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六年級語文教案下冊人教版(精選20篇)

本文已影響 2.03W人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語文教案下冊人教版,歡迎閱讀與收藏。

六年級語文教案下冊人教版(精選20篇)

六年級語文教案下冊 篇1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談話導入)同學們,我們現在已經學習了本單元的三首古詩和三篇現代文,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語文園地的內容。

請同學們先回憶一下本單元的三篇古詩和三篇現代文,想一想:每篇課文的最後都有什麼要求?(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查看課後練習,並能用簡潔的語言流暢地回答課後習題。)

二、學習“交流平臺”。

1、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你發現第四單元的課文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有哪些特點?

(學生自由交流,並推選出迅速舉手要回答問題的學生。)

《十六年前的回憶》的開頭是直接點題(“離現在已經十六年了”),結尾呼應開頭(“媽,昨天是4月28日”)。

《爲人民服務》的開頭是直接點題(“徹底地爲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結尾昇華主題(“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金色的魚鉤》開頭是交代事情的起因(“指導員派炊事班長照顧我們”),文章是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結尾起到了呼應和昇華標題的作用(“在這個長滿了紅鏽的魚鉤上,閃爍着燦爛的金色的光芒”)。

2、表揚回答正確的同學,讓學生交流如何寫好開頭和結尾。

3、如何寫好文章中的開頭和結尾,課文《十六年前的回憶》在這方面非常值得大家學習,請女生、男生分別讀出開頭和結尾。

三、學習“詞句段運用”。

(一)第一題。

1、細細品味詩句,現在我們就先來看看下面的詩句。

課件展示:“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學生齊讀後思考:詩句的主要意思是什麼?(詩人託“竹”言自己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和品質。)

品味課本“詞句段運用”中的其他詩句,先讀一讀,再和同桌一起交流詩句的主要意思。

檢查反饋,全班交流。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讚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詩人借梅自喻,表達自己的人生態度和高尚情操。)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的菊花花枝還傲霜鬥寒。詩人蘇軾借用“傲霜枝”來歌頌劉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潔品格。)

在本單元的課文中,還有不少值得細品的語句,找出來與周圍的同學交流、品味,說說這些語句的主要意思。

學生互相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二)第二題。

聯繫課文想一想:下面的外貌描寫對刻畫人物有什麼作用?如果刪去這些內容,是否會影響文章的表達效果?

1、教師展示:“父親仍舊穿着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髮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作用:通過外貌描寫可以看出父親雖受盡敵人的折磨,但依舊沉着、慈祥。“平靜”說明李大釗經歷殘酷的折磨後依舊堅強;“慈祥”充分體現了李大釗對親人的愛。如果刪去,則不能很好地表現人物的品質,會影響文章的表達效果。)

2、教師展示:“扁鼻子軍官的眼光立刻變得兇惡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兩隻大手。啊!那雙手就像鷹的爪子,扭着雨來的兩個耳朵,向兩邊拉。”

(作用:通過外貌描寫,扁鼻子軍官凶神齷齪的醜陋形象展現在我們面前,讓讀者由衷開始擔心雨來的命運。刪去,就沒有這個效果了。)

3、他沒有什麼模樣,使他可愛的是臉上的精神。頭不很大,圓眼,肉鼻子,兩條眉很短很粗,頭上永遠剃得發亮;腮上沒有多餘的肉,脖子可是幾乎與頭一邊兒粗。

(這段話是對祥子的外貌描寫,表現了他的健碩和無限的活力。外貌描寫能夠很好地表明人物的特點。如果刪去,就沒這種表達效果了。)

學生齊讀這三段話,體會人物的外貌描寫在刻畫人物形象,表現文章主題方面的作用。全班交流。

拓展練習。

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找出成功的外貌描寫的段落。

一位學生描述另一個同學的外貌,其他同學猜一猜他說的是誰。互相交流,教師點撥。

四、學習“日積月累”。

學生齊讀“日積月累”的句子,注意讀準“栽”“柳”“逆”等的讀音。

學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這些句子都是名言警句。

第一個句子出自《增廣賢文》。意思是:人們刻意用心去栽培花朵不一定成活,而無意間插在土裏的柳樹苗卻在不知不覺中長成了一片綠蔭。告訴我們有時刻意爲之不能稱心如意,順其自然反而比較容易成功。

第二個句子出自《孔子家語》。這句話是說良藥多數是帶苦味的,但卻有利於治病;而教人從善的語言多數是不太動聽的,但有利於人們改正缺點。旨在教育人們要勇於接受批評,現在常用來說明應該正確對待別人的意見和批評。

第三個句子出自《漢·韓嬰·韓詩外傳》。“樹欲靜而風不止”是以樹欲靜,而風不休不止吹之爲喻說明事與願違,或客觀情況與主觀願望相悖。“子欲養而親不待”則是嘆人子欲孝敬雙親時,其父母已亡故。

第四個句子出自《名賢集》。意思是在過富有的生活時要想到以後可能會過貧窮的日子,不要到了一無所有的時候再來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在物資豐富時要考慮到缺乏時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時才後悔。意爲應注意節約,不要浪費。

第五個句子出自《警世賢文》。意思是,所學知識只有到用的時候才後悔自己懂得太少了,事情如果不親身去經歷就不知道有多難。

(學生在交流句子意思時,只要大致說對就好。)

3、你還積累了哪些名言警句?全班交流。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4、結合實際,學生談談對一些名言警句的理解。

“詞句段運用”中,學生關於外貌描寫對錶現人物特點的作用體會不夠深刻,應多舉事例,讓學生加以體會。

學生對“日積月累”中的名句體會較深刻,能快速組織背誦。

六年級語文教案下冊 篇2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藝術境界。

2.學習襯托的手法。

3.背誦並默寫這兩首詞。

教學重點:

教學目的1、3

教學難點:

教學目的1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法:誦讀、點播、賞析。

一.談話導入,激發情趣

1.梅花一直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歌詠的對象,請大家試着背一背關於梅花的詩或詞。(如《梅花》、《墨梅》、《早梅》、《紅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讚美梅花的詞——毛澤東在1961年12月寫的《卜算子·詠梅》。

2.大家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兩首詞嗎?誰能背給大家聽?

3.(學生背誦《漁歌子》、《憶江南》這兩首詞。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詞比較長,分爲兩部分。前一部分叫上闕,後一部分叫下闕。

二、反覆吟誦,理解詞意

1.自由讀毛澤東寫的這首詞《卜算子·詠梅》,

(1)自讀課文,練習讀正確、讀流利。

(2)誰願意讀一讀這首詞?

2.再來讀這首詞,邊讀邊把詞中難理解的詞語或句子畫下來,試着自己解決,解決不了的提出來討論。

(1)想想詞中寫了梅花的什麼特點,讚揚了梅花怎樣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處寫一寫。

(2)我們交流一下,大家自己解決了哪些問題。

(可以交流詞語的意思,如:詠梅、猶有、俏、爛漫。也可以交流句意。)

(3)同學們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

(4)與同桌相互交流。

3 .交流討論。

結合具體詞句,充分交流見解一一梅的特點及梅的品格;教師相機點撥,生對毛澤東詞中所寫的梅花產生讚歎之情。

(1)“風雨送春歸,風雪迎春到。”

“歸”是返回的意思。這句詩是說風雨把春天送回來了,漫天的飛雪迎接着春天的到來。

(2)“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梅花綻放於寒冷時節的荒郊野外。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寒”,更何況“已是懸崖百丈冰”。可以想象羣花凋謝,大雪紛飛,天地間了無生機之時,梅花卻不畏嚴寒、一枝獨放的動人畫面。這句詩讚美了梅花不畏嚴寒、凌寒盛開的品格。

指導朗讀,想象畫面。

是呀,梅花傲霜鬥雪、堅韌不拔的品格令人讚頌。你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邊聽邊想象,這是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學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畫面。)欣賞畫面:

通過大家的描述,在老師的腦海中彷彿真的浮現出一幅寒梅傲雪圖。不少畫家也爲這首詞配了畫,讓我們一同來欣賞幾幅。

(3)“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①“不爭春”,不和誰爭呢?

