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人談讀書》教學反思精選7篇

本文已影響 2.22W人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上冊語文《古人談讀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人談讀書》教學反思精選7篇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人談讀書》教學反思1

《古人談讀書》一課,選擇了《論語》中三句關於讀書的名言和朱熹的《訓學齋規》中關於讀書的名句。本課選取的兩篇都是文言文,執教本課後,我感覺自己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讀爲主,以讀促悟

文言文和現代漢語的距離很大。五年級的小學生理解文言文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在課上是這樣來安排的:首先讓學生藉助漢語拼音把課文讀正確,不強調讓學生讀流利,因爲學生在沒有理解每句話的意思的時候是不可能把語句讀流利的。接下來,我引導學生邊讀課文,邊對照註釋,理解每句話中關鍵詞的意思。

在教學中,我還通過抓重點詞句,通過理解重點詞句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在拓展環節,我引導學生把視線延伸到課外,收集了一些《論語》的其他幾則名言,讓學生進行積累。

二、小組交流,合作學習

先讓學生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嘗試着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然後在小組中進行交流。我的意圖是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上遇到了困難的時候,只有藉助集體的力量才能夠事半功倍地解決困難,獲取更多的知識。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我進行巡視並適時地予以指導,這樣又凸顯了老師的主導地位。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失誤是沒有充分利用課堂上出現的突發性教學資源。這些突發性的'教學資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爲自己的忽視大大降低了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再就是對課堂上動態的生成的處理預設不夠。不過就算是這樣,學生出現了意想不到,甚至奇怪荒謬的答案,教師也不能發火,而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想一想,只有師生和諧,纔會產生好的教學效果。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人談讀書》教學反思2

謝老師教授的《古人談讀書》學習目標設置合理,符合溫州市小學各學科教學常規中的要求。課堂中重難點清晰,課上着重落實了重難點。本課首先通過篇章頁的蘇軾名言導入,切合主題。教學過程教學思路清晰,體現“以學爲主”,讓學生由充裕的學的'過程,突出學生“聽說讀寫”等語言要素實踐活動。

本課教學板塊清晰,謝老師設計了三個學習活動。活動一通過學生自學課文,自主學習生字詞,藉助註釋讀懂課文。活動二誦讀古文,讓學生通過自讀、同桌互讀、齊讀等多種不同方式練習誦讀,充分給學生練習誦讀古文的時間。活動三學習並背誦第一則古文。讓學生先自主學習第一則古文,老師再指導釋疑。通過詞句填空、根據意思背句子等方式,幫助學生背誦第一則古文。三個活動設計合理,難度層層遞進。有效幫助學生學習古文、理解古文、背誦古文。

課堂中,謝老師在第一個活動學習生字詞模塊中花費的時間過長,導致後面的幾個活動時間緊張。生字詞部分學生因爲課前有做預習,掌握較好,所以該部分可以不做重點教學,給後面的朗誦古文多留點時間。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人談讀書》教學反思3

本課中的三篇文言文都比較符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文中所蘊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給學生以積極的引導,我在教學時也是緊緊圍繞這一特點進行的。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二者差別較大,小學生對文言文接觸得又少,能做到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所以我把指導學生朗讀、背誦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點。課文所寫的內容和其中蘊含的道理並不難理解,難就難在如何讓學生讀懂每句話的意思,只有弄清每句話的意思,才能正確地斷句,才能把句子讀通順。我在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其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另外,我在教學中還注意了以下問題。

一、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疏通文義的環節,我讓學生反覆讀課文,根據註釋初步理解字詞和每句話的意思,學生如有不懂的地方,我再進行必要的點撥,使學生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讀懂全文。

二、充分發揮範讀的重要作用。教師範讀課文的作用不可小覷,範讀文言文尤爲重要。第一遍要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起到感染學生的作用;第二遍一定要讓學生注意斷詞斷句。

三、注重小組討論交流。小組合作探究是一種較實用的教學方法,我在教學中也經常嘗試運用。教學本課時我主要運用這種方法讓學生去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揣摩文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從學生們的表現來看,這次嘗試是很成功的。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人談讀書》教學反思4

