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岡仁波齊電影觀後感(通用10篇)

本文已影響 2.59W人 

《岡仁波齊》不是一部紀錄片,它是一部劇情片;它不是一羣人的故事,它是一代藏民的一段生活。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岡仁波齊》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岡仁波齊電影觀後感(通用10篇)

岡仁波齊電影觀後感 篇1

路在腳下,即刻前往我們內心的“聖地”

信仰的極致,是一種心無旁騖的心靈極簡。虔誠的體現,不會有太多花哨的繁複。往往感人至深的,是純樸而持久的堅持。亦如我們會被匍匐前行風餐露宿,風雨無阻的朝聖人羣所感動一般。

三步一叩首的前行,身與心的合一,路在腳下。如此的堅持,如此的鍥而不捨,如此無所畏懼……

然而,他們的內心卻少有狂妄的期許和不安於世俗的過分追逐。路在遠方,路亦在腳下。無論我們前行的目地的在哪裏,也無論前方的路途有多麼的遙不可及。信仰的堅定,會讓我們忘卻太多的設計與籌劃。只是,路在腳下,如此便去前行。

不開始,便永遠無法到達。開始,即忘記路途遙遠,只是用簡單的身心合一,去縮減與目的地的差距。風塵僕僕之中,我們或許窺見了生命的意義所在,不爲此生,卻爲來世。

真正的莊嚴,不在於過度的粉飾。在朝聖者的面龐前,或許更多是滿身泥濘或蓬頭垢面。但是那一雙雙堅毅而炯炯有神的眸子中,讓人莫名的感動和心生敬畏。

信仰的力量,最大化會體現在無私無我之中。虔誠之心與我們最大的觸動,也是那不爲你我,卻爲衆生的離苦得樂而不辭勞苦的前行之軀。

很多時候,我們嚮往一種寧靜,嚮往一種純粹,嚮往一種莫名的感動。往往尋找之時,卻無最好與最真的契合。然而,當五體投地,叩首前行的畫面,呈現在我們眼前時,莫名的感動,不由的叩啓我們內心中,封藏已久的觸動與共鳴。這就是內心純善的契合。

每一步,每一叩首,每一句誦經,只爲衆生的祈願與安康。所以,我們被震撼,這是一份人人心中本該有的最本真的願望。然而很多時候,我們卻被過度的心與心外的裝飾所迷惑,亂了自我,也亂了內心。

每個生命的起初,都有最純粹與極致的信仰與虔誠底蘊。那份極簡的純粹,就是褪去自我厚重束縛之後的無私無我。所以,在眼觀純樸信仰與不褪色虔誠的情景時,我們的感動也是最純粹的純善復甦,那是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內心撞擊。

其實,修行路上,沒有太多的信誓旦旦。如果總是口號大於行動,那麼,路,永遠在遠方。但是,回想那三步一叩首,只爲衆生的祈願與祝福而前行時,純樸的形象卻波及着我們尋覓已久,卻又似曾相識的內心共鳴。

當我們把信仰落實於當下時,人人心中的至真虔誠,都會自然而然的讓我們的身與心合一。那一份感動與純粹屬於我們每一個大家,只要讓路在腳下,立即前行,最終的殊勝,是人人心中有聖地。然而,那卻是不爲你我,是爲衆生的無私與大愛!

讓路在腳下,即刻前行,只爲衆生的苦與樂……

岡仁波齊電影觀後感 篇2

影片從藏民的生活起筆,炊具的響動、長者誦經以及羔羊降生。這片高原上的生靈從降生開始就熱氣騰騰,與寒冷抗爭。尼瑪扎堆決定完成父親的遺願帶着叔叔去朝聖,於是待產的孕婦、酗酒的屠夫、渴望遠方的少年和一個懵懂的女童陸續組成這支隊伍,帶着各自的罪孽和希望出發。

