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必備】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八篇

本文已影響 3.47W人 

作爲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必備】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八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恐龍生活的二個時期,知道恐龍是爬行動物。

2、掌握幾種恐龍的名稱,外形特徵、生活習性以及類別。

3、瞭解恐龍滅絕的原因。

4、培養幼兒熱愛動物,探索自然奧祕的精神。

活動一:各種各樣的恐龍

活動準備

l、幼兒與家長收集恐龍資料(食物,生活年代,滅絕原因),帶幼兒參觀恐龍博物館。

2、恐龍圖片,模型若干,背景圖兩幅,音樂背景。

活動過程

一、圖片資料展覽:

1、家園互動:家長協助幼兒通過多種形式收集恐龍資料。

2、小組活動:幼兒將各類資料佈置於活動室一角,建成“恐龍公園”

二、參觀“恐龍公園”逐步感知恐龍的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

1、幼兒間相互交流,談談對恐龍的初步認識。

2、結合收集的恐龍資料,鼓勵幼兒大膽在同伴面前介紹自己認識的恐龍。

3、認識幾種著名的恐龍,瞭解外形特徵及習性。

(1)出示腕龍,霸王龍,翼龍的圖片,模型,引導幼兒觀察。

(2)幼兒之間相互討論,各種恐龍的外形特徵,比較不同地方。

(3)啓發探索恐龍的外形特徵與防禦敵人,獵取食物的關係。

三、遊戲“找食物”,瞭解食肉恐龍和食草恐龍特徵。

1、個別活動:讓幼兒看看周圍有哪些恐龍,選擇自己喜歡的恐龍卡片或模型,想想他們喜歡吃什麼?

2、小組活動:討論“恐龍的食物種類”,說出恐龍的食物特性,看看哪些恐龍是食草的,哪些是食肉的,將卡片或模型送到背景圖中。(食草類背景,食肉類背景)。

3、遊戲:找食物

幼兒自由選擇模型扮演恐龍,聽音樂到草地找食物 。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發現線段與數序、數字大小等的關係,提高觀察、推理的能力;

2.對數字感興趣,並感受生活中的數序。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知道自己和同伴的學號、自制學號小人;

2.物質準備:自制帶箭頭的直線(箭頭可以拉伸延長)、數字卡片(0、10、20、30、40)、學號小人卡片(上面有幼兒頭像和學號)、箭頭、小紅旗、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圖示導入、激發興趣意圖:出示有趣的線,尋找線上的數字祕密

1、出示線條提問: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條有趣的線,它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有箭頭)你在生活中見過箭頭嗎?在哪裏見過?代表什麼意思?

小結:箭頭有指示方向的作用,不過今天帶着箭頭的線上還藏着許多看不見的數字。

2、教師出示線條,請幼兒猜猜0-10之間的數字。

提問:0-10之間會藏着哪些數字?(1、2、3、4……)

小結:它們都比0大比10小,所以它們藏在1-10之間。

3、猜猜10後面的數字,將線拉長。

提問:從10再接着往後數,還會有什麼數字呢?瞧,在這條變長的線上還會有一些數字,你能猜出來這些地方可能會是什麼數字呢?

(請幼兒回答,回答對了大家一起鼓掌。)

4、如果我把這條線再拉長還會有數字嗎?會有什麼數字?還能再大點嗎?

小結:如果再把這條線拉拉長,後面還會有數字幾?如果神奇的線變得越來越長,上面的數字會越來越大。原來這些數字是從左往右、從小到大排隊的。

二、探索實踐、大膽表現意圖:發現線段與數序、數字大小等的關係,提高觀察、推理能力。

(一)在線上找學號的家

1.說了那麼多的數字,有沒有數字可以代表我們自己?(學號)提問:這條線上的數字是從小到大排隊的,我們把學號也來排排隊吧。

2.教師出示學號小人卡片,請幼兒找到自己的學號卡片,把它放到線上合適的位置。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

4.學號小人都排好隊了,是從小到大排隊的嗎?有沒有問題?爲什麼有些學號靠得近,有些離得遠?

小結:有些學號中間沒有其他學號了,所以靠得近;而有些學號中間還有其他學號,所以分得開。剛纔你們說有些學號中間還有其他學號,所以要分開一點,那現在請你們把這些學號小人也放到線上吧。

(幼兒將剩下的學號小人也擺放到線上合適的位置。)

5.現在我們的學號都從小到大排好隊了。這條線除了可以表示數字的大小,還可以表示一種趨勢,越來越大的趨勢。

(二)遊戲:猜學號

1.引導幼兒分成兩隊玩"猜學號"的遊戲。

教師說明規則:

(1)兩隊輪流"猜學號",教師提示猜的數字是大了還是小了。

(2)誰猜中了,那一隊即贏,獲得一面小紅旗。

2.第一次玩遊戲。教師先在空白卡片上寫下心中想的學號。提問:猜猜我心裏想的學號是幾號?