②梅花是那樣美麗,但卻不和春天盛開的百花爭豔,不炫耀自己的美麗。這是一種什麼品質呀?

(可讓學生補充:“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也寫出了梅花這種樂觀謙虛、不居功自傲的品格。)

③體會梅花的品格,練習朗讀。

要讀出梅花是報春的使者,卻無意爭春邀寵、居功自傲,表現了梅花樂觀謙遜的作風。

(4)“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等到百花盛開之時候,梅花無比欣慰地飄落叢中,表現了梅花的坦蕩與無私與衆不同。)

小結: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品格呀!凌寒獨放,在寒冷的季節裏向人們通報着春的信息;當春天到來,百花盛開,梅花已經凋謝,卻默默地在百花叢中微笑。讓我們帶着讚美之情,再來讀讀這兩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梅花以其樂觀自信、謙虛坦蕩的品格,贏得了毛澤東的讚頌,老師也忍不住要讚頌梅花。(範讀)

(2)讓我們都用自己的朗讀來讚頌梅花吧。(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3)播放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根據課件中所呈現的音樂旋律與畫面風雪交加、春回大地等變化,從而滿含激昂、讚歎之情讀出梅花的風姿,梅花的品質。注意讀出詞的節奏與韻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4.用自己的話說說詞的大意。(風風雨雨剛把春天送回來,漫天風雪又迎春天來到。看懸崖已結下百丈冰柱,凌寒梅花卻嬌豔地盛開着。雖然美麗卻不同百花爭春,只把那春的消息向人間預報。等鮮花盛開的時候,梅花在花叢中搖曳含笑。)

三、同桌合作,練習背誦

1.同學們,你們能不能把這首詞背下來?大家先試着自己背一背,然後和旁邊的同學互相檢查背誦的情況。

四.佈置作業,複習鞏固

2.背誦並抄寫這首詞。

六年級語文教案下冊 篇3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堂皇、渺小、附庸、養尊處優”等詞語。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瞭解五手指的不同特點,瞭解作者描寫手指的方法。

3、領悟課文蘊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

理解五根手指有什麼特點,作者運用了什麼表達方法表現這些特點的。

教學難點

領悟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蒐集豐子愷先生的相關資料。

導 學 過 程二 次 備 課

預習題綱

1、藉助詞典、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啓示的習慣。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請把你們的手伸開,看看你們的手指形狀,你們說,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學們的說法各一,我們今天來讀讀課文《手指》,看作者寫了什麼。板題:手指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詞語;

2、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3、板書填空題,讓學生尋找出答案。

三、自讀課文,理解內容。

1、默讀課文,標畫出本文的中心句。(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2、自主學習,思考問題:五根手指各有什麼特點?讀書標畫相關語句。

3、彙報交流,體會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聯繫生活實際,理解體會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指出每根手指的長處和短處:

(1)大拇指:短處:姿態不美――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只有一個關節;長處:最肯吃苦。

(2)食指:短處:姿態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曲線;長處: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卻比大拇指複雜、機敏。

(3)中指:短處:養尊處優,做事名義上參加,實際並不出力;長處:地位最優,身體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線優美。

(4)無名指和小指:短處: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長處:體態秀麗,秀麗可愛,在絲竹管絃、舞蹈上能力強,有用武之地。

4、適時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根據手指不同的特點,讀出不同的語氣和感受。

四、品讀課文,體會寫法。

1、指生朗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思考:作者通過描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想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體,同人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3、小組內分角色扮演五個手指:把全班分成六個小組,其中五個分別演五根手指,展開《五指爭功》的辯論,每組重點說自己的好處,批評他人的不足,另外一組當裁判組,最後說說其中蘊含的道理。

4、你覺得作者喜歡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寫果真“卻無愛憎在其中”嗎?

5、你願意做哪根手指呢?爲什麼?

板書設計

大拇指:不美,最肯吃苦

食指: 不窈窕,工作複雜 根根團結有力量

中指: 養尊處優,工作略爲扶襯

無名指和小指:秀麗可愛,能力薄弱

六年級語文教案下冊 篇4

一、教材說明

《魯濱孫漂流記》是英國作家笛福寫的長小說,魯濱孫是書中的主人公,本課是該書的縮寫。魯濱孫因乘船遭遇暴風失事,漂流到荒島,一個人在荒無人煙的小島上戰勝了種種困難,生活了二十多年。

課文按魯濱孫歷險的時間順序記敘,寫了魯濱孫“遇險上島”“建房定居”“養牧種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國”。這些故事情節,處處緊扣“險”,塑造了一位不畏艱險、機智堅強、聰明能幹的主人公。

屬歷險小說類,重點是魯濱孫在島上艱難、驚險的經歷。魯濱孫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難,是關係到生死存亡的困難,是驚心動魄的,“難”中處處透着“險”。

課文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這樣一個荒島:沒有名字,沒有人居住,到處是亂石野草。魯濱孫孤獨無助,面臨的是嚴酷的生存問題。要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需要怎樣的意志和創造力!課文敘述魯濱孫在荒島上選擇合適的容身地方:有水源、有樹陰、能防野獸,蓋起簡陋的住所,解決了生存的重要條件——居所。描寫魯濱孫“把捕到的活山羊畜養起來”“用這點兒麥種反覆種收”解決了生存的必要條件——食物。通過這些敘述,展現了主人公的聰明才幹和堅強的意志。

在荒島上生活,還要面對被野人屠宰的恐懼,這也非常驚險。發現野人的腳印,“恐懼萬分”“不安的'心情”,並不是說魯濱孫膽小,而是突出遭受野人宰割的恐怖。

魯濱孫在荒島爲生存所做的種種努力,不外乎解決食物、住所、安全和孤獨這四個最基本的問題。而在與世隔絕、荒無人煙的海島上,一個人要解決這四大難題,無疑是一種極其嚴酷的挑戰。魯濱孫面對困難毫不畏懼,自己想辦法,利用周圍可以利用的一切,積極改善生存環境。這種生存的勇氣和經驗,對於處在生存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社會的人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啓示。

二、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複述故事。

2.瞭解魯濱孫在荒島戰勝困難、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體會魯濱孫敢於戰勝困難的積極的生活態度。

三、教學建議

1.本課是略讀課文,內容比較淺顯。教學過程主要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先讓學生讀一讀“閱讀提示”,再按要求讀課文,多讀幾遍,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然後,讀課文重點部分第二至八自然段,講一講魯濱孫戰勝種種困難的經歷。最後,交談一下自己學習本課的感受。

2.教學本課,要使學生感悟魯濱孫面對厄運的積極的人生態度,並從魯濱孫在荒島上獨立生存的非凡經歷中悟出學會生存的道理。要達到這一目標,關鍵在於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熟悉魯濱孫戰勝各種困難的經歷。因此,應讓學生反覆讀課文重點部分,練習講述魯濱孫荒島生存的故事。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談談從魯濱孫的經歷中想到什麼,從魯濱孫的身上學到什麼。進而討論一下,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人們應該如何“學會生存”,學會競爭。

3.《魯濱孫漂流記》屬於歷險小說類。記敘探險、歷險的故事,以“險”扣人心絃,情節跌宕曲折,向來擁有衆多的讀者。尤其青少年,具有很強的好奇心,這“奇”與“險”相結合,形成一股不可阻擋的魅力。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外語文資源,學完課文後因勢利導,鼓勵學生閱讀《魯濱孫漂流記》的原著。還可向學生推薦《世界名著歷險故事大觀》等,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六年級語文教案下冊 篇5

學習目標:

1.讀準每個字的讀音。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課後註釋聯繫上下文,瞭解故事內容。

3.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於一體的文言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成語導入: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你熟悉嗎?誰能講講它的意思。專心致志這個成語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學弈》。(板書:學弈)

介紹孟子資料: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現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後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爲亞聖,後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爲孔孟。他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論點。《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

3.釋題:弈指什麼?學弈又是什麼意思呢?(弈,本來專指下圍棋,學弈就是學下圍棋。現在的對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於下圍棋。)

4.引導學生就課題質疑,及時歸納整理並板書:

⑴誰學下棋?