電影第一個震撼我的節點,是一行人在出發時開始叩拜,沒有任何的對話和預示,朝聖路自此開始。這一路沒有任何配樂,故事和時間的推進靠簡單的對白,路碑和沿途的意外。鏡頭記錄着十一個藏民本真的狀態,蓬頭垢面而神情篤定。這一路他們在公路的一側叩首匍行,兩塊木板的敲擊是唯一的響動,聽得人內心空曠而孤獨;公路的另一側不時有車輛帶着噪音呼嘯而過。沿途有雪原,有冰河,有漫山的花朵;也有西醫,加油站,廣告牌,女童甚至用一部山寨蘋果打了電話。這可能就是藏地真實的狀態:現代的,工業的世界在慢慢進入一個閉塞落後又純粹的世界,而這裏的人們,在努力地接受,努力地保留。

這樣的一行人中最吸引我的,是那個女童,這樣懵懂的年紀裏,經歷如此重大的一件事。其他人帶着各自認爲的罪孽,帶着自己和家族的願望上路,目光堅韌而篤定;可她沒有,她甚至還不能理解信仰,也沒有更宏大的緣由。或許只是好奇,或許是耳濡目染,她在這支隊伍中。所以我看到她最純粹她磕頭,是因爲母親告訴她磕頭好,磕頭有福報。當一行人被流水阻隔,衆人脫去棉衣磕長頭淌水前進的時候,巨大的水花和衆人虔誠的神情之間,她在笑,孩童玩水的笑。這樣純粹的記錄與不加升華的表達讓人震撼。

這一路,遇見其他帶着故事的朝聖者、遇見勞作着的藏民、遇見車禍、遇見滑坡;這一羣人就用身體去丈量一條路,從拼盡全力的存活匍匐着走向無量幸福;這一路上看見人世的辛苦與滿足,看見人世的更替輪迴。一個男嬰在朝聖路上降生,蒼白的,滿身血污的,哭嚎着掙扎着降生;一個老人在朝聖路的末沿離世,安靜的。這一路的經歷逐漸堆疊,於單調寂寥中孕育着人生的坦蕩與勇敢。

影片在一行人到達神山岡仁波齊時戛然而止,影片的主題,一行人的終點只短短的平常的出現了幾分鐘。剪輯是再創造的過程,信仰,人的精神是沒有終點的旅程,我們活着,我們就在朝聖的路上。這是我在片尾得到的感受。神山岡仁波齊也是至今無人登頂的信仰之地。

岡仁波齊電影觀後感 篇3

這是一部“零明星”的文藝片,這是千萬藏民生活、朝拜的真實寫照。我是一個熱愛藏地文化、喜歡去西藏旅行的旅行者,一直以來我無法準確的言明西藏到底是什麼吸引着我,看了岡仁波齊,我哭了,雖然感覺很“臭屁”但是我還是要承認,這部片子展現出來的種種,就是我一如既往往西藏跑的理由!

觸動一:積水路段,朝拜也不能斷!

大家都知道,在318國道上,從然烏到波密段有大概10米的道路是流淌着山上的積雪化作的水流淌在道路左邊的河流中,雖然在左手邊有一段繞行路段,可以暫時避過淌水路,但是這一行朝拜人沿着主道依舊決定拜過去!即使水深可以掩埋身體,依舊阻擋不了一個朝拜的虔誠之心,和堅決毅力!

觸動二:被旅行車撞倒,因爲對方有人高反,因此毫不阻攔,他們的善良讓我折服!

在翻越米拉山之前,一輛“川A”牌的越野車超車時爲避讓對方車輛,將朝拜者的補給拖拉機撞翻在地,車子也因此無法繼續前行了,由於旅行車中有兩位乘客嚴重高反,必須要儘快趕往拉薩治療,因此朝拜者直接讓他們先走了,根本就沒有提“賠償”之類的字眼和話語。自己的車沒法走,只得卸下後箱改由人力拉車。

翻越米拉山,這座318川藏線上最高的一座海拔5013米的高山,給予了朝拜者極大的考驗,男人在前面拉車,女人在後面推車,大家一起唱着民謠爲自己加油打氣,一行人齊心協力將車子推上了埡口,每次拖車一段距離就要停下來,返回推車起點,然後在一步一步朝聖過來,這朝聖路,絕對不是用腳一步步走完的,而是磕頭磕完的!

觸動三:路過然烏湖,遇到熱心老藏民相邀、幫忙!