3.幼兒猜出一個學號,教師就給出提示,如11太小了。這時教師要追問:我說的11太小了是什麼意思?11比誰小?那接下來要往哪個方向去猜?

4.讓我們用一個小箭頭來幫幫忙吧,請箭頭來幫我們指明接下來應該往哪個方向猜。這個箭頭可以怎麼放?指向哪一邊?現在有幾個箭頭?兩個箭頭是什麼意思?我心裏想的學號肯定在幾和幾的中間?

5.第二次玩遊戲。請一位幼兒來選一個學號,教師將線上的學號卡片都拿走,再來玩一玩猜學號的遊戲。

三、討論延伸、經驗遷移意圖:對數字感興趣,並感受生活中的數序。

1.今天玩的遊戲都和數字排排隊有關,在生活中你還在哪裏見過數字是排好隊的?數字排好隊能爲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方便?

2.幼兒分享生活中數序的經驗。

提問:"電影院裏有數字,座位是從小到大排好的。""馬路上的紅綠燈上也有數字。"

3.教師根據幼兒的經驗進一步梳理:電影院裏座位上的數字從小到大排好隊是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找到座位。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理解花婆婆在做一件讓世界變得美麗的事情的情節。

2、瞭解四季的花卉,樂意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表達。

3、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喜歡並嘗試創編故事結尾,並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對一年四季的花有初步瞭解。

2、材料準備:四季花的圖片若干、《花婆婆》PPT、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說說美麗的涵義

1、什麼叫美麗?(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簡單提升,然後追問:在你眼中哪些是美麗的?)

2、過渡語:能不能做一件讓世界變得美麗的事呢?請聽故事。

二、理解故事

1、說說小女孩的願望(開始至她還不知道將來會做什麼樣的事)

提問:小女孩答應爺爺做哪三件事?

小結:去旅行、住海邊、做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

提問:女孩會做什麼事讓世界變得更美麗?(幼兒大膽猜測,教師提升)

小結:不管做什麼事,只要你去努力做都可以完成。

2、交流花婆婆做的事(接着講述到結尾)

提問:花婆婆做了讓世界美麗的事嗎?是怎麼做的?(幼兒根據故事內容回答)

小結:她購買花種,在各個地方都撒上花種,讓人們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美麗的鮮花。

提問:每個季節裏,住在鎮上的人們可以看到哪些鮮花開放?

小結:到處都盛開着藍色的、紫色的和粉紅色的花朵。

提問:你知道哪些藍色的、紫色的和粉紅色的花朵?(根據幼兒的回答及時出示圖片)哪些花在春天開放?或荷花在什麼季節開放?(幼兒回答後將花放到相應的季節,並以問答的形式一起小結)

三、完整欣賞

提問:爲什麼大家都叫她花婆婆?(結合故事回答)

小結:她一年四季都在種花,直到頭髮花白還依然在繼續種花。

四、經驗遷移

提問:你覺得還可以做什麼事讓世界變得更美麗呢?(幼兒大膽講述,教師提升)

小結:其實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有很多,只要我們有這個願望,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實現!

教學反思:

在看過整個活動設計後,我們所要想的就是目標是如何在過程中得以體現,而過程又是怎麼有效地達成目標的。針對這樣的思考,仔細衡量《花婆婆》這個活動的目標和過程,發現目標和過程是相互呼應的。目標一是理解故事並對四季的花卉感興趣,樂意用不同的韻律節奏進行表達。在活動過程中,分爲看圖片認識四季的花和有節奏地念四季花兒的兒歌兩大部分,讓孩子們對四季的花兒有初步瞭解,並大膽表現四季花兒盛開的美好。目標二是體會“做一件讓世界變得美好的事情”的美好。當活動以故事《花婆婆》開始後,整個活動過程的進行都是在讓孩子們體會做一些美好的事情,正如最後的總結“孩子們,請你記住並努力去做這件美好的事情,等你們長大了,世界因爲有你們,會變得更美好!”由此可見,活動目標是培養幼兒的能力和情感的總方向,活動過程就是運用各種適合幼兒的形式來具體實施和操作。兩者緊密結合,相互促進,共同構成整個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感受規律的存在和美感;規律,運用規律。

