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七年級上冊語文版教案

本文已影響 1.77W人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上冊語文版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上冊語文版教案

七年級上冊語文版教案1

【學習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詞,瞭解作者。

2.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明確作者觀點,理清文章脈絡。(重點)

3.體悟作者偉大的智慧及苦樂觀,培養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難點)

【教學過程】

一課

一、新課導入

小時候,大人們告訴我:黃連最苦。現在,我告訴你們:出去旅遊最樂?同學們,你們也來說說,什麼最苦,什麼最樂。(學生暢所欲言)剛纔,我們談了對“最苦”和“最樂”的看法,那麼,還有一個人沒有發言,他就是飲冰室主人--梁啓超。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文章--《最苦與最樂》,聽聽他認爲什麼是“最苦”,什麼是“最樂”。

二、自主預習

1.走近作者梁啓超,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學者。1898年參與“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流亡日本。晚年任清華學校研究院導師。文風流暢、犀利、凝鍊。著有《飲冰室合集》。

2.朗讀課文,讀準下面加點字的字音。達觀(dá)安分(fèn)恩惠(huì)賠禮(péi)縱然(zòng)契約(qì)

3.理解詞義。達觀: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如釋重負: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負擔。形容心情緊張後的輕鬆愉快。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裏很坦然。仁人志士:仁愛而有節操的人。任重而道遠:負擔沉重而且路途遙遠。比喻責任重大。悲天憫人:哀嘆時世的艱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來表示對社會的混亂腐敗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憤和不平。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1.理清課文結構,本文可以分爲幾部分?各論述了什麼?

明確:可以分爲三個部分。

一、(1-2自然段)論述“負責任是人生的痛苦”。

二、(3自然段)論述“盡責任是人生的快樂”。

三、(4-5自然段)論述“人生當勇於負責任,而不能逃避責任”。

2.用簡要的語言說說本文論述了什麼道理。明確:本文告訴了我們:人生的痛苦是未盡到責任,人生的快樂是盡到了責任。同時告訴人們,人應當勇於擔負責任,而不應該逃避責任。

(二)品讀第一部分

1.第1自然段:

(1)作者使用設問,“人生什麼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們是最苦嗎?明確:貧→知足;失意→安分;老死→達觀。作者認爲它們可以從心態上、觀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順勢提出自己的見解,人生什麼事最苦呢?請用原文回答。明確: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揹着一種未了的責任。

(3)爲什麼“身上揹着一種未了的責任”最苦呢?明確:找出論說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間一天,便有應該做的事。(反)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子壓在肩頭。從而推論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責備,無處逃躲。

2.第2自然段:

(1)一篇好的議論文,爲了增加可信度和說服力,必須適時適度地舉例,請找出有關事例。舉例:個人對他人的責任(承諾未完、欠人錢、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對家庭、社會、國家,乃至於對自己。

(2)學生討論在文中找出有關種種責任的句子。明確:對人的責任: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於他便有了責任。對事的責任: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於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對自己的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於自己加一層責任。

(3)找出“不盡責任最苦”的原因。點撥:關鍵詞句--“良心”的監督、時時刻刻,至死不已、這種“苦”,無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四、板書設計

最苦與最樂中心論點:負責任最苦,盡責任最樂分論點一:痛苦--負責任(自己、家庭、社會、國家)五、課外拓展依據例句,仿寫句子。

例句:人生什麼事最苦呢?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揹着一種未了的責任。

示例一:人生什麼事最快樂呢?我說,人生最快樂的事,莫若自己的願望得到了滿足。

示例二:人生什麼事最遺憾呢?我說,人生最遺憾的事,莫若沒有實現自己的夢想。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掌握引用論證的作用。(重點)

2.學習本文凝重而輕靈的語言特點。(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作者認爲,人生在世,無論對朋友、家庭、社會、國家乃至自己,都有責任,一旦應盡的責任沒有盡,這種痛苦無法解脫。那麼什麼是他眼中的“最樂”呢?這一節我們就來看一看什麼是“最樂”。

二、自主預習第3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內容?明確:盡了責任是人生最快樂的事情,責任固然給我們帶來痛苦,卻也能帶給我們的快樂。

三、合作探究

(一)品讀第二部分

(1)什麼事最快樂呢?

明確: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語、俗語,由學生找出。

明確:古語--如釋重負俗語--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孔子--無入而不自得

(3)找出論說的句子,總結這一段的內容。

明確: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纔算真樂。人生須知道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小結:快樂之權,操之在己

(二)品讀第三部分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並想一想這些話要說明什麼。

明確:孟子--君子有終身之憂。曾子--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學生小組討論後總結:要說明“人生當勇於負責”。

(2)爲什麼說仁人志士的憂國憂民、諸聖諸佛的悲天憫人是樂而不是苦呢?