經過然烏湖的時候,車子的機油箱螺絲掉了,只有然烏鎮纔有,這時候遇到一位藏族老人(他是該村原來的村長),他邀請他們去自己家住宿,維修車輛,朝拜者爲了感謝老人的幫助決定幫老人耕地種青稞,這裏也展現了藏族耕地的習俗和文化典禮,到了耕種時節,需要燒香、祭拜等隆重的儀式,隨着現代化的逐漸滲透,現在的藏地年輕人們逐漸摒棄老一輩的傳統,依靠了現代機械化農作,這裏有一點淡淡的憂傷。

最後與老人告辭繼續朝拜,由於小女孩的朝拜布破了,老村長也送給她一件新的。

觸動四:在怒江峽谷中,山體落石也阻擋不了朝拜者的決心

在怒江峽谷中行進,突遇山頂積雪垮塌,伴隨巨大落石砸下,大家依舊繼續朝拜,小女孩差點被落石砸中,這時候屠夫立即上前將小女孩護在身下,自己的腿又被砸傷了。

晚上,屠夫與尼瑪扎堆訴苦着自己的悲劇人生,尼瑪扎堆寬慰他,每個人的命運不同,好運的做了喇嘛,不好運的遭遇磨難,我們去朝聖,要懷着純淨祈福的心,不僅爲自己祝願平安,還要爲衆生祈福,不能有雜念。

觸動五:朝聖路上降下新生嬰兒,取名丁孜登達,意味一生幸福、長命百歲!

睡到半夜,次仁曲珍肚子疼,臨盆在即,尼瑪扎堆趕緊送她到鎮上的醫院,在醫生的幫助下順利降下男嬰,取名丁孜登達。藏族的女人是沒有坐月子的,生完孩子沒多久又繼續她的朝聖之路。懷孕時不便磕頭只能走路,生完之後又開始磕長頭。曲珍還說:小娃娃從小生活在佛的環繞之中,這是多大的功德,我們想還沒有機會呢。這讓我很歎服!

觸動六:翻過米拉山,終於來到了拉薩

抵達拉薩時,他們並沒有歡心跳躍,靜靜地對着布達拉宮雙手合十,心中默唸着那句吟誦過無數遍,已經化爲血液的“嗡嘛呢唄咪吽”。

觸動七:去岡仁波齊朝聖的路費沒有了,用十萬個頭賺錢

在旅館住宿,大家正在商討如何賺錢,因爲去岡仁波齊朝聖的'路費沒有了,老人家去了洗車場幫人家洗車,年輕小夥子去了拉薩的修路工地搬建材。旅店老闆娘請他們去幫她完成10萬個朝聖磕頭,就免去了他們的住宿費用。因此晚上他們所有人就繞着大昭寺一步一叩首的朝拜。

酒店的老闆娘很善良,在旅館住了2個月,房間費用全部都免了。朝拜者也非常虔誠,幫助老闆娘磕了10萬個頭!

觸動八:楊培爺爺在岡仁波齊神山腳下去世

終於來到了神山——岡仁波齊,這裏的天氣非常寒冷,繞着神山朝拜,幾乎沒有路,只有一代代朝拜者留下的朝拜痕跡,在冰天雪地裏,所有人都一如既往的虔誠朝拜,楊培爺爺過世應該就是感冒引起的肺水腫,因爲頭一天前晚上,他就在一直不停的咳嗽,第二天依舊在朝拜的行列,一步一叩首。

第二天早上起牀,才發現他永遠的睡着了,大家都沒有太大的波動,情緒收斂的很好,虔誠的爲他誦經、請喇嘛,送他上了岡仁波齊神山,大家不是不悲傷,他們相信命,不強求、易滿足!

岡仁波齊電影觀後感 篇4

天去看了“岡仁波齊”這部電影,淘寶8.8的評分算是相對客觀的,它稱得上這個評分。

用一個詞來評價觀影的感受:沉悶,如果多加幾個字那就是:非常沉悶。影片講述的是西藏芒康一個農村,一位老人爲了實現前往拉薩和岡仁波齊神山朝聖的心願,決定年後前往。村裏人聽說此事後,幾個有想法的年輕人加入這次朝聖之旅。故事情節非常簡單直接,就是單純的朝聖。至於路途中發生的生孩子、撞車、拉薩打工的插曲,如同幾滴雨水滴入大海,激不起半點漣漪。

