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高二試題

《與韓荊州書》學習要點及能力訓練、檢測

本文已影響 3.61W人 
《與韓荊州書》學習要點及能力訓練、檢測
w5
《與韓荊州書》學習要點及能力訓練、檢測
作者簡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尊稱爲“詩仙”,其詩大多爲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爲主。詩風雄奇豪放。他與杜甫並稱爲“大李杜”,且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爲“小李杜”。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現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南),公元701年2月28日(武后長安元年夏曆正月十六)生於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另一種說法是其父從中原被貶中亞西域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所生,4歲再遷回四川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蹟不詳。
  李白出生於盛唐時期,他的一生,絕大部分都在漫遊中度過,遊歷了大半個中國。二十歲時隻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應山(今湖北省廣水市)。他到處遊歷,希望結交朋友,拜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省濟寧市)。
  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李白不願應試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華,通過他人舉薦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賞識。他曾給當朝名士韓荊州寫過一篇《與韓荊州書》,以此自薦,但未得回覆。
  直到天寶元年(742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震天下。李白初因才氣爲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亂髮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兵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寫下《早發白帝城》。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作品背景
  《與韓荊州書》是唐代詩人李白初見韓荊州時寫的一封自薦書。韓荊州,即韓朝宗,時任荊州長史兼襄州刺史、山南東道採訪使。文章開頭借用天下談士的話——“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讚美韓朝宗謙恭下士,識拔人才。接着作者毛遂自薦,介紹自己的經歷、才能和氣節。文章表現了李白“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的氣概和“日試萬言,倚馬可待”的自負,以及他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文章寫得氣勢雄壯,歷來廣爲傳誦。
  韓朝宗,唐代京兆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官至京兆尹、高平太守。這封信寫於唐玄宗開元18年到21年(公元730——733年)間。當時李白正在湖北一帶遊歷,韓朝宗時任荊州長史。當時,州的最高長官是刺史,副長官是別駕、長史,習慣稱州的長官爲某州,這裏稱韓朝宗爲韓荊州,是表示特別的尊重。《新唐書?韓思復傳》附《韓朝宗傳》中說:“朝宗喜識拔後進,嘗薦崔宗之、嚴武於朝,當時士鹹歸重之。”李白寫這封信,也是希望得到韓的賞識,以藉助他的名位,能在仕途有所進益。
  在古代,上書給有地位的人自薦,陳述自己對政事的見解,贈送自己的詩文,表現自己的才華文采,以求得有高位者的賞識,並能向朝廷推薦,是一種常見的習慣做法。
課文解讀
  課文第一段,先推崇韓朝宗,極力寫其地位之高,聲譽之隆。而且借天下士子的話來表白自己對韓朝宗的仰慕,這樣比上來就直接寫自己的敬仰顯得曲致婉轉,也顯得更有力度,筆法突兀、奇絕,非李白這樣的文章聖手不能爲。最後一句,借用舊典,以毛遂自比,點明自薦之意,字面委婉,內裏自負,並巧妙地轉到文章下文——對自己的介紹。
  翻譯:我聽說天下士子聚在一起便議論說:“人生不用封爲萬戶侯,但願結識一下韓荊州。”(您)怎麼使人敬仰愛慕,竟然到如此程度!豈不是因爲您有周公那樣的高風,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握髮,所以才使海內的豪傑俊士都奔走而歸於您的門下?讀書士子一旦得到您的賞識,便聲聞天下,所以屈而未伸的賢士,都想在您這兒獲得美名,奠定聲望。希望您不要因自己身處高位而傲視他們,也不要因士子出身微賤而輕視他們,那麼您衆多的賓客中便會出現毛遂那樣的奇才。如今,假如有機會能讓我像毛遂那樣脫穎而出,那麼我就一定是毛遂那樣的人!
  第二段,介紹自己,着重寫自己的才華和影響,言外之意是因爲我有此高才,所以纔敢自薦,使韓朝宗對自己有一個良好的印象,爲其向朝廷推薦奠定基礎。文章多用整句、對句,讀來朗朗上口,氣勢雄強。末句一轉,指出這是向對方介紹自己的“曩疇心跡”,使前面已經約略顯示出的自負口氣有所緩解。
  翻譯:我本是隴西的一介平民,流落於楚漢之間。十五歲就喜好劍術,拜謁了許多地方長官;三十歲時成就文章,拜見了很多卿相顯貴。儘管身長不滿七尺,但志氣雄壯,勝於萬人。王公大人都讚許我有氣概,講道義。這是我往日的心事行跡,怎敢不盡情向您表白呢?
