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蘇教版初二下冊《24、核舟記》課文原文

本文已影響 1.55W人 

 《核舟記》原文:

蘇教版初二下冊《24、核舟記》課文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爲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餘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爲艙,篛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啓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爲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舟尾橫臥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啓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一舟,爲人五;爲窗八;爲篛篷,爲楫,爲爐,爲壺,爲手卷,爲念珠各一;對聯、題名並篆文,爲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爲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核舟記》譯文:

明朝有個特別手巧的人名叫王叔遠,能夠用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鳥獸、樹木、石頭,沒有不順着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情態。王叔遠曾經贈送給我一個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來刻的是蘇東坡坐船遊覽赤壁。

船從頭到尾長大約八分多一點,高大約兩粒黍子左右。中間高起並開敞的部分,是船艙,用篛竹葉做成的船篷覆蓋着它。旁邊開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開窗戶來看,雕刻有花紋的欄杆左右相對。關上窗戶,就看到右邊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着“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用石青塗在刻着字的凹處。

船頭坐着三個人,中間戴着高高的帽子並且有很多鬍鬚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在他的右邊,魯直在他的左邊。蘇東坡、黃魯直一起看一幅書畫橫幅。蘇東坡用右手拿着書畫橫幅的右端,用左手輕按魯直的脊背。魯直左手拿着橫幅的末端,右手指着書畫橫幅,好像在說什麼話。蘇東坡露出右腳,黃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着身子,他們的互相靠近的兩個膝蓋,各自隱蔽在書畫橫幅下面的衣褶裏面。佛印極像彌勒菩薩,敞開胸襟露出兩乳,擡頭仰望,神態表情和蘇東坡、黃魯直不相關聯。佛印平放着右膝,彎曲着右臂支撐在船上,並豎起他的左膝,左臂掛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出來。

船尾橫放着一支船槳。船槳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個船工。在右邊的人梳着椎形的髮髻,仰着臉,左手靠着一根橫木,右手扳着右肢趾頭,好像大聲呼叫的樣子。在左邊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爐子,爐子上面有個壺,那個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那隻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啓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字跡)細小得像蚊子腳,一勾一畫清清楚楚,它的顏色是黑的。還刻着篆文圖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顏色是紅的。

總計一條船上,刻有五個人;刻有窗戶八扇;刻有箬竹葉做的船篷,刻有船槳,刻有爐子;刻有茶壺,刻有書畫橫幅,刻有念珠各一件;對聯、題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個。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然不滿一寸原來是挑選桃核中又長又窄的雕刻成的。咦,技藝也真靈巧奇妙啊。

 《核舟記》學習要點:

一、字句詳解

1.能以徑寸之木,爲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關鍵字:爲:做,這裏指雕刻。罔不:無不,都。因:根據,依據。勢:這裏指木頭原來的樣子。象:模擬。形:形狀,指所雕刻東西的形狀。各:各自。具:具有。情態:神情姿態。

句意:(他)能夠用長1寸的木頭,雕刻宮殿房屋、器具、人物,直到飛禽走獸、名木怪石,無不能就着材料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神情姿態。

2.嘗貽餘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關鍵字:嘗:曾經。貽:贈送。餘:我。核舟:用果核雕刻成的小船。蓋:連詞。大蘇:指蘇軾。泛:泛舟,乘船在水上游覽。雲:語氣助詞,無實際意義。

句意:王叔遠曾經贈送給我一枚用果核(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蘇東坡泛舟遊覽赤壁的故事(情景)。

