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師說人教版高一上冊語文教案

本文已影響 2.61W人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師說人教版高一上冊語文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師說人教版高一上冊語文教案

一、文學文化常識填空:

1、《師說》作者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縣)人。祖籍昌黎,因爲昌黎韓氏是望族,所以後人又稱他爲。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稱。死後諡“文”,也稱。他不僅是唐代的領袖,而且也是傑出的散文作家。後世尊他爲之首。(補充閱讀:樑衡《讀韓愈》)

2、“說”,古代議論、說明一類的文章的總稱,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種文體。 “說”屬於的範疇。可以先敘後議,也可以夾敘夾議,一般用來。《師說》意思是。

3、古文運動其實是運動,韓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觀點,主張學習先秦、兩漢“言之有物”、“言貴創新”的優秀散文,堅決摒棄只講形式不重內容華而不實的文風。

《師說》知識要點整理

二、虛詞

1.乎

(1)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介詞,相當於“於”,前一個是“在”的意思;後一個是“比”,表比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語氣助詞,表反問,譯爲“嗎”)

(3)其皆出於此乎(語氣助詞,表揣測,譯爲“嗎”或“吧”)

(4)嗟乎!師道之不傳了久矣(語氣助詞,表感嘆,與“嗟”連用,譯爲“唉”)

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連詞,表承接)

(2)惑而不從師(連詞,錶轉折)

(3)吾從而師之(連詞,表承接)

(4)擇師而教之(連詞,表承接)

(5)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連詞,表並列)

(6)小學而大遺(連詞,錶轉折)

(7)則羣聚而笑之(連詞,表修飾)

(8)如是而已(與“已”連用,表陳述語氣)

3.之

(1)古之學者必有師(助詞,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詞,指代知識、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5)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7)聖人之所以爲聖(代詞,指代這件事)

(8)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助詞,的;代詞,指代童子)

(9)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

(10)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這一類)

(11)郯子之徒(代詞,這,這一類)

(12)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代詞,這,這一類)

(13)作師說以貽之(代詞,他,指代李蟠)

4.其

(1)其爲惑也終不解矣(代詞,那些,指代疑難問題)

(2)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代詞,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代詞,他的)

(4)其皆出於此乎(副詞,表揣測語氣,大概)

(5)其可怪也歟(副詞,與“也歟”配合表反問語氣,相當於“這不是……嗎?”)

5.於

(1)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介詞,比)

(2)而恥學於師(介詞,向)

(3)於其身也(介詞,對於)

(4)皆出於此乎(介詞,從)

(5)不拘於時(介詞,表被動,被)

6.也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句末語氣助詞,與“者”連用,表判斷)

(2)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語氣助詞,錶停頓)

(3)其爲惑也終不解矣(句中語氣助詞,錶停頓)

(4)其可怪也歟(句末語氣助詞,與“歟”連用,加強語氣)

三、實詞

1.通假字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2)或師焉,或不焉

2.古今異義

(1)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義:求學的人

今義:指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古義:用來……的

今義:表因果關係的連詞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古義:不一定

今義:用不着

(4)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古義:無論

今義:沒有,常爲否定副詞

(5)吾從而師之

古義:跟隨、而且

今義:表目的或結果的連詞

(6)今之衆人

古義:一般人

今義:衆多的人,大家

(7)小學而大遺

古義:小的方面學習

今義:指教育的一個階段,也指實施這種教育的機構

3.一詞多義

(1)師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從師求學)

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爲師)

吾師道也(名詞作動詞,學習)

(2)傳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動詞,傳授)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zhuàn,名詞,解釋經文的著作)

(3)道傳道受業解惑也(名詞,道理)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有“風尚”的意思)

道相似也(名詞,道德學問)

(4)惑惑之不解(名詞,疑難問題)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形容詞,糊塗)

惑而不從師(動詞,遇到疑難問題)

4.詞類活用

(1)吾師道也(名詞作動詞,學習)

(2)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爲師)

(3)而恥學於師(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爲恥)

(4)孔子師郯子(名詞意動用法,以……爲師)

(5)其下聖人也亦遠矣(名詞作動詞,低於)

(6)小學而大遺(形容詞作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7)吾未見其明也(形容詞作名詞,高明的地方)

(8)惑而不從師(形容詞作動詞,遇到疑難問題)

(9)是故聖益聖,愚益愚(形容詞作名詞,聖明的人、愚昧的人)

(10)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動詞使動用法,使……學習)

四、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2.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2)吾從(之)而師之

3.變式句

(1)而恥學於師(於師學,介賓短語後置)

(2)師不必賢於弟子(於弟子賢,介賓短語後置)

(3)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讀,不解惑,賓語前置)

4.被動句

不拘於時(介詞“於”表被動)

五、重點句子翻譯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譯文:老師是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釋疑難的人。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譯文: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

3.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譯文:我學習的道理,哪裏計較他生年比我早還是晚呢?

4.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譯文:所以無論地位顯貴還是地位低下,無論年長還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5.是故,聖益聖,愚益愚。

譯文:所以聖人就更加聖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6.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師焉,惑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譯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決,有的向老師學習,有的卻不向老師求教,小的方面學習,大的方面丟棄,我看不出他們有什麼明智的。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譯文:所以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學生強,聞知道理有先有後,技能學業各有專門研究,如此而已。

《師說》原文閱讀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爲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衆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爲聖,愚人之所以爲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焉。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之雲者,則羣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吾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子、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