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邊城人教版高一上冊語文教案

本文已影響 2.22W人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邊城人教版高一上冊語文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邊城人教版高一上冊語文教案

三維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瞭解《邊城》的主要內容和特色。

2、通過合作學習,理解課文內涵,把握主題。

3、通過探究學習,認識繼承和發展民族文化傳統的重要性。

思路方法:

散文化的《邊城》,篇幅很長,主題深刻,所述生活與學生有距離,節選部分又不能反映全貌。如何達成目標?擬依次處理三種關係:一是處理好整體與部分的關係,由把握《邊城》全文過渡到節選部分的解讀;二是處理形象與抽象的關係,由課文形象的分析抽象出主題;三是處理好課內與課外的關係,在理解主題之後,拓展到現實生活,引導學生認識繼承和發展民族文化傳統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多媒體疊映湘西風景畫】

這,就是邊城。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中國最美麗的《邊城》

二文本解讀:

(一)、指導自主學習

1、《邊城》堪稱中國現代小說的扛鼎之作。大家已經讀了,現在我想請大家用一句話談談自己對作品的印象。

【參考性提示】

①《邊城》是用小說形式寫成的無韻之詩

②《邊城》是用文字繪就的無彩之畫

③《邊城》是一支寧靜和樂的生活牧歌

④《邊城》是一曲真摯熱烈的愛情讚歌。

2、如果要用一個字來概括《邊城》內容,你認爲,哪個字比較好?

【參考性提示】學生可能會有多種說法,要討論引導。

明確:用“愛”字概括比較恰當。

沈從文在談及自己的創作動機時說: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注意不在領導讀者去桃源旅行,卻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個小城市中幾個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牽連在一處時,各人應得的一分哀樂,爲人類的“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

作者的意思是:他想用平凡的故事來“說明”怎樣的愛才是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簡言之,作品就是在回答“什麼樣的愛是合符人性的,是美的”

答案迷濛於邊城的風景中,隱藏在山民的故事裏。需要我們合作探究。

(二)組織合作學習

●風景中的祕密

1、投影:【煙雨鳳凰】

2、提問:課文描寫了煙雨鳳凰的哪些景物?再讀一讀這些描寫語句。

明確:

①描寫的景物:青山、綠水、夕陽、硃紅色的船、

白塔、黃狗、月亮、長頸大雄鴨、

②描寫的語句示例:

★落日向上遊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黃昏把河面裝飾成了一層銀色薄霧;

★河面已朦朦朧朧,看上去好像一隻白鴨在潭中浮着-------

★祖父坐在船頭吹《娘送女》曲子給她聽,她卻同黃狗躺到門前大岩石上蔭處看天上的雲。船頭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黃狗也睡着了。

3、設想此時的你正在此情此景中拍攝風景,你會特別選出哪些風景來拍?爲什麼?

【參考提示】發散性問題,目的是引導學生評點風景特點。言之成理即可。

【歸納概括】如果可以的話,我會用DV把邊城風景全部錄下,製作成一幅風景畫卷。因爲它熔生動豐富的社會風俗畫和優美清新的風情風景畫於一爐,充溢着濃厚的鄉土氣息和返璞歸真的牧歌情調。它健康、它優美。

【投影顯示】風景古樸、清純、自然、毫不雕琢、寧靜平和

4、風景無言卻有意,作者描寫的風景中隱藏着祕密,它們正無聲地在向我們訴說。聽,多漂亮!你們聽出的意思是什麼?

【明確】風景畫卷暗示我們:古樸的毫不雕琢的野性的自然的,纔是健康的優美的。

●故事裏的隱語

1、什麼樣的山水養育什麼樣的人。在這方健康優美的山水上,一個關於“愛”的故事已經發生。請用翠翠的口吻簡說這個故事。

【投影顯示】重要人物關係

2、這個“愛”的故事寫到了哪些“愛”?

【合作討論】明確:作品寫到了衆多的愛-----

純樸的祖孫之愛

古樸的鄰里之愛

自然的男女之愛

3、這些愛令人心醉,使人動容,它們有什麼共同特點?

【明確】清純、古樸、自然,有人性之美。

4、應該說小說展開的是一幅人性之愛的畫卷。在這幅畫上,有青年男女之間的情愛、祖孫之間的親愛、鄰里之間的互愛。這種種的愛,就如邊城的清純古樸自然的風景,不計得失,不求回報,甘心付出。人們不講等級,不談功利,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相互友愛。

至此,作者已經“爲人類的‘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了”。

【合作討論】:關於“愛”,作者“說明”了什麼?