3.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

關鍵字:分:長度單位,十分爲一寸。奇:零頭、餘數。可:大約。黍:黃米。許:上下、光景。

句意:這艘船從頭至尾長大約八分有餘,高大約有兩粒黃米左右。

4.中軒敞者爲艙,箬篷覆之。

關鍵字:軒:高。敞:開敞。爲:是。箬篷:箬竹葉做的船篷。覆:覆蓋。

句意:船中間高起而開敞的部分是船艙,(雕刻的)箬竹葉做的船篷覆蓋在上面。

5.啓窗而觀,雕欄相望焉。

關鍵字:啓:打開,開啓。觀:看。雕欄:雕刻着花紋的欄杆。望:對着。

句意:打開窗子來看,雕花的欄杆左右相對。

6.“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關鍵字:徐:緩緩地。興:起。

前句出自《後赤壁賦》,後句出自《前赤壁賦》。

7.中峨冠而多髯者爲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

關鍵字:峨:高。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髯:鬍鬚。爲:是。居:坐。

句意:中間戴着高帽子,鬍鬚很多的是蘇東坡,佛印坐在他的右邊,黃魯直坐在他的左邊。

8.蘇黃共閱一手卷。

關鍵字:閱:觀看,觀賞。手卷:指橫幅的書畫卷子。

句意:蘇東坡和黃庭堅共同觀賞着一幅書畫手卷。

9.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

關鍵字:執:拿。端:事物的一頭。卷端:指手卷的右邊一頭。卷末:指手卷的左邊一頭。撫:摸,按。語:說,說話。

句意:東坡右手拿着手卷的右邊一頭,左手按在魯直的背上。魯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邊一頭,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說着什麼。

10.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

關鍵字:現:露出。

東坡露出右腳,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着身子。

11.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關鍵字:比:靠近。隱:隱藏。

他們互相靠近的兩膝,都隱藏在手卷下面的衣服褶皺中。

12.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

關鍵字:絕:極。類:像。矯:舉。屬:類似。

句意:佛印極像彌勒佛,袒着胸露着乳,擡頭仰望,神情與蘇黃二人不相類似。

13.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關鍵字:倚:倚靠。之:代詞它,指左膝。歷歷:清清楚楚。

句意:左臂上掛着念珠倚靠在左膝上——那念珠子可以清清楚楚地數出來。

14.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

關鍵字:攀:拉,這裏可譯作“扳”。若:好像。嘯呼:呼喊。狀:樣子。

句意:右手扳着(拉着)右腳趾,好像在呼喊的樣子。

15.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關鍵字:其:那。端:正。容:神色。寂:平靜。然:……的樣子。

句意:那個人正視着茶壺,神色平靜,好像在聽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16.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

關鍵字:其:那。夷:平。

句意:那船的底部較平,就在它上面刻寫(雕刻者)名字。

17.細若蚊足,鉤畫了了。

關鍵字:鉤畫:指筆畫。了了:清清楚楚。

句意:文字筆畫細小得像蚊子的腳,一筆一畫都清清楚楚。

18.通計一舟,爲人五,爲窗八……爲念珠各一。

關鍵字:通:總共,全部。計:計算,統計。爲:做,這裏指雕刻。

句意:總計整條船上,雕刻有五個人,八扇窗,箬篷、船槳,爐子,茶壺,手卷,念珠各一件。

19.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關鍵字:而:然而。計:計算。曾:尚,還。盈:滿。

句意:然而計算它的長度,還不滿一寸。

20.蓋簡桃核修狹者爲之。

關鍵字:蓋:可譯爲“原來是”。簡:同“揀”,挑選。修:長。狹:窄。爲:做,這裏指雕刻。

句意:原來是挑選長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21.嘻,技亦靈怪矣哉!

關鍵字:嘻:語氣詞。技:技藝。亦:也。靈怪:奇妙。矣:了。哉:啊。矣哉,表示感嘆。

句意:啊,這技藝也真奇妙呀!

