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岡仁波齊》觀後感4篇

本文已影響 3.37W人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岡仁波齊》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岡仁波齊》觀後感4篇

《岡仁波齊》觀後感1

關於岡仁波齊的知識:岡仁波齊與梅里雪山、阿尼瑪卿山脈、青海玉樹的尕朵覺沃並稱藏傳佛教四大神山。藏傳佛教認爲此山是勝樂金剛的住所,代表着無量幸福,常年在此處轉山的信徒不斷。岡仁波齊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等認定爲世界的中心。據說佛教中最著名的須彌山也就是指岡仁波齊。

昨天晚上去看了電影《岡仁波齊》,電影平靜的沒有波瀾,太真實了,開篇就是藏民日常的生活,早上起來,給煙囪爐子裏再塞進兩個柴,然後燒水煮飯,每一家一天的生活如此開始,村子裏的人來回的走動也是那麼真實自然。

首先是尼瑪扎堆在父親去世後決定完成父親的遺願,帶着一生未娶照顧他們兄弟三人的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叔叔坐在壩子上和尼瑪扎堆說,他一輩子哪裏也沒有去過,只是想去聖山和拉薩實現一生的願望。

恰逢馬年,正好是神山岡仁波齊百年一遇的本命年,聽說了有人要去朝聖,村子裏一家家的人都跑來問是否可以同行,大家都希望加入尼瑪扎堆的朝聖隊伍,同行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是心願卻總是一樣的。最後出行的這支十一人的隊伍裏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且自幼殘疾的屠夫、年少的小姑娘。在信仰面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

原來只是知道藏民一生的願望就是要有一次磕長頭磕到拉薩朝聖的經歷,在西藏的時候常在路邊見到心無旁騖磕長頭的人,卻並不知道其中更深層次的含義。這次看電影才知道從小建立起來的信仰何其偉大,就算是身懷六甲也無所畏懼,次仁曲珍在朝聖的路上生下了孩子,在藏民的心裏,朝聖路上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寓意着希望和福氣,次仁曲珍繼續着磕長頭朝聖的路,並沒有因爲是新產婦就有所懈怠,新生兒躺在隨行的拖拉機裏,安靜生長。

每天晚上大家聚在帳篷裏的時間,是對一天的總結和次日的規劃,好幾次,尼瑪扎堆的叔叔楊培,也就是朝聖隊伍裏年齡最大的長者都會給大家說:每一次的祈願要想到衆生的幸福安康!每一次聽到他說的話,再看到所有人全心信服的樣子,我的內心總是升起莫名的感動,就算是平凡的藏民,一路艱辛,心中的愛也不僅僅是關乎小我,如此大愛令我深受觸動,所謂修行,唯有衆生喜樂安康纔是目標!

隊伍堅定的前行因爲遇到了河流而被打斷,楊培叔叔告訴大家繼續,於是所有的人脫下羊皮的圍裙,繼續無懼涉水的長身磕頭,看着陽光照耀下突然輕裝的他們,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燦爛的笑容,讓我突然明瞭:當這涉水成了煩擾,前行便是痛苦;當這涉水變成歡樂,陽光亦是明媚。所謂萬法唯心,所有困難的境界都是幻象,我們日常生活的心境是不是也如此呢?

有信仰的人總是善良和體貼的,就算是隨行的拖拉機被一輛越野車給撞翻在路邊,他們想到的也是越野車上的人需要快點送到醫院救護,而他們自己能做的只能是迅速做出決定,拆掉撞壞的車頭靠人拉車繼續前行,這裏沒有人抱怨,沒有人遲疑,如此朝聖之路,猶如佛經上講到的故事,一切的磨難都是上天的考驗,沒有這些逆境、磨難,無始劫以來積下的債怎麼還?所造的業如何消?當你經歷、當你跨越,你也就得道證悟了!

