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經典]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

本文已影響 3.17W人 

作爲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典]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目標

1 學習用刻度尺連續測量並記錄蠶豆的生長過程,對測量活動感興趣。

2 對植物生長過程有探究願望。

活動準備

種植區——蠶豆小火車;各種自然測量工具(火柴棍、回形針、積木、油畫棒……);可供製作刻度尺的卡紙;記錄本等。

活動過程

1 量一量豆苗有多高。

(1)師:小朋友們種的蠶豆苗都發芽了。現在,我們要來比一比誰種的豆苗長得高。你們有什麼辦法?(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說出測量的多種方法:疊拳頭、虎口碼、木棍量……)

(2)幼兒自由測量,記錄測量結果。(幼兒選擇喜歡的測量工具測量自己的豆苗)

(3)展示、交流測量結果:你選用了什麼測量工具,你的豆苗有多高?(用手指頭量,有一個手指節高;用拳頭量,比一個拳頭矮一點;用積木疊,有四塊積木高……)

2 比一比誰的豆苗高。

(1)師:你們都量出了自己的豆苗有多高,現在你能說出誰的豆苗最高?爲什麼?(如“親親的豆苗高,因爲有四塊積木高,果果的豆苗矮,只有一個拳頭高,四當然比一大了”。“不對,雖然四比一大,可是,積木很小的,四個疊在一起還是很矮”……)

(2)師:到底誰的豆苗高?用你們的方法能比出來嗎?(引導幼兒將不同的測量工具進行演示比對)

3 討論測量豆苗的最好方法。

(1)師:用什麼樣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測量並比較豆苗的高度?(引導幼兒說出“用同一種方法進行測量”。)

(2)介紹刻度尺。

(3)爲每棵蠶豆苗製作一把刻度尺(指導幼兒裁剪卡紙條。用統一的方形積木塊作刻度),佈置測量環境:火車新幹線。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每日進行觀察,每一個星期將觀察結果在刻度尺上作一次標記,並記錄時間。引發幼兒觀察思考:第幾天的時候誰種的蠶豆苗長得超過了誰種的?同樣是蠶豆,爲什麼有的長得快?有的長得慢?

活動二:時間測量——有趣的滴漏

活動目標

1 發現物體的滴漏速度與滴孔大小、裝量多少及物體的`材質有關。

2 對滴漏計時方法在生活中的巧妙運用感興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大小(容積、小孔)相同的水漏、油漏、沙漏計時器各一個;標記條;親子製作的各種滴漏瓶若干。(漏孔、容積、時間的設定按教學需要確定1

經驗準備:對古代計時工具有初步認識;已認識過時鐘。

活動過程

1 夾珠比賽導入。

(1)出示水漏:今天我們要進行一次夾珠比賽,用水漏來計時,當水漏裏的水全部漏完,小朋友們就停止夾珠。

(2)交流:小朋友數一數夾了多少顆珠子?(提醒幼兒簡單記錄)

(3)出示沙漏、油漏:現在我們再來進行一次夾珠比賽,這一次用同樣大小的沙漏和油漏同時計時。當其中一個滴漏裏的東西全部漏完,小朋友們就停止夾珠。

(4)交流:哪個滴漏先滴完?這一次,你夾了多少顆珠子?跟第一次比多了還是少了?

2 討論發現不同材質的物體流動速度不一樣。

(1)師:你發現沙、水、油在大小一樣、漏孔一樣的滴漏瓶裏流動的速度一樣嗎?誰最快?誰最慢?你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啓發幼兒通過比較夾珠的數量發現:第一次夾珠少,說明水流得最快;第二次夾珠多,說明沙流得慢,油流得最慢。)

總結:珠子夾得越多,說明瓶子裏的東西流動越慢;珠子夾得越少,說明瓶子裏的東西流動越快。

3 玩一玩,進一步發現滴漏計時的有趣現象。

(1)師:請兩個小朋友一組,分別選擇時間一樣、材料不一樣和滴孔大小不一樣、裝量一樣的計時器玩一玩,看一看,這一次又是什麼東西流動快?什麼東西流動慢?

