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一年級教案

古詩《鋤禾》優質教學設計(精選11篇)

本文已影響 2.35W人 

作爲一名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鋤禾》優質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鋤禾》優質教學設計(精選11篇)

古詩《鋤禾》優質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古詩《鋤禾》選自全日制聾校語文實驗教材第十冊第18課古詩二首中的第一首。本課共計劃用三課時完成,本節是第一課時。

古詩《鋤禾》共四行字兩句話,第一句兩行是寫的是詩人所看到的中午農民勞動的情景,第二句兩行寫的是詩人看後的感想。全詩寫出了農民種地的辛苦,語言簡單明瞭,較易理解。但由於古詩這種文體是學生每一次接觸,且聽殘學生閱讀面窄,語言理解能力有限,學起來難度較大,因此在教學中我把“理解古詩的意境”設爲教學重點,“能流暢地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補償學生缺陷設爲教學難點。

教學構想:

1、貫素質教育方針,落實“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2、創設情景,模仿作者寫作思路,運用電教手段分散教學重、難點;

3、挖掘古詩意韻,創設古詩唱讀手法,進行學生的缺陷補償;

4、採用分層次教學法,創設民主、開放、活潑的學習環境。

教學目標:

1、學會2個生字;

2、理解句子的意思,讀懂古詩;

3、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會背誦和默寫古詩。

教育目標:

教育學生要尊重農民的勞動成果,節約糧食,日常生活中養成“消費而不浪費”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的意境。

教學難點:

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兒歌引路,說話練習

教師:同學們,以前我們學過許多兒歌,如: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還有哪些呢?

引導學生唱讀以往學習過的兒歌,進行說話練習。

那麼今天老師就帶同學們學習一種新的文體 “古詩”。

板書:18 古詩

三、交待目標,學習古詩

1、認識古詩,瞭解學法

學生展示收集到的古詩。教師相應引入古詩《鋤禾》並板書:鋤禾—李紳

引導學生通讀古詩《鋤禾》觀察思考:

①、古詩鋤禾有幾行字?

②、古詩鋤禾有幾句話?

師總結:這四行字,兩句話雖短小,卻包含了豐富的內容,深遠的意義,需要我們逐字逐句地分析理解,多方面地聯繫擴展,反覆地朗讀,感悟。下面我們就來共同學習古詩《鋤禾》。

2、正確朗讀,交流生詞

教師:請同學們自讀古詩,注意小組交流,讀準字音。

學生自讀,提問個別學生朗讀,教師指導,全體齊讀。

引導學生合作交流,學習兩個生字“鋤”和“皆”。

提問學生講讀,教師總結:當“鋤”做動詞的時候,它的意思是指鬆土、除草。那麼文中“鋤禾”是什麼意思呢?

解釋詩題:“鋤禾”就是給禾苗鬆土、除草。

3、熟讀古詩,感知詩意

教師引導學生熟讀古詩《鋤禾》,師相應板書整首古詩於黑板。

檢查指導後提問學生談體會:說說你對這首古詩的理解?

生個別談

4、創設情景,體會意境

出示課件,創設情景:唐代詩人李紳,自幼生活於鄉間,對農民的貧苦生活非常瞭解熟悉。一天,他外出,中午時分行至一片農田……

思考:⑴、他看到了什麼?

⑵、他想到了什麼?

⑶、這碗中的飯和農民的辛苦勞動有什麼關係?

此情此景,促使李紳寫下了古詩《鋤禾》,課件示古詩《鋤禾》。

瀏覽全詩思考:詩中哪句話是寫詩人所看到的景色?哪句話又是寫詩人所想到的呢?

5、引導交流,感悟詩情

學生分組合作學習,想想讀懂了詩中的哪一句話?把不明白的字和詞圈畫出來。

教師引導理解第一句:

⑴、用自己的話說說詩人看到的景色。

(指導學生了解古詩語言上的特點:語言高度的凝鍊概括)

⑵、對比我們現代農業發展,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辛苦。

⑶、全體齊讀共同感受。

教師引導理解第二句話:

⑴、說說這一句話的意思。

⑵、理解“皆辛苦”的含義,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教育學生日常生活中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⑶、聯繫作者的寫作情境,引導學生體會古詩的意境,並通過符號示讀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縱觀全詩,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6、讀寫訓練,識記古詩

教師:我們讀句子有斷句,讀兒歌有節奏,在朗讀古詩時要有“詩韻”,看老師讀思考詩中的韻節。

教師示讀,引導畫韻節。

教師範讀,用音樂的節奏感引導學生流暢地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學生練讀。

提問並指導學生流暢地有感情地朗讀。

引導背誦,接龍背,師生互背,分組遊戲背。

識記古詩。分組比賽默寫,對於表現較好的小組給予獎勵。

四、歸納總結,明確寫法

先引導學生談本節的收穫,談古詩的學法。

教師出示課件,讓學生參考,使學生明確古詩的學法:讀準字音-理解字詞-體會詩意-想象意境-反覆朗讀-唱誦全詩。總結強調:只有這樣抓詞,理句,多方面聯繫擴展,反覆朗讀感語,才能把握古詩的主旨。

五、拓展練習,引申教育

教師:李紳還有一首詩和《鋤禾》一樣快炙人口,流傳至今,下面,我們來共同欣賞古詩《憫農》……

出示課件《憫農》,先領學生讀古詩,再共同領會詩意,然後總結。

教師:這首詩寫的也是古代農民的生活狀況,在我們今天還有這種現象嗎……但是我們還是有一種習慣不能丟,是什麼呢……尊重農民的勞動成果,節約每一粒糧食,是我們再次從古詩《鋤禾》裏所汲取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僅僅要節約每一粒糧食,還要節約……

啓發學生聯繫實際思考,明確日常生活中還要節約每一度電,每一張紙……提出口號“消費不浪費”,全體齊讀。

六、編排古詩,手語傳唱

教師:古詩《鋤禾》千百年來傳唱不衰,讓我們也用我們自己的手勢語言把它傳唱下去,好不好?

