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三年級教案

《剪枝的學問》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大綱

本文已影響 1.84W人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剪枝的學問》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剪枝的學問》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

《剪枝的學問》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瞭解剪枝是爲了得到更多更大的的桃子,懂得減少是爲了增加的道理。

[教學準備]

投影片、教學掛圖

  一、複習導入

1、板書課題,指名讀。

2、上節課,我們圍繞課題提了許多問題,還記得嗎?(學生回憶問題)(誰剪枝?爲什麼剪枝?怎樣剪枝?剪枝後結果怎樣?)

3、今天,我們就圍繞這幾個問題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1-2自然段

放聲自讀這兩個自然段,看看你能解決什麼問題?

1、交流,你讀懂了什麼?

(1)出示能手,齊讀,你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能手?(指導說話)

(2)從哪兒可以看出王大伯是種桃能手?

2、出示句子:

(1)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

(2)他家樹上結的桃子總是那麼大那麼甜。

指名讀、男女生分組讀、齊讀

3、王大伯和幾位叔叔是怎樣剪枝的?(指名做手勢)

4、過渡:看着一根根枝條被剪下,作者產生了什麼疑問?

出示句子:我着急地問:王大伯,您怎麼啦?幹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指名朗讀)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王大伯看我有疑惑,怎樣對我說?

1、自讀第三自然段,劃出王大伯說的話。圈出你以爲與剪枝有關的詞句。

2、誰來讀一下王大伯說的話。

3、用因爲……所以……來介紹爲什麼剪枝?(指名練說)

4、齊讀王大伯的話。

5、作者對王大伯的話是相信還是懷疑?(書上哪個詞語是這個意思?)

(1)出示將信將疑,作者懷疑什麼呢?

(2)指名交流,板書:

減少--枝條增加--產量?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師:春天到了,桃園裏很美,也很熱鬧,想不想去看一下。好,老師這就帶你們去。

1、教師範讀,學生閉眼,邊聽邊想象。

2、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指名交流)

3、自己讀,挑最喜歡的句子有滋有味地讀。

4、指名讀最喜歡的句子,談談體會。

5、試背,評議。

  五、學習第五自然段

暑假裏,作者又一次走進王大伯的桃園,他看見了什麼?

1、口頭填空:一棵棵桃樹上掛滿了( )的桃子。

一個個桃子彷彿( )。

2、怎樣寫的,我們一起讀一下。(齊讀)

3、此時,作者心裏又驚又喜,他明白了什麼?

4、出示句子:噢,減少是爲了增加,還真是這麼個道理。

板書:減少--增加

5、減少什麼?增加什麼?我們再來讀一下王大伯說的話。(齊讀)

6、指名回答,板書:(擦掉?)(減少的那些枝條對桃樹來說是不利的因素)

7、你能舉一些生活學習中常見的減少是爲了增加的例子嗎?(指名舉例)

如:(1)小明背英語單詞,每天背100個,十天下來,他只記住了50個。後來他改變方法啊,每天背10個,10天后,他記住了100個。

  六、佈置作業

1、挑選喜歡的句子抄在作業本上。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剪枝的學問》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2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說:“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閱讀教學應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活動。本課教學體現學生主體在閱讀實踐中有自讀、精思、感悟、鑑賞、吸納,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自主提問,激發興趣

1、(板書課題)讀題,引導提問:同學們,看了課文,你想說點什麼?

(生提問,師幫助整理並板書:誰剪枝?剪枝的學問是什麼?什麼是剪枝?爲什麼剪枝?怎樣剪枝?剪去什麼枝?)