(2)請你們將自己的新發現告訴其他小朋友。

4 活動拓展。

這些有趣的計時器在生活中用得到嗎?你想用在什麼地方?

活動延伸

選擇一個“30分鐘”滴漏瓶,爲幼兒午餐計時。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使幼兒懂得防火的粗淺知識和自救的能力。

2、在講講,議議中培養幼兒大膽清楚地講述自己的想法。

3、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4、能積極參加遊戲活動,並學會自我保護。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怎樣避免火災的發生

2、難點:在火災發生時,保護自己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收集火災的案例及錄像

2、有消防車聲音的錄音帶、小紅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播放錄音帶,小朋友聽一下,這是什麼聲音?發生什麼事情了?(火災)

2、老師這裏有一段關於火災的錄像,我們一起來看看當時的'情景。(幼兒觀看錄像)

3、小朋友講一講怎麼會引起火災呢?(幼兒自由討論自己的見聞)

二、避免火災的發生及自救的方法避免火災的發生:

1、小朋友能玩火嗎?我們應該怎麼做?

2、如果小朋友喜歡的玩具掉到牀下的牆角了,你能用火柴照明嗎?爲什麼?

老師小結:我們都不能這樣做,這樣做容易引起火災。

幼兒自救的方法:

1、小朋友假如我們碰到火災了,我們怎麼做呢?(幼兒可自由討論,撥打火警電話119;趕快離開現場,到鄰居家呼救;用溼毛巾捂住口鼻,以免被濃煙薰着暈倒;走安全出口等)

2、剛纔小朋友第一個想到的辦法是打火警電話“119”,那應該怎樣正確的撥打“119”呢?現在老師扮演消防員,你們誰來試試來打電話呢?(幼兒試打電話)

教師小結:我們撥打火警電話時一定要講清楚自已家的地址,這樣可以讓消防員們迅速趕到你家來滅火。

三、“今天誰會贏”的遊戲現在我們來做一個誰會贏的遊戲,我要考考你們,假如發生火災,小朋友怎樣來保護自己。

把幼兒分成兩組,誰答對題目就得到一朵小紅花。

1、油鍋着火,可以直接蓋上鍋蓋使火熄滅嗎?

教師小結:蓋上鍋蓋,可以隔絕空氣,使其不能再繼續燃燒。

2、煙氣重時,要用溼毛巾捂住口鼻,離開火災現場嗎?(對)。

3、遇到火災時,什麼辦法離開火場又快又安全?(1、乘電梯2、走樓梯)

教師小結:火災時電梯會出故障或變形而不能使用,所以走樓梯離開火場是比較安全的。

4、火災煙氣重時,用什麼方法趕快離開火場?(1、站着跑2、彎腰前進)

教師小結:火災發生時,煙氣大多聚集在上面,因此要彎腰,儘量貼着地面前進。

5、火警的電話是多少?(119)

6、電線冒火時,該怎麼辦?(關閉電源總開關。)遊戲結束後,老師講評遊戲結果,帶領孩子們去實地看看我園的安全通道。

四、延伸活動:

逃生演練,老師製造火災現場,當老師喊“起火了”時,幼兒迅速拿一塊溼毛巾捂住口鼻彎着腰有秩序的跑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大班幼兒已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我採用直觀教學法,先設置問題,讓幼兒帶着問題去看錄像尋找答案。此外,我還採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遊戲法層層深入、加以整合。例如:大膽地鼓勵小孩子想辦法,表達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想法是現在要倡導的。在活動當中,我多次的讓幼兒發生火災的時候應該怎麼辦?帶着問題去思考。在幼兒都掌握了報火警、逃生方法時,例如:老師扮演消防員,讓幼兒來報火警。這一環節也充分體現角色遊戲給小孩子帶來的趣味性、知識性。又如:在檢驗小孩子是否掌握正確的逃生方法時。讓小孩子完全體驗,投入於遊戲知識氛圍中。不知不覺就掌握了、自我保護的方法,提高了自我保護的意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熟悉歌詞,初步學唱歌曲,唱出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2.能觀察圖譜,學習副歌部分,表現出鼓聲的強弱變化。

3.會根據歌曲節奏,利用身體和生活樂器,創編不同的敲鼓動作。

4.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5.認真傾聽並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活動準備:

1.大鼓一個。

2. 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通過敲鼓遊戲,探索不同的鼓聲節奏。5′左右

1.教師出示大鼓,請個別幼兒敲鼓探索節奏。

師: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誰?誰想當小鼓手,來敲出好聽的聲音?

