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九年級語文《藤野先生》同步練習

本文已影響 9.95K人 

作爲一個學生,做練習是必不可少的。做習題是對知識的鞏固,正所謂“溫故而知新”。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整理的課後同步練習題,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提升有所幫助!

九年級語文《藤野先生》同步練習

  理解·分析

一 作者寫了與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四個典型事例,分別表現藤野先生思想品質。試填下表:

這道題可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本文選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特點。這對學寫記人記事的文章也很有幫助。應指導學生深入理解四個典型事例不同的表現角度,讓學生明白寫記敘文時對事例要所選擇。

二 這篇回憶錄題爲“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沒有直接寫藤野。作者寫了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寫了從東京到仙台途經的日暮裏和水戶,寫了仙台醫專的職員對他的“優待”,還寫了日本“愛國青年”的尋釁和課堂上看電影。這些事情和藤野有什麼內在聯繫?魯迅是用什麼中心意思統攝全篇的?

設計這道題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理解本文圍繞中心選材,中心思想統攝全篇的特點。這道題涉及面廣,難度較大,教師應結合分析課文引導學生完成。

三 思考下列問題,理解本文第5段的層次和段意。

1 “大概是物以希爲貴罷”,這句能管到這段文字中的哪個地方?

2 我也頗受到“這樣的優待”,是指怎樣的待遇?幾個職員爲我“操心”,說的是怎樣的操心?

3 如果把這段分兩層,應從哪兒分開?兩層之間是怎樣聯繫的?試結合兩層內容作些分析。

4 作者對職員們的“操心”說是“好意難卻”,對藤野先生的關心又是怎樣看的呢?把這兩方面聯繫起來思考,你對這段文字的作用有哪些進一步的理解?

本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段的結構和含義。“段”是構成篇的單位,要想真正讀懂一篇文章,必須先從讀懂基本段做起。第5段是本課難度較大的段落,深入理解這一段,對於掌握閱讀的一般規律會有一定的啓發。

  揣摩·運用

四 討論:以藤野先生和“清國留學生”的形象爲例,說明寫人要抓住主要特徵。先小組討論,然後每組推選一二人在班上發言。

本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深入體會本文抓住特徵寫人的特點。本文爲我們提供了寫人抓特徵的典型例子。組織討論,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五 課文第一句中“無非”是什麼意思?“這樣”指的是什麼?這一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對下文有什麼影響?

六 下邊是課文中三段話的改寫。所說事情同課文沒有什麼兩樣,但有些說法改變了,意味就大不相同了。試對照課文,說說原文那些說法好在哪兒,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境。試再找幾例,說說你對這篇文章語言特點的理解。

1 中國留學生會館的門房賣書,是值得去的地方;倘在上午,裏面的幾間洋房很安靜,還可以坐一坐。但傍晚,有一間的地板常要咚咚咚地傳出很大聲響,房間裏煙塵很大;瞭解情況的人說,那是有人在學跳舞。

2 不常見的事物常會得到好待遇。北京的白菜在浙江,是在水果店裏賣的,叫“膠菜”;蘆薈在福建是野生的,在北京就放在溫室裏栽種,叫“龍舌蘭”

3 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被人看不起,分數超過60分,人家認爲不是自己的能力:這種疑惑也不是全沒道理。

本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理解本文語言的表現力。

七 聯繫本文上下文說說下列語句中加黑的副詞對錶達意思的作用。

1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

2 實在標緻極了。

3 大概是物以希爲貴罷。

4 ……居然睡安穩了。

5 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采。

6 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

副詞在句子中表達思想感情的作用是本課的難點,真正理解並掌握了這些副詞的作用,對提高學生用詞造句的能力很有好處。

  積累·聯想

八、△這篇回憶錄是寫老師的,你學過的回憶錄《我的老師》和小說《最後一課》也是寫老師的,但三篇課文中蘊含的作者對老師的感情不盡相同。試說說它們的不同之處。

這三篇文章都是寫老師的,但這幾位老師身分不同(蔡芸芝先生是平民小學教師,三味書屋中的先生是私塾中的先生,藤野先生則是日本醫專的教授),所記的事不同,作者的感情自然也不同。

《我的老師》表現了作者對熱愛學生的蔡芸芝先生的愛戴思念之情;《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中,作者對三味書屋中施行封建教育的先生只是“很恭敬”;而《藤野先生》則表現了作者對毫無民族偏見,熱心誠懇的關心、幫助“我”的藤野先生真誠的感激和深切的懷念。

