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高三試題

高三語文下學期第二次調研測試卷

本文已影響 1.07W人 

  【高三語文下學期第二次調研測試卷】

第Ⅰ卷(共36分)

高三語文下學期第二次調研測試卷

一、(15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題。

我的少年時代在閩贛交界的偏僻小鎮上度過。東邊,武夷山脈橫亙兩省之間,山重水迭;西邊, ,早已失去往日的喧囂。一條簡易的沙石路,由南而北穿過小鎮兩排(粗陋/粗鄙)的泥房子,蜿蜒於崇山峻嶺間。物質的一貧如洗,與精神桎梏相互糾纏。泥土房裏的生活,基本是一潭凝滯的死水。大多數夜晚,萬籟俱寂,偶爾傳來的夜車爬坡時的低吼聲,彷彿從地層深處升起,(搖曳/搖撼)着身下脆弱的牀板,驚擾了夢枕上的酣睡。似睡未睡之際,夜行人的腳步聲若遠若近,似有似無。微風拂過瓦楞, ;細雨滑落屋檐,像夜的呢喃。風聲鶴唳的夜晚,神思飄忽的夜晚,孕育了一顆(敏銳/敏感)而多情的心。

1.文中加點的詞語,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橫亙 山重水迭 B.桎梏 崇山峻嶺

C.凝滯 萬籟俱寂 D.酣睡 風聲鶴唳

2.依次選用文中括號裏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A.粗鄙 搖撼 敏銳 B.粗陋 搖曳 敏銳

C.粗鄙 搖曳 敏感 D.粗陋 搖撼 敏感

3.在文中兩處橫線上依次填入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廢弛的古驛道被亂草密林遮蔽 若號角吹響

B.亂草密林遮蔽了廢他的古驛道 若遠人輕喚

C.廢弛的古驛道被亂草密林遮蔽 若遠人輕喚

D.亂草密林遮蔽了廢弛的古驛道 若號角吹響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企業的激勵機制要讓人才實至名歸,既重視精神激勵,也最視物質激勵,要體現個人和企業發展的利益一致性原則。

B.當地居民透露,去年11月底警方攻入阿萊芒貧民窟之前,這裏的毒販就聞風而動,指使建築工人把下水道改造成了逃跑的通道。

C.正是在以“物慾”爲核心的傳統發展觀的驅使下,科技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高峯,人對自然的破壞也發展到無出其右的地步。

D.綿綿青山環抱如屏,萬竿翠竹,鬱鬱蔥蔥,鳥鳴葉間;一灣清水,碧波盪漾,魚翔淺底——絕美的景色讓我如癡如醉,久久難以釋懷。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項是

A.海防紀念館坐落在甬江北岸的招寶山南麓,分序廳、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廳六部分組成,由中科院院士、建築大師齊康教授負責總體設計。

B.當時,混血土著兒童被政府強行帶走並接受白人教育,他們被稱爲“被偷走的一代”,身心遭受極大的摧殘,生活在殘酷的環境下,飽受虐待與凌辱。

C.本輪比賽過後,“中超”迎來了一個半個月的間歇期,國安隊可以充分利用這段時間調整狀態,演練戰術,以期在最後幾輪比賽中迎頭趕上。

D.直到深夜,“村官”小王纔回到宿舍,一開門就見屋子裏燈火通明,老書記朱正孝和他的朋友任曉菲還坐在炕沿上,一邊聊天一邊寫着什麼。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說“清空”

吳調公

①古代文藝理論家曾經給文學作品特別是詩詞,劃分了許多風格範疇,豐富了人們的審美感受,揭示

了詩人的創作個性與作品的藝術特色。其中有許多風格,如雄渾、沖淡、豪放、沉着、飄逸等等,在人們

頭腦中大抵有個共同的清晰的認識。另外也還有一些在目前應用得很少,人們不太瞭解,而且含義較爲復

雜。“清空”就是其中之一。

②清空主要是指一種經過藝術陶冶,在題材概括上淘盡渣滓從而表現爲澄淨精純,在意境鑄造上突出

詩人的沖淡襟懷從而表現爲樸素自然的藝術特色。它說明作家立足之高和構思之深,表現爲畫面有餘味、脈絡婉轉諧和,但最主要的還是含蓄與自然的交織、峭拔與流轉的交織。

③清人戈載評論姜夔的幾句話,可以說明“清空”特色。“白石之詞,清氣盤空,如野雲孤飛,去留

無跡,其高遠峭拔之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清氣”,說明作品審美情趣高雅;“盤空”,說明作品的