明確:“愛”要如邊城的清純古樸自然的風景,不計得失,不求回報,甘心付出。人們不講等級,不談功利,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相互友愛。這種純潔的無私的愛才是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5、清純古樸的自然風景,作者讚美;清純古樸的“愛”,作者讚美。作者對一切清純古樸自然的人事都寄寓了深厚的情感。思考:除了讚美如風景般清純古樸自然的愛之外,他還讚美了哪些人事?

【合作討論】明確:作者還讚美了-------

象徵着愛與美、人性與人生優美極致的翠翠

象徵着風俗淳樸、重義輕利、正直素樸的人情美的渡船和爺爺。

象徵着民族古老的歷史和傳統的端午節

象徵着原始自然天性的'黃狗、白鴨、大魚、菸葉

6、這些人事物景構成了“邊城的世界”,沈從文想用“邊城的世界”告訴我們什麼?

【明確】①凡是質樸的、純真自然的纔是優美健康的;這樣的愛值得讚美,這樣的人生形式也值得讚美;

②物慾氾濫的現代文明;淺薄庸俗的金錢主義和腐化墮落的現實應該批判;

③民族的傳統品德和人格應該重建。

(三)引導探究學習

1、你對沈從文先生的這種思想有什麼看法?贊同?爲什麼?不完全贊同?爲什麼?

【參考性提示】

①民族文化傳統,質樸、自然、清純、健康、優美,有其特別的風味,應該繼承併發揚光大。記住:民族的纔是世界的。

②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傳統民族文化應該與現代文明融合,只有這樣,傳統民族文化纔有生命力。不過,要特別注意民族文化現代化的方式。

2.下面是當代導演根據小說《邊城》拍攝的一組鏡頭。看後,談談感受。

【DV剪輯】(說明:內容—惡搞原作;音樂--《兩隻蝴蝶》)

【思考方向】比較電影鏡頭與小說的優劣;電影是否保持了小說的原汁原味;聯想開去,發現了什麼問題?有什麼建議?等等。

《邊城》閱讀能力訓練

閱讀與賞析下面的微型小說,完成1~4題

胸章

何局長省裏開會回來,胸前佩戴的那枚銀光閃閃的“爲人民服務”胸章引得大家無不看上兩眼。調皮的打字員芳芳非要借戴幾天不可。何局長一本正經地說:“這不中,這是白金的,一枚就是一千多元呢!”

爲了落實省土地工作會議精神,何局長帶着祕書走了十一個縣市區。所到之處,何局長胸前的那枚胸章無不引起注意。

十多天的活動中,何局長有一種行爲使田祕書猜測不透:每到一地何局長胸前的胸章總是銀光閃爍。可到了晚上進到舞廳直到第二天離開時卻看不到那枚胸章在他胸前閃爍。在趕赴另一個縣市區的路上,他又從兜裏掏出那枚胸章端端正正地掛在胸前……

回到機關後,人們再沒見到何局長佩戴那枚胸章。那位打字員遇到局長又撒嬌地說:“何局長,你把那枚胸章借我戴一天不行嗎?”何局長聳聳肩膀說:“對不起,這次下鄉丟掉了。”何局長把臉轉向田祕書,“是吧,小田?”田祕書只好順着杆子爬。

田祕書明白了局長的用意。接着他給十一個縣市區土管局長打了電話:“何局長在北京珍寶大金店花一千多元買的那枚白金胸章可能在你們那裏丟掉了。老領導很心痛,請你一定幫助仔細查找一下。”各縣市區土管局長接到電話都能清楚地憶起何局長來時胸前銀光閃閃,走時卻沒見到他戴胸章,一定是丟在自己這裏了,可上哪兒找?不如派人進京買一枚送去算了。

電話打下去第五天開始,各縣市區土管局長陸續來找何局長彙報會議落實情況,走前都留下了一個小紅包,說:“何局長,您丟的那枚白金胸章找到了,請您查收。”何局長開始一愣,後來也就隨其自然了。幾天工夫這位何局長便得到了價值一萬多元的白金胸章。

(《微型小說選刊》20xx年第19期 丁維法)

1.對何局長佩戴《爲人民服務》白全胸章一事的解讀,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何局長佩戴一枚白金胸章,就是爲了炫耀,引人矚目。

