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學案例(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3.65W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學案例(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學案例
年級 高一 學科 語文 課題 《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師
課型 問題生成/解決課 課時 2 授 課 日 期 2008年9月9日



析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高中語文第三課,也是第一單元最後一課。作者艾青,1932年7月因爲參加進步的美術活動而被捕,在獄中所寫的一首成名作。艾青出生時難產,一位算命先生說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貧苦農民家裏撫養。5歲時被領回家中開始讀書,但依然受到冷遇,不準稱自己的父母爲爸爸媽媽,只准叫叔叔嬸嬸。正如他自己所說,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視空氣里長大”的。因此他對他的養母大堰河(大葉荷)的愛是發自內心的,大堰河對他的愛是讓他刻骨銘心的。在這首詩裏,艾青抒發了對大堰河母親般的思念感激讚美之情,也是呈現給中國勞苦大衆的一首讚美詩。



析 高一年級的學生正是詩一般的年齡,所以對於詩歌是十分歡迎的。但是又由於他們是剛剛組成的一個新班級,彼此間特別是和老師之間沒有充分了解,因而在互動方面有一定的困難。課堂上大多被動等待,即使被點到名字也是拖拖拉拉,所以課堂時間往往較爲緊張。這方面還有待一段時間的磨合。教師需要耐心,學生需要激勵引導。他們剛剛上高中,對自己的學習還是充滿着較高的期望的。有了這個基礎,相信可以使教學互動越來越多,效果越來越好。



念 本節課仍然必須體現“以學生爲中心、先學後導、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採取新課程有效教學課堂所倡導的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師生共學的教學模式,採用“問題呈現—組織對話—情景刺激—有效指導—全面評價”等五要素的教學方式。教師首先要明確自己只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逐步使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實際行動中去。



求 教的要求:
1、指導學生誦讀詩歌的方法,充分體味詩人的真切深摯的感情。
2、結合艾青的童年遭遇,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的去感受對大堰河母親般的思念感激讚美之情。
3、繼續促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習慣,保持欣賞詩歌的興趣和熱情。
學的要求:
1、學會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在小組中積極發言,大膽表達自己觀點。
2、學會聯繫社會、歷史和生活實際,多角度創造性欣賞詩歌。
3、瞭解並掌握知人論世以及其他鑑賞詩歌的方法,積極嘗試運用。
教學
目標 1、結合相關背景資料,充分認識大堰河這一人物形象的社會歷史意義。
2、繼續指導學生誦讀詩歌,提高誦讀能力,
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對比自己與艾青的童年生活,加深對母愛的認識。
重難點 重點: 對大堰河形象的認識。
難點:作品寫作時代、背景離現實時代較遠,學生熱情較難調動。
關鍵
問題 學會誦讀詩歌,通過誦讀討論,充分認識大堰河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內蘊。



法 1、以(教師)導、(學生)學、(衆人)議、(知識遷)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實現課堂教學的更高效率。
2、採用自主學習法,讓學生課前充分預習,課上充分討論,互相解答問題,生成問題並相互探究解決,提高分析欣賞詩歌的能力。
3、小組合作學習法,讓小組成員間互相指導、評價,完成學習任務。



備 教師準備:
1、熟讀教材,蒐集相關的文史資料並理出頭緒,找到教學突破口。
2、認真研讀《教學用書》,歸類並標出次序以備用。
3、準備好問題生成單和問題訓練單。
學生準備:
1、做好預習,儘可能多掌握與課文相關的知識資料。
2、小組內做好分工,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互動。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程序
(要素) 時間 創設情境 教師行爲 期望的學生行爲




5

鍾 創設視聽情境,激發學生對母親的熱烈討論。 導入:多媒體播放《懂你》,用畫面、歌曲給學生以視覺、聽覺上衝擊,激發學生
的興趣,引出“母愛”這一話題。 心中產生對母親的思念與感恩之心,積極參與課堂上有關討論。
自讀
課文
整體
感知
10分鐘
創設視聽想象情境,激發學生聯繫生活,大膽想象。 1、讓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配較爲淒涼的背景音樂烘托氣氛。
2、讓學生嘗試在腦海中爲大堰河“畫像”,目的:整體把握大堰河的形象。
3、自讀課文後,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大堰河的形象。 1、在誦讀中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詩歌的思想情感。
2、結合詩歌在腦海中爲大堰河“畫像”,認識她的平凡與偉大。
3、與自己的母親或者其他熟悉人的母親作對比,豐富大堰河形象的內蘊。