2、掌握按顏色、數量的排序規律,並按規律推理。

3、發展幼兒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等思維能力。

二、活動準備:

教師演示版一套;幼兒鑲嵌板每人一套;一套有規律的串珠,一套沒有規律的串珠;卡片3張;綠色、紅色珠子若干;活動課程實錄:幼兒隨音樂有序取牌入座。

三、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入:

1、大家好,我是小熊,小朋友歡迎你們來我家,你們能告訴我剛纔是怎麼進教室的?(我們是聽音樂進教室的,我們是取牌進教室的)

2、幼兒入座後,互相觀察牌的顏色,感受規律。

(二)操作探索:

1、遊戲一:觀察串珠,初步感受規律的存在和美感。

(1)師:出示兩串串珠(一串是有規律的,一串是沒有規律的),請小朋友仔細看看,這兩串串珠各有什麼特點?師:哪串珠子串的有規律?

(2)師:哪串是沒有規律的?

(3)師:哪串珠子串的漂亮?

(4)師:那就請小朋友也試着串出一串有規律的串珠吧!教師播放動感音樂,小朋友開始串珠子。音樂結束後,請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

(5)幼:我是按二個綠色二個紅色的規律串成的;我是按三個綠色一個紅色的規律串成的……(幼兒紛紛講述自己的作品)。

(6)師:大家的作品都很好。下面,就帶好自己的串珠,擺個姿勢小熊給你們照個相吧。

(7):設計本環節,就是讓幼兒感知有規律的串珠更美,並能從中找出簡單的規律。

2、遊戲(二): 迎新年。讓幼兒動手操作,體驗規律,並按規律推理。

(1)鋪地板。

①教師在演示版上佈置小熊的家,說,“馬上就要過新年了,小熊開始裝修自己的房子。它想請小朋友來幫忙,小朋友願意幫助小熊嗎?”

幼:願意。

②師:小熊說,“鋪地板得按着它要求的規律來鋪。小熊小熊裝新房,地板鋪得真漂亮。黑白黑白有規律,鋪完地板又刷牆。”(老師拿出一張自制的黑白變化規律的地板圖片,請幼兒觀察。幼兒觀察地板顏色變化的規律後,按規律鑲嵌)

(2)刷牆。

師:小熊說,“小朋友真能幹,地板鋪好了,再幫我刷刷牆吧。”

“小熊家的牆壁是要刷彩條狀圖案的。小朋友仔細聽,牆壁彩條的顏色是怎麼排列的?”

“小熊小熊裝新房,又鋪地板又刷牆。紅藍黃、紅藍黃,按着規律來刷牆。”(老師拿製圖片,請幼兒觀察牆壁彩條,按着彩條規律在插板上鑲嵌)

(3)掛彩燈。

①師:小熊說,“小朋友,真能幹,地板鋪好,牆壁刷完,再來幫我掛彩燈吧。”

②小熊家的彩燈也是有規律的。看誰設計的最好,小熊就選誰的彩燈掛在門口。

③教師巡迴指導並、表揚"彩燈"設計有創意的小朋友。並請最有創意的小朋友在教師的演示版上"掛彩燈"。

④:設計本小節活動,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體驗規律,按規律推理,並能用鑲嵌在插板上把規律擺出來。

(4)遊戲:風水輪流轉,身體體驗:幼兒圍成一圈,按規律做動作。

①師:遊戲方法:小朋友一邊跟我說兒歌"請你先來拍拍手,請你再來拍拍肩,最後再來跺跺腳。一邊從壯壯小朋友開始,依次做這三個動作。輪完一圈爲止。如果哪個小朋友做錯了動作,就進圈裏給小朋友表演個小節目。好不好玩?

②幼:好玩!遊戲開始……

(三)活動延伸:

小朋友今天來小熊家玩得開心嗎?接下來和小熊一起到外面去找找還有什麼東西也是很有規律的排列在一起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元宵佳節。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幼兒園有機結合傳統佳節,舉行豐富多彩的“歡樂慶元宵”系列活動。本活動是“歡樂慶元宵”系列活動中的一個分支,旨在通過講述、製作花燈,讓幼兒感受元宵節歡樂、祥和的氣氛,感受閩南民間文化的豐富多彩,體驗優秀民間文化給人們帶來的樂趣,進一步激發幼兒熱愛閩南文化、熱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目標

1.通過觀賞、講述花燈,感受優秀的閩南民間文化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2.嘗試自主探索、利用廢舊物動手製作花燈,培養幼兒的動手製作能力。

3.激發幼兒熱愛閩南文化、熱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家長帶幼兒參觀花燈展,豐富幼兒有關花燈的知識經驗。