這部影片可以說是無情節、無背景音樂、甚至是無主角的三無電影。總共十二個人去朝聖,但是從始至終能讓我知道個人背景的不超過一半人,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扎扎。這個小女孩兒磕長頭的姿勢並不標準,但是出現在一羣大人的朝聖之旅中,本身就讓我生起一份敬意。加上他在影片中單純的表現和純潔的眼神,讓我印象更加深刻。我在想,在扎扎這個年紀,她本身可能並不清楚朝聖到底有什麼意義,他能夠理解的可能就是大人們要去朝聖,而朝聖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她也希望能夠做這樣的好事,所以她要去。朝聖之路很艱苦,扎扎能有這樣的毅力,讓我這位成年人充滿敬意。這部電影沉悶另外的原因是很多的場景無對白,即使有也是簡單的幾句話,激不起觀衆任何的興奮點。而且,這種無對白的鏡頭經常持續好幾秒,讓人更覺悶得慌。整個觀影過程中,看到觀衆有反應的一段就是在睡覺時,講其中一位兔子眼的幾句話,觀衆給予輕微的笑聲回報。最讓人感到不解的是在他們最後在岡仁波齊繞山的時候,突然結束,這個結尾結的觀衆很錯愕。在忍受了前面一個多小沉悶的場景後,觀衆的心好不容易隨他們來到了岡仁波齊,而故事卻在此戛然而止。就像是一個單身幾十年的單身狗,向世界宣告我有女朋友了,但卻不告訴大家她是誰。觀衆經歷了前面漫長的鋪墊後,終於有點觀影狀態,對後面的故事正有所期待,這時突然從中被叫醒:喂喂,已經結束了。這種感覺,有些不爽。不知道是導演有意爲之還是無心之舉。

但這部半紀錄片似的電影這麼沉悶和單調,在近期變形金剛、異變等國際大片集中地檔期中獨領風騷取得最高評分,肯定有它自己的價值所在。一個人人都喜歡的東西,肯定是能夠與之產生共鳴的東西。人與人就是這樣,情侶之間能夠相互吸引和認可不僅僅是因爲異性,還是因爲兩人之間能夠產生共鳴。這部電影也是,既然能有這麼高的評分,雖然在情節上打觀衆了個措手不及,但是在心靈上卻成功產生了共鳴。相信看這部電影的人都是有情懷的。我們都知道西藏是很神聖的,因爲那裏佛教盛行,五千米的海拔被稱爲離天堂最近的地方(說這話的人比較矛盾,西藏盛行佛教,而天堂是基督教的產物),而且藏民的信仰很多人都有所耳聞。在當下大家都談信仰缺失的年代,藏民虔誠的信仰顯得神祕而且讓人敬佩。所以,從我的觀點來看,很多人看這部電影,一部分原因就是衝着信仰去的。這並不是說要塑造個人的信仰,而是希望能讓自己與信仰更近,好讓自己感覺自己也是有追求的。這並不是件可悲的事,反而覺得挺好,因爲畢竟在這些人的心目中,信仰還是件被關注,值得被追求的一件事,也正因此這部電影能和觀衆產生共鳴。另外一個產生共鳴的原因是我想是很多去過西藏的人看到沿途風景,就會想起自己曾經的故事。這部電影的朝聖之旅就是一條觀衆沿着318國道的回憶之旅。坐在我旁邊的一家三口,從他們的談話中得知,他們以前去過西藏。當鏡頭轉到某一個路碑、某一條河、某一座山、某一個湖的時候,他們就點出這不是那什麼山什麼湖,我們當初怎樣怎樣。所以我一部電影看下來,收穫了兩個故事,這也是意外的收貨,也更勾起我對西藏的嚮往。

一部電影如果僅僅能夠與觀衆產生共鳴就可以被評得上這麼高分,顯然有些低估觀衆的眼光。之所以稱它爲半紀錄片似的電影,是因爲它對藏區的展示很真實。影片開始展示的藏區生活,朝聖途中遇到的好客的藏民,以及直接展現的藏區農村的落後景象,與我從書中和視頻中看到的,以及想象的基本上一致,讓我這個沒去過西藏的人都感到很真實。此外,影片對318國道沿線藏區美景的展示也是不遺餘力。枯黃的草木、湛藍的天空和白雲、大片的油菜花田、清澈的湖水以及潔白的雪山,給人視覺上的體驗足以勾起人們對這個地方的嚮往。