明確:從文中找出“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日日盡責任,便日日得苦中真樂。”小結:苦中真樂,是樂,不是苦。

(3)最後一段說明了什麼內容呢?爲什麼這樣說?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說明。

明確:說明了“人生不應當逃避責任”。文中句子:責任是要解除了纔沒有,並不是卸了就沒有。責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分別。想躲責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遠不能解除。

(4)文章的題目叫做《最苦與最樂》,學生討論後回答,最後一段哪些句子分別呼應了“最苦”和“最樂”?

明確:責任是要解除了纔沒有,並不是卸了就沒有。--最樂責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別。--最苦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最樂想躲責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遠不能解除。--最苦

(三)論證方法探究

你知道文章第4自然段引用孟子、曾子的話屬哪種論證方法嗎?有什麼作用?

明確:主要運用了引證法。引用孟子、曾子的話,論證人應當敢於負責任,因爲責任越大,痛苦越大,快樂也就越大。引用典型,極具說服力。

(四)語言探究

本文語言凝重而輕靈,不死板,不呆滯,你能結合下面句子具體分析嗎?

1.答應人做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家的錢沒有還,受了人家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這就連這個人的面也幾乎不敢見他;縱然不見他的面,睡在夢裏,都像有他的影子來纏着我。爲什麼呢?因爲覺得對不住他呀!明確:以排比句列舉種種沒有盡到責任的現象,再用設問,一問一答來證明“人生的痛苦在於負未了的責任”,使原本凝重的道理變得輕鬆活潑。

2.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於他便有了責任。凡屬我應該做的事……那良心便時時刻刻監督在後頭。明確:運用排比。在第二個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第三個句子中加了“現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這樣使句子的表述更準確、更形象。同時,這裏用了三個“凡”字來表示這些情況的普遍性,同時也對各種複雜的情況加以仔細分類,可見作者對這個大問題的談論是很審慎的。

四、板書設計

最苦與最樂中心論點:負責任最苦,盡責任最樂

分論點一:痛苦--負責任(自己、家庭、社會、國家)

分論點二:快樂--盡責任(處處盡責,時時盡責)

結論:人生當勇於負責,不應逃避

五、課外拓展

“最苦”與“最樂”是截然相反的兩個概念,作者將兩者都與責任聯繫起來,從而提出自己的觀點。請你以“最美”和“最醜”“尚”和“最卑鄙”“”與“最壞”爲例,說一句有內在聯繫且觀點鮮明的.話。

示例一:我認爲最美的是優雅的氣質和高尚的品德;最醜的是庸俗的行爲和骯髒的靈魂。

示例二:我認爲尚的是無私的愛心和偉大的奉獻;最卑鄙的是損人利己的自私和過度貪婪的慾望。

示例三:我認爲的是能講出最美的語言、溫暖人心的舌頭;最壞的是挑撥是非、顛倒黑白的舌頭。

七年級上冊語文版教案2

一、導入談話

痛苦與快樂是人類永恆的話題,苦樂觀是一種人生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樂觀。那麼學者、思想家梁啓超在本文中是怎樣論述自己的苦樂觀的?(板書課題、作者)

作者沒有一般的談苦與樂,而是把論題集中在“最苦與最樂”上。(在“最”字上加點)

二、快速閱讀,整體理解

1、人生什麼事最苦?作者是怎樣得出答案的?(從第1、2段中找答案)

2、人生什麼事最樂?作者是怎樣引名言來論述的?(從第3段中找答案)

3、人們應該怎樣對待責任?(從第14、15段中找答案)

提示:

1、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揹着一種未了的責任。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設問句,提出了關於人生痛苦的許多的答案,並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後再提出自己的觀點,自然貼切,水到渠成。

2、責任盡了,算是人生第一樂事。作者引用古語、俗語、孔子的話,從解除心理負擔,體會有活力的人間趣味這個側面,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3、應該像君子那樣,“把這種種責任攬在身上”、“日日在那裏盡責任”,而不是“將責任卸卻”。

三、精段研讀,品位語言

研讀第四段,明確如下要點:

1、“然則”--過渡銜接詞語。(聯繫前一段的“翻過來看”,理解銜接嚴密的特點。)