⑵怎麼學下棋?

⑶學得結果怎麼樣?

⑷《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5.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學弈》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教師範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最好能背誦)。從而感染學生,激發其誦讀興趣。

2.讀後學生評價,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頓要得當。老師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頓符號,以對學生朗讀有所幫助。

3.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爲止。(教師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覆朗讀)

4.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5.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直到讀熟爲止。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後註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在不同句子裏的意思不同;與是通假字,同歟。

六年級語文教案下冊 篇6

【教學目標】

1、能讀通課文,理解課文意思。背誦課文。

2、能瞭解古今語言的區別,能根據課後的註釋理解課文。

3、能從課文中領悟到做事要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對文言文產生興趣,並嘗試在課外讀一些文言文。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

理解文意。能根據註釋讀懂課文內容,並用自己的話講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教師給學生呈現課前準備的古語文言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師。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溫故而知新。

★學而時習之。

教師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些警句,再把學生自己理解的意思講一講。

師:同學們,跟我們平時所用的書面語言比較一下,這些警句有什麼特點。?

(引導學生總結出文言文的一般特點:有些字與現代的讀音、意義不同;言簡意賅,語意深遠……)

師: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寫成的。用文言寫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誦讀文言文,能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今天我們學習的《學弈》這篇文言文,僅有5句話,70個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蘊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讀通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1、師範讀課文(能有聲有色背誦更好),也可讀兩遍。

2、總結老師讀文言文的特點:一是速度比較慢,二是句中停頓較多。

3、學生小聲跟老師讀兩遍。

4、學生自由練讀,讀通爲止。

5、學生邊讀邊結合文後的註釋,理解每句話。

6、討論交流。(只要能說出每句話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讀熟課文,讀懂故事

1、學生自由反覆誦讀,重點指導讀好“爲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前一句讀出疑問的語氣,後一句讀出肯定的語氣。

2、再聯繫前後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

3、同桌互相說說故事的內容。

4、“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麼?從中能總結出一個什麼道理?(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理解總結。)

5、大家談談自己是否有這種經歷和體會。(聯繫實際談談,目的是進一步認識專心致志對待學習、工作的重要性。)

四、練習背誦

1、教師請學生自由朗讀,不會的地方小組合作解決。

2、之後教師通過開火車,接詞等多種形式誦讀課文。教師對學生出現的各種錯誤給予糾正,幫助學生正確掌握所學。

3、請同學到臺前來誦讀,並對錶現好的同學給予一定形式的獎勵。

五、課後擴展

1、抄寫課文,並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意思。

2、分小組、分角色,演課本劇。

3、蒐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語故事:揠苗助長、守株待兔等

六年級語文教案下冊 篇7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抓住重點詞句讀懂課文,理解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爲此做出的貢獻,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理解先烈的廣闊胸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2、從郝副營長在戰鬥中捨身爲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理解先烈的無私奉獻精神。

三、教具:

生字新詞卡片、電視

四、教學過程:

(一)、導語:

《燈光》這篇課文給我們描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它是誰寫的呢?(王願堅)王願堅是當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參加八路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當過隨軍記者,解放後創作了不少革命歷史題材小說。《閃閃的紅星》這部電影的編劇就有他一個。

(二)、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讀後評議,糾正錯誤,認識生字詞)

(三)、理清課文敘述順序,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哪些地方是寫現在,哪些地方是寫往事的?

(全文一頭一尾是寫現在,中間大部分是寫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後自然段寫的是現在,其餘寫的都是往事。)

2、學生自讀往事這部分內容,說說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學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後同座互相說一說。再請幾個學生裝在全班說說,然後組織學生評議。

(四)、精讀往事部分內容

1、學生默讀這部分內容,找出描寫"燈光"的句子,用筆勾畫下來。

2、學生彙報自己勾畫的句子。

廣場上千萬盞燈靜靜地照耀着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宏偉建築,使人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書上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盞吊着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他注視着那幅圖,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點燃了煙,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和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他把頭靠胸牆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對未來的憧憬裏。

這位年輕的戰友不顧自己的性命,爲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在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下面,我又想起這位親愛的戰友來。

3、學生就這些重點句子自讀質疑,互相討論。

(1)、學生質疑:爲什麼看到這上千萬盞燈,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萬盞燈”——這麼多得燈,大放光明,廣場周圍還有許多“宏偉的建築”,說明祖國的建設突飛猛進,所以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2)、學生質疑:郝副營長:“完全陷入對未來的憧憬裏”,他在憧憬什麼呢?

(郝副營長的話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願,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國的下一代,希望能夠給他們創造一個優越的學習條件。郝副營長所說的"多好啊!"是指孩子們在這光亮的燈下學習、生活是多麼幸福啊!憧憬的內容可能是:等革命勝利後,勞動人民將爲建設祖國、爲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爲地主資本家賣命,他們的子女將有可能在舒適的環境中讀書學習,不再像父輩那樣被剝奪上學的權利——)

4、重點討論:“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爲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來得及見一見電燈。”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讓學生聯繫課文內容,聯繫自己的思想、生活實際充分發言,通過討論,體會到這句話含義深刻,表現了革命先烈不惜犧牲自己性命爲後代謀幸福的無私奉獻精神。體會到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正是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無數先烈正是爲了後代的幸福而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我們生活在這幸福之中,不能忘記犧牲自己性命的先烈們。)

(五)、有感情地朗讀回憶往事的這一部分內容

(六)、板書設計:

5、燈光

廣場 燈光 一聲讚歎 (多好啊) 幸福生活

陣地 火光 憧憬未來 (多好啊) 生命換取

六年級語文教案下冊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閱讀文章,把握文章的主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培養自主、合作學習的品質和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老師對自己的關

教學重難點:

理解啓蒙老師的優秀品質,喚起學生對美好的小學生活的回憶。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我的老師》。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檢查預習

1、板書:知識做人

看到這兩個詞,讓你想到了什麼?

2、板書:難忘的啓蒙

啓蒙是什麼意思?老師的啓蒙爲什麼令作者難忘呢?

3、作者在文中寫與了哪些令他難忘的事情?

板書:抗日演講兩次批評寬容逃課

二、學習課文、體會內容

(一)抗日演講

1、哪些段落寫了抗日演講?

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3-5自然段,可以用心讀讀,可以拿筆圈畫,也可以小聲地與同桌交流,想想這部分寫了老師啓蒙我什麼?你從哪裏體會到?

2、指名交流板書:愛國

引導:那時我還小,不大懂得這件事可能帶來的後果,老師們知道嗎?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

3、爲了激發孩子們的愛國熱情,老師們顯然已把生死置之度外,這是何等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勇氣,怎麼不令學生敬佩?

齊聲朗讀第五自然段

(二)兩次批評

1、批評是老師常用的教育方式,即使好同學也不例外,作者在小學時有兩個強項――作文和寫字,爲什麼在這兩個強項會受到批評?

2、指名交流

“棠下離這兒有三里路,那裏的桂花香你們也聞得見,難道鼻子有這麼長?”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老師在告誡我什麼?板書:正直誠實

爲什麼老師說“對我來說,丙就是不及格”?這句話告誡我什麼?

板書:勤勉

3、對我的過錯老師絲毫不放過,表現了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指名朗讀老師對我的批評

4、豐富插圖內容:觀察畫面人物的動作、表情,根據課本描述,想象一下老師對我某次批評的具體情況,還可以說說受到批評後,我對老師說了些什麼?

5、雖然隔多年,但這樣的批評作者還是刻骨銘心。同學們,你在的小學中有類似的情景嗎?

回憶、交流

(三)寬容逃課

1、對學生的教育,老師一向很嚴格,但在作者印象中,老師對我們上日語課特別寬容,爲什麼?

2、聯繫課文討論,體會老師愛國情感。

(四)首尾段落

1、引讀:正因爲啓蒙老師的言傳身教感染着作者,因此作者一直嚮往教師這份神聖的職業。後來,作者沙健孫也走上了啓蒙老師走過的路,成了北京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當我站在講臺上――――

2、理解重點句:既然我的老師……開花結果呢?