這些多方面的因素讓這部電影雖然沉悶卻仍能得到廣泛好評,導演應該也爲此欣慰。雖然沉悶這個詞仍然是我對這部電影的最深印象,但是它真實反應的景象讓我漲的見識、藏民虔誠朝聖的信仰以及沿途美景帶來的視覺體驗仍然讓我感到滿足,所以這是一部好片,值得推薦。

岡仁波齊電影觀後感 篇5

《岡仁波齊》僞紀錄片式的手法,對藏族匍匐叩拜朝聖之路的聚焦,在導演張揚的鏡頭下,所爲人感受到的是一種淳樸的美,電影這種美的締結,卻又並不是單依靠西藏壯麗的景色,而是對朝聖者們一言一行的細膩捕捉,使這種美在不經意間便得以躍然光影。

“岡仁波齊”是一座山的名字,在普通人眼中他或許就是一座壯麗的山峯,但在無數藏傳佛教信徒眼中,它的意義卻遠不止於是一座山那麼簡單,在藏傳佛教裏他們認爲岡仁波齊是神的住所,代表了無量的幸福,而在神山岡仁波齊的本命年前去朝拜,更是會獲得乘倍的功德,由此電影也拉開了序幕,一羣包含了孩子、孕婦、屠夫等男女老少的藏民出於不動的期望,不遠千里的朝拜之路,構築了電影劇情的脈路。

磕頭前行,風餐露宿,甚至不惜搭上了自己的生命,只爲前往神山朝拜,或許很多人都不解這種行爲,會認爲它是一種落後的愚昧,所以張揚在《岡仁波齊》的故事上選角其實非常巧妙,他並沒有糾結於宗教本身,而是讓所有觀衆都能在這樣一部作品中,看到了一種被電影藝術所提煉的魂魄,這魂魄既源於一羣藏民本色出演的真實,也更源於深植於這羣信徒身上對信仰的虔誠。

在長達一年的朝聖之路上,這個由不同的年齡身份的人組成的隊伍,沒有人會去偷懶,在這條充滿了苦難和危險的道路上,也沒有人會去遲疑,影片中朝聖者們對信仰的虔誠無是讓人歎服的,而電影本身更多的只是在原生態的去展現這種虔誠,沒有刻意的昇華,也沒有對信仰的質疑,甚至沒有對西藏的景緻給予太多的鏡頭,在這個角度上,電影是如此的樸實,而劇情的植入,在讓這個故事變的更爲飽滿充沛的同時,更還讓那信仰中善的光芒變的如此奪目。

關於信仰的宗教電影其實並不少,但卻鮮有一部國產電影能這樣真正客觀的去展現信仰,去在虔誠的信仰中樸實無華的詮釋真善之美,而《岡仁波齊》正是這樣的一部佳作。

岡仁波齊電影觀後感 篇6

對於任何一部電影,若能獲得黃金場次的排片無疑能對票房起到較大幫助,但黃金場次往往集中在華麗的商業片或海外進口片,這也使得部分業內人士選擇通過公開信等方式向影院方面爲藝術電影尋求更多市場空間。其中,新影聯總經理賀文近日在北京新影聯影業官方微信上面向各影院經理髮布一封公開信,向對方推薦國產電影《岡仁波齊》,並希望影院經理能給該片更多場次。

賀文在文章中表示,“我很清楚各位處於一線的經理們,面臨何等嚴峻的市場壓力和經營挑戰。正因如此,我更希望各位朋友能夠拿出些空間給像《岡仁波齊》這樣的優秀國產電影,拿出些時間和黃金場次給像張揚導演這樣有才華的年輕導演們。因爲他們是中國電影的未來,而沒有我們的支持,這些‘希望之光’將可能被埋沒。”

