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3.4W人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教學反思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教學反思

學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三怕寫作文。文言文知識點多,老師講得乏味,學生聽得瞌睡;文言文的情感老師分析得累,學生聽着無所謂。怎樣才能讓學生自主高興地一次又一次走進文本,深入文本,深切體會文字的魅力,從而學有所獲呢?在困惑時,我想起了我們學校的專家吳老師曾提到過的變換文本教學,把文本變一變,換一換,搞些學生活動。

先是設計了一份預習案,讓學生以導遊身份向同學們介紹大孤山小孤山,有了這樣的一個活動,學生還是樂意看看文本的。爲了落實文言知識點,我將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標出來,在後面留了一個括號,讓學生對着課文下的註釋解釋這些詞。兩題預習作業,引導學生兩次閱讀文本,有了這樣的閱讀體驗,爲上課時的文本解讀打下了基礎。

在課堂上,多媒體顯示了多種課文壓縮版,如遊蹤版、風景版刪、減詩文版。通過文本的幾次變換,遊記文體的遊蹤、景觀、情感三大基本要素都落實到位。將遊蹤版填空成風景版,明確了小孤山等景點的特徵,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徵來寫,還要注意多景點之間的聯繫。設計了寫一篇小散文的習題,學以致用,實實在在地指導了學生的作文。刪減詩文版與散文原文版比較對照,學生很容易理解引用傳聞軼事、前人詩句等使寫景記遊具有思想深度,同時亦爲景物添彩生色,詩文傳說與勝景相互生輝。順勢告訴學生要注重平時的積累。

《過小孤山大孤山》和《觀小孤山圖》,陸游的一文一詩,相互映照。詩的跳躍,想象,文的詳實豐富,學生對文本有了深度的瞭解。看圖寫詩、賞畫讀詩、詩文有別,讀、賞、寫,多次變換,在學生積極參與中學生對“創造形象,詩文有別”有了較深的理解。

許多平時不預習的學生這次都預習了,他們覺得作導遊挺有意思的。課堂上,一個個壓縮版呈現時學生很興奮,原來還可以把課文變成這樣啊。在課後的週記中,學生開心地將課文進行了多種形式的壓縮,改寫。有現代詩,有愛國古詩版的過大小孤山記等。

變換了一下文本,學生不再怕文言文,不再怕寫作文。不由感慨,變換文本魅力之大,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努力地嘗試。

還有一個小感悟就備課要注重課前課中課後的聯繫。令人頭痛的文言知識點,有課前的實詞、虛詞解釋練習,課中在賞析景點,情感語句時點撥一下,課後讓學生在積累本中整理出來。經過三次強化,文言知識得到了鞏固。分析景觀與作業設計也有照應,讀寫結合,一課一得。

動感課堂,活力課堂,樂園式的學堂。通過一系列多種形式的變換文本活動,學生動起來,思維活起來,氣氛了樂起來了,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生成了有許多驚喜。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