翻越米拉山5000多米的高峯,終於一路下山看到了遠處的布達拉宮,大家默默的集體站在那裏遙望施禮,內心的激盪無以名述,我作爲觀衆久久不能平靜,一切的辛苦在那一刻是值得的,金光閃耀的布達拉宮是每一個西藏人心中的聖殿,他們在前行的路上,雖然岡仁波齊聖山還在遠方,但是至少到達拉薩讓他們堅信:每一天,無所畏懼,堅持心中的信念,善待每一個身邊的人,珍視所有的生命,甚至那隻馬路上緩緩爬行而過的蟲子,所有的善總會讓靈魂到達彼岸。

爲了去岡仁波齊,這支十一人的隊伍需要歷時一年用腳行走、用身體丈量長達20xx多裏的朝聖之路......,電影最後一個鏡頭是雪山腳下漸漸拉遠的隊伍,轉山尚未開始,經過拉薩完成補給和休養,去往聖山的道路還在前方,這樣的寓意似乎比拍完全程更有寓意,修行的道路不就是這樣嗎?

這是一部藏民本色出演的真實電影,生活中最真實的故事被用一年的隨拍搬上了屏幕,每一個人都是真名真人真角色,雖然我從小生長在那片神奇的土地,卻並沒有那樣近距離的瞭解過藏民的朝聖之路,這一次,跟隨電影的鏡頭用一種全然浸入的視角看完了電影,內心升起對電影攝製組由衷的尊敬和感恩。

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是民族團結的基礎,如此的好電影實在是太難得了,我們從電影裏只是看到沒有盡頭的大山、雨雪、米拉山頂上飄揚的經幡美麗而神聖,可是我卻很清楚走到那裏絕大多數人的身體反應之痛苦,五千多米的海拔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而攝製組卻在如此身體巨大的挑戰下完成了這部具有非常意義的電影的拍攝,如此對信仰的尊重、對藏民一路朝聖的真實再現難能可貴,如果你想要看這部電影,一定要去影院支持!

《岡仁波齊》觀後感2

我這個人大概生性涼薄,很不容易被一些事情感動。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我不太喜歡看電影。上次的《摔跤吧,爸爸》這次的《岡仁波齊》都是跟着朋友圈走進了電影院。

網上好評率88%,一部震感靈魂的信仰歷程,平凡樸實艱辛無畏地行走在一條虔誠的路上,你看過就一定會被感染,這裏沒有宗教,只有深入骨髓的信仰

看不到活着的矯情,只有生與死的寧靜,看完這個片子睜眼看紅塵時內心的平靜。

如果你不能理解,我希望有一日,你能放下所有壓力,世俗,偏見,靜下心來走走那段路,你會感受到那是一種怎樣的信仰,漫漫人生路,心中無信仰,何去何從?

我小時候那個時代,社會上把信仰宗教當迷信,是愚昧,是無知。風水輪流轉,宗教信仰在某些人眼裏又變得高大起來了。是純潔,是高尚,是質樸。

信仰錢,信仰權利,信仰物質富裕,是庸俗,是市儈,是內心的污濁不堪。

在我看來,信仰宗教,信仰權利,信仰錢,信仰科學,信仰自我獨立,信仰愛情。這一切沒有高下之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守住道德底線,敬畏法律,這就夠了。

很多人都說中國人沒有信仰,我不認同,至少我從小環境不是這樣的。我媽信佛,她相信因果報應,所以她善良。她相信我們家庭的順遂是佛祖與祖宗的保佑,所以她會禮佛,會記拜祖宗。

當然還有人說,西方人信教是爲了感恩,中國人拜佛是爲了私慾爲了有求與佛祖。如果你要這麼理解就這麼理解吧。

我們農村有一種風俗,新年過後,各個村莊要一百人以上的老人唸佛,以祈求這一年全村人的平安。一個村沒有這麼多老年婦女,就互相幫助了,每個村的老人都會到各個村莊去念佛,這些都是自願的,沒有強迫,沒有道德的譴責,我奶奶,我外婆都會參與到這樣的活動中去。這些老人是免費的,但老人吃飯,點心,香錢,佛紙錢,還是需要付出的,我媽媽就很願意這樣的付出。