想象、情思和韻味不僅橫溢太空,而且紆迴縈繞,竭盡曲折婉轉之美;“野雲孤飛”、“去留無跡”,說明作

品意趣超逸不凡,表達空靈自然;“高遠峭拔”,則說明取境之深、筆力之遒,饒有餘味,富於頓挫。

④怎樣纔算清空,怎樣便是背離清空呢?

⑤首先,從審美感受說,風格應該是幽深而不煩瑣。作爲清空風格的幽深,就是指舉重若輕地講出“人

人心中所有”但卻是“筆下所無”的話。而且幽深要與自然相結合,幽深的內容,要通過自然造化的形式

來表現。

⑥其次,從詩詞節奏來說,清空的風格往往是以靈動取勝,而與板重相背離。所謂靈動,不外指作品

節奏給人們以和諧流動的美感:感情富於曲折,而以質樸明快的語言出之;結構饒有層次,但卻統一在渾

然一氣的境界之中。流轉而不失之浮滑,律動和諧中包含着凝鍊的風度,甚至峭拔的格調。

⑦再次,從語感說,清空風格的詩詞,更多表現爲質樸玲瓏和瀟灑縱橫。錘鍊精工、雕鏤深刻、語氣

蟠曲的作品,往往表現爲邃密、峭拔、典雅、古奧的風格,它們的境界未始不綿密奇幻,但有的卻不免迷

茫艱澀;語言未始不精警遒煉,但有的卻失之詰屈聱牙,難以上口。而清空的作品則語言質樸,摒棄雕飾

之繁,“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⑧總的來說,清空的思想基礎,首先應該是具有高超、灑脫的情趣,像清風徐來,山泉汩汩。清空的

作品,其境界必有高度,不是“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那種高曠駿邁,也不是“乘風好去,長空萬里,

直下看山河”那樣的昂揚激盪。其特色是:秀勁中見挺拔,飄灑中寓沉着,優美中含有某些崇高因素。

(選自《文史知識》1984年第1期,有刪改)

6.根據文章②③兩段的內容,下列對“清空”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清空主要是指一種經過藝術陶冶,從而在題材概括上表現爲澄淨精純、意境塑造上具有樸素自然特點的藝術特色。

B.清空說明作家立足高、構思深,表現爲畫面有餘味、脈絡婉轉諧和,但最主要的是含蓄、自然、峭拔、流轉風格的相互交織。

C.清空具有審美情趣高雅,想象、情思和韻味橫溢太空,紆迴縈繞,竭盡曲折婉轉之美的特點。

D.作品意趣超逸不凡,表達空靈自然,取境深邃,筆力遒勁,餘味雋永,富於頓挫,都是清空的特點。

7.下列詩句,不符合“清空”特點的一項是

A.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揚州慢》)

B.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賈島《尋隱者不遇》)

C.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D.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錦瑟》)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雄渾、沖淡、豪放、飄逸、清空等都是古代文藝理論家給古代文學作品特別是詩詞劃分的風格範疇,

但人們對它們的瞭解程度不完全相同。

B.靈動不僅指作品節奏給人以和諧流動的美感,還指感情富於曲折而用質樸明快的語言表現出來、結構富有層次卻統一在渾然一氣的境界中。

C.錘鍊精工、雕鏤深刻、語氣蟠曲的作品,往往表現爲邃密、峭拔、典雅、古奧的風格,但這樣的作品有的不免境界迷茫艱澀,或語言詰屈聱牙。

D.本文圍繞“清空”展開論述,先闡明“清空”是什麼,再論述怎樣纔算“清空”,層次清晰;引用古人評價或詩詞,增強了說服力和表現力。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晉獻驪姬