B.何局長用一千多元買一枚胸章,就是爲了作釣鉺,讓下屬給他送相同的禮。

C.何局長何時佩戴或何時摘去白金胸章,祕書十分明白他的用意。

D.何局長竟然花一千多元買一枚“爲人民服務”胸章,無疑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

2.“何局長聳聳肩膀說:‘對不起,這次下鄉丟掉了。’何局長把臉轉向田祕書,‘是吧,小田?’……”——這裏的話語和神態描寫,揭示了人們怎樣的心態?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通過神態描寫,揭示何局長取信於人的心態。

B.通過語言描寫,展現何局長信誓旦旦的心態。

C.通過神態和語言描寫,剖露了何局長內心的詭譎。

D.通過神態和語言描寫,刻畫了何局長虛僞的靈魂。

3.下列對小說主題的表達,正確的一項是

[   ]

A.譏諷何局長的虛僞與貪婪。

B.田祕書的善解人意。

C.譏諷打字員的巴結上級。

D.譏諷“市區土管局長”們的趨炎附勢。

4.下面對這篇微型小說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作者善於運用反差來刻畫人物和表現主題,頗有審美情趣。

B.小說構思精巧,“爲人民服務”胸章竟以白金鑄就,旨在直接顯示它的份量與價值。

C.作者刻畫人物時運用了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等表現方法。

D.小說語言生動,情節誘人,它所折射出來的社會思想,構成了小說的藝術靈魂。

【答案】

1.C[提示]本項表述與原文意相悖——原文說:“十多天的活動中,何局長有一種行爲使田祕書猜測不透”;而C中卻說:“祕書十分明白他的用意”。

2.C

3.A

4.B[提示]作者的構思與情節的設計,其用意在於嘲諷,絕非“直接顯示它的份量與價值”。

《邊城》測試

1.下列詞語中加粗的字,讀音、字形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

A.長矛毒弩(nǔ)    黑黝黝(yǒu)    彩票(cǎi)

B.竹篁(huáng)     削砍劈撥(bá)   皮鞘(qiào)

C.碾坊(zhǎn)      癱瘓(huàn)     乾癟(biě)

D.接查兒(chá)     拱手(gǒng)     客棧(zhàn)

2.下列各組中字形有誤的一項是

[   ]

A.蚩尤 嗤笑 妍媸 嗤之以鼻

B.艾蒿 篙子 縞素 稿木死灰

C.庭院 遊艇 挺拔 鋌而走險

D.溫柔 雜糅 蹂躪 矯揉造作

3.下列成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   ]

A.這個小山村風景秀美,依山傍水,空氣清新。

B.沈從文的小說《邊城》篇幅較長,真是長篇大論。

C.他這個人最能信口開河,談論別人了。

D.這部作品本來是老舍的,他非說成是郭沫若的,真是張冠李戴。

4.修辭方法不同於別項的一句是

[   ]

A.翠翠的心被吹柔軟了。

B.爺爺不在了,你將怎麼辦?

C.祥林嫂老了,四叔正罵她。

D.同志們殺敵,掛了花。沙家浜就是你們的家。

5.下面一段文字的五個空格處缺少關聯詞最恰當的一組是

翠翠抱膝坐________月光下,傍着祖父身邊,問了許多________那個可憐母親的故事。間或籲一口氣……________籲着這種氣,________卻________把那種東西挪開。

[   ]

A.於 關於 將 不過 無從

B.在 關於 才 可是 無從

C.於 至於 才 不過 無以

D.在 至於 將 可是 無以

6.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

A.沈從文曾有“京派作家”之稱,但最能代表他創作成就的是描寫湘西邊地風土人情的“湘西小說”。

B.《邊城》一方面在有意識地歌頌邊地人民的原始人性美,另一方面又似乎不自覺地流露出對這種人性美被封建文明、“近代文明”污染、破壞的憂慮。

C.沈從文是我國現當代著名的小說家、歷史文物研究家。

D.《邊城》在創作上融合了古典抒情詩畫和遊記散文的藝術要素,再加上筆調舒緩,語言古樸,遂形成了一種抒情、優美、古雅、憂鬱的藝術風格。

參考答案

1.A(B項“撥”應讀“bō”;C項“碾”應讀“niǎn”;D項“查”應爲“茬”。)