師生共同編唱古詩《鋤禾》。

全體齊唱之後,教師佈置作業:把這首古詩傳唱給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同時預習古詩《詠鵝》,收集關於駱賓王的個人生平是我們今天的作業。

七、發揮想象,動手圖畫

此一環節做爲機動練習,安排在最後。

附板書設計

18 古詩

鋤 禾

鋤禾/ 日當午,

汗滴/ 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古詩《鋤禾》優質教學設計 篇2

一、看圖,揭題。

1、出示:“禾”(1)你們看,圖上畫的是什麼?(禾苗)

(2)“禾”是一個象形字,就是指禾苗。

(3)你知道哪些帶有“禾字旁”的字嗎?(和、秋、種、稼)

2、板書:鋤(1)看圖:你看,這位老農手裏拿着的就是一把鋤頭,鋤頭是農村一種及其常見的農具,可以用來給莊稼鋤草、鬆土。

3、看圖猜猜“鋤禾”是什麼意思?(就是用鋤頭給禾苗鋤草、鬆土)。

4、唐代有一位名叫李紳的詩人就以“鋤禾”爲題寫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古詩。今天我們就來認真地讀一讀,學一學。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要求: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

3、讀出節奏。

三、解讀古詩。

(一)第一句。

1、自由讀,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腦子裏打個小問號。

2、質疑。

3、解疑。

(1)“日當午”:出示太陽圖,你覺得貼在哪裏比較合適?說出你的想法。(相機教學生字:午)

(2)猜一猜:這是哪個季節?夏天,中午的太陽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句式訓練:______________的太陽

太陽像______________(選擇一個說)

(3)想象說話:炎熱的夏天,中午的太陽就像一個大火球,很熱,你能用一句話來描述一下這種熱嗎?句子中不能出現“熱”字。

(4)老農夫卻還在鋤禾,他熱成什麼樣了?請學生畫“汗滴”理解第二行。

4、看圖說說第一句話的意思,並讀好詩句。

(二)第二句。

詩人李紳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心裏感觸很深也很多,於是用三、四兩行寫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想了些什麼呢?(板書:看想)

1、自由讀。你知道他想了些什麼嗎?

2、交流。(板貼圖2)

3、看錄象:體驗農民勞動的艱辛和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

4、這句古詩流傳至今已經成了名言,人人皆知,你看,老師請我們學校的書法家老師把這句詩寫成了一幅作品,你想把它帖在哪裏?

四、背誦

五、學生字:辛苦

古詩《鋤禾》優質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藉助漢語拼音認識8個漢字,並會口頭組詞,會寫4個生字“農、當、午、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古詩,並試着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懂得愛惜糧食。

教學重點:

1、學會8個生字,會寫四個生字“農、當、午、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教學難點:

1、理解詩句的含義。

2、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愛惜糧食。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

1、師生共同觀察課本插圖,交流:你看見了什麼?

2、導入新課,共同板書課題。

二、解詩題

1、引導學生結合插圖,理解“鋤禾”的意思。

2、結合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圈出難讀的字),自讀古詩。

三、讀詩句

1、指名讀詩,生生評價,相機展示生字、詞語,小遊戲鞏固。

2、教師範讀,注意讀出節奏。

3、帶領學生打停頓符號,再帶讀,體會節奏。

四、明詩意

1、學習第一二行:

1)引導學生將畫面與詩句聯繫起來;

2)再讀詩句,想象畫面,並用朗讀表現;

3)聯繫生活加強體驗。

2.第三四行:

1)指名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你對詩中的哪些詞不太理解?(估計學生會說“盤中餐”、“皆”)

幫助學生理解這兩個詞的意思,然後試着理解這兩句詩。(有誰知道碗裏的米飯,一粒一粒都是農民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呀!)

2)指導朗讀:

解釋“辛”的含義,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在此基礎上,引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五、悟詩情

1、配樂讀詩:男女生賽讀,齊讀。

2、師生交流:通過這首詩,你有哪些收穫?

六、學寫生字

展示生字,學生爭當識字小高手,共同學習:禾、午、辛、苦。

七、總結、拓展

1、總結本課收穫;

2、作業:背誦這首古詩並把它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古詩兩首

鋤禾

看:辛苦

想:珍惜

教學反思:

1、應注意學生的讀音,尤其是“l和n”;

2、在引導學生觀察插圖時,應注意爲後面的學習作鋪墊;

3、對“古詩”的理解,低年級只要理解爲“古代的詩”即可,而非“古體詩”;

4、情境教學時,音樂很重要,但何時起,何時收,更重要;

5、生字教學中,形近字的出現時機很重要,應該及時。對橫比較多的字,應提醒學生注意。另外,生字教學時,應該是講一個寫一個。選擇學習的生字時,應注意其結構,不同結構各選一個即可;

6、識字方式應針對學生的年齡、心智特點,低年級仍然需要以遊戲爲主。

7、導入語、過渡語、結束語需精心準備,課堂機智也很重要。

古詩《鋤禾》優質教學設計 篇4

《鋤禾》是北京版小語教材第二冊的一首古詩。這首五言絕句描寫了詩人所見到的農民在烈日下鋤草鬆土,汗流滿面的情景,以及想到的糧食來之不易,是農民辛苦所得的道理。新大綱明確指出第一學段的詩歌閱讀目標“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這首詩雖然淺顯易懂,但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初次接觸古詩,也是很不容易理解的。這就需要教者靈活運用各種方法,使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

一、理解題意,瞭解古詩結構。

首先解題,“鋤禾”,即給禾苗鋤草鬆土。然後告訴學生這首詩共四行,每行5個字,這種格式的詩叫“五言絕句”。

二、教給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

第一行“鋤禾日當午,”

1、誰知道“鋤禾”的意思?