物質準備:泉州花燈展做成的課件;幼兒每人自帶一盞燈(購買的或自制的均可);茶葉罐、紙杯、紙盤、方便麪盒、月餅盒、大小不一的紙盒、各色蠟光紙、剪刀、膠布、顏料等材料;教師用廢舊物品製作的花燈範例6個及製作花燈示意圖6張。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賞花燈,看一看、說一說花燈的特點。

(1)幼兒自由觀燈:農曆正月十五是什麼節?今天,小朋友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花燈,都有些什麼燈呢?等會兒大家都來看一看,說一說:你看到的是什麼燈?象什麼形狀的?上面有什麼圖案?用什麼材料做的?(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表達。)

(2)提問個別幼兒,啓發幼兒完整描述。

2.教師結合課件播放,引導幼兒進一步欣賞各種各樣的花燈。

(1)引導幼兒欣賞課件中的`花燈:泉州地區每年的元宵節都非常熱鬧,文廟、威遠樓、僑鄉體育館經常會舉辦形式多樣的“花燈展”,大街小巷張燈結綵,到處都懸掛花燈,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些什麼不同樣式的花燈?

(2)討論:你還看過什麼樣的花燈?你喜歡什麼樣式的花燈?爲什麼?

3.結合遊戲,嘗試用多種方法進行分類。

(1)分類:

A.師:有這麼多的花燈,如果給它們分類擺放,你覺得怎麼分好?(啓發幼兒按大小、顏色、形狀、材料等進行分類。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點擊、操作課件進行分類。)

B.引導幼兒手拿花燈進行現場分類,提醒幼兒注意保護好自己和同伴的花燈。

(2)小結:爲什麼人們在農曆正月十五吃元宵、鬧花燈呢?(慶祝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有閤家團圓,同慶佳節,其樂融融,幸福快樂的含義。)

4.動手製作花燈,體驗製作的樂趣。

(1)出示教師用廢舊物品製作的花燈範例,引導幼兒觀察,並說說:“你喜歡哪盞花燈?你認爲它是怎麼做出來的?”

(2)小組探索和討論製作方法:這些花燈是不是用剛纔小朋友說的方法做出來的?請你們選擇你喜歡的花燈到桌子的旁邊去作近距離觀察,並結合製作示意圖相互討論,說說應該怎麼製作?也可以拿起花燈來看看,但是要小心點,不要弄壞花燈。教師到各組啓發幼兒討論,並給予提示和肯定。

(3)提出製作要求:

A.可以模仿老師的方法制作,但是老師更喜歡看到你們設計自己喜歡的花燈。

B.要運用以前學過的對稱裝飾、同類色裝飾、對比色裝飾等本領把花燈裝飾得更漂亮。

C.遇到困難要想辦法,也可以請教同伴或老師。

(4)幼兒動手選擇材料,設計、製作花燈,教師指導能力強的幼兒自己設計花燈,組合不同的材料製作花燈,並進行裝飾;指導能力中等的幼兒看示意圖製作花燈;指導能力較弱的幼兒模仿範例製作花燈;指導幼兒運用以前學過的對稱等技能裝飾,幫助指導幼兒做穗子、穿線等,並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b.展示幼兒製作的花燈,教師引導幼兒欣賞。

(1)教師指導幼兒把製作好的花燈懸掛在活動室的空間,不能懸掛的花燈陳列在展覽臺上。

(2)教師引導幼兒欣賞:“你喜歡哪盞花燈?有什麼特色?”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6.活動延伸。

請沒有完成製作花燈的幼兒在區角活動時繼續製作,鼓勵幼兒堅持完成製作花燈。

活動反思

1.選材恰當生活化,參與活動興趣濃

本次活動內容是“歡樂慶元宵”系列活動中的一個分支。泉州地區每年的元宵節都非常熱鬧,會舉辦形式多樣的“花燈展”,大街小巷張燈結綵,家家戶戶都會帶孩子去遊燈。有的提着購買的花燈,有的提着自制的花燈,興高采烈歡度佳節。幼兒都有這方面的生活經驗,介紹自己觀燈的情景,講述自己喜歡的花燈,整個活動中幼兒興趣始終都很高昂,充分投入到活動當中。