劉向

驪姬者,驪戎之女,晉獻公之夫人也。初,獻公娶於齊,生秦穆夫人及太子申生,又娶二女於戎,生

公子重耳、夷吾。獻公伐驪戎,克之,獲驪姬以歸,生奚齊、卓子。

驪姬嬖於獻公,齊姜先死,公乃立驪姬以爲夫人。驪姬欲立奚齊,乃與弟謀逐太子與二公子。於是驪

姬乃說公曰:“曲沃,君之宗邑也;蒲與二屈,君之境也。不可以無主。無主,則開寇心。夫寇生其心,

民慢其政,國之患也。若使太子主曲沃,二公子主蒲與二屈,則可以威民而懼寇矣。”遂使太子居曲沃,

重耳居蒲,夷吾居二屈。

驪姬既遠太子,乃夜泣。公問其故,對曰:“吾聞申生爲人,甚好仁而強,甚寬惠而慈於民,今謂君

惑於我,必亂國,無乃以國民之故,行強於君,君未終命而歿,君其奈何?胡不殺我,無以一妾亂百姓。”

公曰:“惠其民而不惠其父乎?”驪姬曰:“爲民與爲父異。夫殺君利民,民孰不戴。雖其愛君,欲不勝也。

君不早圖,禍且及矣。”公懼曰:“奈何而可?”驪姬曰:“君何不老而授之政。彼得政而治之,殆將釋君乎?”

公曰:“不可,吾將圖之。”由此疑太子。驪姬乃使人以公命告太子曰:“君夢見齊姜,亟往祀焉。”申生祭

於曲沃,歸福①於絳,公田不在,驪姬受福,乃置鴆於酒,施毒於脯。公至,召申生將胙②。驪姬曰:“食

自外來,不可不試也。”覆酒於地,地墳,申生恐而出。驪姬與犬,犬死;飲小臣,小臣死之。驪姬乃仰

天叩心而泣,見中生哭曰:“嗟乎!國,子之國,子何遲爲?君有父恩i忍之,況國人乎?弒父以求利人,孰

利之?”獻公使人謂太子曰:“爾其圖之。”太傅裏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則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若

入而自明則驪姬死吾君不安。”遂自經於新城廟。

公遂殺少傅杜原款。使閹楚刺重耳,重耳奔狄。使賈華刺夷吾,夷吾奔樑。盡逐羣公子,乃立奚齊。

獻公卒,奚齊立,裏克殺之。卓子立,又殺之。乃戮驪姬,鞭而殺之。

(選自劉向《列女傳》卷七,有刪節)

[注]①歸福,奉獻祭肉。②胙:祭祀時用的肉。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A.驪姬既遠太子 遠:使……遠離

B.吾將圖之 圖:謀劃

C.公田不在 田:通“畋”,打獵

D.遂自經於新城廟 經:經過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則可以威民而懼寇矣 有如此之勢,而爲秦人積威之所劫

B.今謂君惑於我 此非曹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C.禍且及矣 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

D.驪姬乃使人以公命告太子日 斧斤以時人山林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太傅裏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則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若入而自明/則驪姬死/吾君不安

B.太傅裏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則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若入而自明則驪姬死吾君/不安

C.太傅裏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則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若入而自明/則驪姬死/吾君不安

D.太傅裏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則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若入而自明/則驪姬死吾君/不安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驪姬勸說獻公讓申生鎮守曲沃,讓重耳鎮守蒲城,讓夷吾鎮守二屈,其真實目的並非加強宗邑和邊境的防守,而是爲立奚齊爲太子創造條件。

B.驪姬是一個性格複雜的女人。對太子申生爲人評價的言辭,顯示了她的險惡用心;勸獻公爲防止國家混亂而殺死她,又表明她能爲國家大局着想。

C.在獻公對太子起疑心之後,驪姬欺騙太子祭祀母親齊姜,並藉機下毒陷害太子。由於太子忠厚,沒有親自前去辯白,她的詭計終於得逞。

D.驪姬工於心計,她的陰謀在精心設計下一步一步得到了實現,但這不僅讓晉國付出了極其沉重的代價,也給自己與兒子招來了殺身之禍。

第Ⅱ卷(共1 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無主,則開寇心。夫寇生其心,民慢其政,國之患也。(5分)