2、“日當午”是什麼意思?(中午太陽曬得最熱的時候)

3、教師講解:古人寫詩時,爲了讀起來朗朗上口,往往把詞語的順序進行了位置的調換,在這一行裏,就應該把“鋤禾”和“日當午”的順序還原,翻譯起來才通順。

4、指名學生翻譯,教師及時補充和表揚,注意要說出“誰”在“鋤禾”。

第二行“汗滴禾下土。”

1、教師講解:我們學習古詩最常用的辦法就是:先理解詩句中每個詞(字)的意思,然後再把它們連成一句完整通順的話就是詩句的意思了。

2、指名學生說:“汗滴”、“禾”、“下”、“土”的意思。

3、指名學生翻譯這一行詩句。

第三四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學習方法同第二行,學生對整句話的意思容易理解。

2、“皆”是什麼意思?學生難以理解。教師反覆讓學生逐字逐句地對着原詩翻譯,要求翻譯和原詩一一對應,直到學生知道“皆”就是“都是”的意思爲止。

3、板書“皆”的意思,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聯繫生活實際,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1、在學生理解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後,教師示範“鋤禾”的動作,讓學生跟着在下面做,要求雙手握拳,一前一後,好似抓住鋤頭似的;前腿弓步,後退伸直;低頭彎腰,左右“鋤草”。教師並渲染此時是正午太陽曬得最熱的時候,人人滿頭大汗的情景。然後詢問學生的感受,並趁熱打鐵告訴學生農民伯伯每天從早到晚都是這樣在烈日下艱難勞作,從而讓學生體會到農民種糧食的辛苦,激發他們對農民和農民勞動的尊重。

2、在學生理解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後,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在家庭和學校用餐時,自己或別人有無浪費糧食的現象。如果有,在學了這首古詩後,你會如何去做?從而讓學生明白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道理。

四、朗讀古詩,感受語言的優美。

在學生理解全詩後,教師可告訴學生在朗讀五言絕句是,大部分是在前2個字後有稍長的停頓。接着教師示範讀,讓學生體會古詩的韻律美。然後讓學生練習讀,進一步體會古詩的情感,必然水到渠成。

古詩《鋤禾》優質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本課6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並能背誦全詩。

2、理解每行詩句的意思和全詩的內容,懂得農民勞動的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教育學生要尊重農民的勞動,愛惜糧食。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對重點詞的理解,理解詩句。

教學思路:

指導看圖,理解詩題;讀講結合,理解詩意;品味詞語,朗讀成誦;總結課文,深化理解;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啓發談話,揭示課題。

1、我們每天都吃飯,吃些什麼?(學生思考回答)

小結:剛纔你們說的有的是水果,有的是蔬菜,可米飯、麪條、饅頭等就是由糧食加工而成的!

2、你們知道糧食是怎麼來的嗎?農民伯伯又是怎麼樣種的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古詩《鋤禾》。

二、指導看圖,理解詩題。

1、齊讀課題,“鋤禾”什麼意思?先看圖:

(1)圖上畫着誰?(拿着什麼?)在什麼地方?農田裏長着什麼?

(2)農民伯伯幹什麼?

小結:剛纔說的就是“鋤禾”的意思,“鋤”指鋤草,“禾”指禾苗,也就是幼小的莊稼苗。

2、指名練說“鋤禾”的意思。

三、初讀課文,掌握字音。

1、教師範讀,學生聽準字音。

2、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3、教師指名讀,檢查字音,注意糾正“鋤、餐、辛、皆”的讀音。

四、讀講結合,理解詩意。

過渡:同學們,有的同學已經會背這首詩,但你們卻不知詩的意思,現在就一行一行地學習。

(一)讀講第一句:鋤禾日當午。

1、“鋤禾”已明白,看圖,這是什麼時候?(中午)從哪看出是中午?

2、出示“日當午”,講“當”(指的是“正是”的意思)。

3、看看圖,讀讀句,說說“日當午”的意思。

4、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句的意思。(告訴學生:爲了使句子說得清楚、明白,可以顛倒古詩中詞語的順序,並且引導學生按什麼時候,誰在哪幹什麼的順序將第一句說完整)

1、仔細觀察圖上農民老爺爺中午在地裏鋤禾會感到怎樣?從哪看出他非常熱呢?(太陽當空照,他擡頭看空中太陽用手巾擦汗,汗水還一滴一滴往下掉)

2、他的汗水一滴一滴落到哪裏?詩中怎麼寫農民熱得汗水一滴一滴落到禾苗下面的土裏的呢?

3、齊讀第二句,指名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4、誰來

把以上兩句意思連起來講一講?

小結:詩中前兩句寫農民辛勤勞動的情景。使我們明白了農民伯伯種糧食的辛苦。

(三)讀講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農民伯伯這樣辛苦,當我們端起飯碗吃飯時,會想到什麼呢?