2.活動引領主導化,凸顯支持有效性

(1)問題的提出具有啓發性

在活動中,教師設計了一些有助於培養幼兒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的“啓發性問題”,啓發幼兒說說農曆正月十五是什麼節?引導欣賞、觀看幼兒帶來的各種各樣的花燈,看一看、說一說:你看到的是什麼燈?象什麼形狀的?上面有什麼圖案?用什麼材料做的?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表達。接着教師結合播放課件,進一步欣賞各種各樣的花燈,引導幼兒討論:你還看過什麼樣的花燈?你喜歡什麼樣式的花燈?爲什麼?教師提出的問題具有啓發性和層次性,引發幼兒動腦思考,積極回答問題。

(2)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學習的方法

教師有效的教學策略在活動中得到較好的體現。教師出示用廢舊物品製作的花燈範例(這些花燈製作難度是幼兒經過探索嘗試和努力能夠完成的),引導幼兒觀察,並說說:“你喜歡哪盞花燈,你認爲它是怎麼做出來的?”讓幼兒帶着疑問自己觀察、發現問題,動手操作,尋找探索製作花燈的方法,啓迪幼兒的心智,激發幼兒豐富的想象,培養幼兒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

(3)小組討論,提升經驗

《綱要》指出: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活動中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示意圖上花燈的製作方法,有助於發展幼兒的合作能力,增加相互間的交流與協作的機會。他們不斷遇到意見的分歧,需要不斷經過協商達成一致的看法。同伴的不同看法和解決問題的不同方式能促進幼兒的不斷思考,並完善自己的想法,幼兒充分地體驗合作帶來的樂趣,最終在同伴和老師的鼓勵、幫助下,都能製作出自己喜歡的花燈。

(4)材料的提供體現多樣性和選擇性

活動材料的提供豐富多樣,讓幼兒有自主選擇的餘地。提供廢舊物品讓幼兒操作,能夠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教師用不同廢舊物品製作的花燈範例6個,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設計自己喜歡的裝飾圖案進行裝飾、製作花燈。同時教師對不同能力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勵能力強的幼兒自己設計花燈,並進行裝飾;指導能力較差的幼兒模仿老師製作的花燈,並運用以前學過的對稱等技能裝飾花燈,讓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5)活動環節清楚,層層遞進

整個活動過程由:現場引導觀賞花燈→結合課件講述→嘗試分類遊戲→自主探索製作方法→動手嘗試→展示作品→活動延伸六個環節組成。活動過程中,每個活動環節清楚,層層遞進,教師先引導幼兒觀察、感受,再進行創作表現,活動環節逐步增加難度,不斷提高要求,每一個環節是前一個環節的提升,是後一個環節的鋪墊。

3.存在不足

活動材料的提供是以不同的材料分組的,有茶葉罐燈、紙杯燈、紙盤燈、碗麪盒燈、月餅盒燈、各色蠟光紙燈等,提供的輔助材料可以更多樣,陳列成自助餐的形式,讓幼兒更有選擇和創造的餘地。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學會複韻母ai ei ui及其四聲,讀準音,記清形,正確書寫。

2、學習聲母與ai ei ui組成的音節,能準確拼讀音節,正確書寫音節。

3、知道ai ei ui的標調位置。

4、能夠看圖說話,根據音節拼讀句子。

5、能夠自己拼讀兒歌,做到詞語連讀。

6、認識“你、他、水、白、皮、子、在”7個生字,並能在一定的語境中使用。

學習重點

學會複韻母ai ei ui,明確單韻母與複韻母之間的不同之處。

學習難點

複韻母既不能讀成兩個音,也不能不表示口型變化的過程。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 一 課 時

課時目標:

1、學會複韻母ai ei ui,記清形,讀準音,會正確讀出它們的四聲。

2、會看圖拼讀這三個複韻母構成的音節。

學習過程:

(一)複習檢查。

1、用卡片認讀6個帶調單韻母。

2、說說單韻母發音時要注意什麼?(強調口型不變)

3、看口形,猜一猜老師讀的是哪一個單韻母?

(二)提出學習任務。

今天我們要學習3個複韻母和它們的拼音。單韻母a e u最喜歡和i做朋友了。你看,它們在一起就成了ai ei ui,它們都是由兩個單韻母合起來的,我們給它們取個名字叫複韻母。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複韻母。

(三)學習複韻母ai。

1、看插圖說話引出ai:圖上畫了什麼?(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誰個兒高?誰個兒矮?(姐姐高,弟弟矮。)

2、ǎi是第幾聲?第一聲該怎麼念?板書:ai

3、學習 ai的發音,認清字形。

ai 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第一個複韻母,“複韻母”念兩遍。

複韻母 ai 是哪兩個單韻母組成的?怎麼把a和 i合成 ai 呢?