2、師表揚學生會提問,並指出這幾個問題正是本課學習的主要目標。

[這一過程,讓學生在開放的氛圍中積極思考,大膽提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二、初讀感知,自主探究

1、學生帶着問題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小節。

2、檢查初讀。

師:誰想讀一讀你會讀的生字詞?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讀生字詞,同座位互相幫助學習生字詞。指名讀,師相機點撥。(“瘋”注意讀準後鼻音;“禁”是前鼻音。)

3、師:誰願意來讀一讀課文的每一節?老師要請幾位同學讀?(五位)其餘同學重點聽聽字音是否讀準確,句子是否讀通順了。

4、師:通過讀課文,同學們對哪些問題已經清楚了?(同座位討論。)

5、彙報交流。

師:通過初讀,同學們就已經有了這些理解,真了不起。讓我們再來仔細讀一讀這些語句,好好體會。

[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地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自學生字詞,帶着自己的問題自主閱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在生生、師生的交流互動中探究。]

三、精讀分析,交流感悟

1、根據師生共同篩選出的主要問題,精讀主要小節,抓住關鍵詞句和重點語段,理解文章內容,引導體會“剪枝的學問究竟是什麼?”

2、自讀1、2自然段,劃出描寫“王大伯是個什麼樣的人?”的詞句。

師:什麼樣的人是種桃能手?(在種桃方面很有研究)

師:王大伯是種桃能手,你是怎麼知道的?(抓住“遠近聞名,總是那麼大,那麼甜”這幾個詞指導學生讀好。)

3、出示“我”的問話:“王大伯,……幹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

師:對這位種桃能手,“我”有什麼想法?(引導學生抓住“揮舞”、“一根根”體會王大伯剪枝剪得多;抓住“我”的問句中“怎麼啦?”“幹嗎”“好好的枝條剪掉”來理解“我”的焦急,對王大伯剪枝做法的不理解之情。)

師:這句話該怎麼讀?(同座位互讀,指名讀)

[引導學生通過對關鍵詞、句的朗讀、品析,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和體驗,激勵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

4、默讀第三節,邊讀邊思考:從王大伯的話中,你瞭解到剪枝有什麼學問呢?

(1)四人小組圍繞主要問題“王大伯剪枝的學問是什麼?”展開討論;師巡視,下到各小組傾聽。組織學生彙報,引導交流。

(2)師:王大伯剪去的是什麼枝條?留下的是什麼枝條?

(3)師:王大伯對這兩種枝條的態度怎樣?聯繫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說。

(4)出示第三節,試着讀一讀王大伯的這番話。

(5)師:看來,剪枝真是有學問啊!你讀懂了嗎?

自主選擇讀書的夥伴,分角色讀。

(6)師:可是,“我”對王大伯的話爲什麼會“將信將疑”?你有什麼想法?

[讓學生在自我閱讀後獲得獨立感悟,在此基礎上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彙報交流,促進師生在彼此的聆聽和訴說中進行心靈的對話、思維的碰撞,從而獲得深層次的感悟。]

5、後來,“我”相信了嗎?讀一讀最後兩小節。邊讀邊想想,你是如何體會到的?

(1)讀後,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對有關句子進行批註。

(2)組織學生在組內和全班交流自己的體會。(抓住“春天”時桃花盛開的語句,即“春天到了,……飛舞”這三句話,抓住暑假時走進桃園看到的景象,即“啊,只見一棵棵桃樹上……臉蛋”,引導學生品讀。體會正是由於“剪枝”,使得桃花開得茂盛,桃子結得大而多。)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在這一環節中充分尊重學生,“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通過邊讀邊思、讀後批註、進一步貼近文字,與文本對話,加深對文本的感悟。]

四、研讀拓展,促使內化

1、出示四個詞語: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

師:看看這幾個詞,這篇課文學完了,你認爲應該怎樣讀?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的理解。(讓學生自己先試着讀一讀、說一說,再採用學生自薦讀、對比讀、小組推薦讀等形式來讀,讀中體會“我”的心理是怎樣變化的?)

2、師:看來,剪枝的確是有學問的,用自己的話說說剪枝的學問是什麼?(引導學生髮散思考:“減少”是爲了“增加”;去“僞”存“真”,去“雜”存“精”;有所失也會有所得……)

3、拓展作業:在我們的生活中你發現有哪些現象,哪些事情中隱含着這樣的道理?請將自己的發現寫下來,多多益善。

[引導學生抓住分散在課文中的能夠表情達意的詞句進行研讀,促進學生在回味品析中領悟到課文內容中蘊含的道理;並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去思考、發現和探索,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