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精選25篇)

本文已影響 2.47W人 

作爲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精選25篇)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品讀優美句子,理解丁香結的象徵意義。

2.學習本文多角度描寫景物方法,仿寫作文。

3.比較古人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學習作者豁達的胸懷。

【教具準備】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師:上節課,我們跟隨作者宗璞初步領略了美麗的丁香花,丁香花的形象已經深深印刻在我們的心裏,你喜歡哪部分,想不想把你喜歡的句段讀給大家聽?

指名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2.師:作者筆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作者是怎樣描寫丁香花的?又賦予丁香花什麼樣的情感呢?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學習第二課《丁香結》。

二、品讀釋疑

(一)研讀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讀第1至3自然段。

2.思考:這三個自然段分別寫了哪裏的丁香花,各是怎樣的?找出你喜歡的描寫丁香花的句子。

3.交流彙報。

第一自然段描寫了城裏街旁、宅院裏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描寫的是校園裏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寫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

(1)有的宅院裏探出半樹銀枝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牆上窺着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

這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好在哪裏?(這句話運用擬人的手法,寫丁香花呈現的樣貌,“探"“窺"兩個動詞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體態嬌小,姿態動人。)

(2)月光下,白得瀟酒,紫的朦朧。還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蘭,在夜色中也能讓人分辨出,這是丁香。

你從這句中,能知道什麼? (丁香花的顏色、氣味。)在晚間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麼? (丁香花獨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別出來.)

(3)每到春來,伏案時擡頭便看見檐前積雪。雪色映進窗來,香氣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輕靈的多,不那麼渾濁笨拙了。從外面回來時,最先映入眼簾的,也是那一片瑩白,白下面透出參差的綠,然後才見那兩扇紅窗。我經歷過的春光,幾乎都是和這幾樹丁香聯繫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許多小花形成一簇,許多簇花開滿一樹,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夢想。

“檐前積雪”指的是什麼? (丁香花。)“香氣直透毫端”說明了什麼? (說明香氣非常濃郁。)爲什麼說“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 (丁香花雖然微小卻繁多,單個的固然單薄,可是衆多的花聚到-起就形成許多簇,使整棵樹耀眼奪目.)

4.思考:想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丁香花的?

(1)形狀:星星般的小花,許多小花形成一簇。

(2)顏色:紫色、白色:

(3)氣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從感覺角度分析,形狀,顏色,氣味是哪種感覺? (視覺、 嗅覺)

作者賦予丁香什麼樣的品格? (結合課文,圈劃出關鍵詞,總結歸納)

靈動優雅、潔白無瑕,可愛芬芳6.再指名讀第1至3自然段。

(二)研讀課文第二部分。

1.指名讀第4至6自然段。思考:在這部分,哪些是作者對丁香花的具體描寫?哪些是作者對丁香結的感悟?

讀後小組裏交流,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研讀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在細雨迷濛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嫵媚。花牆邊兩朱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外的瑩白滲過來。讓人覺得,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師:在這幾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麼特點?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來表現雨中的丁香? (格外嫵媚, 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畫,表現了雨中的丁香色彩彷彿流動一般,紫色與白色自然交融,給人極美的感受。)

3.研讀第5自然段。

(1)寫出了丁香什麼特點?

①繁密耀目

②幽雅的甜香

③嬌俏靈動

④鮮潤嫵媚

(2)作者爲什麼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結?

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結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二是丁香花負擔着解不開的愁怨。

4.研讀第5自然段。

(1)這段話主要講了什麼?

(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正因爲如此,人生纔多彩多姿。)

(2)作者對丁香結什麼態度?你從哪裏能看出來?

作者對丁香結的態度是從容、豁達、積極的。古人寄託在丁香結的情感是愁思,是憂怨,這從李商隱的《代贈二首》和李璟的《攤破浣溪沙》就可以體會到。而作者一反古人寄託在丁香結上的情感,以開闊的胸襟爲今天的讀者開闊一個”丁香結”全新的藝術境界。

三、讀寫訓練,拓展延伸

1.如何運用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運用借景抒情法,首先,必須對所寫的景物有細緻的觀察和感受,要把景物描寫得逼真傳神,爲抒情打好基礎,做好依託。本文中從丁香的形狀(星星般的小花,許多小花形成一簇)、顏色、氣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等方面描寫,賦予丁香靈動優雅、潔白無瑕、可愛芬芳的情感。其次,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寫的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濃厚的思想和感情蘊涵,做到情景交融。再次,要把立足點放在抒情上,因爲借景抒情,關鍵在”借”,即寫景是次,抒情是主;寫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要爲抒情而寫景。

課文寥寥數百個字,丁香的魅力躍然紙上,作者描寫了城裏街道旁、宅院裏、城外校園裏、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態,表達自己對丁香的喜愛讚美之情,由物及情,最後寫到丁香結是每個人一輩子中都有的不順心的事,而我們能做的是採取樂觀豁達的心態去對待,自然能夠解開這個結,由物及人,結構清晰精緻。

2.舉一例: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寫於1927年7月的散文名篇。由於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處於一片黑暗之中,作者“心裏是一團亂麻,也可以說是一團火”。作者在文章中描述了一幅清幽美妙的圖畫——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嫋娜地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着,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這“曲曲折折的荷塘,密密田田的荷葉,星星點點的荷花,淡淡的月色,脈脈的荷香”,都交融着作者那隱隱的、卻又深沉的孤獨與苦悶的心緒,這正是那個黑暗的時代在作者心靈上的折射,表現出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悅。

3.體會學習本文借情抒情的寫法,選擇你喜歡的一種花,寫一個小片段。

示例:

校園桂花?

在飄飄忽忽的秋雨中,校園的那株桂花開了!(首句點題。)它亭亭玉立於花壇之上,宛若披着輕柔薄紗的新娘。(從遠處寫桂花樹靜止的形態。)走近一瞧,銀灰色的?樹幹托起一團綠雲般的樹冠,密密肥實的葉片中點綴着一簇簇星星點點的米黃色的小花,好像秋天田野沉甸甸的稻穗,又似節日之夜金燦燦的焰火,煞是好看!(從近處寫樹幹、樹冠、葉片、花朵的形狀、色彩。)清風徐來,桂枝瑟瑟,芳香四溢,把整個校園都薰醉了!(從視覺、嗅覺、味覺寫桂花的動態。)吸一口,甜津津的;掬一把,清爽爽的。(從味覺、膚覺寫花的香味。)只要你從這兒經過,準會給你染上一身濃濃的馨香。古詩讚桂花:"月中有客曾分種,世上無花敢斗香。"可見,桂花的芳香在花的王國裏是出了名的。(在嗅覺基礎上結合詩句寫出總的感受。)?

四、總結課文主旨

本文寫了什麼?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描寫了城裏街道旁、宅院裏、城外校園裏、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態,表達自己對丁香的喜愛讚美之情,由物及情,最後寫到丁香結是每個人一輩子中都有的不順心的事,而我們能做的是採取樂觀豁達的心態去對待。

五、當堂檢測

1.完成課後練習第二題。

六、課後作業

板書設計

課後反思

《丁香結》是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在教學過程當中,我認爲以下幾點處理的很好。

1.自由朗讀課文,面向全體,還學生讀書的時間,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讀書過程中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第二步學習生字詞,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能正確書寫字詞;第三步是藉助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有了這三步,基本就掃清了文字障礙,爲學生學習文本,打下堅實的基礎。

2.在充分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文本的內容;分段並概括段意,促使學生理清了課文的層次。通過這幾個環節,從整體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形成了一個清晰的脈絡,培養了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

3.以問題作爲牽引,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其中,本環節特別注重引導學生朗讀,通過朗讀,使學生對文本的內容有更加清晰的認識,然後再着重引導學生抓關鍵的句段揣摩體會句子的含義,以期達到較爲理想的學習效果。

但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爲還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於以下兩個方面:

1.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沒有發揮好。老師在教學中放手不夠,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質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鍛鍊。

2.面對學生出色的表現,我不能及時地找出更爲合適的評價用語。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2

《表裏的生物》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注意“撥”字寫法,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作者眼中“表裏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麼?

3、體會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記憶是人生的珍寶,值得回憶。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會作者眼中“表裏的生物”究竟是指什麼。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內容體會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寶。

【教學準備】

查找與課文有關的文字資料。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麼是生物嗎?你看過表裏藏着的生物是什麼樣子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表裏的生物》

二、請大家自讀課文,說說你從課文中讀懂了什麼?初步瞭解課文大意。

三、檢查預習,解決文字障礙。

(一)生字:

秒:秒錶、秒針

憐:憐愛、憐惜、憐憫、可憐

撥:撥號、撥弄、撥打

拒:拒絕、拒捕、拒諫飾非

怖:恐怖、陰森可怖

(二)正音字:

琴絃(xián)  清脆(cuì)

立即(jí)  玻璃(li)

蟬(chán)

(三)多音字:

轉:zhuǎn(轉彎)  zhuàn(轉動)

蒙:mēng(矇矇亮)  méng(矇蔽)

(四)近(反)義詞:

立即——馬上  呈現——顯現

增加——減少  拒絕——接受

(五)生詞解釋:

和諧:配合得適當和勻稱。

清脆:(聲音)清楚悅耳。

鉢:陶製的器具,形狀像盆而較小。

三、再讀課文,自由交流,嘗試着概述文章的主要內容。

四、佈置作業:

寫本課生字,一字一行。

第二課時

一、指生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解決以下問題:

1、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這段主要講了什麼?(明確:在作者的看來,一切能發出聲音的東西,都是有生命的。)

2、在這段中有一句話使用了分號,注意體會分號前後兩句話之間的關係。

二、品讀2-16自然段,深入理解課文。

1、結合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在作者看來表裏的生物其實指的是什麼?

2、作者對錶裏的生物充滿的是一種怎樣的感情?你從文中哪些語句中看出來了,請你讀一讀這樣的句子,談談自己的理解。

3、作者結尾說“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其實表裏根本沒有生物,作者爲什麼會這麼說呢?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4、“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纔不說了。”作者又爲什麼不說了?

5、從小作者童年的這件事情中,你想對小作者說些什麼?

三、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童年,看一看是否也有過與小作者類似的經歷,用筆記錄下來。

第三課時

一、指生朗讀課文,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學習體會。

二、合作學習,解決:“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纔不說了。”作者說了什麼?爲什麼後來不說了?

三、拓展與運用。

⒈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童年,講一講自己童年中的美好經歷。

⒉結合課文理解文中分號的使用方法以及分號的作用。

四、讀詞語、句子,認真體會所要表達的意思,擴充積累。

五、佈置作業: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自讀課文,瞭解課文中寫了老舍先生的那些事,從中體會老舍先生的性情及爲人。

2、以課文爲依託,結合本單元課文以及課外資料,進行口語交際,在交流中加深對老舍先生的瞭解,提高綜合語文素質。

3、積累語感,提高語言文字的概括、理解總結、表達能力,以及閱讀長篇作品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課前充分預習,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2、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更加喜愛這位“人民藝術家”,激起閱讀老舍先生文章的熱情。

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課文中寫了老舍先生的那些事,從中體會老舍先生的性情及爲人。

教學準備:

查找有關老舍的'資料,閱讀更多老舍的文章

教學步驟

一、預習導學

1、本單元我們只介紹了一位作家,他的名字就是大家回憶一下我們都學習了老舍先生的哪幾篇文章?《》、《》、《》、《》和《》。

2、相信這些文章肯定給你留下了許多深刻的印象,說說哪篇文章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說說理由。

3、自讀課文,作者再文中主要寫了老舍先生的哪些事?請用小標題的形式來將事情概括出來,小組進行討論。

二、交流研討

1、在這一樁樁小事中,你對老舍先生有了怎樣的瞭解?哪裏讓你感觸最深?在書的旁邊把你的感觸寫一寫。

2、通過讀課文,相信大家對老舍先生有了全新的瞭解,可以結合課文談談你的感受

A、在平淡的生活中做出情趣和美感,是一個懂得生活情趣的人,從哪些方面能體現出來?

B、老舍先生身上有淳樸的“平民化”的氣息在哪些方面有體現?

C、在工作中、生活中爲人處事的態度是可敬的在哪些方面有體現?

三、拓展延伸

1、課下我看見大家都蒐集了不少老舍先生的資料,你能結合你的感受來談談老舍

2、冰心對老舍的評價

3、作業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學習作者欲揚先抑的寫作方法;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排比、反問等多種修辭入情入理的論證特色;學會通過圈點關鍵詞來概括、理解文章的主旨。

2、 情感目標:通過本篇課文的學習能讓學生樹立自信心,能認識生命的價值在於不斷努力與奮鬥,能夠認識到自己所學的專業對社會的重要性。

3、 能力目標:通過對本文多種修辭手法的學習,能用其中的三種以上反饋到寫作練習中。

教學重點:

通過圈點文中關鍵詞、朗讀課文重點語段等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運用欲揚先抑這種寫作方法的目的與作用。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設疑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巧設故事導入,激起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樹立自信(多媒體投影故事內容)

20xx年,美國一家公司由於金融危機的衝擊運營狀況不是很好,公司高層考慮再三決定用裁員這種辦法來度過危機,最後這樣三種人員進入了被裁的行列:公司的保潔員、送貨司機、倉庫保管員。一天,負責人事的領導把這三類人員集合起來,告訴他們有一半人員將被解僱,假設你是從事這三種工作的一種,想保住這份工作,你該如何陳述自己的理由呢?(學生只要答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及價值就應給予充分肯定)

教師結合回答進行總結:(多媒體投影)

保潔員: 我很重要,我們讓每個員工有整潔舒適的工作環境。

送貨司機: 我很重要,我們讓貨物安全到達目的地。

倉庫保管員: 我很重要,只有我們保管好材料、物品、生產才能正常進行。

教師簡要補充故事結局:公司高層聽到員工這樣的回答,感悟到每位員工都全身心地熱愛、投入工作,於是決定不再裁員,改變策略,並在公司各個醒目的地方打上“我很重要”的標語,公司的每一個員工看到標語都認爲自己對公司來說是很重的,更加積極努力的投入工作,這家公司終於渡過難關。

二、整體感知課文,梳理作者寫作思路,學習作者運用多種修辭來說理的方法。

1、簡述學情,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引導他們對自我價值的正確認識

我們同學們因爲學習成績的原因不能進入普高學習,在我們職業學校學習一項技能,將來從事某一項工作,可能一開始有些同學對將來失去信心,但我們剛纔看了這樣一個故事後,自信心肯定是提高了許多。下面我們一起來進入畢淑敏的《我很重要》,看看作者又是從哪些方面向我們論述的?