老師播下的種子是什麼?這些種子開花結果是什麼意思?由這句話你想到了什麼?齊讀這句話

3、這一段與哪一段相互呼應?

指名朗讀第一段,你體會到了什麼?

4、齊讀第一段,體會作者的滿懷深情。

三、欣賞歌曲、昇華感情

1、的確,兒童純潔的心靈就像一塊未開墾的土地,啓蒙老師播下怎樣的種子,就會獲得怎樣的收穫。錢老師今天之所以站在講臺上跟你們上課,也深受我的啓蒙老師――楊老師的影響。我也經常想起一首歌――《長大後我就成了你》。今天我把它帶來與大家一起欣賞,讓我們把這首歌獻給天下所有的啓蒙老師。

六年級語文教案下冊 篇9

設計意圖

本設計將“悟詞情,品畫意”作爲研讀目標,教學中努力體現“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學思想。

1、將音樂引入語文課堂,藉助音樂,形象解讀《卜算子?詠梅》一詞。

2、將繪畫引入語文課堂,藉助畫面,再現梅之風姿,梅之品格。

3、通過對比閱讀,解讀梅花的兩種形象,詩人的兩種境界。

4、引導學生查找、蒐集、拓展閱讀毛澤東其他詩詞,通過組織澤東詩詞朗誦、演唱會,促使學生積累語言,積澱情感。

教學過程

一、背誦導入

我們已經讀過幾首詞了,請同學們把自己喜歡的詞讀或背給大家聽。

二、自主閱讀

今天我們要學習毛澤東的一首詠梅詞。請同學們自己反覆地讀讀課文,想想詞中寫了梅花的什麼特點,讚揚了梅花怎樣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處寫一寫。

三、交流討論

結合具體詞句,充分交流見解;教師相機點撥,使學生對毛澤東詞中的梅花產生讚歎之情。

1、從“飛雪”“百丈冰”等詞可以讀出,梅花綻放於最寒冷的時節。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況“已是懸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紛飛,天地間了無生機,梅花卻不畏嚴寒,一花獨放。

2、從“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可以讀出梅是報春的使者,卻不爭春邀寵,居功自傲,表現了梅花謙遜的作風。

3、從“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可以讀出百花盛開之時,梅花卻無比欣慰地飄落叢中,表現了梅的豁達與無私。

四、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梅花以其樂觀自信、謙虛坦蕩的品格,贏得了毛澤東的讚頌,讓我們再來聽一首讚頌梅花的歌曲(播放《紅梅贊》)。

2、讓我們用自己的朗讀來讚頌梅花吧(學生放聲練習朗讀)。

3、邊讀邊想象畫面,有感情地讀。(引導學生根據課件呈現的音樂和畫面的變化,滿含激昂之情、讚歎之情地誦讀,教師相機引導示範。對學生富有個性的朗讀給予鼓勵,對學生動情的朗讀給以表揚。)

五、對比閱讀,感悟詩人的情感

1、閱讀陸游詠梅詞,簡介創作背景。

(乾道二年,陸游因“力說張浚用兵”,受到了賣國派的打擊,被罷免了隆興通判的職位。在山陰寂寞地度過了四年,便開始了西行萬里的遠遊。作品裏風雨交加的黃昏、孤獨綻放的梅花,正是陸游受打擊後心境的寫照。)

毛澤東在讀陸游的詠梅詞後,填詞一首,卻“反其意而用之”,表達了樂觀自信的胸懷。郭沫若在讀了毛澤東的詞後也和詞一首,寫道“曩見梅花愁,今見梅花笑”,鮮明地寫出了兩首詞中梅花的不同形象與兩位詩人的不同心境。

2、再讀毛澤東的詠梅詞,想象“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的景象,試着畫一畫,並給自己的畫寫上一個題目(如,寒梅傲雪、春的使者、凌寒獨放、寒梅鬥雪、一枝獨秀)。

3、配樂欣賞畫家爲毛澤東的詠梅詞所配的畫;有感情地背誦詠梅詞。

六、拓展閱讀

1、課外閱讀毛澤東的其他詩詞。

2、用一週時間進行準備,然後組織一次毛澤東詩詞朗誦、演唱會。

六年級語文教案下冊 篇10

一、教材說明

本課是一首新體詩,抒發了追尋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詩的一、二兩節寫對於延安精神的追尋,三、四兩節寫實現現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兩節寫追尋延安精神的重要意義。用形象說話,用一系列事物構成鮮明的意境,是本課主要表達特點。瞭解詩中所說的具體事物的意義和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是教學重點。

選編這首詩,一是引導學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認識新體詩,接受語言美的薰陶。

二、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瞭解全詩內容,懂得發揚延安精神的重要。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學生蒐集閱讀有關延安的資料,對抗戰時期的延安有更多的瞭解。教師準備課文掛圖,或把課文掛圖,課文重點語句製成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

2、先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再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作者到延安追尋什麼?爲什麼追尋?把詩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找出來,在讀中想象,體會它的意義,然後把自己的見解和同學交流。

3、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可讓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邊讀邊思考:爲什麼這首詩聽起來這麼悅耳,讀起來琅琅上口?要讓學生明確到這首詩隔句押韻,並用“· ”把韻腳“ang”標出來。朗讀時,把韻腳適當加以突出。第一節:光、陽,第二節:香、場,第三節:琅、炕,第四節:響、樑,第五節:煌、翔,第六節:想、陽。還要讓學生明確到這首詩多用排比句,朗讀起來節奏感很強。朗讀時,要讀出排比句的氣勢。

4、詩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教學。

(1)第二節的四個“追尋”。

可用投影片或錄像幫助學生了解“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瞭解延安精神。放映錄像或投影片時要加以簡要的解說。“延河”,清晨、傍晚,人們常在延河邊上漫步,討論革命道理;“棗園”,曾是黨中央的所在地;“南泥灣”,當年359旅曾在這裏懇荒種糧開展大生產運動;“楊家嶺”,那裏有中央禮堂和黨中央辦公樓,許多重要會議在這裏召開。追尋“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就是追尋延安精神,追求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力求上進、永不滿足的精神,執着地追求理想併爲之獻身的精神。

(2)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茅屋,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坑。

“告別破舊茅屋”就是告別落後,忘不了“溫熱的土坑”,就是忘不了密切的黨羣關係,幹羣關係,軍民關係。

六年級語文教案下冊 篇11

一、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1、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現,體會句子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訓練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感悟郝副營長的美好心靈,學習他不怕犧牲的精神,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回報祖國。

(四)美育滲透點

讓學生體會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提高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美、辨別美的能力。

二、學法引導

學過自主學習,主動探究。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1、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中,理解先烈的寬廣胸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2、從部副營長在戰鬥中捨身爲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學習先烈無私奉獻的精神。

(二)難點

理解作者由具體的事物而產生的聯想。

(三)解決辦法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時理解和感悟郝副營長無私奉獻的精神。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可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通過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回報社會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步驟

(-)揭題,練說

1、板書課題。

2、練說。教師提問:

①你見過什麼燈?它們的形狀是怎樣的?分別用在什麼地方?

②這些燈的主要作用是什麼?如果沒有這些燈,生活會是怎樣的?有了這些燈生活又變得怎樣?

