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文言文

文言文《晏子使楚》通用15篇

本文已影響 3.79W人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生時代,相信大家一定都記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語言,而不是日常語言寫的文章。相信還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文言文《晏子使楚》,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文言文《晏子使楚》通用15篇

文言文《晏子使楚》1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爲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爲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爲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小題1】.下面哪一組句子中劃線的詞的意義相同?(2分) ………………【 】。

【小題2】.結合選文內容,你從下面語句中的加點字讀出了哪些信息?(2分)

①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 ②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小題3】.面對楚王的`誣衊,晏子“避席”的目的是什麼?“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晏子有力地反駁了文中楚王所說的哪句話? (2分)

【小題4】.晏子能言善辯,晏子的語言值得品味。文中晏子說“嬰聞之”、“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的作用是什麼?(2分)

答案

【小題1】C.(2分)

【小題2】①“視”字:突出楚王對晏子態度的輕蔑、驕橫狂妄。(1分)②“笑”字:楚王無法解釋被綁着入楚爲盜的原因,只能低頭認輸。表現了他的無奈、尷尬,自我解嘲。(1分)

【小題3】①“避席”的動作,突出晏子對楚王的尊重(顯示晏子莊嚴有禮的態度。1分)②“齊人固善盜乎?”(1分)。(本題2分。)

【小題4】① “嬰聞之”,留有餘地的說法;“得無、耶”使用了表示猜測、疑問語氣的虛詞(1分)。反駁時語氣委婉。(1分)②晏子既要維護國家的尊嚴,又不激怒楚王以免損害兩國關係。(1分)

文言文《晏子使楚》2

晏子①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爲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②更道,從大門入,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爲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③三百閭,張袂④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爲無人?”王曰:“然則何爲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註釋:①[晏子]名嬰,春秋時齊國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②[儐者]接引賓客的人。③[臨淄]齊國國都。④[袂]衣袖。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

(1)晏子使楚( )

(2)爲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 )

(3)儐者更道( )

(4)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

2、翻譯下列句子。

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晏子的語言讓你感覺他是一個怎樣的使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出使(2)做,設置(3)改(4)適宜

2、齊國派遣使臣,根據使臣的'不同素質派到不同君主(的國家),賢明的人就派他出使賢明君主(的國家),無能的人就派他出使無能君主(的國家)

3、機智幽默,善於辭令,勇敢地維護國家權益。

文言文《晏子使楚》3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爲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爲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meì)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爲無人?”王曰:“然則何爲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爲其來也,臣請縛(fù)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爲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yì)王。王曰:“縛者曷(hé)爲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