2.B(“稿”應爲“槁”。)

3.B(長篇大論:指滔滔不絕的言論或篇幅見長的文章。)

4.A(A項爲擬物,其餘爲諱飾。)

5.B(這篇小說十分口語化,若夾用某些文言虛詞,與上下文不甚協調——抓住這個特徵,便可以先淘汰含“於”的A、C項,再淘汰“無以”的D項。因而本題的答案便非B項莫屬了。)

6.A

《邊城》資料補充

一、作者軼事

孩童趣事

1915年,沈從文由私塾進了鳳凰縣立第二初級小學讀書,半年後轉入文昌閣小學。因沈從文天性活潑好動且貪玩,常常逃學去街上看木偶戲,書包就藏放在土地廟裏,有一次,他照樣把書包放在土地廟,看了一整天的戲,戲看完了,別的孩子早已放學回家,他再回到土地廟裏去書包,才發現書包不見了。這時他急了,但轉念一想:書包不見了,也不是什麼大事。第二天,他硬着頭皮照樣上學,剛走到校園裏一株楠木樹下,就遇見了他的級任老師毛先生。毛老師面帶怒色,罰沈從文跪在那株楠木樹下,大聲責問沈從文昨天到哪裏去了。沈從文知道隱瞞不住,乾脆回答:“看戲去了。”毛老師見沈從文貪玩逃學還如此理直氣壯,便狠狠地批評說:“勤有功,戲無益,樹喜歡向上長,你卻喜歡在樹底下,高人不做,做矮人,太不爭氣了!”大約跪了半個小時,毛老師才叫他起來。這時,毛老師用溫和的口吻問沈從文恨不恨老師罰他跪在樹下。沈從文毫不掩飾地說:“當然恨,恨你不該在同學面前罰跪侮辱我。”後來,毛老師把沈從文帶進辦公室慢慢開導說:“樹木是往上長的,你卻要往下跪。人必須要求進取,不能自輕自賤而要自尊自貴。”經毛老師耐心地說服教導一番後,沈從文知恥而後勇,一改以往的頑劣脾氣,勤奮學習,成績提高非常快。

愛情

所有的傳記作家對於沈的第一堂課都津津樂道。當沈等上講臺時,面對滿屋人的注視,緊張的說不出話。原定於一堂課的講課內容,不到十分鐘就講完了。完了,沈在黑板上寫道:第一次講課,見到這麼多人,我怕了。後來作爲沈妻子的張兆和女士,有幸目睹了這一時刻,我想她對沈的木訥與拘謹一定印象深刻。也就在此後不久日子裏,沈發現了張。這個被譽爲中公校花,開朗活潑的女孩子,熱衷與文體活動,身後有爲數衆多的追求者。在中公的同學中,不乏出身豪門的公子和自視甚高的青年。吳晗就是其中一個(吳也是胡適先生的得意弟子之一,致力於明史研究,當時在中公很有名氣,解放後曾作過北京市市長,中受辱而死)。

沈從文無可救藥地加入了這一行列,開始了漫長而痛苦的追求之旅.張出身於蘇州名門望族,原籍則爲安徽合肥,其曾祖是清同治年間著名的淮軍將領張樹深,追隨李鴻章在平定太平軍和捻軍的戰鬥中立下汗馬功勞。張家當時在合肥是大族,曾在肥西築圍,人稱“張家老圍”。張的父親則是民國時期的著名實業家。張兆和爲自己的追求者一一排序,分別是“癩蛤蟆1”“癩蛤蟆2”,直到無窮。後來張的二姐曾開玩笑說,沈在當時恐怕連“癩蛤蟆13”都排不上。

在情網中泥足深陷的沈從文在信中抱怨,我現在什麼事也不能作。他又進而威脅說,如果一直是這樣,活着或許不如死了的好。最爲嚴重的話是,沈說他想自殺。張無奈之下只好去找校長鬍適。胡適稱張爲“密斯張”。張向胡適抱怨說,沈的行爲已經嚴重干擾到了她的學習。胡則說,沈很有才華,我們應該愛惜人才,一起幫助他呀,密斯張:)很顯然胡適想成全此事。張不爲所動。對此,胡適一再向沈說,爲了一個女孩子尋死覓活是很沒出息事,還有比愛更重要的事等着男人。事情是如何出現的轉機,張爲什麼後來會選擇沈,當事人的心思旁人很難揣測。我們只能推測,一切都來自於沈的真誠,癡情,數年如一日的堅持。沈常以鄉下人自居,所以在給沈的電報中,張終於表示了接納,電報中說:鄉下人,喝杯甜酒吧。