(2)無乃以國民之故,行強於君,君未終命而歿,君其奈何?(5分)

1 4.閱讀下面的唐詩,回答問題。(8分)

遊棲霞寺

李建勳

養花天氣近平分①,瘦馬來敲白下②門。

曉色未開山意遠,春容猶淡月華昏。

琅琊④冷落存遺蹟,籬舍稀疏帶舊村。

此地幾經人聚散,只今王謝獨名存。

[注]①平分:春分節氣。②白下:南京的別稱。③琅琊:六朝時南京設琅琊郡。

(1)中間兩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在詩中有什麼作用?(4分)

(2)尾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4分)

1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孔子主張爲政者必須立身端正,這樣才能順利推行政令。正如《論語•子語》所言:“其身正,不

令而行; , 。”

(2)劉禹錫在《陋室銘》中用“ , ”寫出了陋室環境的清靜和自己生活的安適。

(3)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辛棄疾用“ , ”兩句來讚歎劉裕北伐的赫赫戰功。

五、(12分)

16.閱讀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傳統文化的作用,不超過50字。(4分)

傳統文化中蘊涵着中國古代優秀的思想理念,突出的一點便是中庸和諧的觀念。儒家思想強調“禮之

用,和爲貴”,道家倡導“天人合一”,這些思想是中國目前建設和諧社會的豐富理論資源。傳統文化倡的

人生價值觀、人格境界論,比如《大學》《中庸》這些經典中的人格境界,可以爲我們重建道德觀念提供

深層的學術滋養。傳統文化體現出來的開放、包容精神,將有助於中華文明更好地融入世界文明,使世界

文明趨於多元化。

17.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後面的題目。(4分)

舉凡高明的創作,無論音樂、繪畫,還是戲劇,無不有出處,無不來自對經典的觀照。我們的戲曲藝術教育一定要重視對傳統的學習與繼承。 ,才能真正領悟到前輩表演藝術家的精髓:通過復排《長歌行》,我們體味到了刁光覃性格把握的精到;在復排《雷雨》的過程中,我們看

到了情感表現細膩的蘇民;鄭榕舞臺表演沉穩,是我們在復排《茶館》時瞭解的。

(1)請在橫線上填上恰當的內容,使上下文語意連貫,銜接緊密。(2分)

(2)修改畫波浪線處標序號的兩個句子,使畫線部分句式一致,語脈貫通。(2分)

18.下面是某市的“關愛流動人口公益事業”徽標,請寫出構圖要素,並說明圖形寓意。要求語意簡明,句子通順,不超過60個字。(4分)

六、(1 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題。

走向海洋

阿來

①當站到一幅巨大的地圖前,就發覺自己的'目光已經改變。過去關注點總是高山與大河,那種蜿蜒與

逶迤,給人已經上路、地平線上景色不停變幻的感覺。自從在中國漁政南海總隊302船上有一次南海之行

後,當我再次面對地圖時,眼光就不由自主地投注於那片寬闊的藍色海疆。感到腳下堅實的土地開始起伏,

開始晃盪。

②海洋像天空一樣展開在我們眼前的時候,她是多麼陌生啊!

③當她平靜的時候,我們難於忍受她的單調,當她迎風起舞時,我們又無法面對野性的動盪。我們在

黃土中的根,扎得實在太深太深了,我們在陸地上的安居,也實在是太久太久了。很久以來,中國人就一

直認爲自己的國度是中央之國,是大地的中央。天空出現在頭頂,是爲了完成穹廬般罩子的使命;大海呢,

那是大地牀帷一樣的漂亮的鑲邊。大海在中國人的主流觀念中,從來不是出發之地,而是邊緣與盡頭。直

到近代,纔有一羣羣中國人來到海邊,向遙遠的彼岸瞭望,纔有一些勇敢的中國人到了海上,不是爲了像

收穫莊稼一樣用網打撈一點魚蝦,而是爲了一個遙遠的強國富民的夢想。

④對一個生命意識與文化傳統都深深紮根於黃土之中的民族來說,海洋或者是遙遠的傳說,或者就是

外敵侵入的風險。所以,明代雖然有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但他督造的七寶樓船,也只是中國歷史上的一