這道題可以訓練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

  答案

一、1 添改講義 工作認真負責

2 糾正解剖圖 對學生嚴格要求

3 關心解剖實習 熱情誠懇

4 瞭解女人裹腳 求實精神

二、文中寫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是作者離東京往仙台見到藤野先生的緣由。寫途經的日暮裏和水戶表現作者憂國之情,是作者在藤野教導下刻苦學醫的主要動機。寫仙台醫專的職員對作者的優待是對下文寫藤野作正面陪襯。寫日本“愛國青年”尋釁是對藤野作反面襯托。寫課堂上看電影是作者與藤野先生告別的直接原因。總之,所有這些,都與突出藤野先生有密切的關係。

作者用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統攝全篇。文章開頭寫對東京的清國留學生的失望厭惡,是作者愛國思想的一個表現;往仙台途中記得日暮裏,可能是“日暮”使作者聯想清王朝的日暮途窮;記得水戶,是因爲這裏是富有民族氣節和愛國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這是作者愛國感情的又一表現;對初到仙台受優待不以爲然的理解,對艱苦的生活條件不以爲意的態度,也是作者愛國思想的表現;對藤野先生表示敬仰;是由於他不懷民族偏見,真誠幫助中國學生;對日本“愛國青年”表示憤懣,是由於他們看不起中國人;看電影之後毅然決定棄醫從文,更是出於愛國的考慮;最後把懷念之情變爲多寫揭露黑暗現實的文章,則是當年棄醫的目的,是愛國的實際行動。可見,作者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是統攝全篇的中心思想。

三、第1和第3兩題劃分層次和理解層次間的關係是閱讀一段話所不可忽略的步驟。從開頭到“龍舌蘭”是第一層,尊爲“膠菜”和美其名曰“龍舌蘭”都是對“物以希爲貴”的解說。以下是第二層,是說到仙台所受的“優待”。這兩層是並列關係,先說物,後說人。前者對後者起比照襯托的作用。這樣比照,可見作者對受優待的理解是因爲那裏的中國留學生少。第一句統管整個這兩層意思。

第2小題。“優待”是指不收學費、操心食宿。“操心”是指認爲“我”住在監獄旁邊、兼辦囚人飯食的客店裏“不相宜”,而使我搬到離監獄很遠、但卻每天要喝難下嚥的芋梗湯的客店。

第4小題,要求把這一段文字放到全文中來理解。聯繫下文來看,這一段顯然是爲寫藤寫先生作鋪墊。藤野的關心是真誠的,實實在在的,也是難能可貴的。有了第5段,這些意思便表現得更突出了。四、寫藤野先生,抓住他的外貌,刻畫了一位生活儉僕、治學嚴謹的學者形象。寫“清國留學生”,抓住盤辮子、學跳舞等細節,反映他們不學無術、思想腐朽的本質。

五、“無非”是“只不過”的意思。“這樣”指“清國留學生”的種種醜行。這一句表達了作者對東京失望的感情,並引起下文對留學生醜態醜行的描寫。

六、第1小題,原文說“有幾本書買”(這裏說“賣書”),主要是從讀者──“我”的角度寫,說明書的數量很有限;原文說“有時還值得去一轉”(這裏說“值得去”),說明並非值得經常去。這些限制語顯然是少不得的。“很安靜”的說法原文中並沒有,因爲那個地方並非“很安靜”,原文“響聲震天”和“煙塵鬥亂”比這裏的說法(“很大聲響”、“煙塵很大”)更形象、更生動。“瞭解情況”這個修飾語不如“精通時事”,後者含貶義,表現作者的失望和厭惡之情。

第2小題,“物以希爲貴”“尊爲”“美其名曰”簡潔凝練,含義豐富,又給文章增加了文采。改寫的語句卻用了非常通俗的大白話,表達不出原文那樣深刻的含義,顯然不及原文。

第3小題,原文用“當然是低能兒”“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都是憤激之語,而這裏改爲客觀的述說,顯然不如原文感情強烈。

七、

1.“無非”表示“只不過”的意思,表達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在東京造成惡濁氣氛的厭惡,爲下文“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筆。

2.“實在”表示“的確”的意思,“標緻”在這裏是反語,用“實在”加強“標緻”,增強了這一反語的諷刺力量,這就更強烈的表達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鄙夷和反感。

3.“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與句末語氣的“罷”合用,更加強了不敢肯定的語氣,這是作者用詼諧的口氣猜測他在仙台受“優待”的原因。

4.“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說明這個客店居住條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穩了,表露了作者對生活環境的惡劣不以爲意。“居然”一詞加強了整個句子的幽默感。

5.“何嘗”與“不”連用,以反詰的語氣加強肯定,說明他們無一例外的幸災樂禍,麻木不仁,強烈的表達了作者對反動派長期統治下的人們精神麻木的痛恨。

6.“似乎”表明事實並未真的出現,不過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而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這強烈的表現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