2.請幼兒用聲音模仿不同的敲鼓節奏。

師:剛纔XX小朋友敲出的聲音是怎樣的?我們來用嘴巴學學看!

二、學習副歌部分。8′左右

1.教師敲鼓,請幼兒欣賞節奏。

師:大鼓還會這樣唱歌,你們聽!(教師敲擊大鼓)大鼓是怎麼唱歌的?聲音有什麼不一樣?

2.教師出示圖譜。

師:大鼓的歌聲除了節奏不一樣,聲音的大小也可以不一樣。看着這個圖譜,你們能告訴我這一小節鼓的聲音是大還是小?這一小節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請幼兒跟隨琴聲利用周圍可以當鼓的替代物表現出大鼓聲音的強弱變化。)

3.教師敲擊大鼓

師:大鼓又要唱歌了,你們聽!大鼓是怎麼唱歌的?和剛剛的聲音又有什麼不一樣?

4.教師出示圖譜。

師:原來這次鼓聲有了停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請幼兒跟隨琴聲利用周圍可以當鼓的替代物表現出大鼓聲音的.強弱變化。)

5.請幼兒跟隨將副歌部分完整練唱。

三、完整地學唱歌曲。15′左右

1.欣賞歌曲,熟悉歌詞。

師:我們小鼓手敲鼓的聲音真好聽。你們聽,誰聽到了我們的鼓聲?

2.引導幼兒熟悉記憶歌詞。

提問:我們的鼓聲被誰最先聽到了?後來又有誰聽到了?

3.學唱歌曲。

用圖片遮擋法幫助幼兒熟悉記憶歌詞。

4.提出演唱要求。

師:小鼓手敲鼓的心情怎麼樣?

太陽、花兒、小鳥、小朋友聽到好聽的鼓聲心情怎麼樣?

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聲音來演唱歌曲?

5.完整表演歌曲。

活動反思:

這是一首表現小鼓手的歌曲,鼓聲的變化這部分顯然是較難的,因此,我首先通過敲鼓遊戲,引導幼兒探索節奏,在遊戲中,讓幼兒感受鼓聲的不同節奏和強弱變化。然後再根據幼兒的接受程度,引入副歌部分,利用圖片,幫助幼兒熟悉歌詞,初步學唱歌曲,體驗歌曲中活潑、歡快的情緒。最後在幼兒熟悉歌曲的情況下,再要求幼兒邊唱邊做動作,並引導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此活動同時也豐富了幼兒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幼兒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

小百科:鼓是一種打擊樂器,在堅固的且一般爲圓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雙面蒙上一塊拉緊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擊出聲。鼓在非洲的傳統音樂以及在現代音樂中是一種比較重要的樂器,有的樂隊完全由以鼓爲主的打擊樂器組成。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小麥的生長過程和用途。

2.能夠利用各種感官區分麥製品食物與其他農作物製作的食物。

3.體驗用肢體語言演繹小麥生長過程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難點:能利用各種感官區分麥製品食物。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瞭解小麥的各部分名稱。

物質準備

課件;音樂;米飯、花捲、貼餅子、豆腐四種食物;頭飾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音樂《開火車》引入。在音樂聲中,教師做開火車的動作入場:小朋友們好,我是“探索號”列車的列車長,今天想邀請小朋友們乘坐我們的列車開往麥田,探索小麥的一生,你們願意跟我一起去嗎?

二、基本部分:

(一)談話導入。

教師:上週李老師帶着小朋友們觀察了咱們一起種植的小麥,發現在屋裏種的和在外面種的生長速度不一樣,小朋友們也說了很多影響小麥生長的因素,那我們現在到達了麥田農場,你們想看一看小麥是怎樣生長的嗎?