2、通讀課文,用圈點的方法梳理作者寫作思路。

①投影課文重點字詞讀音及意義

扼(è)要 菽粟(shū sù) 濡(rú)養 粗糙(cāo)

瞳(tónɡ)孔 裸(luǒ)露 混淆(xiáo) 琴絃(xián)

翱(áo)翔 寰(huán)宇 微蹙(cù) 回溯(sù)

嵌(qiàn)合 悵(chànɡ)然

濡養:滋養。

粗糙:不精細,不光滑。

微蹙:眉頭收縮。

回溯:回顧,回憶。

萬劫不復:表示永遠不能恢復。

生死攸關:生與死的關鍵時刻。

②設置提問:請同學快速閱讀課文,用筆圈點出有關“我很重要”的關鍵語句,並用這樣的句式來表達:面對 我很重要

參考答案示例如下;

面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很重要

面對我們的父母我很重要

面對相濡以沫的同道我很重要

面對後代我很重要

面對友情我很重要

面對我的工作和事業我很重要

3賞讀重點語段,品味作者運用多種修辭入情入理的`寫作特色。

①作者寫了那麼多我很重要的理由。哪個方面你認爲寫得?請朗讀你認爲寫得好的段落。(如果大多數同學意見統一就集體朗讀;如果不統一就以小組爲單位朗讀兩個方面)

②這些段落爲什麼讓我們讀起來能產生共鳴?——因爲作者的語言,作者運用了多種修辭讓語言生動形象,說理透徹,我們以“面對我們父母”爲例來學習。請同學們以文中的句子爲例說說都用了什麼修辭並簡要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擬人:他們的心就會皺縮成石塊。(皺縮倆字形象寫出父母傷心地速度和成程度)

排比:假如…假如…假如…(增強語氣,強調我們對於父母親的重要性)

誇張:他們的白髮會從日出垂到日暮,他們的淚水會使太平洋爲之漲潮。(寫出父母傷心的程度)

反問:面對這無法承載的親情,我們還敢說我們不重要嗎?(增強語氣)

比喻:我們永遠是不可重複的孤本。(孤本強調獨一無二,性)

三、簡要分析作者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理解文章主旨

1、設疑:既然作者想要表達的是“我很重要”,那作者開頭寫的是什麼?這樣寫有什麼作用?這裏的“我”該怎樣解釋?

參考回答:千百年來,人們所受的價值觀、傳統理念的影響非常巨大,認爲個體是微不足道的,文中用一系列排比寫出了原因;這樣寫的好處是和下文作者要表達的主旨形成強烈對比,更加突出作者要表達的觀點,這是一種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這裏的“我”指代的是與集體相對應的一個個單獨的個體。

投影欲揚先抑的解釋:在作文中,採用這種手法,先表達對所描寫的事物或人的不滿之情。然後,一般來說,總是在一兩件小事中,突然轉變了看法。但在轉變過程中,情感自然,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這種手法的好處是,能夠很好的表達出作者充沛的感情。

2、設疑:開頭我們一起學習的故事中,爲什麼公司高層經過考慮將保潔員、送貨司機、倉庫保管員納入裁員的行列?

參考回答:一般學生都可能會回答出這三種人員技術含量低,對公司的發展沒有很大的作用。

教師語:幸虧這些工作人員正確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對自己充滿自信,令領導改變了策略,否則真的是要丟了工作。

3、設疑:那麼一開始公司高層是從什麼角度來評價“我是不是重要”?作者又是從什麼角度來評價的?(請用文中的語句回答)

參考答案:從成就事業的角度;重要並不是偉大的同義詞,它是心靈對生命的承諾。

教師語: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作者那樣響亮大聲地說:“我很重要”。並要求同學集體朗讀“我很重要。我對自己小聲說到課文最後”(通過朗讀進一步理解文章的主旨)

四、相信自己

播放歌曲《相信自己》和本校優秀畢業生生方毅、閔琪等成功的事例及照片

例子一:我校05屆電子專業學生方毅,07年獲得浙江省電子比賽三等獎,畢業後自己經營電子廠,並在20xx年被評爲浙江省十大傑出青年。

例子二:閔琪,05屆數控專業學生,08年在全國六部委舉辦的數控加工比賽項目中獲得一等獎中的第一名,學校破格聘任他爲數控實習指導老師。

在同學們深受感染之時,讓學生以《相信自己》爲題,發現自己的優點,寫一段話,選取2—3位同學發言。

教師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每位同學對自己充滿信心,正確認識自我的價值,認真刻苦學習自己的專業,必定會學有所得。

五、課堂小結

也許將來我們不一定每個人都會成功,但我們每個人都是對社會有用的人。因爲唐代大詩人李白說過“天生我材必有用”,因爲“我們時刻努力着,爲光明努力奮鬥着”,因爲“我很重要”。

六、作業鞏固

1、思考題:能不能把題目改成《我最重要》,請說說你的觀點?

2、繼續完成《相信自己》的小作文300字左後,要求:必須運用三種以上修辭方法。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啓蒙教育。

2、概括課文中心思想,體會作者論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學會本課生字。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4、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教學難點:

瞭解課文中論述的各個層次與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這個中心思想之間的關係。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讓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教學重、難點:

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

學生自己初讀課文,並畫出文中生字新詞。

(二)細讀課文

教師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並注意糾正讀音。

1、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課文當中有些字的字音需要特別引起注意。如“悼”讀d4o,不讀di4o;“炊”讀chu9,不讀cu9,應通過反覆練習幫助學生讀準字音。練習時可以採用選擇正確讀音的形式。如

2、指導學生分析字形結構。

本課共有4個生字,數量不多。其中有3個字可以用比較的方法來記憶。如

這樣可以利用熟字幫助學生很快記住生字。

3、課堂討論識記難字的方法。

應該注意“鴻”字由三部分構成,是一個左中右結構的字,不要把“氵”誤寫成“冫”。

“鼎”字比較難寫,可分成這樣兩部分來記:“目”和“”,記憶“”這部分時應抓住這部分左右基本對稱的特點。特別要強調這個字的筆順:目、鼎。

(三)理解詞語。

1、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質疑。

可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理解的詞語,然後提出來小組討論或查字典,在小組中還不能解決的問題再提出來集體討論。

2、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1)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以“死得其所”這個詞爲例,在這個詞中“所”原指地方、處所。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到這個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聯繫上下文想一想,進而聯繫實際討論,體會“死得其所”一詞在課文中指的是死得有價值,有意義的意思。

以“鴻”字爲例,“鴻”字在課文中組成“鴻毛”一詞,這個詞的字面意思並不難理解,指的就是鴻雁的毛。教師可引導學生找到帶有“鴻毛”一詞的句子進一步理解,鴻毛是很輕的,有的人的死比鴻毛還輕,實際上暗含了這種人的死是很輕微的,是微不足道的,進而使學生理解到鴻毛一詞的引申義:輕微,微不足道。

(2)出示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完全:就是的意思。在課文中這個詞指的是除了爲人民服務以外,再沒有別的其它的目的。

徹底:是貫徹到底的意思,也就是說,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做什麼工作,都應該完全徹底地爲人民謀利益,而不是出於其它的目的。

五湖四海:這個詞泛指全國各地。聯繫上下文可理解革命隊伍的人來自全國各地,四面八方。

追悼:指的是懷念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

“哀思”這個詞可以用分別解字再解詞的方法理解。“哀”指“悲哀”;“思”指“思念”;“哀思”這個詞就是指悲哀、思念的感情。

固:本來的意思。

於:比的意思。

或:“有的”的意思。

通過對以上重點詞語的理解,通過讓學生在讀書的同時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可以培養學生認真思考、自主學習的習慣。

(四)理清文章層次結構。

1、讓學生自己按自然段順序讀課文,邊讀邊想一想每個自然段講了什麼?

2、指名按自然段順序朗讀課文,讀完一段,說說這個自然段講了什麼?

通過讀課文讓學生知道課文先講了爲人民服務是我們黨及黨領導的軍隊的根本宗旨;接着講了人的死有兩種不同的意義;又講了爲了人民的利益要堅持好的,改正錯的;然後講了爲了人民的利益要搞好團結,提高勇氣,不怕犧牲,互相愛護;最後講了開追悼會的目的。

全文以“爲人民服務”爲線索,分五個自然段,從五個方面進行論述,這樣便理清了文章的層次,爲下一步深入閱讀課文,學習課文做了準備。

(五)指導難句的朗讀,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自由輕聲讀課文,然後畫出讀不好的句子。

2、小組交流,如何來讀好畫出的難句或長句。

3、提出讀不好的句子,全班共同練習朗讀。

課文中有這樣幾句話學生讀起來可能有困難。

(1)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爲着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爲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教師指導學生讀這句話時,可以採用範讀的方式,讓學生聽讀,然後再讓學生自己練讀。可以這樣停頓: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爲着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爲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這句話中引用了一句古文,讀好這句話,首先要了解這句古文的意思,在此基礎上,讀好這個長句。可以這樣停頓: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六)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讀讀寫寫的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啓蒙教育。

2、概括課文中心思想,體會作者論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教學難點:

瞭解課文中論述的各個層次與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這個中心思想之間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回憶課文結構層次。

1、自由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的題目是《爲人民服務》,課文從哪幾個方面講了應如何爲人民服務?

首先講了我黨及人民軍隊的宗旨是爲人民服務;接着講了人的死有兩種不同意義;然後講爲人民服務要堅持好的,改正錯的;又講爲人民服務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最後講開追悼會的目的。

2、教師小結:這五個自然段講了五層意思,每一個自然段都可以獨立成爲一段。

(二)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第一段,結合這一段中的詞語說說什麼是爲人民服務?

學生能夠說出爲人民服務就是爲了解放人民,爲人民利益工作的就可以了,不要求學生的回答深入詳盡。

2、板示

我們這個隊伍是爲着解放人民的,是爲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爲着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爲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板示出這兩句話後,讓學生讀一讀,比較比較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從帶點的詞語中能體會出什麼?請同學們談一談。

“完全”說明我們這個隊伍是地爲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別的目的。“徹底”則說明了我們這個隊伍無論在什麼時候,做什麼工作,時刻都想着人民。這句話揭示了黨和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爲人民服務的要求和標準,黨和軍隊與人民羣衆有着密切關係。

(三)學習第二段。

1、學習第二段,可讓學生先自己讀一讀第二段,畫一畫有哪些句子不理解,然後提出不懂的問題。

2、學生的問題可能集中在這兩句話上

(1)“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總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價值、有意義,比“泰山”還重,有的人的死無價值,無意義,比“鴻毛”還輕。

學生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可再讓學生說說什麼人的死比“泰山”還重?使學生深入領會“爲人民服務”的含義。

(2)張思德同志是爲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這句話教師可以啓發學生理解。張思德同志1933年參加革命,經過長征,負過傷,是一個忠實地爲人民利益服務的共產黨員。1944年9月5日,在陝北安塞縣山中燒炭,因炭窯崩塌而犧牲。張思德同志牢記革命隊伍的宗旨,活着爲人民的利益工作,死爲人民的利益犧牲,體現了完全徹底地爲人民服務的精神。因爲他爲人民的利益而死,雖然一生中沒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卻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所以說“比泰山還重”。

3、學生領會了這兩個難句的意思,教師可讓學生帶着體會到的感情再讀課文,通過朗讀,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學習第三段。

1、讓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缺點?從課文中畫出有關語句。

2、學生可能畫出這幾句話。

(1)因爲我們是爲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

教師可將這些句子板示出來,然後提問,這段話共有幾句?每句說的是什麼?句與句是怎樣連起來的?