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字詞註解

延:請。

以:因爲。

對:回答。

短:身材矮小。

延:做動詞用,引進,迎接。

當:應該。

道:通“導”。

見:拜見。

將:將要。

使:出使。

左右:左右、近旁的人。這裏指近侍。

謂……曰:對……說。

習辭者:熟悉言辭的人。習,熟練;辭,言辭;者:......的人。

今:如今,現在。

方:將要。

欲:想,想要。

辱:侮辱,羞辱。

之:代詞,他(指晏子)。

何以也:用什麼(辦法)呢?何以,即“以何”,用什麼,憑什麼。

對:回答,應對。

爲其來也:當他到來的時候。爲,相當於“於”。

請:懇求,請允許。

縛:捆綁。

而:表順承(或表承接),不譯。

何:什麼。

何爲者:做什麼的人。

何坐:犯了什麼罪?坐,犯罪。

盜:偷竊。

賜:賞賜,給予。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

詣:拜訪,謁見。

曷:同“何”,什麼。

爲:相當於“於”,當。

固:本來,果然。

善:擅長,善於。

避席:離開座位,表示鄭重。古代把席子鋪在地上坐,所以座位叫“席”。

之:這樣的事。代下面晏子說的“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

枳:一種灌木類植物,果實小而苦。也叫“枸橘”,果實酸苦。

實:果實。

不同:不一樣。

所以然者何: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然,這樣。所以:(之所以)……的原因。

對曰:回答說。

得無:莫非。

耶:句末語氣詞,“嗎”。

聖人非所與熙也:聖人是不可以隨便戲弄的。此爲判斷句。

聖人:品德極高尚的人。

熙:同“嬉”,戲弄。

反取病焉:反而自討沒趣了。病,辱。

白話譯文

晏子出使楚國。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門的旁邊開一個五尺高的小洞請晏子進去。晏子不進去,說:"出使到狗國的人從狗洞進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國來,不應該從這個洞進去。"迎接賓客的人帶晏子改從大門進去。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沒有人嗎?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說:“齊國首都臨淄有七千多戶人家,展開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揮灑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樣,人挨着人,肩並着肩,腳尖碰着腳跟,怎麼能說齊國沒有人呢?”楚王說:“既然這樣,爲什麼派你這樣一個人來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對象,賢明的君主就派遣賢明的使臣,無能的君主就派遣無能的使臣,我是最無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國了。”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手下的人說:“晏嬰是齊國的熟悉言辭的人,現在將要來了,我想羞辱他,用什麼辦法呢?左右的人回答說:“在他來的.時候,請允許我們綁一個人從大王您面前走過。大王問,‘這是什麼國家的人?’(我們)回答說,‘是齊國人。’大王說,‘他犯了什麼罪?’我們說,‘犯了偷竊罪。’”

晏子到了,楚王賞賜給晏子酒,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個官吏綁着一個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問:“綁着的人是什麼國家的人?”(近侍)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瞟着晏子說:“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竊嗎?”晏子離開座位回答說:“我聽說這樣的事: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枳了,只是葉子的形狀相像,它們果實的味道不同。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是水土不同。現在老百姓生活在齊國不偷竊,到了楚國就偷竊,莫非楚國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於偷竊嗎?”楚王笑着說:“聖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古今異義

其實(其實味不同):古義:它們的果實。今義:真實情況。

謂左右曰,左右,古義:近旁的人,這裏指左右大臣。今義:左右表方位,概數(如:600字左右)。

反取病焉,病,古義:辱。今義:疾病,患病。

齊之習辭者也,習:古義:熟練。今義:學習。辭:善於辭令。

何坐,坐:古義:犯....罪,今義:坐下,動詞。

延:古義:迎接:今義:延遲,表示拖延的意思。

表示拖延的意思。今方來,方:古義:將要,今義:方,一種形狀。

葉徒相似,徒:古義:只,今義:徒弟,學生。

通假字

“熙”通“嬉”,意思是:戲弄。

“曷”通“何”,意思是:什麼。

時代背景

景公意識到單憑齊國的力量是無法與強晉抗衡的,於是他將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國,決意與楚修好,共抗晉國。在這種情況下,晏子作爲使者訪問了楚國。此時楚國由楚靈王執政,他目空天下,狂妄自傲,因此打算羞辱一下齊國的使節,於是便有了“晏子使楚”這個故事。

出處

《晏子春秋》西漢劉向《晏子春秋》敘錄,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並論。 《晏子春秋》是一部記敘春秋時代齊國晏嬰的思想、言行、事蹟的書,也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短篇言行集。相傳爲晏嬰撰。書名始見於《史記·管晏列傳》。《漢書·藝文志》稱《晏子》,列在儒家類。全書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內、外篇。主要記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語言簡煉,情節生動,寫出了晏嬰形象,具有較高的藝術性。書中寓言多以晏子爲中心人物,情節完整,主題集中,諷喻性強,對後世寓言有較大的影響。

作品寓意

這則故事通過晏子出使楚國,挫敗楚王誣衊齊人入楚爲盜陰謀的故事,表現了晏子機智善辯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風度。說明了侮辱別人的人到頭來必然受辱於人。

也可以通過這則故事讓很多人明白,人不可相貌,海水不可斗量;也可以提醒很多人,對人貿然無禮只能自討沒趣。

內容賞析

1、整個故事就是一條成語:自取其辱。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論語》中。子貢問怎樣交朋友。孔子說:“忠言相告,好話對導,他不聽就算了,不要自找羞辱。”但是多數後人對這個成語的瞭解來自本篇課文。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結果不但輕而易舉被晏子化解了,最後反被晏子侮辱了。成語的意思是說自己所受到的侮辱難堪,都是因爲自己造成的。