教師示範,告訴學生,複韻母發音時口型要變。a讀重些,i讀輕些,兩個音要連在一起,不能分開,讀 ai 時可體會一下 “矮”的讀音。(教師領讀三遍,學生各自模仿着讀,集體讀,指名讀。)

4、對比讀,a---ai,讓學生看老師發音時的口型,聽清發音,說說老師剛纔發的是什麼音。

5、四聲練習。

學兒歌:a母出現a上標,a母不在找 o e,i u並列標在後,i上標調點去掉。

讓學生注意,ai的調號標在a的頭上,因爲a發音時的開口度比i大。結合口語訓練進行四聲練習: 我挨着你,你挨着我,āi āi āi。舊社會,孩子常捱餓,ái ái ái。姐姐高,弟弟矮,ǎi ǎi ǎi。我愛爸爸,我愛媽媽,ài ài ài。

(四)學習複韻母ei。

1、看插圖說話引出ei:圖上畫着誰,在幹什麼?(丁丁砍柴,發出ei ei ei的聲音。)

2、教師範讀ei,誰能說說口形是怎樣變化的?(先發e音,很快地向i滑動,e重i輕。)

3、學生領讀,指名讀,齊讀。

4、給ei標調,進行四聲練習。

(五)學習複韻母ui。

1、看插圖引出ui:圖上畫着什麼?你能從圖上找到複韻母ui嗎?

2、ui,u在前,i在後,讀的時候口形應該怎麼變?誰會讀?誰能說說你是怎麼發ui這個音的?(先發u,口形慢慢變小,變成i。u重i輕,一口氣連成。)指名讀、齊讀。

3、告訴學生ui的聲調標在i上,運用順口溜:i、u同在標在後。進行ui的四聲練習。

(六)鞏固練習。

1、卡片認讀複韻母ai ei ui。

2、打亂次序帶調讀ai ei ui。

(七)書寫指導。

這三個複韻母都是由兩個單韻母組成的,單韻母在四線格中寫在什麼位置,複韻母也寫在什麼位置。兩個單韻母組成一個複韻母,是讀一個音。

第 二 課 時

課時目標:

1、複習鞏固複韻母ai ei ui及它們的四聲。

2、學習聲母與ai ei ui組成的音節,能準確拼讀音節,正確書寫音節。

3、能夠看圖說話,根據音節拼讀句子。

4、能夠自己拼讀兒歌,做到詞語連讀。

5、認識“你、他、水、白、皮、子、在”7個生字,並能在一定的語境中使用。

學習過程:

(一)複習鞏固。

1、卡片複習複韻母ai ei ui,說說你是怎麼發音的?

2、對比讀:a——ai e——ei u——ui,說說有什麼不同?

3、認讀帶調的複韻母ai ei ui。

(二)學習聲母與ai ei ui相拼的音節。

1、出示:k—āi→kāi g—ěi→gěi h—uí→huí說說聲母和韻母各是什麼?2、用翻板卡片拼讀書上的音節。(指名讀,齊讀)

3、音節練習,組詞練習。(教師領讀、指名讀、齊讀)

[ 內 容 結 束 ]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徵、爬行方式,瞭解蝸牛的生活環境與習性。

2、培養幼兒的觀察興趣和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良好習慣,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放大鏡、玻璃瓶、塑料板、木板、玻璃板、木棍、各種食物等。

活動過程:

一、捉蝸牛

雨過天晴,帶領幼兒到野外捉蝸牛,引導幼兒觀察蝸牛喜歡住在什麼地方。提問:你是在哪兒捉到蝸牛的?捉了幾個?

二、採用多種方法觀察蝸牛

1、用放大鏡觀察蝸牛的外形,說出其特徵。

2、用手觸摸蝸牛的身體和殼,輕觸蝸牛的“角”,看有何反應。

3、將蝸牛分別放在塑料板、木板和玻璃板上爬行,觀察留下了什麼,從玻璃板的背面觀察蝸牛的身體。

4、遊戲:蝸牛賽跑。每個幼兒選取自己的“最佳選手”參賽,看哪個蝸牛獲得冠軍,從而觀察蝸牛的爬行方式。

5、讓蝸牛相互揹負着爬行。觀察大蝸牛馱着小蝸牛、小蝸牛馱着大蝸牛爬行有什麼不同,小蝸牛馱闐大蝸牛是怎樣爬行的。

6、讓蝸牛在豎立的木棍上向上爬,不斷調轉木棍的方蝸牛(大班科學)向,看看蝸牛會怎樣,蝸牛爲什麼掉不下來?