2、“爲什麼孟子又說‘君子有終身之憂’呢?”--設問句、句中引用名言。(聯繫1、3段開頭的設問體味大處着筆、語言凝重的特點;孟子的話“終身之憂”與前面“苦後是樂”說法似乎不一致,要正確理解。)

3、“曾子還說哩”--敘述語句,帶上語氣助詞“哩”。(聯繫其他處的語氣助詞品位凝重中的輕靈。)

4、“那仁人志士的憂國憂民,那諸聖諸佛的悲天憫人”--對偶句。(從內容角度體味凝重;從詞句的容量角度體味簡練)

5、“苦中真樂”--苦樂觀。(與“苦樂循環”、與“盡責任”聯繫起來看)

四、聯繫生活,思考討論

1、聯繫學校生活、家庭生活中自己感受,談談你對文中“苦樂循環”一句話的理解。

2、“知足常樂”的說法與本文中講的苦樂觀是否一致?爲什麼?

3、你所希望的的快樂是什麼?你認爲如何實現?

(要求聯繫生活實際,鼓勵各抒己見)

五、課後研習,整理心得

1、蒐集整理與第3、4段中的名言警句意思相近的格言、俗語、名句,註明出處;試試用來證明作者的苦樂觀。

2、寫一篇心得體會

【板書設計】

最苦與最樂

梁啓超

最苦最樂

貧?失意?老、死?知足、安分、達觀(不苦)現象

欠錢沒還如釋重負

負恩惠未報盡心安理得

責得罪人沒賠禮責吃苦--真樂

任該做沒做任(苦樂循環)本質

勇於責任,不逃避責任,能享受真樂!

七年級上冊語文版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銘”“說”這種古代文體及其特點。

2.積累文言詞彙,理解文章內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語言。

3.理解文章託物言志的寫作特徵;體會語言特色及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

【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誦讀課文,體味駢散結合的語言之美,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誦讀法、批註法、“知人論文”探究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並理解作者高潔的品質、安貧樂道的情趣和豪邁的氣概。

2.領悟文中君子的高潔品質,並把其化爲自己對崇高道德的追求。

導語設計

設計1:(背景導入)

在中國的諸多文化遺蹟當中,有很多帝王將相的宮府宅邸,它們或者以豪華氣派讓人驚歎不已,或者以設計精巧讓人流連忘返。但有一處居所,它既小且陋,卻因主人的一篇銘文而傳頌千載。這就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下面讓我們學習《陋室銘》,一起走進“陋室”,走進劉禹錫的精神世界。

設計2:(激發興趣)

來到嘉興,就不能不說南湖,誰給我介紹一下南湖?(紅船,南湖菱)南湖還有一種特產,就是“南湖菱”。誰來介紹一下?

其他地方的菱都有角,故稱“菱角”,南湖菱與其他地方的菱角不一樣,是無角菱。據說其他地方的菱角秧苗放到南湖,也會變成無角菱,南湖真是太神奇了。

“菱”與“靈”相通,據說,吃了南湖菱會讓人有靈氣,南湖菱養育了充滿靈氣的嘉興人。我看不假,在座的同學眼睛都水靈靈的,個個都充滿了靈氣啊。

遠在唐朝的時候,嘉興就孕育了一個充滿靈氣的青年才俊。他就是劉禹錫。他出生在嘉興,吃了不少南湖菱,很有靈氣。他在老師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滿腹經綸。19歲時遊學當時的京城長安。22歲就進士及第,後來年紀輕輕就成了朝廷裏的重要官員,深得朝廷重用。另外,他寫的詩與白居易齊名,他寫的文與柳宗元齊名。

我們小學裏就學過他的一首詩《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只有內心寧靜的人,才能寫出如此富有詩情畫意的月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銘》。

設計3:(激情導入)

荷花也稱蓮花,它一直是中國畫家們喜愛的繪畫題材,也是歷來爲文人墨客們所稱頌的景物。李白的“涉江弄秋水,愛此荷花鮮”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殘紅半破蓮。從來寥落意,不似此池邊”分別抒發了詩人不同的感情。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入荷花別樣紅”則抒寫了滿湖荷花帶給人們的無盡喜悅。而宋代哲學家周敦頤在南康郡做官時,曾親自率領屬下開挖了一塊四十餘丈寬的池塘種蓮。他憑欄放目,觸景生情,寫下了讚美蓮花的傳世名篇《愛蓮說》。

設計4:(哲理導入)