教師可以幫助、指導、啓發學生理解這幾句話的意思:爲人民服務,要善於接受別人的批評。無論是自己的同志,親密的朋友,還是平日相處時有矛盾的人、反對過自己的人,這些人的批評都要聽得進去。只要是正確的批評和意見,我們就要接受,就要改正,就要照辦。這就表明了衡量是與非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對人民有好處。

(2)學生還可能畫出這句話

只要我們爲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爲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

學生提出這句話,教師可啓發學生結合對上面幾句話的理解來體會這句話的含義。

這句話講的是:人民的利益是衡量對錯的標準。要使我們的隊伍興旺起來,就必須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堅持好的,堅持對人民有益的,改正錯的,改正對人民無益的。

3、學生理解了這幾個難句,教師可再組織學生自讀課文,進一步深刻體會文章的含義,同時爲後面的背誦奠定基礎。

(五)學習第四段。

在前面三段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採取了不同的形式教學生讀書,找難句,提問題;點撥啓發學生,理解難句。在第四段的學習中可以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討論,自己學習。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第四段,畫出你認爲重要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然後在小組中說說你對重點句的理解,最後再把不懂的句子提出來,小組裏的幾個同學共同討論,互相補充。

2、集體討論。

(1)請學生讀自己畫出的重點句,再談談自己的理解。

(2)把小組討論後理解仍有困難的句子提出來集體討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這幾句話的點撥。

①我們今天已經領導着有九千一百萬人口的根據地,但是還不夠,還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九千一百萬人口的根據地”指的是當時的陝甘寧邊區和華北、華中、華南等抗日根據地。當時這些根據地的人口總和是九千一百萬。這句話是說,還要擴大抗日革命根據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國的解放。可見,當時爲人民服務的共同目標就是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民族。

②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

這句話是說,革命鬥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必然要遇到艱難困苦。但是,我們爲了人民利益,爲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難,要看到成績和光明,要樹立信心,鼓足勇氣。

③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革命隊伍的人是爲了一個共同目標走到一起的。因此,不論是幹部對戰士,還是戰士對戰士,都要互相關心、愛護和幫助。這樣才能更好地團結起來,共同奮鬥,實現我們的目標。

3、指導學生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1)背誦之前應先讓學生將這兩段話再讀一讀,對這兩段話有一個整體的印象。

(2)出示填空

①()我們是爲人民服務的,(),我們()有缺點,()不怕別人批評指出。()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行。()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我們()。

背誦這幾句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抓住這幾句話中的關聯詞語及重點詞語,利用這些詞語指導學生記憶。

②這一條意見,就是黨外人士()先生提出來的;他提得好,(),我們就採用了,只要我們爲(),爲(),我們這個隊伍就()。

③我們都是來自(),爲了一個(),走到一起來了。我們還要和()走這一條路。我們今天已經領導着有(),但是還不夠,還要更大些,才能取得()。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要(),要提高()。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解救他們,我們要()。要奮鬥就會(),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是我們想到(),想到(),我們爲人民而死,就是()。不過,我們應當儘量地減少那些()。我們的幹部要(),()都要(),(),()。

在指導學生背誦時,教師可採取多種形式。如讓學生自己對照課文口頭填空,熟讀,或同桌互相填空,小組填空等。也可以教學生一起背的方法,如先熟讀再背誦、抓重點詞背、分層背等等。

(六)學習第五段。

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爲什麼要開追悼會?

指導學生理解開追悼會爲了懷念死者,懷念那些曾爲人民服務,爲人民做過貢獻的人,同時開追悼會也能使人民更加團結,使整個民族團結起來。

(七)總結課文中心思想。

提問:這篇講話的中心思想是什麼?這個中心是怎樣一層一層表達出來的?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再讀課文,然後按板書提示指名談一談。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想象畫面,理解詞語;讀句子感受排比句的特點與作用;積累佳句,學習成語故事,瞭解成語“三人成虎”的出處與比喻義。

2、口語交際,學會與人交往有禮、得體、自然、冷靜、靈活;學會觀察、傾聽和評價。

3、習作,要求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發現大自然的奧祕,用筆去把自己在秋遊中的見聞、感受寫下來,嘗試用描寫的方法去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感。

(二)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學習。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學重難點

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發現大自然的奧祕,用筆去把自己在秋遊中的見聞、感受寫下來,嘗試用描寫的方法去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感。

教學準備

蒐集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想象畫面,理解詞語;讀句子感受排比句的特點與作用;積累佳句,學習成語故事,瞭解成語“三人成虎”的出處與比喻義。

教學重難點:感悟、積累、運用詞句。

一、讀下面的詞語,你眼前浮現出一些怎樣的'畫面。

1. 讀題,弄清要求。

2. 讀詞語,讀準字音。

3. 默讀,想象畫面。

4. 互動交流想象的畫面。

5. 選詞,說句子。

6. 拓展:再說說其它這類詞語。

二、讀一讀,說說你讀這些句子的感受。

1. 讀句子,說說你的發現。

2. 回顧前課內容,總結排比句的結構特點。

3. 再讀,說說讀後的感受。

4. 在其它文章中找找排比句,並說說對所找句子的感受。

5. 學生仿寫排比句,教師相機加以引導。

三、讀一讀,記一記

1. 初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再讀,結合註釋說說自己對句子含義的理解。

3. 簡要介紹《春江花月夜》與作者張若虛,《滕王閣序》與作者王勃。

4. 師生活動交流,深入理解句子含義。

5. 有感情朗讀,嘗試背誦。

四、成語故事。

1. 自讀短文,讀準字音。

2. 再讀,說說成語故事的主要內容。

3. 思考並與同桌交流: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怎樣一個道理?(謠言與訛傳一再反覆,就有使人信以爲真的可能性)

4. 試講這個故事。

第二課時

口語交際:遠行路上

教學目標:

1. 與人交往要有禮貌,稱謂要得體,與人交談要自然,面帶微笑,冷靜、靈活應對場面。

2. 學會觀察、傾聽和評價。

教學重難點:與人交往要有禮貌,稱謂要得體,與人交談要自然,面帶微笑,冷靜、靈活應對場面。

教學過程:

一、瞭解口語交際的話題,板書:遠行路上。

二、明確口語交際的要求:

與人交往要有禮貌,稱謂要得體,與人交談要自然,面帶微笑,冷靜、靈活應對場面。

三、創設、進入口語交際情境。

1. 分小組協商,設定“遠行路上”會遇到什麼樣的事情和人物,然後,分角色在小組預演,教師巡視輔導。

2. 各小組自願在班上表演。

3. 同學互評。(教師從聽、說的表情、態度、語氣、禮貌用語、稱謂得體等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評價,使各個小組取長補短,把要求落到實處)

四、小結,回扣交際要求。

第三、四課時

習作:走,秋遊去

教學目標:

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發現大自然的奧祕,用筆去把自己在秋遊中的見聞、感受寫下來,嘗試用描寫的方法去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感。

教學重難點:嘗試用描寫的方法去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感。

一、激發情感,導入話題,引導學生重溫秋遊的快樂。

1、同學們,在這風清雲淡,秋高氣爽的季節裏,你們最想做什麼去啊?

2、暢談以往秋遊活動中的感受。(粗略談談即可)

3、導入:這次秋遊又會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走,秋遊去!

二、讀懂題目,弄清要求。

自讀,思考並畫出本次習作的要求:可以美麗的景色爲表達的對象,也可以在秋遊中探索自然的奧祕爲寫作內容;可以寫一串美好的印象,也可以寫一組難忘的鏡頭。

三、廣開言路,指導思路。

1. 想一想;這次秋遊給你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印象?最難忘的鏡頭是什麼?或者你打算從哪些角度來描寫秋遊的見聞?你準備按照怎樣的順序來記敘秋遊的過程?

2. 學生討論,彙報交流。

四、回顧課文,讀中學寫。

回顧本單元所學的三篇課文,小結其描寫角度、方法及抒情方式、記敘順序。

五、指導選材,組織文章。

1. 同桌交流自己準備寫作的內容、順序、描寫角度等,教師巡視輔導。

2. 師生互動,交流典型個例,引導從不同的角度去表達。

六、學生習作,自主修改後同桌互改。教師提示互改要求,落實習作目標。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和2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體會作者對北京、對生活的熱愛。

3.瞭解文章的表達順序,並體會文章詳略得當的特點。

[教學重點]

瞭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教學難點]

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關於童謠的課件;各地區各民族春節習俗資料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能說說你們家鄉過春節的一兩件事嗎?

2.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去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並標出自然段序號。

2.請學生按自然段輪流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詞語或句子。

3.交流彙報,根據上下文理解詞語。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斷然分開的樣子。形容兩種事物毫無共同之處。本課指除夕夜的“鬧”與元旦的“靜”形成鮮明對比。

萬象更新:萬象,宇宙間的一切景象。更,變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變得煥然一新。

4.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引導學生結合閱讀說出“熱鬧、忙亂、喜慶、團圓”等初步感受。)

三、細讀課文,瞭解習俗

1.北京的`春節從哪天開始,到哪天結束?

2.默讀課文,小組合作填寫下表,主要事例寫得詳細一點。

時間 主要事例

臘八 臘八粥,臘八蒜

臘月十九 買雜拌兒,買爆竹,買玩意兒

二十三 祭竈

除夕 穿新衣,貼對聯和年畫,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祭祖,守歲

元旦 男人出門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廟會

元宵 懸燈結彩,放花炮

3.交流填表情況,老師相機在表格中板書關鍵詞。有不同意見的相互討論。

4.觀察上表,你知道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嗎?

四、朗讀體會,感受民俗

1.通過閱讀填表,找出春節中最熱鬧、喜慶的日子。(除夕和元宵節)

2.除夕和元宵節這兩天中你更喜歡哪一天,請找出相應的段落,試着把熱鬧喜慶的氣氛讀出來。

五、小結,佈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瞭解了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知道了課文的寫作順序,朗讀了自己喜愛的段落。課文中還有很多生字新詞需要大家用心去揣摩,聯繫上下文記住它們的音形義。下節課我們進行聽寫比賽。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臘月 熬粥 餃子 臘八 蒜 高 醋 年糕 逛廟會

1.對照課文檢查改錯,評出本次的聽寫冠軍。

2.講解易錯字。

“熬粥”的“熬”字,左上方的一豎不能和下面的一撇連成一筆;“醋”字的左邊不能寫成“西”。

二、深入片段,品讀課文

1.老舍先生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主要有哪幾個時間段?

指名回答,老師相機板書:臘八,臘月十九放年假,二十三過小年,除夕,元旦,元宵節

2.準備過年。

①在這五個時間段中,哪個時間段是準備過年的情景?(臘八,正月十九放年假)

②請找出課文中描寫人們準備過年的段落。(1—7自然段)你想用哪個詞語來形容人們準備過年的場面?(可以用自己的話,也可以找出文中的“忙亂、緊張”)

③大人在忙些什麼?小孩兒在忙些什麼?他們這時心情怎麼樣?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④你最喜歡哪一種活動?請找出來讀一讀。

⑤指名朗讀,讀出你的感受。

⑥聯繫生活實際,說說春節前的這段時間你都會幹些什麼。

3.過年時。

①交流:重點寫了哪幾個日子?(除夕、元旦、元宵)的特點是什麼?(熱鬧)

②都是一樣熱鬧嗎?默讀思考:除夕、元旦、元宵這三個日子各自的特點是什麼?找出文中關鍵詞句反覆讀一讀,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體會,教師相機引導:

除夕:喜慶、團圓;元旦:悠閒、快樂;元宵:紅火、美麗。

④品讀“除夕”一段,進一步體會喜慶、團圓。

抓關鍵詞“趕、到處、都穿起、貼上”感受除夕的喜慶、熱烈;抓“除非、必定”體會春節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團圓的氛圍。

⑤品讀“元旦”一段,進一步體會元旦的悠閒、快樂。

重點指導朗讀寫人們“逛廟會”的地方,來體會悠閒與快樂。

⑥重點品味“元宵節”的氣氛。

畫出文中描寫花燈的句子,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排比句的作用。引導想象:還會有哪些花燈呢?除了燈,還有什麼?

重點句子品讀:“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元旦是體面的,家家門前貼着鮮紅的春聯,人們穿着新衣裳,可是它還不夠美。元宵節,處處懸燈結彩,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十五的紅火、美麗。

三、總結課文,領悟寫法

1.總結課文:從臘八到正月十九,一個多月的時間,課文卻只記敘了五個時間段的主要活動,就爲我們勾勒出了一個熱鬧喜慶、歡樂祥和的春節。讓我們再次走進文本,去用心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2.默讀課文,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

①課文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②再讀寫“臘八”一段,思考:臘八的活動很多,爲什麼單寫臘八粥、臘八蒜,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種抓主要特點描寫的方法課文中還有很多,你能再舉一例嗎?

③如果讓你寫春節,你打算怎麼寫?回憶你過春節的情景,寫一寫。

四、作業

朗讀課文,讀出過年的喜慶氣氛。

板書:

北京的春節

除夕:喜慶、團圓

元旦:悠閒、快樂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學習課文的寫法,能用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積累美好的語言。

3、整體感悟課文,體會文章所表現出的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的美好情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重點:體會文章中環境描寫的作用。

2.學習難點:挖掘文章的思想內涵。

三、授課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MV《愛的奉獻》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最質樸的話語道出人類最美好的情感!在英國作家莫里斯吉布森的作品裏,就有一位醫生,他與小鎮上的人們一起讓我們感受到了人間的真情!下面我們就一起學習這篇作品《冬夜的燈光》。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偏僻 提防 穹隆 引擎 猝不及防

遼闊 無垠 啓程 領悟 婉言謝絕

2、快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1〉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人物、事件)

2〉讀了文章後,你有怎樣的感受?

三、研讀賞析

1、導學:文章以“冬夜的燈光”爲題,有着怎樣的含義?

本文以“冬夜的燈光”爲標題,蘊含有兩方面意義:一是實指,只在那個風雪冬夜裏農戶們爲醫生出診指路照明的一盞盞燈光;還有另一方面的深層含義:冬夜喻指黑暗、寒冷,而燈光則象徵光明、溫暖。在那個荒涼、偏僻的小鎮,真誠淳樸的友情,人與人之間的的相互關愛,深深打動了寒夜裏出診的醫生,驅走了冬夜的黑暗、寒冷,溫暖了夜行人的心,讓人由衷地發出感嘆:哦!溫暖、明亮的冬夜燈光。

2、自主探究:

學生在課文中勾畫,四人小組討論回答,教師補充歸納。

1〉爲什麼偏僻、寒冷、荒涼的小鎮在“我和我的妻子”心中充滿了溫暖、友誼和樂觀?

2〉細讀文章描寫小鎮和冬夜的語句,分組討論:這些描寫出了交代故事發生的地點、時間外,還有怎樣的作用?