2、面對楚王的第二次侮辱,晏子這樣回擊楚王:“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夥兒把袖子張開,就能遮蔽天日,成爲陰天;大夥兒甩一把汗,就是就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大王怎麼說齊國沒有人呢?” (晏子的這段話裏,衍生出三個成語:一是張袂成陰;二是揮汗成雨;三是摩肩接踵。揮,甩掉;大家用手灑出去的汗珠就像下雨一樣,形容人很多。當然,這一成語後來也形容出汗很多,就不是原先的意義了。三是摩肩接踵:摩,並;摩肩,肩膀靠肩膀;踵,腳跟;接踵,腳尖碰腳跟。肩挨肩,腳碰腳,形容人多,擁擠。)

3、當楚王取笑齊國人偷盜時,晏子面不改色,站起來,說:“大王怎麼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爲水土不同嗎?同樣道理,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這段話中包含了一個成語:南橘北枳。枳:落葉灌木,味苦酸,球形。也叫枸橘。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會變成枳。比喻同一物種因環境條件不同而發生變異。後人遂用“南橘北枳”來比喻環境對人的影響,現代漢語中似乎用於貶義稍多些,形容某種事物因爲環境的變化而“異化”或者“變質”。)

外交無小事,尤其在牽涉到國格的時候,更是絲毫不可侵犯。晏子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式,維持了國格,也維護了個人尊嚴。晏嬰是聰明機智,能言善辯,勇敢大膽、不畏強權的人。

晏子能贏得這場外交的勝利的原因:就是因爲晏子的話不卑不亢,有禮有節,用語委婉,頭腦清晰。

作者簡介

晏嬰(前578年—前500年),字仲,諡平,習慣上多稱平仲,又稱晏子,夷維人(今山東高密),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爲上大夫。歷任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40餘年。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嬰病逝。

晏嬰頭腦機靈,能言善辯。內輔國政,屢諫齊王。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司馬遷非常推崇晏嬰,將其比爲管仲。孔丘曾贊曰:“救民百姓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文言文《晏子使楚》4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爲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於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

①更道

②從大門入。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爲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

③張袂

④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爲無人?王曰:然則何爲使予?晏子對曰:齊使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

⑤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

①儐者:接引賓客的人;

②更道:改變道路;

③閭:古代二十五家爲一閭;

④袂:衣袖;

⑤不肖:不才。

翻譯:

晏子出使到楚國。楚國人因爲晏子個子矮小,就在大門旁邊設置了一個小門來接見晏子。晏子不進,說:出使到狗國的人才從狗門進,現在我出使到楚國,不該從這個門進。接待他的人改變了引導的方向,讓他從大門進。晏子朝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子回答說:臨淄有三百閭的人口,張開袖子能遮住太陽,如同下雨,人們肩並肩,腳挨腳,怎麼能說沒有人呢?楚王說:既然如此,那爲什麼要派遣你來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是按國家派遣相當的使者,各自都有所擔負的'使命,賢者出使君主賢明的國家,不賢者出使君主不賢明的國家,我晏嬰最不賢,所以適合出使楚國。

1、解釋下列句子中指定的詞語。

(1)爲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延:請

(2)今臣使楚使:出使

(3)晏子對曰對:回答

(4)比肩接踵而在比:並、挨

2、下面各句都有使,按意義用法分類。

(1)晏子使楚(2)使狗國者從狗門入(3)使子爲使

(4)齊使使各有所主(5)使使賢主(6)何爲使子

(1)(2)出使(3)(5)(6)讓、派(4)使者

3、翻譯以下幾句。

(1)張袂成陰,揮汗如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爲無人?

張開衣袖就形成濃陰,流下的汗水像下雨,肩並肩,腳跟挨腳跟,憑什麼說沒人?