2、齊讀三、四句,說說大概意思。(教師提示:“盤”不單指盤子,主要指飯碗;“餐”就是飯;“皆”是“都”的意思)

3、引導學生完整、準確地講出詩意。(根據老師的提示講解三、四句之意)

小結:這兩句是作者看到農民伯伯的辛苦所想到的。

五、總結課文,深化理解。

1、引導學生練習完整地講清楚這首詩的意思。

2、這首詩通過描寫農民種地的辛苦,說明糧食來之不易,那麼我們今後應該怎麼做呢?

六、指導朗讀,練習背誦。

1、教師範讀,學生一邊聽一邊畫,哪些地方停頓,哪個詞重音(用規定的符號)。

2、指名讀,齊讀。

3、自由練習背誦,指個別學生背誦。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字音掌握情況。

1、有感情地齊讀。指名讀。

2、集體背誦。指名背誦。

二、複習檢查字義理解程度。

1、詩中哪句講了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怎樣辛苦?哪句寫糧食來之不易?

2、用自己的話講講詩的意思,並加上合理的想象。

三、分析記憶字形。

1、分析結構進行歸類。

(1)課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有幾個?在詩句中畫出來。

(2)左右結構的字、上下結構的字各有哪些?

(3)誰願意幫助同學記憶字形?並說出你用什麼方法記住這個字的?(可按部件組成記憶“苦”等字,可用形聲字的方法記憶“粒”等,也可以用數筆畫方法記憶“當”等。)

(4)指導筆順,如“盤”字的筆順是。

四、觀察筆畫在田字格中各部分的位置,指導書寫生字。

1、要求看好字形、結構,抓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關鍵筆畫,在書中的生字格中描一描,記一記。

2、教師示範書寫生字,要求學生邊看邊寫,要求一氣寫成,不能看一筆寫一筆。

五、掌握字形、鞏固運用。

1、找朋友,組字。

米 氵 艹 立 舟

幹 立 皿 十 古

( )( )( )( )

2、擴詞練習。

3、聽寫生字。

汗水 米粒 日光 辛苦

板書:

29鋤禾

古詩《鋤禾》優質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詩中的四個生字,認識三個字。(重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背誦古詩。(重點)

3、懂得農民伯伯的辛苦糧食來之不易,要尊敬農民、愛惜糧食。(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看課本插圖導入)

1、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學生說。

教師引導(1)、圖上有誰?一位農民伯伯。

(2)、他在幹什麼?他手裏拿着鋤頭正在爲田裏的禾苗鋤雜草。這在古代叫做“鋤禾”。(板書:鋤禾)

2、唐代有位叫李紳的詩人看到農民伯伯在田裏幹活就寫了一首詩,名字叫做《鋤禾》。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吧!

二、進入新課

1、讀題目(教師範讀、學生讀)。

2、初讀課文(黑板出示古詩全文)

3、學生自由讀,指名學生讀。

4、教師:這是一首五言絕句,我們要讀出節奏。

教師先正音後範讀

5、生再讀(先練讀再指名讀和齊讀)

三、學習生字

同學們讀得這麼認真,詩中的幾個生字忍不住想要和大家認識一下了。

1、學習“禾”,它是什麼呢?(學生答:禾苗。)田裏的莊稼(稻麥)的植株。怎樣記住這個字呢?(學生答並書空)

2、學習“午”,看插圖,太陽怎麼樣?(熱)一天中什麼時候太陽最熱呢?(中午)讀古詩的第一行,並指出“午”,我們要怎樣才能記住這個字呢?(學生同桌互相說並書空)

3、學習“辛苦”,圖上的農民伯伯幹活幹得怎樣?很累——辛苦。要怎樣記住這兩個字呢?引導學生從讀音、結構等方面分析。

4、認識了這四個生字,就讓我們拿出練習本動手寫一寫吧! 教師在田字格中範寫。按照教師的範寫,同學們也來寫一寫:看看誰在寫字的時候姿勢最正確,字也寫得最認真。

學生描紅並練寫,然後組詞。

(教師瞭解學生寫字情況並表揚寫得好的學生)

四、理解大意,再讀古詩

1、齊讀古詩

2、師生共讀

3、你試着把你剛剛看課本插圖時發現的連起來說成幾句話。 學生說,教師幫助總結:我們說的這幾句話,其實詩人李紳也說了,只不過他說得更簡潔:“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4、農民伯伯這麼辛苦,詩人想告訴(提醒)我們什麼呢?教師解釋:餐,飯食;皆,都。

5、學生自由練讀並背誦全詩。

五、延伸拓展

如果遇到有人把飯撒在地上或是把打完的剩飯倒掉,你會怎麼辦?學生交流。

六、課文小結

看了圖,讀了古詩之後,你想到了什麼?你今後要怎樣對待來之不易的勞動果實呢?