3〉文章最後引用阿瑟查普曼的詩,有什麼作用?

1〉加拿大西部的小鎮雖然荒涼、偏僻,天氣寒冷,卻擁有淳樸而真摯的情意,這情意讓荒涼的小鎮和寒冷的冬夜洋溢着無限的溫馨和暖意,讓讀者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的美好和溫暖。

2〉文章寫到小鎮的荒涼,實際是爲了和小鎮上人們的熱情形成對比,在對比中突出文章的主題。環境描寫的作用主要是更好的表現主題,本文對環境的描寫主要是突出一個“冷”字和一個“暗”字,環境的“冷”與人情的“熱”形成鮮明的.對比,而“暗”又更加突出了深夜中燈光的“亮”。

3〉從內容上說,進一步昇華、概括了文章的主題。阿瑟查普曼的這幾句詩,截取了“握手”與“笑容”兩個意象,非常簡潔、有力的傳達出了西部地區人們品質的善良與淳樸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支持與關愛。這與文章主題是一致的。從結構上說,這首詩與文章第一段首尾呼應。詩中所說的笑容的“長久”,握手的“有力”,與第一段中“這裏有的是溫暖、友誼和樂觀”一脈相承。從表達上說,文章至此戛然而止,引用的這幾句是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引發讀者的思考。

四、語言積累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千百年來積累了許多愛心方面的格言警句,蒐集一些相關資料收錄在集錦本中。

五、作業

俗話說:送人玫瑰手有餘香。關愛自己、關愛他人,我們的世界將會更美好。你親身經歷過這樣的事情麼?以此爲中心,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要求寫出真情實感。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詳細瞭解課文介紹壓縮空氣的用途及工作原理。

2、體會行文的嚴密生動,運用總分段式介紹壓縮空氣的作用。

(二)教學過程

1、回顧定向。

2、閱讀研究。

(1)自由讀“生產的幫手。”

出示燈片(風鎬、鉚釘槍燈片),討論。

風鎬是誰幹什麼的幫手?

鉚釘槍是誰幹什麼的幫手?

明明是風鎬和鉚釘槍幫人幹活,爲什麼說壓縮空氣是生產的幫手?

使風鎬、鉚釘槍工作靠的是什麼動力?(壓縮空氣的膨脹力。)

(2)學習“靈巧的建築師”。

爲什麼稱壓縮空氣爲“靈巧的建設師”?它能建造廠房、倉庫是靠壓縮空氣什麼特點工作的?(出示課文插圖的複印燈片。)

蓋塑料薄膜、橡皮支柱,輕輕吹氣,幾十分鐘就可蓋好,快;一放氣即可裝車,甚至可裝入揹包,巧。

工作原理--依賴壓縮空氣巨大的承重力。

重點研究“這樣的房子用處可多啦!”這一自然段。

這段幾句?圍繞哪句的意思寫?分哪幾方面寫?(用處:各行各業可用;隨造隨拆,搬運方便。)

(3)學習“神奇的‘飛毯’”。

飛毯指什麼?與一般汽車比它神奇在哪兒?有什麼優點?

這種汽車開動靠壓縮空氣爲它提供哪兩種力?(工作原理:靠升力和推力。)

研究學生提出的.問題:書上講“將來汽車是--”,而下面緊接着說“這已經不是神話,而是事實”,究竟是怎麼回事?

應肯定地告訴學生用壓縮空氣開動的車、船已經有了,浙江省也早已試製成功氣墊船。

3、延伸作業。

(1)書上介紹了壓縮空氣的三種用途,你們知道它還有哪些用途?

(2)圍繞總起句“壓縮空氣的用處可多啦”,根據課內外知道的知識,寫一段話。

(3)完成作業本第3、5題。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積累常見文言詞語,如“俄而”“欣然”“未若”等。並且背誦全文。

能力目標

結合註釋,運用工具書,疏通文意,發揮想象,學習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事物。

情感目標

在情境中感受機智,在朗讀中培養語感,引導學生敢於跳出書本形成創造性閱讀。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文言的學習方法。並積累文言字詞。

教學難點:

對兩個詠雪佳句的評析。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理解文意。

2、探討法和點撥法相結合:本文敘事中包含議論,教師的引導點撥與學生的參與探究相結合。

3、延伸閱讀法:鞏固積累詠雪名句。

教學流程:

一、謎語導入,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課前,我們來猜一個謎語:頭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風空中舞。

生:是雪。

師:對,是雪。爲更直觀的看到雪花,現在請我們班的小畫家明曉玉在黑板上畫兩朵雪花吧。

(生畫雪花)

師:畫得真好。來點掌聲吧!同學們我們一起來觀察雪花有哪些特點呢?

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現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樣在空中飄舞。

師:同學們描述的很準確。那麼你們覺得那漫天飛舞、飄飄灑灑的雪花像什麼呢?我們用什麼才能恰當的比你他們呢?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古代的兩個少年是如何吟詠雪花的。

二、走進文本,整體感知

師:同學們,有預習這篇課文嗎?爲了檢查大家的`預習情況,大家先齊聲朗讀這篇課文。

(生齊讀)

師:同學們讀得很好,流暢,整齊,,咬字清晰,聲音洪亮。唯一的缺點就是沒有讀出文章的感情,不過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大家會讀得更好的。但有幾個字大家還是得注意它們的拼音。驟:zhou 似:si 差:cha 擬:ni奕:yi。

師:通過聽剛纔同學們的朗讀,大家的預習工作做得很不錯。現在請同學們用五分鐘的時間,自由朗讀,並結合註釋,試着翻譯全文,同時把不懂得字詞句,做好記號,等下請同學們提出來。

(師提示:做好標記,不理解之處打個“?”)

師:看來有些地方還不是很懂,現在我們請幾位同學來來梳理一下文章的大意,每人一句。(請生翻譯全文)

明確(重點講解):內集,兒女古今異義,俄而,未若,擬,驟等。以及兩個詠雪名句的講解。

師:通過剛纔的梳理,我們大概理解了文章的內容,大家也表現很不錯。現在我們請男同學把課文朗讀一遍,在朗讀中,大家試着用自己的語言簡單的複述一下文章講了一個什麼故事。等下請同學來複述。(男生讀)

師:讀得很不錯。現在請同學們來複述故事,可先在草稿紙上寫個提綱。

(生寫,師提示,抓住文章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並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

三分鐘後,請生複述。

明確:一個寒雪日,謝太傅和自己的子侄輩談論詩文。謝太傅問:紛紛白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兒子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大哥的女兒謝道蘊回答說:像柳絮一樣乘風飛舞。其實,在文章的第一句,短短的十五個字就涵蓋告訴了我們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

(爲了更直觀形象的瞭解這個故事,我們把它用簡圖畫出來吧,一起畫)

三、質疑探究,深化體驗

師:好,雖然時隔今日已經很久了,但通過圖畫對當時他們詠雪的事情卻一目瞭然了。同學們想一想,當時外面天寒地凍,謝太傅和家人聚會時屋內的氣氛如何啊?又從那些詞可以看出來呢?快速瀏覽課文。

明確:輕鬆,歡快,融洽。從欣然,笑樂看出來的。

那麼請同學,先齊聲朗讀課文,把那種融洽歡快的氣氛讀出來。等下請三位同學來表演一下。

讀完,提示他們三位都是有才華的文人,謝太傅是長輩,胡兒,謝道蘊是晚輩,並且要把謝道蘊才女的氣質演出來。(請兩男一女同學表演,並請生點評)

師:同學們表演的很好。其實啊,古人有四大人生美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而對於文人才而言,吟詩作對定是人生的一大樂事。當謝太傅問:白雪紛紛何所似?時,對於胡兒與謝道蘊的回答,他是什麼反應啊?

生齊:笑樂。

師:對,是笑樂,也就是滿意的意思。那同學們思考一下,他是爲誰的回答而笑樂滿意呢?

明確:①對他們兩的回答;②笑胡兒,樂兄女;③只爲兄女笑樂。

師:謝太傅對他們兩的回答笑樂,我們知道這個故事選自《世說新語》,它的作者是劉義慶。那麼編著這個故事的作者又覺得誰的回答好呢?從哪裏可以看出來呢?

明確:是謝道蘊的好。最後點明她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讚賞謝道蘊的回答。因爲這個故事謝道蘊有了“詠絮才”的稱號。

師:對於他們的回答,謝太傅是一笑了之,編者是讚賞謝道蘊的,那同學們覺得哪個回答好呢?請同學們分組討論。

明確:①從外形上看,雪鹽顏色相進,且撒鹽和雪落下來的姿態很相似,形似才能神似。

②是個講究的是意蘊與物象的統一。柳絮是春天才有的,似乎在暗示冬天已經來了,春天也將來臨,有深刻的意蘊,並且把漫天飛舞的雪花比作滿天的柳絮飄飛,意境很美。所以此喻有意蘊,而比作鹽則沒有。

四、發揮想象,拓展延伸

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能自圓其說即可。胡兒將飛雪比作撒鹽,謝道蘊將飛雪比作柳絮,那麼同學們覺得那紛紛揚揚的雪花像什麼呢?

明確:像鵝毛,蒲公英等。

師:同學們也可以試着寫成詩句哦。我們以前學過很多關於雪的詩句,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

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唐·李白《北風行》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唐·韓愈《李花二首》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唐·高駢《對雪

五、佈置作業,開拓視野

師:我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認識了晉代一位聰穎機智的才女——謝道蘊。感受了她出類拔萃的才情。其實《世說新語》中還有許多聰明的少年人物,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很多知識。請同學們課後收集其中的故事,並完成相關練習。這篇課文比較短小,最後讓我們結合圖畫,一起來背誦全文。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習《出塞》,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豪邁奔放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強烈的愛國熱情。請同學們一起讀題目《出塞》。揭題《出塞》。

二、檢查預習情況,介紹作者。

1、師生共同介紹作者:王昌齡(698—756),字少伯,唐代詩人。京兆長安人(今陝西西安人。)他擅長寫邊塞詩。選擇邊塞軍旅生活作爲寫詩的素材。

2、小組討論預習生字詞的情況並彙報。

關——關塞。

但使——只要。

龍城——地名,又稱盧龍城。在今河北省喜峯口一帶。

飛將——指漢代名將李廣。漢武帝時李廣曾任右北平太守。英勇善戰,匈奴稱他爲“飛將軍”。

不教——不讓,不使。

胡馬——胡人的.兵馬。胡,古代漢民族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

度陰山——度,指越過。銀山,指陰山山脈,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南部。

三、學習古詩(看視頻,屏幕出示《出塞》全文字幕)

(1)自由讀:結合課後註釋,試着小聲說說詩句的意思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互助學習:在小組裏每位同學說說詩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請同學、老師幫助。

(3)各小組推舉一位同學彙報學習情況。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這句詩的意思是:還是秦朝的明月和漢朝的邊關,到如今多少戰士萬里長征不見歸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如果英雄善戰的李將軍依然健在,決不會讓匈奴的兵馬度過陰山的。

四、再讀古詩,體會意境及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同學之間互相讀。

2、互相交流,談談詩中表達的意境和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出塞》是古代樂府中的一首軍歌,作者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王昌齡。他的詩作多以當時的邊塞軍旅生活爲素材。這首詩通過對歷史的回顧和對漢代名將李廣的緬懷,指責了詩人所處時代守邊將領的無能,盼望出現良將,驅逐敵人,保住邊疆。詩中充滿了對國家安危無限關心的愛國激情。

五、指導朗讀

六、背誦古詩

1、自己讀一讀,試着背一背。

2、同學之間互相背一背。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2

一、教學要求

㈠知識要求:

⒈分析作者的寫作技巧,學習作者的抒情方法。

⒉用心理解文中的重點句段,體會各地民居的特點。

㈡能力要求:

⑴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獨具特色的民居。

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鍛鍊學生獨立思考發表見解的能力,激發民族自豪感。

㈢情感態度:

引導學生了解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獨具特色的民居,感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難點

⒈瞭解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獨具特色的民居。

⒉分析文章的結構特點,理解重點詞句,提高欣賞詩歌的水平。

⒊感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激發並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教具準備

關於各地民居的課件,課文配樂朗誦的錄音。

四、教學課時:

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㈠.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我們五十六個民族都生活在祖國這個大家庭中,不但有“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一說,而且在藝術形式上百花盛開,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請同學們看圖片,猜猜這些都是那個地方的民居。(播放課件:如上海石庫門,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等)這節課,我們就走進客家民居去參觀領略一番。

2.(板書課題:各具特色的民居)民居指的是什麼?

生:就是人們居住的房子。

㈡.學習《客家民居》

⒈播放《客家民居》配樂朗誦的錄音。學生小聲跟讀,要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⒉自讀課文,瞭解並找出體現客家民居特點的重點詞語和句子。

⒊合作交流,感知表達特點

⑴思考:這部分是圍繞哪段話來寫的`?

生:在閩西南和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點綴着數以千計的圓形圍屋或土樓,這就是被譽爲“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板書:客家民居民居奇葩)

⑵客家民居“奇”在何處?

生:用料奇特,在土中摻石灰,用糯米飯、雞蛋清做黏合劑,以竹片、木條作筋骨。

生:造型奇特,大多爲三至六層樓,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佈局均勻,宏偉壯觀;土樓圍成圓形的房屋均按八卦佈局排列。

生:異常堅固,大部分土樓有兩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歷史,經受無數次地震撼動風雨侵蝕以及炮火攻擊而安然無恙。

⑶作者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對民居的特點進行說明,有什麼好處?