7、幼兒自由觀察,引導幼兒創造更多的觀察方法。

三、喂蝸牛

鼓勵幼兒用不同的食物喂蝸牛,觀察一下它們愛吃什麼。

四、養蝸牛

和幼兒一起討論飼養蝸牛的條件。

創設下列不同條件,讓幼兒觀察,動腦思考:你想將你的蝸牛放在哪個“家”裏飼養?爲什麼?

1、將蝸牛放入空瓶中,瓶中蓋上玻璃。

2、將蝸牛放入有水的瓶子中,瓶口蓋上紗布。

3、將蝸牛放入有幹沙的瓶子裏,瓶口蓋上紗布。

4、將蝸牛放入有溼沙的瓶子裏,瓶口蓋上紗布。

鼓勵幼兒想辦法爲蝸牛創設更好的“家”。

幼兒在歡快的“蝸牛與黃鸝鳥”的樂曲中,模仿蝸牛爬行的動作,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和探究過程中發現物體在水中產生倒影的現象和變化。

2、感受生活中水中倒影的美,對倒影產生興趣。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活動重難點:

觀察感知物體在水中產生倒影的現象和變化。

理解倒影的特點,知道倒影是倒過來的(既圖像的翻轉)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增強幼兒對水的興趣和感知;瞭解幼兒對猴子撈月亮故事的熟知程度;

環境準備:小猴圖片一張、《猴子撈月》圖片兩張、倒影字卡一張;黑色大型垃圾袋覆蓋在水箱上,扎住邊口,然後倒入3cm左右深度的水(按照幼兒人數準備水箱,建議大水箱4-5人一組,小水箱2-3人一組);籃子、毛絨玩具、泡沫積木、圖書、蠟筆盒、水彩筆(按照人手一份準備);倒影風景照ppt五張、倒影對與錯圖片三張;毛巾、托盤(拖把備用)

  活動過程:

一、故事激趣,引起對水中倒影的關注

(一)出示圖片,《猴子撈月》故事導入。

重點提問:

1、小猴在河裏看到的月亮是怎麼回事呢?

小結:水裏的月亮其實是天上月亮的倒影。

(材料說明:我們班孩子對《猴子撈月》的故事是很熟悉的,因此該環節中,我用兩張圖片、一張字卡以及極其簡約的話語引出話題)

(現場互動:我一提問,孩子們馬上想到"是倒影",我邊小結邊出示倒影字卡。然後我用了一句銜接語:水中真的會有倒影嗎,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順利進入下面的主要環節)

二、分組觀察、感知水中倒影,發現水中倒影的祕密

(一)觀察感知。

1、看看水箱裏的水面像什麼?你在水面上看見了什麼?

幼兒觀察並相互交流

小結:水箱裏的水面平靜的像一面鏡子,大家看到了水箱周圍各種東西的倒影,真有趣。

(材料說明:在這個環節中,材料的準備是關鍵,經過了多次嘗試,我們發現如果在臉盆裏或者水桶裏直接盛水,倒影比較模糊,如果先放置黑色垃圾袋再盛水,倒影就會清晰可見。爲了便於孩子們觀察,我們用建構室裏以及小班舀豆豆用的大週轉箱替代了臉盆和水桶,這樣使得水面更寬,而且執教前放置在教室內光線相對較強且陽光又直射不到的區域,這樣可以觀察得更清晰。)

(現場互動:孩子們一走到水箱邊上就說:"有倒影的,水中真的會有倒影的。"接着就開始嘰嘰喳喳說開了,"我看到了我自己""我看到了自己的手""我看到了窗簾""我看到了窗戶""牆壁""天花板上的燈"……這時,有一組孩子腳碰到了水箱的邊緣,水輕輕晃動了一下,其他孩子看到了覺得很新奇,都開始去拍水箱邊緣,我馬上提問:"你們發現什麼了?"孩子回答:"倒影沒了"我又追問:"怎麼回事呢?"孩子回答:"水一動,倒影就沒了"然後我請其他孩子也去試一試、拍一拍,看看會有什麼發現。在交流分享的時候我先進行了預設的提問,然後再把剛纔幼兒生成的現象進行提問:剛纔你們又發現了什麼?然後我順勢問:你們想不想玩一玩倒影遊戲啊?於是帶他們來到了操作材料區,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二)操作探索

1、介紹材料

操作提示:請小朋友照一照、看一看,它們會不會在水面上映出倒影?然後再去玩一玩,你還發現了什麼祕密?

2、幼兒操作,老師觀察指導傾聽幼兒發現的祕密

3、分享交流

重點提問:你是怎麼玩的?發現了什麼祕密?