(二)瞭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1.看一看:播放視頻,瞭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2.說一說: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看到的小麥是怎樣生長的.?經過了哪些過程?

3.演一演:肢體演繹《我是一粒小麥種》。

(1)引導幼兒用肢體表現種子發芽、長大的過程。

(2)帶領幼兒在音樂聲中用肢體動作模擬種子生長過程。

(三)瞭解小麥的用途。

1.提問:農民伯伯收下麥子後都去哪了呢?

2.帶領幼兒認識面粉和麪食。

3.瞭解部分麥稈工藝品。

(四)能夠區分麥製品食物。

1.猜想:教師出示食堂製作的米飯、花捲、窩頭、豆腐四種食物,請幼兒猜一猜誰是由小麥製成的,並用投票的方式每個幼兒將四種食物貼到對應的農作物(小麥、水稻、大豆、玉米)旁。

2.驗證:請幼兒說一說可以用哪些方法來區分這些食物(看、聞、摸、嘗)。

3.遊戲:農民伯伯找小麥。

(1)老師帶上頭飾當農民伯伯,小朋友們自由選擇頭飾當饅頭、麪條、餅乾、豆腐、腐竹、大米粥、爆米花等食物。農民伯伯說:“我辛勤勞作的小麥被製作成了各種各樣的食物,他們都變樣了,哪些是我種植的小麥呀?”幼兒說:“我是xx,我是您種植的小麥。”

(2)請幼兒帶上頭飾當農民伯伯,找一找哪些是自己辛苦種植的小麥。

4.教師小結:原來我們平時吃的這些食物是由不同的農作物製成的,小朋友們還學會了用各種方法來區分麥製品食物和其他農作物製作的食物,那今天的午飯和晚飯,孫老師要考考你們,會讓你們說一說飯菜裏有沒有今天學習的這四種農作物。

三、結束部分:

(一)懂得愛惜糧食。

複習學過的兒歌《大饅頭,哪裏來》,進一步感受農民的辛勤,更加懂得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二)留下任務。

小朋友們,前段時間我們也種下了小麥種子,通過你們的照顧已經長得很高了,那接下來我們要一起驗證一下,小麥的的生長過程是不是和我們今天學習的一樣,我們把它的生長過程,各個時期的狀態記錄下來。等到成熟的季節我們可以一起收割,做出我們想製作的食物和手工。

(三)活動結束。

今天我們的探索旅程就到這裏啦,“探索號”要返程了,請小朋友們跟好哦!

活動總結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始終創造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去發現、去思考、去學習、去實踐,從而體現了《綱要》中所規定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的思想。例如,用肢體語言表現小麥的生長過程時也充分尊重幼兒個體獨特的表現力。

《綱要》明確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該根據需要合理的安排,因內容靈活的運用。在我們以往的教學觀念中,總是以孩子學到了多少內容來定義他的學習到底好還是壞。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在幼兒園的學習中,我們並不是要讓孩子學到多少,而是要積極的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在各項活動中獲得滿足和享受到樂趣,進而使這種滿足和樂趣成爲孩子終身發展的需要。所以,我們教師也無須特別鍾情於我們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而是應該隨時隨地的觀察幼兒的興趣,以幼兒興趣的需要隨時調整我們的教育內容及方案。本次活動中,教師採用了親身體驗、遊戲、課件等教學形式組織活動,使幼兒在看看、聽聽、玩玩、說說、演演中愉快地瞭解到麥子的生長過程,懂得了珍惜糧食。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非常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用肢體語言來感受蒙古族舞蹈的粗獷與柔美。

2、初步認識蒙古族人的特點以及蒙古族人的生活常態。

活動準備:

蒙古族視頻、音樂、圖片PPT

活動過程:

一、自由交流

----小朋友們,這幾天阿我們在一起了解了許多中國少數民族知識.知道了好多少數民族舞蹈,現在讓我們回憶一下我們都認識過哪些民族了?