生:列數字,通過“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層”,“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兩三百年至五六百年”這些具體數字,使人準確地瞭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點。

生: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狀排列,生動地寫出了民居獨特的造型。

生:舉例子,比如,“許多房屋大門上刻着這樣的正楷對聯:‘承前祖德勤和儉,啓後子孫讀與耕’,表現了先輩希望子孫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的願望”,使文章真實可信。

⑷客家民居中,體現了哪些中華傳統文化?

生:體現了勤儉持家、和睦相處、平等互助等中華傳統文化。

3.教師小結:圓形土樓真不愧是客家民居的典範,客家人團結友愛、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獨特生活方式。淳樸敦厚、和善好客、勤奮耐勞的民風更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㈢拓展延伸

你想了解自己家鄉民居的特點嗎?那就趕快用你的慧眼去尋找吧!

第二課時

㈠.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看看這些圖片,猜猜這是哪個地方的民居。(播放課件:傣家竹樓)這節課我們再去傣家竹樓參觀領略一番。

㈡學習《傣家竹樓》

⒈播放《傣家竹樓》配樂朗誦的錄音。學生更讀,要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⒉默讀課文,瞭解並找出體現傣家竹樓特點的中的詞語和句子。

⒊合作交流,感知表達特點。

⑴思考:傣家竹樓給你的是什麼感受?

生:傣家竹樓是緑色之家

(板書:傣家竹樓緑色之家)

⑵想一想,爲什麼稱傣家竹樓是緑色之家?

生:傣家村寨由一幢幢別緻的竹樓組成,村邊有防護林帶,每家質量四周,都用竹籬圍着。籬內種植着各種花木果樹,可謂“樹滿寨,花滿園”,是緑色家園,

生:去傣家做客,進門是一間寬大的堂屋,中間鋪着一大塊竹蓆,是招待客人的地方。

⑶作者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對民居的特點進行說明,有什麼好處?

生:列數字,通過“村寨多則二、三百戶,少則一二十家”,“竹樓由20至24根柱子支撐”等,這些具體的數字,使人準確地瞭解傣家村寨的基本特點。

生:引用資料,“按照傳統習俗,先要選好地方,打好地基……”使文章充實具體。

⑷傣家竹樓中,體現了哪些中華傳統習俗?

生:體現了美觀、吉祥、平安,家道興旺,平等互助等中華傳統習俗。

⒋教師總結:古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從這個意義上說,生活在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算得上是最幸福的人。

㈢佈置作業

學了這篇課文後,你有什麼想法,寫下來。

六、板書設計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民居奇葩

傣家竹樓緑色之家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獨立識字,認識六個生字:皖、殲、郝、鈕、堡、鈞;

2、寫摘錄筆記,積累好詞:豫皖蘇平原圍殲戰郝副營長電鈕地堡千鈞一髮憧憬璀璨

3、讀懂課文主要內容,梳理文章脈絡和線索,知道倒敘、首尾呼應寫法,學習使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讀題質疑:

1、師:同學們,燈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你們平常都在哪裏見過它呢?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燈光》。(齊讀課題。)

3、釋題質疑:當你讀着課題,你的眼前會出現什麼樣的畫面?

師小結:是啊,每當晚霞帶走最後一抹陽光時,夜幕就悄然降臨了。每逢此時,人們有的在燈光下敘說親情;有的在燈光下愉快讀書;還有的則徜徉於五彩繽紛的霓虹燈下,盡情地享受着休閒時光……燈光是人們夜色中的明珠,更是人們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

4、那麼,讀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呢?

師過渡:學貴有疑。同學們都很善於思考,能提出這樣有價值的問題。可是要想解決同學們的這些疑問,就要好好地讀課文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2、彙報交流:

(1)指名讀詞語:豫皖蘇平原圍殲戰郝副營長

電鈕地堡千鈞一髮憧憬璀璨

(2)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再讀課文,理清線索。

1、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課文哪些地方是寫現在的事,哪些地方是寫往事的?(介紹倒敘)

師:第1、2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寫的是現在,中間寫的都是往事。先說現在再回到過去,這樣的敘述順序就叫倒敘。這樣寫,文章條理清晰,還能吸引讀者去閱讀過去的事。

2、同學們,請你們讀讀課文開頭兩段和最後一段,看看作者在這兩部分都寫了什麼?(燈光)

3、首尾都寫燈光,這樣的寫法叫什麼?(首尾呼應)

4、課文除了首尾寫“燈光”外,還有哪些句子也與“燈光”有關?

這些句子中寫到了什麼光?

過渡:學到這兒,老師有一個問題想問大家,如果說課文中的每一個字都是一顆珍珠,那麼串聯這些珍珠的線索是什麼呢?(燈光)

師總結:這條線索就是燈光,課文圍繞着燈光寫了“廣場上的燈光——火柴微弱的光——給孩子照明的電燈——燃燒書本的光——廣場上的燈光”。這電燈、這火柴光、燃燒書本的光,組成了一組激動人心的悲壯而光輝的意象,照耀着故事中的人物,也照耀着每一個讀者的心,使全文始終像詩一樣熠熠生輝。

四、作業:

1、再讀課文,找出三個帶有“多好啊!”的句子,在句子的旁邊把自己的體會、感受或者疑問記下來。

2、積累好詞,抄寫關於描寫燈光、火光的句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千鈞一髮”在課文中的意思。

2、抓住重點語句揣摩人物內心世界,體會郝副營長爲了崇高的理想而勇於獻身的奉獻精神,讓學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3、練習在理解人物時追問他是爲了什麼。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燈光》這篇課文,誰來說說,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2、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燈光》,讓我們循着燈光走近郝副營長,認識郝副營長。

二、深入課文,感受郝副營長的崇高品質

(一)出示自學提示:首先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8~11段,思考:

1、郝副營長的願望是什麼?他的願望實現沒有?

2、爲了實現心中的願望,郝副營長是怎麼做的?

(二)彙報交流:

郝副營長的願望是什麼?(能讓孩子們在燈光底下學習)

1、你是哪兒知道的.?

2、什麼原因讓他有這種想法?什麼樣的圖畫?

3、看完圖畫郝副營長說了什麼?什麼“多好啊”?

4、從這一聲“多好啊”你體會到什麼?(郝副營長對燈光的羨慕、渴望)

5指導朗讀:你能讀出郝副營長對燈光的羨慕、渴望嗎?

(師過渡:正是因爲對書中孩子的羨慕,所以郝副營長才有了這個美好的願望,誰再來讀讀寫郝副營長願望的句子。)

6、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什麼?(板書:美好憧憬)

7、指導朗讀。

爲了實現心中的願望,郝副營長是怎麼做的?

(師過渡:郝副營長的願望實現了嗎?爲了實現心中的願望,他是怎麼做的呢?)

PPT出示: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是郝副營長划着了火柴,點燃了那本書,舉得高高的,爲後續部隊指了路。

1、說說你從中知道了什麼?(板書:英勇獻身)

2、師:“千鈞一髮”是什麼意思?

3、文中的“千鈞一髮”指的是什麼時刻?

4、爲什麼說這是“千鈞一髮”的時刻?

PPT出示:在突擊連與後續部隊失去聯繫的時刻——如果找不到突破口,突擊連的戰友就會(),如果找不到突破口,我們所精心部署的計劃就會();如果找不到突破口,這場戰役就會()。

5、說說郝副營長這樣做意味着什麼?

(師過渡:這真是千鈞一髮的時刻啊!可是,郝副營長,您知道這樣做意味着什麼嗎?大家說這意味着什麼?郝副營長知道嗎?)

6、探討郝副營長爲什麼要這樣做。

(師過渡:明知道這樣做會暴露自己,明知道這樣做會被敵人打中,明知道這樣做會有生命危險,但郝副營長爲什麼還要這樣做呢?此時此刻,他可能會怎麼想?)

PPT出示:爲了(),我必須這麼做!

7、指導朗讀。

(師過渡:多麼崇高的理想啊!這位年輕的戰友,這位偉大的戰士,他帶着美好的願望走了。他用壯烈地犧牲換來了圍殲戰的勝利,換來了孩子們能在明亮的燈光下學習,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此時此刻,面對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戰士,你會產生怎樣的感情呢?)

PPT出示: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是您划着了火柴,點燃了那本書,舉得高高的,爲後續部隊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您自己,您被敵人打中了。

8、大家將大屏幕上的句子和課文中的原句比較一下,你發現了什麼?這樣改動有什麼不一樣?

(好像和郝副營長在面對面說話;更能表達對郝副營長的崇敬之情;表達的語氣更強烈一些……)

9、再次指導朗讀。

三、拓展昇華:

1、讀完此文,我和同學們一樣被郝副營長英勇的獻身精神深深感動了,此時此刻,你想對郝副營長說點什麼呢?趕快拿起筆寫一寫吧。

2、在泱泱歷史長河中,像郝副營長這樣爲了崇高理想而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不計其數。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哪些這樣的英雄人物,他們也像郝副營長一樣值得我們崇敬,值得我們懷念呢?

3、探討課文爲什麼以“燈光”爲題?

(師過渡:同學們,在下課鈴即將敲響之前,老師還想和大家探討一個問題,那就是課文爲什麼要以“燈光”爲題?)最後,讓我們再次帶着無限感激和懷念之情齊讀課題:燈光再深情一些:燈光孩子們,讓我們將這美好的燈光永遠留在心中吧!

四、課外拓展

1、好書推薦:課下可閱讀王願堅短篇小說《金色的魚鉤》或《三人行》。

2、寫寫自己的感想。

板書設計:

燈光

美好憧憬英勇獻身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4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輕閉眼睛,簡筆畫導入,生動有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按照課前閱讀提示要求來學習課文。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山雨的?在雨中,作者抓住了山雨的哪些方面來寫?

(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與自讀課文要求,讓生自主學習。)

<三>、精讀課文,重點感悟:

1、理解雨聲,品讀想象(3—5自然段):

① 自讀自悟:

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分清文章的主次。雨聲的美,究竟有多美?山林的綠,究竟有多綠呢?再自讀3—5自然段,認爲哪一個句子最美,美在哪兒?請畫下來!

(充分給學習自讀、自悟的機會,抓重點段學習,體現單元“知識與能力”訓練點。)

② 體會“歌謠”:

你認爲哪一句也很美?請大家畫下“歌謠”這個詞, “無字的歌謠”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啊!……想讀的.一起來讀……讓老師也來讀一讀,師配樂讀……全班配樂讀……

(抓住“歌謠”一詞,體現閱讀教學三層次中的“感悟”:品詞品句品讀。突出教師的引導與示範作用。)

③體會“小曲”:

山雨來到了我們的身邊,落在什麼地方了呢?你現在不也是在山中觀賞雨景嗎?你還會把山林中的什麼景物當成琴鍵呢?……作者的想象……我們寫作文的時候,難道不應該學習這樣的方法嗎?帶着你的理解,美美地讀吧!(全班配樂讀……)

(繼續引導品讀“琴鍵”、“小曲”二句,讓學生想象畫面,充分與文本交流與對話,體會對山雨喜愛的情感,並學會在寫作文時運用比喻、擬人的方法,體現讀爲寫服務的思想。)

④總結學法:

你現在對山雨是一種什麼感情?回憶一下,你是用什麼方法學到這種程度的? “品讀課文”—— “想象畫面” “體會情感”——學會感受。請大家按照學習方法自學“山林綠”這部分。可以把你想到的用簡單的話寫在句子旁邊……

(教師由扶到放,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形成能力,體現自讀課文特點。)

2、自學山林,品讀想象:

通過自學,大家都知道了,那是怎樣的一種綠哇?讀出你最想讀的句子!你讀懂了什麼……還想讀哪一句?你想到了什麼?……讀吧……師吟誦一首小詩送給大家:……

(在學習彙報中檢測自學效果:深入品讀想象,入情入境,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朗讀有層次性,體會對山雨的讚美。)

<四>、讀寫結合,拓展延伸:

1、自學開頭、結尾,完成詩句:

各組組長、記錄員、彙報員、聲音控制員負起責任……

2、各小組彙報:

(體現閱讀教學的“積累與運用”,讀與寫巧妙地結合,發展了學生思維。同時,體現小組內有效合作學習的力量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總結下課:

<六>、板書設計:

山 雨 ,

雨 聲 美 如 曲,

山 林 綠 心 間,

鳥 兒 ,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5

一、設計思路

1 結合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對新課標和大綱制定的有關六年級的各項要求,理解其中的每一項標準、尺度、重難點。

2學習教材課後練習和理解作者的編排的意圖,理解每一項知識因材施教使得複習有針對性。

二、教學目標

1是調查學生的心理狀況。我召開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調查會,瞭解學生對考試的看法和態度,瞭解他們對複習有什麼要求:分析學生的心理層次,給學生一些精神食糧,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期末複習中來。

2是瞭解學生的知識狀況。採用問卷的形式,瞭解學生的知識漏洞,瞭解學生最需要老師幫助他們解決什麼難題;分析學生的知識層次,我可以因材施教使得複習有針對性,使得每一個學生在複習中有滿足感,能較好的受到複習的效果。

三、複習計劃

1、指導思想:根據新課標、依據教材和卷子、對本班的學生狀況都做個簡單的.分析和說明。

2、複習時間:我分成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我安排語文基礎知識的單項複習,第二階段我安排閱讀和習作的複習,第三階段我安排的是單元綜合和模擬綜合的測試。第四階段我安排的自由複習和個別輔導相結合。

3、複習方法:我採用的是集中複習和自主複習相結合的方法。

4、複習內容:我把所有內容分爲四個部分:語基部分、閱讀部分和習作部分、口語交際部分。

四、複習的實施方法

我採用的是集中複習和自主複習相結合的方法。第三階段:習作部分--反覆修改 寫好日記由於我平時對學生的日記、讀中學寫、課後習作都抓得很緊,指導及時,講評反饋比較到位,所以我班學生習作的複習重點不是反覆的寫作文,而是把重點放在反覆的修改上。

1、組織修改一個方面:可以是作文中的重點段、可以是人物的一段對話、可以修改開頭和結尾的方法。

2、欣賞日記:我讓學生從四個一練習修改日記

(1)一事一議(練習寫事的,把過程寫清楚出示相應的習作篇目進行分析)

(2)一景一描(練習寫景的,抓住景物特點出示相應的習作篇目進行分析)

(3)一人一寫(練習寫人的,要讓人活起來出示相應的習作篇目進行分析)

(4)一感一想(練習想象的,想象事實結合出示相應的習作篇目進行分析)

3、日記交流:三至五個人進行日記交流,交流日記的方法是自己讀、自己評、同學評、老師導相結合。這樣學生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逐漸提高習作水平,而且不乏味。 據學生的實際,我把前邊的單項複習進行綜合檢測,以集中審題和單獨審題的方式進行檢測,可以是整體檢測,主要是做一些綜合練習,(接把自助餐搬進複習課的內容出示相應的題目進行審題並進行口頭作文)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童話的特點。

2、學習擬人的修辭方法。

3、積累有關語句。

能力目標

設計幾種花的發言。

情感目標

培養謙虛的品質。

教學重點:

瞭解童話的特點。

教學難點:

學習擬人的修辭方法。

教學準備:

郭沫若的《山茶花》

一、揭示課題,質疑導讀

媒體出示問題

1、板題、齊讀。

2、讀了課題,你會產生哪些疑問?