  第三段,繼續從人己兩方面寫。韓:居高位,負高才,必能慧眼識珠;己:有志向,能文章,如有機會,必能受到賞識。
  翻譯:您的輝煌大作堪與神明相比,您的高尚德行可以感動天地;文章與自然造化同功,學問窮極天道人事。希望您推心相與,和顏以待,不因爲我曾經只向您行長揖之禮而拒絕我。如若用盛宴來接待我,任由我隨意暢談,那麼請您准許我一天之內寫作萬言長文,我能手不停揮,頃刻而就。如今天下人認爲您是衡量文章優劣、品評人物高下的權威,一經您的品題,便被看作德才兼備之人。您何必吝惜階前的區區尺寸之地,而使我不能揚眉吐氣、一抒凌雲氣概呢?
  第四段,進一步引古事、寫今事。前者明寫薦拔人才的高風由來已久,實際是進一步擡高韓朝宗的地位,使其不得不接待自己。後者是以韓朝宗禮賢下士的既有事實,表明自己的歸附是正得其人,並非飢不擇食的趨炎附勢。
  翻譯:從前王子師擔任豫州刺史,未到任即徵召荀慈明,到任後又徵召孔文舉;山濤作冀州刺史,選拔三十餘人,有的成爲侍中、尚書,深爲前人稱美。而您也曾薦舉過一位嚴協律,進入朝廷爲祕書郎;還有崔宗之、房習祖、黎昕、許瑩等人,有的因才幹超凡被您器重,有的因操行清白被您賞識。每每看到他們懷恩感慨,忠義奮發,我的內心便極爲感動,知道您對諸位賢士推心置腹,赤誠相見,故而我不歸附他人,只願託身於您。倘若有緊急艱難用我之處,我當竭力效命。
  文章結尾,與前文之意略有轉折,由自負轉而自謙,這也符合自薦的一般心理——過於誇飾自己,有自傲之嫌,因此要把口氣降下來,使人對自己有一個謙恭的好印象。然而談到具體要求,作者還是當仁不讓,請求呈獻著作並得到品題。實際上還是表明自己的自負並非虛妄之語。
  翻譯:誰都不是堯、舜那樣的聖人,怎能完美無缺?我的謀略策劃,焉能自我誇耀?至於我的作品,已積累成爲卷軸,卻想請您過目。只怕這些雕蟲小技,不入您的法眼。若蒙垂青,願意瀏覽拙作,那就請提供給我紙墨以及謄抄的書手,然後我回去打掃靜室,繕寫呈上。希望我青萍寶劍、結綠美玉一般的文字,能在您薛燭、卞和門下增添價值。願您顧念身居下位的人,大開獎譽之門。希望您加以考慮。
  附:
  原文:
  李白,字太白,山東人。少有逸才,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父爲任城尉,因家焉。少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於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客遊會稽,與道士吳筠隱於剡中。既而玄宗詔筠赴京師,筠薦之於朝,遣使召之(按:教材引文有誤,又漏引十餘字,今補正),與筠俱待詔翰林。白既嗜酒,日與飲徒醉於酒肆。玄宗度曲,欲造樂府新詞,亟召白,白已臥於酒肆矣。召入,以水灑面,即令秉筆,頃之成十餘章,帝頗嘉之。嘗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脫靴,由是斥去。乃浪跡江湖,終日沉飲。時侍御史崔宗之謫官金陵,與白詩酒唱和。嘗月夜乘舟,自採石達金陵。白衣宮錦袍,於舟中顧瞻笑傲,旁若無人。初,賀知章見白,賞之曰:“此天上謫仙人也。”祿山之亂,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爲江淮兵馬都督、揚州節度大使。白在宣州謁見,遂闢從事。永王謀亂,兵敗。白坐,長流夜郎。後遇赦,得還,竟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按:教材引文漏一“醉”字,今補)。有文集二十卷行於時。(來源:《舊唐書?李白傳》)
  譯文:
  李白,字太白,山東人。少年時就有超羣之才,志向宏大,氣度豁達,逍遙而有超然出世的心境。他父親做任城尉,全家就在那裏安家。李白少年時與魯中的幾個書生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逸在徂徠山,縱情歡歌豪飲,當時號稱“竹溪六逸”。
  天寶初年,外出到會稽遊歷,與道士吳筠隱居在剡中。不久唐玄宗詔令吳筠去京城,吳筠把李白推薦給朝廷,朝廷派使者召見李白,並讓他與吳筠一起待詔翰林。此時李白已經嗜好喝酒,天天與幾個酒徒喝醉在酒店裏。玄宗譜出曲子,要編制樂府新詞,急忙召見李白,李白卻已在酒店醉倒了。召入宮中,用涼水噴灑他的臉,醒來後,立即叫他提筆作詞,很快就寫出了十多首,皇帝很讚賞他。李白曾經沉醉在宮殿上,伸腳叫高力士脫靴,因此被貶斥而離開了朝廷。於是他浪跡江湖,整天喝酒。當時侍御史崔宗之被貶官到金陵,常與李白一起飲酒並做詩唱和。他們曾經在月明之夜駕着小船,從採石到金陵。李白穿着宮錦袍,在船上極目遠望,縱情笑傲,旁若無人。當初,賀知章見到李白,讚賞他說:“這是天上貶下來的仙人啊。”安祿山起兵叛亂,玄宗逃到蜀地,在途中任用永王李璘作江淮兵馬都督、揚州節度大使。李白在宣州請見,於是徵召他爲李璘的從事。永王圖謀造反,起兵失敗,李白因此獲罪而被長期流放在夜郎。後來遇到大赦,才得以回來,最終因爲飲酒過度,醉死在宣城。著有文集二十卷,流傳於世。
《李白傳》唐才子傳
  原文:
  白,字太白,山東人。母夢長庚星而誕,因以命之。十歲通五經,自夢筆頭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喜縱橫,擊劍爲任俠,輕財好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徠山中,日沉飲,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自蜀至長安,道未振,以所業投賀知章,讀至《蜀道難》,嘆日:“子謫仙人也。”乃解金龜換酒,終日相樂,遂薦於玄宗,召見金鑾殿,論時事,因奏頌一篇,帝喜,賜食,親爲調羹,詔供奉翰林。嘗大醉,上前草詔,使高力士脫靴,力士恥之,摘其《清平調》中飛燕事,以激怒貴妃,帝每欲與官,妃輒沮之。白益傲放,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爲“飲酒八仙人”。懇求還山,賜黃金,詔放歸。
  白浮游四方,欲登華山,乘醉跨驢經縣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無禮!”白供狀不書姓名,曰:“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天子門前,尚容走馬;華陰縣裏,不得騎驢?”宰驚愧,拜謝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長笑而去。嘗乘舟,與崔宗之自採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傍若無人。祿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節度東南,白時臥廬山,闢爲僚佐。璘起兵反,白逃還彭澤。璘敗,累系潯陽獄。初,白遊幷州,見郭子儀,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儀請官以贖,詔長流夜郎。
  白晚節好黃、老,度牛渚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悅謝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或雲:白,涼武昭王暠九世孫也。
  譯文:
  李白,字太白,崤山以東人氏。母親夢見長庚星就生下了他,因而就以此給李白起名字。李白十歲時就通曉五經,他自己夢見筆頭長出花來,此後他天賦過人,才華橫溢。李白喜歡縱橫之術,練習劍術爲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錢財,樂於施捨。又客居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住在徂徠山中,天天設酒痛飲,號稱“竹溪六逸”。
  天寶初年,李白從蜀中來到京城長安,當時他的本領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詩歌獻給賀知章看,賀知章讀到《蜀道難》一詩時,感嘆地對李白說:“你啊,是被貶謫到人間的仙人。”於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龜飾物來換酒,(與李白)整天相互歡樂,還在玄宗面前推薦了李白。玄宗在金鑾殿召見了李白,與他談論時局國政,李白獻上頌文一篇,皇上很高興,賜給他飯食,並親手爲他調勻肉湯,降旨命李白爲翰林供奉。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詔書,讓高力士爲他脫靴。高力士以此爲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調》中引用的趙飛燕的典故,用來激怒楊貴妃,每當玄宗要授官給李白時,楊貴妃總要阻止。李白更加高傲放達,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並稱爲“飲酒八仙人”。後來他懇求回鄉,玄宗賞賜給他黃金,下詔讓他回家。
  李白雲遊四方,打算登華山,帶着醉意跨在驢身上,路過縣街門,縣令不認識李白,十分生氣,派人把李白帶到公堂上問道:“你是什麼人,敢這樣無禮!”李白在供詞中不寫姓名,只寫:“嘔吐後曾讓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飯時皇上親手爲我調勻肉湯,寫字時楊貴妃捧着硯臺,高力士幫着脫靴。在天子殿門前尚許我縱馬奔馳,華陰縣衙門口,卻不能騎驢而過?”縣令看了,又驚又愧,忙行禮道歉說:“不知道是翰林學士來到此地。”李白大笑着揚長而去。李白曾與崔宗之一起坐船從採石磯到金陵,他身穿宮中特製的綢袍坐在船上,旁若無人。安祿山叛亂時,玄宗避難蜀中,永王李璘統管東南地區,李白當時高臥隱居於廬山之上,被李璘招聘爲軍中幕僚。後來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潛逃回到彭澤。李璘失敗後,李白受牽連關在潯陽的監獄中。當初,李白漫遊到幷州,見到郭子儀,感到此人非同尋常,曾解救過郭子儀的死罪。到這時,郭子儀向朝廷申請解除自己的官爵來贖免李白的死罪,於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爲流放夜郎。