學生說,教師總結(結合板書)。

七、作業

在漢語拼音本上,抄寫或者默寫《鋤禾》全詩。

八、板書

鋤禾

農民→ 辛苦 →要尊重

糧食→來之不易→要愛惜

九、課後反思

《鋤禾》古詩的思想教育意義,在於要求學生樹立“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愛惜糧食”的美德。在教學中未能聯繫學生平常生活中喜歡浪費的表現,進行教育,從而使學生對農民鋤禾的辛苦,糧食珍貴銘刻於心。其次,學生寫字時間在課堂上沒有得到保證。在教學誦讀的過程中,教師講得多了,而學生沒有充足的練讀時間。

古詩《鋤禾》優質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能有感情地背誦古詩,並理解古詩的意思。

2、認識10個生字,學會5個生字。

(二)、能力目標:

1、能用生字口頭組詞。

2、能獨立觀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師的指導下正確書寫5個生字。

重點、難點:

掌握5個生字的筆畫特點,正確書寫生字。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電腦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背誦古詩:

小朋友,你們都喜歡聽故事對嗎?我們就先來聽一個小故事。(課件出示古詩插圖,播放古詩譯文。)

聽了這個小故事你想到什麼?(學生自由發言,引出《鋤禾》這首古詩)

二、指名讀古詩。學生評價。

三、自己練習讀,自學不認識的字娃娃。

四、彙報自己識字情況。

五、指導朗讀,練習背誦,集體背誦。

六、鞏固識字:

學習這首古詩時,我們還與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們來了(出示生字卡片)。

1、讓我們開動智慧小火車,

師:火車,火車,開起來。

學生開火車讀生字。遇到不認識的生字由“檢修員”來幫助讀字。

2、我們的火車開到了蘋果園。看,樹上結着又大又紅的蘋果,你們想幹什麼?要摘蘋果吃有個要求,仔細聽:摘下來的蘋果上的字能和哪個盤子上的字組成詞

就放進哪個盤子裏,聽明白了嗎?誰想來幫大家摘蘋果?(指名摘蘋果)蘋果都摘完了

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勞動成果,蘋果是誰摘的,就來帶大家讀一讀詞。(這裏增加識字量,讓學生說說“飯、求、吃、通、識”這五個字自己是怎樣認識的)

古詩《鋤禾》優質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能有感情地背誦古詩,並理解古詩的意思。

2、認識10個生字,學會5個生字。

(二)、能力目標:

1、能用生字口頭組詞。

2、能獨立觀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師的指導下正確書寫5個生字。

重點、難點:

掌握5個生字的筆畫特點,正確書寫生字。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電腦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背誦古詩:

小朋友,你們都喜歡聽故事對嗎?我們就先來聽一個小故事。(課件出示古詩插圖,播放古詩譯文。)聽了這個小故事你想到什麼?(學生自由發言,引出《鋤禾》這首古詩)

二、指名讀古詩。學生評價。

三、自己練習讀,自學不認識的字娃娃。

四、彙報自己識字情況。

五、指導朗讀,練習背誦,集體背誦。

六、鞏固識字:

學習這首古詩時,我們還與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們來了(出示生字卡片)。

1、讓我們開動智慧小火車,

師:火車,火車,開起來。

學生開火車讀生字。遇到不認識的生字由“檢修員”來幫助讀字。

2、我們的火車開到了蘋果園。看,樹上結着又大又紅的蘋果,你們想幹什麼?要摘蘋果吃有個要求,仔細聽:摘下來的蘋果上的字能和哪個盤子上的字組成詞,就放進哪個盤子裏,聽明白了嗎?誰想來幫大家摘蘋果?(指名摘蘋果)蘋果都摘完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勞動成果,蘋果是誰摘的,就來帶大家讀一讀詞。(這裏增加識字量,讓學生說說“飯、求、吃、通、識”這五個字自己是怎樣認識的)

七、老師小結。

第二課時

一、誦讀、評價。

1、師引導學生讀詩,體會詩的節奏與韻律。

2、生讀。自評,指名請小夥伴評一評。

配樂朗誦。請其他同學閉目遐想。

二、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在平時的生活中應該怎樣做到愛惜糧食?

三、寫字:

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生字朋友,你們想把他們漂亮的寫出來嗎?

1、出示“當”:

(1)這是哪個生字朋友?請學生跟生字朋友一起書空(演示“當”的書寫筆順)。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說說在寫這個字的上半部分時應注意哪一筆;寫下半部分時應注意些什麼。

(3)教師範寫,邊寫邊說每一筆在田字格的位置。

(4)學生獨立練習書寫,書寫後進行自我評價。(自己覺得自己寫得好就獎給自己一顆小紅星)

(5)指名展示,請“小評委”說說自己的意見。

2、用同樣的方法學習寫“汗、知、午、禾”。

四、練習冊作業:

古詩《鋤禾》優質教學設計 篇9

教材分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紳所寫的《憫農二首》之中的一首,詩人語言樸實,寫出了農民的辛苦,表達了熱愛勞動人民及珍惜勞動成果的情感,一直受到 廣大人民的喜愛。全詩四句,卻描繪了豐富的內容。前兩句形象逼真地描述了農民鋤禾的真實情景,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中午,烈日當空,農民還在田裏給禾苗鋤草,汗珠滴落在禾苗的泥土中。兩句聯繫緊密,把握了農民田間勞動的特點,最能啓發人們的想象。使人深深體會到勞動的辛苦和勞累。後兩句是詩人情感的自然流露,表達了珍惜勞動成果的願望 :有誰知道碗裏的飯 ,每一粒都是農民用辛苦的汗水換來的啊 !“粒粒皆辛苦”,成爲人人傳誦的名句,代代相傳。教育學生要尊重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愛惜每一粒糧食,本課要求掌握的一類字有6個"當、汗盤、粒、辛、苦";二類字有4個"鋤、餐、誰、知"。通過學習,掌握6個一類字的 音、形、義、讀準4個二類字並理解字義。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禾”、“午”、“辛”、“苦”四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盤”、“粒”、“皆”三個字只識不寫。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農民種田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愛惜糧食的道理。

教學重點:

1、學會吟誦古詩,體會農民的辛勞和糧食的來之不易。

2、寫字。

教學難點:吟誦古詩,體會農民的辛勞和糧食的來之不易。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自主學習、示範法

設計意圖:

《鋤禾》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一首感嘆詩。這首詩寫出了烈日下農民辛苦勞動的情景,能夠讓學生體會勞動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從而認識到應珍惜勞動成果。

因爲現代的多數學生根本從未見過農民伯伯在田間勞動的情景,更別說是體會烈日下農民辛苦勞動的滋味了。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吟誦的形式,在學生各種形式吟誦的基礎上,看插圖、課件,啓發學生髮揮想象做出相應的動作或表情,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悟出詩中的意境。讓學生閉上眼睛,背誦古詩,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導入

1、同學們,你們在幼兒園一定學過《鋤禾》這首詩吧?咱們喊一名同學背一背。指名一生背誦古詩。交流:你能說說從這首詩中知道了什麼,明白什麼嗎?(初步交流,瞭解孩子對古詩的理解)

2、今天咱們要以古人的方式走進《鋤禾》,品味一下古詩的韻味,這就是------吟誦(齊讀兩遍)

【通過談話交流,把學生吸引到古詩中去。並用吟誦的方式激起了學生學習早已熟記於心的'古詩的興趣,打開了學生思維的大門,爲繼續學習課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初讀吟誦,整體感知

1、請大家打開書本,翻到119頁,擺好讀書的姿勢。聽清要求:根據拼音讀準每個字,輕輕地讀完兩遍後,圈出四個生字。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禾”、“午”、“粒”、“皆”、“盤中餐”、“辛苦”。

帶拼音認讀:請一個小朋友當小老師領讀,每個讀兩遍。

去拼音認讀:先自己練讀,然後開火車讀(火車火車往哪開?)

(2)生字都讀準了,古詩能讀好嗎?指名學生讀古詩,讀準字音。

3、過渡:古人吟詩可不像我們這樣讀出來。他是有調調,有情有境的。咱們怎麼吟呢?先來介紹一下基本規則“平長仄短”

①標出古詩的聲調符號

②介紹一二聲調爲平聲,三四聲爲仄聲。

③師生共同畫出平聲和仄聲

④一二聲長,三四聲短而重

⑤師生吟出長短字

⑥指出詩中的入聲字“日”“滴”“粒粒”,入聲字爲仄聲。

⑦師生按照平長仄短來誦古詩

【以一年級孩子的知識經驗爲主,用標調的方式去找出平聲字和仄聲字。教師再示範誦出古詩,孩子的興趣高漲。】

三、理解詩題,練習吟誦

㈠吟誦理解第一句詩

1、“日”爲什麼吟的短而重?結合圖。“太陽給你什麼感覺”、“你認爲這是什麼時候的太陽,從哪看出”這就是“日當午”指名學生吟一吟,注意手勢。

2、火辣辣的太陽照耀着大地,像要將萬物烤熟,此時的我們最想幹什麼?(學生說說自己真實的情感體驗)

【換位思考,讓孩子體驗夏季中午的炎熱,說出自己在此時的享受與農夫的辛勞進行對比。】

3、教師吟誦“汗滴禾下土”,是誰在滴汗?他爲什麼會滴汗?(他在農田裏鋤草、鬆土)這就是“鋤禾”的意思。“滴”短而重,給你什麼感覺?你覺得這汗珠怎樣?是呀,真的很熱呀!那爲什麼在中午的時候鋤草呢?(聯繫生活設實際談談,教師也可以告知)

4、現在咱們將詩句連起來,看看詩,想想農民伯伯滿頭大汗鋤草的圖,吟一吟。自由吟,指名吟,教師適時評價(我感受到夏天太陽火辣辣的,真讓人受不了!我彷彿看到老爺爺額頭上的汗珠正一顆一顆地往下落呢!不好——聽了你的吟誦,我感到這太陽光還不怎麼熱,你能吟得再熱一點嗎?我好像沒看到老爺爺在流汗,想一想該怎麼吟?等)

5、這是我們看到的情景,多麼讓人感動呀!板書:看 你想說些什麼?農民伯伯除了在地裏給莊稼鋤草,還要幹些什麼?

【通過啓發談話,吟誦達意,喚起學生的回憶,再現其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展開聯想,深切感受在烈日暴曬下在地裏鋤禾的古代窮苦農民的艱辛。接着,要求學生表情吟誦前二行詩句,讓學生那激動的情感有以聲傳情,一吐爲快的機會。】

6、有感情地吟誦。

是呀,我們都能體會到農民的辛苦-----

①夏天,火辣辣的太陽當頭照,農民依舊-----吟

②渴了就喝一口涼水,熱了就擦一擦汗珠,每天都這樣辛苦----吟

③爲了使莊稼有好的收成,農民們每天不怕苦,不怕累的勞動着----吟

7、過渡:大詩人李紳看到了農民鋤禾的畫面後,也和我們一樣想了很多 板書:想

㈡吟誦理解第二句詩

1、試着用老師教給的方法吟一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教師扶的基礎上,讓孩子用第一句詩學到的方法進行吟誦第二句詩,並能在自己的語境中感受詩的意境】

2、指名學生交流。“盤中餐”就是什麼?“粒粒”爲何吟如此重?一粒米等於一滴汗—吟。爲了這白花花的大米,農民伯伯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啊!---吟

【抓住入聲字的吟,感受白花花的米粒的來之不易。】

3、再次指名學生吟,男生和女生比賽吟,集體齊吟,評價。真是“皆辛苦”