墓碑

沈從文先生墓碑,採天然五彩石,狀如雲茹,高2.8米,寬1.9米,厚0.9米,重約6噸。碑石正面,集先生手跡,其文曰:“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背面,爲先生姨妹張充和撰聯並書,聯曰:“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由中央美術學院著名雕塑家劉煥章教授鐫。

沈從文與諾貝爾文學獎

瑞典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審委員謝爾以?馬悅然於高行健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後,在《明報月刊》中表示,1987、1988年諾貝爾文學獎最後候選名單之中,沈從文入選了,而且馬悅然認爲沈從文是1988年中最有機會獲獎的候選人。1988年,馬悅然向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瑞典大使館文化處詢問沈從文是否仍然在世,得到的回答是:“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人。”其實,沈從文剛剛離世數月。文化界流傳,1988年諾貝爾評審委員會已經決定文學獎得獎者是沈從文,但因爲諾貝爾獎只會頒授給在世的人,因此沈從文與諾貝爾文學獎可謂失之交臂。

二、故事簡介

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邊,住着一戶人家。獨門獨院裏,只有爺爺老船伕和孫女翠翠兩個人,還有一隻頗通人性的黃狗。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茶峒城裏有個船總叫順順,他是個灑脫大方,喜歡交朋結友,且慷慨助人的人。他有兩個兒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樣豪放豁達,不拘俗套小節。老二的氣質則有些像他的母親,不愛說話,秀拔出羣,叫儺送。小城裏的人提起他們三人的名字,沒有不豎大拇指的。端午節翠翠去看龍舟賽,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儺送,儺送在翠翠的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巧的是,儺送的兄長天保也喜歡上了翠翠,並先儺送一步託媒人提了親。兄弟兩人都決定把話挑明瞭,於是老大就把心事全告訴了弟弟,說這愛是兩年前就已經植下根苗的。弟弟微笑着把話聽下去,且告訴哥哥,他愛翠翠也是兩年前的事,做哥哥的也着實吃了一驚.

然而此時,當地的團總以新磨坊爲陪嫁,想把女兒許配給儺送。而儺送寧肯繼承一條破船也要與翠翠成婚。爺爺自然是曉得孫女的心事,卻讓她自己做主。兄弟倆沒有按照當地風俗以決鬥論勝負,而是採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達感情,讓翠翠自己從中選擇。儺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過弟弟,心灰意冷,斷然駕船遠行做生意。碧溪邊只聽過一夜弟弟儺送的歌聲,後來,歌卻再沒有響起來。老船伕忍不住去問,本以爲是老大唱的,卻得知:老大講出實情後便去做生意。幾天後他聽說老大坐下水船出了事,淹死了……碼頭的船總順順也忘不了兒子死的原因,所以對老船伕變得冷淡。老船伕操心着孫女的心事,後終於耐不住去問,儺送卻因天保的死十分怪責老船伕,自己下桃源去了。船總順順也不願意翠翠再做儺送的媳婦,畢竟天保是因她而死。老船伕只好鬱悶地回到家,翠翠問他,他也沒說起什麼。夜裏下了大雨,夾雜着嚇人的雷聲。爺爺說,翠翠莫怕,翠翠說不怕。兩人便默默地躺在牀上聽那雨聲雷聲。第二天翠翠起來發現船已被沖走,屋後的白塔也沖塌了,翠翠嚇得去找爺爺,卻發現老人已在雷聲將息時死去了……

老軍人楊馬兵熱心地前來陪伴翠翠,也以渡船爲生,等待着儺送的歸來。儺送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

三、精彩片段

那條河水便是歷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白河下游到辰州與沅水匯流後,便略顯渾濁,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則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見底。深潭爲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紋的瑪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魚來去,全如浮在空氣裏。兩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紙的細竹,長年作深翠顏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裏,春天時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以作爲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不朗然入目。黃泥的牆,烏黑的瓦,位置則永遠那麼妥貼,且與四圍環境極其調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實在非常愉快。一個對於詩歌圖畫稍有興味的旅客,在這小河中,蜷伏於一只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於感到厭煩,正因爲處處有奇蹟,自然的大膽處與精巧處,無一處不使人神往傾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