----我們學過的舞蹈怎麼跳你還記得嗎?

二、欣賞蒙族舞蹈,引導幼兒模仿隨音樂一起跳蒙族舞,感受蒙古族舞的粗獷與柔美。

----說到跳舞阿,今天李老師還請來了一些蒙古族朋友,讓他們爲我們表演蒙古族舞蹈,讓我們仔細看看他們跳的舞蹈像在幹什麼?他們說要請我們跳舞,還讓我啊找到小騎士去大草原上玩,噓~他們已經來了

----(視頻完畢)誰能告訴我他們跳的是什麼樣子的舞蹈,你能看出他們在幹什麼嗎?

----你們的'小眼睛可真厲害,也很會動腦筋的.你們覺得他們跳得好看嗎?可是我覺得我們小朋友也可以跳的很棒的,不信我們來試試看?(做幾個蒙古族舞蹈基本動作)

----哦學了這麼多啊 ,那李老師請大家回去瞭解蒙古族的任務,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完成?現在我要考考大家了,請你們舉手告訴我你瞭解蒙古族有什麼呢?或者蒙古族是什麼樣子的呢?(ppt圖片,深入瞭解蒙古族特有的特點)

三、把動作練起來,配合音樂跳完整.

----現在阿,我們把剛纔學的幾個動作練起來,有沒有人都記得的?看誰動腦筋動得很快的阿~(根音樂一起跳舞,把單一動作連成組合)

四、總結:

----你們跳的真棒,個個都像蒙古族的小騎士。如果以後看到大草原、蒙古包、馬頭琴、擠牛奶……就會想到哪個民族啊?(結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一、 活動背景

數的組成是數概念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學期大班的孩子們已經學習過了《5以內各數的組成》,對於數的組成他們也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在日常的教學中發現,平時執教這樣的活動所運用的教育過程與手段都注重記憶與訓練,於是在選材後思考:如何增強活動的趣味性,運用操作和遊戲覆蓋傳統的記憶和訓練。新《綱要》中關於數學領域的目標定義爲“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找了在數學教學中有豐富經驗的老教師討教,他們給我的建議是:不要花哨要實用;不要枯燥要趣味。細細研讀他們給我的建議,回憶着以前聽過的優秀數學活動,覺得很有道理,於是我在設計教案時也時刻遵循着這個原則。

二、 活動過程中的思考

(一)複習5以內各數的組成

1、師:秋天到了,果園裏的蘋果都成熟了,我們一起去摘蘋果吧!不過果園裏的叔叔說要答對題目猜可以去,讓我們認真聽題目吧!

2、進行遊戲:出手指

(思考:在課前,我思考了很多,如:座汽車遊戲、按票座位遊戲,但是考慮到活動是全班幼兒一起參與的,一個人數比較多,再一個開始的有些總覺得不用太複雜,只要簡單能見效果就行,於是就選擇了簡單的遊戲:出手指。在活動後發現這個遊戲還是太過於簡單了,如果再增加一點趣味性就更好了)

 (二)自主探索6的組成

1、師:果園裏的叔叔想請小朋友幫忙,把這6個蘋果,分成兩份,該怎麼分呢?有幾種方法呢?我們一起試一試吧!

2、幼兒自主探索並記錄

(思考:在這個環節中,給幼兒準備了6個操作蘋果,原本想再給幼兒準備一張有兩個盤子的`背景操作紙,讓幼兒在兩個盤子中給6個蘋果分成兩份,但想想,大班的孩子如果不在盤子中進行操作,他們肯定也能理解老師所說的“分成兩份”是什麼意思,所以考慮教具的有效性,就沒用背景操作紙。但在這個過程中我還發現了一個現象是我課前沒有考慮到的,就是在自主探索組成時,有好幾個孩子都記錄了6可以分成0和6,這是我課前沒有考慮到的,於是我就在個別交流的時候給予解決了,沒有再集體面前說到,也就是在活動中我沒有找到很合適的解釋語,就讓它過去了。從幼兒的操作過程中看,他們都能基本上進行獨立操作,並給自己的答案進行記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