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高一上冊《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3.59W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學反思1:

1、 在前面教給學生方法的前提下,應該給學生一個訓練的機會,讓學生結合課堂上所學到的方法自己點評是非常重要的。我建議每一個單元都應該留一篇文章給學生自學。當然教師的引導要求高!

高一上冊《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學反思

2、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點評有板有眼,令人高興。也堅定了我這樣教學的信心。

3、又一遍教學本課,基本還是採用了原來的教學方法,那就是學生根據自讀思考題自讀自學,然後討論分析,然後課堂交流、教師指導。我的認識是:①還是應該在每個單元選一課讓學生學着讀書。②但是這次我設計了具體的思考題,明確了學生的思考方向,這樣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減少了學生漫無目的放羊式的自學。③其次自讀課的教學並不是說放手給學生教師就輕鬆了,恰恰要完成自讀課的教學任務,教師對教材的準備往往更多才可以。因爲它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對學生相對自由的思考做到“有備無患”,而且還不能讓學生牽着教師走,要時時扣着教學重點難點來駕馭學生的相對“自由”,同時還不能打擊學生在自學中的積極性,那麼這個分寸就對每位教師的要求極高,要心中有數,有備無患,收放自如吧。認爲自讀課教學就很輕鬆,可以完全放手給學生的想法是幼稚的。④自讀課要在課堂上展示交流學生的自讀成果,這時那些課堂愛發言、思維活躍的學生就容易得到突出的鍛鍊,這樣就容易忽略一些內向不愛發言的學生,也給一些有了偷懶的機會,如果盯着這些學生,課堂往往因爲他們的不準備而拖延了寶貴的課堂時間,這個問題在講讀課上也存在,而自讀課就更明顯。一方面要在課下加強對這些學生的檢查督促,一方面也要多鼓勵不愛說的同學,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學反思2:

去年的秋天,伴隨着新課改的步伐《大堰河——我的保姆》走進高一必修1,這是艾青的代表作,也是我們熟識的詩篇。新的課程、新的面容,它讓我和學生的心真正走到了一起。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的:

首先讓同學們談關於偉大母親的瞭解。比如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三遷其居的孟母;讓兒子精忠報國的.岳母,徐庶的母親、朱德的母親、沂蒙母親、等等……每個母親都是偉大的,我覺得一個母親的偉大不是她養育了一個多麼優秀的成功的兒子,而是她作爲一個母親所做的所付出的,及對兒女們無私奉獻的愛……播放毛阿敏演唱的《天之大》作總結“天之大唯有你的愛是完美無瑕,天之涯記得你用心傳話”。

其次是教師範讀,這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看似簡單,卻得很用心。一定要課前好好準備,用心來朗讀。也許是因爲這個暮秋的我已爲人母,所以在讀到“在你補好了兒子們的爲山腰的荊棘扯破的衣服之後,在你把小兒被柴刀砍傷了的手包好之後……她含着笑,洗着我們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籃到村邊的結冰的池塘去……大堰河,深愛着他的乳兒;在年節裏,爲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爲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邊的他的家裏去,爲了他,走到她的身邊叫一聲‘媽’……”的時候,聲音禁不住哽咽了,眼睛也禁不住潮溼了。這時有同學爲我遞紙巾,有同學用着紙巾。那一刻,我們被這份濃濃的愛包圍了,我們被艾青樸實的語言、真摯的情感打動了,就是平日裏調皮的學生也安安靜靜的。

然後是乘勝追擊,研習詩歌內容。全班齊讀1-2節,討論總結主要寫的是大堰河的身份、地位和大堰河與我的關係。3—8節回憶大堰河的乳母生涯、傭工生涯及大堰河對自己的深愛。9—11節寫大堰河死後的淒涼和家人的悲慘遭遇。12—13節食詩人呈給大堰河的輓歌和獻詩。

最後一錘定音,研討主題思想。作者通過對自己的乳母的回憶與追思,抒發了對貧苦農婦大堰河的懷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讚美之情,從而激發人們對舊中國廣大勞動婦女悲慘命運的同情,對這“不公道的世界”的強烈仇恨。

今天我們學習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已找不到那個悲慘命運的大堰河了,但我們隨處可見大堰河一樣忙碌的身影。這些身影爲了我們、爲了這個社會付出了很多很多。我們尊敬他們,感謝他們,深愛他們……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播放歐陽菲菲《感恩的心》作結)。

我不知道這堂課算不算成功,但我能感受到他們眼底的淚花 ,洗滌了我的心田,感謝艾青給我們留下這樣純粹的詩篇,感謝新課改讓大堰河作客高中語文。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學反思3:

在執教《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時,我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設計教學:1、重視誦讀,誦讀是詩歌學習的基礎,通過對詩歌的反覆誦讀與指導,可以使學生直觀地體會到詩人所表達的感情;2、把對詩句、詞語的揣摩分析作爲教學的中心環節。要分析詩篇字裏行間的情感張力,揣摩準確到位的詞語,並通過詩人對詞語的選用的分析,排比、對比手法與細節鋪敘的寫法的分析,更好的把握詩情詩意,提高學生對詩歌的鑑賞和把握能力。

從課堂實效來說,比較成功的方面有:1、朗讀指導有效,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讀技巧,在課堂上朗讀投入,有感染力爲品味理解奠定了基礎。2、學生對詩歌語言賞析與人物形象的感知理解準確,這也是由於教學過程中充分信任學生,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同時比較重視賞析詩歌方法的指導。3、對於長詩的教學,教師選中了教學切入點,突出重點,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4、教師評價及時到位,尤其能及時糾正學生回答問題時出現的失誤,及表達不準確的現象。

但在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失誤,留下了遺憾。如:在整體感知環節設計的問題,“大堰河是一個 的人,大堰河是一位 的母親”爲學生設了個坎,如果合爲一個問題就比較容易了。在品讀環節,感知大堰河的形象時,很突然的出現了對詩歌9――11節所表達的特殊的感情的理解,這樣破壞了教學的連續性,讓學生感到一時思維轉不過來。還有如果有時間把拓展延伸練習放在當堂處理,效果會更好。

總之,教學就是一種遺憾的藝術過程,我們只有爭取下次更好。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