今天朱老師先上了第25課。

首先,朱老師讓學生觀察課文的不同之處。這篇課文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選自《論語》的三則關於讀書的語錄,第二部分是朱熹談讀書,第三部分是曾國藩談讀書。

一、簡單學習第一部分:朗讀正音。

論語中的語錄是學生耳熟能詳的,朱老師沒有重點學習,讓學生讀後,老師進行正音。比如“知”同“智”,是一個通假字,簡單介紹通假字;“識”讀zhì,是記住的意思。重點學習第二、三部分。

二、重點學習第二部分:以讀促講,生生互學。

1、簡介作者。朱老師簡單介紹了朱熹的生平,根據作者所處的年代,從而發現他的文章接近白話文,他寫有不少關於讀書方法的文章。

2、多形式的朗讀。文言文的學習,教師的範讀很重要。朱老師先範讀,讓學生一句句跟讀;再完整示範,請學生關注停頓和輕重音,再請學生模仿着老師的樣子完整地讀;最後拿起書本齊讀。朗讀指導有坡度,在老師的範讀中拉近學生與古詩文之間的距離,以讀促講。

(在我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對於一年級的學生,朗讀示範也非常重要。我也會讓學生仔細聽老師的停頓、重音,請小老師來模仿,來帶大家讀,引導學生去發現,比老師機械地強調要有效得多,也會把學生教聰明,這就是以讀促講的效益所在吧,語文課堂就應該書聲琅琅。)

3、學生相互答疑解惑。讀完後,朱老師拋出兩個開放的問題:

①你有什麼地方沒有讀懂?

②你讀懂了什麼?這兩個問題看似簡單隨意,但卻設計高明。先讓學生學會一邊讀書,一邊思考,勇敢提出自己的問題;再讓另一些讀懂了的學生來答疑解惑,老師僅僅是稍作糾正和引導。朱老師曾說,讓學生來教學生,比老師教得更有效。確實如此,在這兩個問題的深入過程中,學生提出的問題,都被其他同學相繼解答。

(這是一個對新老師而言學得來的地方,在課堂上多神祕地問幾個“你有什麼發現嗎?”瞬間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思考起來。比如我在教《天地人》一課時,把“你、我、他”放在一起,把“你、他”二字標紅,讓學生去發現,他們會發現這兩個字都有單人旁,都和人有關;再將“他、地”二字放在一起時,學生髮現這兩個字都有“也”字,但左邊的部分不同,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偏旁,來理解字義,來進行有效的識字辯字。)

4、熟讀成誦,深入理解。在課堂上,通過反覆的'朗讀和交流答疑,老師藉助填空的方式,幫助學生高效地積累。

接着,朱老師再引導學生髮現:古人寫文章時,有沒有用到什麼特殊的句子?學生隨即發現反問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朱老師讓學生嘗試改成陳述句,學生改得非常出彩,如:“心既到矣,眼口皆到。”“心既到矣,眼口必到。”等。

最後,朱老師問:爲什麼說“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請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和經歷來說一說。在這裏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古人所談的讀書道理更深入學生的內心。

三、學習第三部分:創設情境,抓住核心問題。

1、簡介曾國藩。

2、教師範讀,學生多形式朗讀。

3、掃除疑難詞句,在情境中理解深意。“蓋”這個字是語氣詞,表示開始說話。最難讀的是“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其中舉了兩個例子:河伯觀海、井底之蛙。朱老師請學生和自己互動,以對話的形式演一演這兩個故事。這是課堂最靈動的地方,學生投入情境中,更明白了什麼是“沒有見識的人”。

4、抓住核心,來提問題。這裏,是老師由扶到放的過程,也是體現課堂生長性的地方。朱老師在教學第二部分時,提出“爲什麼說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在這裏,老師引導學生模仿着對這一部分的內容提出一個核心的問題。這個問題是給水平較高的小朋友準備的。學生果然抓住了最後一句關鍵句,問“爲什麼此三者缺一不可?”給這節課留下一個完美的問號。