世間萬物,總能引起人們對生活的沉思。一些事物所具有的品質,也經常引起人們的聯想,並藉以鞭策自己過更高尚的生活。今天,我們就學習宋代哲學家周敦頤的名篇《愛蓮說》,看一看作者對蓮花的品質作了怎樣的聯想,表達了他怎樣的心志。

七年級上冊語文版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學習童話生動、形象的語言。

2、過程與方法:複述、朗讀中訓練合作探究能力;認真觀察思考生活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小溪流自強不息,永不停息的精神,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思想。

教學重點

學習童話生動形象的語言;認真觀察思考生活能力

教學難點

童話中蘊含的人生的哲理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交流資料導入

教師板書《小溪流的歌》,師生共同交流蒐集到的有關資料,作者背景及相關內容,展示預習結果。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小溪流是一首什麼樣的歌?”

學生自由讀文,找出小溪流成長的四個階段。(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

三、細讀課文,合作探究

1、多媒體出示。

2、問題思考:小溪流在奔流中力量有什麼變化?

小溪流是怎樣成長起來的?每個階段成長的特點是怎樣的?

小溪流一路上遇到過哪些阻礙?從他們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他們具有什麼品質?

小溪流具有什麼品質?

3、學生自由讀文,分組討論,推選代表發言

預設:

1、小溪流在奔流中力量變化:快活 旺盛 強壯 巨大

2、小溪流各階段成長的情況:從文中找出能體現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特徵的詞各一個(培養合作探究能力)

3、小溪流一路上到過枯樹樁、枯黃的草、烏鴉、泥沙、沉船等。

4、得出結論:我們每個也應該像小溪流那樣,要有遠大理想,樂觀向上、努力奮鬥,才能獲得成功。

四、賞析、品讀課文

你最喜歡文中哪個段落?試作賞析和品讀。

出示:音樂,小溪流成長動畫

學生有感情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然後組內討論,班級交流

五、感情昇華,感悟道理

1、小溪流究竟唱的是一首什麼歌?

學生各抒己見

總結:小溪流是一首堅定、樂觀、進取、永不停息的歌。

2、小溪流的歌給你什麼啓示?

交流:學習小溪流的精神,不斷學習,用知識豐富自己,充實自己。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五、拓展延伸

自然界中許多事物都能給我們啓示。由小溪流的歌你聯想到什麼事物也會唱歌?唱出的是一首什麼歌?學生分組討論,並交流所感,拓展思路。

發揮我們豐富的想象力,用我們的生花妙筆“唱”出生命的一首首動聽的歌吧!

七年級上冊語文版教案5

 【教材分析】

《傷仲永》是語文版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古文,學生在剛剛接觸過古文,對古文中的實、虛詞釋義、文言句式、語感和朗讀方法有初步的認識。它是王安石的一篇雜文體散文,作者通過寫方仲永從幼年時天資過人,到長大後“泯然衆人”的變化過程,告訴人們不要單純地依靠天賦,必須注重後天的教育和學習。這對孩子們的成長也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教材目標】

通過自讀和教師指導,能朗讀、朗誦《傷仲永》。

通過預習和課堂檢測,感知作者,掌握相關的文學常識。

結合上下文完成字詞的理解和全文的翻譯,梳理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的過程。

瞭解“實詞”“虛詞”的具體含義,掌握文中文言詞語的詞義和用法:如實詞“扳”“謁”“稱”,虛詞“之”等。

理解課文主旨“後天教育非常重要”,並能聯繫實際生活,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材重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自讀和教師指導,能朗讀、朗誦《傷仲永》。

通過預習和課堂檢測,感知作者,掌握相關的文學常識。

結合上下文完成字詞的理解和全文的翻譯,梳理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的過程。

  教學難點

瞭解“實詞”“虛詞”的具體含義,掌握文中文言詞語的詞義和用法:如實詞“扳”“謁”“稱”,虛詞“之”等。

理解課文主旨“後天教育非常重要”,並能聯繫實際生活,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學方法】

目標隨堂檢測法

  【教學準備】學生、老師充足的課前預習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生分享自背古詩,其他學生點評。

二、師讀《傷仲永》,學生點評導入。

三、賞讀課文,完成檢測。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初讀下的自知

1、出示任務:

①自讀《傷仲永》及課下注釋。

②依據預習所知道,完成自知檢測。

2、自知檢測

①《傷仲永》選自,作者是,字。他是朝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

②“傷仲永”的意思是

③文章講了(地點)(人物)

(發生了什麼事情?)