3、歸納出示問題。

(1)文章出現的幾種花各有什麼特點?

(2)讀了課文,你受到哪些啓示?

4、瞭解作者及其作品。

(1)讀題

(2)質疑問難

培養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習慣

二、自主學習、深入理解

1、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

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不添字,不漏字。

2、交流讀書情況。

(1)通過讀書,你瞭解到什麼?

(2)你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內容?

(3)課文的主題是什麼?

3、自由讀課文。

4、交流讀書情況。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研讀體悟,合作探究

相應出示媒體

1、在上面的問題中自由選擇一個或兩個,反覆讀課文,自我揣摩,自我感悟。

2、合作學習。

相互交流,充分發表意見。

3、分組彙報。

4、積累語句,指導感情朗讀。

(1)“若按嚴格的`花時來說,她們……”

(2)“白丁香正在半開……”

(3)“一個小男孩飛跑過來……採摘着野生的二月蘭”

(4)“月兒行到中天……都有點不好意思。”

5、分角色朗讀對話,體會不同花的個性特點。

6、自由選擇,自己體會。

7、合作學習,解決難題。

8、交流句子。

9、分角色朗讀,同時,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四、通讀全文,瞭解特點

媒體出示特點

1、自由讀全文,思考。

這篇童話有什麼特點?

2、討論交流。

3、自由讀全文。

4、交流。

幫助學生了解課文特點。

五、延伸拓展,積累運用

1、如果馬蹄蓮、天堂鳥等花也加入這場討論,他們會說什麼?請設計它們的發言。

2、閱讀郭沫若的《山茶花》,爲山茶花在花兒比美大會上寫一份發言稿。

3、交流花兒的發言。

4、課外完成。

培養學生說話和寫作能力。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7

【教學目的】

1、知識教學點:

⑴瞭解辛亥革命前後中國農村日趨破產的社會現實。

⑵小說三要素的複習。

⑶運用對比,多種描寫方法塑造典型人物。

2、能力訓練點:

⑴把握背景,分析特定時代中的人物。

⑵朗讀、品味關鍵詞句,理解小說的主題。

3、德育滲透點:瞭解舊中國農民生活悲慘、農村日趨破產的根源,使學生懂得只有國家強大,人民生活才能幸福的道理,自覺地爲祖國的騰飛而讀書。

4、美育滲透點:透過作者在文中描繪的理想中的故鄉的美好圖景,教育學生爲建設美好生活而勤奮讀書。

【學法引導】

學生要能很好地讀懂本文的思想內容,需要對課文所寫人、事的時代背景有所瞭解。學習課文時,一方面結合作者的描寫,分析人物的性格。另方面深入思考作者把人物二十年前後變化對比着寫的意圖,從而有利於對文章的理解。對有豐富內涵的語句,應多誦讀、多品味,以求有所領悟。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

⑴運用對比,多種描寫手法刻畫人物性格特點。

⑵小說所刻畫的人物的社會意義。

2、難點:內涵豐富的語句的品味、理解。

3、疑點:作者對孔乙己和楊二嫂的態度相同嗎?

4、解決辦法:課堂上的朗讀與分析精彩片斷爲主要手段解決“重點”“難點”宜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析領會,“疑點”可在理解人物性格的基礎上,教師作適當的點撥、拓展完成。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錄音機、投影儀。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查找有關背景資料,瞭解辛亥革命前後中國農村的現實及根源。

2、朗讀課文精彩片斷,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3、討論分析:

⑴人物形象的社會意義。

⑵人物性格形成的社會根源。

⑶作者對文中人物所持的態度。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瞭解作品寫作的時代背景。

2、作了解性閱讀,理清全文脈。

3、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二、整體感知

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辛亥革命後,廣大的中國農村,受苦受難的農民並沒有得到真正的翻身、解放;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經濟發展,反而日趨衰落。怎樣才能使人民得到真正的幸福?中國農村的貧困,農民的不幸,是由什麼造成的?魯迅先生以他思想家的敏銳感覺,進行認真深入地分析。在他許多的以農民、農村生活爲題材的作品中,進行了形象地剖析、透視。《故鄉》一文,從閏土、楊二嫂十年的變化的角度,揭示了當時中國農村衰敗、蕭索、日趨破產的社會根源——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統治。

三、教學過程

1、導人新課,簡介背景。

2、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⑴聽錄音朗讀一遍,思考本文的線索,主要人物及故事情節。

⑵學生討論後,對上三者明確。

3、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⑴指一名同學朗讀第一部分,其他同學思考:

“我”漸近故鄉時的心情怎樣?

明確:漂泊的艱辛,思鄉的深切,返鄉的激動。

⑵漸近故鄉時,“我”見到的故鄉的景象如何?這時“我”的心情怎樣?

明確:景象是“蕭索”心情是“悲涼”。

⑶ 小結景物描寫的作用:

勾畫了一幅蕭條、荒寂的現實的故鄉冬景圖,初步表現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壓迫下舊中國農村破產的悲慘狀況,爲閏土的悲慘命運安排了典型的環境,烘托了閏土的悲慘命運和“我”的悲涼心情。

⑷見到故鄉冬景圖後,“我”的感受怎樣?用文中話回答。

明確:“啊!……好得多了。”

⑸怎樣理解“啊!……好得多了。”。

明確:寫出了現實與記憶中的故鄉的反差之大,飽含着對故鄉竟然如此的驚異之情。

4、分析第二部分:

⑴ “我”記憶中的故鄉怎樣?文章第31節說“似乎看到了我美麗的故鄉了。”記憶中的故鄉到底美麗在何處呢?’

提示:景、事、人。

⑵分析景點:

描寫了一幅怎樣的圖畫?(少年閏土月夜刺猹圖)

景物:天空、圓月、西瓜、沙地。

色彩:深藍、金黃、碧綠。

景象特點:景物美好,色彩明快、豔麗,美好動人。

上一段說:“沒有一些活氣”,那麼這一段的少年“十一二歲”“銀圈”“捏”“刺”,又給人什麼感覺呢?(充滿生氣和活力)

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什麼?

明確:作者用這美麗的景物作爲少

年閏土小英雄形象的烘托,也是作者理想中故鄉的象徵。與現實中的故鄉形成鮮明的對比。

⑶分析少年閏土:(事、人)

“我”記憶中的少年閏土的肖像怎樣?(“紫色”“圓”“小”“明晃晃”可見少年閏土健康可愛。)

“我”回義了少年閏土哪幾件事情?可見他是個什麼樣的農村少年?

明確:教“我”雪地捕鳥——活潑多知。

邀“我”看瓜刺猹——樸素,熱情勇敢,多知。

告訴“我”貝殼,跳魚兒——見多識廣。

哭着不肯分離,互贈禮物——友誼深厚、純真。

作者怎樣更好地突出閏土說話滔滔不絕的?

明確:用了許多省略號。

⑷ 小結:故鄉到底“美麗”在哪裏?

明確:美在有許多新鮮景,美在有許多新鮮事,更美在有心裏裝着無盡希奇事,有着深厚、純真友誼的童年夥伴。總之,美在兒時的記憶中。

四、總結、擴展

全文按“我”“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的活動爲線索,記敘“我”的所見、所聞、所感。

本節課所學內容,除了初步展示現實故鄉的蕭條外,多在回憶,突出了記憶中故鄉的美。在對比中,寫出了反差之大,反映了中國農村日趨破產的現實。

五、佈置作業

1、少年閏土是一個什麼樣的少年?

2、預習下文,思考楊二嫂的及中年閏土的形象特點。

【板書設計】

故鄉

魯迅

回故鄉:故鄉冬景圖:蕭索、荒寂心情:悲涼

到家與在故鄉:與少年閏土的友誼農村破產

楊二嫂的變化農民生活痛苦

中年閏土的變化。

離故鄉:對舊社會不滿,寄希望於未來。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分析閏土,楊二嫂形象,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

二、整體感知

上節課,我們分析了二十年前少年閏土的形象,本節課我們將見到二十年後的閨土,在對閏土二十年前後的巨大變化及楊二嫂的變化的分析中,努力探究人物形象的社會意義及作品的主題。

三、教學過程

1、複習、預習:

⑴二十年前後故鄉的景象有哪些變化?這個變化說明了什麼問題?

⑵在故鄉,“我”見到了許多人,其中着重寫了哪兩個人物?這兩個人物中,又重點以寫誰爲主?

2、分析中年閏土:

⑴少年好友閏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閏士的變化說明了什麼問題?

①肖像變化:

“紫色的`圓臉’——“灰黃”且有“很深的皺紋”

“小氈帽”——“破氈帽”

“紅活圓實的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問:中年閏土的臉色爲什麼會變得“灰黃”?“很深的皺紋”和松樹皮似的手”說明了什麼?

明確:臉色“灰黃”是飢寒交迫造成的營養不良的結果,“很深”的皺紋是生活的重負刻下的痕跡,“松樹皮”似的手是長年累月超負荷的勞動造成的結果。

問:59節中“終於”一詞,體現了閏土怎樣的感情變化過程?

明確:重逢的喜悅——想要敘舊、暢談——想到自己的現狀、淒涼——自卑自賤一終於恭敬地稱“我”老爺。

②稱呼的變化:

問:“老爺”這一稱呼寫出了閏土心目中兩人之間的什麼變化?

明確:身份、地位的變化。

問:“厚障壁”比喻什麼?

明確:人與人之間的隔膜。

③語言變化:

問:中年閏土的話中也有許多省略號,這些省略號有什麼作用?

明確:顯示閏土說話吞吞吐吐,斷斷續續,謙恭而又含糊,表現了他的遲鈍麻木。

④神態變化:

問:神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怕羞”“高興”天真活潑——“歡喜”“淒涼”“像石像”“像木偶人”。

問:“石像”這個比喻說明閏土的精神狀態起了什麼變化?

明確:由於飽受生活的折磨,已經變得呆滯、遲鈍、衰老、麻木,了無生氣。

問:是什麼原因使他發生這樣大的變化?用文中話回答,並理解這句話對錶達中心意思的巨大作用。

明確:“多子……木偶人。”說明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統治是當時中國農村衰敗、蕭條、日趨破產的根源,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

問:閏土爲什麼要揀“香爐”和“燭臺”?

明確:把未來寄託神佛。說明他受封建迷信思想愚弄之深,說明了他的麻木遲鈍。說明了閏土是舊中國一個尚未覺醒的農民形象。

⑵ 小結:閏土的變化說明了什麼?

明確:說明了辛亥革命後,中國農村破產,農民生活痛苦的現實。勞苦大衆在封建傳統觀念轄制下所受的毒害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隔膜。

3、分析楊二嫂形象:

⑴楊二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她的變化又說明了什麼問題?

今日肖像:凸顴骨、薄嘴脣、圓規——體現性格潑悍、放肆、尖刻

語言、行動:尖叫,兩手搭在髀間、貴人眼高——體現性格潑悍、放肆、尖刻

討東西、造謠,“塞手套”——體現性格自私、潑悍,愛貪小便宜

昔日“豆腐西施”,終日坐着——體現性格安分守己

楊二嫂的變化,說明了辛亥革命後城鎮小市民階層的貧困化,反映了經濟破產的另一個側面。

⑵作者塑造楊二嫂這一形象有什麼作用?

明確:作用一,以楊二嫂的自私、刻薄襯托楊二嫂的善良、樸實。

作用二,以楊二嫂的變化說明城鎮小市民的貧困化,反映了當時社會經濟破產的廣度和深度。

4、見到故鄉的景和人發生如此變化後,“我”產生了什麼樣的心情?