 二、內容理解

主旨:本文通過對一枚核舟的描述說明,表現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藝和巧妙構思,由衷讚美了民間微雕藝術家的高超技藝。

結構及內容:全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佈局。

第一部分(第一段):總述王叔遠技藝奇巧,引出核舟。

第二部分(第二——第五段):以空間爲順序,圍繞“奇巧”特點,有條不紊地細緻描述核舟的各個部分。這是文章的主體。

作者觀察細緻,用筆生動,寫核舟上的人物,如東坡、佛印、舟子,通過肖像(外貌、神態)動作等描寫,具體表現人物雕刻之栩栩如生;寫物件,如“珠可歷歷數也”,通過其“清晰可數”的細節,具體表現雕刻的精巧;寫文字,如“細若蚊足,鉤畫了了”,以比喻形象表現其筆畫之細,“了了”又突出其清晰,顯示雕刻之精細。聯繫文中反覆強調的“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曾不盈寸”,更讓人讚歎雕刻者技藝的高超。

第三部分(第六段):總述核舟的體積小,容量大,由衷讚美雕刻者高超的技藝。

 三、拓展

(一)《赤壁賦》、《後赤壁賦》寫於蘇軾謫居黃州之時。身處逆境的他保持着豁達、超脫、坦蕩的人生態度。他是一位文學家、書畫家,黃庭堅是其好友,也是文學家、書畫家,二人並稱“蘇黃”。蘇軾還深諳佛道,從老莊思想和佛學中求得精神的解脫,因此也與一些和尚、道士成爲好友,佛印就是其中一位。不瞭解《赤壁賦》的意境,不瞭解蘇軾的生平、思想,主要作品,是不可能進行合理想象,將“客”設計爲黃庭堅和佛印,也不可能設計“蘇黃共閱一手卷”,以及佛印如此超脫世俗的神情舉止的。核舟窗子上的對聯是雕刻者精心從《赤壁賦》和《後赤壁賦》中挑選出來,用以照應“大蘇泛赤壁”的主題的,也使觀賞者浮想聯翩,彷彿看到小船所在的環境——天高水闊,月明風清,也感受到蘇軾泛舟赤壁的心境。

王叔遠是一個有着相當高的文化修養的人,這種文化修養,對文學作品的感受能力,也成爲他創作的靈感源泉。他所雕刻的作品不僅“象形”,而且“傳神”,有着獨特的藝術魅力。可以說,他不僅是一個民間微雕藝人,更稱得上是一位藝術家。

文化修養以及對生活、藝術的感受、思考能力是藝術創作達到一定高度的要素,僅有技巧,只能成爲一個“匠”,而不能成爲“家”。雕刻工藝如此、音樂繪畫如此,文學亦如此。

(二)《核舟記》原文還有一段:

魏子詳矚既畢1,詫曰:嘻,技亦靈怪矣哉!《莊》、《列》2所載,稱驚猶鬼神3者良多,然誰有遊削於不寸之質,而須麋4瞭然者?假5有人焉,舉我言以復6於我,亦必疑其誑7。今乃親睹之。繇斯8以觀,棘刺之端9,未必不可爲母猴10也。嘻,技亦靈怪矣哉!

註釋: 1魏子:作者魏學洢自稱。詳矚:細看。2《莊》、《列》:指《莊子》、《列子》二書。 3驚猶鬼神:猶如出自鬼神的創造,令人驚奇。4須麋:鬍鬚眉毛。5假:假如。 6復:告訴。7 誑:欺詐。8繇:同“由”。斯:這。 9棘刺之端:酸棗樹枝條的尖刺末梢。10母猴:《韓非子·外儲說》載,有人在燕王面前誇口,說他能把棘刺末梢刻成一隻母猴。

參考譯文:

我細細看了這枚核舟之後,驚詫道:啊,技藝也真奇妙啊!《莊子》、《列子》中所記載的,猶如出自鬼神的創造令人驚奇的有很多,然而誰能有在不滿一寸長的東西上自如刻削,卻鬍鬚眉毛清清楚楚的本領呢?假如有人將我上文所說的話告訴我,我也一定會懷疑他騙我。現在,我親眼目睹了這種神奇技藝。由此來看,棘刺末梢,未必就不能雕刻成一隻母猴啊。啊,技藝也真奇妙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