《岡仁波齊》於6月20日正式在全國上映,據貓眼專業版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23日15時,該片上映四天累計綜合票房爲725萬元,累計分賬票房爲668萬元。公開資料顯示,電影《岡仁波齊》講述了11個藏族素人在馬年出發去朝聖,在2500公里的一步一叩中抵達神山岡仁波齊的故事。該片導演張揚曾執導《飛越老人院》、《落葉歸根》等影片,此次的《岡仁波齊》被張揚定義爲一部用紀錄片手法拍攝的劇情片,並通過約30人組成的拍攝團隊,在高原歷時一年全程跟拍一隊毫無表演經驗的藏族素人演員。

與華麗的商業片相比,《岡仁波齊》顯然更加樸素,也難以獲得較好的排片。數據顯示,6月20日-22日《岡仁波齊》的排片佔比則分別爲1.6%、2%和2.3%,此外據6月23日的實時數據顯示,該片的排片佔比爲0.9%,與當日首映的《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排片佔比達70.4%相比,不足後者的1/70。

但同時能發現,《岡仁波齊》在網絡平臺上的評分相對較高,在豆瓣電影、貓眼電影、娛票兒,該片分別爲7.7分、9.3分和9.0分。且《岡仁波齊》在正式上映前曾參加過多次電影節展,其中2015年《岡仁波齊》在加拿大多倫多電影節入圍“當代世界電影”單元,同年該片還獲得2015年中國電影導演年度評委會特別表彰獎,此後陸續在韓國釜山、荷蘭鹿特丹、瑞典哥德堡、瑞士日內瓦等多個海外國際電影節進行展映,2016年該片在英國奇切斯特電影節上獲得觀衆票選最佳影片獎。

針對藝術電影排片少、難以被影院和院線重視,同時不少觀衆反映無處可看藝術電影的情況,近兩年已有不少業內人士呼籲市場給予藝術電影更多空間,且在去年10月,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也正式啓動,並在一個月後公佈了首批100家藝術影廳名單,保證每家影院每週10個黃金場次放映,幫助藝術電影對接觀衆。中國電影家協會祕書長饒曙光認爲,除了聯盟等方面提供的支持,藝術電影也需完善自身,比如國內現階段仍缺乏藝術電影專業的營銷推廣人員,難以做到精準投放。此外有從業者認爲,走進院線並非藝術電影對接觀衆的惟一路徑,隨着互聯網的發展以及人們使用互聯網的便捷性、付費意願的提升,網絡端也能成爲藝術電影尋找市場空間的渠道,逐步培養藝術電影的觀衆和市場。

岡仁波齊電影觀後感 篇7

張楊導演新作《岡仁波齊》已於近日在全國公映,這部長117分鐘的電影,只講了一個簡單到樸實的故事――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同村10個普通的藏族人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翻山越嶺2500公里去神山岡仁波齊朝聖,此行歷經生、歷經死、歷經震撼的西藏四季風光,歷經災難、變故、內心的拷問、成長與蛻變,看似平靜至極,實則波瀾壯闊。上映首日,就有人說這是一部“今天不看,明天就看不到”的電影,可它卻在包括《變形金剛5》、《異形:契約》、《新木乃伊》、《神奇女俠》等衆多好萊塢大片前後夾擊下野蠻生長,突出重圍。

三日票房破600萬 七日票房破2000萬 上座率持續高

6月20日,《岡仁波齊》在上映首日以1.6%的排片量開畫,彼時多部好萊塢大片正在熱映,佔據了超過60%的排片,《岡仁波齊》卻以21%的超高上座率高居榜首,並於上映第三日(6月22日)票房突破六百萬。6月23日,面臨《變形金剛5》上映的巨大排片壓力,《岡仁波齊》排片量銳減至0.9%, 但依然沒有阻擋觀衆的觀影熱情,平均上坐率高達26%。在隨後週末兩天,《岡仁波齊》排片分別升至1.2%和1.9%,上座率更飆升達到43.8%及41.4%。

與低排片率伴隨的是影片超高的上座率及口碑,來自大衆和影院對影片的支持聲越來越多,終於在觀衆和影院的共同努力下,《岡仁波齊》在上映第七天(6月26日)排片達到3%以上,票房突破2000萬。

與此同時,在微信等社交媒體上《岡仁波齊》的討論熱度也在不斷增加,數據顯示,自6月20日影片上映以來,微信指數已突破350萬次,甚至超過正在上映的《異形:契約》。

這樣一部在衆人眼中只屬於小衆的影片,自公映以來日均排片不到2%,但是憑藉一路飆升的上座率和口碑逐漸逆襲。行業人士一致認爲這是近年來的罕見案例,尤其對於一部看起來不討好的藝術電影來說。