(2)其賢者,使使賢主。

那些有品德、能力的人,讓他們出使有品德、才能的君主。

4、面對楚王的戲弄,晏子是怎樣回擊的?用原文回答。

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閱讀審題技巧

在初三生進行語文的答題的時候是要一定的技巧的,無論是你在答說明文還是議論文還是記敘文的時候,審題是非常之關鍵的,因爲如果你連題目都讀不好那再怎麼答題都是思路對不上的`。任何一個初三學生在做語文的閱讀理解的時候都是要自己仔細審題的,最好先把文章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然後才能做好文章的後續工作,答題的時候纔會做到總結好每一個問題都清楚問題的思路。

文言文《晏子使楚》5

閱讀文言文,回答11—13題。(11分)

(甲)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爲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爲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爲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齊景公爲高臺,勞民。臺成,又欲爲鍾。晏子諫曰:“君者,不以民之哀爲樂。君不勝欲,既築臺矣,今復爲鍾,是重斂於民也,民必哀矣。夫斂民而以爲樂,不祥,非治國之道也。”景公乃止。

【注】爲:築 復:又 斂:徵收

小題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2分

齊之習辭者也 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君不勝欲 既築臺矣

小題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君者,不以民之哀爲樂

小題3:甲文中晏子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反擊楚王,乙文則反映晏子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2分)

小題4:讀完甲乙兩文你認爲晏子是個怎樣的人。(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熟練、善於 只、僅僅 經得住 已經

小題2:課內略

做君主的是不能把老百姓的悲哀當做快樂的`。

小題3:橘化爲枳 關心民生或愛國憂民

小題4:機智勇敢 能言善辯,以國事爲重,以民爲本的人 意對即可

小題1:

試題分析:做此題時,課內重點字詞的解釋要嚴格按照註釋來答,而課外字詞的解釋一是要以課內相關詞語爲基礎,二是要結合所在句子的整體意思來理解。做此類題,關鍵是平常的積累,在學習課內文言文時,對重點常用字詞的解釋和用法要掌握牢固,並能靈活運用。

小題2:

試題分析:翻譯句子1時,要注意“非”不要漏譯,以及“焉”的用法;翻譯句子2時要明確這是一個判斷句,同時要注意“以……爲……”這一句式的翻譯方法。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中考時常採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當然課外的文言語句翻譯時,放到語境中,根據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翻譯文言句子時要關注每一個詞的意思,同時還要注意特殊句式。

小題3:

試題分析:此題主要考查了對文章內容的概括和對人物形象的分析,細讀甲文不難概括出故事內容,由文中人物表現也可以推斷出人物的特點。

小題4:

試題分析:此題主要考查了對人物的評價。兩文均講了晏子的故事,所以在評價人物時要結合兩篇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結合人物的言行舉止,很容易分析出人物機智、善辯、以國事爲重等特點。

文言文《晏子使楚》6

晏子至,楚王踢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爲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因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3.解釋加下劃線字詞。

⑴齊人也,坐盜 坐:

⑵其實味不同 其:

⑶詣王 詣:

⑷得無楚之水土 得無:

14.“王笑曰”中的“笑”是 ;“寡人反取病焉”中的“病”是

15.翻譯句子。

(1)縛者曷爲者也?

(2)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3)所以然者何?

(4)吏二縛一人詣王。

16.請簡析晏子的`推理過程。

參考答案

13. ⑴犯 (2)它的 (3)到 (4)難道不是 14.自嘲的笑 沒趣,自取其辱 15. ⑴被綁着的是幹什麼的? (2)聖人是不能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3)之所以會這樣的原因是什麼? (4)兩個差役綁着一個人去見楚王。 16.齊人在齊不盜,人楚則善盜,因此是楚地讓齊人變得善盜了。

文言文《晏子使楚》7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爲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

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爲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爲無人!”王曰:“然則何爲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爲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爲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yì)王。王曰:“縛者曷(hé)爲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註釋

選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下》。晏子,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和外交家。

習辭:善於辭令,非常會說話。

何以也:用什麼方法呢?