(在課堂上,我也常會學生:我爲什麼要這樣做啊?你們覺得老師爲什麼用這個顏色來寫?等問題,這些問題,會讓學生轉換角色,體會作者的行文思路,體會老師的設計思路,從而鍛鍊邏輯思維能力。)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人談讀書》教學反思5

馬老師教的《古人談讀書》這節課的教學有兩個突出優點:

一、老師善於鼓勵和表揚學生。馬老師語言幽默風趣,整堂課氛圍輕鬆、愉快,這一點大家都看到了聽到了。老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和看法。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成功都給予充分欣賞和關注,以激勵性的語言、鼓舞、喚醒學生主動參與的信心,因而本節課學生學習興趣濃,師生配合默契。

二、用抓重點段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累、感受、體驗語言意韻美和形式美,學會讀書落實這個教學難點和重點。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針對重點段,學生邊讀課文邊選擇,邊思考邊回答,通過對重點詞句的品味,自讀自悟,滲透了新課標最爲核心的“以人爲本”的理念,引導學生掌握運用論據論證論點的方法。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人談讀書》教學反思6

成功之處

1.朱熹說:“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提出學生應“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因此,小學文言文教學應以誦讀爲主。

“課標”要求“考查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可見背誦不但是小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也是學習文言文的目標。背誦的方法有很多,前提是“讀”。本課採用多種形式的誦讀,以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可以指名讀、齊讀、表演讀、比賽讀等,在“熟讀”的最後就是“成誦”,學生自然而然地就背誦下來了,也爲以後的繼續學習打下了基礎。長期的'教學理論及實踐證明,背誦是學習的重要手段,尤其適用於古詩文的學習。在小學背誦過的詩文可能一生都不會忘記。

2.注重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指導及總結。第一課時學完第一部分後,學生對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已有初步瞭解,第二課時學習前先總結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第二、三部分,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讓學生更好地享受獲取知識的樂趣。

不足之處

1.沒有讓學生準備好必要的工具書,如《古漢語常用字典》等。

2.課前預習任務不明確,課前的預習很有必要,學生可以先熟悉課文,收集一些相關資料。

3.錯誤地以爲即使學生理解不了,只要讀熟、背誦下來,時間久了自然就理解了。而學生呢,卻不願意去理解字句,揣摩內容,甚至連註釋也懶得看。殊不知正是這種觀點作祟,使得學生背課文的效率很低,即使勉強記住,錯別字也很多。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人談讀書》教學反思7

《古人談讀書》是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也是一篇比較難理解的古文,這一課摘取了孔子、朱熹、曾國藩三位大家的讀書之論。《論語》中的三句名言,分別表達了“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默而識之,學而不厭”的讀書態度;朱熹的讀書方法爲心到、眼到、口到,特別強調了“心到”的重要性。曾國藩的讀書要訣爲“三有”,即文人讀書要有志氣、有見識、有恆心,並強調“三有”缺一不可。

一問:我是用什麼方法達到我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本文時,第一課時我帶領學生通讀全文,劃分節奏,在反覆、多種形式的讀中幫助學生解決生字的讀音及古文斷句問題,這也爲理解古文打下基礎;第二課時,我將重點放在對課文的解讀上,旨在引導學生理解古文的意思,從而學習三位大家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理解也是爲了幫助學生記憶,絕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就能達到成誦的地步。

二問:作業佈置是否兼顧到了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

理解、背誦這三篇古文是這課的重難點,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能在課堂上完成這兩個學習目標,但是少數基礎薄弱的同學依然需要在作業中鞏固知識點,所以我佈置了兩項基礎性的作業:

1、寫上這三篇古文的翻譯;

2、工整抄寫三篇古文。對於能力較強的同學,這兩項作業完成起來比較輕鬆,所以我又佈置他們課下蒐集其他古人優秀的'學習方法,已達到拓展積累的目的。

通過這一課的教授,我深刻意識到古文語感培養的重要性,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逐步逐層對學生進行古詩詞及文言文積累的培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