明確:由下文“老屋離我愈遠了;故鄉的山水也都漸漸遠離了我,但我卻並不感到怎樣的留戀。”可見“我”對故鄉鉅變成如今的樣子是十分失望的。

四、總結、擴展

本節課,我們着重分析了閏土和楊二嫂兩個人物形象。閏土是解放前老一代農民形象的代表,他身上有着中國農民傳統的美德——勤勞、善良、忠厚,但因長期遭受經濟的壓迫和思想上的愚弄,他被那個社會折磨得像個木偶人。從這個人物身上,我們可以讀到作者對老一代農民不幸命運的深切關心和同情。楊二嫂是一個城鎮小市民形象的代表,是一個既遭受壓迫、侮辱,又深受私有觀念支配的被扭曲了的人物形象。從她身上,我們可以讀出作者對她的種種惡習是持否定態度的。

文中,作者着力寫兩個人的今昔變化,通過對比,深刻地揭示出兩個人物形象所蘊含的社會意義,並揭示出小說的主題。

【板書設計】

閏土:{少年:健康、活潑、多知、熱情

中年:衰老、遲鈍、麻木對比農村日益破產

楊二嫂:今:放肆、潑悍、自私對比農民日益貧困

昔:安分守己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8

一、課文內容分析

本單元口語交際主題是“演講”。從學生的相關經歷引發交際話題,再從演講的形式與內容、演講稿、演講的表現力三方面讓學生學習演講方法,提升演講水平。

第一部分,課文以兩個泡泡照顧到學生的不同經歷,既能引發一部分有過類似經歷同學的表達慾望,分享自身體會,也爲沒有演講經驗的同學樹立了信心。

第二部分創設班級演講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領域中選擇最感興趣的內容確定話題。同時,以“學習的快樂”、?遠離垃圾食品,關注身體健康”兩個題目爲例,讓學生學習在題目中將演講的主題與內容具體化。第三部分則從觀點、材料、感染力爲學生提供了寫作思路,引導學生關注演講稿的說服力。第四部分則用小貼士的形式,爲學生提供了語氣語調、停頓、重複、動作這類演講技巧,旨在增強學生演講的情感感染力。

二、學情分析

對於小學生來說,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演講,主題班會、升旗儀式、班級競選都需要演講。回顧學生在以往口語交際中所得,學生已經有了講清楚、講生動的語言表達基礎,但在真實的演講中,學生不僅存在表達觀點時單純講道理、缺乏有力證明的情況,也有觀點不清、邏輯性不強的現象,同時也更多關注老師的肯定,與聽衆互動不足。而教材的編排中針對這些都給出了建議,因此,本課的提升點在於學習就適當的話題提出自身觀點,並圍繞其選擇有說服力的材料,練習如何演講。

三、教學目標

1、能理解什麼是演講,並圍繞話題擬定演講題目,根據一定的要求寫好演講稿。

2、用適當的語氣,語調進行演講,態度大方。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就適當的話題提出自己明確的觀點,並圍繞其選擇有說服力的材料,表達有條理。

五、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教師:蒐集優秀演講視頻以及演講稿。

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蒐集相關資料。

(一)激發興趣,引出“演講”

1、分享經歷,說說自己認爲什麼是演講。在我們的學校生活中,經常會見到“演講”,比如每週的國旗下講話、班級的競選演講等活動,你是否參加過呢?說說當時的感受。

2、指名進行分享。

3、教師小結:就像大家說的,演講就是在公開場合發表講話。一次好的演講,不僅要有好的演講稿,還得具備一些演講技巧。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怎麼寫演講稿,做一次演講。

【設計意圖】通過分享親身經歷,一方面使有過經驗的同學講出體會、收穫,另一方面使沒有演講經驗的同學受到啓發,從而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二)創設情境,學習擬題

1、選擇話題,擬定題目。

班裏要進行一次演講活動,有科學、讀書、鍛鍊身體、健康飲食幾個話題,你對哪一個更感興趣?說說你在這一話題有什麼經歷?結合你的感受和認識爲演講確定一個題目。

2、對比範例,修改題目。

(1)指名說題目,教師記錄。

(2)對比“讀書的快樂”、“遠離垃圾食品,關注身體健康”,說說感受。預設:看到“讀書的快樂”這個題目,我就知道這篇演講以“快樂”爲主,而“遠離垃圾食品,關注身體健康”這個題目既有演講的目的,也有做法。兩個題目都能迅速讓我們知道演講者的觀點。

(3)教師總結。

因此,一個好的演講題目能夠讓聽衆對於演講內容一目瞭然,既要觀點明確,也要描述完整,體驗意圖。

(4)修改題目。

【設計意圖】從學生感興趣的領域選擇演講話題,並分享自己的相關經歷,使得演講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而讓他們有表達的慾望。另一方面,通過對比課本範例,學生知道了題目的作用,並且能夠仿照,對自己的題目進行修改,學習在題目中表達出表達核心觀點。

(三)明確寫法,試寫演講稿

演講的題目確定了,接下來就要關注演講稿了。一篇好的演講稿可以把演講者的觀點與情感傳遞給聽衆,讓他們產生共鳴,甚至認同。那什麼樣的`演講稿纔是好的,怎樣寫一篇好的演講稿?

1、出示要點,講解格式。

我們先看看演講稿的基本格式,一般有三個部分:

(1)開頭:對聽衆使用適當的稱呼,如“親愛的同學們”、“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

(2)正文:表述觀點並且圍繞觀點使用具體的材料進行說明。

(3)結尾:用簡潔有力的話點明主題,發出號召。

2、提供支架,試寫講稿。

對於演講稿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正文這一部分。那怎樣才能讓你的演講稿具有說服力呢?

(1)師生交流總結:觀點明確,列舉事例,引用名言、故事等。(相機板書)

(2)列出提綱,爲觀點選例證。

(3)小組分享,交流評價。具有說服力的演講稿不僅要有明確的觀點,還有用具體的材料來支撐自己的觀點,請你藉助以下提綱,梳理自己課前蒐集的材料。小組四人互相分享,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同學的演講提綱進行評價,提出建議:

①觀點鮮明嗎?

②例子支持觀點嗎?

③例子的順序是否合適?

(4)根據建議試寫演講稿,教師相機指導。

【設計意圖】藉助提綱,學生能夠明確寫作思路。小組交流意在讓學生聚焦到最有代表性的材料並思考演講稿的條理性,再加上老師的個性化指導,學生寫出一篇好的演講稿有了充足的保障。

(四)開展演講比賽,評價總結

1、瞭解演講技巧,感受演講的表現力。

(1)出示“小貼士”。

演講,最重要的還是“講”。剛纔大家已經有了初步的演講稿,要把它“講好”,老師再給大家送上兩點小祕籍:演講時語氣、語調適當,姿態大方;演講時可利用停頓、重複或者輔以動作強調要點,增強表現力。

(2)欣賞經典視頻,感受演講者的表現力。

這兩點祕籍如何應用,我們可以通過一段精彩的視頻來看看。(學生觀看之後,分享在視頻中看到的演講者是如何用語氣、語調、動作來增強表現力。)

3、個人練習,教師相機指導。

4、小組演講,交流、推薦。

(1)小組規模:小組人數以?6?人爲宜。

(2)分組依據:建議根據話題相關性進行分組。

(3)小組依次演講,互相提出建議。記着咱們的演講祕籍,和自己組內的同學輪流演講,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在演講之後爲演講者提出修改建議。

(4)教師小結,每組推選一人蔘加班級演講比賽。

教師總結點:對學生的演講熱情進行肯定;圍繞小組交流中反饋出的主要問題進行再次強調指導。大家進行得如火如荼,現在我們根據剛纔的演講情況,每個小組推選出一人蔘加最後班級的演講比賽。

5、師生共同制定評價標準。

選手已經確定好了,那我們該從哪些方面進行評比呢?(學生髮言,教師歸納,總結歸納出評分標準,並進行補充。課上可以出示提前準備好的下表,也可以當堂生成。)

內容

聲音響亮,語調適當;

姿態大方,適時加入動作

表情豐富,和聽衆有眼神交流;

使用事例、名言,具有說服力。

等級

★★★★★★

★★★★★★

★★★★★★

★★★★★★

6、小組代表依次演講,評選?“最佳演說家”。

我們先請幾位演講者依次進行演講,每位同學有一枚大拇指貼紙,演講結束之後,可以把它貼在你心中的“最佳演說家”身上。(評選結果揭曉,老師隨機邀請兩位投票同學說說投票理由)

7、教師總結。

感謝同學們的精彩展示與點評!今天這節課我們對於演講稿、演講技巧進行了瞭解,並進行了眼睛比賽。時間有限,我們不能聽到更多同學的精彩演講,希望大家在課後再把自己的演講稿進行修改,並練習演講,我們有機會再進行一次演講比賽,期待大家踊躍參加。

【設計意圖】藉助優秀演講範例學習演講技巧,在個人練習中應用實踐,在小組演講中進行展示,也在小組同學的建議中修改糾正,從而使自己內化演講技巧。班級共同制定演講評價標準,以及最後的班級展示是對學生演講熱情的再一次激發,也是對演講稿、演講技巧的又一次深化。

六、板書設計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9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同義詞辨析

2、語言、神態描寫

3、分角色朗讀

教學重點:

語言、神態描寫

教學難點:

朗讀的表情與語調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童話、寓言、神話的世界裏,作者常常賦予動物、植物、甚至是其它事物以人的感情,勇敢的蚊子雖然打敗了獅子,卻死在了蜘蛛的網裏,那個英雄的石像也因爲驕傲而受到了小石塊的不滿,今天,我們將去一個花園裏,看看花園的花兒們在晚上談些什麼?作者又通過花兒們的談話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三、朗讀課文要求

1、勾畫詞語

2、一邊朗讀一邊劃出哪些寫花的神態、語氣的語句

3、一邊讀一邊想象花園裏花兒們在談話的情景

四、跳讀全文,討論

1、文章可以分爲幾個部分

2、文中寫了哪些花在交談?

3、這些花都是在春天開的嗎?爲什麼作者能把它們寫在一起?[明確]在既非真實,也非虛妄的園中

4、花兒們談話的主題是什麼?他們爲什麼要談呢?[明確]比美論貴,覺得自己十分重要,自己正是這美好的世界中最美好的'。

5、列表比較各種花說話的語氣和神態?

6、每種花都在自已說自己美嗎?他們之間有什麼不同?

五、朗讀結尾四段

1、小男孩爲什麼不採這些花,而要採二月蘭呢?二月蘭有什麼特點?小男孩採花的目的是什麼?小男孩爲什麼送二月蘭給老師?二者有何相似之處?[明確]默默地儘自己微薄的力量,給世界加上點滴的歡樂。

2、花兒們爲什麼沉默了,他們在想些什麼?爲什麼有點不好意思?[明確]他們都在反思自己的思想,爲自己的自大虛榮感到害羞。

3、如果他們不爲自己感到害羞的話,補寫兩句話應該怎麼寫?

六、總結

1、作者寫花兒們在月光下比美論貴的用意是什麼?[明確]暴露了一引起人自我炫耀、驕傲自大的靈魂。對二月蘭的默默奉獻起反襯作用。

2、作者通過這個童話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

七、活動設計

1、分角色朗讀:《花的話》

2、辯析近義詞

八、佈置作業任選一題

1、以“我最喜愛的一種花”寫一篇練筆,要求介紹出這種花的特點和你喜愛的原因。

2、假如以公園裏的一個池塘爲環境,請確立一箇中心,寫一則池塘裏的動植物們圍繞一個主題談話的情景。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20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2、抓住文中相關句子複習“比喻”、“擬人”、“排比”反問及雙重否定句。

3、抓住重點語句感受夾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長“韌性可貴”的特點,體會夾竹桃身上的品質,懂得作者爲什麼會愛上夾竹桃。

重難點

1、抓住文中相關句子複習“比喻”、“擬人”、“排比”反問及雙重否定句。品味課文的語言。

2、感受夾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長“韌性可貴”的特點特色

教學準備

夾竹桃相關圖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出示夾竹桃花),請仔細觀察她的花和葉,看哪位細心的同學能有所發現。引導學生從花和葉子着手觀察:花朵像桃花,葉片像竹葉。因此,人們就給它起了個形象而好聽的名字:夾竹桃。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富有詩意的名字。課件出示夾竹桃圖片讓學生觀賞夾竹桃的圖片。

那麼,季羨林筆下的夾竹桃到底又怎樣的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夾竹桃》。同時板書課題

二、深入分析

1、請同學們閱讀第一自然段,季羨林老爺爺對夾竹桃的感情怎樣?(讓學生閱讀後舉手回答。)

出示課件: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是對我說來,它卻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

2、爲什麼夾竹桃對季先生來說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呢?文中給了我們答案。請同學們迅速瀏覽課文,找出描寫夾竹桃的自然段,看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夾竹桃的?

生回答後總結:第二自然段,花色,第四自然段花期,第五自然段引起作者月光下的幻想。同時板書:花色、花期、幻想。

3、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夾竹桃的花色有什麼特別之處,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寫夾竹桃花色的相關語句體會。

課件出示:紅與白搭配宛如火與雪——奇妙有趣。(同時板書:奇妙有趣)

課件出示:但是這兩盆花卻融洽地開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

師:看這個句子,說說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課件出示:比喻---把一類事物比作另一類事物

4、請同學們快速默讀第三自然段,看院子裏都有哪些花,它們開放的季節是什麼季節,畫出季節和花名並找出描寫這些話相關成語

請三名同學一個說季節,一個說花名,一個同學說描寫花的成語。

課件出示:花團錦簇、滿院生輝、五彩繽紛、美不勝收、花開花落、

萬紫千紅。

全班齊讀成語鞏固。課文題爲“夾竹桃”,季先生洋洋灑灑用了200多字,一口氣介紹了14種夾竹桃以外的花,這不是多餘?學生回答,相機板書:對比烘托

5、然而,在一牆之隔的大門內夾竹桃卻在哪裏悄悄開放。夾竹桃是怎樣開放的?請閱讀閱讀第四自然段。指明回答。

課件出示:夾竹桃卻在那裏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了出一嘟嚕。

師:夾竹桃從哪個季節開到哪個季節?