對於一部商業片來講,千萬票房不值一提,但是對於往往會被市場冷落的藝術電影,這樣的成績,讓大家看到了國內電影市場的轉變,變得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能夠給觀衆帶來更豐富的選擇。這些成績也讓大衆看到,我們的市場一直在低估自己的觀衆,藝術電影的觀衆遠非小衆。

岡仁波齊電影觀後感 篇8

今天我看了電影《岡仁波齊》,受益匪淺。在這部電影裏,我知道了許多不瞭解的知識。片名《岡仁波齊》是指岡仁波齊峯,它位於西藏自治州普蘭縣境內,是岡底斯山脈的主峯,也是中國最美、最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岡仁波齊”在藏語裏是指神聖的意思。普拉村的尼瑪扎堆爲了完成父親的遺願,和叔叔去拉薩和岡仁波齊朝聖。這一年正好是馬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普拉村裏的許多村民也希望加入到尼瑪扎堆的朝聖隊伍之中。這支隊伍裏有即將臨盆的婦女,有家徒四壁的屠夫,有自幼殘廢的少年……每個人都懷着自己的心願和希望。爲了去岡仁波齊神山,這十一人組成的隊伍,踏上了2000多公里的朝聖之路。

從芒康到拉薩不但有2000多公里,還要一路磕長頭前行,如果是我可能走不到就半途而廢了。最令我震撼的是:他們能堅持不懈,腳踏實地地前行。我想:他們到達岡仁波齊山頂一定會十分興奮,喜極而泣。我敬佩那孕婦,她的肚子裏有着即將出生的孩子,她竟挺着大肚子去朝聖了。我更敬佩那位自幼殘廢的少年,在家人的鼓勵下,朝聖去了。

我敬佩朝聖者對信仰的虔誠,對大自然的敬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朝着明確的目標努力奮鬥,也許成功的就會是你。

岡仁波齊電影觀後感 篇9

簡潔的語言交流反襯出內心世界的執着和坦然;沒有過多複雜的劇情,但又說出了生活中的百態。裏面有西天取經般的磨難,也有歡歌笑語、互相幫扶的畫面。也許這就是生活,決定於自己內心的信仰。

下面是個人對電影裏朝聖羣體特質的理解:

1、羣體的整體信仰

這一羣人,有老人、有婦孺、有屠夫、有自感罪孽者等,但他們都有着去岡仁波齊朝聖的信念。雖然出發點有些是贖罪、有些是祈福等有所不同,但他們都爲能到那裏朝聖而欣然前往,因爲那個地方在他們的信仰裏面就是神聖的地方。

他們的信仰是那麼的根深蒂固,不爲外界所動。整個羣族從小生下來就接觸,並在平日裏人們唸經、教導的影響下,並在周圍雄偉山峯環抱、乾淨無雜的環境的薰陶下,這種信仰就像精神支柱一樣支配着整個身軀。

2、內心的平坦

正是有了深刻的信仰,在面對很多事情,尤其是苦難時就有種不爲所動,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從容。他們不抱怨、不埋怨,坦然接受遇到的困難,自己要做的就是想辦法去處理度過。

公路上車來車往,但他們一點心思都不會花在車輛的觀察比較上;周圍的環境有時有氣魄的高山,有時有山花的爛漫,有時有清澈的湖水,但是他們都不會駐足欣賞,也許他們看的多了,但此時他們卻只是懷有信仰在前行。

3、忍耐,不急不躁

日復一日的磕頭前進,磕的頭出了包,磕的裝備都已磨損,但他們仍舊不急不躁、循序漸進。他們的內心是堅定的、強大的,接受着變化和挑戰的同時也接受者重複的每一天,這也體現了強大的忍耐力和平常心。同時,這又一次錘鍊了他們秉性,使他們更加的沉着、執着,就和修行一樣,每一步都是進步。