  (二)朗讀中的自品

1、出示任務:

①快速的將註釋標註到原文中。

②以自己的理解讀《傷仲永》

③完成自品檢測。

2、自品檢測

①完成生字注音

隸()焉()

邑()謁()

扳()稱()泯()矣()

②朗讀、朗誦《傷仲永》

  (三)誦讀中的自究

1、出示任務:

①自己朗誦《傷仲永》

②依據課下注釋和自己的理解畫出表示傷仲永年齡變化和才能變化的詞句。

③完成自究檢測。

2、自究檢測

①第一處年齡是,其過人之處是。

第二處年齡是,其出現的改變是。

第三處的年齡是,其又有了的變化。(要求用文中原話回答)

 (四)再讀後的自量

1、出示任務:完成自量檢測

提示:“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驚歎;“不能稱前時之聞”→遺憾;“泯然衆人矣”→痛心

2、自量檢測

①分組朗誦不同年齡段仲永的才能變化。

②思考:不同年齡段中,我們和仲永相比,誰更厲害?

1.自讀課文

2.自知檢測

《傷仲永》選自《臨川先生文集》,作者是王安石,字介甫。他是宋朝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

②“傷仲永”的意思是:替方仲永感到惋惜。

③文章講了金溪(地點)方仲永(人物)從天才走向平凡(發生了什麼事情?)

1.標註註釋

2.自品檢測

①生字注音:

隸(lì)焉(yān)

邑(yì)謁(yè)

扳(pān)稱(chèn)泯(mǐn)矣(yǐ)

②個人、小組、集體多種方式朗讀、朗誦文章。

1.自讀課文,畫出要求詞句。

2.自究檢測

①第一處年是生五年,其過人之處是“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第二處年齡是十二三矣,其出現的改變是“不能稱前時之聞”。

第三處的年齡是又七年,其又有了“泯然衆人矣”的變化(要求用文中原話回答)

1.分組朗誦不同年齡段仲永的知識水平變化。

2.相比之下我們更厲害,因爲他的才能日益降低,而我們參加了後天教育,才能日益增加。

掌握文章課題、大致內容和最基本的文學常識。

正音,多次朗讀,熟悉課文,培養語感。

給予字眼指導,梳理文章脈絡,瞭解方仲永起伏的成長過程。品析主人公的變化和作者情感的變化。完成課後第二題。

帶着脈絡梳理讀重點句子,直擊主題--後天教育必不可少。

  四、總結概括

無論一個人的天賦有多高,後天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

忽略了後天學習,只會像方仲永一樣,徒念昨日之美,徒增今日之傷。

七年級上冊語文版教案6

教學目標

文章的主要觀點讀書的好處培養讀書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教學方式

運用“自主——合作——探究——昇華感情——提高能力”的教學方式,做到讓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的全面提高,在教學中尤其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

教學程序及教材處理師生活動設計教學反思

一、導入新課

二、介紹作者

三、導讀課文

四、感知課文

五、小結

1.教師啓發學生:試着說出中國文學史上女作家的名字。

學生積極思考,回答問題。

2.教師結合課本的註解,通過課件簡單介紹有關冰心的情況。

學生認真聽記,初步瞭解冰心。

3.教師引導學生談談冰心的作品及學生互相交流有關冰心的作品。

1.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感情表達、節奏、停頓、劃出不認識和不理解的字詞。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遇到生字詞查字典或在小組內商討解決。

3.學生快速閱讀,瞭解文章大意。(培養學生在最短時間內接受最大的信息量。)

1.教師引導學生提出疑難問題,並和學生討論、指正。

學生提出疑難問題,然後交流回答。

  問題設計如下:

1)在這篇文章裏冰心想說什麼?

2)讀書有什麼好處?(提示:書上有哪些句子是在說“讀書好”呢?)

3)全文哪些句段是寫“多讀書”的?(見文中批註)

4)全文哪些句段是寫“讀好書”的?(見文中批註)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教師歸納後明確:

1)“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2)讀書可以獲得美的享受;讀書可以擴大知識面;讀書對寫作有很大的幫助;讀書有助於提高人的品德。

3.引導學生根據剛纔的討論和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思考,探究:本文結構上有什麼特點?如果讓你給課文分層次,怎樣分比較好?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思考,交流,教師巡視指導,最後指名學生髮言,大家共同議論。

注意:學生對分段的出發點不一,分法也不一,只要理由充分,思路正確,教師應該予以肯定。教師的分法供學生參考。

本節課我們主要初步瞭解了冰心的作品以及《談讀書》的一些觀點,希望同學們課下結合自己的讀書體會比較觀照自己的讀書情況,認真體會讀書的好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