爲了全村人的安康,這些無償的付出在某些人的眼裏怎麼就成了只有私慾了呢?是,我媽並不全是無私,她會祈禱佛祖保佑我們一家的平安健康。一個女人基於愛與責任的祈禱,在某些人眼裏怎麼就變成的污濁不堪的私慾了呢?

原生態家庭多少還會影響我,我也會禮佛,但只是以旅遊的心態進入佛堂之後的敷衍。因爲我媽從來沒有強迫,引導我向佛。那些年輕的僧人,我不理解,但我尊重他們。

我向不向佛是自由的,每個人的信仰都是基於自己的認知之後的自由選擇,這纔是重點。

但是你看《岡仁波齊》的十個人,一千二百多公里的朝聖之路,歷經春夏秋冬,歷經各種艱辛,甚至於還有孩子和孕婦。這麼一件宏大的事,全村人居然沒有一個人反對的,沒有現實理性的思考,一片叫好之聲。

無論你的信仰是多麼崇高和偉大,無論是信仰科學,信仰馬列主義,信仰宗教,當週圍只剩一種聲音的時候,你的人生其實是被綁架了,而你還津津樂道感動於這種綁架,這就是愚昧和無知。

當然,世界是多元的,感動着你的感動,理性着我的理性。這本來就是一件事物的兩個不同角度,並不矛盾。

很多人會帶着朝聖,神祕的心去看待西藏,幾年前我去過西藏,那麼借這篇文章談談我的感受。

藏民很質樸嗎?

我不知道,因爲我沒有太多的接觸。但有一件事可以說一下。汽車路過一個山坡,剛好日落,我們覺得站在那個山坡拍日落是很好的角度。這時有一個藏民過來要我們200元錢,要知道這時一個荒山坡啊。當然這不說明什麼問題,每一個人族都會有敗類。但令人深思的是我們的表現,在野外,他一個人,我們三十個人,拍好照,不給錢他能把我們怎麼樣?但我們還是放棄了,因爲現在通訊這麼發達,他打個電話聚集一幫人在某個村口把我們攔截了怎麼辦?

也就是說我們的潛意識裏對藏民是不信任的,所以給你安全感的一定不會是某個宗教,而是法制,是文明,是倉鼎足而知禮儀。

西藏的幾大聖湖美嗎?

是的,很美,蔚藍的湖水倒影着聖潔的雪山,但它不像西湖一步一景,到了湖邊,啪啪幾張照片之後,你就不知道幹什麼了。

天很藍嗎?

是的,很藍。就像夏天高溫中的杭州天空一樣藍,就像G20時候的.杭州。

布達拉宮好嗎?

好,雄偉,莊嚴,夜幕下的布達拉宮就像一幅徐徐打開的巨大畫幅。潔白的牆體發出自然光澤,真正的低調奢華。看過很多城市耀眼,華麗的燈光秀,如果要我評價的話,我首推布達拉宮。

西藏值得去嗎?

當然,西藏和世界每一個你不熟悉的角落一樣,值得你去涉足。

去西藏因爲高原反應會很危險嗎?