出示“辛”:古人把“立”和“十”合起來表示辛苦的意思。“立”就是站立,不僅要站,還要站着幹活。站立了多久呢?這裏的“十”就告訴我們有十個小時,比我們一天在校的時間還要多。據老師觀察,農民一天的勞動何止十個小時呀!你們說,農民的勞動辛苦嗎?這糧食來得容易嗎?(板書:來之不易)齊吟(重點吟好“辛苦”,要吟到心裏面去)

【以生字的組合,感受辛苦的時間長,重點吟好“辛苦”,要吟到心裏面去】

4、細心的孩子不知有沒有發現,咱學校食堂的牆上就有這首詩的一句,是那句呢?說一說。爲什麼要將“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貼在牆上?知道今後怎樣對待糧食嗎?說說看。集體齊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5、我們的身上一切都是來得那麼容易,要什麼就有什麼,你可知道身邊的一支粉筆、一塊橡皮、一件衣服、一本作業本是怎麼來的?

【聯繫生活,教育孩子珍惜糧食,珍惜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

㈢有感情吟誦這首詩

四、拓展閱讀

農民們就是這樣的辛勞。可是他們還是被活活餓死了。不是他們不勤勞,那是爲什麼呢?請大家在課後讀一讀李紳的《憫農》,范仲淹的《江上漁者》。去了解當時的社會,農民的悲慘命運。

【拓展閱讀讓孩子充分了解封建社會的黑暗,並激發孩子探索中華文化的奧祕。】

五、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我們學習語文,不僅要讀好書,還要把字寫好。認讀生字“禾”、“午”、“辛”、“苦”。

2、怎樣記住它們呢?可以聯繫教過的字來記憶。

(1)用“加一加”的方法記“禾”(“木”字加一撇)、“午”(“幹”字加一撇)也可用“減一減”的方法記“禾”(“和”字減去口字旁,把點變成捺)、“午”(“許”字減去言字旁)

(2)用部件法記“辛”(立了十個小時)、“苦”(草字頭加上“古”,故,姑)

3、在習字冊上各描紅一個生字,注意姿勢。

4、“禾”、“午”:

注意第一筆撇的不同之處:“禾”第一筆是平撇,而“午”的第一筆是斜撇。

師範寫時,學生書空。然後把這兩個字各臨寫一個。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

5、指導“辛”、“苦”:

當中最長的一橫要寫得足夠長。

師範寫時,學生書空。然後把這兩個字各臨寫一個。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

【放手讓孩子自己交流記憶生字的方法,遠比教師的教記憶快的多,讓孩子學會自主學習。】

6、詩人李紳還寫了另外一首關於農民的詩,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附板書:

鋤禾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想 來之不易

粒粒皆辛苦。

古詩《鋤禾》優質教學設計 篇10

牐牎凍禾》是北師大版第一冊第十五單元的課文,它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感嘆詩。這首詩寫出了烈日下農民辛苦勞作的情景,從而使學生體會勞動的辛苦,認識到應珍惜勞動成果。

設計理念:

牐犐杓票究謂萄時,我以識字、寫字和朗讀爲重點,通過師生平等互動,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主要指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在自己的朗讀實踐中讀懂課文,培養語感,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知道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

設計思路:

一、對話互動,披情入文

習本課前,發揮學校地處農村的優勢,佈置學生留心自己的爸爸、媽媽或鄰居的勞作情景,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體驗到勞動的辛苦。導入新課前,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讓學生的心絃對話交流中被撥起。教師趁機引導:小朋友們,勞動是一件辛苦而又多麼有意義的事啊。唐代詩人李紳就寫了一首關於勞動的詩。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這麼一來,整堂課就在師生、生生對話中鋪開,達到以情入文的效果。

二、以讀引路,整體感知

1、生自主選擇方法讀古詩。可自己拼讀;可同桌互讀;也可小組合作讀。

2、指導學生讀準古詩。爲了避免朗讀時的枯燥無味,我採用了老師參與讀、抽查學生或小組、接受老師挑戰等多種朗讀形式,使學生在一種融洽充滿競爭的氛圍中讀書,無形中也培養了學生合作競爭意識。

三、合作參與,多樣識字

1、培養語感,聽讀識字

用小學生聽力強的心理特點,採用“聽讀識字”的方法。即教師邊朗讀古詩,邊分別在詩中相應位置貼上10個需要認讀的字,以此引起學生注意生字。而後讓學生在課文中畫出每個生字,然後教師再範讀。經過反覆聽讀,學生已對字的認識有了印象,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讀文中識字,識字後又讀文。這樣後又讀文。這樣,學生學起來就輕鬆多了。

2、拓展思維,想中識字

導學生讀準字音後,仔細觀察每個字,想想用什麼辦法可以記住這些字,而後在小組裏商量討論。如編順口溜:孫悟空按住牛魔王的頭(午);利用偏旁記:“汗、滴”;用組詞的方法記:“盤、辛、苦”;用聯想識記法:天氣真好,小字弟弟高興地上山腰練倒立(當)。

3、自主參與,遊戲識字

入識字教學中,學生不僅感到有趣,而且印象特別深刻。因此,識字中我讓學生做遊戲“我當小老師”。即讓學生按照老師平時的教學方法教生字,其中滲透組詞的訓練。如:“請大家跟我讀‘午’,‘中午’的‘午’。”用這種方法識記字形,趣味性和培養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兼而有之,很有吸引力。

四、品讀感悟,自主學文

1、看一看,蘊情入詩

觀看.課件畫面,教師描述:中午,火紅火紅的太陽公公坐在家門口高興地欣賞着天下美景,可風伯伯受不了了,渾身發熱,趕緊躲起來。此時,一位老爺爺正在密密的莊稼地裏一下一下地鋤着草,滿頭的汗水像下雨似的從他臉上滴下來。小朋友們,看到老爺爺這麼辛苦,你們想說什麼、做什麼呢?

