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精選《聲聲慢》教案?兩篇

本文已影響 3.41W人 

  《聲聲慢》精品教案

〔三維目標〕

精選《聲聲慢》教案?兩篇

(一) 知識與技能:

1、 瞭解李清照的生平,並通過其作品初步瞭解其創作風格、主題。

2、 瞭解個人的遭遇和創作的密切關係。

3、 初步感知婉約派詞的特點,能讀出詞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二) 過程與方法:

1、 反覆朗讀詞,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約的詞風。

2、 把握詞人的思想情懷,體會李清照用語精美、淺俗、清新的藝術特色。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感受李清照別樣的愁情。

2、 培養學生熱愛古典詩詞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詞人前後期作品中的別樣“愁”情:

2、中國古典詩詞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屬性。

〔教學方式〕

對比閱讀教學、探究學習

〔課時安排〕

1課時

一、導入:

1、聽歌曲《聲聲慢》。

2、聽錄音朗讀《聲聲慢》。

3、學生自由朗讀。

二、文本解讀。

(1) 《聲聲慢》的詞眼。

明確:愁

(2)爲什麼愁?

明確:背景介紹,瞭解詞人滿腹愁緒的原因。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門世家,父親李格飛師從蘇軾,著名經史學家;母親王氏也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能詩能文;李清照從小耳濡目染,也聰明伶俐,善於音律,能詩作詞。18歲嫁給門當戶對的太學士趙明誠爲妻。兩人情趣相投,趙還熱衷與金石的研究,李還與其共同致力於金石書畫的蒐集整理,夫妻感情篤厚,家庭美滿幸福。

(後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兩年後(1127年)北宋滅亡。從此,李的個人命運也隨着國家命運的改變而改變。李一家被迫南遷避難,兩年後(1129),其夫趙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個人,此後生活一直不如意,經歷了珍藏多年的金石書畫丟失事件、再婚離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嚐盡了顛沛流離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國之恨。

李清照的詞前期多寫大家閨秀的`生活情趣、閨怨離愁;後期的詞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詞風而充滿了哀婉淒涼,多寫其悼亡之悲、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

用三個詞語概況李清照的一生:少歷繁華、中經喪亂、晚景淒涼。

(3)愁什麼?

明確:①公愁——山河破碎、愛恨難寄的絕愁

②私愁 ——欲語淚流、失去親人的哀愁

身陷囹圄、人格蒙羞的悲愁

事業不繼、相知有誰的悽愁

(4)怎樣表現愁?

明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

① 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

明確:“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② 找出詞中的主要意象:

明確:酒、雁、黃花、梧桐、細雨

三、分析鑑賞。

(1)“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明確:起句形象用了七組疊詞,直接抒情,委婉細緻地表達了作者在遭受重創鉅痛後的愁苦的心情。

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悽悽慘慘慼戚

| | |

人的動作、神態 環境的悲涼 內心世界的巨大傷痛

①李清照在經歷了國破家亡、夫死、金石丟失、再婚離婚等一系列打擊之後,內心極度哀愁,再加之一人孤處、無兒無女、無依無靠,更是百無聊賴、空虛惆悵、失落迷茫。爲了派遣這種哀愁,作者一大早就開始了漫無目的的尋覓。她在尋覓些什麼呢?是少女時代快樂的生活嗎,還是夫妻情深、甜蜜愛情?……

②環境的“冷清”更襯托出人心境的“清冷”

③尋覓的結果不但沒有尋回失去的東西,不但沒有減輕內心的傷痛,反而在這冷清的環境中更生一種淒涼、慘淡、悲慼。

問:運用疊詞的作用?(——音樂美、增強感情)

舉列: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柳永《雨霖鈴》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登 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

(2)間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

①酒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問:爲何說是“淡酒”?——並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覺得酒味淡,這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個“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淒涼慘淡。

先讓生思考回答一些關於酒表示愁情的詩句。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蘇幕遮》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柳永《雨霖鈴》

得出結論:酒是“愁”的象徵

② 雁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問:爲什麼作者看到過雁會“正傷心”?

因爲“雁” 也是從北方來到南方,但雁可以再回到北方,而自己卻只能客居江南。再者“雁”是傳遞信息的使者,如今大雁依舊而收信的丈夫卻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傷心。

雁足傳書爲中國古典詩詞中的常用之典,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來,寫國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晏殊《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雁歸來”

得出結論:過雁象徵離愁。

③ 黃花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花盛 樂景哀情 反襯

花衰 以花喻人 正襯 ——悽苦憂愁

結論:黃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顏

④梧桐、細雨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溫庭筠《更漏子》

碧紗秋月,梧桐細雨,幾回無寐。

——晏殊《憾庭秋》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白居易《長恨歌》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周紫芝《鷓鴣天》