(學生聯繫實際,在說的過程中已經對我漫步天安門廣場感到光明和溫暖有了具體的認識。)

(二)理文,練說

1、讀課文,弄清人物間的關係。

(我與郝副營長,雖然工作性質不同,但目的是一個,即消滅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中國。)

2、讀課文,弄清火光與燈光的關係。

(這裏教師可設計幾個填空,輔助學生弄清這一問題。)

(1)戰鬥間隙,郝副營長划着______,藉着______看一本書,書上的插圖畫的是______。他充滿了對未來的______。

(2)守敵的圍牆被炸開一個______,突擊連馬上______,後續部隊在黑暗裏______,在這______的時刻,郝副營長划着火柴,點燃了______,______爲後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道路。

(3)戰鬥勝利了,現在孩子們能夠在______學習,可他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______。

(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研究完成上述填空後,可引導他們深入分析,使學生體會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營長對燈光充滿了無限的嚮往,爲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用點燃那本書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勝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輝的時刻。)

3、讀課文,弄清文中三個多好啊間的關係。

(課文三次出現多好啊!這句話,可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來,標上序號,然後讀一讀上下文,找出是誰在什麼情況下說的,他們說這些話時看到的是什麼,可能想到了什麼?然後通過小組交流、集體彙報的形式,幫助學生弄清這一問題。第一次說這話是對天安門廣場燈光的讚歎,是引起我回憶的直接原因。第二次說這話的是郝副營長,他看了書中插圖後,對圖上的孩子能在燈光下看書深感羨慕。第三次說這話的依然是郝副營長,他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

(三)激情,練讀

1、指導學生讀回憶部分。

(郝副營長的話要讀出沉思、詢問、回憶、憧憬的語氣:激戰部分要讀出猛烈、着急;戰鬥結束部分,語速放慢,讀出對戰友無限崇敬之情。可採取指讀、組內讀、齊讀等形式。)

2、指導朗讀課文首尾段。

(這部分總的基調是流暢,讀出對戰鬥深沉的懷念。)

3、自由感情朗讀全文。

(學生在感情朗讀當中自然感受到當前生活的幸福,聯想到先烈的獻身精神,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四)延伸拓展

1、簡介作者,鼓勵課外閱讀。

2、寫出學習本文後的感想。

(五)佈置作業

1、鼓勵學生課外閱讀《七根火柴》、《三人行》。

2、練筆:仿照課文的敘述形式寫篇作文,內容自選。

六年級語文教案下冊 篇12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爲什麼認爲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

3.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課前準備:

教師查閱、收集關於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故事、文章。

教學過程:

一、回顧前文,導入新課

在前幾課文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一位位不怕困難、苦戰攻關、善於發現、極具科學的科學家。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極有個性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默讀課文,想一想:

①課文講了一件怎樣的事?

②作者爲什麼說懷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師”?劃出課文的中心句。(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迷信書本、也不要不迷信權威。)

三、讀議結合,深刻理解“最好”

1.作者用哪些事實說明懷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師?

2.老師在讀這課文時,也不禁被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所折服,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

3.懷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讀、劃、議)

四、迴歸整體,加深對科學的認識

1.古今中外,善於發現問題並研究問題的人往往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級學的《畫家和小牧童》中敢於給戴嵩指出錯誤的小牧童;四年級學的《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中敢於挑戰權威的伽利略等。)

2.結合本單元前三課文,談一談你對科學又有了哪些認識?

五、拓展閱讀,遷移延伸

1.閱讀《嗅蘋果》,讀後交流自己的體會。

嗅蘋果

學生們向蘇格拉底請教:怎樣才能堅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蘇格拉底讓大家坐下來,隨後取出一個蘋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從每個同學的座位旁邊走過,一邊走一邊說:“請同學們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然後,他回到講臺上,把蘋果舉起來左右晃了晃,問:“哪位同學聞到了蘋果的氣味兒?”

有一位同學舉手回答:“我聞到了,是香味!”

蘇格拉底再次走下講臺,舉着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生的座位旁邊走過,邊走邊叮囑:“請同學務必集中精力,仔細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稍停,蘇格拉底第三次從講臺走到學生們中間,讓每一個學生再嗅一嗅蘋果的氣味。

經過三次“嗅一嗅”之後,除一個學生外,其他學生都舉起了手,都說聞到了蘋果的香味。

那位沒舉手的學生環顧周圍看了看,覺得一定是自己錯了,於是也隨波逐流地趕緊舉起了手。

蘇格拉底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舉起蘋果緩緩地說:“非常遺憾,這是一枚假蘋果,什麼味兒也沒有。”

六年級語文教案下冊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摸瓜”和“送瓜”時的動作、表情、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

3、閱讀課文,使學生懂得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做錯事要勇於主動承認錯誤。

4、收集身邊的小故事,從故事中感悟道理。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感悟道理。

2、能結合生活中自己身邊的小事談感受。

教學方法:

自讀感悟,讀說結合。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喜歡吃西瓜嗎?談一談吃西瓜的感受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西瓜的文章。

2、板書課題——摸瓜。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3、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三、精讀課文,體會情感變化

1、讀課文,體會小夥伴想出辦法摸瓜時的高興心情。

2、默讀“摸瓜”部分,畫出表現人物的動作、表情、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當時的心情。

3、爲什麼送瓜?體會情感變化。

四、擴展延伸,練習說話

1、文中的人物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2、如果換作你,你會怎麼做?說一說。

五、作業

1、認讀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準備摸瓜

摸瓜摸瓜經過鄉情淳樸

往回送瓜人情濃郁

請我們吃瓜

六年級語文教案下冊 篇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喜歡的詩句。

2.理解兩首詩的內容,明白兩首詩中描寫的狐狸的不同之處。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感情朗讀,在讀中感悟,交流體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的不同情感,提高我們對事物的認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詩的內容。

突破方法:反覆朗讀,比較感悟。

難點:體會作者的不同情感,提高我們對同一事物可以從不同角度去認識的能力。

突破方法:在比較閱讀的基礎上,進行探究交流。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關於狐狸的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在你們的心目中,狐狸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交流對狐狸的印象,或講述有關狐狸的故事)

2.看來你們對狐狸的看法有些片面,今天我們來學習兩首關於狐狸的詩,你的看法一定會有變化的。

3.出示課題《詩二首》。

二、初讀感知

1.自讀《詩二首》,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準節奏,感知詩的主要內容。

2.小組交流。

3.班內彙報。

(1)指名朗讀,學生評議,教師指導。

(2)感知詩的內容。

《狐狸的清白》中的狐狸是虛僞、貪婪、奸詐的。

《可愛的狐狸》中的狐狸是聰明、樂於助人、拼搏不息的。

三、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1.學生自讀、思考:《狐狸的清白》中,你從哪此詩句中感知到狐狸的虛僞、貪婪、奸詐?《可愛的狐狸》中,你從哪此詩句中感知到狐狸的可愛?

2.學生自讀,在書上圈點批註。

3.小組討論。

4.班內彙報。

(1)《狐狸的清白》通過土撥鼠的詢問、狐狸的自述、土撥鼠的回擊,辛辣地諷刺了一隻自陳清白的狐狸。

狐狸自陳“冤枉”,“犧牲了安寧的健康”、別人“造謠中傷”、自己“清白”,一隻虛僞、奸詐的狐狸鮮活地暴露在我們的面前。

土撥鼠說“……你滿嘴裏都是雞毛。”這是最好的見證,揭穿狐狸虛僞、貪婪、奸詐的真面目。

《可愛的狐狸》圍繞“可愛”展開,通過詩人爲小狐狸鳴冤昭雪,歌頌了一位聰明、樂於助人、拼搏不息的小狐狸。

從偏見誤解入手,然後將誤解一一解除,來表現小狐狸的可愛。

“指責你騙取烏鴉的奶酪……誰讓它喜歡奉迎貪圖小便宜?”來歌頌小狐狸的聰明。

“你在農家偷過雞……那些危害人類的東西”表現小狐狸的樂於助人。

“你在白天奮力捕鼠……爲生存你拼搏不息”表現小狐狸的拼搏不息。

5.有感情地朗讀,感悟作者的感情。

6.學生再讀兩首詩,思考:同寫狐狸,作者的感情不同:一個讚美,一個批判、揭露。我們有何看法,受到什麼啓示呢?