4、欣然接受指導

途中遇到一人不客氣的指點,教導他們應如何更好的朝拜,他們選擇接受和改進。並接受了此人的邀請到家裏做客,爲報答留宿感激之情,幫助他耕地。

同時,也談到了現在年輕人種地心急,都把牛累得氣喘吁吁。反映出,年輕人接觸複雜的社會多了,由於磨鍊不夠,養成了急躁、浮躁的性格,也正說明了年輕人越來越難以接受前輩的教導和指點,未能傳承。

5、理解,坦然面對

車輛被撞後,沒有撕心裂肺的責備和訛詐,而是理解對方困難;沒有車輛拉貨而選擇人工拉,拉貨的人放下貨物後還要回退到出發點重新磕頭朝拜前行。他們沒有猶豫、沒有詢問、更沒有藉口。他們接受他人帶來的不幸和苦難,理解對方的處境,從不抱怨。

而反觀現在社會,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遭受一些不公就反抗,你指出我的毛病我就反駁你,無論能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反正要先毀掉給自己造成麻煩的人等。缺少了相互理解,難以面對挫折,很難用平常心去處理事情。

6、不畏懼困難,向目標前進

山體滑坡他們不怕,並出於本能的保護弱者;有水擋路他們不管,繼續朝拜前行;沒錢後,不急不慌,集體出去掙錢;即使生老病死,也不悲不泣,併爲之榮幸。

他們簡單的生活,簡潔的語言,沒有過多複雜的思想,有些類似於原始的羣居生活,也許這纔是我們最內心的世界,只是他們生活在了表面。善於隱藏的,把它藏到了內心;思維簡單的,就維持在了表面,這也許就是真正的表裏如一。朝聖者們很多特質是需要複雜社會裏浮躁的我們去借鑑和磨鍊的。

總之,我們的生活要和電影裏講的一樣,應保持着自己內心堅定的信念,去生活、去走路、去翻山,去對待前方的挫折和幸福,有什麼樣的信仰就有什麼樣的處理方法。能否接受不幸,能否理解對方,能否放下不開心或仇恨,就看自己的內心世界,深處的信仰纔是處理生活和工作事情的根基。這也教導我們內心的原則要堅持,外部的事情要靈活和釋懷。

岡仁波齊電影觀後感 篇10

這兩日,朋友圈被《岡仁波齊》刷屏,看過的、沒看過的都被催人淚下的影評感動着、鼓舞着,看過的藉着影評再回味對比一下所述與內容是否吻合,再補充一下自己不知道的拍攝幕後和沒有看到的深度與廣度,沒看過的計劃着拖家帶口的去看。

前兩天我也去看了,過程中幾次被畫面擊穿淚腺,被他們的虔誠、被他們的平靜......但是流再多淚,別人的故事終將過去,我們還是要回到我們自己的生活中來書寫自己的故事,怎樣讓這種震撼通過反思在自己的生活中發酵成養分、成爲向前的動力來滋養我們的生命纔是文學藝術作品的最終目的。如果不能將其中的能量拿來爲自己所悟、所有、所用,幾天以後熱度平息,一切又回覆到從前的樣子,油是油水是水,依然過着從前慣性的生活,那麼再多震撼、感人的作品也是無濟於事的。

我一直認爲,看電影不是看一場熱鬧,而是到別人的靈魂裏看見自己,觀後感也不是評價別人,而是把自己放到那個情境下問自己會怎麼樣?用以照鑑自己並修正自己。

我看書和看電影聽故事總是喜歡把自己置身於那個場景之中,問自己,如果那個當下是我,我該怎麼選擇?

我把這段兩千多公里距離,長達一年的朝聖之旅拉長做自己的人生朝聖之旅,我將以怎樣的態度、用什麼樣的行動面對在路上的每一個朝拜,纔是我要思考並付諸行動的。

從他們身上讓我領悟到,人生路上會有很多的意想不到,但依然不妨礙時時以輕鬆愉快平靜的態度去面對,不用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人生結果不必問,就是在一抔黃土下終將化作一縷雲煙,而經歷過程纔是此生最爲重要的。不用急急忙忙的向着那個結果狂奔,過程中遇見花香停下來聞一聞,遇見有緣停下來喝杯茶,遇見山就翻越,遇見水就趟過,只是始終選擇邁開腳步向前走、不徘徊、不彷徨、不辜負就對了!最終抵達心中嚮往的歸宿——神山。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