楚王聞之,之:代詞:這個消息。

吾欲辱之,之,代詞:指晏子。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興時。

爲:於。

何坐:犯了什麼罪。坐,犯……罪。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別國。後面的兩個使字,一個作名詞即使者,一個作動詞即委派。

短:長短,這裏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動詞用,就是請的意思。

儐者:儐,音賓。儐者,就是專門辦理迎接招待賓客的人。

臨淄:淄,音資。臨淄,地名,古代齊國的都城,在現今山東省。

閭:音驢,古代的社會組織單位,二十五戶人家編爲一閭。三百閭,表示人口衆多。

袂:音媚,就是衣袖。

踵:音種,就是人的腳後跟。

命:命令,這裏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張,這裏是規矩、章程的意思。後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國君。

不肖:不才。

謂左右曰 謂……曰:對……說

吏二縛一人詣王 縛:捆綁 詣:到(指到尊長那裏去)

習辭者 習:熟練 辭:言辭

今方來 方:將要

嬰聞之,之:代詞:這樣的事

何坐 坐:犯罪 6、坐盜 盜:偷竊

譯文 :

晏子被派遣到楚國。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門的旁邊開一個小洞請晏子進去。晏子不進去,說:“出使到狗國的人從狗洞進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國來,不應從這個洞進去。”迎接賓客的人帶晏子改從大門進去。

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沒有人可派嗎?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嚴肅地回答說:“齊國的都城臨淄有七千五百戶人家,人們一起張開袖子,天就陰暗下來;一起揮灑汗水,就會匯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腳尖碰腳後跟,怎麼可以說沒有人才呢?”楚王說:“既然這樣,那麼爲什麼會打發你來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要根據不同的對象,賢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賢能的國王那裏去,不肖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肖的國王那裏去。我晏嬰是最不肖的人,因此只好出使到楚國來了。”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消息,便對侍臣說;“晏嬰,是齊國的善於辭令的.人,將要來,我想羞辱他,用什麼辦法呢?”侍臣回答說:“在他來到的時候,請允許我們捆綁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這人是幹什麼的?’我們就回答說:‘是齊國人。’大王又問:‘犯了什麼罪?’我們就回答說:‘犯了偷竊的罪。’”

晏子到了,楚王賞賜晏子喝酒。當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個官吏綁着一個人從楚王面前走過。楚王說:“綁着的人是幹什麼的?”官吏回答說:“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瞟着晏子說:“齊國人都善於偷竊嗎?”晏子離開座位,回答說:“我聽說這樣的事,橘子長在淮河以南結出的果實就是橘,長在淮河以北就是酸枳,(橘和枳)它們只是葉子的形狀相似,果實味道卻完全不同。這是什麼原因呢?是水土不同。如今百姓生活在齊國不偷盜,來到楚國就偷盜,難道楚國的水土會使人民善盜嗎?”楚王笑着說:“聖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是自討沒趣了。”

文言文《晏子使楚》8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13——16題(16分)

【甲】晏子使楚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爲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爲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爲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選自《晏子春秋》)

【乙】師曠①撞晉平公

晉平公與羣臣飲,飲酣,乃喟然嘆曰:“莫樂爲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師曠侍坐於前,援②琴撞之。公被衽③而避,琴壞於壁。公曰:“太師誰撞?”師曠曰:“今者有小人言側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師曠曰:“啞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請除⑤之。公曰:“釋之,以爲寡人戒。”

註釋:①師曠:字子野,是春秋後期晉國宮廷中的盲人樂師。②援:執持,拿。③衽(rěn):衣襟。④啞:表示不以爲然的驚歎聲。⑤除:清除,去掉。

13、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1)齊之習辭者也 (2)王曰,何坐

(3)晉平公與羣臣飲,飲酣 (4)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14、選出下列劃線詞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項。(3分) ( )

A.晏子將使楚/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B.吾欲辱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C.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師曠侍坐於前 D.故撞之/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15、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6分)

(1)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2分)

(2)齊人固善盜乎?(2分)

(3)太師誰撞?(2分)

16、【甲】【乙】兩文中,晏子和師曠都長於辭令,你更欣賞哪一個的'說話藝術?請說說你的理由。(3分)

參考答案:

13、 習:熟練 坐:犯罪 酣:酒喝得很高興 是: 這

14、C 15、(1)聖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 2)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竊嗎? (3)太師撞誰?