  李白晚年喜歡黃帝、老子的道家學說,在牛渚磯泛舟,帶着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當初,李白喜歡謝家青山,如今他的墓還在那裏。李白著有文集二十卷,流行於世。有人說,李白,是西涼武昭王李暠的第九代玄孫。
能力訓練、檢測
  1.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題目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遁還,客巴西。
  白之生,母夢長庚星,因以命之。十歲通詩書。既長,隱岷山,州舉有道,不應。蘇頲爲益州長史,見白異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學,可比相如。”然喜縱橫術,擊劍,爲任俠①,輕財重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徠山,日沉飲,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日:“子,謫仙人也②!”言於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爲調羹,有詔供奉翰林。白猶與飲徒醉於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爲樂章③,召入,而白已醉。稍解,援筆成文,婉麗精切,無留思。帝愛其才,數宴見。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擿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白自知不爲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修。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白浮游四方,嘗乘舟與崔宗之自採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
  安祿山反,永王璘闢爲府僚佐。璘起兵,逃還彭澤;璘敗,當誅。初,白遊幷州,見郭子儀,奇之。子儀嘗犯法,白爲救免。至是子儀請解官以贖,有詔長流夜郎。會赦,還尋陽,坐事下獄。時宋若思將吳兵三千赴河南,道尋陽,釋囚闢爲參謀,未幾辭職。李陽冰爲當塗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遺召,而白已卒,年六十餘。
  (《新唐書?卷二○二》)
  【注】①任俠:以“俠義”自任。②謫仙:指受到處罰而降到人間的神仙。③樂章:這裏指可以配樂演唱的詩詞。
  1.對下列句子中加紅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神龍初遁還,客巴西  遁:隱藏。
  B.擿其詩以激楊貴妃  擿:挑剔。
  C.永王璘闢爲府僚佐  闢:徵召。
  D.還尋陽,坐事下獄  坐:因爲。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紅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母夢長庚星,因以命之  因爲長句,歌以贈之
  B.知章見其文,嘆曰    問之人以窮其短
  C.帝賜食,親爲調羹    遂爲猾胥報充里正役
  D.白猶與飲徒醉於市    列其姓名於大堤之上
  3.下面材料全能說明李白狂放不羈性情的一項是()
  ①神龍初遁還,客巴西
  ②隱岷山,州舉有道,不應
  ③喜縱橫術,擊劍,爲任俠
  ④日沉飲,號“竹溪六逸”
  ⑤撼其詩以激楊貴妃
  ⑥著宮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⑤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記敘了唐代詩人李白充滿沉浮榮辱的人生經歷,突出地表現了他鮮明的個性和性格特徵。
  B.李白天資聰穎,通曉詩書,年輕時就被州郡推薦參加有道科的科舉考試,李白卻不去應試。
  C.作爲文人的李白是孤傲和狂放不羈的,本文就體現出他那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思想。
  D.李白遊覽幷州時,曾見到郭子儀,認爲他是奇才,因此,郭子儀犯了法,是李白爲他救免的。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紅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學,可比相如。(3分)