個孤獨的輝煌。鄭和的故事,只有在今天中國人充分意識到海洋重要的時候,才被重新發掘出來,這個另

類的英雄才被真正地記憶。更能讓我們刻骨銘心的歷史是,同樣是在明代,就在鄭和七下西洋的船隊消失

於海上之後不久,並非正規國家軍隊的倭寇,從海疆上不斷地侵擾,居然成爲明帝國的心腹大患。中國在

海洋上遭受屈辱,並不是到近代纔有的事實,而是當中央之國尚稱強大的時候就已經發生。明代,鄭和的

船隊至少到達了非洲。但在同一個明代,面對倭寇的騷擾,來自農耕文明的軍隊只是在陸地上築起城牆,

而不是到廣闊的大海上展開抵禦外侮的戰場。

⑤就在來自海上的倭寇之患平息不久,一個叫利瑪竇的傳教士經過漫長的充滿風險的海上航行登陸中

國。他在書信中向自己遠方的國人報告對這個新到國家的印象:“我們依然很難相信,一個疆域如此廣闊

的龐大帝國,擁有的軍隊不計其數,卻始終生活在持續不斷的恐懼之中。”利瑪竇還有些費解地指出:“他

們害怕那些小國家。”

⑥明代早已成爲編年史的一個逝去的段落,但這種文化習性卻帶着巨大的慣性在持續着。對災難與風

險,更多國人的選擇是視而不見,或者遺忘。

⑦面對來自海洋的危險,封建帝王的選擇是海禁。這讓我想起一個二戰時的故事。諾曼底登陸前夕,

盟軍祕密集中了大量的艦船在英國海岸。艦船實在太多了,爲了不走漏風聲,艾森豪威爾爲首的盟軍司令

部,決定讓英國沿海居民後撤一段距離。但這個決定引得丘吉爾首相憤怒咆哮:英國人的習慣從來就是逼

近,而不是離開海岸!不行,任何理由都不能讓我們作出這樣的決定!結果盟軍不得不採取別的措施來保證

計劃的施行。

⑧而在我們漫長的歷史上,海洋只是海邊漁民收穫一點魚蝦的水上牧場,至多,也只是在故鄉無以爲

生的人們流浪異國求生的危險叢生的通道。使國人海洋意識甦醒,切膚感受到海洋主權之痛的是一部血腥的近代史,一個帝國幻夢的破滅,中華民族爲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⑨因此,南海總隊這次巡航守礁的行爲本身,就蘊涵了更爲豐富的意義。一個後發的國家,開始意識

到海洋的重要,並且行動起來,開始維護自己天然的權利的時候,卻因爲曾經的被殖民,因爲後發,因爲

文化基因中海洋意識的缺乏,使一個國家維護主權的行爲,也那麼艱難曲折,波詭雲譎,那麼需要智慧與

堅定。好在,我們已經在海上了。海圖上的航線雖然有些曲折,但終歸是指向遙遠海疆。我站在302船的

駕駛艙裏,看到中國海上,颱風過後,終於迎來壯美的日出!

⑩那時,我感到不是一艘船在劈波斬浪,而是整個中國,正在走向海洋!中國要走向世界,沒有辦法

不走向海洋!

(選自《看見》,有刪改)

19.理解文中兩處畫線句子的含意。(4分)

(1)感到腳下堅實的土地開始起伏,開始晃盪。(2分)

(2)海圖上的航線雖然有些曲折,但終歸是指向遙遠海疆。(2分)

20.本文哪些內容說明了歷史上中國海洋意識的缺乏?請結合全文作簡要概括。(4分)

21.在第⑦段中,作者寫二戰時故事的作用是什麼?(4分)

22.“中國要走向世界,沒有辦法不走向海洋!”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認識。(6分)

七、(60分)

23.閱讀下面材料,根據你的思考和聯想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家國有書店將長時間看書而不買書的孩子們攆出。理由是:書店是賣書的地方,不是看書的地方。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徵鮮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