課件出示:“在和煦的春風裏,在盛夏的暴雨裏,在深秋的清冷裏,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豔。”

從春天一直開到秋天說明了夾竹桃花期怎麼樣?-板書:花期長——韌性可貴。

“吐豔”什麼意思? “盛開、綻放”。 “無日不迎風吐豔”該是什麼意思?無日不迎風吐豔就是每天都綻放。“無日不迎風吐豔”是一個什麼句式?作者爲什麼不寫“每天都綻放”呢? (感受雙重否定句,語氣更加強烈,更能突出對夾竹桃的讚美之情。)雙重否定句,什麼是雙重否定句?——雙重否定就是否定兩次,表示肯定的意思。體會句子:“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從“無不奉陪”我感受到夾竹桃的韌性。(“無不奉陪”就是沒有不陪伴,全都相陪。)這句話中的.哪個詞語也能說明它“無不奉陪”(一直)兩個“一直”,令你想到了哪些詞語?(堅持不懈、持之以恆)這難道不是可貴的韌性嗎?

課件出示:這一點韌性,同院子裏的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這是一個什麼句式?反問句,加強語氣,表達韌性可貴。

6、“但是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於此”這句話,在文中起什麼作用?過渡句-承上啓下,說明夾竹桃不僅,花色奇妙有趣、花期長——有韌性,還有其它的妙處,那麼夾竹桃還有什麼妙處?讀第五自然段看作者都把夾竹桃幻想成什麼?

生回答後出示課件:地圖,水中的荇藻,一幅墨竹

7、月光下,一團模糊的花朵竟引起了作者這麼多的幻想。讓我們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一下月光下的夾竹桃吧。(配樂讀)

三、 總結

請同學們回想第一自然段,聯繫全文想一想,爲什麼對作者來說夾竹桃是最值得留戀最值提回憶的花?在夾竹桃身上我們看到哪些可貴品質?

全班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四、作業設計

仔細觀察一種植物:請你試着描寫一種植物,抓住它的特點運用對比襯托的方法寫具體。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21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好品質。

2、理解不懂的詞語。

3、通過補充省略的內容,提高想象能力。

4、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分析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通過人物的心理活動和言行,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

【教法】

〖情境教學法〗

1、以教師飽含情感的語言啓迪學生的心靈。

2、讓學生在心領神會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並以感情的朗讀去表達情感。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談話導入,放課件,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明確目標

1、交流對作者的瞭解。

(目的是使學生養成課前查閱資料的好習慣,培養他們整理資料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讓學生用最簡練的`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並說出是怎麼概括出來的。

教師評價。

(這一步是爲了培養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3、讓學生找出文中最使自己感動的段落,並從中提出疑問。

教師根據學生髮言,提出這節課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桑娜和漁夫那麼貧窮,爲什麼還要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其它問題讓學生通過認真讀課文,討論交流,自行解決。

(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培養他們的自主能力、合作興趣,樂於探究的能力。)

三、直奔中心,激發想象

學生讀8~11自然段,劃出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子。

1、指名讀劃的句子。

2、出示課件

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學生針對“桑娜覺得非這樣做不可”,談自己的觀點,並說出理由,從而體會出桑娜這個人善良的本性。讀這句話,再一次感受桑娜的善良。

(出示課件)她忐忑不安地想:“她會說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她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指名讀這段話,其他學生仔細觀察,看看這短話有什麼特點。

再讀這段話,邊讀邊感受,此時此刻,桑娜的內心都有什麼變化。[進行朗讀訓練——省略號的讀法]

讓學生想象補充五個省略號的內容和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桑娜極其複雜、矛盾的心理和她“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高尚品質。

(一是讓學生通過想象感受人物複雜的、矛盾的、變化的心情,二是抓住教材特點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三是體會列夫.托爾斯泰這位大作家、這位文學巨匠遣詞造句的高明之處。)

四、深入探究,拓展思維

1、學生找出並劃出能體現漁夫“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語句。

2、出示課件

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通過對“熬”進行換詞練習,對漁夫、桑娜和孩子們的將來進行想象,體會桑娜一家歲月的艱苦、生活的艱難,體會漁夫“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優秀品質。

五、總結全文,昇華中心

師生互動:教師進行課堂小結,同時讓學生想象窮人富裕的一面,使文章中心得到昇華,最後得出結論: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22

教材分析

《四時田園雜興》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的代表作品。范成大六十一歲時,在石湖養病期間寫下了六十篇田園詩,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各十二首,總題“四時田園雜興”。詩篇把農民的勤勞,淳樸的美德通過兒童天真活潑的舉動不經意地展現,更顯童趣盎然。

教學目標:

學習本課生字;背誦兩首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通過領會詩句內容,感悟古詩選詞煉句的精妙和豐富的內涵,從中受到美的薰陶,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感受鄉村生活,陶冶愛美的情趣,養成積累的習慣。

教學重點:背誦兩首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養成積累的習慣。

教學難點:感受鄉村生活,陶冶愛美的情趣,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構想

引導學生對詩的內容及表達的情感作淺易的.欣賞,在欣賞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共同交流,各抒己見,培養學生探究學習意識和主動學習的習慣。採用各種形式的朗讀:自由讀,分組讀,再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教學準備:蒐集范成大的資料;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四時田園雜興(一)》這首詩的含義和思想感情。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都學過哪些古詩呢?誰願意背給大家聽?今天,咱們再來共同學習一首,題目叫《四時田園雜興》。

2、播放課文朗讀錄音。介紹作者。(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其詩題材廣泛,對農民的痛苦,官吏的殘暴等都有反映,詩風清逸淡遠。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

二、釋題並初步感知課文

1.釋題:“興”是什麼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並猜想一下詩文會寫些什麼內容?(雜興就是隨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詩篇。相當於平常我們讀到的詩歌中的:無題。只是詩人們有感而發,即興記下。)

2.教師範讀全詩,學生小聲自讀並思考: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幹什麼?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3.指名試讀全詩,引導回答上面問題。

三、學習詩文內容

1.自由讀文,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並記錄自己的疑難問題。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晝:白天。

耘:除草。

耘田:在田裏除草。

績麻:把麻搓成線。

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

未解:不懂。

供:參加。

耕織:耕田織布。

傍:靠近。

桑陰:桑樹下。

4.引導學生試着解釋全詩:

白天除田草,夜裏搓麻條,村裏的男女都擔家。幼童不懂耕田織布,也在桑樹蔭下學着種瓜呢!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23

一、教案背景

加強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通過互聯網搜索技術的引入,拓寬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爲學生的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二、教學課題

課題:人教版語文第十二冊第8課《各具特色的'民居》。

教學時間:1課時

三、教材分析:

中國民居具有古老而獨特的魅力,是中華文明的寶貴遺產,體現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本文是描寫我國地方民居的說明文,介紹了特色鮮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一是讓學生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的特點及民風民俗,激發學生對民俗文化探究的興趣;二是體會課文的說明方法和語言的表達特點,並能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四、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騷擾、偏僻、魅力、清風徐來、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秩序井然、遮天蓋地、宏偉壯觀、別緻美觀、蜂擁而至、安然無恙、崇山峻嶺”等詞語。

2、默讀課文,瞭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的鮮明特色,體會中華傳統民居豐富的文化內涵。

3、學習課文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五、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小組合作、互聯網搜索等學習方法相結合。

六、教學準備:

1、教學環境:多媒體及網絡環境;

2、教學資源:課前布臵學生通過互聯網搜索獲取關於民居的文字、圖片、視頻等資料。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24

學習目標

1.學習並積累“鼻祖、曠野、隨心所欲”等詞語和優美語句。

2.瞭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體會在表達上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通過默讀,瞭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教學準備:通過網絡或者圖書館等查詢藏戲的由來、歷史變化及主要劇目等相關信息;藏戲面具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黑格爾的話:哪個民族有戲劇,就標誌着這個民族走向成熟,戲劇是一個民族開化的民族生活的產物。

——黑格爾

2.中華民族戲曲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有據可考的就有275個劇種。你知道哪些劇種呢?下面我們來聽幾段戲曲,看看你能不能說出他們分別是什麼劇種?(課件播放,學生猜一猜他們分別是什麼劇種。)

3.你能說說戲曲表演有些什麼共同的特點嗎?

4.今天老師要帶你們瞭解的這個劇種啊,有着600多年的歷史,比國粹京劇還早400多年,被稱爲藏文化的活化石,它就是——藏戲(板書課題,齊讀),跟其他劇種相比,藏戲有着怎樣的表演特色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5.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讓我們先來讀讀學習提示,想一想這段話告訴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去了解藏戲?(根據回答板書:形成、特色)

二、讀文,理清思路

1.默讀課文,注意默讀的速度。讀後劃出文中不懂的詞語,利用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想想意思。

2.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讀懂的詞語。

3.速讀課文,思考:課文哪些段講了藏戲的形成,哪些段介紹了藏戲的藝術特色。

讀後交流、梳理:4-7段講的是藏戲的形成,8-20段講的是藏戲的藝術特色。

4.藏戲同其他劇種相比,獨具魅力的地方是什麼?

5.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畫出相關語句。(戴着面具演出;沒有舞臺;一部戲演三五天還沒有結束。)

三、朗讀品味,瞭解藏戲的特點

(一)讀第一部分,初步瞭解藏戲的特點

1.指名讀前三自然段。

2.這三個都是什麼句?回憶一下反問句的作用,那麼作者連用三個排比式的`反問句,想強調什麼?又想表達強烈的什麼感情呢?再讀讀句子,看誰能讀出

問號背後的東西?

(強調藏戲的特點,表達強烈的民族的自豪感。)

3、就讓我們帶着這樣的情感再讀一讀這三個句子。

讀出藏戲的特色;藏戲劇種的稀少;中國擁有藏戲的自豪。

(二)讀課文第三部分,具體瞭解藏戲的特點

1.課文哪幾段具體描寫了這三個特點?

2.默讀8—20小節,找與第一部分相對應的具體描寫。(8—16自然段寫的是藏戲戴着面具演出的特點;17—18自然段寫的是藏戲演出沒有舞臺的特點;19-20自然段寫的是藏戲一部戲要演出三五天的特點。)

2.自由讀8—16自然段,說說你進一步瞭解到了什麼。

3.說一說顏色象徵了什麼,看圖片,結合具體的面具,體會藏戲的面具不但每一種顏色都有它的象徵意義,顏色和形狀還非常地誇張。對角色的什麼特徵作了誇張。這在戲曲表演中是多麼獨特的現象啊,難怪作者一開始就這麼讚歎——齊讀課文第1句。

4.自由讀17和18自然段,想想不需要舞臺的藏戲簡陋到什麼程度?從那裏體會到?結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來體會藏戲以廣闊的大自然爲背景,道具更是簡陋到了極點。

和那些以精美的舞臺與華麗的燈光做背景的其他戲曲比起來,以雪山江河、草原大地爲背景,不要幕布,不要燈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鈸爲伴奏,在觀衆團團圍坐下席地而唱的藏戲顯得多麼質樸、多麼大氣、多麼豪邁啊!齊讀17、18小節。難怪作者會這麼讚歎—齊讀課文第二句話。

5.自由讀19、20小節,你還了解到藏戲的什麼特點?

6.沒有舞臺,席地而唱,演出時戴着面具,一部戲一唱就是三五天,這在戲曲表演中是多麼獨特、多麼稀有啊,難怪作者開篇就用了三個排比反問句來表達心中強烈的讚歎和自豪之情(齊讀1—3小節)

四、瞭解藏戲的形成

這麼獨具特色的藏戲是怎麼形成的呢?這裏面還有一個美麗感人的傳說故事呢,(板書:傳說)請大家自由讀讀4—7小節。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25

教學目標:

1、回憶課文主題,讀懂故事。

2、感悟哲理,真正做到啓心靈之智,示行爲之範。

設計理念:

1、體現“以鏈接內容爲起點,拓展學生視野,使課堂向課外延伸,閱讀與表達相結合”的教學思想。依據“感知——理解——積累——運用”的教學程序,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2、從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從文本走向生活,體現小學語文“閱讀引路——鏈接拓展”式閱讀教學,彰顯教材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梳理本單元所學課文。

1、每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分別是什麼?

2、每篇課文中主要告訴我們哪些人生的道理?

學生思考並交流,教師適當點撥。

展示課件

(1)做人也須像梅花那樣,品性高潔,不媚俗,不唯上,永葆自己內心的清靜純潔。——《卜算子·詠梅》

(2)陷入絕境時要沉着冷靜、機智果斷。——《跳水》

(3)以“清貧”生活爲樂,無論革命事業處於何等困境,始終堅持信念,不彷徨、不動搖、不退縮的崇高氣節。——《清貧》

(4)“吃得下飯,睡得着覺,笑得出來。”看似簡單的願望,但要想真正達成,也需要長時間的心性修養。——《兒子的採訪》

(5)“人生的擔子不管有多重,咬緊牙,挺住!”——《挑柴》

二、閱讀本次鏈接的三篇文章,用“感言”的形式表達對三篇文章的理解和得到的啓示。

展示課件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課件展示):

1、《聽的藝術》:做每一件事都有一個路徑。

2、《方法》:聽話不要聽一半,

更不要把自己的`意思強加到說話人的頭上去。

3、《愛的詮釋》:愛的智慧的詮釋就是應“需”而爲。

在該環節教學中,教師既要指導學生讀懂古詩,也要注意每篇文章最後的起“點睛”作用的話,並由此進行思考,談感受,寫“感言”。

三、拓展延伸,鏈接生活。

生活中有很多細微的事件給人啓迪、耐人尋味。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們要注意觀察,細心體會,真心感悟,隨時記錄。

展示課件

學生可以自己談一談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以及從中得到的啓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