  譯文:
  (2)白自知不爲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修。(3分)
  譯文:
附參考答案
  1.A(“遁”應釋爲“逃走”)
  2.C(C組前“爲”,介詞,引進省略的動作行爲的對象“之”,可譯爲“給”、“替”;後“爲”,介詞,表被動,可譯爲“被”。A組兩個“因”均爲連詞,用在句子開頭,表示後一事緊接着前一事,可譯爲“於是”、“就”。B組兩個“其”均爲代詞,稱代第三者,作定語,表示領屬關係,可譯爲“他的”。D組兩個“於”均爲介詞,引進動作行爲的處所,可譯爲“在”)
  3.C(①陳述對象是李白的先人,⑤是指高力士有意陷害李白)
  4.D(主客顛倒。應是郭子儀認爲李白是奇才)
  5.(1)這個人天生英才,聰慧出衆,只要用學問進一步加以磨礪,便可以趕得上司馬相如。(提示:“是子天才英特”是個判斷句。“是子”即“這個青年”或“這個人”;“少益以學”既是省略句,“益”字後省略“礪之”,又是介詞結構後置句,翻譯時要把“以學”移至“少益”前。“天才”指天生俊才;“英特”即聰慧出衆;“益”,進一步、稍微的意思)
  (2)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皇帝親近的人容納,更加桀驁不羈,不注意約束自己的言行。(提示:“爲……”表被動,構成被動句。“親近”,動詞活用作名詞,意爲“身邊受寵的人”。“驁放”,指傲慢不馴。“自修”,即注意檢點自己的言行)
作文推薦
  作文題:
  美洋溢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以審美的眼光觀照世界,以富於美感的筆觸描繪世界,高山大河、花草樹木、鳥獸蟲魚、人文景觀乃至行爲方式都可以作爲美的使者,給人帶來一份愉悅、一份陶醉。
  請以“美”爲話題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不少於800字。
                     輪迴
                  高一7班師傲澤
  最美是涅槃與死滅,往復不斷的輪迴。
  春天櫻花散落。其實那粉紅色的花朵開得正盛。沒有枯萎,沒有凋謝,沒有因失去水分而變得蠟黃乾枯。就在最美的時刻,心形的花瓣被風吹落一地。連死亡的時刻都盛放着,死得那麼孤絕那麼美。下一年,樹上又開滿櫻花。下一年,櫻花涅槃又死滅。
  夏天浪花破碎。湛藍的海水被風吹隆,綿延成弧形衝向海岸。明知無法逾越那礁石與山巒。那就迎面相撞,粉碎成透明的玻璃四濺,然後才甘心歸入永恆寧靜的深海。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綻放,死得那麼英勇那麼美。另一處,海風又吹皺出水紋。另一處,浪花涅槃又死滅。
  秋天楓葉飄飛。漸冷的天氣和漸少的日光摧殘着秋葉,但總要用自己最後的全部力量驚心動魄地紅一次。風來時,便可以放手,不問去往何方。落土處便做歸宿,死得那麼從容那麼美。下一秒,一片綠葉又痛苦地轉作紅色。下一秒,楓葉涅槃又死滅。
  冬天雪花融化。接觸到什麼的那一瞬間終於感覺到溫暖。即使這溫暖的代價就是自己六邊形的棱角漸漸隱沒消失,化爲空氣中看不見的水滴。就這麼在溫暖中死去,死得那麼淡漠那麼美。隔幾天,雲層中的水滴又凝結在一起。隔幾天,雪花涅槃又死滅。
  花開,花落,花開。浪聚,浪碎,浪聚。葉紅,葉枯,葉紅。雪凝,雪化,雪凝。春,夏,秋,冬,然後又是一春。我想人間大抵如此。並沒有什麼永恆的生命。人們看見生的美麗,欣賞生機的美,惋惜於一切事物的死滅。但其實,這死滅也那麼美。若沒有死滅,何來的涅槃。而一切的涅槃,也都終歸死滅。這便是生與死與生的輪迴。它生了一切的涅槃、死滅與涅槃,循環往復,從不偏私,從不紊亂。這便是人問惟一的永恆。
  我看這輪迴。它從沒有停止過。一切的涅槃與死滅與涅槃就此都變得渺小了。我看涅槃的美,我看死滅的美。我看萬事萬物都在這輪迴中各得其所,經歷着各自的死滅與涅槃。這一切就不再標誌着讚歎與惋惜、熱愛與仇恨。只剩寧靜。像時間流淌。最美是輪迴。雖然它並無所謂美與不美。
[點評]
  以“美”爲話題的文章很好寫,因爲可寫的東西太多了。但是也難寫,因爲對於美的認識與賞鑑太難了。師傲澤同學的這篇《輪迴》膽量之大,令人稱奇。文章中所談的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生命的美。對一個孩子來說,這個命題確實太大了。然而文章中對於這個主題分寸拿捏的十分恰當,既不會爲賦新詞強說愁,也沒有毫無根據的胡吹一起。而是用自己最真誠的心靈去感悟觸碰。語言雖略顯輕飄,但並不浮華。一年四季,不就是生死的更迭嗎?跳出一個磁場,站在一個高點來俯視這些生命代謝,不悲天憫人,不沾沾自喜。是不是略有一點禪趣呢?(指導教師:尹強)
文章來 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