待學生暢所欲言後,讓他們帶着對老爺爺的感情,把全詩朗讀給旁邊的小朋友聽。

2、讀一讀,體會詩意

還沉浸在對老爺爺產生的不同情感中時,鼓勵學生自己推薦自己上臺朗讀,讓其他學生當小評委,評選出“小詩人”,教師適時給予獎勵。

3、演一演,感悟詩境

⒀生髮揮想象做出相應的動作或表情。如:“鋤禾”可作勞作狀;“汗滴”可引申爲擦汗狀,表示流了很多汗等。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悟出詩中的意境。

4、背一背,內化詩情

讓學生閉上眼睛,背誦古詩,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五、指導書寫,展示自我

讀準字音,記住字形後,轉入書寫個別生字的教學。教學中,教師對難記的字進行範寫,學生髮現字的筆順,而較容易的字則放手由學生獨立完成。

又引導學生在別人的本子上各寫一個字,相互比一比,看誰寫得漂亮,評選出“小小書法家”上臺書寫,而後讓全班學生美美地讀讀“小小書法家”寫的漂亮字。這樣,既避免了寫字的單調乏味,又有效地提高寫字質量。

可佈置學生把《鋤禾》背誦給家人聽,並學做一個愛勞動的孩子,延伸課文。

古詩《鋤禾》優質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禾、午、辛、苦“四個字,兩條綠線內的“盤、粒、皆”三個字只識不寫。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農民種田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

【教學重點】

1、體會古詩並有感情地朗讀。

2、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朗讀體會農民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畫,談話導入。

1、看圖(太陽圖),瞭解“日”、“日當午”的意思,自主識記“午”,學生描紅(提示寫字姿勢)。

2、看圖(整幅圖),認識“禾苗”,自主識記“禾”,學生描紅(提醒描紅要求)。

3、導入課題

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有一個詩人叫李紳。(板書:唐李紳)有一天,他就看到了這樣一幅畫面,還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名詩——《鋤禾》。(板書課題)鋤禾就是在田裏爲禾苗鋤草。

二、初讀古詩,掃清障礙。

1、藉助拼音初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相機正音。

3、小朋友真有本領,自己就把古詩讀正確了。

三、感悟“辛苦”,感情朗讀。

(一)觸摸“辛苦”。

1、過渡,引出詞語“辛苦”。

2、教學“辛苦”兩個字

(1)看看這兩個字都是什麼結構呀?

(2)引導學生觀察上下兩部分的大小,橫畫的長短:橫畫長短有變化,遠近距離要適當。

(3)教師範寫。

(4)學生描紅,再次提醒寫字姿勢。

3、農民伯伯到底有多辛苦呢?我們一起到古詩中去找一找吧!

(二)在詩句中感悟“辛苦”

1、教學第一句

(1)出示: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指名讀

(2)閉上眼睛,聽老師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樣的情景呢?

(3)品味辛苦,讀出感受。

①看圖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小朋友們,讓我們再細細地看看這位農民伯伯,你看到了什麼?(引導學生從外貌、衣着、動作等幾個方面來說一說) ②師生對話,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

③角色體驗,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

(4)天上是火辣辣的太陽在烤,田裏被曬得像蒸籠,農民伯伯打着赤膊,可是豆大的汗珠還是不停地流下來,滴落在禾苗下面的泥土裏。在腦海中想象着這樣的畫面,把這兩行詩讀好。

(5)男生齊讀、女生齊讀。

2、教學第二句

(1)詩人李紳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和我們小朋友一樣,也覺得農民伯伯很辛苦,於是寫下了後兩行詩。(出示後兩行詩)指名讀。

(2)認讀“二類字”。

(3)將生字寶寶送回詩句,再指名讀。

(4)讀了這兩行詩,你知道詩人在想什麼呢?(穿插理解“盤中餐”)從一粒種子到收穫,農民伯伯需要做些什麼呢?

(5)引導感情朗讀:這一粒一粒的米飯包含着農民伯伯多少的心血和汗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農民伯伯一把鋤頭一身汗,種出了多少糧食,養活了多少人。讀好三、四兩行。

(6)詩人不僅自己感受到了,他還要寫下來,讓更多的人知道。(引讀後兩

行詩)

(三)內省悟情,誦讀全詩。

1、每一粒糧食都飽含着農民伯伯的辛苦。(板書:粒粒皆辛苦)糧食來得這麼辛苦,這麼不容易,我們平時就要格外珍惜。

2、完整地朗讀古詩,將看到的情景、體會的辛苦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四、創設情境,背誦古詩。

1、這幅畫面是詩人李紳出外遊玩時看到的。他沒有注意郊外如畫的風景,而是看到——(引讀一二兩行詩句),想到——(引讀三四兩行詩句)。李紳把辛辛苦苦勞動的農民裝在心裏!你們能記住農民伯伯的辛苦嗎?自己試着背一背這首古詩。

2、創設情景背古詩

五、複習鞏固,教學生字

1、複習生字,開雙列火車:一個讀生字,一個給生字組詞。

2、在《習字冊》上描紅、臨寫所學四個生字。

3、評價。

六、作業:將這首詩背給家長聽,並和爸爸媽媽說說你會怎樣珍惜糧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