16、示例一:我欣賞晏子的說話藝術,他在無法澄清“齊人坐盜”這一事實的情況下。巧用類比進行反駁,片言隻語間化被動爲主動,既捍衛了國家的尊嚴,又不失禮節。示例二:我欣賞師曠的說話藝術,他先直話曲說,巧妙地將將晉平公說成是“小人”,引起晉平公的重視,再因勢利導,讓晉平公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達到了勸諫的目的。

文言文《晏子使楚》9

[甲]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爲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爲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①更道②,從大門入,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爲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③,張袂④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爲無人!”王曰:“然則何爲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⑤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注:①儐者:接引賓客的人;②更道:改變道路;③閭:古代二十五家爲一閭;④袂:衣袖;⑤不肖:不才。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字詞:(4分)

①坐盜( ) ②聖人非所與熙也 ( )

③晏子避席對曰( ) ④故直使楚矣( )

小題2:下列選項中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晏子使楚使子爲使

B.嬰聞之齊之臨淄三百閭

C.寡人反取病焉王子猷、子敬俱病篤

D.今民生長於齊不盜爲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

小題3:翻譯下列句子。(6分)

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然則何爲使子?

小題4:結合甲、乙文段的具體情節,分別評述楚王和晏子的性格特點。(4分)

 參考答案:

小題1:(1)因某事犯罪,或者犯……罪(2)熙:通“嬉”,戲弄,(3)座位(4)所以

小題2:D

小題3:(1)葉子只是相似,但它們果實的味道是不同的。

(2)該不會是楚國的水土使人變得善於偷盜吧!

(3)既然這樣,那麼爲什麼會派你當使臣呢?

小題4:楚王:仗勢欺人 晏子:機智善辯。

小題1:試題分析:“坐”根據“坐盜”可知,是“犯……罪”的意思。“熙”是通假字,先寫出所通的字,再解釋。“席”和“故”都是文言文中的常見字,此句中也是該字的常規用法,即分別爲座位和所以的意思。

小題2:

試題分析: A中加點的.字,前一個是動詞,出使,後一個是名詞,使者。B中加點的字,前一個是代詞,後一個是助詞。C中加點的字,前一個是羞辱的意思,後一個是生病的意思。D中加點的字意思相同,均爲“在”的意思。

小題3:

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此句中的關鍵詞有“其實”“ 善盜”‘ 然則’“何爲”等。“其實”是它們的果實的意思,“善盜”是善於偷盜的意思,‘然則’是個複合詞,既然這樣。“何爲”爲什麼。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小題4:

試題分析:從文中我們可以看出楚王仗着自己是大國,三度羞辱晏子,甲文中羞辱齊人善盜,乙文中先是讓晏子從小門(狗洞)進入,再是以晏子身材小羞辱齊國無人。可見其囂張霸道、無事生非。是仗勢欺人的表現。而晏子面對楚王對自己和對齊國的羞辱,運用靈活的頭腦,善辯的口才化解了危機,並使得楚王絲毫沒佔到便宜。

文言文《晏子使楚》10

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問題。

[甲](鄒忌)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乙]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爲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閱讀[甲]文,從齊王的角度看,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啓示是_________;[乙]文中,晏子的言行被後人稱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解釋下面加粗字詞的意思。

(1)上書諫寡人者 諫:_________

(2)聞寡人之耳者 聞:_________

(3)齊人也,坐盜 坐:_________

(4)其實味不同其 實:_________

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宋史》記載:“(趙普)嘗奏薦某人爲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復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牘擲地。”有人說趙普該向鄒忌和晏子學習,你同意嗎?說說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要虛心採納別人的意見 捍衛國家尊嚴 機智善辯的才能

2.(1)規勸。(2)使……聽到。(3)犯罪。(4)它們(的)果實。

3.(1)由此看來,大王您受矇蔽很深了。

(2)聖人是不能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4.示例一:同意。在解決一個問題或處理一件事時,可以採用機智幽默的語言(或:採用類比、設喻等方法)來委婉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便於對方理解和採納。

