課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讀。

2.能在生活中運用精妙語言。

教學難點體會語言的巧妙性。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過程預設: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有這麼多的老師來和我們一起上課,你們高興嗎?是的,怪不得古人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今天我們這麼多人一起學習,你一定會學到許多有用的知識的。

剛纔我們的交流中,這兩句話是與我們平時的表達方式不一樣的。(多媒體出示兩句話、齊讀)像這樣的語言,我們知道是古人的表達方法,所以我們把它叫做古文,也叫文言文。(板書文言文)它是我們祖國語言文字寶庫中的一筆巨大財富。南北朝時期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就是非常著名的一部文言文著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篇《楊氏之子》(板書課題)齊讀

二、讀課文,初識文言文味道

先來看看這個故事吧(多媒體出示白話文楊氏之子)

古時候,樑國楊家有個孩子,才九歲,很聰明。孔君平去拜見他的父親,他父親不在,就把孩子叫出來。楊家孩子爲他擺設了果品,果品中有楊梅。孔君平指着楊梅讓楊家孩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楊家孩子馬上回答說:“從來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這是我們平時的說話方式,是現代文,我們也叫他白話文。這個故事到了劉義慶的筆下,就變成了(多媒體出示文言文楊氏之子)

樑國楊氏之子九歲,甚聰慧。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爲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你覺得相對於白話文而言,文言文有什麼特點?

2、解釋課題

聽了這個故事的兩個版本,我想你應該知道題目是什麼意思了吧,誰來說說?(姓楊人家的兒子)

課文中的小孩姓楊是楊氏之子,你姓什麼?

3、初學課文

朱熹說過“: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也是讀古文的訣竅,讓我們用心地讀這篇文章,注意讀準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同學們都讀得很認真,課文中的字音都讀準了嗎?老師來檢查一下。(課件出示)

字音都讀準了,課文肯定能讀得更棒,是不是?(指名讀後,正音)

聽大家讀得那麼起勁,我也想讀了。古時候,誦讀詩文是一種很風雅的事,一卷在手,書聲朗朗。

聽我讀,想一想古文的朗讀特別要注意什麼?(師範讀)提示:停頓的地方可以把音拖得長一點;

大家試着讀一讀吧,當然還可以讀給你的同桌聽。(多媒體出示文章)停頓的地方可以把音拖得長一點;誰來讀給大家聽?重點指導:指名多人練習。來,想讀的一起讀吧。相信你們會比剛纔讀得更好。

三、熟讀課文,品味語句

大家讀得可真有韻味啊,不過,學習古文光會讀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重點來讀懂它。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請你再認真地讀一讀,體會一下楊氏之子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板書:甚聰慧)

請你再讀讀課文,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楊氏子甚聰惠?請把你的發現在文中做好批註

學生回答。

(課件出示)

比較句子: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爲設果,果有楊梅。”你怎麼知道是楊氏之子爲孔君平設果呢?引導學生明白聯繫上下文理解,並隨機理解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教師做積極地評價,並隨機指出學習古文的方法(看註釋、聯繫上下文、查找資料書、碰到難句反覆多讀幾遍、做批註)。

四、熟讀成誦

師:這麼聰惠又懂事的孩子,你們喜歡嗎?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注意讀出喜歡的感受,讀出古文的韻味,請幾個同學讀。(課件配樂)學到這裏,你能試着把這個故事背誦下來嗎?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誦的看着書朗讀。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楊氏之子》這篇文言文,知道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有看——註釋、聯繫——上下文、查找——資料書、遇到難句——反覆多讀幾遍、還讀不懂的——做批註。相信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中,也能用上這些方法,去讀懂其它的古文,是不是?

五、總結

我們的母語漢語言有着無窮的魅力,有“口吐金蘭”的語言香氣,有“脣槍舌戰”的語言戰爭,有“妙筆生花”的語言表達,有“舌戰羣雄”的語言典故,語言的藝術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增添許多樂趣。同樣的意思,不同的表達方式,效果也會大相徑庭。孩子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不僅能夠感受到語言魅力所散發出來的光彩,而且能夠運用語言的藝術,就讓語言的美麗伴隨我們繼續語文的學習之旅吧!下課,謝謝孩子們!

附:板書:

語言的藝術楊氏之子

聰惠(智慧)

楊家小兒孔君平

看註釋

楊梅孔雀

課外擴展

《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依內容可分爲“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類,(先分上,中,下三卷),每類有若干則故事,全書共有一千二百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由此可見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的訴求及特性。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後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書中所載均屬歷史上實有的人物,但他們的言論或故事則有一部分出於傳聞,不盡符合史實。此書中相當多的篇幅系雜採衆書而成。如《規箴》﹑《賢媛》等篇所載個別西漢人物的故事,採自《史記》和《漢書》。其他部分也多采自於前人的記載。一些晉宋人物間的故事,如《言語篇》記謝靈運和孔淳之的對話等則因這些人物與劉義慶同時而稍早,可能採自當時的傳聞。被魯迅先生稱爲:“一部名士底的教科書”。

教學重難點

1.認識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結合註釋,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簡約的特點。

3.緊扣重點詞句,感悟楊氏之子的“甚聰惠”,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體會字裏行間濃郁的生活情趣。

研讀全文,理解意思

1、學習文言文光會讀,還不行,還要弄懂字裏行間的意思才行。

你們覺得可用哪些好方法來讀懂文言文呢?(相機板書:看註釋、查工具書)那這篇課文到底講了楊氏子的什麼事呢?請同學們試着用上這些方法讀讀課文。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請做上記號,待會兒一起來交流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反饋。