是的,我們在沱沱河無人區的一箇中轉站過夜,那裏只有一家客棧,一家飯店,一家小診所。碰到從北京來的自駕遊客,同伴下車時發現後座熟睡的人叫不醒了,然後在小診所掛上氧氣袋,吊針。診所醫生告訴我們,這個人活不過兩個小時,但無論是前方的醫院還是後方的醫院,都有四小時的車程。後來怎麼樣了我們也不知道。

當然你也不必太恐懼,自己小心點應該沒有問題。都說318很美,但很遺憾我們是從青藏線進,青藏線出,只看到了茫茫的戈壁灘。

我的感受是,不必把西藏想象的太過神祕。

《岡仁波齊》觀後感3

看完《岡仁波齊》久久內心不能平復,電影裏每一個磕長頭的場景,都熱淚盈眶。雙手合十舉過頭頂、停留喉間、安放胸口,然後匍匐下跪,五體投地,合掌起身……一遍一遍周而復始的單調動作,在前往聖山——岡仁波齊的路上,以春夏秋冬爲背景,以生老病死爲伴奏,以救贖爲信念。我想這就是人生最平淡卻也是最震撼的節奏!就此,寫下一段感想,一段關於活着與死亡之間的感受。

西藏、宗教、信仰、朝聖……看似神祕的概念,《岡仁波齊》通過11個普通的藏民,一段平凡的朝拜聖山經歷,如細水般緩緩道出。從電影畫面的角度也許它不夠華麗,從故事情節的角度也許它不具備太多衝突,但正是這般貼近真實,才能激盪起內心深處的漣漪。電影的朝聖之路告一段落,而我們每個人的心依然在朝着前路前行,而你走的每一步,都是一個因果的輪迴……

電影開始於一個西藏的小村莊——芒康,故事開始於芒康的一戶普通人家。家中的長者帶着遺憾去世,爲了替他完成遺願——去朝拜岡仁波齊,這個家庭傾盡一切,宰殺牛羊,變賣籌資,安排一家老小,準備踏上一條漫漫長路,然而這條路上會發生什麼,完全不知……

現實中,人生許多階段也許都會遇到需要歸零的時刻,初出茅廬的迷茫、人生巔峯的失衡、萬念俱灰的絕望。那時,前進與徘徊,不知難倒了多少人,因爲心路的前方是什麼,你我都沒有答案。就像準備朝聖的藏族家庭,傾其全部爲的並不是最終的到達,而是爲了那一路的懺悔與救贖。

芒康村莊上聞訊而來的村民,紛紛申請加入朝聖的隊伍,他們有沾滿動物之血的屠夫,有懷孕待產的婦人,有身處不幸的中年,有不諳世事的女童,還有年邁的老人……爲了同一個信念,他們臨時組隊。

就像漫漫人生路中每時每刻遇到的朋友,也許各自的目的不同,年齡不等,身份各異,也正因如此,纔會讓心路更加多彩。沒有誰生來孤獨,父母、朋友、師長、愛人……我們扮演着生命中每個時刻的角色,同時,更多的角色配合着我們演繹自己的生命,沒有誰是單純的生和單純的死,因果交織的業力牽引着我們前行。

朝聖之路,註定坎坷,含淚的告別只是開始。沿着318國道11個人開始三步一磕的虔誠之行。重複的動作在不重複的風景、過客、晝夜之間反覆。第一件不尋常的事,便是新生命的降臨,那個被聖山賜福的孩子降生在朝聖之路上。而後經歷短暫的喜悅後,母親加入到磕長頭的隊伍,一切重新歸於腳下。此後,屠夫爲一隻路過的螞蟻讓路,孩子帶病堅持磕頭,老人每晚帶領大家唸經,路上遭遇車禍,他們選擇原諒司機……因爲撞壞了拖拉機,所以男人們拖着行李車行進幾百裏,再折回遠處磕頭。遇到泥濘和水潭,他們磕着長頭過去,羊皮護具已經破敗不堪,水打溼了他們的身體,曬乾頭髮和衣服,他們又重新向着前方出發,直到一個清晨,隊伍裏的長者楊培老人長眠于山腳下。因爲楊培老人的心願,隊伍成行,而他的離開並不預示着隊伍的終結。他們爲老人堆起了瑪尼堆,請了喇嘛做法事,而後又以瑪尼堆爲起點開始了長頭的叩拜,幾百公里外便是拉薩的布達拉宮……