究 18分鐘
創設討論和想象情境
1、讓學生合作學習,生成問題並相互解決。
2、組織課堂討論並作指導。
3、讓學生爲大堰河寫一份“檔案”資料。 1、合作探討,生成問題並相互解決。
2、根據課文內容,發揮想象,爲大堰河寫一份“檔案”資料。
課內
拓展
10
分鐘
創設討論和想象情境 1、反覆誦讀,體會感情:學生讀課文最後一段。將最後一段中的“大堰河”換成“媽媽”,再反覆讀。
2、請欣賞《懂你》,學生任意挑選一段朗讀,教師相機點評。
3、對比自己與艾青的童年生活,加深對母愛的認識。
課文解讀及訓練訂正 45分鐘 創設理論解讀情境 1、分層次解讀課文,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的疑難。
2、檢查並講解《同步訓練》。 1、大膽提出問題,認真聽講並作好記錄。
2、提前完成作業並作訂正。
課外
拓展 課內(外)練筆::“只有平凡的兒女,沒有平凡的母親。我們的母親都是可親、可敬、可愛的……母愛,人類情感走廊中的上品,偉大永遠是它的同義語。母親的一個關切的眼神,一聲輕輕的呼喚,還有那眼角的皺紋、滿手的老繭,微駝的背影,哪一個做子女的不應刻骨銘心?用我們的筆、用我們的心來表達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吧!”
要求:以“母愛”爲話題寫一段文字,50~150字即可。
(設計目的:讓學生由課文的學習轉入對自己母親的讚美,完成情感目標。)
板書
設計 三、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1、誦讀;2、爲大堰河“畫像”;3、爲大堰河寫一份“檔案”資料;4、完成訓練。
教學
反思
專家
評價
附件一:《大堰河——我的保姆》問題導讀單
一、背景資料:
艾青,原名蔣海澄,1910年出生。中國詩壇上一顆明亮的星。我國現代著名詩人。1932年,艾青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7月因爲參加進步的美術活動而被捕,國民黨政府以“危害民國緊急治罪法”、“顛覆政府”罪判處艾青有期徒刑六年。被捕之後,獄中生活使他由繪畫轉向了新詩寫作。正如詩人所說:“我過的是囚徒的生活,我和繪畫幾乎斷了關係,我自然而然地接近詩。”他開始大量寫詩,託人帶出發表。《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這樣誕生的。1933年1月的一天早晨,牢房陰冷,鐵窗臨風,窗外曉雪飛舞,望着漫天飛舞的雪花,這位只有二十三歲的詩人,不禁想起了用乳汁把他養大的保姆,思念感激之情衝擊着詩人的心。這是詩人第一次用“艾青”這個名字呈現給中國勞苦大衆的一首讚美詩。它在《春光》雜誌一卷三期上發表之後,立即轟動了全國,並受到了茅盾、胡風等文學前輩的好評。
“創作的典型是什麼?它同時是一個人和許多人,一幅面貌和許多面貌,這就是說,它是這樣一種對一個人的描繪,其中包括許多人,即表現統一理念的一系列的人。”
(別林斯基評《現代人》)
艾青正是通過對大堰河勤勞、善良、寬厚、淳樸的形象的塑造,寫出了整個舊中國農民的悲慘命運,不是嗎?正是這些像大堰河一樣的人類社會的保姆,用他們勤勞的雙手創造了人類世界,創造了供統治階級和剝削階級享樂的物質財富,用寬厚、善良的心給人以溫暖;正是這千千萬萬的勞動羣衆,擠幹了乳汁,流盡了血汗,養活了別人,自己卻一無所有,過着悲慘的生活。所以,詩人把詩“呈給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們的兒子”,就使詩的主題思想有了更深廣的社會意義。
艾青的詩作在形式上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自由奔放的詩體。也有人把它稱爲“散文化”而加以指責。但是,應該說,這並不是缺陷。艾青也曾嘗試過各種形式,嘗試的結果證明,對於他來說,這種帶有“散文化”的傾向的自由詩體比較得心應手,他用這種形式寫出了成功的詩作。他的詩脫去了格律的外殼,不押嚴密的韻腳,但是並沒有拋棄詩的內核。在這首詩裏,詩並沒有因散而失去詩味,而是詩意更濃,抒發的更自由,表達的更充分。用排比、反覆來體現格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量的排比,層層遞進,不僅展現了多種畫面,增強了抒情氣勢,也增強了詩的內在旋律。
二、著名詩人魯黎對艾青藝術風格的評價:
想到艾青的詩
就想到散文美
他的詩不脛而走
不是依靠那整齊的韻腳
他的詩輕柔似雲一般的飛翔,
是以它內在的美作爲翅膀
他的詩是綠野碧溪上的姑娘
不是燈紅酒綠裏的貴婦
不需要金手鐲或是珠玉項鍊
需要的是清風和晨露……
三、如何理解“紫色的靈魂”?
一種看法,紫色是高貴、神聖的象徵,“紫氣東來”、“紫禁城”。大堰河身份雖卑賤,但她慈愛、善良、勤勞,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靈魂最高貴、最偉大。
另一種看法,紫色是傷痕的顏色,是凝血的顏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顏色,代表了不幸、苦楚、傷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難一生,結局悲慘,因而稱之爲“紫色的靈魂”。
四、屬相:牛——忍辱負重、默默奉獻、腳踏實地;豬——任人宰割、不知反抗;
兔、羊——溫順善良......
血型:O——奉獻型,萬能獻血者;其他型——學生可從大堰河性格方面考慮。
身高、體重——大堰河身高怎樣?(想象!)體重則可能因生活狀況而偏輕。
附件二:《問題訓練單》(略)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