(一)理解“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1、句意:“樑國有一個姓楊的孩子才九歲,非常聰明。”出示“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師:你讀懂了楊氏子的年齡只有九歲,比大家還要小,對不?(板書:聰惠)。“聰”的意思是——聰明,“惠”的意思是——智慧。(板書:智慧)

生:“惠”是通假字,通“慧”。你從哪兒看出來的?(看註釋)(課件)師講述通假字的原因。

2、師:你說的“非常”是文中哪個字的意思?(甚)。我們班這位女同學非常可愛,可以說是——甚可愛;她朗讀的聲音非常動聽——。這位男同學長得非常非常非常帥——甚帥。

3、指名讀。

師評:一個“甚”字將楊氏子的聰慧表現得淋漓盡致。

師評:你不僅讀出了楊氏子的聰明,還讀出了內心對他的的喜愛。(板書:楊氏子)

(二)研讀: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1、師:故事中除了楊氏子,還有一個人物是誰?(板書:孔君平)知道孔君平是誰嗎?

(師插入孔君平的資料齊讀,豐富課堂內容)是當時的庭尉,相當於現在的法庭庭長。孔君平來幹什麼呀?(生: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他的父親不在家,就把兒子叫出來。)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2、哪個字的意思是“就”?“乃”(就,於是)。那“詣”字的意思是?(拜見)其:他。

3、師:你來讀讀,你讀明白了什麼?(可追問:兩家關係怎麼樣)(孔君平經常來楊家玩,彼此比較熟悉)從哪兒看出來?爲什麼?

師評:你不僅讀懂了字面的意思,還讀出了句子的內涵。

小結:讓一個九歲的孩子出來接待客人,足見這個孩子也真了不起啊。齊讀。

(三)研讀:“爲設果,果有楊梅。”

1、父親的老朋友來了,恰巧父親又不在家,那楊氏子是怎麼接待客人的呢?出示課件齊讀。

(生:楊氏子爲孔君平擺出水果,水果中有楊梅。)

師:這裏並沒有寫是楊氏子爲孔君平設果,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因爲上一句講了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所以應該是楊氏子爲孔君平設果。

師:這是待客之道。你真會讀書!文言文的語言表達十分精練,表達的時候跟我們現代文可不一樣,像這一句就省略了主語,叫承前省略。理解的時候我們就要聯繫上下文的意思作一些補充。這種方法我們現在也經常在用,叫(板書:聯繫上下文)

2、師:從這句話中,你還可以讀出什麼?(生:楊氏子熱情招待客人,)哪裏看出來?

師:嗯,客人來了,趕緊端出水果。端出多少水果?就一種嗎?哪裏看出來?

評:說得太好了。楊氏子真是熱情好客的孩子,端出了好多的水果。

讀一讀。

評:從你的神情中,我分明看到了一個熱情好客的楊氏子。

(四)品讀: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過渡:一個熱情好客的楊氏子不由讓孔君平心生喜愛之情。現在又見“果有楊梅”,於是——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生——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1.齊讀。他們之間在說些什麼呢?誰來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

生:孔君平指着楊梅給楊家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楊氏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有聽說過孔雀是您家的鳥。”

師評:說得真好。能具體說說哪些字的意思嗎?

理解:“曰” “此”。“應聲”“未聞” “夫子”

誰還會說。

(五)體會巧妙

A、理解孔君平的話

1、你聽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嗎?(可追問:爲什麼單單指着楊梅說,不說其它水果呢)

生:孔君平拿楊梅和楊家的姓開玩笑,說楊梅是楊家的孩子。評:你真會聽話。

生:孔君平是要誘導楊氏子(楊梅和楊氏子是一家人)。

(板書:楊梅楊家果)

2、師:你真聰明,一下就聽明白了。可是這麼巧妙的弦外之音楊氏子聽出來了嗎?(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楊氏子也拿孔君平的姓反駁)

師:這一招在兵法上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板書:孔雀——孔家禽

3、再自由讀讀。想想楊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麼呢?可以藉助板書來說說。(如果說楊梅是我楊家的果,那麼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鳥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那麼楊梅又怎麼會是我家的果呢?)

評:楊氏子不但會聽,還會挺會說。

B、理解楊氏子的回答

1、如果孔君平這樣跟你開玩笑,你會如何回答?(生答)老師擔心你這樣回答可能會氣走客人哦。

師:比比和楊氏之子的回答有什麼不同呢?

教學目標

文言文是我國古代優秀文化寶庫中的一朵絢麗燦爛的奇葩。它文字簡約,卻理寓其中,意義深遠;它語言凝練,卻不失形象生動。《楊氏之子》正是這樣一篇文言文。它以精練的筆觸,勾勒出一個機敏善對的九歲男孩形象。首句總領全篇,“甚聰惠”實爲文眼,統照全文。後四句敘事,詳寫楊氏之子的“設果”與“應答”,凸顯“聰惠”之內涵。全篇情節簡單,人物巧妙逗笑,頗具詼諧情調。

本文是高年級學生接觸的首篇文言文,又編入“語言藝術”的主題單元。它猶如在孩子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鋪開了一條通道,讓他們穿越時空隧道,走近歷史先賢,在閱讀與思考中汲取古代優秀文化的精髓,這將爲他們進一步瞭解祖國文化打下基礎,並對其一生文化素養的積澱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