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桃花源記》課後檢測練習及答案

本文已影響 2.04W人 

  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課後檢測練習及答案

  第一部分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豁然開朗(  ) 屋舍儼然(  ) 阡陌交通(   ) 黃髮垂髫(  ) 怡然自樂(  ) 便要還家(  )

2、解釋下列句中的詞語:

⑴漁人甚異之(異: )

⑵欲窮其林(窮: )

⑶便要還家(要: )

⑷便扶向路(扶: )

⑸欣然規往(規: )

⑹後遂無問津者(津: )

3、下面幾句話,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A、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B、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4、《桃花源記》作者是 ,他是 時人,名 ,是著名 。

5、本文原是 中的“序”。《桃花源記》是一篇的名作,它虛構了一個與 的美好境界,寄託了 ,反映了 的意願。

6、本文以 爲線索,以 爲順序。

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古今意義基本相同的一項是(  )

C、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A、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B、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8、用原文回答問題:

⑴寫出描寫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語句

⑵寫出描寫桃花源中人們和平勞動和幸福生活的語句。

⑶寫出與本文有關的四個成語

9、補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主語:

⑴(   )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才通人。

⑵(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 )具答之。(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10、下列句中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中:晉太元中  中無雜樹

B、舍:便舍船  屋舍儼然

C、皆:皆嘆惋  皆出酒食

D、尋:尋向所志  尋病終

11、對“世外桃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是逃避現實的一種空想,毫無積極意義可言。

B、這是針對現實的一種追求,在當時有着積極的意義。

C、這是空想,但寄託了人民要求和平生活的願望。

D、它的出現反映當時社會黑暗,戰亂頻繁。

12、辨析下列詞語的古今意義的差異:

⑴阡陌交通 交通:古義: 今義:

⑵率妻子邑人 妻子:古義: 今義:

⑶來此絕境 :絕境:古義: 今義:

⑷詣太守,說如此 如此:古義: 今義:

⑸無論魏晉 :無論:古義: 今義:

⑹芳草鮮美 鮮美:古義: 今義:

13、解釋下列多義字:

⑴志:處處志之( )

尋向所志( )

⑵乃:見漁人,乃大驚( )

乃不知有漢( )

⑶爲:武陵人捕魚爲業( )

不足爲外人道也( )

14、翻譯下列句子:

⑴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⑵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⑶不足爲外人道也。

15、第一段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什麼?

16、假如劉子驥不“病終”,他能找到桃花源嗎?請簡要說明理由。

讀下列語段,回答問題: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爲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進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世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爲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17、第一段景物描寫有什麼特點?

18、從景物描寫中可以看出漁人發現桃花源的時間是(  )

A、暮春落花時節  B、深秋時節,百花凋謝之時

C、冬末春初時節  D、夏天水漲之時

19、第二段中“乃大驚”顯示出桃花源人與外世隔絕久遠,還有哪句也顯示了這點:

20、“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的原因是什麼?(用原文回答)

21、“不足爲外人道”的原因是什麼?

22、桃花源人“皆嘆惋”的原因是: 。

23、作者把桃花源美景寫得真切動人,有聲有色,但又有幾分迷離恍惚,如:“ ”(摘取文中語句作答)

  第二部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