(1)自讀、感悟。

(2)交流探討。

作者不同的感情來自作者不同的觀察、不同角度的認識,因而讓我們對同一事物可從不同低度去觀察認識,這樣才能真正地認識、瞭解事物。

四、課堂小結

學生自己總結這節課的收穫。

六年級語文教案下冊 篇15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大衛愛國、勇敢和機智的英雄形象。

3.引導學生感悟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

4.幫助學生會認“跋、軸、賦、稅、脯、唬”6個字,學會“銅、卵、脯、賦、稅”5個字。掌握“銅盔、鵝卵石、賦稅、胸脯”等詞語。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文章的有關情節和重點詞句,體會大衛熱愛祖國、聰明機智和正直勇敢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抓住細節,品析感悟,體會人物的品質。

【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脯”字讀“pú”,不要讀成“pǔ”;“卵”字的聲母是邊音“l”,不要讀成鼻音“n”。

“脯”字不要少寫右上角的“丶”;“卵”字要與“卯”區別,共有7筆,第4筆是“丿”,不是“丨”。

(二)理解感悟

1.要加強朗讀實踐,注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理解故事內容,體會人物特點。如課文第2自然段描寫大衛一邊彈琴,一邊唱歌的情景,適合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可讓學生邊讀邊想象描繪的景象,從而體會大衛的生活是多麼快樂,他對生活多麼熱愛。再如課文第二部分描寫大衛向掃羅王請求應戰的語句,讓學生邊讀邊體會大衛愛國、勇敢的精神和迫不及待的心情。大衛和歌利亞對話的語句,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在讀中體會歌利亞目中無人、狂妄自大,以及大衛針鋒相對、英勇無畏的人物特點。

2.本文刻畫了大衛這個少年英雄形象。教學時,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有關情節和重點詞句,體會大衛熱愛祖國、聰明機智和正直勇敢的特點,另一方面還要引導學生感悟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本文作者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來刻畫人物,人物特點鮮明,形象生動。表現大衛熱愛生活,作者描寫了他的神態、外貌和動作。爲表現大衛愛國、勇敢的特點,作者描寫了他與掃羅王以及歌利亞的對話。大衛請求應戰言辭懇切,充滿自信;還擊歌利亞針鋒相對,鏗鏘有力。作者還細緻描寫了大衛交戰前、交戰時的一些行動,使得大衛這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真實感人。另外,作者還描寫了歌利亞這個人物的外貌、語言和動作,讓人體會到他狂妄至極。在學生閱讀課文時,既要引導他們理解課文內容,又要注意引導學生感悟作者的表達方式。

3.課後第2題“你喜歡大衛嗎?結合課文內容說說理由”,應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較全面的理解後進行。重點是引導學生緊密結合課文內容說說理由,通過交流,使學生對課文的內涵理解得更具體、更深刻,情感體驗更真切。

(三)語言積累

1.課後第1題要求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應讓學生自主選擇背誦內容,可以是幾個句子,也可以是一個或幾個段落。背誦前,可讓學生相互交流交流,說說自己爲什麼喜歡這些句子或段落。

2.課文中有些成語或常用詞語,如“長途跋涉、氣勢洶洶、武藝超羣、萬夫不當之勇、瑟瑟發抖、大驚失色、乘勝追擊、精明能幹”等,可讓學生在隨文理解了意思後讀讀記記,以豐富語言積累。

(四)教學時間

本課可安排2—3課時。

六年級語文教案下冊 篇16

教學目標

1.會認2個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指尖的世界”的含義。

4.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喚起對生活的自信與樂觀。

教學重點

1.掌握難認、難寫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指尖的世界”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喚起對生活的自信與樂觀。

教學準備

背景資料、圖片、配樂等。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有一羣孩子,他們因爲先天的或後天的某些原因,永遠告別了光明與色彩,一生籠罩在黑暗中。(教師一邊敘述一邊播放有關盲童的錄像資料)

他們原本以爲自己的生活永遠也不再有希望,但是善良的人們爲他們營造了一個美好的環境,帶他們在“指尖的世界”裏重新找到希望。

板書課題:指尖的世界

2.齊讀課題,生質疑。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生自由讀課文。

提示:(1)讀準確,讀通順。

(2)初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2.檢測初讀情況。學習會認字。

3.再讀課文。複習會認字,學習會寫字。

提示:(1)讀流利,知內容。

(2)說說課文是按什麼樣的順序敘述的?

生再讀課文,把課文分爲三個部分,理清脈絡。

三、品讀課文,走近“指尖的世界”

出示閱讀提示:找到文中最打動你的段落,做上記號,讀一讀,在腦中想象出畫面。

1.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瞭解學情。

2.全班交流。(學情預設,重點指導朗讀及體會)

(1)“雖然孩子們看不見陽光,看不見綠樹,看不見日日進出的硃紅色校門和裏面一片多彩的天地……但是,他們體會到了,身上那暖暖的感覺是太陽給的;走近那些小樹,能聞到葉子的清香;靠近花園,能聞見花的香甜;他們知道,操場的盡頭有一個音樂噴泉,那裏有美妙的音樂和歡快的水珠一起舞蹈。”

這段話用一系列的排比,用看不見與能聞、能聽的對比,表現出盲孩子們在學校生活的快樂。學生對這種快樂可能較難理解,在指導朗讀時,教師可聯繫課前他們查找的資料及之前觀看的錄像,兩相對比,讓學生明白在盲人學校裏的孩子也是快樂的。

練習用“雖然孩子們看不見……但是,他們……”說話。想象盲孩子們在學校的其他生活情形,再指名朗讀。

(2)“學校裏有琴房,琴聲悅耳,一個孩子正陶醉在音樂裏。他的指尖輕快地在黑白琴鍵上移動,演奏心中已十分熟悉的曲譜。對喜歡音樂的盲孩子而言,音樂是另一個世界,一個自己創造的完美世界。”

提示:他可能在想什麼?如果此刻你在他旁邊,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問他嗎?

有感情地讀讀這段話。

(3)“有時,孩子們還玩兒足球。足球是特製的,裏面裝着鈴鐺,滾動時發出清脆的聲音。孩子們跑幾步,停下來聽聽,再跑幾步,咿咿呀呀地交換意見。比賽時,他們在球門上掛上風鈴,叮叮噹噹的聲音,指引着他們投入地奔跑。”

聯繫學生踢足球的經驗理解:正常人踢足球不難,可是對於盲童來說,奔跑就很困難了,更何況去踢球。但是他們克服了這些困難,而且玩得非常開心。讓學生體會盲孩子因爲自己也能踢球而產生的自豪感、快樂感,想象畫面,激情地朗讀。

四、佈置作業

畫出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試着自己理解。

第二課時

一、質疑導入

1.文中哪些地方你讀不懂?

2.生質疑。

3.教師梳理,能夠由學生互相解答的不必講解,難懂的準備討論。

二、深入理解,走進“指尖的世界”

1.“所幸的是,總有善良的人們願意給他們營造一個美好的環境;他們相信,無法驅走黑暗的時候,美好的心靈更是可貴的明燈。”

“善良的人們”指的是那些關愛盲人的人,爲盲人教育工作奔走奉獻的人。“美好的心靈”指對生活充滿自信、樂觀、積極向上的心。

(課件:補充西藏盲人學校德籍女校長的資料以及這篇課文的創作背景,再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感受他們善良美好的品質,受到思想的薰陶。)

師:帶着對他們的崇敬讚美之情再讀一讀這句話吧!

2.“厚厚的盲文課本,由許許多多凹凸的小點組成。孩子們靜靜地讀着,指尖靈巧地移動,彷彿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長廊裏。”

“長廊”指什麼?學校。板書:學校

爲什麼把學校比作一條長廊?

理解:學校就是教育孩子認識世界,走向生活的長廊。

課題爲“指尖的世界”,現在你如何理解?

盲孩子失去眼睛,他們看不見,他們最直接地感知事物、生活的方式就是觸摸。通過雙手讀書學習,彈琴畫畫。對於常人來說,世界在我們的眼裏,而對於他們來說,世界在他們的指尖上。

3.“但若是每一日,他們的快樂與信心都多一點兒,那麼,他們便會在都市的轉角、在樹梢送來的微風中、在生命的一站與另一站之間,看到曾經想過或未曾想過的世界與光影。”

“都市的轉角”“樹梢送來的微風”“生命的一站與另一站”指什麼?