一路上,經歷生老病死,就像人生的縮影。生命的誕生象徵希望,讓人喜悅,成長的過程有痛苦陪伴,而死亡的寂靜,又有些許惶恐。心路之上,每一段情緒的誕生,每一個身影的出現與離開,都會留下或深或淺的印記。出發的目的以及最終的結果,在前行的過程中變得不那麼重要,唯有每一步前行的軌跡,清晰的留在身後。

如果人出生和死亡的時刻已命中註定,那麼中間所走的每一步都值得我們細細斟酌。人生沒有回頭路,但有很多分叉口,每個路口,我們都要調整步調和步幅。正如影片中,路邊村莊長者的提醒:不能帶紅繩磕頭、小孩磕頭不能走太多步……一路走來,總有那麼一個人、一件事,提醒了沉淪的步伐,重新整裝出發。

電影最後,朝聖的藏民們順利抵達拉薩,他們的錢花光了,頭髮長長了,十萬遍的長頭快磕完了。他們在拉薩打了兩個月的工,和髮廊女孩約定從聖山回來後再相見,之後,重新朝着岡仁波齊出發……

《岡仁波齊》以木板在雪中滑行的聲音來告訴我們電影告一段落,朝聖之路還在繼續……似乎結束但又沒有告別。超乎人們以往對結局的認知,在最需要感情昇華的結尾,一切又歸於平靜。而這更符合人生之路的設定,因爲對於人生最大的落幕“死亡”而言,有時也來的猝不及防。即使死亡過後,依然需要尋找下一個輪迴的起點……

結尾繼續着下個開頭:聽着朴樹爲《岡仁波齊》特別發佈的《No Fear In My Heart》,我的觀影感想到此暫停了,凌亂的文字記錄了小小的一點感想。感恩能在自己歸零,準備開始自己第一段朝聖之路之際,看到這樣一部片子。始終堅信因果輪迴,世事無常,身爲滄海一粟的我們,走在自己的心路上,時刻提醒自己腳下的每一步都要踏實堅定,迷茫時不輕易退縮,犯錯後勇敢駐足,摔倒了繼續前進……享受身邊出現和消失的一切,因爲這就是你我心路上獨一無二的輪迴,也是最值得你我繼續前行的原動力。

《岡仁波齊》觀後感4

天去看了“岡仁波齊”這部電影,淘寶8.8的評分算是相對客觀的,它稱得上這個評分。

用一個詞來評價觀影的感受:沉悶,如果多加幾個字那就是:非常沉悶。影片講述的是西藏芒康一個農村,一位老人爲了實現前往拉薩和岡仁波齊神山朝聖的心願,決定年後前往。村裏人聽說此事後,幾個有想法的年輕人加入這次朝聖之旅。故事情節非常簡單直接,就是單純的朝聖。至於路途中發生的生孩子、撞車、拉薩打工的插曲,如同幾滴雨水滴入大海,激不起半點漣漪。

這部影片可以說是無情節、無背景音樂、甚至是無主角的三無電影。總共十二個人去朝聖,但是從始至終能讓我知道個人背景的不超過一半人,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扎扎。這個小女孩兒磕長頭的姿勢並不標準,但是出現在一羣大人的朝聖之旅中,本身就讓我生起一份敬意。加上他在影片中單純的表現和純潔的眼神,讓我印象更加深刻。我在想,在扎扎這個年紀,她本身可能並不清楚朝聖到底有什麼意義,他能夠理解的可能就是大人們要去朝聖,而朝聖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她也希望能夠做這樣的好事,所以她要去。朝聖之路很艱苦,扎扎能有這樣的毅力,讓我這位成年人充滿敬意。這部電影沉悶另外的原因是很多的場景無對白,即使有也是簡單的幾句話,激不起觀衆任何的興奮點。而且,這種無對白的鏡頭經常持續好幾秒,讓人更覺悶得慌。整個觀影過程中,看到觀衆有反應的一段就是在睡覺時,講其中一位兔子眼的幾句話,觀衆給予輕微的笑聲回報。最讓人感到不解的是在他們最後在岡仁波齊繞山的時候,突然結束,這個結尾結的觀衆很錯愕。在忍受了前面一個多小沉悶的場景後,觀衆的心好不容易隨他們來到了岡仁波齊,而故事卻在此戛然而止。就像是一個單身幾十年的單身狗,向世界宣告我有女朋友了,但卻不告訴大家她是誰。觀衆經歷了前面漫長的鋪墊後,終於有點觀影狀態,對後面的故事正有所期待,這時突然從中被叫醒:喂喂,已經結束了。這種感覺,有些不爽。不知道是導演有意爲之還是無心之舉。