示例二:不同意。儘管有時候語言會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敢於堅持自己的原則需要更大的勇氣,趙普的行爲是他個性最好的體現。(意對即可)

文言文《晏子使楚》11

閱讀《晏子使楚》選段,根據要求回答問題。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爲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爲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爲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①坐盜( )

②嬰聞之( )

③齊人固善盜乎( )

④齊之習辭者也( )

⑤吏二縛一人詣王( )

⑥寡人反取病焉( )

2.翻譯下列句子

① 吏二縛一人詣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上文中,你覺得晏子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項是( )

A.這則故事通過寫晏子出使楚國,挫敗楚王誣齊人爲盜的陰謀的故事,表現了晏子機智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風度。

B.晏子既要反駁楚王的誣陷,維護楚國的`尊嚴,又不能激怒楚王,“避席”一詞表現了他莊重態的度。

C.晏子在宴會上機智巧妙地運用了類比手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義正辭嚴,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

D.本文通過橘子這一事物,以小見大,表現了晏子高超的語言藝術和過人的智慧。

參考答案:

1.①犯罪。

②指晏子將要出使楚國這個消息。

③本來。

④熟練。

⑤到。

⑥辱。

2.①兩個小官吏綁着一個人走到楚王面前。

②只是葉子的形狀很相像,它們果實的味道完全不同。

③聖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3.根本原因是他把國家尊嚴看得最重要,勇敢捍衛祖國榮譽和自身尊嚴。(意對即可)

4.D

文言文《晏子使楚》12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爲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爲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爲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正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釋文段中加線的詞語。

習辭: 避席:

2.楚王爲什麼想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樣回擊的?

3.晏子說“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目的是想說明什麼?

4.把“爲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翻譯成現代漢語。

譯文:

5. 晏嬰在這場外交鬥爭中巧妙地運用了類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爲 ,把“淮北”比爲 ;把“橘”比爲 ,把“枳”比爲 。

6. 文中晏子與楚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試分析這兩個人物形象。(2分)

晏子:

楚王:

7. “吏二縛一人詣王”的目的是什麼?

8. 楚王戲晏嬰,你認爲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爲什麼?

9. 結尾處寫道:“王笑曰”,你覺得這寫出了當時楚王什麼樣的心態?

10.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選文大意。

11.晏子是怎樣的一個人?

晏子使楚閱讀答案

1.習辭:能言善辯,長於辭令。 避席:離開座位。

2.因爲晏子是“齊之習辭者”;機智設喻進行回擊

3. 百姓生長在齊國不偷盜,一來到楚國就偷盜,是因爲楚國的水土使人喜歡偷盜。反擊“齊國人本來就喜歡偷盜”的發難。

4.譯文:當他到來的時候,請讓我們綁着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

5.齊、楚、不盜之民、盜賊

6. 楚王狂妄愚蠢;晏子機智靈活。楚王興師動衆,卻顯得心勞舌拙,不堪一擊;晏子單槍匹馬,卻具有千鈞之力,所向無敵。(意近即可)

7. 讓楚王看見並藉此侮辱晏子。

8. 成理成文即可

9. 成理成文即可

10. .敘述晏子出使楚國,用辭令戰勝楚王,維護了國家尊嚴,表現了他外交上的機智。

11.機智善辯 義正詞嚴而又不卑不亢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當他們吃得高興的時候,有兩個武士押着一個囚犯,從堂下走過。楚王看見了,問他們:"那個囚犯犯的什麼罪?他是哪裏人?"武士回答說:"犯了盜竊罪,是齊國人。"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麼這樣沒出息,幹這種事兒?"楚國的大臣們聽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來,以爲這一下可讓晏子丟盡臉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來,說:"大王怎麼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爲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楚王聽了,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當他們吃得高興的.時候,有兩個武士押着一個囚犯,從堂下走過。楚王看見了,問他們:"那個囚犯犯的什麼罪?他是哪裏人?"武士回答說:"犯了盜竊罪,是齊國人。"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麼這樣沒出息,幹這種事兒?"楚國的大臣們聽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來,以爲這一下可讓晏子丟盡臉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來,說:"大王怎麼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爲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楚王聽了,只好賠不是,說:"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