小結:水面平靜的時候看得見倒影,水面有波動時,倒影就看不清楚了。光線強的時候,倒影亮亮的,很清楚,光線弱的時候,倒影暗暗的,很模糊。

(材料說明:對於操作材料,考慮到大小適宜、有一定色彩、取材方便,我們選取了水彩筆、蠟筆外盒、不同形狀的泡沫積木、彩色封面的圖書和毛絨玩具。毛巾給孩子們最後擦手用)

(現場互動:孩子們開始用各種材料去照一照、搖晃水箱、用手撥水等等,並說着自己的發現……有個孩子告訴我"倒影是黑黑的",於是我馬上拋給了其他孩子:"你們覺得倒影是什麼顏色的呢?"這下可引來了質疑,有的說是黑的,有的說是彩色的,有的說與原來的東西顏色一樣的,然後就進入了分享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我針對孩子們的發現進行了提升,比如:幼兒⑴:我發現圖書放在水面上,水裏也有一樣的圖書--迴應:水中的倒影幾乎和原來的一模一樣。幼兒⑵:我用手去碰倒影,倒影就歪歪扭扭--迴應:水面有波動時,倒影會產生變化。幼兒⑶:我發現水面很平時有倒影的,我用手一抓就碎了--追問:你們有沒有發現呢?其他幼兒補充:過一會兒,倒影又變回來了……提升:小猴終於明白了,水面平靜的時候看得見倒影,水面有波動時,倒影就看不清楚了,等它平靜時倒影又還原了,原來,平靜的水面上更容易產生倒影。幼兒⑷:我發現倒影有時候是黑色的,有時候是彩色的--追問:什麼時候倒影看上去黑黑的很模糊?什麼時候能很清楚地看到原來的色彩?幼兒⑸:平的放在水面上是黑黑的,斜的放在水面上是彩色的--演示:是嗎?看看是不是這樣?小猴搞不懂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幼兒⑹:是因爲光,有光就是彩色的……提升:光線強的時候,水中倒影亮亮的,我們很清楚地就能看到東西原來的色彩,光線弱的時候,水中倒影暗暗地,色彩就很模糊,原來倒影跟光線的強弱也有關)

三、欣賞水中倒影,繼續發現倒影的祕密

(一)播放ppt欣賞

重點提問:

1、橋的倒影跟橋有什麼不一樣呢?

小結:橋的倒影跟橋的方向不一樣,它是倒過來的,看上去比較暗。

2、繼續播放ppt,欣賞倒影風景照,配上優美的解說

(房子、樹木倒映在水中,湖面變得更漂亮了,水中倒影可真美啊。)

(材料說明:水中倒影具有恬淡、寧靜之美,因此我從網上下載了很多水中倒影的大圖,挑選了倒影非常清晰、且內容各不相同的有代表性的圖片製作成了ppt,包括石拱橋、房屋、人、大山和樹林、傍晚的晚霞共五張,其他圖片就放在個別化學習時間讓有興趣的孩子再慢慢欣賞。)

(現場互動:理解倒影的特點是本次活動的挑戰點,因此,我把石拱橋圖片放在第一張播放,當我問到"橋的倒影跟橋有什麼不一樣呢?"孩子們回答:倒影比較淡--迴應:倒影比較暗;最上面的橋欄到最下面去了--迴應:倒影完全是倒過來的;水草應該是朝上長的,倒影是朝下的--迴應:方向不一樣。孩子們通過觀察、表達,很快就理解了倒影的特點。接下去幾張我就逐一播放,並配上了優美的語句,比如:夕陽西下,晚霞中的倒影如詩如畫。孩子們邊看邊驚歎這大自然帶來的神奇美景,這不僅給孩子們帶來了美的享受,也是讓孩子們從小能夠學會欣賞美,充滿對生命、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辨別水中倒影,進一步理解倒影圖像的翻轉

重點提問:

1、小猴子帶來了三幅畫,它說這都是水中的倒影,你們說呢?請幼兒說說理由,最後打上×或√。

(材料說明:這是一個小遊戲,靈感就來自於5-6歲《學習活動》操作材料包。我選取了天鵝的圖片,分別剪輯成三幅倒影圖,一副正確的,一副是上下疊加的,一副上下左右相反的,遊戲圍繞幫助小猴區分對與錯來展開,爲後續區角延伸利用操作材料包區別對與錯以及畫倒影作了充分的鋪墊。)

(現場互動:孩子們觀察很仔細,表述也很精確,有的說:第二幅錯了,因爲倒影是要倒過來的,它沒有倒過來;有的說:第三幅錯了,天鵝的頭應該都是在左面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