結論:梧桐是淒涼悲傷的象徵;雨是哀傷﹑愁絲的象徵

⑤結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是對前文的概括,“乍暖還寒”、“晚來風急”、“舊時雁過”、“滿地黃花”等這些情景,浸滿了作者悽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這些呢?顛沛流離之苦、亡夫之痛、家國之恨、孤獨之病等等,僅用一個愁字又如何概括得盡呢!?過雁、黃花、梧桐細雨……眼前這一切使詞人的哀愁重重疊加,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形容,於是詞人再也不用什麼鋪墊、渲染、對比,而是直截了當地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連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遜色了。因爲李後主的愁還可形容,而詞人的愁緒則非筆墨所能形容的。

四、比較閱讀。

法國詩人克洛岱根據李清照的《聲聲慢》改寫的《絕望》:

呼喚!呼喚!/乞求!乞求!/等待!等待!/夢!夢!夢!/哭!哭!哭!/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滿痛苦!/仍然!仍然!/永遠!永遠!永遠!/心!心!/存在!存在!/死!死!死!死!

(1)找一個學生誦讀克洛岱的《絕望》。然後全班齊讀李清照的《聲聲慢》。

問:1 這兩首詩都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感?

明確:痛苦、絕望、(至)愁 。

2這兩首詩詞表達的情感是相同的,但表達的方式(或抒情的方式)很不相同。能說說有什麼不同嗎?

明確:《絕望》直露,號叫,直抒胸臆,聲嘶力竭。未選取任何意象。

《聲聲慢》較爲含蓄,多避免直接抒情,借事借景抒情,講究言外之意,言外之旨,講究意象的選擇,含蓄蘊藉……

小結:改寫的詩,完全拋開了原作所有的自然意象而只剩下抽象概念的聲嘶力竭的吶喊,顯得直白淺露,並顯得情感“氾濫成災”。儘管痛苦絕望的情感(愁緒)是相同的,但跟原詞有很大的區別。

五、佈置作業。

1、比較《醉花陰》與《聲聲慢》的不同愁情。

2、背誦《聲聲慢》。

  《聲聲慢》教學簡案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基礎知識目標

1、瞭解《聲聲慢》創作的時代背景

2、瞭解詞牌“聲聲慢”

3、瞭解“易安體”的寫作手法

<二>情感教育目標

1、體味個人遭遇與家國興亡相結合的濃濃哀愁的複雜內涵

2、豐富學生情感並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三>能力培養目標

1、培養學生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2、背誦《聲聲慢》

二、教學重點、難點:

體味李清照詞中那濃濃的愁情

三、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

四、教學課時:一課時

五、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1151?) ,字漱玉,號 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宋代婉約派代表詞人之一。她早期的作品多抒寫閨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風格開朗明快,清麗婉轉;後期詞作多抒寫思夫、思鄉、思國的濃愁、哀愁,風格深沉凝重、哀婉悽苦。留有作品集《漱玉詞》。

<三>寫作背景

宋欽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國攻陷北宋都城汴京,漢政權南遷。這一重大的政治事件在非常廣泛的範圍內影響了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李詞也以這一重大事件爲界線,在其前後明顯有所區別。這首詞是她南渡以後的名篇之一。從詞意看,當作於趙明誠死後,通篇都寫自己的愁懷。她早年的作品也寫愁,但那只是生離之愁、暫別之愁、個人之愁,而這裏所寫的則是死別之愁、永恆之愁、個人遭遇與家國興亡交織在一處之愁,所以讀後使人感受更加深切。

<四>分析全詞

1、本詞主旨句是哪句?

明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2、你如何理解“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明確: 尋尋覓覓: 人物動作

冷冷清清: 外部環境

悽悽慘慘慼戚:內之心靈(板書)

追問:“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中哪一個字能夠與其它四個字都能組成感情色彩相近的詞?

淒冷 悽清 悽慘 悽戚

可見“悽悽”是外部環境到內之心靈過渡的關鍵。

3、詞人圍繞詞眼“愁”字,都寫了哪些意象?

明確:淡酒 急風 過雁 黃花 梧桐 細雨

4、過雁與詞人有何相似之處?

明確:“同是天涯淪落人”。

5、你如何理解“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明確:黃花盛開時,想摘一朵戴在頭上,而現在,花已憔悴,又有誰還有這種興致呢?表面上看是寫黃花憔悴,無人愛憐,實際上是語帶雙關,也暗示自己韶華已去,青春不在,抒發了詞人深深的哀愁。

6、“梧桐更兼細雨”中“更兼”表明了詞人怎樣的心境?

明確:“更兼”表明了詞人脆弱不堪的心境。梧桐葉落即已不堪忍受,又加上“細雨”伴唱,秋韻更濃,詞人的愁苦也就更深。

7、討論“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中都反映了詞人的哪些愁情?

明確:故鄉之思 喪夫之悲 流離之苦 國破之恨

<六>總結

<七>佈置作業

1、課後第一、二題。

2、背誦全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