1、課文主要抓住任務的____來寫。

2、晏子巧妙的回答反映了他忠貞愛國、懂得維護國家尊嚴、從容不迫、隨機應變的特點。

3、“同樣的道理”指的是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

4、“楚王聽了,只好陪不是。”句中“只好”這個詞用得好,從這個詞可以看出 楚王的尷尬難堪或 楚王的無奈,難堪。

6、概括這段話的主要內容。

晏子出使楚國,楚王刁難晏子反而自取其辱。只好賠不是,說:"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

答案

1、課文主要抓住任務的__艱鉅__來寫。

2、晏子巧妙的回答反映了他忠貞愛國、懂得維護國家尊嚴、從容不迫、隨機應變的特點。

3、“同樣的道理”指的是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

4、“楚王聽了,只好陪不是。”句中“只好”這個詞用得好,從這個詞可以看出 楚王的尷尬難堪或 楚王的無奈,難堪。

6、概括這段話的主要內容。

晏子出使楚國,楚王刁難晏子反而自取其辱。

文言文《晏子使楚》13

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後的.問題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爲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爲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爲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正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釋文段中加粗的詞語。

習辭:______何以:______何坐:______避席:______

2.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縛者曷爲者也

B.儐者更道從大門入

C.路轉溪頭忽見

D.寡人反取病焉

3.晏子說“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目的是想說明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爲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翻譯成現代漢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習辭:能言善辯,長於辭令。何以:用什麼辦法。何坐:犯了什麼罪。避席:離開座位。

2 .D

3 .百姓生長在齊國不偷盜,一來到楚國就偷盜,是因爲楚國的水土使人喜歡偷盜。反擊“齊國人本來就喜歡偷盜”的發難。(意對即可)

4 .當他到來的時候,請讓我綁着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

文言文《晏子使楚》14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爲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爲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爲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晏嬰在這場外交鬥爭中巧妙地運用了類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爲_________,把“淮北”比爲_________;把“橘”比爲_________,把“枳”比爲_________。

2.“寡人反取病焉”中“病”的意思是( )

A.生病

B.疾病

C.窘迫,尷尬

D.忌妒

3.從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樣一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晏子與楚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試分析這兩個人物形象。

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楚王: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選文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吏二縛一人詣王”的目的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楚王戲晏嬰,你認爲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爲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齊、楚、不盜之民、盜賊

2.C

3.晏子是一個善於辭令,機敏過人的人。(其他意近也可)

4.楚王狂妄愚蠢;晏子機智靈活。楚王興師動衆,卻顯得心勞舌拙,不堪一擊;晏子單槍匹馬,卻具有千鈞之力,所向無敵。(意近即可)

5.敘述晏子出使楚國,用辭令戰勝楚王,維護了國家尊嚴,表現了他外交上的機智。

6.讓楚王看見並藉此侮辱晏子。

7.“略”。

文言文《晏子使楚》15

《晏子使楚》相關知識

成語有的來自寓言,如“亡羊補牢”;有的來自歷史故事,如“完璧歸趙”;有的來自古詩文語句,如“學而不厭”;有的來自民間俗語,如“衆志成城”。

《晏子使楚》中晏子這樣回擊楚王:

“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夥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雲;大夥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大王怎麼說齊國沒有人叱?”

晏子的這段話裏,至少含藏着兩個成語,你知道嗎?

1、揮汗成雨:

揮,甩掉;大家用手汗,灑出去的汗珠就像下雨一樣,形容人很多。當然,這一成語後來也形容出汗很多,就不是原先的意義了。

2、比肩繼踵:

比,並;比肩,肩膀靠肩膀;踵,腳跟;繼踵,腳尖碰腳跟。肩挨肩,腳碰腳,形容人多,擁擠。這一成語也寫作“摩肩接踵”。

這兩個成語見於《晏子春秋》,屬於古書中的語句,是現成的.;課文作者解釋出它們的意思,寫在晏子的回話中了。我們要多讀書,積累了足夠的知識就能分辨出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