指的是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細節。

他們“曾經想過”什麼呢?而他們“未曾想過的世界與光影”又指什麼呢?

學生自由發言。盲孩子雖然看不見這個多彩世界,但在他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或許是路人的幫助,或許是清晨涼爽的微風,依然能讓他們感知到這個世界的美。體會這句話告訴我們:對生活要充滿信心,要有樂觀的心態。

板書:自信、樂觀

幸福的生活

三、擴展延伸

1.思考: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麼?有什麼想說的?

可以談向盲孩子學習樂觀、自信地面對學習與生活;可以談盲人成功的事蹟……

2.總結:只要對生活充滿信心,併爲之努力,每個人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四、佈置作業

1.複習會寫字。聽寫。

2.寫下你讀後的感想。

3.積累課文中的好詞好句。

4.寫一條公益廣告,號召人們加入到關愛殘障人的行動中來。

六年級語文教案下冊 篇17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狐狸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狐狸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教學難點:

揣摩作者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教學準備:收集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發生的真情故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在以往的文學作品以及你的生活經驗中,狐狸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學生簡單談對狐狸的印象。)

那麼,通過昨天對24課的預習,狐狸又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呢?請用一兩個詞或一句話說一說。

2、是什麼讓同學們對狐狸的印象發生了那麼大的變化?我們一起學習課文《金色的腳印》。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小聲自讀課文及閱讀提示,讀準字音,讀通語句,瞭解故事大意,並勾畫出重要提示。

2、認讀生字詞,檢查預習情況。

3、彙報初讀情況。

(1)本文主要講了什麼事?

(2)“閱讀提示”對我們提出了哪些要求?

(出示要求

1、快速閱讀課文,思考

①老狐狸爲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麼?

②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關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交流讀後的感受。)

三、自主探究,討論交流

1、根據自學要求獨立思考,勾畫圈點作批註;思考完畢可與小組同學交流。

2、集體討論交流:

(1)狐狸爲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麼?(老狐狸—倆設“調虎離山”之計營救小狐狸;老狐狸深入“虎—”做窩餵養、營救小狐狸。)

老狐狸營救小狐狸的過程中,哪些情景最讓你感動?(通過交流,朗讀,體會動物之間

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歌頌愛的偉大。)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關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課文爲什麼以“金色的腳印”爲題?引導學生從多方面進行探討。

“金色的腳印”表面意思是陽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腳印。

深層次看,“金色”一般用來形容那些十分珍貴、有意義或值得紀念的東西,

在這裏指狐狸一家得到人們的關心而團聚,又開始了它們美好的生活;這腳印,不僅包含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以及它們對人類的友善,也包含着人類對其他生命的珍重與愛護。

3、教師小結:動物是可愛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當人類施惠與它們時,它們會全力報答人類對它們的愛護和尊重。當動物對人類流路感情時,一點也不亞於人類對人類流露的感情,而這份感情更讓人感動和珍惜。

四、課外延伸,昇華主題

六年級語文教案下冊 篇18

設計理念

教學不是簡單的傳承,不是外在的告訴。教學只有與學生當下的生活與成長髮生意義關聯,才能被學生所認同,所喜愛,才能對學生的心靈有所觸動,讓學生在獲得學科知識的同時,獲得精神的引領。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架構起教材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繫,並引導學生與課文進行多層次對話,讓學生在經歷叩問、體驗、發現等過程中獲得知識技能、思維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同步發展。

課時目標

通過讀文叩問、攜疑深究、讀議感受等方式理解作者養花的樂趣,提升學生的生活品味。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談話導入,初摸心靈

1、生活中,你們覺得做什麼事最有樂趣?

2、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很愛養花,他在養花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哪些樂趣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

設計意圖:語文學科除一般的工具意義而外,更應是發展兒童心靈、提升學生生命的學科。讓學生交流生活中做什麼事最有樂趣既能引發學生對既有生活情趣的思考,又能讓老師及時捕捉學生原有的思想認識,爲下文學習老舍先生養花的過程、感悟作者的感受以及反觀自我、提升學生的生活品味奠定必要的基礎。而且這一交流巧妙地建構起了課文學習與學生生活、學生心靈的成長的內在聯繫,使接下來的學習過程對學生而言不再外在於己,而是有意義學習。

二、讀中融入,感受心靈

(一)自由讀文,初知樂趣

1、自由讀文做到正確流利。

2、找一找,劃一劃:老舍先生覺得養花給他帶來了哪些樂趣。

設計意圖:語文學科要發展兒童的心靈,講究的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其間,教材是很重要的載體。讓學生走近教材,感受教材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自由讀文的設計,意在讓學生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練習初步把握文章的主旨,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段。

(二)披文入境,體驗樂趣

1、讀文叩問。

⑴(承上交流出示文章最後一自然段: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

⑵指名數位同學讀。

⑶質疑。讀着老舍爺爺這段感受,你們有什麼疑問嗎?

(喜、笑、有果實,這些都堪稱樂趣,爲什麼勞動累得腰痠腿疼也是樂趣?甚至是憂、淚也被視爲養花的樂趣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走近教材到走進教材,進而與文本對話,需找準切入口。《養花》一文,老舍先生的感受是獨特的、真摯的,同時也是頗具意蘊、值得人們細細品味的。讓學生細細品讀這段話,老舍先生的感受和學生的原有認識便發生着碰撞,讀文叩問既滿足了學生質疑的需要,又自然而然引出了下面研讀深思的重點。

2、攜疑深究。

⑴問題產生了,你們打算如何解決?(好好讀讀,品味品味/聯繫生活實際想一想/把自己放入文中,設身處地地想一想)

⑵自讀思考:那麼老舍爺爺向我們講述了養花過程中的哪些事呢?每件事中你又體會到了什麼?請同學們仔細讀讀課文,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作重點研究。

⑶小組交流。互相評議、補充和啓發。

⑷大堂彙報,適時點撥。(彙報內容、目標及方式基本如下圖所示,出現順序可視實際情況而定)

設計意圖:攜疑深究是本課教學中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互動對話最關鍵的板塊。這個板塊融閱讀、理解、感受、體驗、表達等於一體,是學生的語言實踐與情思激發共融互促的過程。這個過程展開的充分與否、到位與否,直接影響學生對生活樂趣的感悟程度。因此攜疑深究又分自讀思考、小組交流、大堂彙報三步展開。從大堂彙報呈現的主要內容來看,學生與文本對話既要讀懂語言文字寫什麼,又要悟出語言文字背後所蘊含的作者豐富的生活感受和生命體驗。於是採用什麼方式讓學生領悟與表達就很重要。本設計中,方式採用注意了以下幾點:

1、儘量避免雷同;

2、既有利於語言實踐,又有利於體驗感悟;

3、形式與內容的匹配。

如讓學生感受和領悟養花的知識之樂是通過賽讀評議的方式,讓學生在讀、評一來二去,我摸着一些門道摸着門道,花草養活了,而且三年五載老活着,開花,多麼有意思呀!不是亂吹,這就是知識呀!等句段的過程中關注語言文字,甚至關注標點符號,從而領悟作者由衷的自豪。而體會養花的成果分享之樂則讓學生邊讀邊展開想象:朋友受老舍先生之邀,秉燭夜遊,欣賞曇花會說些什麼。學生進行角色轉換、想象說話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動用已有經驗與文本對話,闡述閱讀感受的過程。至於對養花中傷心事的體會,主要採用自由思辯和相互辯論的方式,促動學生深入思考:傷心事也能稱得上樂趣嗎?作者怎麼會覺得養花中的憂和淚也別有一番滋味呢?這樣的思辯,既是與作者的交流與碰撞,更是學生與自我與內心的對話。在這樣的對話中,學生的心靈感受不斷豐富,精神世界不斷得以洗禮。

三、引領提升,抒發心靈

學到這裏,你對生活中的樂趣有沒有什麼新的認識?(說一說或寫一寫)

設計意圖:語文學科擔負着滋養學生心靈,提升學生精神的重任。這種滋養與提升講究的是水到渠成,不着痕跡。此處設計你對生活中的樂趣有無新認識這一說寫環節,既是對課始的呼應,又是對本堂課教育目標達成度的檢測。