但這部半紀錄片似的電影這麼沉悶和單調,在近期變形金剛、異變等國際大片集中地檔期中獨領風騷取得最高評分,肯定有它自己的價值所在。一個人人都喜歡的東西,肯定是能夠與之產生共鳴的東西。人與人就是這樣,情侶之間能夠相互吸引和認可不僅僅是因爲異性,還是因爲兩人之間能夠產生共鳴。這部電影也是,既然能有這麼高的評分,雖然在情節上打觀衆了個措手不及,但是在心靈上卻成功產生了共鳴。相信看這部電影的人都是有情懷的。我們都知道西藏是很神聖的,因爲那裏佛教盛行,五千米的海拔被稱爲離天堂最近的地方(說這話的人比較矛盾,西藏盛行佛教,而天堂是基督教的產物),而且藏民的信仰很多人都有所耳聞。在當下大家都談信仰缺失的年代,藏民虔誠的信仰顯得神祕而且讓人敬佩。所以,從我的觀點來看,很多人看這部電影,一部分原因就是衝着信仰去的。這並不是說要塑造個人的信仰,而是希望能讓自己與信仰更近,好讓自己感覺自己也是有追求的。這並不是件可悲的事,反而覺得挺好,因爲畢竟在這些人的心目中,信仰還是件被關注,值得被追求的一件事,也正因此這部電影能和觀衆產生共鳴。另外一個產生共鳴的原因是我想是很多去過西藏的人看到沿途風景,就會想起自己曾經的故事。這部電影的朝聖之旅就是一條觀衆沿着318國道的回憶之旅。坐在我旁邊的一家三口,從他們的談話中得知,他們以前去過西藏。當鏡頭轉到某一個路碑、某一條河、某一座山、某一個湖的時候,他們就點出這不是那什麼山什麼湖,我們當初怎樣怎樣。所以我一部電影看下來,收穫了兩個故事,這也是意外的收貨,也更勾起我對西藏的嚮往。

一部電影如果僅僅能夠與觀衆產生共鳴就可以被評得上這麼高分,顯然有些低估觀衆的眼光。之所以稱它爲半紀錄片似的電影,是因爲它對藏區的展示很真實。影片開始展示的藏區生活,朝聖途中遇到的好客的藏民,以及直接展現的藏區農村的落後景象,與我從書中和視頻中看到的,以及想象的基本上一致,讓我這個沒去過西藏的人都感到很真實。此外,影片對318國道沿線藏區美景的展示也是不遺餘力。枯黃的草木、湛藍的天空和白雲、大片的油菜花田、清澈的湖水以及潔白的雪山,給人視覺上的體驗足以勾起人們對這個地方的嚮往。

這些多方面的因素讓這部電影雖然沉悶卻仍能得到廣泛好評,導演應該也爲此欣慰。雖然沉悶這個詞仍然是我對這部電影的最深印象,但是它真實反應的景象讓我漲的見識、藏民虔誠朝聖的信仰以及沿途美景帶來的視覺體驗仍然讓我感到滿足,所以這是一部好片,值得推薦。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