六年級語文教案下冊 篇19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2、正確把握豪豬的特點。

3、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領悟關於人類生存的啓示。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領悟關於人類生存的啓示。

【教學難點】

學習抓住特點介紹動物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什麼叫紳士?在你心目中紳士有哪些表現?(學生自由發言)

2、多媒體展示豪豬圖片,讓學生觀察、總結豪豬的外形特點。

豪豬這種得天獨厚的紳士爲什麼會有絕種之憂呢?讓我們來學習課文,探尋“森林中的紳士”——豪豬生存的奧祕,

二、瞭解作者

茅盾的原名沈德鴻、字雁冰,1896年生於浙江桐鄉。1920年開始文學活動,曾與鄭振鐸、葉聖陶等人一起組織文學研討會。1927年發表第一部中篇小說《幻滅》,它與相繼問世的《動搖》、《追求》合爲總名《蝕》的三部曲,引起強烈的反響,1933年的長篇小說《子夜》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

三、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你喜歡豪豬的哪些特點?讀一讀,畫一畫。

例如:

1、中間保持相當的距離。紳士相處還是模仿豪豬的“待人接物”的,即需要保持距離。

2、它的活動範圍不超過三四里地。一連幾星期,它只在三四棵樹上爬來爬去;……它那件特別的長毛大衣會保護它的尊軀。

3、紳士式的“鎮靜”。

四、精讀課文、質疑探究。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合作探究,

1、豪豬的“紳士風度”有哪些表現?(結合整體把握所提出的問題,讓學生總結歸納)

歸納:從“待人接物”的方式、對敵人的戰術和獨自的無病呻吟等幾方面突出表現了它的“紳士風度”。豪豬的“待人接物”很有分寸,始終保持距離。豪豬長得和藹可親,瀟灑悠閒,“很有教養似的邊走邊哼”。豪豬的日常起居,“活動範圍不出三四里地”。從樹上倒栽下來,也很從容。受到攻擊時,仍不失“紳士風度”。豪豬的“無病呻吟是玩玩的”,是無目的的“安安逸逸”。

2、“森林中的紳士”——豪豬,代表了怎樣的一種生活方式?你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嗎?作者爲什麼說這種生活方式“叫人看了寒心”?

歸納:

a、豪豬,代表了一種懶散而悠閒的生活方式。

b、學生自由回答,教師引導學生要追求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

c、在生物進化優勝劣汰是客觀存在,如果生物自身不能更好地適應環境,一味地“逍遙自得,無所用心”,面對天敵只能消極地“捱打”,就必然影響其生存能力,即使沒有大的地質變遷、天敵的攻擊,最終也必然會導致其自身器官機能的退化,避免不了滅絕的境地。從豪豬的特性延伸到人類,不也是同樣的命運嗎?因此,作者對豪豬“那種太懶散而悠閒的生活方式”是不滿的。

五、品味傳神的語言。

文中對豪豬的描寫很傳神,你能否找出來並說說你喜歡的理由。(教師舉一例,學生獨立尋找品味)

例如:

a、“它的瀟灑悠閒,實在也到了殊堪欽佩的地步:可以在一些滋味不壞的灌木叢中玩上一個整天,很有教養似地邊走邊哼,逍遙自得,無所用心,宛然是一位樂天派。”

(突出表現了豪豬的生活方式悠閒自在,逍遙自得,頗具紳士風度。)

b、“它躺在樹枝間,從容自在地啃着樹皮,啃地倦了,就打個瞌睡;要是睡中一個不小心倒栽下來,那也不要緊,它那件特別的長毛大衣會保護它的尊軀。”

(能吃能睡,甚至邊吃邊睡,吃、睡均從容不迫,豪豬的憨態躍然紙上。)

c、“它從掩蔽部抽出了鼻子,拼命低着頭(還是爲的保護鼻子),倒退着走,同時猛然揮動尾巴,這樣‘背進’到了最後一棵樹,它就笨拙地往上爬,爬到了相當的高度,自覺已無危險,便又安安逸逸躺在那裏啃起嫩枝來,好象根本沒有發生過什麼事情似的。”

(笨拙的樣子令豪豬更可愛了,而大敵當前卻仍不忘記,可謂從容鎮定。)

六、拓展延伸,課堂練筆

用簡潔的語言寫出:豪豬的生活方式給你怎樣的啓示?(30左右)

七、作業佈置

寫一種你喜歡的小動物,重點寫出它的可愛之處。(注重擬人手法的運用,字數在200字左右)

六年級語文教案下冊 篇20

一、複習、談話,引入本課

誰養過花?請舉手,說說你的感受。

老舍先生養花有什麼感受呢?(樂趣)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

二、讀講課文

1、請你默讀課文,看看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寫養花的樂趣的?(學生列提綱,教師巡視,發現問題隨機解決。)請同學按提綱上的內容讀一讀相關的段落。

2、請你再默讀課文,舉例說一說,課文是怎樣把養花的樂趣寫具體的,還有什麼問題沒解決?(自讀——批註——討論——交流)

點撥:

(1)爲什麼只養好種易活,自己能奮鬥的花?什麼叫“奇花異草”?

教師:這與老舍的性格有關,對花草提出了一個內在的標準,不追求外形大小,色香,要自己奮鬥。老舍的一生就是勤勉奮鬥的一生。

有感情地朗讀。養花的樂趣是什麼?(人生啓迪:勤勉奮鬥。)

(2)“多麼有意思”指什麼?(在養花實踐中摸到門道,花養得很好。)

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用一句話歸納作者在養花中得到了什麼?爲什麼養花能得到知識?

(花種類不同,習性不同,對自然環境與管理要求不同)養花的樂趣在哪裏?(增長知識)

(3)作者的收穫給了我們怎樣的啓示?

(只有按規律辦事,花才能養活,只有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才能摸到門道,增長知識。)

(4)“這多麼有意思呀!”指什麼?養花的樂趣在哪裏?

(養花須付出勞動,但有益身心,有所收穫。)

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板書:付出勞動,有益身心。

(5)那麼養花的樂趣是什麼?(板書:有喜有憂)

“喜悅”是樂趣,那麼“憂”也算樂趣嗎?

(養花有喜有憂,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敗,這樣纔是有趣的人生,無憂只有喜,生活平淡無味。而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奮鬥。)

(6)齊讀最後一段,說說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與前面幾段有什麼關係?(分、總),與第一段有什麼關係?

(照應)養花的樂趣是什麼?有感情地朗讀。

3、自己背誦喜歡的段落。

三、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總結養花的樂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中心句。(第7自然段)

2、從《養花》中,你對老舍有什麼瞭解?(熱愛生活,熱愛勞動,探求知識,積極奮鬥。)

3、投影出示本課的提綱:

文章中心: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

課堂練習

學習課文寫法,選擇一種你喜歡的花草寫一個片段。要寫出它的特點和你爲什麼喜愛它

(1)說說你喜歡的花草有哪些。

(2)說說這些花草的特點。

(3)比較一下哪種花草最有特點,然後說說你爲什麼喜愛它。

(4)構思。

(5)寫出來。

板書設計:養花的樂趣:

①養自己能奮鬥的花——人生啓迪

②養花要摸門道——增長知識

③養花要付出勞動——有益身心

④養花使人喜悅——有喜

⑤養花使人憂傷——有憂

作業安排

(1)推薦老舍的幾本著作:《方珍珠》、《龍鬚溝》、《月牙兒》、《西望長安》、《茶館》、《四世同堂》。

(2)小練筆:我的愛好

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多媒體課件、小黑板、

自我問答

六年級課文一般都比較長,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裏讓學生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讀能力?

隨着學生年級的升高,識字量和閱讀量的不斷增加,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不斷提高,而且漸漸具備了在讀中分析、概括、歸納的能力。在教學中要注意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教給方法,作爲小學階段的最後一冊,還要注意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方法,自主學習和探究。在課堂上首先要讓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其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悟它的表達方法。然後抓住重點句段,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加深理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